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公司工傷事故安全勞動保護制度4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6763
2024-09-07
41頁
77.50KB
1、天然氣公司工傷事故安全勞動保護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1)、工傷事故管理制度2)、高處作業安全管理制度3)、保安崗位職責4)、工業衛生管理制度5)、壓力容器管理制度6)、環境保護規定安全勞動保護制度1)、工傷事故管理制度為加強事故處理統計和上報工作,嚴格做到“三不放過”吸取事 故教訓,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和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根據國家和省 市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專項管理制度,本制度適用于 全公司發生的各類事故的報告、調查、事故的管理和處理。(一)事故的分類1、火災事故:在生產過程中,2、由于各處原因引起的火災,并造成人 員傷亡或物資財產損失的事故。2、爆炸事故: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 員傷亡或物資財產損失的事故。3、設備事故:由于設計、制造、安裝、施工、使用、檢維修、管理 等原因造成機械、動力、電動、儀表、容器、運輸設備、管道等設備 及建筑物等損壞造成影響牛-產的事故。4、生產事故:由于指揮錯誤、或者違反工藝操作規程和勞動紀律造 成停產事故。5、交通事故: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由于違反交通規則或機械設備故 障等造成人員傷亡,車輛損壞和物質財產損失的事故。6、人身事故:在生產崗位勞動過程中,除上述五類事故外,企業在 冊職工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傷亡或急性中毒事故3、。(二)事故等級劃分工傷事故類別劃分 參照國家標準GB6441-86企業職工工傷事故分 類。1、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稱為一般事故:A、輕傷一人,歇工崗一個工作口以上;B、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4000元以下(包括4000元);C除急性中毒造成死亡或喪失能力外,一般急性中毒均為輕傷事故。2、凡符合下列條件的稱重大事故A、死亡或重傷一人B、一次事故造成生產裝置停產,影響日產量的30%以上3、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稱大事故:A、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000元以上B、一次事故造成停產影響產量的30%以下。(三)事故報告:1、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逐級報告企業負責人,并同時采取措施。火災事故應先報火警4、。2、發生一般事故,由事故發生部門負責人必須在24小時內將事故發 生時間、地點、經過、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 況口頭上報安全部,并在事故發生后三天內填寫好事故單,上交安全 部和辦公室。3、發生重大事故時,事故所在部門除立即采取措施外,及時上報公 司主管安全的副總經理將事故的情況和原因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4、外單位職工(包括代培實習人員)參加我公司工作,在生產區域 中發生與生產有關的事故時,由我公司負責調查,統計和上報,并通 知原單位,屬于外包工程的合同單位在我公司從事工作所發生的事故, 一律由承包單位負責調查,統計和處理。(四)事故調查:1、凡發生重大事故時,主管安全的副總經5、理親自組織有關人員成立 事故調查組,迅速進行調查,查清事故經過,確定事故原因,制定防 范措施,并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做到“四不放過”(事故原 因未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能防范措 施不放過,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2、一般事故市事故所在單位負責組織調查,分析事故原因,采取防 范措施,提出處理意見。3、為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事故檔案,分析原 始資料,綜合材料和事故統計表,專題報告應由專人妥善保管。(五)事故處理: 發生事故后,無論事故大小,都應按事故“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 理。1、因忽視安全,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玩忽職守或 者發6、現事故隱患危險情況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不積極處理以致造成事 故的,由企業主管部門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有關負責人和責任 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在事故發生后,隱瞞不報,謊報,故意延遲不報,故意破壞現場, 或者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調查,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由企業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直接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 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3、下列情況必須嚴肅處理:A、對工作不負責任,違反勞動紀律,不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造 成事故的主要責任者。B、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或經勸阻不聽,造成事故主要責任 者。C、對忽視勞動條件,削減7、安全保護措施而造成事故主要責任者。D、發生事故后,不按“四不放過”原則處理,不認真吸取教訓,不采取整改措施,造成事故重復發生的主要責任者。4、對防止和搶救事故有功單位和個人,公司應給予表彰和獎勵。六)事故處理程序:1、事故報告程序1)、一般輕傷事故,指損失工作口七天以內,但沒有造成殘廢 可能的事故。班組應報告站、所,站、所報告安全管理部門,站、所 (部門)應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采 取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最后站、所(部門)填寫工傷事故登記表一 式三份,一份站、所(部門)簾存,一傷報安全管理部門,一份報辦 公室。2)、重傷事故,有一人傷亡,即產生造成殘廢的工傷或有一人 8、以上(包括1人)的死亡事故。班組報告場站或部門,站、所(部門) 立即報告公司總經理、主管安全副總經理和安全管理部門,由安全管 理部門報告給集團公司。報告內容有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或具體位 置、人員傷亡情況初步分析及事故產生原因。2、事故處理程序:有一人以上死廣事故由集團公司、市建設局、市安監局、工會 負責組織調查組進行調查。重傷事故3人以上(包括3人)的傷亡事 故,由公司主管安全的副總經理負責組成調查組,對事故發生經過和 事故原因進行詳細的調查,對事故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和預防事故提 岀措施,調查結果由安全主管部門寫岀事故調查報告(一般在事故發 生到調查結果后的10天內完成)上報集團。2)、高處9、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為了加強作業的安全管理,確保高處作業的安全,防止高處墜落 的傷亡事故發生,特制定本制度。1)、高處作業的定義,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米以上(含2米) 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2)高處作業的種類:登高作業根據基準高度分為四個等級:1、高度在2-5米的稱為一級登高作業;2、高度在5-15米的稱為二級登高作業;3、高度在15-30米的稱為三級登高作業;4、高度在30米以上的稱為特級登高作業。3)高處作業必須履行書面申請審批手續,寫明高處作業的理由、 內容、人員情況、登高工具和安全措施,經所屬單位領導或安全管理 部門領導審批。1、一級登高作業由作業班組提出申請,經所屬10、單位領導批 準后方能作業。2、二級、三級登高作業,由作業班組提岀申請,班組安全 員詳細填寫高處作業申請表,經所屬單位領導同意簽字后報公司 安全管理部門。安全管理部門必須派人到工作現場檢查安全防范措施, 確定落實,方可簽字批準作業。3、特級登高作業,除履行二三級手續外,還必須經安全管 理部門批準。4)高處作業應指定專人監護,監護人員負責在作業中督促作業 人員遵章守紀。發現危險情況有權指令停止,并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5)各級生產管理人員,應隨時檢查高處作業情況,堅持安全操 作。在雷雨大霧或六級以上(含六級)大風的氣象條件下,不得安排 露天高處作業,如遇霜雪、冰凍等情況必須作好防滑措施后,才能作 業11、。6)高處作業時必須注意的事項:1、登高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必須良好,患有高血壓、 心臟病、嚴重貧血、高度近視、美尼爾氏癲癇等疾病人員,不得進行 高處作業,參加特級登高作業的人員在作業前必須由醫務部門進行一 次體格檢查,體檢合格后方能作業。2、進行高處作業的人員,應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思想必須 集中,并佩戴安全帽,扎好安全帶(安全帶的掛鉤應掛在上方結實牢 固的物體上),必須穿軟底鞋,并扎緊褲腳管。3、高處作業隨身帶的工具、材料等物,應放在穩妥之處。 較大的工具應拴在牢固的物體上,零星工具、材料應放在工具袋中, 不得上下拋擲。危險性大的高處作業應設置安全網及“禁止入內”的柵 欄或紅白安全帶的警戒12、線安全界標。4、從事高處作業時,必須注意架空電線,不得靠近高壓線 2米內的地方作業,防止觸電。5、非金屬輕質材料作業面上要有防止踏穿作業面的安全措 施。如在石棉瓦、油毛氈屋頂上作業時,應鋪設跳板,架在屋梁上, 以便工作和行走。禁止直接踩踏在石棉瓦和油毛氈上,溝坑邊緣作業 必須有防止塌方的措施。6、電工等作業人員,在梯子上作業時,梯子與地面的斜度 保持60度左右,梯子底角應裝置防滑墊物,并將梯子上端與牢固物 扎牢。在未扎牢前應有人在下面做好保護工作,扶好梯子,防止滑移 傾倒,不準兩人在同一梯子上工作。人字梯的二梯橫檔之間應有牢固 的繩索捆住,避免用力后滑移,工作前應認真檢查梯子橫檔,保證牢 固可13、靠。當在梯了上作業高度超過2米(含2米)時,要向安全管理 部門申請作業。3)、保安崗位職責1、認真貫徹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有關治安保衛方面的方針、政策、 法令、法規及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根據省、市公安機關和上級有關 規定,負責場站的治安保衛工作,保證供氣生產的正常秩序。對要害 部門、部位和崗位加強安全管理,做好防盜工作。2、貫徹以防為主的方針,向職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促進職工 提高法制觀念,遵紀守法。3、發生案件,迅速趕到現場并保護好現場,協助公安機關偵破,重 大案件及吋向公安機關報案,發揮治安組織和骨干的作用,并根據案 件性質提出處理意見,觸犯刑律的交公安及司法機關處理。4、建立健全場站各14、部門的治安組織,做好治安綜合治理工作。5、負責制定治安保衛工作制度,維護場站轄區治安,加強自身的管 理、提高治安管理的綜合素質。6、負責場站當地公安部門及上級公安部門的聯系工作,參加上級及 當地公安部門要求的有關會議,準備有關資料。負責對場站安全構成 威脅的涉外事件中的縣級以上單位及政府部門的協調和處理工作.7、負責本崗業務范圍各種臺帳的記錄和資料的收集與保存。8、完成公司領導及主管部門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4)、工業衛生管理制度一、勞動保護措施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改善和創造良好的勞動條件,特制定本措施。1、認真宣傳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勞動保護政策,發動職工做好勞動保 護工作。2、負責組織改善勞動15、條件,工業衛牛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匯 總,審查和制定勞動保護措施,工業衛生計劃,并督促實施。3、新建工程和技術改造項冃以及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時, 必須符合勞動衛生規程和安全技術標準、4、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應符合國家勞動安全、勞動衛生法規的要 求。5、對生產場所的塵毒和其它有害物質的濃度、強度以及噪聲、震動 等危害,要制定治理計劃,定期進行監測、治理,達到國家規定的 有關標準。6、公司必須根據工作崗位和勞動條件,為職工配備符合勞動安全要 求的防護用品、用具,不準折發現金和生活用品,特殊防護用品, 要建立嚴格的性能檢驗和鑒定制度,失效的不準發放使用。7、職工進入生產場所,必須按規定佩16、戴使用安全防護用晶、用具。8、加強個人防護和個人衛生,搞好定期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9、勞動保護措施經費應專款專用,不得挪作它用。二、勞動保護用品勞保用品,是保護勞動考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種預 防性裝備,是給個人使用的。1、防護服裝:選擇勞動防護服裝時,應考慮到工種特點和勞動作業 的環境條件,建議采用防靜電、阻燃工作服。2、防護鞋靴:根據作業條件選用,防燃鞋、防靜電鞋和導電鞋。3、面部防護用具:用非金屬纖維板壓制而成,眼窗用有機玻璃遮光,護目鏡片嵌入。4、防護手套:一般作業手套、絕緣手套、焊接手套。5、其它防護用品:根據勞動的需要可臨時發放使用。如:防寒保溫、清潔洗滌、防暑保健用17、晶、清毒除臭用品。三、女工特殊保護1、企業應做好女工的特殊保護工作,建立健全女工經期、孕期、產 期、哺乳期的保護制度。2、不應分配女工擔任特別繁重的體力勞動利有害女性生理機能的工 作。3、加強女工衛生保健工作,做好衛生宣傳、普及保健知識,做好婦 女病普查、普治等工作,提高女工健康水平。5)、壓力容器管理制度1、公司壓力容器管理由設備管理部門負責正常管理工作,站、所負 責日常管理工作。2、使用單位應掌握工藝要求和技術性能,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3、材料部不得訂購沒有制造權的單位所制造的壓力容器,訂購的壓 力容器必須符合國家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程要求。4、新投用的壓力容器必須有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18、圖紙、壓力 容器登記卡及勞動部門檢驗單位簽發的產品制造安全監督檢驗證書; 進口產品應有省級以上勞動部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審核蓋 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鍋爐壓力容器安全性能監督檢驗報告,III類 容器還要有強度計算書,以上資料收集齊全后由設備管理部門到勞動 部門辦理壓力容器使用證,辦完證后容器方可使用。5、壓力容器的檢測:要求壓力容器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外部檢查,每 三年至少進行一次內外部檢驗,每六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驗,計劃 報設備管理部門統一平衡,安排力量進行檢測實施。6、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監督檢查公司各部門壓力容器及管道的使用和 維護情況。7、壓力容器大、中、小修必須按檢修規程進行,檢修記錄19、一式三份, 檢修單位、使用單位、設備管理部門各一份。8、設備管理部門參加壓力容器及管道事故調查分析和處理,并對預 防事故的措施執行情況進行檢查。6)、環境保護規定一、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為了減少“三廢”對大氣、水源、土壤的污染,特制定本辦法。1、生產裝置,不得隨意排放各類廢氣(包括煙塵、粉塵)。2、工藝區管線不許隨意放空。3、積極開展節約用水、一水多用,盡量降低用水單耗,做到水穩定,運行可靠。4、生產污水不準隨意排放,必須要進排污池。二、管理與監測1、要建立和健全環境保護資料檔案以及計量、統計等基礎工作。2、有健全環境保護管理系統,并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辦法。3、站室內整潔,植樹種草,不斷擴大綠化面積20、。三、部門協作為把環境工作搞好,應加強部門協作。1、技術部要把環保列入日常工作編制,在編制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時,要同時編制環境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將保護和改善環境項目,作為整個規劃的組成部分,在新建、擴建、改建重大技措項目中,環保項目必須和主體工程同時列入計劃。2、調度部門要掌握全公司“三廢”排放情況,污水處理運行情況, 列入調度匯報內容,并做好記錄。3、技術部要在制定全公司技措規劃時,必須有環保技措內容,特別 是新建、改建、擴建及大型技措項目要堅持“三同時原則,不能增 加新的污染源4、財務部要確保經費專款專用。5、其它部門:一切有毒、有害的藥品、殘渣,應作妥善處理,不得 倒入下水道、垃圾道。四、獎勵和懲罰1、對環保工作有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榮譽或物質獎 勵。2、對于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部門和個人,根據情節輕重子以批評、警 告等處分,對于引起人身傷亡或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肇事者,責任 者,要追究責任,依法實行刑事和經濟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