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500m鐵路路基工程強夯試驗段施工技術交底記錄.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0245
2024-09-06
11頁
49KB
1、長500m鐵路路基工程強夯試驗段施工技術交底記錄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技術交底記錄表施工單位:XXXXXXXXX 記錄編號:XXX-8-X-X- 路基工程 工程名稱及里程路基工程分項工程名稱及里程強夯,XXXXXX交 底 人交底時間審核人/日期接受人/日期本表一式兩份,施工單位及接受人各一份。技術交底記錄編號 工程名稱路基交底日期年 月 日施工單位分項工程名稱強夯交底摘要 強夯試驗段施工XXXXXX強夯試驗段施工技術交底一、工程概況路基強夯試驗段里程為DK387+500DK388+000,長5002、m。土質為砂質黃土。二、施工目標為確保XX鐵路路基基底處理質量,通過分析強夯試驗段所得的各種數據確定大面積強夯所采用的各項指標,指導全線強夯施工。三、強夯設計值及驗收標準1、單擊夯擊能2000KNm,滿夯1000KNm。2、夯擊方法:分五遍夯擊,第一、二、三遍為點夯,采用跳夯法,第四、五遍為滿夯。3、夯擊次數:(1)、點夯: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需滿足下列條件:1)、最后兩夯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2)、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提錘困難。(2)、滿夯為3擊。4、夯擊點距點夯4m,正方形布點,滿夯四點中心搭夯一點。5、間隔時間黏性土地基每兩3、遍之間的間隔時間不少于3-4周,砂類土、碎石類土地基每兩遍之間的間隔時間不少于5天。6、強夯地基加固處理范圍路堤地段為坡腳外(不含護道)3m,有排水設施時處理至排水設施外邊緣。路塹地段為開挖界面寬度。7、驗收標準強夯處理地基驗收應在施工結束后間隔一定的時間進行,砂類土或碎石類土地基取14天,粉土或黏性土地基取28天;驗收抽樣檢驗12點,標準貫入試驗6點,靜力觸探試驗3點,載荷試驗3點,以確定強夯加固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內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具體要求如下:(1)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工點設計文件。(2)有效加固深度內地基土應滿足設計要求:a、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深度內濕陷性應消除,濕陷系數小于0.015;4、b、松軟土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80KPa,變形特性滿足沉降要求。四、施工方法1、測量放樣根據步距測設夯點樁位,樁位誤差3cm,經復核確認后,用白灰定出夯擊中心點。2、夯前土樣分析試夯前選擇相鄰位置點在加固深度內每隔0.5m取樣,測定地基土的干密度、壓縮模量、濕陷系數等。3、夯機就位,測量夯錘頂高程,按設計要求的夯擊能定出高度,夯錘對準夯點中心進行夯擊(偏差5cm),待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鉤,測量錘頂高程,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滿足設計所規定的施工參數,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每臺夯機派專人對每個夯點進行沉降量觀測。4、換夯點重復步驟3,知道完成第5、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5、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并測量場地高程。6、每兩遍夯擊間隔5天,然后按照上述步驟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夯坑中心偏移0.1D(D為夯錘直徑)。7、將場地填土至夯前地面高程后用低能級滿夯,夯能為1000KN.m,并測量夯后高程,最后用重型壓路機將場地整平碾壓至夯前地面高程。8、試夯結束一至四周后方可對試夯場地進行測試,與夯前數據對比,檢驗強夯效果,確定工程采用的各項強夯參數。五、監測方案及現場檢驗 1、施工監測施工監測的目的是確定和調整部分的強夯施工參數,指導施工,提高強夯加固效果。測試工作的主要內容有測量土體變形及振動影響范圍等。夯坑沉降及周圍地面的隆起值是直接判斷夯擊能量、6、夯點間距合適與否的有效指標。在強夯點夯施工每一擊后,用水準儀觀測夯坑沉降量及地面隆起值,作好詳細記錄。該指標對確定強夯效果有很大用處。2、現場檢驗為了檢驗地基處理效果,本工程設計了各種不同的現場檢驗監測項目。(1)沉降觀測根據技術要求,本工程應布置地基沉降觀測點,本工程宜設置23個沉降標,沉降標采用人工埋設,在強夯施工完后進行,沉降觀察所使用的水準儀選用法威爾特N2型,觀測時間為地基處理完3個月內每周2次,46個月每周一次,以后每個月一次,觀測時間為一年。(2)載荷板試驗根據有關規范要求,載荷板試驗為本工程檢測項目之一,要求強夯施工完后進行,整個強夯區布置壓板進行試驗(具體數目由業主、設計和質7、檢單位共同商定),載荷板試驗設備主要由載荷板、千斤頂、百分表、載荷平臺、高壓油泵等組成,試驗嚴格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有關規定和本工程設計的要求進行。六、工程質量保證計劃1、施工技術質量管理保證體系 (1)、成立技術質檢部,由總工程師負責,具體實施部門為質量安全部,全面控制每一個施工項目的工程質量,工程隊配備有技術員、質檢員,定期開展統計分析,掌握工程動態。工程隊的技術負責人、質檢員必須對技術質檢部負責,而質量安全部必須對總工程師負責,層層落實。(2)、嚴格按照國家現行的有關規范和標準對分項工程進行驗收和評定,在施工中重點部分和容易發生質量通病的地方設監測點和管理點8、,實行質量預控,避免質量事故的發生。(3)、抓緊質量意識的培訓工作,增強工人的職業責任感,樹立主人翁的態度。培訓工作分三方面進行,分別針對干部、技術人員、工人等不同崗位,系統學習操作技術和工程管理。(4)、全面推行標準化工作,保證工程施工的優質、高速、低消耗。(5)、工程質量保證體系由以下分體構成。a、 質量責任體系,由各級行政主要領導和技術負責人構成;b、 質量目標體系,由整體質量目標和分級項目質量目標構成;c、 質量監督體系,由各級技術監督部門和質檢人員構成;d、 質量的技術業務工作保證體系,由各級技術業務部門構成;e、 質量激勵體系,由各動力源構成的激勵機制構成。(6)、工程項目質量控制9、方法:場地的強夯及最后的場平(余土外運)等項目施工時,定時進行實測抽查(包括資料),項目監督人員經常深入現場查看,掌握施工動態,建立質量動態記錄,經常研究其中的問題。工程質量等級核定由項目經理負責,報監理工程師備案。2、技術質量措施(1)、各分項目工程質量管理嚴格執行“三檢制”(即自檢、互檢和交接檢、專檢)隱蔽工程作好隱蔽、預檢記錄,質檢員作好復檢工作并請業主現場工程師、監理代表或質檢站驗收。(2)、專業工長作好每一次的技術交底,嚴格按圖施工,遇到疑難問題必須和業主代表、工程師、設計和監理工程師共同協商解決。(3)、在工程開工前,在受施工影響范圍以外的地方設三個水準點,所有的測量均參考水準點,10、各地塊開工前應進行控制測量和水準測量,作好記錄,并請監理工程復核。(4)、施工用的機械、夯錘規格、測量儀器等工具必須滿足設計要求。(5)、檢測質量控制必須確保原始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檢測工作。(6)、強夯(試夯)質量保證措施a、強夯施工必須按設計參數和強夯工藝進行施工,夯點布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b、每個夯擊點的夯擊數按單點夯后確定沉降量,沉降量控制應采用水準儀觀測,并做好記錄。c、夯擊時,落錘應保持平衡,夯點錯位不大于20cm,夯坑底傾斜大于30度時宜用砂土或碎石將坑底整平,才能進行下一擊夯擊。d、每夯擊一遍完成后,應進行場地平整和測量場地標高與平均下沉量,并再進行施11、工放線及施放夯擊點位,方可進行下一遍夯擊,在施工過程中,對毀掉的施工夯擊點標樁,應及時進行補放,以免丟失。e、強夯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下列監測工作。 、開夯前應檢查夯錘和落距,以確保單擊能量符合設計要求。 、每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及時糾正。 、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數和每次的夯沉量。f、在夯擊中,當發現地質條件與設計提供的數據不符時應及時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處理。g、施工中對方案制定的工作量或技術要求進行改變時,應報業主主管技 術部門批準后方可施工。h、強夯施工中應在現場及時對各項參數及施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i、強夯過程中夯坑周圍不應有過大的隆起,如12、有異常及時報告監理工程師,匯同設計、業主等部門商定處理辦法。j、夯坑應當日施工,當日推平,反復碾壓,表面形成隔水層,以防夯坑下雨泡水。3、工序檢驗及現場檢驗、監測要求 (1)、工序檢驗:全面實行確認制,加強工序質量控制。工序質量控制的內容有:監督上工序,保證本工序,服務下工序。 4、質量文件的控制 (1)、對工程的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等文件,均須管理者代表、項目總工程師審核、批準,內部制定的管理文件須由項目經理審批。 5、業主、承包商、監理等方面協作配合方式為確保本工程地基處理工程,快速、高效、順利完成,業主、承包商、監理三方應體現友好協作精神。在工程施工中,承包商應接受業主、監理等單位的監督13、,在進入下道工序前應得到三方的認可、驗收才可進行。承包商必須遵守施工規范、施工合同的要求,提供優質服務。七、施工安全保證及環境保護措施1、安全管理保證體系(1)、安全是關系一人的性命的大事,也是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成敗的關鍵,在本工程中,工期短,各工種交叉作業繁忙,機械化程度高,絕不能忽視安全問題,“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定為本工程的安全口號。(2)、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各施工隊、班組也建立相應的安全生產管理小組。由安全生產小組統抓安全管理工作,每個施工隊確定專職安全員。(3)、加強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使每一個施工人員自覺遵守建筑安裝工人安14、全操作規程,嚴格遵守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4)、加強現場施工人員安全操作的培訓工作,實行上崗前安全檢查教育工作,對工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實行三級安全教育制度。(5)、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每周召開一次班組安全會議,提出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隱患。 2、安全生產及勞動保護措施(1)、加強現場機械設備和操作人員的管理,對機械設備經常檢查保養,進入現場的車輛必須服從統一指揮,操作者必須持證上崗,無工種專業操作證者,一律不予進入現場操作。(2)、機械設備必須張掛安全標志和操作規程、現場安全生產警示標語牌。(3)、上下崗和交接班時,應先對設備進行檢查保養并相互交底。(4)、吊機必須安裝超高、變幅限位器,吊鉤和15、卷揚機安裝保險裝置,各種鋼絲繩應定期檢修調換,吊機安裝完畢由設備部檢驗,并辦理驗收單。(5)、現場的操作人員及進入現場的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必須系安全帶,在現場不得穿硬底鞋、高跟鞋、拖鞋,不得穿背心上下崗。(6)、吊臂下不得站人,掛鉤人員應注意鉤錘起落,夯錘吊起后,地面操作人員應迅速撤離到安全距離以外,強夯時,非操作人員嚴禁圍觀。(7)、測量錘頂標高或清理夯錘氣孔時,操作人員應注意吊鉤甩把方向,以免發生意外,測量標高時,應待吊鉤落穩后方可站上夯錘。(8)、吊機應支墊平穩,操作人員就相互配合,如發現有異,立即通知司機。(9)、所有生產人員均應按部就班,互相配合,不得擅自離職,作好勞動保護16、,定期發放勞保用品,嚴禁帶病上崗和疲勞上崗,嚴禁酒后上崗。(10)、施工用各種機具,如電機、照明、電焊機、發電機等都要安裝靈敏有效的漏電保護裝置,安裝保護罩,非專職人員不得動用電器設備,作好交接班的檢查。(11)、合理布置滅火器材,保持其有效性。消防通道保持暢通,臨時設施內禁止使用明火,易燃易爆物品要妥善保管,油庫應掛有明顯的防火標志。(12)、凡有高壓線、地下隱蔽管道等強夯施工有牽連的設施,要有安全警語牌,保證其設施的安全,保證施工機械及人員的安全。 3、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措施(1)、遵守XX市有關環境、市容、場容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現場用水,排污的管理,保證排水暢通無積水,搞好現場清潔衛生。(2)、在工地現場設置施工標志牌、有關安全標語、標志等。(3)、對施工人員進行文明施工教育。(4)、材料要按指定的位置堆放。(5)、合理調整施工時間,以適當控制施工現場的噪音,減少對周圍居民工作和休息的干擾。(6)、加強現場的保衛工作。八、施工進度保證措施(1)、配備專人進行進度計劃安排和跟蹤。(2)、機械、配件儲備措施:為使設備能隨壞隨修,工地購置設備易損易壞件以備急需,保證設備正常運轉。(3)、合理安排勞動力。(4)、做好場地排水工作,盡量減少對工程進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