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設項目大橋鉆孔樁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4649
2024-09-06
9頁
139.30KB
1、公路建設項目大橋鉆孔樁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質量技術交底記錄 編號工程名稱XX市XX公路施工單位XX總公司交底提要鉆孔樁(含深水)施工質量技術交底 交底日期 年 月 日交底內容:鉆孔樁(含深水)施工質量技術交底XX大橋臺及墩柱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根據地質情況和設計要求,采用沖擊鉆機鉆孔。水中鉆孔灌注樁根據水流情況采用筑島、鋼板樁圍堰。在鉆孔過程中注意控制泥漿比重,防止坍孔。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導管法灌注,導管直徑分為250mm。混凝土由攪拌站統一供應,砼運輸車運至施工現場。按地質情2、況,每臺班進度分別為0.7m1.3m,每天工作3個臺班,再考慮一定數量備用,選定沖擊反循環鉆機6臺。深水樁成孔施工準備1)鉆孔平臺設計鉆孔平臺主要由支撐鋼管樁、鋼管平聯、斜撐、上下分配梁、次梁、木跳板組成,其結構見鉆孔平臺結構布置示意圖。審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本表由施工單位填寫并保存(一式三份。接受交底人一份、交底人一份、質檢員一份)。鉆孔平臺共設500mm、10mm厚支撐鋼管樁9根。采用600mm、8mm厚鋼管作平聯,以提高平臺整體穩定,增加鋼護筒下沉時導向長度。鉆孔平臺采用主、次梁結構,從下至上依次為下層分配梁I56a、上層分配梁I32a、I12.6次梁。在次梁上鋪設木跳板。為確保施工人員3、安全,在平臺四周設置安全防護欄桿,欄桿高1.2m,采用48mm鋼管焊接而成。平臺上布置鉆機、泥漿泵、配電柜及小型材料、設備堆放處。2)鉆孔平臺施工方法鋼管樁在鋼結構加工場制作,汽車運至施工現場。采用吊機施沉到位,用兩臺經緯儀前方交會,控制鋼管樁偏位及垂直度,采用一臺精密水準儀控制標高。鋼管樁下沉到位后,割去樁頭,焊接樁帽,采用20t汽車吊吊安下分配梁、上分配梁、次梁就位、焊接固定,鋪設木跳板形成鉆孔平臺。4)鋼護筒制作、運輸鋼護筒采用10mm厚Q235b鋼板卷制而成,在其頂、底口增設1m長、16mm厚的加強箍。鋼護筒在工地鋼結構加工廠加工,汽車運至施工現場。3)導向架結構鎖口拉桿220槽鋼導向4、裝置鋼護筒鉆孔平臺導向裝置導向架結構圖水面標高河床標高導向架設計為點接觸式導向架。上層導向架設加強支架,支架與平臺間采用螺栓連接,導向架頂、底角部四個方向各設1個10t手拉葫蘆,確保架體穩定。下導向架與鉆孔平臺平聯之間采用型鋼固定。上、下導向架之間用螺栓連接,以便于裝拆。導向架結構見導向架結構圖。本表由施工單位填寫并保存(一式三份。接受交底人一份、交底人一份、質檢員一份)。護筒下沉前測量放出導向架的平面位置,然后導向架就位,調整導向架的垂直度。導向架上口用10t手拉葫蘆與平臺成30在四個方向固定。4)鋼護筒下沉鋼護筒利用棧橋上汽車吊配合接長,導向振動下沉。先根據導向架高度、河床標高計算確定首節5、鋼護筒長度,首節長度必須使鋼護筒第一次下沉后有足夠的嵌固深度,同時方便護筒對接。首節鋼護筒在駁船上或在導向架上對接成型,整體吊裝進入導向架內,上好鎖口拉桿,護筒緩慢下滑,直至入泥穩定。安放振動錘,測量護筒垂直度,進行點振,再次測量觀察護筒垂直度和平面位置,滿足要求后,施振至導向架頂口上1m左右的位置。起吊安裝下節護筒, 對接后進行第二次施振,直至護筒下沉到位,然后從設計標高處割除多余的鋼護筒。旱地及筑島成孔施工準備1)場地準備旱地及筑島鉆孔時要求平整場地,清除雜物,換除軟土,夯打密實。2)埋設護筒采用鋼護筒,鋼板壁厚8mm,高度為2m,做成整體圓形,為增加剛度防止變形,在護筒上、下端和中部的外6、側各焊一道加勁肋。護筒內徑比樁徑大30cm。旱地及筑島采用埋深1.5m,護筒頂高出地面50cm,埋設時將護筒周圍0.5m1.0m范圍內土挖除,夯填粘土至護筒底0.5m以下。3)泥漿泥漿有護壁和懸浮鉆渣兩個作用。一般可選塑性指數大于25,粒徑小于0.005mm顆粒含量多于總量50%的粘土制漿。如當地缺少適宜的粘土時,可用略差的粘土,并摻入30%的塑性指數大于25的粘土。所有粘土中不應含有石膏、石灰或鈣鹽類化合物。泥漿調制采用將粘土直接投入鉆孔內,利用鉆錐沖擊制造泥漿。本表由施工單位填寫并保存(一式三份。接受交底人一份、交底人一份、質檢員一份)。沖擊鉆機成孔1)成孔工藝開挖時應先在孔內灌注泥漿(有7、水時可直接投入粘土),采用小沖程,使成孔堅實、豎直、圓順,能起導向作用,并防止孔口坍塌。當鉆進深度超過鉆頭全高加沖程,且超過護筒底腳以下2m4m后,方可進行正常的沖擊。鉆進過程中,必須勤松繩、適量松繩,防止打空錘;勤抽渣,使鉆頭經常沖擊新鮮地層。每次松繩量:松軟土層為5cm8cm,密實堅硬土層為3cm5cm。沖程應根據土層情況而定,堅硬土石層采用高沖程(100cm);較軟土層采用中沖程(75cm);在易坍塌地層宜用小沖程,并應相應提高泥漿的粘度和相對密度。被沖擊破碎的鉆渣,少部分和泥漿一起被擠進孔壁,大部分靠反循環泥漿泵將鉆渣清除出孔外。清渣必須按時,一般密實堅硬土層每小時純鉆進小于5cm108、cm、松軟地層每小時純鉆進小于15cm30cm時,應進行清渣。或每進尺0.5m1.0m時清渣一次,每次清至泥漿內含渣顯著減少時為止。在初鉆孔階段,為使鉆渣擠入孔壁,可待鉆進4m5m后再清渣。正常鉆進每工班至少應清渣一次。2)成孔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孔徑和孔形檢測、孔深和孔底沉渣檢測、樁孔垂直度檢測及樁位檢測。成孔檢查在不同施工階段和不同作業方式的情況下,可采取不同的檢查器械和手段。各種成孔檢測項目的檢測方法、數值、頻率等都必須滿足現行的技術規范。3)清孔鉆孔至設計高程經檢查獲準后,應即進行清孔,灌注水下砼前容許沉渣厚度不大于規范要求。清孔方法主要采用掏渣筒與吸泥機,掏渣或吸泥時,應及時向孔內注入9、清水或新鮮泥漿,保持孔內水位,避免坍孔。(4) 鋼筋籠制作與安裝XX大橋下部構造鋼筋加工棚設于9#臺右側的攪拌站空地上,下部施工完畢后直接用作T梁鋼筋加工。a.鋼筋提前分段預制,每段長度宜在618m,不宜太短,段與段的鋼筋接頭,采用擠壓套或螺紋套筒機械連接,同斷面內接頭數控制在鋼筋總數的50%內,并按規定錯間距。為了增強鋼筋籠的剛度,防止變形,主筋與螺旋筋均宜進行點焊,且每兩米設一道加強鋼筋。每段鋼筋籠應進行編號以便順序吊放。鋼筋籠主筋上,應事先安設混凝土墊塊(鋼筋籠保護層厚度7cm),墊塊沿樁長間距不超過2m,橫向布置不小于4處。b.對預制鋼筋籠應逐段丈量長度,計算合計長度符合設計后,方可進10、行吊裝, 防止短籠,吊放時應按編號順序機械連接,上下節保持垂直,要用2臺擠壓機同時作業,以加快連接進度,孔口接頭逐個報監理檢驗,并填寫“鋼筋籠現場質量檢驗報告單”。c.鋼筋籠吊放采用吊機,為了防止其吊裝時變形,鋼筋籠每道加勁箍內增設十字內撐,將要進入孔口時再將其拆除。吊入鋼筋籠時對準孔位輕放、慢放。若遇阻礙,隨起隨落和正反旋轉使之下放。若無效,將停止下放,查明原因,進行處理。不得高起猛落,強行下放,以防碰壞孔壁而引起塌孔。下放過程中,時刻注意觀察孔內水位情況,如發現異常現象,馬上停放,檢查是否坍孔。d.鋼筋籠吊放就位后應進行固定, 一般焊四根粗鋼筋與護筒連接固定,防止掉籠和提導管時卡掛發生浮籠11、。 鋼筋骨架底面高程允許偏差不大于50mm,頂面高程允許偏差不大于20mm。(5)導管安放a.導管采用直徑250mm或280mm鋼管,每節長2m,配12節0.5m、1m短管,一節4m長管。 由管端粗絲扣連結,接頭處用橡膠圈密封防水,管內壁應光滑圓順,內徑一致;b.吊放時應位置居中, 軸線直順,穩步沉放,防止卡掛鋼筋籠。將導管輕輕下放到孔底,然后再往上提升3040cm,與導管的理論長度進行比較,吻合之后,將導管固定在灌注平臺上。此時若孔內沉淀物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則可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否則進行二次清孔。(6)二次清孔a.利用導管采用正循環換漿法進行二次清孔。b.檢驗清孔后孔內沉淀的方法c.達到清12、孔質量標準后,填寫鉆孔樁終孔后灌注混凝土前檢查記錄表。準備灌注水下混凝土。(7)灌注水下砼 混凝土灌注是保證鉆孔樁質量最重要、最關鍵的工序,我們將認真負責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拌制生產做好以下工作:a.選定適當的混凝土配合比,摻加適量的緩凝劑,延長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以滿足施工工藝的要求。b.砂、石料、水泥,外加劑儲備充足,質量抽檢合格。c.拌制機械狀態良好,計量設備準確,生產能力滿足整樁灌注速度需要,且留有富余量。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工廠生產,由攪拌車運至施工現場,利用吊車提升入斗的方法施工。施工前臺、后臺均備用發電機,確保供電正常。d.正式拌制混凝土前按施工配合比進行試拌,檢驗13、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在一定時間內的坍落度損失。 混凝土的灌注樁基水下混凝土在混凝土攪拌站內生產,運輸至場地內,直接把混凝土放到集料斗內。使用拔球法灌注水下混凝土,開灌前灌注漏斗內儲存的混凝土及吊斗內的混凝土總量須滿足拔球后將導管底端埋入深度1.0m以上。灌注過程連續進行,灌注過程中,注意觀察管內混凝土面下降和孔內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導管提升保持緩慢,確保導管埋置在混凝土中的深度在24m。拆下導管及時沖洗,堆放整齊以便下次使用。混凝土灌注標高應高于設計樁頂標高50cm100cm,以確保樁基質量,該部分混凝土在系梁施工時鑿除。為了保證混凝土灌注順利進行,施工中做好下列工作:a、開灌14、時,導管下口離孔底3040cm;b、首批混凝土儲量充足,一旦拔球,混凝土將連續灌注,保證整樁在混凝土初凝期內灌注完成。c、清除導管外一切阻礙物,以免提升時掛著鋼筋籠。d、混凝土灌注到達鋼筋籠底部時,適當放慢灌注速度,減少導管埋深,防止鋼筋籠上浮。e、在灌注過程中始終保持水頭差,控制導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灌注時周圍避免過大的振動。f、發生問題,及時分析原因,果斷采取措施,避免發生斷樁事故。處理方法如下: 首批混凝土灌注導管進水,應將沉渣吸出后再改正操作的方法,重新進行灌注。在處于井孔水面以下不很深的情況下導管進水時,采用底塞隔水方法并外加一定壓力,重新插入導管,恢復灌注。灌注開始不久發生故障,用前述方法處理無效時,應及時拔出導管,吸出已灌注的混凝土,拔出鋼筋骨架,然后重新清孔、吊樁鋼筋骨架和灌注混凝土。(8)在澆筑結束后,即時撥出護筒。(9)在澆筑過程中應填寫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