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保護層厚度及現澆混凝土板厚檢測作業(yè)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193
2024-09-06
10頁
120.95KB
1、鋼筋保護層厚度及現澆混凝土板厚檢測作業(yè)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fā) 布: 二XX年X月 前 言根據xx市xx區(qū)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要求,為保證本公司檢測室檢驗人員在不同時間檢驗方法、過程的一致性,實現檢驗結果的重現性、準確性和可信性,依據現行相關標準制定本檢驗實施細則。本細則編制遵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GB 502042015, 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T 152-2008等標準的規(guī)定和本中心的程序文件,儀器操作規(guī)程的規(guī)定編寫。本室所有檢測人員在檢驗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本檢驗細則執(zhí)2、行。本檢測實施細則由 負責起草。 本檢測實施細則批準人:本檢測實施細則自 20xx 年 10 月首次發(fā)布,20xx 年10 月修訂1、檢測項目1.1鋼筋保護層厚度1.2現澆混凝土樓板厚度2、檢測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GB 502042015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T 152-20083、測點布置3.1鋼筋保護層厚度(1)檢測的結構部位,應由質量監(jiān)督站檢測科選定;(2)對非懸挑類,應各抽取構件數的2%且不少于5個構件進行檢驗;(3)對懸挑梁,應抽取構件構件數量5且不于10個構件檢測;當懸挑梁少于10個時,應全數檢測驗;(4)對對懸挑板,應抽取構件構件數量10且不于20個構件3、檢測;當懸挑板數量少于20個時,應全數檢測驗;(5)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于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測量3點;(6)對懸挑梁、板構件,測受拉鋼筋的保護層時應清除混凝土表面的雜物,并用磨石將表面浮漿等不平整處打平。3.2現澆混凝土樓板厚度(1)檢測的結構部位,應由質量監(jiān)督站檢測科選定;(2)梁、柱應抽取構件數量1%,且不少于3個構件;(3)墻、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取1%,且不少于3個構件;(4)層高應按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取1%,且不少于3個構件。4、檢前注意事項(1) 應根據所測4、鋼筋的規(guī)格、深度以及間距選擇適當的儀器,并按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2) 采用電池供電的儀器,檢測中應確保電源充足,對于既可采用電池供電,也可采用外接電源供電的儀器,應該在兩種供電情況下分別對儀器進行校準。(3) 儀器在檢測前應進行預熱或調零,調零時探頭必須遠離金屬物體。(4) 根據鋼筋設計資料,確定檢測區(qū)域鋼筋的可能分布狀況,并選擇適當的檢測面。檢測面宜為混凝土表面,應清潔、平整、并避開金屬預埋件。(5) 對于具有飾面層的構件,其飾面層應清潔、平整,并與基體混凝土結合良好。飾面層主體材料以及夾層均不得含有金屬。對于含有金屬材質的飾面層,應進行清除。對于厚度超過50mm的飾面層,宜清除后進行檢測5、,或者鉆孔驗證。不得在架空的飾面層上進行檢測。(6) 對于含有鐵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應進行足夠的實驗室驗證后方可進行檢測。5、檢驗儀器101-081 一體式鋼筋掃描儀 HC-GY61101-082 一體式鋼筋掃描儀 HC-GY61101-083 一體式鋼筋掃描儀 HC-GY61101-043 鋼筋位置測定儀 DJGW-2A101-019 鋼筋位置測定儀 DJGW-2A101-084 一體式樓板測厚儀 HC-HD90101-039 樓板測厚儀 DJLC-A112-004 游標卡尺 0-150mm6、檢測步驟6.1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前應查閱圖紙先對被測鋼筋直徑、間距進行確定;選中軸線中部 10cm 6、30cm 50cm 按照相應要求,在相應檢測位置作出三條與被測鋼筋垂直的平行線(如上圖);6.1.3將探頭有規(guī)律的在檢測面上的第一條平行線上移動,直至儀器顯示接受信號最強或保護層厚度值最小時,結合設計資料判斷鋼筋位置,此時探頭中心線與鋼筋軸線基本重合,在相應位置做號標記。按上述步驟將相鄰的其他鋼筋逐一標出;設定好儀器量程范圍及鋼筋直徑,沿被測鋼筋軸線選擇相鄰鋼筋影響較小的位置,并應避開鋼筋接頭,讀取指示保護層厚度值Cti。每根鋼筋的同一位置重復檢測2次,每次讀取1個讀數。 對同一處讀取的2個保護層厚度值相差大于1mm時,應檢查儀器是否偏離標準狀態(tài)并及時調整(如重新調零)。不論儀器是否調整,其前7、次檢測數據均舍棄,在該處重新進行2次檢測并再次比較,如2個保護層厚度值相差仍大于1mm,則應該更換檢測儀器或采用鉆孔、剔鑿的方法核實。 當實際保護層厚度值小于儀器最小示值時,可以采用附加墊塊的方法進行檢測。宜優(yōu)先選用儀器所附的墊塊,自制墊塊對儀器不應產生電磁干擾,表面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大于0.2mm。所加墊塊厚度C0在計算時應予扣除。檢測鋼筋間距時,應將連續(xù)相鄰的被測鋼筋一一標出,不得遺漏,并不小于6根(不宜小于7根)鋼筋,然后量測第一根鋼筋和最后一根鋼筋得軸線距離,并計算其間隔數(此條檢測鋼筋間距用)。6.1.8檢測時應該注意以下事項:(1)檢測前應根據檢測結構構件所采用的混凝土8、,對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進行校準。(2) 當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于鋼筋直徑比值小于2.5且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小于50mm時,測試誤差不應大于1mm,其他情況下不宜大于5%。(3)本儀器不能檢測焊接鋼筋網或綁扎鋼筋。(4)在檢測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儀器是否偏離初始狀態(tài)并及時進行調零。即經常將探頭放在空氣中(遠離鋼筋1米左右),按“RESET”鍵,看信號是否顯示為0。(5)檢測時,檢測結果通常受鄰近的鋼筋影響,因此要正確的設置各項參數;(6)當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選取至少30%的鋼筋且不小于6處(當實際檢測數量不到6處時應全部抽取),采用鉆孔、剔鑿等方法驗證:a儀器要求鋼筋直徑已知方能確定保護層厚度9、,而鋼筋實際直徑未知或有異議;b 鋼筋實際根數、位置于設計有較大偏差;c 采用具有鐵磁性原材料配置的混凝土;d 構件飾面層未清除的情況下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e 鋼筋以及混凝土材質于校準試件有顯著差異。鉆孔、剔鑿的時候不得損壞鋼筋,實測采用游標卡尺,量測精度為0.1mm。6.2現澆混凝土樓板厚度檢測前應查閱圖紙先對板厚設計值進行確定; 1 1 2 3 在相應位置作好標記(懸挑板取距離支座0.1m處,沿寬度方向取包括中心位置,其它樓板,在同一對角線上量測中間及距離兩端各0.1m處)(如上圖);打開發(fā)射探頭電源開關,舉起探頭置于樓板底面預先布置的測點上,探頭頂面緊貼樓板底面。接收探頭位于樓板頂面,這10、時接收探頭位于發(fā)射探頭上方某范圍內,按儀器測試鍵,如果屏幕上厚度顯示位置出現“?”,說明接收探頭距發(fā)射探頭上方位置較遠。如圖中的位置,移動探頭進行掃描,移動過程中,屏幕上顯示出厚度值時(350mm)說明探頭已位于發(fā)射探頭上方直徑50cm的范圍內,如圖中的位置。把探頭緊貼樓板頂面,在左右慢慢移動探頭,使屏幕上厚度值逐漸減小,直到找到最小值的位置,則該位置正好位于發(fā)射探頭正上方,圖中的位置,顯示的厚度值即為該測點的樓板厚度。按確定鍵貯存,該測點測厚完成,測點號自動順序增加,進入下一個測點。把發(fā)射探頭移動到下一測點。重復過程。直到全部測點完成。 7、原始記錄、技術要求及判定方法7.1技術要求:縱向受11、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1)梁類為10mm,7mm;(2)板類構件為8mm,5mm;板厚尺寸允許偏差:+10mm,-5mm。7.2 判定方法鋼筋保護層厚度(1)對粱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分別進行計算。(2)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判為合格。(3)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判為合格。(4) 每次抽樣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于規(guī)定允許偏差的1.5倍。現澆混凝土樓板厚度(1)當檢測項目的合格率為80%及以上時,可判為合格(2)當檢測項目的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率為80%及以上時,仍可判合格。8、 檢后注意事項(1)檢測結束后應對儀器及電池進行保養(yǎng)。(2)儀器應定期進行校準,正常情況下,儀器校準有效期一般為一年。(3)發(fā)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儀器進行校準:a新儀器啟用前;b超過校準有限期限;、c檢測數據異常,無法進行調整;d經過維修或更換主要零配件(如探頭、天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