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養路機械清篩成段換枕應力放散作業指導書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347
2024-09-06
21頁
74.07KB
1、大型養路機械清篩、成段換枕、應力放散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大修清篩作業指導書目錄1.機械清篩作業指導書2.成段換枕作業指導書3.應力放散作業指導書機械清篩作業指導書1. 目的與要求目的:采用大型養路機械消除道床板結、臟污,恢復道床彈性、改善排水性能。要求:作業人員掌握作業工序。2. 適用范圍 2.1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采用RM80型大型養路機械進行的線路養修作業。2.2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天窗點內作業。天窗時段不低于180分鐘。3. 引用標準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鐵路工務2、安全規則、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大型養路機械使用管理規則4. 主要工具材料搗鎬、鐵鍬、耙子、篩子、土箕、竹筐、大拉把、撬棍、起道器、撥道器、道尺、卷尺、石筆、軌溫計等。5. 作業程序5.1 作業條件5.1.1 道床清篩施工時,應封鎖線路,輔助作業均需在封鎖天窗內進行。5.1.2 道床清篩施工時,清篩機后至少應配備一臺搗固車,有條件時配備配碴整形車。5.1.3 線路兩側建筑物(包括埋設在道床中的固定物體)至線路中心的距離必須大于等于2.1米。5.1.4 作業地段線路的曲線半徑應大于等于250米。5.1.5 在無縫線路地段施工,長軌鎖定軌溫按TB/T2658.2執行。5.1.6 道床翻漿冒泥3、嚴重地段不適合機械清篩,可進行道床機械換砟作業。5.1.7 清篩機不能在橋梁及兩端橋臺范圍內、道岔、兩側鋪有硬質路面的道口和人行過道及寬軌枕線路上作業。5.1.8 按需預卸石碴,石碴不足時,禁止施工。5.2 點名分工工班長組織作業人員點名,明確作業范圍、節點時分及安全注意事項,所有人員均應按規定使用勞動保護用品。5.3 安全預想5.3.1 上班要集中思想,做到自控、互控、他控及聯控。5.3.2 按規定要求設置好相應的防護,加強操作人員與防護員之間聯系。5.3.3 嚴格 “天窗修”點內作業規定和動車組運行區段避車安管理規定。5.3.4 作業前確認機械狀態良好,各作業裝置位置正確到位。5.4 設置4、防護5.4.1 現場設置隨車防護員,防護人員必須經考試合格的職工擔任。上道作業前,必須指派駐站聯絡員并提前40分鐘到達車站辦理登記手續,加強與車站值班員聯系,全面了解列車運行情況并及時通知現場防護員。5.4.2 作業負責人確認防護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命令號、施工起訖時間)后,通知作業人員,上道作業。5.5 上道作業5.5.1 進入封鎖施工地點后,應立即按規定設置有關防護信號。5.5.2 清除影響機械作業的各種障礙,組織在計劃清篩范圍內進行抽出調高墊片。5.5.3 在封鎖天窗內,開挖好連接清篩機水平導槽和挖掘鏈所需的導槽坑,導槽坑的要求為:長度:沿軌道方向1500毫米在導槽下方的道碴壤積角小5、于30度。寬度:5000開挖后需用枕木頭支墊深度: 枕下300mm(道床不足300mm時,挖至路基面)。5.5.4 進入封鎖施工地點后,應立即按規定設置有關防護信號。5.5.4.1 機械準備5.5.4.1.1 程序(1)大型機械車列按封鎖命令進入封鎖區間。到達作業地段后,各機組解體并到指定地點就位。清篩機操作人員解開各作業機構的安全鎖定裝置,關閉運行離合器控制閥,打開作業離合器控制閥,將清篩機由運行狀態轉換到作業狀態。插上作業走行速度控制手柄,并再次準確就位。(2)下列各工作裝置就位下放配碴犁板,水平導槽和部分鏈節放入導槽坑。確定污士排放位置,提升旋轉污土輸送帶,并轉到污土排放一側。下放起撥道6、裝置并夾緊鋼軌。下放兩側上升、下降導槽。a.先連接枕下導槽,再連接挖掘鏈。b.張緊挖掘鏈。c.在曲線超高地段施工時,應調整振動篩至橫向水平。d.按序啟動道碴回填輸送帶、旋轉污土輸送帶、主污土輸送帶和振動篩。e.兩側道碴回填輸送帶外擺。f.啟動挖掘鏈。5.5.4.1.2 重點環節嚴格按操作規程轉換工作狀態,遵守“一套鑰匙一套手柄”制度。確認鄰線無列車通過后,下放兩側導槽進行聯接。兩側導槽下放時高差不得超過900毫米。挖掘鏈的張緊度應以在水平導槽的中央處產生近125毫米的下垂量為宜。5.5.5 清篩作業5.5.5.1 程序挖掘鏈運轉后,適當起道(起道量為30-50毫米),操縱作業走行速度控制手柄,7、進行正常的清篩作業。按需調整挖掘深度。主操作手在作業中應根據振動篩的振動馬達驅動壓力、各輸送帶的馬達驅動壓力以及挖掘系統中馬達驅動壓力來調整清篩走行速度。棄士中可用道碴含量過高時,應降低清篩走行速度。回填道碴的不潔率升高時,應降低清篩走行速度。當配碴點到達清篩起始點時,合攏兩側道碴分配輸送帶進行配碴作業。清篩機作業一段距離后,應組織配碴車進行上碴,搗固車進行搗固,穩定車進行穩定作業。5.5.5.2 重點環節作業開始時,起道量不宜過大,應逐漸順坡過渡,以免形成軌面局部凸起。隨時注意挖掘鏈張緊度,張緊油缸伸縮量過大時,要減少挖掘鏈節數。只有挖掘鏈運轉,作業走行時,才可以改變挖掘深度。清篩走行速度。8、a.振動篩馬達驅動壓力應控制在22MP以下,各輸送帶馬達驅動壓力應在調定壓力以下2MPa以內、挖掘系統馬達驅動壓力應在28Mpa以下。如果以上指標有一個超值,就要降低清篩走行速度。b.接近過軌電纜或水管等地下設施時,需降低清篩走行速度和挖掘鏈運轉速度。在地面人員的指揮下提升鋼軌,減少挖掘深度,使挖掘鏈和水平導槽安全越過,然后恢復正常作業。c.需將翻漿冒泥道床全部拋掉時,應降低清篩走行速度和挖掘鏈的運轉速度,并密切注意主污士輸送帶和旋轉污土輸送帶的馬達驅動壓力。作業時振動篩應始終處于橫向水平狀態,振動篩上的道碴分布可通過上升導槽抽板和振動篩上的配碴罩進行調整。配碴。a.道心處道碴需要量,可通過振9、動篩后的配碴活門進行調整。b.鋼軌兩側的道碴需要量,可通過振動篩上配碴導向板進行調整。c.個別地段道床翻漿冒泥嚴重時,可以縮回上升導槽抽板,直接把泥碴拋出。d.應保持清篩作業的連續性。當清篩走行速度穩定后,盡可能不要改變道碴回填輸送帶的角度,道碴回填需有地面人員配合指揮,作業時,一旦發生挖掘裝置液壓系統過載卸荷,應立即進行空氣制動,關閉挖掘系統,并把作業走行速度控制手柄置于中間位。在確認清篩機完全停穩后,改變速度控制手柄位置,使機器后退一定的距離后制動,再次使速度控制手柄回到中間位,這樣才可以啟動挖掘系統重新進行清篩作業。篩后線路的水平要求在10毫米以內,道碴不潔率應符合鐵路線路設備大修規則規10、定。各機組聯合作業時,應注意聯系,相互間的作業間隔l0米。5.5.6 清篩后作業5.5.6.1 清篩機應在封鎖結束之前提前停止清篩作業,以便預留一段時間給配碴車、搗固車和動力穩定車等進行恢復線路作業。5.5.6.2 收機時應提前松開軌枕扣件。5.5.6.3 清篩作業結束時按序關閉挖掘鏈、振動篩、主污土輸送帶、旋轉污土輸送帶和道碴回填輸送帶。5.5.6.4 先拆挖掘鏈,后拆枕下導槽,收回各作業機構并加以安全鎖定,關閉作業離合器控制閥,打開運行離合器控制閥,使清篩機恢復運行狀態,盡決離開作業地段。5.5.6.5 地面配合人員立即對清篩終止點進行補碴回填。5.5.6.6 配碴車、搗固車和動力穩定車對11、作業地段進行全面的配碴整形、起撥、搗固和動力穩定作業。5.5.6.7 作業結束后,各車盡快轉到運行狀態并與清篩機連掛,聯掛試風,檢查所有工作裝置的鎖定情況是否良好。5.5.6.8 由施工負責人確認所有人員全部安全上車后,方能動車。5.5.6.9 駐站防護員申請機組返回,機組接到返回命令后,動車返回車站。5.5.6.10 作業結束,得到施工負責人準許開通線路的通知后,方可銷記,開通線路。5.5.6.11 大型機械車列離開作業地段后,地面配合人員全面檢查線路,消滅超限處所,并及時補碴。5.6 作業要求5.6.1 施工中,現場由施工負責人統一指揮,作業人員按崗位責任制上崗到位,作業前確認機械狀態良好12、,各作業裝置位置正確到位。 拆裝上升、下降導槽時,應確認鄰線無列車通過,方可進行。5.6.3 啟動挖掘鏈前,在挖掘區域兩側要接好紅色安全繩,鳴笛警告并確認導槽坑兩側危險區無人后,才可以啟動挖掘鏈。5.6.5 挖掘鏈未運轉和清篩機沒有作業走行時,不允許改變挖掘深度。5.6.6 應密切注意挖掘鏈的工作狀況,一旦發現扒板上T型螺栓丟失、T型螺栓上螺帽脫落、連接銷斷裂、扒板或中間鏈節開裂等直接影響行車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情況,必須立即停車檢查、更換或補充。5.6.7 清篩作業時,要求每隔30分鐘對導槽拐角滾輪壓注潤滑油脂。5.6.8 經常檢查各輸送帶的運轉情況,跑偏嚴重的應及時調整。5.6.9 隨時注意高13、柱信號機電氣化線路接觸網立柱等影響旋轉污土輸送帶作業的建筑物,必要時調整旋轉角度。5.6.10 嚴禁在清篩機沒有停穩、速度控制手柄偏離中間位的情況下,立即改變清篩機的運行方向。5.6.11 清篩作業中,當發現危及到人身、行車、設備安全的情況時,應立即觸動紅色緊急停機按鈕。5.6.12 在任何情況下停機,應采用空氣制動,各控制手柄須置于中間位。5.6.13 發現道床中有大石塊或短鋼軌等障礙物時,應立即停止作業,鎖定挖掘鏈控制手柄,待障礙物排除后再重新啟動。5.6.14 清篩作業時,在危險區域禁止有人。5.6.15 必須使用前方司機室進行運行、調車作業。5.6.16 在作業中,現場施工防護人員應和14、駐站聯絡員保持聯系,通報作業情況和鄰線列車通行情況。5.6.17 導槽坑開挖應避開鋼軌接頭或長鋼軌焊縫,作業終點也應避開上述處所。5.6.18 作業時,在清篩機旋轉平臺上,靠近鄰線一側的銷孔內,插入限位銷。5.6.19 在無縫線路上施工時,如軌溫超過規定的作業溫度范圍,應先進行應力放散,嚴禁超溫作業。5.6.20 應對作業地段的通信信號電纜和水管埋設情況了解清楚,并作出標記,需要其它部門配合的應提前聯系,有關人員必須到場。5.6.21 操作人員必須與運動部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使用前應確認部件工況正常。5.7 下道避車5.7.1 作業人員禁止在兩線間停留、站立(指線間距小于6.5米,大于6.515、米不在此規定內),如因站場地形復雜,非要在兩線間人員站立或作業時,必須由現場防護員與駐站聯絡員取得聯系并確認鄰線無列車通過時方可作業或站立,無聯系確認禁止進行。5.7.2 任何人必須嚴格執行鄰線列車速度規定的下道距離。5.7.3 因鄰線列車速度低不需要下道時,封鎖線路上內側鋼軌(兩線側)禁止站人(站在外側),防止鄰線貨物列車繩索等物打傷人員。5.8 安全注意事項5.8.1 各機組連掛時,必須遵守輕車連掛重車的原則。5.8.2 作業時,各機械間隔不得小于10米。5.8.3 施工中一旦碰壞工、電設備或因突發機械故障無法恢復線路時,應立即請工、電部門組織搶修,保證線路的安全開通。5.8.4 在電氣化16、線路上作業時,須注意不要靠近或碰到接觸網及其它設備或裝置,以免觸電,除非接觸網停電并接地,否則不能碰到接觸網并嚴禁爬上機器頂部,以免造成人身傷害和機器損壞。嚴禁消防水槍向車頂高度以上噴水。5.8.5 經常檢查機器各支承部件的緊固情況,避免出現斷裂等事故。5.8.6 與施工作業無關的人員不得逗留在機器旁。5.8.7 施工設備和施工材料須存放在鄰線列車不會碰到的地方。5.9 施工后5.9.1 機械返回駐地停留線停穩后,必須做好防溜防護措施,。5.9.2 進行設備保養工作時,要注意相互配合協調,進入車底保養,必須設好止輪措施、擰緊手閘,并通知其他保養人員不得動車。5.9.3 設備檢修保養時,鄰線應設17、專人防護,檢修器具、配件材料禁止侵入鄰線限界。5.9.4 禁止無關人員擅動機械設備,機組人員離開時一定要擰緊手閘,關好車門。6. 0檢查與考核作業負責人組織進行對標,分析當日作業安全、質量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安全、質量問題,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實責任。更換鋼筋混凝土軌枕作業指導書1. 目的與要求目的:更換失效砼枕,保持線路設備狀態良好。要求:作業人員掌握要領,熟練操作。2. 適用范圍2.1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線路養修作業。2.2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天窗點內作業。3. 引用標準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鐵路工務安全規則、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4. 工具材料扳手、道尺、耙子、搗鎬、18、鐵鍬、抬杠抬繩、九齒叉、撬棍、液壓起道器、鐵錘等。5. 作業程序5.1 點名分工工班長組織職工列隊點名,明確作業分工項目、內容及時間,所有職工均應按規定使用勞動保護用品。5.2 安全預想 成段更換砼枕時,須按規定辦理封鎖施工手續,施工封鎖完畢放行列車或單機限速不超過45km/h。5.2.2 成段更換施工時,施工負責人不低于車間主任,單根更換鉿枕,作業負責人不低于工、班長。如使用單軌車,應按小車使用安全措施執行。 無縫線路地段更換軌枕,按實際鎖定軌溫計算:-20以下時,當日不連續更換;-20-10時,當日每處連續更換不超過2根(配合起道除外);-10+10以內,與普通線路同;+10+20時,當日19、每處連續更換不超過2根(配合起道除外);當軌溫超過鎖定軌溫20時禁止作業。 抬杠、繩索等工具要認真檢查是否牢固, 防止扛棒、繩子在拖拉中拉斷后傷人。 在雙線地段作業時,盡量不在二線間抽、拉砼枕, 防止侵入限界。 在軌道電路區段作業,撬棍等金屬長柄工具,應加絕緣套,工具在使用中要注意防止連電。 在電氣化區段作業時,對電氣化及信號裝置的連接線,必須保持其正常連接;如需臨時拆除時,應由設備管理單位配合,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后方準開工。 在使用單軌車推運軌枕時,須有相應的防護手續。每次不得超過兩根。5.3 工(機)具檢查檢查工(機)具的安全性能,禁止工(機)具等帶病上道作業。使用的工(機)具必須按照路局20、文件要求用反光漆(模)進行編號,以防止侵限或遺留在線路上。5.4 設置防護 駐站聯絡員提前40分鐘到達車站辦理登記手續,了解列車運行情況,及時通知現場防護員; 現場防護員根據要求準備好防護標牌,按要求設置防護。5.5 人機轉移 現場防護員(聯系困難地段增加中間聯絡員)接到駐站防護員通知后,會同作業負責人,組織所有作業人員在就近安全通道或在路肩上行走至作業地點附近的安全地帶。 需汽車運輸時,遵守道路交通規則,注意人身安全。5.6 作業準備 作業負責人對道尺行核對,以保持準確性。 根據作業計劃單對作業處所進行確定。 作業負責人確認防護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命令號、施工起訖時間)后,通知作業人員,21、上道作業。5.7 上道作業 扒碴。扒開軌枕盒內及軌枕一側枕端石碴,開好門。每隔六根允許抽換一根,其扒空深度以能抽出、穿入軌枕為準。 卸軌枕扣件。卸掉螺帽、扣板、鐵座和大小膠墊,并集中存放。 抽出舊軌枕,穿入新軌枕 四人為一組作業,將軌枕撥下,用繩索套住螺栓抽出軌枕,將軌枕放在路肩上,然后將新軌枕用抬扛抬起對準扒開的枕木盒,再用繩索套住拉穿入撥正。 緊固扣件。擺正軌枕位置,膠墊,量好軌距,安好扣板或軌距擋板、鐵座,上緊扣件。對不良扣件、膠墊應事先計劃,備好以便同時更換。 搗固。回填石碴,串碴搗固,打八面鎬,做到緊密堅實,強度均勻。 整理道床。做好道床整理夯實,恢復原有狀態。 下道避車5.7. 722、.1 作業人員禁止在兩線間停留、站立(指線間距小于6.5米,大于6.5米不在此規定內),如因站場地形復雜,人員必須在兩線間避車時,應由現場防護員與駐站聯絡員取得聯系,并確認鄰線無列車通過。.2 根據鄰線列車速度要求,執行其下道避車制度。.3 下道避車時,面迎來列車方向,防止車上繩索等物傷人。.4 施工負責人督促各小組負責人檢查兩線間及鄰線上是否有工(機)具侵限。5.8 驗收 由作業負責人組織,對作業后的線路回檢,不符合要求的及時整改,確保作業后的線路達標。 質量要求:(1)軌道幾何尺寸符合作業后標準要求。(2)軌枕位置正確,間距差誤和偏斜不超過毫米。(3)聯結零件齊全,狀態符合要求。防爬器及軌23、距桿安裝符合要求。 指定專人檢查作業區域的工(機)具,防止遺漏。 嚴格執行“工完料清”制度。對不能回收的料具,應堆放整齊,并安排人員看守。5.9 撤除防護 現場防護員根據作業負責人的要求,撤除現場防護。 待人員、工(機)具全部到達安全區域后,作業負責人通知駐站聯絡員,駐站聯絡員辦理銷記手續后,方可撤離。6. 檢查與考核作業負責人組織進行對標,分析當日作業安全、質量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安全、質量問題,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實責任。無縫線路應力放散作業指導書1. 目的與要求目的:調整無縫線路鎖定軌溫,滿足線路防脹或防斷要求。要求:作業人員掌握要領、熟練操作。2適用范圍2.1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無縫24、線路或超長無縫線路滾筒配合撞軌法、滾筒結合拉伸配合撞軌法進行應力放散。2.2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天窗點內作業。3. 引用標準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鐵路工務安全規則、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4. 工具材料切割機、拉伸器、撞軌器、發電機、鉆孔機、螺絲機、照明燈具(夜間施工)、軌距尺、搗鎬、鐵叉、螺絲把、活口扳手、三齒耙、起道機、撬棍、鐵鏟、滾筒、水桶、石筆、卷尺、弦線、口笛等。5. 作業程序 5.1點名分工工班長組織職工列隊點名,明確作業分工項目、內容及時間,所有職工均應按規定使用勞動保護用品。5.2 安全預想 上班要集中思想,明確自己的作業范圍及特點,做到自控、互控、他控及聯控。25、 嚴格“天窗修”點內作業規定,動車組運行區段避車安全管理規定。 機具、料具堆放要穩固,嚴禁侵入限界。卸機(工)具、材料要專人負責清道。搬運長、大、重物,應統一指揮,動作一致,工具不得亂丟亂放,避免物體、工具傷人。 電氣化區段作業(1)所有人員和工具與接觸網帶電部分必須保持2m以上安全距離。(2)任何作業均不得影響接觸網支柱、地錨等設施的穩定。(3)嚴格遵守電氣化鐵路其他與施工作業相關的要求。 遇暴風雨雪、霧靄等惡劣天氣,嚴格執行施工防護及施工安全有關規定。 執行季節性施工安全有關規定,做好防暑降溫、防脹或防寒過冬、防斷工作。根據作業軌溫條件進行作業,嚴格執行無縫線路作業有關規定。5.3 工(機26、)具檢查 作業人員對各類機械、工(機)具性能及安全性進行檢查測試,確認狀態良好,防止損傷的工(機)具帶入作業現場。 使用的工(機)具需用反光漆(膜)進行編號,以防止使用中工(機)具侵入限界或遺留在線路上。 應備齊短軌頭、花夾板等應急備品。5.4 設置防護 駐站聯絡員提前40分鐘到達車站辦理登記手續,了解列車運行情況,及時通知現場防護員; 現場防護員根據要求準備好防護標牌,按要求設置防護。5.5 人機轉移 現場防護員(聯系困難地段增加中間聯絡員)接到駐站防護員通知后,會同作業負責人,組織所有作業人員在就近安全通道或在路肩上行走至作業地點附近的安全地帶。 需汽車運輸時,遵守道路交通規則,注意人身安27、全。5.6 作業準備 調查工作量:首先測定軌溫,調查線路爬行量,對橋梁、道口、聯合接頭位置、緩沖區鋼軌配置、軌縫及備用軌長度、根數、相鄰道岔前后縫的接頭方正量等數據,調查線路平、縱面狀態及有關設備情況。 掌握季節氣溫、施工軌溫,進行技術性分析,根據現場調查和鋪設原始資料、設計放散軌溫,計算長軌放散量,計算出緩沖區鋸軌量和過渡軌的配置根數,研究制定應力放散方案(放散方向、放散方法、機具沿線分配等)。進行大修施工前的放散,要視季節特點及施工天窗等因素準確計算放散量、鋸軌量。放散長度計算公式:L=aL(t1-t2)式中:L-放散量a-鋼軌的線膨脹系數t1-放散后的計劃鎖定軌溫t2-原鋪設時鎖定軌溫L28、-需要放散的鋼軌長度 丈量鋼軌,在長鋼軌上每100m(從放散始端)設置一處臨時觀測樁,將放散量及作業方向標注于內側軌底。標注示例如下:mm5.7 封鎖時間作業5.7.1 辦理施工封鎖手續,按規定設置封鎖施工防護。5.7.2 封鎖點開始即把設計要更換的鋼軌接頭、扣板卸下,撥出計劃換下的鋼軌。如是低溫放高溫,并撥入計劃換入鋼軌,擰緊中間扣件短軌端接頭扣件,安裝鋼軌拉伸器(拉伸器行程要大于放散量)。在非自動閉塞的電氣化區段上更換鋼軌時,遵守下列規定:嚴禁在同一地點將兩股鋼軌同時拆下。換軌前應在被換鋼軌兩端軌節間縱向安設一條截面積不小于70mm2的銅導線。導線兩端用夾子牢固夾持在相鄰的軌底上,該連接線29、在換軌作業完畢后方可拆除。在自動閉塞的電氣化區段上更換鋼軌時,遵守下列規定:嚴禁在同一地點將兩股鋼軌同時拆下。換軌前應在被換鋼軌兩端的左右軌節間橫向各設一條截面積不小于70mm2的銅導線。導線兩端用夾子牢固夾持在相鄰的軌底上,該連接線在換軌作業完畢后方可拆除。更換鋼軌時,應有電務人員在場配合。換軌如需拆開回流線時,必須有供電人員在場配合并負責監護。在未設置好分路電線之前,不得將回流線從鋼軌上拆開。拆裝回流線的工作,由供電人員完成。在站內更換鋼軌或夾板時,其鋼軌導線的連接方法,必須考慮軌道電路和車站作業的要求。5.7.3 在長軌計劃位置上(原則上每200250m安裝一處,曲線等地段可適當加密)安30、裝撞軌器,安裝撞軌夾具,做好撞軌準備。5.7.4 全部松開軌枕扣件及接頭螺栓(高溫放低溫15及以上由軌條兩端向中間松解),起道機及撬棍配合,及時抽出軌枕承軌槽上的橡膠墊板并加墊滾筒(置放在放散向異側),每隔20根軌枕置放一個滾筒。完成后通知撞軌及拉軌作業人員。5.7.5 安排人員用專用工具鏟除粘附于軌底的大膠墊,并擺放于軌枕承軌臺上,遇墊有竹、木墊片的應原樣恢復。低溫放高溫,使用起道機鏟松膠墊或設滾筒時,起道機應放在曲線上股外側或下股內側。整正橡膠墊板、加設滾筒時,手腳不能伸入軌底,以防撬棍、鋼軌擠傷手指。5.7.6 根據計劃放散量撞軌,同時開始操作拉伸器拉伸,當各百米觀測點到位時停止撞軌。高31、溫放低溫,如溫差較大,在扣件松開后,先用道釘錘振動鋼軌,使鋼軌慢慢收縮,達不到要求再適當撞軌,要嚴防收縮過多,達不到設計鎖定軌溫要求。5.7.7 當鋼軌伸縮達到要求后,龍門口處留好軌縫,迅速上緊接頭夾板及螺栓,扭力矩不低于規定要求。5.7.8 全數收回滾筒。恢復線路一股,隔一緊一,扣件上緊(半徑小于600m地段及接頭軌枕要全部上緊)。5.7.9 按以上程序對另一股鋼軌進行放散。隨后再全部上緊,扭力矩達到要求。5.7.10 螺栓全部復擰,上緊,扭力矩達要求恢復和打緊防爬設備,恢復軌距桿。5.7.11 全面檢查各部幾何尺寸及零件,達到放行列車條件后,撤除封鎖防護,開通線路。5.8 線路開通后作業532、.8.1 線路開通后限速階段,按路局調度施工命令及防護要求設置慢行防護。5.8.2 第一次列車過后檢查線路情況,復緊接頭、中間扣件螺栓。5.8.3 繼續整正竄出的大膠墊。5.8.5 測量各百米樁放散量和總放散量,分析放散效果,總放散量如與原計劃有出入,應修正鎖定軌溫。5.8.6 全面檢查線路軌道幾何尺寸,達到相應線路等級下的驗收標準后與整養工班辦理線路交接。5.8.7 回收舊軌、撞軌器、拉伸機、發電機等工具,恢復拆下的道口鋪面。5.8.8 方正氣壓焊(鋁熱焊)接頭處及緩沖區軌枕,間隔要均勻并串實搗固,做好方枕地段的高低、水平和軌距,達到驗收標準。5.8.9 技術人員應收集各百米標放散量、龍門口33、軌縫、配軌長度、作業時氣溫、軌溫等資料,整理填寫應力放散技術資料。5.9 下道避車5.9.1 作業人員禁止在兩線間停留、站立(指線間距小于6.5米,大于6.5米不在此規定內),如因站場地形復雜,人員必須在兩線間避車時,應由現場防護員與駐站聯絡員取得聯系,并確認鄰線無列車通過。5.9.2 根據鄰線列車速度要求,執行其下道避車制度。5.9.3 下道避車時,面迎來列車方向,防止車上繩索等物傷人。5.9.4 施工負責人督促各小組負責人檢查兩線間及鄰線上是否有機(工)具侵入限界。5.10 驗收5.10.1 由作業負責人組織,對作業后的線路回檢,不符合要求的及時整改,確保作業后的線路達標。質量要求:(1)34、應力放散后的鎖定軌溫應達到設計鎖定軌溫(5),兩股相差不超過5。跨區間或全區間無縫線路相鄰單元軌節鎖定軌溫相差不超過5,區間內單元軌條的鎖定軌溫差不超10,各單元軌節應力放散均勻。(2)更換的緩沖區鋼軌應是標準軌或廠制縮短軌,軌縫標準。長軌接頭相錯不超過40mm。(3)跨區間無縫線路緩沖區設置要求、放散長度要求按路局文件規定執行。(4)放散后應力均勻并滿足施工安全要求,完畢后認真整理備檔技術資料。(5)軌距、水平、高低、方向、扭力矩、連接零件及錯牙等符合驗收標準。5.10.2 指定專人檢查作業區域的工(機)具,防止遺漏。5.10.3 嚴格執行“工完料清”制度。對不能回收的料具,應堆放整齊,并安排人員看守。5.11 撤除防護5.11.1 現場防護員根據作業負責人的要求,撤除現場防護。5.11.2 待人員、工(機)具全部到達安全區域后,作業負責人通知駐站聯絡員,駐站聯絡員辦理銷記手續后,方可撤離。6. 檢查與考核作業負責人組織進行對標,分析當日作業安全、質量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安全、質量問題,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實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