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發事件及處置卡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及人員中毒應急處理步驟處 置負責人事故類型危化品泄漏班長發現異常發現本裝置發生危險化學品大量泄露,立即匯報班長。發現泄漏第一人 現場確認報告確認發生危險化學品大量泄露后,向中控室及車間調度報告。班長、發現泄漏第一人緊急處置1、安排人員迅速通知現場作業人員裝置發生危化品泄漏。班長2、安排2名值班人員趕赴中控室,協助工藝人員處理事故。班長視情況采取措施1、工藝設備發生危險化學品大量泄露,組織班組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場所。2、儀表設備損壞發生危險化學品大量泄露,立即組織人員處理。班長、班組技術員報警1、迅速通知車間領導。調度2、向廠應急響應中心報告車間應急情況。車間主任
2、應急程序啟動通知其他崗位人員做好應急處理。調度人員搶救戴空氣呼吸器轉移中毒人員,并施行急救(專業人員未接替前決不放棄)。班長指定的人員人員疏散視情況采取措施泄露危及本裝置組織班組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區域。班長、安全管理人員泄露危及其它裝置組織車間其他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區域。車間領導安全管理人員各班組班長泄漏物封堵回收1、沙袋封堵外排溝。車間應急人員工藝環保人員2、采用中和手段處理泄漏物。3、用器皿或吸油棉回收泄漏物。用回收泵將積聚在低洼處的泄漏物抽至就近的污水井,使其進入污水池。4、啟污水泵將進入污水池的泄漏物倒往回收罐。警戒根據泄漏情況,劃定警戒范圍,設置警戒線。車間應急人員接應救援打開消防通道,
3、接應消防、氣防、環境監測等車輛及外部應急增援力量。車間應急人員事故控制事故繼續擴大時,通知工藝車間做好停車應急處理。車間應急人員帶壓堵漏具備堵漏條件時,組織人員進入現場帶壓堵漏。車間領導注意1、 進入可能中毒區域時,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其它附近區域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接觸有毒介質的關閥人員、回收人員和堵漏人員須穿防護服。2、人員疏散應根據風向標指示,撤離至上風口的緊急集合點,并清點人數。3、施工人員疏散時,應檢查關閉現場的用火火源,切斷臨時用電電源。4、報警時,須講明泄漏地點、泄漏介質、嚴重程度、人員傷亡情況、有無火情。5、易燃易爆的化學品泄漏,現場處理必須使用防爆工具。火災應急處理步驟處 置
4、負責人事故類型火災班長報警發現火情(煙霧報警器報警),立即通知儀表人員。發現火情第一人趕赴火災現場,并向班長、車間調度報告。接警第一人向廠應急響應中心及車間領導報告。車間調度應急程序啟動1、通知班組其他人員增援。班長2、通知消防隊準備干冰、干粉滅火劑。(若險情發生在控制室、機房)。車間調度3、協助工藝采取緊急停車措施。運行技術員著火源確認1、迅速確認著火源。接警第一人、班長滅火應急處置視情況采取措施帶電情況1、電纜著火先切斷電源,再采用干粉或干冰滅火器滅火。接警第一人、班長2、儀表設備著火,采用干冰滅火器。接警第一人、班長其它采取相應有效的滅火措施。接警第一人、班長人員疏散1、組織現場與搶險無
5、關的人員(含施工人員)撤離。車間應急人員污染物封堵回收1、沙袋封堵外排溝。車間應急人員2、滅火污染物封堵,避免進入雨排。車間應急人員工藝環保人員3、用器皿或吸油棉回收污染物。4、啟污水泵將滅火污染物排至污水井池。消防器材處置1、檢查確認火災徹底撲滅后,將廢棄滅火器回收。安全管理人員2、現場的干粉清理回收。車間應急人員警戒根據火災情況,劃定警戒范圍,設置警戒線。 車間應急人員、接應救援打開消防通道,接應消防、氣防、環境監測等車輛及外部應急增援。車間應急人員事故控制火災無法控制時,通知工藝車間做好停車應急處理。同時,交由消防隊進行處置。車間應急人員通風處理對控制室、機房火災撲滅后,對控制室、機房進
6、行通風處理,同時要注意檢查,防止復燃發生。組織儀表修人員進入現場進行儀表搶修恢復工作。車間領導注意1、發生火災可能造成停車事故,進入可能中毒區域時,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其它附近區域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2、報警時,須講明著火地點、著火介質、火勢、人員傷亡情況、報警人單位、姓名、聯系方式。3、使用干冰滅火器進行滅火時,必須手持木柄或把手,防止凍傷。4、人員疏散應根據風向標指示,撤離至上風口的緊急集合點,并清點人數。5、施工人員疏散時,應檢查關閉現場的用火火源,切斷臨時用電電源。6、控制室、機房發生的火災撲滅后,先對控制室、機房進行通風處理,然后進行儀表搶修工作,防止窒息事故發生。儀表出現異常應急處
7、置步驟處 置負責人事故類型設備故障班長發現異常發現儀表異常應迅速通知儀表值班人員。發現異常第一人 現場確認值班長立即佩帶好防護用具,趕赴現場確認故障情況。值班長緊急處置1、確認故障后,采取臨時的處理措施后立即向班長匯報。值班長2、通知工藝人員做好應急處置。班長報警1、向車間調度報告現場情況。班長2、通知車間領導及相關人員。調度應急處置程序1、辦理儀表維修工作票,履行會簽程序 。值班長2、準備好作業所需防護用品。安全管理人員3、危害識別、風險評價并制定作業方案。運行技術員、班長視情況采取措施有毒有害裝置1、佩帶好過濾式防毒面具或空呼器。安全管理人員2、作業必須由兩人以上參加。值班長、作業人員3、
8、對故障儀表進行檢修處理。值班長、作業人員4、不得隨地排放物料,使用回收器具進行回收。值班長、作業人員易燃易爆裝置1、不得穿著易產生靜電的服裝。安全管理人員2、作業必須由兩人以上參加。安全管理人員3、作業前身體進行靜電釋放。值班長、作業人員4、使用銅制工具對故障儀表進行檢修處理。值班長、作業人員5、不得隨地排放物料,使用回收器具進行回收。值班長、作業人員4、生產人員進行儀表動作實驗,確認正常后封閉作業票。值班長作業監護1、儀表作業期間,現場必須有工藝人員監護。調度2、特殊作業情況,必須有相關專業的人員監護。調度注意1、 緊急情況下,征得工藝人員同意后,可以先作業,再補辦儀表作業票。2、進入可能中
9、毒區域時,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其它附近區域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3、進入易燃易爆裝置作業前,必須關閉手機。4、帶電作業時,必須穿戴好絕緣防護用品,防止觸電事故。5、 高處作業工具要放置在工具袋內,以防發生墜落,造成人員傷害事故。1. 觸電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觸電傷害事故是電流通過人體或帶電體與人體間發生放電而引起人體病理、生理效應所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一般會造成電擊和電傷事故)。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 公司發電機房、配電室、低壓配電箱(柜)、機械設備的外殼、潮濕作業場所、裸露帶電體等用電生產作業場所和生活場所。可能造成的傷害可能造成人身傷害有灼傷、電烙印、皮膚金屬化、心
10、室纖維性顫動、窒息(假死)、死亡。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觸電傷害發生的征兆:漏電保護器經常性跳閘;電源線亂拉亂接;臨時用電未經批準私自亂接;人員用濕手操作電源開關或電工違章檢修,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未作接地。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部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觸電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班組長; 組員:事故現場班組成員、電工等專業人員。預防措施1、公司用電設備按照國
11、家相關用電規范進行設計、安裝、使用;2、非電工作業人員嚴禁安裝、接拆用電設備及裝置;3、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其它設施之間、作業人員與帶電體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并進行隔離防護;4、供電系統正確采用保護接地系統,保護接零和工作零線分開;設備的金屬外殼采用保護接地措施;5、用電設備有漏電保護裝置,并定期檢查測試;6、在有觸電危險的部位或場所張貼醒目的圖形標志或文字。現場處置1、脫離電源1.1低壓觸電事故脫離電源的方法(原則上由電工進行)1.1.1立即拉下開關,切斷電源;1.1.2如距離電源開關較遠,用有絕緣把的鉗子或有木柄的斧子斷開電源線;1.1.3用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的
12、身下,以隔斷流經人體的電流;1.1.4用干燥的木棍、衣服、手套、繩索等絕緣物作為工具,拉開觸電者及挑開電線使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1.2高壓觸電事故脫離電源的方法(原則上由電工進行)1.2.1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1.2.2戴好絕緣手套、穿好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拉下開關;1.2.3拋擲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屬線使線路接地,迫使保護裝置動作,斷開電源。2、現場急救(原則上由醫生或經過培訓的急救員進行)2.1如觸電者傷勢不重,應讓傷者休息,嚴密觀察并請醫生前來診治或送醫院就醫;2.2如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還有呼吸和心臟跳動,應讓其舒適、安靜的平臥,解開他的衣服,使空氣流通。同時,速請醫生診治
13、或送醫院就醫;2.3如觸電者呼吸困難或發生痙攣,應準備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立即做進一步的搶救;2.4如果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及心跳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并速請醫生診治或送醫院就醫。在送醫院途中,不能停止急救。注意事項1、救護人員在觸電者帶電的情況下進行救護時,不可用手或金屬及其它潮濕的工具作為救護用具,而必須使用絕緣工具;救護人員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觸電;2、應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后造成的摔傷;3、如觸電事故發生在夜間,應迅速解決臨時照明,以利于搶救,避免事故擴大;4、非專業救護人員不可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現場主管安全主任電工 設備主管 總指揮或副
14、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 安全主任電話: 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設備主管電話: ; 電工電話: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2. 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機械加工生產及相關作業工序的人員在操作車、鉆、磨、注塑機等加工設備,進行設備維修作業時對人員造成的輕傷、重傷或死亡事故。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生產車間及使用危險設備的作業現場。可能造成的傷害易發生撞傷、碰傷、絞傷、咬傷、打擊、切削、灼燙等傷害,會造成人員手指絞傷、皮膚裂傷、骨折、燙傷,嚴重的會使身體被卷入軋傷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飛出,打擊致傷(殘),甚至會造成人員死亡事故。事故前可能出現
15、的征兆作業場所不符合安全要求地面有油污;設備“帶病”運轉;安全裝置失效等;員工或檢修人員違規作業或違章檢修機器;喝酒上崗;未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工人上崗作業裝束不規范操作機器。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特種作業人員
16、必須經政府有關部門培訓,考試合格取得上崗操作證;2、操作人員須嚴格遵守機械設備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和穿戴勞動防護用品,用工具操作的部位,不得用手代替工具操作;3、機械傳動、轉動部位應加裝可靠的防護裝置,防護裝置不得任意拆除;4、機械不得帶“病”運轉。動火作業審批要求;維修過程中的多工種配合指揮;維修區域的警示標牌;5、檢修機械時,必須切斷電源,掛“禁止合閘”警示牌;6、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對現場進行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設備內人員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方可試運轉。現場處置1、發現有人受傷后,現場作業人員應馬上關閉機械設備電源,并立即向周圍人員呼救,通知本部門領導或公司安全主任到達事故現場。2、
17、相關領導接報后立即到達現場,實施現場處置指揮工作。3、對創傷出血者迅速送往醫院救治。4、發生斷指時立即止血,盡可能做到將斷指沖洗干凈,用消毒敷料袋包好,放入裝有冷飲的塑料袋內與傷者一起立即送往醫院救治。5、肢體骨折時,應固定傷肢,用木板或平板抬運,送往醫院救治。6、肢體卷入設備內,立即切斷電源,如果肢體仍被卡在設備內,不可用倒轉設備的方法取出肢體,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設備部件,無法拆除時,撥打110報警。7、受傷者傷勢較重或無法現場處置時,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8、做好事故現場的保護工作,以便進行事故調查。注意事項1、發現易產生機械傷害事故的安全隱患,應立即排除。2、及時制止非操作、檢修人員進行
18、操作、維修工作。3、對重傷者(特別是不明傷害部位和傷害程度的),不要盲目進行搶救,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傷害。4、非專業救護人員不可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5、如撥打“120”或“110”報警電話后,應派人到景區門口接應,并保護好事故現場,以便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設備主管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 安全主任電話: 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設備主管電話: ;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3. 物體打擊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 物體打擊傷害事故是指物體從空中或高處掉落后作用于人體的傷害。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
19、、地點、裝置作業人員在公司作業區內被空中(高處)、物料傳接時、工具擺放處等掉落的物體及倉庫物品堆放不規范造成物體滑落或傾倒對人體產生打擊;致使人員受打擊后造成的輕傷、重傷或死亡事故。可能造成的傷害 易發生砸(打)擊致傷(殘),甚至造成死亡。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物體打擊傷害事故發生的征兆:倉庫或車間物料堆碼不符合規定超高堆碼;維修高處作業工件或工具未放置在規定的區域或工具袋(箱)內,隨便放置在工作臺面上;工具傳遞時空中拋送;高處作業未戴安全帽。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
20、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機械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維修、保養(特別是零部件);2、工作過程中的一般常用工具應放在工具袋內,不要隨手亂放;3、作業人員禁止從高處往下拋擲物料或向上拋遞工具;4、進行拆除或高空施工作業時,現場應設警戒線、掛警示標志或設防護欄(棚);5、進行拆除作業或高處作業時應有專人進行指揮及監護;6、作業人員在高處作業時應戴好安全防護用品、用具;7、倉庫物料堆放(碼)按規定堆放,并符合有關要求。現場
21、處置1、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盡可能不要移動傷員,現場人員首先要高聲呼喊,通知部門安全員,盡量當場施救。搶救的重點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2、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救護人員應立即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3、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就近送往有條件的醫院治療;4、如果處在不宜施救的場所時必須將傷員搬運到能夠安全施救的地方,應盡量多找一些人來搬運
22、,觀察傷員呼吸和臉色的變化,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彎曲、扭動傷員的頸部和身體,不要接觸其傷口,要使其身體放松,盡量將其放到擔架或平板上進行搬運;5、重傷人員應馬上送往醫院救治,有程序地處理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注意事項1、事故發生后,應按“先救命,后治傷” 的原則進行; 2、要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品,如車輛、醫藥箱、擔架、止血帶、氧氣袋、通訊設備等;3、非專業救護人員不可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4、如撥打“120”或“110”報警電話后,應派人到公司門口接應,并保護好事故現場,以便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設備主管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
23、:0755- ; 安全主任電話: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設備主管電話: ;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4. 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 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公司原材料、包裝材料及成品倉庫、危險化學品暫存點、生產車間、辦公區域、烤箱現場。可能造成的傷害極易引發群死群傷事故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火災事故發生的征兆:火災報警器報警;周邊單位發生火災時。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
24、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落實安全巡查制度,堅持每2小時安全巡查1次,發現火災隱患及時處理;2、加強人員培訓教育,使其了解火災事故應急處置措施;3、加強消防栓、滅火器材、應急電話、廣播、應急照明,防排煙系統等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確保完好有效;4、倉庫、車間嚴禁煙火、嚴禁使用臨時用電設備、動火維修作業嚴格執行動火作業審批制度;工作人員下班應自覺關閉電器、切斷電源;5、加強應急預案的演練,提高突發火災事故的應
25、急能力。現場處置1、現場人員立即停止工作,對于初起小火,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用就近的滅火器進行滅火,如火勢較大用滅火器難于撲滅時,則立即啟動手動報警按鈕,同時向現場主管報告;2、應急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了解是否有人員受困,及時做好受困人員的施救;3、根據火勢情況,及時展開滅火撲救措施;4、 火勢不斷擴大,應立即請求上級消防部門支援;并展開對人員的疏散,疏散時每層的樓梯口需有一現場主管或班組長帶好防煙面罩指導人員有序疏散,疏散完畢必須再次檢查現場及洗手間有無人員受困(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同時要求兩人以上為一小組進行現場的檢查,嚴禁單人行動)。5、消防部門到場后,聽從消防部門統一指揮,并協助
26、進行滅火救援。注意事項1、現場救護人員必須按規定佩帶個人防護用品。2、現場救護人員應經過消防、急救等培訓,會正確使用消防器材。3、現場救護人員應經應急處置培訓,針對不同類別的事故,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和救護方案。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倉庫管理人員)安全主任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 安全主任電話: 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倉庫管理人員: ;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5.危險化學品(中轉倉及使用區)泄漏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 危險化學品中間倉或分裝、使用中由于包裝破損或操作不當造成的泄漏事故。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危險化學
27、品中間倉、分裝點,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工位和設備設施。可能造成的傷害危險化學品泄漏可能造成人員中毒、3類易燃危險化學品泄漏失控,遇明火發生燃燒爆炸事故,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事故。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危險化學品泄漏發生的征兆:包裝桶破損、出現裂口或出現微滲液時。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28、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落實執行安全巡查制度,定期開展安全巡查,發現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中毒事故隱患及時處理;2、加強管理,防止危險化學品的跑、冒、滴、漏;3、加強危險化學品中間倉和使用場所的排風設施及監控設施的維護保養,確保正常有效;4、在分裝操作危險化學品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5、通風裝置等安全設施處于完好狀態。現場處置1、泄漏發現者第一時間將現場的門窗打開,同時檢查機械通風機是否打開;使空氣流通及加強泄漏區的強制排風以減少有毒氣體在空氣中濃度;區域內人員立即撤離到室外迅速通知相關人員到事故現場進行處置;2、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時應停止一切設備操作;3、管道發生泄漏時,應及時關閉
29、供應閥; 4、包裝物破損發生泄漏時,應將泄漏口朝上,把包裝物內的液體轉移到其他空桶內并上蓋; 5、泄漏物處理 :現場泄漏物要及時進行引流、覆蓋、吸收、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泄漏物處置主要有3種方法: 1) 引流 對于四處蔓延擴散的液體一時難以收集處理采用引流的方法將泄漏的液體引流到安全地點; 2) 覆蓋、吸收 對于泄漏量不大的液體可采用消防沙覆蓋吸收泄漏的液體;3) 廢棄物處理 在應急救援過后所產生的液體廢棄物轉由專業公司處理或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方可廢棄。注意事項1、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或專用器具; 2、設置現場警戒線嚴禁非相關人員進入現場;3、切斷
30、火源嚴禁火種使用不產生火花工具處理防止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發生; 4、救護人員應處于泄漏源的上風側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 5、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 6、 危險化學品泄漏時除受過特別應急訓練的人員外其他任何人均不得嘗試處理泄漏物;7、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空間。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倉庫管理人員)安全主任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 安全主任電話: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倉庫管理人員: ;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6. 灼燙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 指作業人員被熾熱的物體表面灼燙或高溫流動的液體燒傷;危
31、險化學品強酸、強堿等造成的化學灼燙傷害事故。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導熱油爐及導熱油泵、導熱油輸送管道;危險化學品(強酸、強堿)暫存區及使用場所。可能造成的傷害 作業人員皮膚表面灼傷導致重傷、休克或死亡。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灼燙傷害事故征兆:員工接觸有灼燙性(高溫導熱油)設備或管道物品未按規定作好個體防護,導熱油管道或閥門發生泄漏;使用酸、堿未按規定穿戴好勞保用品。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
32、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加強高溫體作業過程的監督檢查,認真落實安全操作規程;2、提高從業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正確穿戴個人勞動防護用品;3、定期對設備檢查,及時維修不合格的設備裝置,嚴禁設備及管道發生泄漏;4、對使用酸、堿作業區域進行合理規劃,避免交叉作業等不安全現象;5、加強安全操作知識的宣傳與教育,提高從業人員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現場處置1、發生灼、燙傷事故后,應本著員工和救援人員的生命優先,保護環境優先,控制事故防止蔓延優先的原則,根據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灼燙傷、燒傷,現
33、場及時給予正確處理;2、搬運受傷人員、創面處理動作要輕,用藥要準,對嚴重灼燙傷,應注意傷者的血壓、脈搏、呼吸神志變化,及時防治休克。同時抓緊時間將傷者盡早送往醫院治療;3、應采用各種有效的措施使傷員盡快脫離熱源,盡量縮短燒傷時間;4、對已滅火而未脫衣服的傷員必須仔細檢查全身情況,保持傷口清潔;傷員的衣服鞋襪用剪刀剪開后除去,傷口全部用清潔布片覆蓋,防止污染;5、四肢燒傷時,先用清潔冷水沖洗,然后用清潔布片、消毒紗布覆蓋并送往醫院;6、對爆炸沖擊波燒傷的傷員要注意有無腦顱損傷,腹腔損傷和呼吸道損傷;7、發生燒燙傷后的最佳治療方案是局部降溫,涼水沖洗是最切實、最可行的方法。沖洗的時間越早越好,即使
34、燒燙傷當時即已造成表皮脫落,也同樣應以涼水沖洗,不要懼怕感染而不敢沖洗。沖洗時間可持續半小時左右,以脫離冷源后疼痛已顯著減輕為準;8、如不能迅速接近水源,也可以用冰塊、冰棍冷敷。如采取的冷療措施得當,可顯著減輕局部滲出、挽救未完全毀損的組織細胞。注意事項1、救援人員在施救前,應正確佩戴好相關防護用品,做好自身防護措施后再進行施救;2、除非傷員出現大量嘔吐、腹瀉或呼吸循環衰竭,不要輸入太多液體,以免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腫;3、對病情危重或經適當的處理后無好轉者,應在繼續搶救的同時立即送往就近的醫院救治;4、傷員和施救人員離場后,應對現場進行隔離,設置警示標識,并設專人把守現場,嚴禁任何無關人員擅自
35、進入隔離區。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生產主管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 安全主任電話: ;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生產主管電話: ;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7.高處墜落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人體從高處作業區域墜落通常會造成多個系統或多個器官損傷,嚴重者當場死亡;還有的造成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蒼白,胸、腹腔內臟器官損傷、腰椎骨折、脊髓損傷、顱腦損傷致殘等。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作業人員在公司2米以上的作業區(如:裝修作業、維修作業等)作業時,不慎從高處墜落造成輕傷、重傷或死亡的傷害事故。可能造成的傷害 導致人
36、員傷亡。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登高設施不符合要求、未按規定檢測;員工違規操作;操作人員未辦理登高作業證,無證作業。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作業前對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和教育。2、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帶或安全繩。3、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搭設作業
37、平臺、爬梯進行作業。4、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職業禁忌癥的人員禁止從事高處作業。5、六級以上大風、大雨、濃霧等天氣不得從事室外高處作業。6、嚴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拖鞋、高跟鞋,宜穿軟平底安全鞋。7、嚴禁作業人員在作業時嬉戲打鬧,以免失足發生墜落危險。現場處置1、發生高處墜落傷害事故后,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2、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由廠醫或急救員處理休克,并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等。3、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平臥、保暖、少動,并將下肢抬高20,盡快送醫院進行救治。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
38、禁止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4、如出現顱腦損傷或脊椎受傷時,必須維持傷者呼吸道通暢,并及時送到就近的醫院救治。 5、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硬板或帆布擔架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甚至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時,搬運過程中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6、發現傷者手足骨折時,不要盲目搬動。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7、 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注意事項1、事故發生后,應按“先救命,后治傷的”原則進行。 2、要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品,如車輛、醫藥箱、擔架、止血
39、帶、氧氣袋、通訊設備等。3、非專業救護人員不可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4、如撥打“120”或“110”報警電話后,應派人到公司門口接應,并保護好事故現場,以便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 安全主任電話: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8.中毒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導致作業人員眼睛、皮膚灼傷,引起支氣管炎、肺炎和肺水腫,還可能造成大面積灼傷,還有接觸過量的危險化學品急性中毒,造成的人員惡心、嘔吐、腹部疼痛、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劇
40、毒品、危險化學品存儲現場、使用現場(如電鍍線、氧化池等)、污水處理現場。可能造成的傷害 導致人員惡心、嘔吐、腹部疼痛、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員工違規操作;操作人員未按規定佩戴勞動防護用品。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從事與危險化學品相關作業的人
41、員應按公司安全制度要求戴好相關安全防護用品用具。2、在有毒有害作業的工序應保持空氣流通。3、到有限(密閉空間)里進行作業前,應先進行有毒氣體檢測(如:用有毒氣體檢測儀、小動物試驗等)和氧氣檢測,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4、救護人員及在有限(密閉空間)作業的人員應身體健康,無心臟病、高血壓等。現場處置1、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應立即組織將中毒人員搬離危險地點,放到空氣流通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暢。2、脫去污染的衣著,迅速用清水沖洗皮膚。3、 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馬上送就近的醫院救治,同時匯報當班負責人或公司安全負責人。4、停止現場作業,找出中毒傷害的原因,及時消除危險點。5、
42、當有限(密閉空間)作業人員發生窒息或中毒事故時,施救人員應先強制向有限(密閉空間)內通風換氣后方可進入進行施救;對于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的地點,救援人員應先進行有毒氣體檢測(方法:用有毒氣體檢測儀)和氧氣檢測,確認安全或者救援人員防毒呼吸器佩戴正確后進行施救。6、現場應設置隔離措施,專人維持現場秩序。注意事項1、救援人員在施救前,應正確佩戴好相關安全防護用品,做好自身防護措施后再進行施救。2、采取通風換氣措施時,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以防止氧氣中毒。3、對于有限(密閉空間)內禁止使用明火的地點,嚴禁使用蠟燭、火機等方法進行試驗。4 、 根據現場事態的發展,由現場安全負責人決定是否組織人員疏散,避
43、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害事故。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 安全主任電話: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 9. 特種設備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 鍋爐爆炸事故;場內機動車輛叉車、電動葫蘆等因故障或操作人員失誤造成車輛傷害事故。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鍋爐工作場所,叉車作業場所,電動葫蘆使用場所,烤箱現場,空壓機現場。可能造成的傷害 導致人員傷亡或設備損壞。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特種設備事故征兆:特種設備安全設施及安全附件未按要求保養和規定時間定期檢測;員工違規操作;操作人員未取得特種
44、作業操作證無證上崗操作特種設備。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特種設備必須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修、保養;2、特種設備必須向政府有關部門登記注冊取得安全使用證,并定期進行檢測;3、特種設備安全設施如壓力表、安全閥就定期檢測確保完好有效;4、特種設備發生故障要及時請專業部門進行檢修,不
45、得帶病運行;5、應張貼安全須知,設置應急設施并保持完好有效;6、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就持有特種設備作業證書方可上崗操作。現場處置1、發生鍋爐爆炸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盡快撤離作業場所。2、機動車輛(如叉車等)發生車輛傷害事故的處置(1) 機動車傾翻事故1)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和維修單位維保人員到達現場,進行施救;2)當有人員被壓埋在傾倒機動車下面或駕駛室內時,應立即采取千斤頂、起吊設備、切割等措施,將被壓人員救出,在實施處置時,必須指定1名有經驗的人員進行現場指揮,并采取警戒措施,防止機動車傾倒、擠壓事故的再次發生。(2)廠/場內機動車自燃事故1)應采取措施施救被困在車廂內或駕駛室內無法逃生的人員,并應立
46、即使機車熄火,防止電氣火災的蔓延擴大;2)滅火時,應防止二氧化碳等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3)發生燃油泄漏時,應按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現場處置方案處置。(3)廠/場內機動車交通事故立即將傷者初步包扎后送醫治療,如傷者疑似骨折時不得輕率移動,應撥打120待救護人員處理。注意事項1、發生鍋爐爆炸事故作業人員盡快撤離作業場所。2、叉車作業屬特種作業應持證上崗。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設備主管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 安全主任電話: ;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設備主管電話: ; 叉車作業人員電話: 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 10.壓力容器爆炸事
47、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壓力容器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維護保養、使用不當,容易造成設備缺陷、超壓等故障,到時發生壓力容器爆炸事故。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烤箱現場、空壓機現場、鍋爐現場。可能造成的傷害 容器(氣瓶)發生爆炸事故后可能導致現場的人員輕傷、重傷甚至死亡。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設備維護保養不當,員工違規操作、誤操作;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
48、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購買的容器(氣瓶)應符合國家相關安全要求,具有產品合格證、批量檢驗質量證明書等。2、在搬運氣瓶時,應注意避免氣瓶受到劇烈振動和沖擊。裝在車上的氣瓶要妥善地加以固定,防止氣瓶跳動或滾動;氣瓶必須戴有瓶帽和防震圈;裝卸氣瓶應做到輕裝輕卸,不得采用拋裝、滑放或滾動的裝卸方法。8 3、正確操作,合理使用。開閥時要慢慢開啟,防止加壓過速產生高溫,開閥時不能用鋼搬手敲擊氣瓶,以防產生火花。氧氣瓶的瓶閥及其附件禁止沾染油脂,焊工不得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去接觸氧氣瓶閥、減壓器等。工業氧氣瓶使用到最后
49、時應留有適量余氣,以防混入其它氣體或雜質,造成事故。4、定期檢查各類氣瓶是否完好有效。氣瓶庫房和氣瓶在使用時,都應遠離高溫、明火和易燃易爆物質等,一般相距在10米以上。 5、充氣前應對氣瓶進行嚴格的檢查,并采取嚴密措施,防止超量充裝。現場處置原則上由現場安全管理人員組織進行如下處置:1、氣瓶爆炸著火時,在條件允許下應迅速關閉氣瓶閥門。如臨近物質或可燃物失火,應迅速將氣瓶搬移到安全地點,防止氣瓶因受火場高熱而引起爆炸。2、如現場物質已著火,應立即組織撲滅初期火災。 3、如容器(氣瓶)已發生爆炸,應立即將現場的人員疏散到安全地點。4、如有人員受傷,應立即搶救傷員,并將傷員搬離危險點。5、如有人員受
50、外傷,應通知公司廠醫對其進行簡單的外部止血包扎后,及時送就近的醫院做治療。6、如有人員出現重傷或呼吸停止時,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通知公司廠醫或急救員對其進行簡單的包扎處理或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術,然后等待醫務人員或醫務人員沒有到場的情況下先進行的緊急救助。注意事項1、救援人員在施救前,應正確佩戴好安全防護用具,做好自身防護措施后再進行施救。2、當政府消防部門和安監人員到場后,應聽從他們的指揮,積極配合救援工作。3、傷員和施救人員離場后,應對現場進行隔離,設置警示標示,并設專人把守現場,嚴禁任何無關人員擅自進入隔離區。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
51、話:0755-; 安全主任電話:;總指揮電話:; 副總指揮電話: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 11、職業危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導致作業人員眼睛、皮膚灼傷,引起支氣管炎、肺炎和肺水腫,還可能造成大面積灼傷,還有接觸過量的危險化學品急性中毒,造成的人員惡心、嘔吐、腹部疼痛、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危險化學品存儲現場、使用現場(如調油房、移印車間等)可能造成的傷害導致人員惡心、嘔吐、腹部疼痛、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員工違規操作;操作人員未按規定佩戴勞動防護用品。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
52、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從事與危險化學品相關作業的人員應按公司安全制度要求戴好相關安全防護用品用具。2、在有毒有害作業的工序應保持空氣流通。3、到有限(密閉空間)里進行作業前,應先進行有毒氣體檢測(如:用有毒氣體檢測儀、小動物試驗等)和氧氣檢測,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4、救護人員及在有限(密閉空間)作業的人員應身體健康,無心
53、臟病、高血壓等。現場處置1、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應立即組織將中毒人員搬離危險地點,放到空氣流通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暢。2、脫去污染的衣著,迅速用清水沖洗皮膚。3、 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馬上送就近的醫院救治,同時匯報當班負責人或公司安全負責人。4、停止現場作業,找出中毒傷害的原因,及時消除危險點。5、當有限(密閉空間)作業人員發生窒息或中毒事故時,施救人員應先強制向有限(密閉空間)內通風換氣后方可進入進行施救;對于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的地點,救援人員應先進行有毒氣體檢測(方法:用有毒氣體檢測儀)和氧氣檢測,確認安全或者救援人員防毒呼吸器佩戴正確后進行施救。6、現場應設置隔
54、離措施,專人維持現場秩序。注意事項1、救援人員在施救前,應正確佩戴好相關安全防護用品,做好自身防護措施后再進行施救。2、采取通風換氣措施時,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以防止氧氣中毒。3、對于有限(密閉空間)內禁止使用明火的地點,嚴禁使用蠟燭、火機等方法進行試驗。4 、 根據現場事態的發展,由現場安全負責人決定是否組織人員疏散,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害事故。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安全主任電話:總指揮電話: 副總指揮電話: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 12. 污水處理現場淹溺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特征危險性分析 發生淹溺后,可引起
55、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可造成溺水死亡(溺死),如心臟未停止的,可造成近乎溺死。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污水處理現場、沉淀池等。可能造成的傷害 導致人員傷亡。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安全設施存在缺陷,如防護圍欄缺失;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操作不精心;作業環境惡劣,如地面打滑等。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并協助救援。2、組成:組長: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組長:現場作業班長;
56、 組員: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檢查完善設施的安全防護措施,配置防護圍欄或者蓋板;2、改善作業環境,設置通暢的排水裝置,防止地面積水;3、加強員工的安全培訓教育,增強周圍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隱患辨識能力;4、現場應張貼安全須知,警示標志等;現場處置1、現場人員會水者及救護人員發現溺水者,立即進行施救工作。2、現場人員不會水時,立即用繩索、竹竿、木板或救生圈等使溺水者握住后拖上岸。3、溺水者被搶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的泥沙、嘔吐物等,松解衣領、紐扣、腰帶等,并注意保暖,必要時將舌頭用毛巾、紗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暢通。4 、立即對溺水者進行控水(倒水),使胃內積水倒出。控水(倒水)方法:溺水
57、者俯臥,救護者雙手抱住溺水者腹部上提,或將溺水者放于救護者跪撐腿上,同時另一手拍溺水者后背,迅速將水控出。5、有呼吸(有脈搏)使溺水者處于側臥位,保持呼吸道暢通。6、無呼吸(有脈搏)使溺水者處于仰臥位,扶住頭部和下顎,頭部向后微仰保證呼吸道暢通,進行人工呼吸,吹氣時,用腮部堵住溺水者鼻孔,每3秒鐘吹氣一次。7、無呼吸(無脈搏)使溺水者處于仰臥,食指位于胸骨下切跡,掌根緊靠食指旁,兩掌重疊,按壓深度4-5厘米,每15秒吹氣2次,按壓15次。8、溺水者是兒童,進行人工呼吸時,每3秒鐘吹氣一次,心臟按壓深度1-2厘米,每10秒鐘吹氣2次,按壓10次。9、被救上岸的溺水者,在實施搶救時,立即撥打急救中
58、心120電話,進行現場搶救。注意事項1、發生淹溺事故后,對受傷人員立即進行控水(倒水),使呼吸道積水倒出。2、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壓也不能停止,判斷好轉或死亡才能停止。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設備主管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 安全主任電話: ;總指揮電話: ; 副總指揮電話: 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 13、電梯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風險分析事故類型1、 電梯困人事故;2、 由于剪切、墜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3、 由于觸電等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4、 其他安全事故。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裝置公司電梯井道運行的
59、電梯轎廂內事故發生的可能時間、事故的嚴重程度及其影響范圍不受時間、季節變化影響,其危害程度會導致重傷或死亡,當救援時間過長,精神狀況存在低于常人的特殊情況時,可能導致上述人群的身體和精神出現影響健康的惡化情況,嚴重時可能造成個別人員傷亡。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設備進入性能老化衰退期;持續發生電梯故障,未能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消除故障因素的;大面積突發停電,現場救援因人手有限,導致救援工作不能全部展開的。事故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人員傷亡、物體倒塌事故應急工作職責應急指揮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事故現場處置的指揮、組織、協調、決策等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上報公司事故救援指揮中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
60、并協助救援。2、組成:仲小民:事故現場職務最高者。應急搶險小組1、職責:其職責包括在事故現場實施現場搶險救援,保證事故受傷人員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處置。2、組成:現場作業班長; 現場作業人員。預防措施1、機械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維修、保養(特別是零部件);2、倉庫物料堆放(碼)按規定堆放,并符合有關要求。應急處置1 電梯停駛現場處置1.1轎廂內人員立即用電話報警,大聲呼救;1.2應急值班人員在接報時,要確認停運電梯的部位及層位,立即到達事故現場,同時報告領導;1.3應急指揮部指揮人員,實施解救被困人員的現場處置指揮工作,集結搶救小組人員及時解救轎廂內的被困人員;1.4搶救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要安撫
61、轎廂內被困人員的情緒,了解被困人員情況;1.5切斷電梯電源,在靠近層站的層門外,開啟轎門,確保轎廂人員離開轎廂,或盤車到最近的層站,開啟轎門,救出被困人員,也可啟用轎廂頂部的活板門援救和撤離乘客;1.6自救有困難立即撥打電梯維修單位的電話,報告事故情況,進行處置;1.7停電時間短,及時與轎廂內乘客聯系,恢復送電后,重新選層恢復電梯正常運行。2 電梯火災現場處置2.1應急值班人員接報后,立即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處置的指揮工作;2.2建筑物內發生火災后,立即疏散轎廂內乘客,停止電梯運行,關閉轎廂門、切斷總電源;2.3電梯間、井道內,轎廂內發生火災,立即組織疏導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切斷總電源組織人
62、員進行滅火;2.4組織自救滅火時,同時撥打110電話報警,及時撲救火災和解救轎廂內被困人員。3.電梯卡人現場處置3.1 電梯發生卡人、擠人事故,立即撥打110或專業救援部門進行現場處置,不可盲目行動,防止加重受傷人的傷情;3.2 將受傷人員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救治,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進行現場救治;3.3 事故現場的保護電梯事故發生后,應急值班人員及現場管理人員應妥善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證據以便對事故進行調查。4 電梯墜落現場處置4.1 不論有幾層,趕快把每一次樓的按鍵都按下;4.2 如果電梯里有手把,一只手緊握手把,這樣可固定人所在的位置,使你不至于因重心不穩而摔傷;4.3 整個背部跟頭部緊貼
63、電梯內墻,呈一直線。要運用電梯墻壁作為脊椎的防護;4.4 膝蓋呈彎曲姿勢。因為韌帶是唯一人體富含彈性的一個組織,比骨頭承受壓力會更大。 注意事項1 在發生火災時,在消防樓梯和機房的排煙效果滿足人員通行要求的前提下,如確需救援人員進入機房搶救,則救援人員必須配備消防面具和消防器材并有專業消防人員同行,防止救援人員發生意外。2 應急救援器材必須存放在規定地點,并定期檢驗狀態,確保符合使用要求。3 及時保留各種證據,以便還原事故過程,分析事故原因。4 消防值班室人員和維保人員應及時勸告乘客保持鎮定。乘客在轎廂內試圖自行爬出轎廂,往往造成危險。5 在打開廳門時,必須確保周圍環境沒有無關的人員圍觀。現場
64、保衛人員應及時設置圍欄,分流人群。嚴格控制人員靠近廳門口。6 發生傷亡事故的電梯必須經過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檢驗院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運行。報告與電話現場發現者 現場主管 安全主任 設備主管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值班電話:0755-; 安全主任電話:總指揮電話:; 副總指揮電話:設備主管電話:;醫療報警電話:120 外部報警電話:110。15、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事故風險分析事故類型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易發生地點公司消防水池、下水井、電梯井等封閉或者部分封閉,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間。危害程度引起人員傷
65、亡事故前兆作業人員頭痛、頭暈、耳鳴、惡心、嘔吐、心悸、四肢無力或有短暫的暈厥次生、衍生事故物體打擊、觸電事故等。應急工作職責應急自救人員形式由現場發現人、值班主管、現場作業人員等形成自救小組,值班主管自任組長。崗位應急工作職責1.值班主管任現場指揮,負責組織搶險、救護等人員開展工作;2.搶險、搶修人員采取果斷有效措施,迅速佩戴防護器具,搶救受傷人員;3.醫療救護人員做好傷員的現場救護、轉運和安撫工作;4.疏散警戒人員做好事故現場的警戒和保衛工作。應急處置預防措施1)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者、監護者職責;2)組織制定作業方案、安全作業操作規程、事故應急
66、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等有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3)保證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風、檢測、防護、照明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4)督促、檢查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有限空間作業的各項安全要求;5)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檢修、清理等作業活動,單位應實施作業審批,需經安全及相關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核批準。未經審批,任何人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6) 有限空間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未經通風和檢測,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7) 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應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符合相應工種作業需要的資質。8)作業前后應清點作業人員和
67、作業工器具。9)應明確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不得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作業。10)作業人員不得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中不得拋擲材料、工器具等物品。11) 嚴禁作業人員在有限空間作業區域內脫卸個人防護用品。12)難度大、勞動強度大、時間長的有限空間作業應采取輪換作業。13)作業后,現場負責人應進行安全檢查,消除隱患,確保人員全部離開。事故應急處置程序(處置措施)1)當有限空間內有1人昏迷或窒息,傷勢嚴重,監護人必須戴上防毒面罩后,方可進入容器救人,其他人員負責在外接應;2)監護人下到出事地點,傷員傷勢重無法站立時,可用安全繩直接往上拉,監護人可一邊托著傷者,一
68、邊指揮上面的人拉的快慢,同時保護傷者不被刮碰梯子、器壁,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安全。3)、其他人員在拉繩子的過程中,要使重心盡量往豎井中心移,用力要均勻,與下面的人員配合好,一定要注意不能碰傷傷員。4)、受傷者被救出安全區域后,才能解下防護裝備,讓傷者平躺下,應迅速將中毒窒息者移到空氣新鮮流通的地方,松開領口和緊身衣服及妨礙呼吸的一切物品,讓其頭部側偏,以保持呼吸暢通。5)救護人員對傷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并用擔架送上救護車前往醫院治療。注意事項1) 搶險人員必須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品進入危險場所進行搶險和救護。2) 實施搶險救援時應先救人再實施其他搶險。3) 現場救護與搶險相結合,如沒有相
69、應個人防護用品,不得盲目搶險和救護。4) 現場施救人員應具備相應知識和能力,確保搶險和救治得體有效。5) 必要時設立警戒區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報告程序聯系電話現場發現者現場主管部門經理。公司24小時值班電話: 手機:消防:110 醫救:120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架構、職責及相應程序小組成員職責總指揮職責全面領導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副總指揮職責協助總指揮全面開展應急救援具體工作。應急辦主任職責協助各應急小組準備、實施、開展應急救援的相關工作。現場警戒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安保、疏散工作。后勤保障組職責負責應急救援物資、車輛、水電等后勤支援保障工作。現場通訊組職責負責應急救援的對外對內通
70、訊聯絡、保障、服務工作。現場搶險組職責負責事故的控制、搶險、撲救、消防、恢復等相關工作。醫療救護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傷員緊急救治、護送搶救等工作。公司24小時電話:*火警、匪警、交通事故電話:110(三警合一)醫療救護電話:120總指揮:總經理副總指揮:副總經理應急辦主任:安全主任現場警戒組組長:后勤保障組組長:現場通訊組組長:現場搶險組組長:醫療救護組組長: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應急響應程序報警應急指揮部事故級別(部門級)撲滅終止總結預防自主搶救事故級別(公司級)各應急小組自主搶救根據分工履行職責搶險結束進行總結事故級別(社會級)各應急小組根據分工實施救援搶險結束進行救援環保消防安監協助政府部門否是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