1、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1第二章 編制依據1第三章 施工準備1第四章 混凝土的施工2第五章 混凝土泵送施工6第六章 質量標準及要求7第七章 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9第八章 應急救援預案10第九章 附圖16第一章、 工程概況xx新會飯堂及附屬工程位于xx省xx市新會區會城鎮七堡工貿城xx廠區,總建筑面積約為:5898m2,主要建筑物是飯堂主體:長70米,寬58米,建筑面積達5280m2,配套建筑: 504平方米綜合設施房-包括配電房和消防水池泵房,40平方米煤氣房,70平方米門衛室。本工程建設單位為xx(中國)有限公司,工程設計單位為xx城建開發設計院有限公司。工程基礎部份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柱為
2、C30,二層面為C25.其中飯堂的預應力梁YWKL1-1、YWKL2-1為C40.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以泵送為主。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52cm為宜。第二章、 編制依據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2、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J146-90)3、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J119-88)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T55-96)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95)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漿中應用技術規程(JGJ28-86)7、混凝土拌合物用水標準(JGJ63-89)8、本工程相關圖紙第三章、 施工準備一、 攪拌站選用混凝
3、土采用預拌混凝土,為保證主體結構的正常施工,提高施工進度,在運輸過程中,考慮施工現場外道路易發生堵車現象,因此要考慮混凝土的緩凝措施和坍落度損失的情況,選用運輸距離近、供應及時的攪拌站供貨方xx市新會區恒建筑混凝土有限公司。確保現場混凝土澆筑過程連續,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施工冷縫,為保證結構質量檢查效果,原則上混凝土必須使用持續使用一家攪拌站。二、 現場人、機、料等資源配置1. 人力配置工種混凝土工鋼筋工木工普工電工砼泵操作工人數25363232. 現場機械配置名稱砼泵車振搗棒混凝土罐車平板振動器數量1臺8根1215輛2臺3. 現場機械布置混凝土輸送泵進場并經調試正常運轉,泵的布置將隨場地布置
4、變化進行調整。4. 夜間照明:井架上架設3只鏑燈,另外現場安裝8盞移動燈,保證夜間施工正常進行。5. 人員協調混凝土的澆筑必須各方面協調統一方可順利施工。現場設總調度長一名,混凝土澆筑前由總調先進行各方面協調、聯絡和布置,施工時由總調進行總指揮處理各種關系。現場將派專人指揮車輛出入,保證施工的有序進行。各混凝土攪拌站專人負責與現場聯絡并及時匯報攪拌站的情況,同時根據現場情況,協調混凝土的攪拌和運輸速度。三、 辦理工程報驗由于是預拌混凝土,為保證竣工資料的準確性,混凝土澆灌車進場后,及時將配合比資料報送至監理處。第四章、 混凝土的施工一、 混凝土工藝流程1、樓面混凝土澆筑操作工藝工藝流程: 作業
5、準備混凝土運輸樓面混凝土澆筑與振搗養護二、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的一般要求: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澆搗作業安排在白天且天氣睛朗時進行,各專業負責人及施工員、質安員跟班作業,負責檢查督促,同時做好各方協調工作。 (1)準備工作1)鋼筋的隱蔽檢查工作已經完成,并已核實預埋件、線管、孔洞的位置、數量固定情況無誤。2)模板的預檢工作已經完成,模板標高、位置、尺寸準確符合設計要求,支架穩定,支撐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縫嚴密,符合規范要求。3)由商品混凝土攪拌站試驗室確定配合比。4)混凝土澆筑前組織施工人員進行方案的學習,由技術部門講述施工方案,對重點部位單獨交底,設專人負責,做到人人心中有數。5)澆筑混凝
6、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臺,安全穩固,能夠滿足澆筑要求。6)混凝土澆筑前,仔細清理泵管內殘留物,確保泵管暢通,仔細檢查井字架加固情況。(2)混凝土澆筑和振搗一般要求:。1)本工程一次施工完畢,每一條梁砼應連續澆筑。如必須間歇,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層混凝土洗筑完畢。2)澆筑混凝土時設專人看模,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生變形移位時立即停止澆筑,并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3)使用30或50插入式振搗棒要快插慢拔,插點呈梅花形布置,按順序進行,不得遺漏。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50棒應為525cm,取50;30棒應為405cm
7、,取40),振搗上一層時插入下一層混凝土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及不出現氣泡、下沉為宜。4)梁分層(厚度為400mm)澆筑,每層澆筑間隔0.51.0小時,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即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的不斷延展,則可連續向前推進,當澆注至梁截面的2/3高時,應加強對支頂變形的監控。5)梁側及梁底部位要用30或50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振搗時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梁、柱節點鋼筋較密時要用小直徑振搗棒振搗,并加密振點。澆筑板的混凝土虛鋪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搗完畢后用1.54m刮尺刮平。6)砼澆注應先主梁,再向兩邊次梁澆搗,然后澆搗板。7)泵送砼應隨澆、隨搗、隨平整
8、,砼不得堆積在泵管口附近。8)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澆搗時應先澆搗C40結構部份,再澆搗其它部份,澆搗時從7.80標高向8.30標高推進,以減少澆搗時產生的水平推力。(3)混凝土養護:1)澆筑完梁、板后在12小時以內對混凝土淋水保濕、降溫養護。2)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預應力梁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4)試塊制作:在現場制作試塊應以600同條件養護為主,同時還要制作28d標準養護及備用試塊。同條件試塊置于現場帶篦加鎖鐵籠中做好標識同條件養護。(5)質量要求1)商品混凝土要有出廠合格證,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規范及有關規定,使用前檢查出廠合格證及有關試驗報告。2)混凝土的養護和施工縫
9、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定及本方案的要求。3)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要符合規定。4)混凝土振搗密實,不得有蜂窩、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5) 每次開始澆砼前必須做好開盤鑒定,項目部技術人員與攪拌站技術人員同時簽認后方可開始,并且隨機抽查混凝土配合比情況和坍落度情況。6)鋼筋、模板工長跟班作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設專人檢查鋼筋、模板。7)澆筑前由專人經常注意天氣變化,如有大雨延時開盤并及時通知攪拌站。8)澆筑時要有專門的清理人員和抹面人員。樓面板必須用1.52.5m刮尺刮平。9)做好混凝土澆筑記錄。三、8.00標高樓面混凝土澆搗要求:1、樓面為坡屋面,模板為超高支模
10、,為減小對超高支模的水平推力,施工時應從低至高的順序澆搗混凝土。2、YWKL1-1/YWKL2-1梁為預應力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為施工方便,兩根梁之間的梁板均按C40強度施工,并每邊出0.5m位置設置密鋼網分隔。具體位置見附圖。3、后澆帶位置梁板采用密孔鋼網分隔,宜采用2.52.5網孔鋼網。4、后澆帶位置梁底設清掃口,在樓面混凝土澆搗后、終凝前用水將流入后澆帶的水泥漿沖冼干凈。5、梁分層(厚度為400mm)澆筑,每層澆筑間隔0.51.0小時,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即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6、混凝土施工中對超高支模支撐體系加強巡查監測(1)超高支模巡查重點部位:1)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
11、撐、剪刀撐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3)連接扣件是否松動。4)架體是否有不均勻的沉降、垂直度。5)施工過程中是否有超載現象。6)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7)支架與桿件是否有變形的現象。(2)監測頻率:在澆筑砼過程中應實施實時監測,一般監測頻率不宜超過 2030分鐘一次;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終凝前后也應實施實時監測。監測時間應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時間至終凝后。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高支模搭設允許偏差及監測變形預警值序號項目搭設允許偏差變形預警值1立桿垂直度全高絕對偏差50mm10mm2支架沉降觀測10mm8mm3支架水平位移/10mm當監測數據超過上表預警值時必須
12、立即停止澆筑砼,疏散人員,并進行加固處理。監測負責人:潘焯庭、王愿鋒、陳社炎第五章、 混凝土泵送施工一、 泵送混凝土的材料要求1、原材的要求對泵送混凝土除了滿足設計規定的強度、耐久性外,還要求滿足管道輸送的要求,即要求有良好的可泵性,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能順利通過管道、不離析、不泌水、不阻塞和粘滯性良好的性能。故用于泵送施工工藝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材料及配合比除滿足相關行業規范規定外,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水泥應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配置出的混凝土保水性較好,泌水性較小,滿足泵送混凝土要求的粘滯性。粗骨料的粒徑、級配和形狀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由于本工程泵送高度在20m以內,碎石粒徑
13、應選擇0.52.5cm之間。粗骨料采用連續級配,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宜大于10%。細骨料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也有很大影響。混凝土拌合物能在輸送管中順利流動,主要是粗骨料被包裹在砂漿中,而有砂漿直接與管壁接觸起到潤滑作用。宜選用中砂、細度模數為2.6,并有良好的級配。泵送混凝土中摻合料為粉煤灰,摻入混凝土拌合物中,能使泵送混凝土的流動性顯著增加,且能減少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和干縮,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2、 配合比要求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除了必須滿足混凝土設計強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應使混凝土滿足可泵性要求。入泵時混凝土的坍落度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選取152cm。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為0.40.6。
14、3、預應力混凝土中(所有C40混凝土)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劑,不得摻入粉煤灰。施工前必須要求混凝土供應商提供混凝土配合比文件及原材料合格證明文件。4、根據設計文件,后澆帶位置改為加強帶形式施工,即此部位梁按后澆帶加強鋼筋的設置,但跟樓面一起澆筑;此部位板按后澆帶做法,加強鋼筋,但需在樓面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再用比原樓面高一級強度等級的膨脹混凝土澆筑。第六章、 質量標準及要求一、 保證項目要求預拌混凝土廠家嚴格執行供貨技術協議,混凝土使用的水泥、水、骨料和外加劑必須符合法規和施工規范規定。使用前檢查出廠合格證和相應的試塊報告。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泵管直徑為125
15、mm ,其骨料粒徑在525mm 之間,最大不得超過30mm,外加劑的摻量要符合要求,施工中嚴禁對已攪拌好的混凝土加水。嚴格作好對預拌混凝土的檢驗和記錄。混凝土到場后進行塌落度的檢測,以152cm為宜,如與委托不符,則退回不能使用,并及時與攪拌站聯系進行調整。混凝土試塊必須按規定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二、 基本項目混凝土振搗均勻密實,不得出現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三、 允許偏差項目參照混凝土結構施工規范,混凝土結構檢驗時允許偏差項目值如下:項目允許偏差(mm)檢 查 方 法軸線位置基礎10尺量檢查梁、柱3剪力墻3垂直度層間3用經緯儀或吊線和尺量全高15標高層高3用水準儀檢查全高10截面尺
16、寸+3,-2尺量檢查表面平整3用2米靠尺和楔形尺檢查預埋設施中心線位置預埋件3尺量檢查預埋螺栓3預埋管3預留洞中心線位置5尺量檢查四、 應注意的施工質量問題1、蜂窩:產生原因,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縫隙過大導致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或石子相應大。預防措施:按規定使用和移動振動器。中途停歇后再澆搗時,新舊接縫范圍要小心振搗。模板安裝前應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縫處的黏漿,才能使接縫嚴密。若接縫寬度超過2.5mm,應予填封,梁筋過密時應選擇相應的石子粒徑。2、露筋。產生原因:主筋保護層墊塊不足,導致鋼筋緊貼模板;振奮搗不實。 預防措施:鋼筋墊塊厚度要符合設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墊塊放置間距適當,鋼筋直徑較小
17、時,墊塊間距宜密此,使鋼筋下垂度減少;使用振動器必須待砼中氣完全排隊后才移動。3、麻面。產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濕潤不夠;漏涂隔離劑。預防措施:模板應平整光滑,安裝前要把粘漿清除干凈,并滿涂隔離劑,澆搗前對模板要澆水濕潤。4、孔洞。產生原因:在鋼筋較密的部位,砼被卡住或漏振。預防措施:對鋼筋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頭)應分次下料,縮小分層振搗的厚度;按照規程使用振動。5、縫隙及夾渣。產生原因:施工縫沒有按規定進行清理和澆漿,特別是柱頭和梯板腳。預防措施:澆注前對柱頭、施工縫、梯板腳等部位重新檢查,清理雜物、泥沙、木屑。第七章、 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一、 施工中安全注意事項1. 進入施工現場必須
18、正確戴好安全帽,作業時必須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2. 施工前,工長必須對工人進行全面的技術及安全交底。3. 夜間施工,施工現場及運輸道路上必須有足夠的照明,現場必須配備專職電工24小時值班。4. 做好臨邊、洞口防護并經常檢查,嚴禁投擲物品。5. 混凝土泵管出口前方嚴禁站人,以防混凝土噴出傷人。6. 現場照明線路及電箱必須架空,嚴禁在鋼筋上拖拉電線。7. 混凝土振搗工必須穿膠鞋,戴絕緣手套。8. 特殊工種及機械操作,必須有專職人員。9. 操作前必須要熟悉泵機的安全操作規程;10. 泵車就位地點應平坦堅實,周圍無障礙物,上空無高壓輸電線。泵車不得停放在斜坡上;11. 泵送時應檢查泵和攪拌裝置的運轉
19、情況,監視各儀表和指示燈,發現異常,應及時停機處理;12. 砼泵機必須專人操作,嚴禁將機械設備交給他人操作,作好機械設備的運轉記錄;二、 文明施工事項1. 混凝土罐車出工地前,車身及流槽必須沖洗干凈。2. 工地大門口,經常清理干凈。3. 現場燈光照明布設合理,減少擾民。4. 按樓配置低噪音振搗棒,減少噪音污染。第八章、 應急救援預案在混凝土施工過程極可能發生高空墜落、坍塌、物體打擊等重大傷亡事故。本預案針對混凝土施工可能發生的高空墜落、坍塌、物體打擊、觸電、火災等緊急情況的應急準備和響應。火警:119 公安:110 醫療:120 交通:1228.1 應急救援機構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副組長由項目
20、副經理擔任,成員由項目部各部門主管領導及安全員等人員組成,公司本部設置相應的應急救援指揮部。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名單聯系方式及職責如下:序號姓名職務應急救援職務聯絡電話1李湛波項目負責人應急救援總指揮137022345872李曉新現場總施工應急救援副總指揮134322478173潘焯庭專職安全員應急救援協調136304253974林灼均機電部應急救援機電維護138240428175楊惠忠材料部應急救援物資供應138223532776林榮佐施工員應急救援營救159178363207陳社炎施工員應急救援營救134272371368李盛洪現場保衛應急救援營救137025936898.2 應急救援機
21、構職責1、負責制定事故預防工作相關部門人員的應急救援工作職責。2、負責突發事故的預防措施和各類應急救援實施的準備工作,統一對人員,材料物資等資源的調配。3、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應變演習,有計劃區分任務,明確責任。4、當發生緊急情況時,立即報告公司相關主管部門并及時采取救援工作,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必要時報告當地部門,取得政府部門的幫助。8.3 應急救援工作程序1、當事故發生時小組成員立即向組長匯報,由組長立即上報公司,必要時,匯報當地有關部門,以取得政府部門的幫助。2、由應急救援小組組織項目部全體員工投入事故應急救援搶險工作中,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并配合、協助事故的處理調查工作。3、事故發生時,
22、組長不在現場時,由在現場的其他組員作為臨時負責人指揮安排。4、事故發生時,應急救援小組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搶救受害人是應急救援的首要任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降低傷亡率,減少事故的損失。5、事故發生后迅速控制危險源,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測定事故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做好現場清潔,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協助上級部門對事故調查6、項目部指定專人負責事故的收集、統計、審核和上報工作,并嚴格遵守事故報告的真實性和時效性。8.4 應急救援裝備應急救援裝備包括值班電話、報警電
23、話、無線對講機、滅火器材、消防專用水管、消防水池、防毒面具、應急藥箱、擔架、抽水機及切割機等。8.5 應急救緩藥品1、外用藥品:雙氧水、雷佛奴爾水、紅藥水、碘酒、消毒的棉簽、藥棉、紗布、膠布、繃帶、創可貼、跌打萬花油、眼水、眼膏、磺胺結晶、燙火膏、清涼油或驅風油、三角巾、急救包。2、服藥品:人丹、十滴水、保濟丸或藿香正氣丸、一般退燒藥品。8.6 應急救援措施1、物體打擊急救措施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1)發生物體打擊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脫離危險現場,以免再發生損傷。(2)在移動昏迷的顱腦損傷傷員時,應保持頭、頸、胸在一直線上,不能任意旋曲
24、。若伴頸椎骨折,更應避免頭頸的擺動,以防引起頸部血管神經及脊髓的附加損傷。(3)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受傷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4)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人,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5)防止傷口污染。在
25、現場,相對清潔的傷口,可用浸有雙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較重的傷口,可簡單清除傷口表面異物,剪除傷口周圍的毛發,但切勿拔出創口內的毛發及異物、凝血塊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雙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蓋包扎創口。(6)在運送傷員到醫院就醫時,昏迷傷員應側臥位或仰臥偏頭,以防止嘔吐后誤吸。對煩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約束,以防傷及開放傷口。脊柱有骨折者應用硬板擔架運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顛簸使脊柱骨折或脫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損傷。2、高空墜落急救措施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1)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
26、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禁止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2)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人,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
27、療。(3)頜面部傷員首先應保持呼吸道暢通,摘除義齒,清除移位的組織碎片、血凝塊、口腔分泌物等,同時松解傷員的頸、胸部鈕扣。若舌已后墜或口腔內異物無法清除時,可用12號粗針穿刺環甲膜,維持呼吸,盡可能早作氣管切開。(4)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5)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動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
28、,用木板、竹片等。(6)復合傷要求平仰臥位,保持呼吸道暢通,解開衣領扣。(7)周圍血管傷,壓迫傷部以上動脈干至骨骼。直接在傷口上放置厚敷料,繃帶加壓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響肢體血循環為宜,常有效。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可慎用止血帶,原則上盡量縮短使用時間,一般以不超過1h為宜,做好標記,注明上止血帶時間。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是:創傷局部妥善包扎,但對疑顱底骨折和腦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導致顱內感染。a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b加壓包扎止
29、血法:用紗布、棉花等做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c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以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3、坍塌事故急救措施(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搶救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實施,指揮現場搶險隊伍,迅速組建、調集搶險及救護隊伍。(2)發
30、現事故預兆后,立即停止作業,迅速組織人員撤離作業場所。應急救援組應根據情況迅速制定有效的搶救、搶險措施后,以最快的速度實施搶險。并迅速疏散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人員。(3)分析事故坍塌的影響范圍,迅速組織疏散無關人員撤離事故現場,并組織人員建立警戒區域,不讓無關人員進入事故影響范圍。(4)當發生坍塌事故后,最早發現者或目擊者應立即大聲呼救,并根據情況可立即采取正確方法施救,向項目部有關人員報告或報警。(5)項目部應急小組應迅速判斷事故發展狀態和現場情況,采取正確方法施救,判斷清楚被掩埋人員位置后,立即組織人員全力挖掘。(6)急救人員按照有關救護知識,立即搶救出來的傷員,在等待醫生救治或送往醫院搶救過
31、程中,不要停止和放棄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輸氧急救等。(7)當現場不具備搶救條件時,應立即向社會求救。4、觸電事故急救措施(1)當事故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并應防止觸電者二次觸電或搶救者觸電。(2)隔離電源方法:斷開電源開頭;使用絕緣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離或挑開電源或帶電體;用導電體使電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電保護器和短路保護器跳閘而斷開電路。(3)搶救方法:口對口、口對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A、使觸電者頭部盡量后仰,鼻孔朝天。解開領口和衣服,仰臥在比較堅實(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B、一只手捏緊鼻孔,另一只手掰開嘴巴(如果掰不開嘴巴,可用口對
32、鼻人工呼吸法貼鼻吹氣)。C、深吸氣后,緊貼嘴巴或鼻孔吹氣,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D、救護人換氣時放松觸電者的嘴和鼻,讓其自然呼吸。胸外心臟擠壓法(心臟跳動停止者)A、解開觸電者的衣服,讓其仰臥在地上或硬板上。B、救護人員騎跪在其腰部兩側,兩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點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處。C、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擠壓,壓出心臟里面的血液。對成人應壓陷3-4cm,以每分鐘擠壓60次為宜D、擠壓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讓其胸部自動復原,血又充滿心臟,放松時掌根不必完全離開胸膛。如果觸電者心臟停止跳動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擠壓法要同時交替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法要
33、堅持不斷,切不可輕率中止。如果觸電者身上出現身體僵冷或尸斑,經醫生作出無法救治的診斷后方可停止搶救。5、火災事故急救措施(1)事故發生后,最早發現者應迅速向事故現場負責人報告,并迅速切斷事故現場的電源。(2)事故現場負責人接到報告后,一邊組織現場人員撲救,盡力控制火勢漫延,疏散人員,爆炸事故應迅速朝壓力容器噴水,并轉移臨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到安全地方;一邊向當地公安消防部門報警,同時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3)發生火災時,如有人員被火圍困,要立即組織力量搶救,應堅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則,救人是火場上的首要任務。火場尋人方法:主要有大聲呼喚和深入內部尋找兩種。進入火場救人,要選擇最近、最
34、安全的通道,如通道被堵塞可迅速破拆門窗或墻壁;遇有火場煙霧較濃、視線不清時,可以爬行前進,并采取呼喊、查看、細聽、觸摸等方法尋找被困人員。深入火場尋人,要注意在出入口通道、走廊等容易掩蔽的地方發現人員。救人時應注意安全,進入火場要帶手電和繩子。火場煙霧彌漫,沒有防毒面具,可用濕毛巾捂嘴,防止中毒。可用棉被、毯子浸水后蓋在身上,防止灼傷。火場救人方法:應根據火勢對人的威脅程度和被救者的狀態來確定。對神志清醒的人員,可指定通道,引導他們自行脫離險區;對在煙霧中迷失方向的人員,可指派專人護送出險區;當搶救的正常通道被隔斷時,應利用安全繩、梯等將人救出。(4)火場疏散物資是減少火災損失,控制火勢,防止
35、蔓延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及時疏散受火災威脅的易燃易爆物品及壓縮氣體鋼瓶等,對不能移動的上述物品,要集中一部分水槍均勻地冷卻其外壁,降低其溫度;其次要疏散重要文件、資料和貴重設備及物品等,并把疏散出來的物資集中存放到安全地點,指定專人看管,防止丟失,被竊或壞人乘機破壞。人員、物質疏散后應在指定地點集中清點,并查明有關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6、中暑應急救援措施(1)公司屬下的基層單位、項目現場一旦發生中暑事故時,首發人應立即通知現場負責人,并組織應急小組成員馬上進入應急操作,組織救治患者,送患者到醫院或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派車送患者到醫院救治。同時通知公司領導、工程管理部和辦公室。(2)發現中暑病人,首先應將患者脫離高溫環境,移去陰涼、通風的地方,并服用含鹽的清涼飲料,按壓人中、合谷等穴位。重癥者應馬上送醫院救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