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頂板后澆帶混凝土構造柱支撐施工方案一、編制依照1、依照工程實質情況。2、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二、工程大要本工程為阜陽新安碧桂園華僑灣項目,集商住樓一體總建筑面積48萬平米,地下室總面積9.5萬平米.分兩個標段施工,本工程一標段地上面積約19萬平米,地下室面積約4.5萬平米,均為框架剪力墻構造,地下室后澆帶約1500米。三、傳統地下室頂板后澆帶支撐的解析1、傳統后澆帶支撐系統介紹傳統頂板后澆帶模板支撐系統采用鋼管架模板或碗扣架模板獨立支撐,在兩側構造模板支撐拆掉時予以保留,待后澆帶內混凝土澆筑完成并養護28天后方可拆掉,傳統頂板后澆帶支撐系統安裝示建議圖1。2、傳統后澆帶支撐系統的優點傳統后澆帶支
2、撐系統擁有整體性好,在支撐系統未變形或損壞時,兩側梁板從主體澆筑至后澆帶澆筑完成之間的時間段內,后澆帶所在跨段內的混凝土素來保持主體混凝土澆筑時的初始受力狀態。3、傳統后澆帶支撐系統的缺點傳統頂板后澆帶支撐系統的缺點主要有:(1)長遠占用大量的模板及支撐資料。(2)平常管理難度大,支撐資料極易損壞、甚至人為拆掉。(3)模板、方木、頂托等資料簡單變形、腐化、銹蝕等,造成后澆帶模板支撐系統松動。以本工程地下室頂板沉降后澆帶來說,自地下室頂板混凝土澆筑完成至主體施工完成,頂板沉降后澆帶傳統模板支撐系統留置的時間長達232天(34層6天/層)+28天(后澆帶施工養護施工時間)=232天)。在這樣長的時
3、間內,在自然條件及現場不確定的施工因素的影響下,模板支撐系統中的膠合板模板、背楞方木等均會產生不同樣程度的腐化、變形,鋼管、頂托等鋼材也會產生銹蝕、變形、滑絲等現象,同時后澆帶支撐系統不拆掉,后澆帶內簡單積聚雜物,不便于清理。這些因素造成的變形累積必然改變后澆帶兩側梁板的受力狀態,甚至造成后澆帶兩側梁板產生裂縫,影響構造的安全及使用。另一方面,后澆帶封閉時,可否拆掉模板支撐系統,直接影響到后澆帶清理可否完整及后澆帶部位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甚至造成后澆帶部位滲漏嚴重,此后澆帶部位的模板支撐拆掉或更換又無法保證后澆帶的質量安全。4、后澆帶支撐系統的采用由于本工程沉降后澆帶留置時間長,且后澆帶累積長度
4、大,采用傳統模板支撐系統占用的鋼管等資料數量大,且模板支撐系統留置時間過長,無法保證后澆帶兩側梁板的受力,因此本工程不建議采用傳統后澆帶支撐系統。四、頂板后澆帶混凝土構造柱支撐系統1、后澆帶支撐系統的優化原理及過程鑒于傳統后澆帶模板支撐系統的缺點,對傳統后澆帶模板支撐系統進行解析優化,即在后澆帶兩端梁板懸臂尾端設置構造柱支撐代替傳統的支撐系統。在一般梁板模板安裝及混凝土澆筑時,同時進行構造柱支撐的施工,在梁板及構造柱支撐達到設計強度后,全部拆掉模板支撐,此時后澆帶兩側梁板由預設的混凝土構造柱進行支撐。在傳統模板支撐系統中,后澆帶兩側的梁板以模板支撐架體為受力系統,優化后的方案則是以混凝土構造柱
5、為其支撐系統。2、后澆帶混凝土構造柱支撐系統的優化及注意事項頂板后澆帶兩側懸臂梁板尾端設混凝土柱的支撐系統不但防備了傳統鋼管架模板支撐系統的資料變形,模板資料耗費更換對懸臂梁板受力的影響,而且提高了支撐架資料的周轉效率,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同時,不但便于地下室施工通道的留設,還方便進行后澆帶兩側施工縫的鑿毛清理及后澆帶二次支模時鋼筋的調整。在施工中構造柱支撐應防備被水平沖擊荷載撞壞,且應保證后澆帶所在跨上的樓板不應有過大堆載。3、后澆帶兩側梁端設混凝土構造柱支撐系統施工3.1后澆帶兩側梁端設混凝土構造柱支撐設置方案本工程地下室柱網間距為8.0m8.0m,構造層高4.7m,經過承載力及牢固性驗算,
6、決定在與后澆帶垂直訂交的頂板主梁及次梁端部均設一根200mm200mm的混凝土構造柱獨立支撐,頂板凈跨度大于或等于8米時在其跨中部設置構造柱,后澆帶轉角處板懸挑凈長度大于3米時設置構造柱,詳盡見圖2及圖3.3.2后澆帶兩側梁端設混凝土構造柱承載力計算33N1=(4.75*0.4*0.25+4.75*0.7*0.4+4*0.5*0.3+4.75*4*0.2)m*25KN/m(梁3板自重)2+4.75m4m2m(均布活荷載)=115.56KN(2)構造柱參數為:混凝土等級C30,fc=14.3N/2,截面積為Ac=bh=200200=400002,構造柱計算長度h=3.75m,=l0/b=18.7
7、5,查表得= 0.971,構造柱采用素混凝土不予以配筋。構造柱承載力Ncu=0.9(fcAc+fyAs)=499.87kNN1=115.56kN,滿足要求。3.3后澆帶兩側三邊支撐板牢固性后澆帶所在跨內的樓板在框架柱、梁端構造柱支撐下,可視為三邊支撐板,經盤問計算圖表可知,三邊支撐板構造自己安全牢固性滿足要求,所今后澆帶兩側無支撐板邊緣不需加設支撐。3.4后澆帶兩側梁端設混凝土構造柱支撐施工步驟及要求(1)后澆帶兩側梁端混凝土構造柱支撐應先在底板上定位,確定混凝土支撐柱的地址在梁端內側200mm處,按部署方案進行放線。(2) 后澆帶兩側梁端混凝土構造柱支撐應在地下室構造梁板模板搭設過程中同時搭
8、設加固,并在地下室框架柱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同時澆筑、養護。(3)梁端混凝土構造柱支撐搭設時不得將支撐柱與后澆帶兩側梁板分別。(4)后澆帶兩側梁端混凝土構造柱在澆筑梁板混凝土時應清理干凈柱頭的殘渣、垃圾等。(5)地下室頂板模板支撐時應按施工方案整體搭設。(6)地下室后澆帶兩側混凝土在達到拆掉條件時將后澆帶內模板支撐同時拆掉,在模板支撐拆掉時不得碰撞混凝土支撐柱。(7)在地下室頂板后澆帶滿足澆筑條件后,應先對后澆帶兩側梁板混凝土斷面上的松弛殘渣進行鑿除,并在梁板中間地址鑿出凹槽以便于安裝止水條。(8)按設計要求對后澆帶內的鋼筋進行清理、修整、綁扎。(9)重新支設頂板后澆帶模板,頂板后澆帶模板二次搭設
9、應在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進行,模板二次搭設時應滿足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及規范要求。(10)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按設計要求進行養護。(11)模板支撐在后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100%今后并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后,進行模板拆掉。(12)地下室頂板混凝土模板拆掉后將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支撐柱進行鑿除,鑿除時應先人工鑿除柱頭部分,并對梁板底的混凝土面進行修整,采用1:3水泥砂漿找平。(13)地下室后澆帶兩側梁端混凝土構造柱拆掉時應采用人工鑿除破碎,不得采用整體推到省得損壞地下室底板,并在混凝土鑿除時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保證施工時所需的照明設備及安全警示裝置,設專職安全員進行旁站。4、安全保障措施(1)為保證后澆帶兩側梁板構造安全,減少構造柱支撐系統承受的荷載,在后澆帶所在梁板跨內不得作為資料堆放、加工場所。(2)嚴禁將后澆帶所在跨作為大小車輛通行通道。(3)小車、手推車、負重行人等需要橫跨后澆帶時,應從特地設置的通道通行,且必定對通道下梁板支撐進行支頂加固,見圖4、圖5。收效圖您好,歡迎您閱讀我的文章,本WOR文檔可編寫更正,也可以直接打印。閱讀過后,希望您提出保貴的建議或建議。閱讀和學習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堅持下去,讓我們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