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1.1 一般規定 消防安裝工程施工除執行相應消防系統的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消防設計必須是通過本地公安消防機關審核,具有審核合格的審核意見書。 消防施工單位必須向本地公安消防機關出具相應消防安裝施工資質證,并辦理進場許可證。 設計變更必須通過公安消防機關審核和簽認。 消防安裝施工用材料、設備及其配件應經國家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中心檢測合格。 消防安裝施工方由具有相應消防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和一定實踐經驗的技術工人承擔。 設計單位應向施工單位進行技術交底,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應向有關的施工人員作施工
2、交底。 設備平面布置圖、系統圖、安裝圖等籬工圖紙及有關技術文獻應完整、齊全。 系統組件、管件及其它設備、材料,應能保證正常施工需要。 施工機具、檢測儀器、儀表齊備,并通過檢查或周檢合格,能滿足施工需要。 材料、設備及其零配件在施工安裝之前應進行清掃,除去內外污垢和雜物。安裝中斷時,其敞口外應封閉。1.2 保證消防工程材料設備質量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前應對采用的系統組件、管件及其它設備材料進行現場檢查,使其符合下列規定:.1 系統組件、管件及其它設備、材料,應符合設計規定和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2 噴頭、報警閥,壓力開關、水流指示器等重要系統組件應經國家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查
3、中心檢測合格。 管材管件應進行現場外觀檢查,使其符合下列規定:.1 表面應無裂紋、縮孔、夾渣、拆選和重皮;1.2.2.2 螺紋密封面就完整、無損傷、無毛刺;.3 鍍鋅鋼管內外表面的鍍鋅層不得有脫落、銹蝕等現象;.4 非金屬密封墊片應質地柔韌、無老化變質或分層現象,表面無折損皺紋等缺陷;.5 法蘭密封面應完整光潔,不得有毛刺及徑向溝槽;螺紋法蘭的螺紋應完整,無損傷。 噴頭的現場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1 噴頭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規定;.2 噴頭的商標、型號、公稱動作溫度、制造廠及生產年月等標志應齊全;.3 噴頭的外觀應無加工缺陷和機械損傷;.4 噴頭螺紋密封面應無傷痕、毛刺、缺絲或斷絲等現象;.
4、5 閉式噴頭應進行密封性能實驗,并以無滲漏無損傷為合格。實驗數量和方法應符合規范規定。 閥門及其附件的現場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1 閥門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規定;.2 閥門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規定;.3 報警閥除應有商標、型號、規格等標志外,還應有水流方向的永久性標志;.4 報警閥和控制閥的閥瓣及操作機構應動作靈活,無卡澀現象;閥體內應清潔,無異物堵塞;.5 水力警鈴的鈴錘應轉動靈活,無阻滯現象。.6 報警閥就逐個進行滲漏實驗。實驗壓力應為額定工作壓力的2倍,實驗時間為5min。閥瓣處應無滲漏。 壓力開關、水流指示器及水位、氣壓、閥門限位等自動監測裝置應有清楚的銘牌,安全操作指示標志和產品
5、說明書;水流指示器還應有水流方向的永久性標志;安裝前應逐個進行重要功能檢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消防水泵和穩壓泵的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規定,并應有產品合格證和安裝使用說明。1.3 消防水泵和穩壓泵安裝 消防水泵、穩壓泵的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 當設計無規定是,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應安裝止回閥和壓力表,并宜安裝檢查和試水用的放水閥門;消防水泵泵組的總出水管上還應安裝壓力表和泄壓閥;安裝壓力表時應加設緩沖裝置。壓力表和緩沖裝置之間應安裝旋塞;壓力表量程應為工作壓力的22.5倍 。 吸水管及其附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吸水管上的控制閥應在消防水泵固定于
6、基礎上之后再進行安裝,其直徑不應小于消防水泵吸水口直徑,且不應采用蝶閥;.2 當消防水泵和消防水池位于獨立的兩個基礎上且互相為剛性連接時,吸水管上應加設柔性連接管。.3 吸水管水平管段上不應有氣囊和漏氣現象。1.4 消防水箱安裝和消防水池施工 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施工和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構筑物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 消防水箱的容積、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規定,消防水箱周邊的通道應方便使用和檢修。 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管不得與生產或生活用水的排水系統直接相連。 管道穿過鋼筋混凝土消防水箱或消防水池時,應加設防水管管;對有振動的管道尚應加設柔性接頭。進水管和出水管的接頭與鋼
7、板消防水箱的連接應采用焊接,焊接處應做防銹解決。1.5 消防氣壓給水設備安裝 消防氣壓給水設備的氣壓罐,其容積、氣壓、水位及工作壓力應符合設計規定。 消防氣壓給水設備上的安全閥、壓力表、泄水管、水位指示器等的安裝應符合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規定。 消防氣壓給水設備安裝位置、進水管及出水管的方向應符合設計規定;四周應設便利的檢修通道。1.6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裝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組裝應接口、本體、聯接管、止回閥、安全閥、放空管、控制閥的順序進行。止回閥的安裝方向應符合使水從按合器進入系統。.1 應安裝在便于消防車接近的人行道或非機動車行駛的地段;.2 墻壁消防水泵按合器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規定。設計無規定期
8、,其安裝高度宜為1.1m;與墻面上的門、窗、孔、洞的凈距離不應小于2m,且不應安裝在玻璃幕墻下方。1.7 管網安裝 管網安裝前應校直管子,并請除管內雜物;安裝過程中應嚴防雜物進入管網,若進入應有及時清除。 在具有腐蝕性的場合安裝管網前,應按設計規定對管子、管件等進行防腐解決。 管網安裝,當管子公稱直徑小于或等于100mm時,應采用螺紋連接;當管子公稱直徑大于100mm時,可采用焊接或法蘭連接。連接后,均不得減小管道的通水橫斷面面積。 螺紋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1 管子宜采用機械切割,切割面不得有飛邊、毛刺;管子螺紋密封面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螺紋基本尺寸規定、普通螺紋公差與配套、管路旋入端螺紋
9、尺寸系列的有關規定;.2 當管道變繡時,宜采用異徑接頭;在管道彎頭處不得采用補芯;當需要采用補芯時,三通上可用一個,四通上不得超過二個;分稱直徑大于50mm的管道上不宜采用活接頭;.3 螺紋連接的密封填料應均勻,不得將填料擠入管道內;連接后,應將外部清理干凈。 焊接連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 管道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期,可按下表施工。管道的中心線與梁、柱、樓板的最小距離公稱直徑(mm)253240507080100125150200距離(mm)404050607080100125150200 管道支架、
10、吊架,防晃支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管道應固定牢固;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間的距離不應大于下表的規定: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間的距離公稱直徑(mm)25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距離(mm)3.54.04.55.06.08.08.57.08.09.511.012.0.2 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型式、材質、加工尺寸及焊接質量等應符合設計規定和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3 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裝位置不應妨礙噴頭的噴水效果;管道支架、吊架與噴頭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300mm;與末端噴頭之間的距離不宜在于750mm;.4 管道支架設立的其它規定應符合規范的規定。 管道穿過建筑物
11、的變形縫時,應設立柔性短管。穿過墻體或樓板時應加設套管,套管長度不得小于墻體厚度,或應高樓面或地面50mm;管道的焊接環境不得位于套管內。套管與管道的間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填塞密實。 管道橫向安裝宜設0.0020.005的坡度,且應坡向排水管。 配水干管、配水管應做紅色或紅色環圈標志。1.8 噴頭安裝 噴頭安裝應在系統試壓、沖洗合格后進行。 噴頭安裝時宜采用專用的彎頭、三通。 噴頭安裝時,不得對噴頭進行拆裝、改動,并嚴禁給噴頭附加任何裝飾性涂層。 噴頭安裝應使用專用板手。噴頭更換,其規格、型號應相同。 當噴頭的公稱直徑小于10mm時,應在配水干管或配水管上安裝過濾器。 安裝在易受機械操作處的噴頭
12、,應加設噴頭防護罩。 噴頭安裝時,濺水盤與吊頂、門、窗、洞口或墻面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規定。 當通風管道寬度大于1.2mm時,噴頭應安裝在其腹面以下部位。1.9 報警閥組安裝 報警閥組的安裝應先安裝水源控制閥、報警閥,然后再進行報警閥輔助管道的連接。水源控制閥、報警閥與配水干管的連接,應使水流方向一致。報警閥組安裝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期,報警閥組應安裝在便于操作的明顯位置,距室內地面高度宜為1.2m;兩側與墻的距離不應小于0.5m;正面與墻的距離不應小于1.2m。安裝報警閥組的室內地面應有排水設施。 報警閥組附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壓力表應安裝在報警閥上便于觀測的位置;1.9
13、.2.2 排水管和實驗閥應安裝在便于操作的位置;.3 水源控制閥安裝應便于操作,且應有明顯開閉標志和可靠的鎖定設施。 濕式報警閥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便報警閥前后的管道中能順利充滿水;壓力波動時,水力警鈴不應發生誤報警;.2 報警水流通路上的過濾器應安裝在延遲器前,并且是便于排渣操作的位置。 干式報警閥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安裝在不發生冰凍的場合;.2 安裝完畢后,應向報警閥氣室注入高度為50100mm的清水;.3 充氣連接管接口應在報警閥氣室充注水位以上部位,且充氣連接管的直徑不應小于15mm;止回閥、截止閥應安裝在充氣連接管上;.4 氣源設備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規定和國家
14、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5 安全排氣閥應安裝在氣源與報警閥之間,且應靠近報警閥;.6 加速排氣裝置應安裝在靠近報警閥的位置,且應有防止水進入加速排氣裝置的措施;.7 低氣壓預報警裝置應安裝在配水干巖一側;.8 下列部位應安裝壓力表:(1)報警閥充水一側和充氣一側;(2)空氣壓縮機的氣泵和儲氣罐上;(3)加速排水裝置上。 雨淋閥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電動啟動,傳導管啟動或手動啟動的雨淋閥組,其傳導管的安裝應按濕式系統有關規定進行;啟動控制裝置的安裝應安全可靠;.2 預作用系統雨淋閥組后的管道若需充氣,其安裝應按干式報警閥組有關規定進行;.3 雨淋閥組的觀測儀表和操作閥門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
15、規定,并應便于觀測和操作;1.9.5.4 雨淋閥組手動啟動裝置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規定,且在發生火災時應能安全啟動和便于操作;.5 壓力表應安裝在雨淋閥的水源一側。1.10 其它組件安裝 水力警鈴應安裝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的外墻上,且應安裝檢修、測試用的閥門。水力警鈴和報警閥的連接應采用鍍鋅鋼管,當鍍鋅鋼管的公稱直徑為15mm時,其長度以不應大于6m;當直徑為20mm時,其長充不應大于20m;安裝后的水力警鈴啟動壓力不應小于0.05Mpa。 水流指示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水流指示器的安裝應在管道試壓和沖洗合格后進行,水流指示器的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規定;.2 水流指示器應豎直安裝在
16、水平管道上側,其動作方向應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裝后的水流指示器漿片、膜片應動作靈活,不應與管壁發生碰撞。 信號閥應安裝在水流指示器前的管道上,與水流指示器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300mm。 排氣閥的安裝應在系統管網試壓和沖洗合格后進行;排氣閥應安裝在配水干管頂部、配水管的末端,且應確何無滲漏。 控制閥的規格、型號和安裝位置均應符合設計規定;安裝方向應對的,控制閥內應清潔、無堵塞、無滲漏;重要控制閥應加設啟閉標志;隱蔽處的控制閥應在明顯處設有指示其位置的標志。 節流裝置應安裝在公稱直徑不小于50mm的水平管段上;減壓孔板應安裝在管道內水流轉彎處游一側的直管上,且與轉彎處的距離不應小于管子公稱直徑的2倍
17、。 壓力開并應豎直安裝在通往水力警鈴的管道上,且不應在安裝中拆裝改動。 末端試水裝置宜安裝在系統管網末端或分區管網末端。1.11 系統試壓和沖洗 管網安裝完畢后,應對其進行強度實驗、嚴密性實驗和沖洗。試壓和沖洗應嚴格按規范和設計的規定進行。 強度實驗和嚴密性實驗宜用水進行。干式噴水滅火系統、預作用噴水滅火系統應做水壓和氣壓實驗。 系統試壓前應具有以下條件1.11.3.1 埋地管道的位置及管道基礎、支墩等經復查符合設計規定;.2 實驗用的壓力表不少于2只;精度不應低于1.5級,量程應為實驗壓力值的1.52倍;.3 試壓沖洗方案已經批準;.4 對不能參與試壓的設備、儀表、閥門及附件應加以隔離或拆除
18、;加設的臨時盲板應具有突出于法蘭邊耳,且應做明顯標志,并記錄臨時盲板的數量。 系統試壓過程中,當出現泄漏時,應停止試壓,并應放空管網中的實驗介質,消除缺陷后,重新再試。 系統試壓完畢后,應及時拆除所有臨時盲板及實驗用的管道,并應與記錄核對無誤,且應按規定的格式填寫記錄。 管網沖洗應在試壓合格后分段進行。沖洗順序應先室外,后室內;先地下,后地上;室內部分的沖洗應按配水干管、配水管、配水支管的順序進行。 管網沖洗宜用水進行。沖洗前,應對系統的儀表采用保護措施。止回閥和報警閥等應拆除,沖洗工作結束后,應及時復位。 沖洗前,應對管道支架、吊架進行檢查,必要時應采用加固措施。 對不能經受沖洗的設備和沖洗
19、后也許存留臟物、雜物的管道(段),應進行清理。 沖洗直徑大于100mm的管道時,應對其焊縫、死角和底部進行敲打,但不得損傷管道。 水壓實驗和水沖洗宜采用生活用水進行,不得使用海水或有腐蝕性化學物質的水。管網沖洗合格后,應按規范的格式填寫記錄。 水壓實驗環境溫度不宜低于50C,當低于50C時,水壓實驗應采用防凍措施。 水壓強度實驗的測試點應設在系統管網的最低點。對管網注水時,應將管風內的空氣排凈,并應緩慢升壓,達成實驗壓力后,穩壓30min,目測管網無泄漏和無變形,且壓力降不應大于0.05Mpa。 水壓嚴密性實驗應在水壓強度實驗和管網沖洗合格后進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水源干管、進戶管和室內埋地管
20、道應在回填前單獨或與系統一起進行水壓強度實驗和水壓嚴密性實驗。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實驗壓力和規定,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實驗項目設計工作壓力實驗壓力介質合格規定強度實驗P1.5P或P+0.4MPa水穩壓30min,壓力降至大于0.05MPa嚴密性實驗PP水穩壓24h,無泄漏氣壓嚴密性實驗0.28MPa空氣或氮氣穩壓24h,壓力降不大于0.01MPa 注:系統設計工作壓力等于或小于1Mpa時,水壓強度實驗壓力為設計工作壓力的1.5倍,并不應低于1.4Mpa;系統設計工作壓力大于1Mpa時,水壓強度實驗壓力應為該工作壓力加0.4Mpa。 管網沖洗所采用排水管道,應與排水系統可靠連接,其截面面積不小于被沖
21、洗管道截面面積的60%,其排放應暢通安全。 管網沖洗的水流速度不宜小于3m/s;其流量不宜小于下表的規定。當施工現場沖洗流量不能滿足規定期,應按系統的設計流量進行沖洗,或采用水壓氣動沖洗法進行沖洗。沖洗水流量表管道公稱直徑(mm)30025020015012510080655040沖洗流量(L/S)22015498583825151064 管網沖洗應連接進行,當出口處水的顏色、透明度與入口處的顏色基本一致時,沖洗方可結束。并將管網內的水排除干凈,必要時可采用壓縮空氣吹干。 管網沖洗的水流方向應與滅火時管網的水流方向一致。1.12 系統調試 系統調試應具有下列條件:.1 系統調試應在施工完畢,試
22、壓沖洗合格后進行;.2 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已儲備設計規定的水量;.3 系統供電正常;.4 消防氣壓給水設備的水位、氣壓符合設計規定;.5 濕式噴水滅火系統管網內已充滿水;干式、預作用噴水滅火系統管網內的氣壓符合設計規定閥門均無泄漏;.6 與系統配套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處在工作狀態。 系統調試涉及的內容有:1.12.2.1 水源調試;.2 消防水泵調試;.3 穩壓泵調試;.4 報警閥調試;.5 排水裝置調試;.6 聯動實驗。 以上單項調試和聯動實驗應按設計規定進行,并且應符合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規定。 采用專用測試儀表或其它方式,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各種探測器輸入模擬火災信號,火災
23、自動報警控制器應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并啟動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啟動一只噴頭或以0.941.5L/S的流量從末端試水裝置處放水,水流指示器、壓力開關、水力警鈴和消防水泵等應及時動作并發出相應的信號。1.13 系統驗收 系統的竣工驗收,應由建設主管單位主持,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建設、設計施工等單位參與,驗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系統竣工驗收時,施工、建設單位應提供下列資料:.1 批準的竣工驗收申請報告、設計圖紙、公安消防監督機構的審批文獻、設計變更告知單、竣工圖;.2 地下及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工程質量事故解決報告;.3 系統試壓、沖洗記錄;.4 系統調試記錄;.5 系統聯動實驗記錄;.6 系統重要材料、
24、設備和組件的合格證或現場檢查報告;.7 系統維護管理規章、維護管理人員登記表及上崗證。 系統供水水源的檢查驗收,系統的流量、壓力實驗、消防泵房、消防水泵的驗收,消防水泵接合器數量及進水管位置、接合器的充水實驗、系統最不利的壓力、流量,管網驗收,報警閥組的驗收,噴頭驗收,系統進行模擬滅火功能實驗等應符合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2 氣體(二氧化碳、鹵化烷1211和1301)滅火系統2.1 施工準備 技術資料準備2.1.1.1 設計施工圖紙,設計說明書,系統及其重要組件的使用、維護說明書等就完整、齊全;.2 容器閥、選擇閥、單向閥、噴咀和閥驅動裝置等系統組件的產品出廠合格證和由國家質量
25、監督檢查測試中心出具的檢查報告;滅火劑輸送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出廠檢查報告與合格證。.3 系統中采用的不能復驗的產品,如安全膜片等,應具有生產廠出具的同批產品檢查報告與合格證。 施工條件準備.1 防護區和滅火劑貯瓶間設立條件應與設計相符;.2 系統組件與重要材料齊全,其品種、規格、型號符合設計規定;.3 系統所需的預埋件和孔洞符合設計規定。 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前應對滅火劑貯存容器、容器閥、選擇閥、單向閥、噴咀和閥驅動裝置等系統組件進行外觀檢查,其規定是符合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397的有關規定。 氣體滅火系統安裝前應檢查滅火劑貯存容器同的充裝量與充裝壓力,且應符合下列規定:.1 滅火
26、劑貯存容器的充裝量不應小于設計充裝量,且不得超過設計安裝量的1.5%。.2 鹵代滅火劑貯存容器內的實際壓力不應低于相應溫度下的貯存壓力,且不應超過該貯存壓力的5%。.3 不同溫度下滅火劑的貯存壓力應按表一、表二、表三(附后)的數據擬定。 氣體滅火系統安裝前應對選擇閥、液體單向閥、高壓軟管和閥驅動裝置中的氣體單向閥逐個進行水壓強度實驗和氣壓嚴密性實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水壓強度實驗的實驗壓力應為系統組件設計工作壓力的1.5倍,氣壓嚴密性實驗的實驗壓力就為系統組件的設計工作壓力;.2 進行水壓強度實驗時,水溫不應低于50C,達成實驗壓力后,穩壓時間不應少于1min,在穩定期間目測試件應無變形
27、;.3 氣壓嚴密性實驗應在水壓強度實驗后進行。加壓介質可為空氣或氮氣。實驗時宜將系統組件浸入水中,達成實驗壓力后,穩壓時間不應少于5min,在穩壓期間應無氣泡自試件內溢出;.4 系統組件實驗合格后,應及時烘干,并封閉所有外露接口; 氣體滅火系統安裝前應對閥驅動裝置進行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電磁驅動裝置的電源電壓應符合系統設計規定。通過檢查電磁鐵芯,其行程應能滿足系統啟動規定,且動作靈活無卡阻現象;.2 氣動驅動裝置貯存容器內氣體壓力不應低于設計壓力,且不得超過設計壓力的5%;.3 氣動驅動裝置中的單向閥芯應啟閉靈活,無卡阻現象;2.2 氣體滅火系統貯存容器安裝 貯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充裝與
28、增壓宜在生產廠完畢。 貯存容器的操作面距墻或操作面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1m。 貯存容器上的壓力表應朝向操作面,安裝高度和方向應一致,做到整齊化一。 貯存容器的支框架應固定牢固,且應采用防腐解決措施。容器正同應標明設計規定的滅火劑名稱和貯存容器的編號。2.3 集流管制作與安裝 組合分派系統的集流管采用焊接方法制作。焊接前,每個開口均采用機械方法加工。如采用無縫鋼管制作的集流管應在焊接后進行內外鍍鋅解決。 組合分派系統的集流管應按2.1.5條的規定進行水壓強度實驗和氣壓嚴密性實驗;非組合分派系統的集流管的上述實驗可與管道一起進行。 集流管安裝前應洗洗內腔并封閉進出口。集流管外表面應涂紅色油漆。 裝有
29、泄壓裝置的集流管,泄壓裝置的泄壓方向不應朝向操作面。2.4 選擇閥的安裝 選擇閥操作手柄應安裝在操作面一側,安裝高度超過1.7m時應采用便于操作的措施。 螺紋連接的選擇閥,其與管道連接處應安裝活接頭。 選擇閥上應設立標明防護區名稱或編號的永久性標志牌,并將其固定在操作手柄附近。2.5 閥驅動裝置的安裝 電磁驅動裝置的電氣連接線應沿固定滅火劑貯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墻面固定。 拉索式的手動驅動裝置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拉索除必須外露部分外,采用徑內外防腐解決的鋼管防護;.2 拉索轉彎處應采用專用導向滑輪;.3 拉索末端拉手應設在專用的保護盒內;.4 拉索套管和保護盒必須固定牢固。 安裝以物體重
30、力為驅動力的機械驅動裝置時,應保證重物在下落行程中無阻擋,其行程應超過閥啟動所需行程25mm。 氣動驅動裝置安裝時,驅動氣瓶正面應標明驅動介質的名稱和相應防護區名稱的編號。 氣動驅動裝置的管道安裝后應進行氣壓嚴密性實驗,嚴密性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 采用防止滅火劑和驅動氣體誤噴射的可靠措施;.2 加壓價值采用氮氣或空氣,實驗壓力不低于驅動氣體的貯存壓力;.3 壓力升至實驗壓力后,并閉加壓氣源,5min內被試管道的壓力應無變化。2.6 滅火劑輸送管道的施工 無縫鋼管采用法蘭連接時,應在焊接后進行內外鍍鋅解決。已鍍鋅的無縫鋼管不宜采用焊接連接,與選擇閥等個別連接部位需采用法蘭焊接連接時,應對被焊
31、接損壞的鍍鋅層做防腐解決。 管道支、吊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應固定牢固,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間距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支、吊架之間的最大間距管道公稱直徑(mm)1520253240506580100150最大間距(m)1.51.82.12.42.73.43.53.74.35.2.2 管道末端噴咀處應采用支架固定,支架與噴咀間的管道長度不應大于500mm;.3 公稱直徑大于或等于50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應各安裝一個防晃支架。當穿過建筑物樓層時,每層應設一個防晃支架。當水平管道改變方向時,應設防晃支架。 鹵代烷1301滅火系統和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管道的三通管接頭的分流出口應
32、水平安裝。2.7 滅火劑輸送管道的吹掃、實驗和涂漆 滅火劑輸送管道安裝完畢后,應進行水壓強度實驗和氣壓嚴密性實驗。 水壓強度實驗的實驗壓力應符合下列規定:.1 鹵代烷1211滅火系統管道的實驗壓力應按下式擬定:P1211=1.5P0V0/(V0+VP)式中P1211鹵代烷1211滅火系統管道的水壓強度實驗壓力(Mpa,絕對壓力);P0200C時鹵代烷1211滅火劑的貯存壓力(Mpa,絕對壓力);V0鹵代烷1211滅火劑噴射前,貯存容器內的氣相體積(m3);VP鹵代烷1211滅火劑輸道管道的內容積(m3)。.2 鹵代烷1301滅火系統管道的水壓強度實驗的實驗壓力應按下式擬定: P1301=1.5
33、(V0P0+VP+PS)/(V0+VP)式中P1301鹵代烷1301滅火系統管道的水壓強度實驗壓力(Mpa,絕對壓力);PS鹵代烷1301的飽和蒸汽壓,取1.4Mpa(絕對壓力);PO200C時鹵代烷1301滅火劑的貯存壓力(Mpa,絕對壓力);V0鹵代烷1301滅火劑噴射前,貯存容器內的氣相體積(m3);VP鹵代烷1301滅火劑輸道管道的內容積(m3)。.3高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管道的水壓強度實驗壓力應為15Mpa。 不宜進行水壓強度實驗的防護區,可采用氣壓強度實驗代替。氣壓強度實驗的實驗壓力應為水壓強度實驗壓力的0.8倍。實驗時必須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 進行管道強度實驗時,應將壓力升至實驗壓
34、力后保壓5min,檢查管道各連接處應無明顯滴漏,目測管道應無變形。 管道氣壓嚴密性實驗的加介質可采用空氣或氮氣,實驗壓力為水壓強度實驗壓力的2/3。實驗時應將壓力升至實驗壓力,關斷實驗氣源后,3min內壓力降不應超過實驗壓力的10%,且用涂刷肥皂水等方法檢查防護區外的管道連接處,應無氣泡產生。 滅火劑輸送管道在水壓強度實驗合格后,或氣壓嚴密性實驗前,應進行吹掃。吹掃管道可采用壓縮空氣或氮氣,吹掃時,管道末端的氣體流速不應小于20m/s,采用白布檢查,直至無鐵銹,塵土、水漬及其他臟物出現。 滅火劑輸送管道的外表面應涂紅色油漆。在吊頂內、活動地板下等隱蔽場合內的管道,可涂紅色油漆色環。每個防護區的
35、色環寬度應一致,間距應均勻。2.8 氣體滅火系統的調試 氣體滅火系統的調試應在系統安裝完畢,以及有關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開口自動關閉裝置、通風機械和防火閥等聯動設備的調試完畢后進行。 氣體滅火系統調試前應具有完整的技術資料及調試必需的其他資料。 氣體滅火系統的調試負責人應由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參與調試的人員應職責明確。 氣體滅火系統的調試,應對每個防護區進行模擬噴氣實驗和備用滅火劑貯存容器切換操作實驗。 進行調試實驗時,應采用可靠的安全措施,保證人員安全和避免滅火劑的誤噴射。 模擬噴氣實驗的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定:.1 鹵代烷滅火系統模擬噴氣實驗不應采用鹵代烷滅火劑,宜采用氮氣進行。氮氣貯存容器與被
36、實驗的防護區用的滅火貯存容器的結構、型號、規格應相同,連接與控制方式應一致,充裝的氮氣壓力和滅火劑貯存壓力應相等。氮氣貯存容器數不應少于滅火劑貯存容器數的20%,且不得少于一個;.2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應采用二氧化碳滅火劑進行模擬噴氣實驗。實驗采用的貯存容器數應為防護區實際使用的容器總數的10%,且不得少于一個;.3 模擬噴氣實驗宜采用自動控制。 模擬噴氣實驗和手動備用滅火劑貯存容器切換操作實驗合格條件如下:2.8.7.1 實驗氣體能噴入被試防護區內,且應能從被試防護區的每個噴咀噴出;.2 有關控制閥門工作正常;.3 有關聲、光報警信號正常;.4 貯瓶間內的設備和相應防護區內的滅火劑輸送管道無明
37、顯晃動和機械性損傷。2.9 竣工驗收 氣體滅火系統的竣工驗收應由建設主管單位組織,建設、公安消防監督機構、設計、施工等單位組成驗收組共同進行。 氣體滅火系統竣工驗收涉及以下內容:.1 防護區和貯瓶間;.2 系統設備和滅火劑輸送管道;.3 與氣體滅火系統聯動的有關設備;.4 有關的安全設施。以上設備及系統功能的驗收應嚴格按規范(GB5026397)的規定規定進行。 竣工驗收時,建設和施工單位應提交下列技術資料:.1 經批準的竣工驗收報告;.2 施工記錄和隱蔽工程中間驗收記錄;.3 竣工圖和設計變更文字記錄;.4 竣工報告;.5 設計說明書;.6 調試報告;.7 系統及其重要組件的使用維護說明書;
38、.8 系統組件、管道材料及管道附件的檢查報告、實驗報告和出廠合格證。 氣體滅火系統驗收合格后,應將氣體滅火系統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3 泡沫滅火系統3.1 施工準備工作 施工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并考核合格;辦理施工審批手續。 具有并核算下列技術資料.1 設計施工圖、設計說明書、設備的安裝使用說明書以及其他必要的技術文獻;.2 泡沫發生裝置、泡沫比例混合器、固定式消防泵組、消火栓等重要設備的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測試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和產品出廠合格證;閥門、壓力表、管道過濾器、金屬軟管、管子及管件等出廠檢查報告或合格證; 施工條件準備.1 設計單位向施工單位進行技術交底,并做好記
39、錄;.2 設備、管子及管件的規格型號符合設計規定;.3 與施工有關的基礎、預埋件和預留孔,經檢查符合設計規定;.4 場地、道路、水、電等臨時設施滿足施工規定。 重要設備和材料的外觀質量檢查合格,即應符合規范與設計的規定。 泡沫液貯罐、閥門的強度和嚴密性檢查.1 每個泡沫泵站慶抽查1個,若不合格,應逐個實驗;.2 強度和嚴密性實驗應采用清水進行,環境溫度宜大于50C;.3 壓力儲罐的強度實驗壓力應為設計壓力的1.25倍;嚴密性實驗壓力應為設計壓力。帶膠囊的壓力儲罐可只作嚴密性實驗;.4 常壓儲罐的嚴密性實驗壓力應為儲罐裝滿水后的靜壓力;.5 強度實驗的穩壓時間應大于5min;嚴密性實驗的穩壓時間
40、不應小于30min,目測應無滲漏。 閥門的實驗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中的有關規定執行。3.2 泡沫滅火系統施工 泡沫滅火系統的施工除執行泡沫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8198)的規定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的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泡沫液儲罐的安裝.1 泡沫液儲罐的安裝位置和高度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期,泡沫液儲罐四周就留有寬度不少于0.7m的通道,泡沫液儲罐頂療至樓板或梁底的距離不得小于1m,消防泵房重要通道的寬度,應大于泡沫液貯罐外形的最小尺寸;.2 常壓泡沫液貯罐的安裝方式應符合設計規定;壓力泡沫液儲罐安裝在室外時,應根據環境條件設立防曬、防雨、防凍設施
41、。3.2.3 泡沫比例混合器的安裝。3.2.3.1 泡沫比例混合器安裝時,液流方向應與標準方向一致。3.2.3.2 環泵或泡沫比例混合器的安裝坐標及標高的允許偏差為10mm,備用的環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應并聯安裝在系統上。3.2.3.3 帶壓儲缸的壓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應整體安裝,并應與基礎牢固固定。3.2.3.4 壓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應安裝在壓力水的水平管道上,泡沫液的進口管道應與壓力水的水平管道垂直,其長度不宜小于1.0m,壓力表與壓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的進口處的距離不宜大于0.3m。3.2.3.5 平衡壓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應整體垂直安裝在壓力水的水平管道上,壓力表應分別安裝在水洛 泡沫液進口的
42、水平管道上,并與平衡壓力或泡沫比例混合器進口處的距離不宜大于0.3m。3.2.3.6 管線工、負壓式泡沫比例混合器應安裝在壓力水的水平管道上,吸液口與泡沫液貯缸或泡沫液桶最低液面的距離不得大于1.0m。3.2.4 泡沫發生裝置的安裝。3.2.4.1 低倍數泡沫產生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液上噴射的模式泡沫產生器應水平安裝在固定頂貯缸缸壁頂部或外浮頂貯缸缸壁頂端的泡沫導流罩上。 (2)液上噴射的立式泡沫產生器應垂直安裝在固定頂貯缸缸壁頂部或外淝頂貯缸缸壁頂端的泡沫導流罩上。(3)水溶性液體儲缸內泡沫溜槽的安裝應沿缸壁內側螺旋下降到距缸底1.01.5m處,溜槽與缸底平面夾角宜為300,泡沫
43、降落槽應垂直安裝,其垂直度允許偏差不應大于10mm,坐標及標高的允許偏差為5mm。(4)液下噴射的高背壓泡沫產生器應水平安裝在泡沫混合液管道上。3.2.4.2 中信數泡沫發生器的安裝位置及尺寸方興未艾符合設計規定,安裝時不得損壞或隨意拆卸附件。3.2.4.3 高倍數泡沫發生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距離倍數泡沫發生器的進氣端小于或等于0.3m處不應有遮擋物。(2)在高倍數泡沫發生器的發泡網前小于或等于1.0m處,不應有影響泡沫噴放的障礙物。(3)高倍數泡沫發生器安裝時不得拆卸,并應固定牢固。3.2.4.4 泡沫噴頭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泡沫噴頭的規格、型號、數量應符合設計規定。 (
44、2)泡沫噴頭的安裝應在系統試壓、沖洗合格后進行。(3)泡沫噴頭的安裝應牢固、規整,安裝時不得拆卸或損壞其噴頭上的附件。(4)頂噴式泡沫噴頭應安裝在被保護物的上部,并應竽向下,其坐標及標高的允許偏差,室外安裝為10mm。(5)水平式泡沫噴頭應安裝在被保護物的側面并應對準被保護物體,其距離允許偏差為20mm。(6)彈射式泡沫噴頭應安裝在被保護物的下方,并應在地面以下,在未噴射泡沫時,其頂應低于地1015mm。3.2.4.5 固定泡沫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固定式泡沫炮的立管應垂直安裝,炮口應朝向防護區。 (2)安裝在炮塔或友架上的固定式泡沫炮應牢固。(3)電動泡沫炮的控制設備、電源線、控制線
45、的規格、型號及設備位置、敷設方式、接線等符合設計規定。3.2.5 固定式消防泵組的安裝。3.2.5.1 固定式消防泵組應整體安裝在管道上,并應固定牢固。3.2.5.2 固定式消防泵組不應隨意拆卸,確需拆卸時,應由生產廠家進行。3.2.5.3 固定式消防泵組應以工字鋼底座水平面為基準進行找平、找正。3.2.5.4 固定式消防泵組與相關管道連接時,應以固定式消防泵組的法蘭端面為基準進行測量和安裝。3.2.5.5 固定式消防泵組進水管吸水口處設立濾網時,其濾網的過水面積應大于進水管截面積的4倍,濾網架的安裝應堅固。3.2.5.6 附加冷卻器的泄水管應通向排水設施。3.2.5.7 內燃機排氣管的安裝應
46、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期,應采用直徑相同的鋼管連接通向室外。3.2.6 管道、閥門和消火栓的安裝。3.2.6.1 泡沫混合液管道和閥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泡沫混合液立管安裝時,其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002。 (2)泡沫混合液管道上設立有自動排氣閥應竽直立安裝,并應在系統試壓、沖洗合格后進行,放空閽應安裝在低處。(3)泡沫噴淋系統干管、支管、分支管的安裝,其坡向、坡度除應符合設計規定外,還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4)高倍數泡沫發生器進口端泡沫混合液管道上設立的壓力表、管道過濾器、控制閥應安裝在水平支管上。3.2.6.2 液下噴射泡沫滅火系統位
47、泡沫管道和閥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泡沫水平管道安裝時,其坡向、坡度應符合設計規定,放空閥應安裝在低處。 (2)泡沫管道進儲缸處設立的鋼質控制閥和止回閥應水平安裝,其止回閥上標準的方向應與泡沫的流動方向一致。(3)泡沫噴射口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規定。當噴射口設在儲缸中心時,其泡沫噴射管和泡沫管道應固定在與儲缸底焊接的支架上。3.2.6.3 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管道埋地安裝時還應符合下列規定:(1)埋地安裝采用焊接時,焊縫部位應在試壓合格后進行防腐解決。(2)埋地安裝的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管道在回填土前應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及時回填土,分層夯實,并按規范填寫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2.6.
48、4 消火栓應按下列規定安裝:(1)泡沫混合液管道上設立消火栓的規格、型號、數量、位置、安裝方式應符合設計規定。(2)消火栓應垂直安裝。(3)當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時,其大口徑出水口應面向道路。(4)當采用地下式消火栓時,應有明顯的標志,其頂部出口與井蓋底面的距離不得大于400mm。(5)當采用室內消火栓或消火栓箱時,栓口應朝外或面向通道,其坐標及標高的允許偏差為20mm。3.2.7 試壓、沖洗和防腐。3.2.7.1 管道試壓應符合下列規定:(1)管道安裝完畢后要用清水進行強度和嚴密性實驗。(2)試壓前應將泡沫發生裝置、泡沫比例混合器加以隔離或封堵。(3)實驗合格后,應按規范規定填寫試壓登記表。3.
49、2.7 試壓、沖洗和防腐。3.2.7.2 管道沖洗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管道試壓合格后要用清水進行沖洗。(2)沖洗前要將試壓時安裝的隔離或封堵設施拆下,打開或關閉有關閥門,沖洗應按合理程序分段進行。 (3)沖洗合格后,不得再進行影響管內清潔的其他施工,并按規范的規定填寫沖洗登記表。3.2.7 試壓、沖洗和防腐。3.2.7.3 防腐應符合填寫沖洗登記表。 (1)現場制作的常壓鋼質泡沫液儲缸內、外表面應按設計規定防腐。(2)現場制作的常壓鋼質泡沫貯缸的防腐應在嚴密性實驗合格后進行。(3)常壓鋼質泡沫液貯缸缸體與支座接觸部位的防腐,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期,應按加強防腐層的作法施工。3.3
50、調試泡沫滅火系統的調試應在整個系統施工結束后和與系統有關的火災報警裝置及聯動控制設備調試合格后進行。調試負責人應由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參與調試人員應明確,并應按照預定的調試程序進行。調試前應檢查系統的設備扣材料的規格、型號、數量以及系統的施工質量,合格方可調試。調試前安裝好調試的用的儀器、儀表,調試時所需的檢查設備和有關技術資料應準備齊全。3.3.1 單機調試3.3.1.1 單機調試可用清水代替泡沫液進行。3.3.1.2 單機調試的項目涉及泡沫滅火系統的消防泵和固定式消防泵組,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發生裝置和消防栓等。3.3.1.3 泡沫滅火系統的單機調試應嚴格按泡沫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及現行國
51、家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3.3.2 系統調試3.3.2.1 泡沫滅火調試應車單機調試合格后進行。3.3.2.2 系統調試應符合下列規定:(1) 系統調試時應使系統中所有的閥門處在正常狀態; (2)每個防護區均應進行噴水實驗,當對儲缸進行噴水實驗時,噴水口可設在靠近儲缸的水平管道上。 (3)當為手動滅火系統時,應以手動控制的方式進行一次噴水實驗;當為自動滅火系統時,應以手動和自動控制的方式各進行一次噴水實驗,其各項性能指標均應達成設計規定。 (4)低、中倍數泡沫滅火系統實驗完畢將系統中的水放空后,應選擇最不利點的防護區或貯缸進行一次噴泡沫實驗;當為自動滅火系統時,應以自動控制的方式進行;噴射泡沫的
52、時間不宜小于1min;實測泡沫混合液的混合比及泡沫混合液的發泡倍數應符合設計規定。(5)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除應符合(1)、(3)的規定外,還應對每個防護區分別進行噴泡沫實驗,噴射的時間不宜小于30S,泡沫最小供應速率應符合設計規定。3.3.2.3 泡沫滅火系統調試合格后,應用清水沖洗后放空,將系統恢復到政黨狀態,并應按規范填寫系統調試登記表。3.4 泡沫滅火系統的驗收涉及以下內容: 3.4.1 泡沫滅火系統的驗收應由建設主管部門主持,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建設、設計、施工等單位參與并組成驗組共同進行。 3.4.2 泡沫滅火系統的驗收涉及以下內容:3.4.2.1 消防泵或固定式消防泵組、泡沫比例混合
53、器、泡沫液貯缸、泡沫液、泡沫發生裝置、消防栓、閥門、壓力表、管道過濾器、金屬軟管、管道及附件。3.4.2.2 電源、水源及水位指示裝置。3.4.2.3 系統功能。3.4.3 泡沫滅火系統驗收前,建設和施工單位應提供下列資料:3.4.3.1 驗收申請報告。3.4.3.2 系統驗收表。3.4.3.3 施工圖、設計說明書,設計變更文獻、建筑防火審核意見書。3.4.3.4 泡沫液儲缸的強度和嚴密性實驗登記表、閥門的強度和嚴密性實驗登記表、隱蔽工程驗收登記表、管道試壓登記表、管道沖洗登記表。3.4.3.5 系統調試登記表。3.4.3.6 系統及設備的使用說明書。3.4.3.7 重要設備及泡沫液的國家質量
54、監督檢查測試中心的檢測報告和產品出廠合格證,閥門、壓力表、管道過濾器、金屬軟管、管子及管件等出廠檢查報告或合格證。3.4.3.8 與系統相關的電源、備用動力、電氣設備以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聯動控制設備等驗收合格的證明。3.4.3.9 管理、維護人員登記表。3.4.4 泡沫滅火系統驗收時,應對施工質量進行復查。復查涉及各種設備、材料的規格、型號、數量、安裝位置和安裝質量;管道及其支、吊架、管墩的位置、間距及牢固限度,供水管道及水源的壓力、容量等。3.4.5 泡沫滅火系統的驗收應按下列規定進行:3.4.5.1 主電源和備用電源切換實驗13次。3.4.5.2 工作與備用消防泵或固定或消防泵組在設計負荷下連接運轉不應小于30min,期間轉換運營13次。3.4.5.3 低、中倍數和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進行噴射泡沫實驗應嚴格按泡沫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進行。3.4.5.4 系統驗收中任何一款不合格,均不得通過系統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