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監護室各項管理規章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0887
2024-09-08
11頁
35.50KB
1、醫院監護室各項管理規章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監護室感染管理制度 1. 監護室病房布局合理,辦公區、治療區、監護區及污染處理區等分區明確,開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積為1518 m2。各區均設有足夠的非手觸式洗手設備和手消毒設施,監護室應安裝空氣凈化裝置或采取機械通風,保持清潔安靜,空氣新鮮。 2、監護室工作人員應接受醫院感染管理的專業培訓。工作時應著專用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3、對進入監護室人員要嚴格管理,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內,嚴格探視制度,原則上住進監護室的患者不允許探視,特殊情況需入2、室探視時,應取得科主任、護士長同意,探視者應更衣,戴帽子、口罩,洗手,由值班人員引進探視患者。4、監護室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正確實施隔離技術,認真洗手或手消毒,進行各項操作前后均須洗手,執行侵入性醫療操作前,接觸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及護理特殊傳染性疾病患者時必須戴手套,避免銳器刺傷,如意外刺傷應做好應急處理,并報告感染管理與疾病控制科,隨訪觀察并記錄。5、加強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監測,特別是對各種留置管路、口腔、皮膚、腸道,抗生素使用情況,細菌耐藥情況,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監測。加強危重患者的局部護理與清潔消毒,預防并及早發現菌群失調而引發的醫院感染。6、進行動靜脈注射、導尿管的放置3、氣管插管、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機的使用等操作,應嚴格按相關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與護理。 7、加強對各種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滅菌管理及監測。每個床位所用的血壓計、聽診器、床頭用品、供氧裝置等,禁止與其他床位交叉使用。患者轉出或出院后,應清洗消毒后再轉為他用。 8、加強醫院感染監測,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或醫院感染病例有異常增加時,應及時報感染管理科,盡快調查處理。每月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各項監測指標達到監護室感染控制標準。 9、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盡量不要住進監護室,確診或疑似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患者,應按隔離要求進行隔離護理,并應及時上報醫療處和感染管理科。10、患者離室后,4、要進行床單位消毒處理,必要時進行病室及物品的終末消毒。按要求進行衛生學監測,合格后方可收治患者。 監護室搶救制度 1、監護室必須配備功能齊全、性能完好的搶救設備,做到定品種、定數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維修并及時檢查、及時消毒、及時維護,保持備用狀態。 2、急救車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每日清點登記,保證帳務相符。 3、監護室人員熟練掌握搶救技術和程序,熟悉搶救器材、物品、藥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4、搶救工作由科主任、主診醫生、護士長負責制定搶救方案,組織安排人力、物力,及時組織搶救,并按醫院有關要求上報。 5、參加搶救人員必須分工明確,配合密切,服從指揮,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與操作規程。 65、護士應嚴密觀察病情,認真執行醫囑,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口頭醫囑要經復述核實后方可執行,所有藥品包裝和安瓿必須在搶救結束經2人查對后方可丟棄。 7、詳細做好搶救記錄,準確記錄病情變化和搶救經過。 8、搶救藥品、物品、器械、敷料用后應及時清理、消毒、補充,以備再用。 監護室消毒隔離制度1、監護室每日開窗通風3次或采用空氣凈化器持續進行空氣凈化,并根據監測效果及時更換各級過濾材料,保證空氣質量達標。2、治療室應每日紫外線照射消毒1次或采用空氣消毒凈化器消毒,并登記簽名。3、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消毒方法,消毒液配置濃度及使用注意事項,指導保潔員每日用 濕式清潔法清潔地面,有血液、糞便及體液污染時,應先6、用消毒劑規范處理后再擦拭,收住高危患者和感染患者時,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及各類物體表面。4、監護室物品表面和儀器設備,每日以清水擦拭并保持干燥與清潔,污染的物體表面用消 毒液擦拭。5、患者的床上用品每周至少更換一次,污染的被服及時更換,更換下來的被服放在污衣桶 中,隔離患者的被服應單獨放入雙層黃色口袋并注明“隔離”字樣。 6、治療用物:碘酒、乙醇瓶每周更換并滅菌2次,霧化器面罩、管道固定專人使用,負壓吸引瓶、濕化瓶、止血帶等用后及時消毒。7、重復使用的呼吸機管道、氧氣濕化瓶、霧化器管道等用品,使用后必須及時進行消毒處理。8、患者嘔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和體液等應先行消毒后方可傾倒。9、醫療廢物和7、生活垃圾嚴格按標識分類放置于相應容器內。10、患者離開后進行床單位和病室終末消毒。 一般物品管理制度 1、護士長負責監護室物品的全面管理,定期檢查。2、設專人負責物品、被服的請領、保管工作。3、監護室所有儀器、設備、被服須建立明確帳目,登記物品登記本,并定位放置,定期清 點,保證帳務相符。4、所有儀器、設備應定期聯系相關人員檢修,計量設備定期校準,保持良好狀態。5、請領物品要有計劃,做到精打細算,物盡其用,請領物品時須按照各部門要求填寫申請單交相關部門。6、正常消耗器材、物品應有負責人簽字后方可請領。7、設備器材需要報廢時,應有修理部門的技術鑒定、簽字,方可辦理報廢手續。8、相關科室借用一般物8、品時,在保證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經護士長同意后方可借出, 搶救物品一律不外界。 貴重儀器管理制度1、設專人管理貴重儀器、設備。責任人定期聯系技術工程技術人員檢查、保養和維護,保持性能良好。2、建立科室貴重資產登記本,準確填寫貴重資產進、銷帳。3、建立嚴格的各類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和維修登記制度,如發生故障,及時維修,保持良好狀態。4、特殊貴重物品需班班交接登記,消耗后及時補充。5、貴重物品一律不外借。6、貴重儀器、設備使用后及時整理,清潔消毒后放回原處,保持備用狀態。 患者入室工作制度1、專班護士接到患者入室通知后,通知值班醫生,準備床單位及所需監護儀器、吸引器、急救車等搶救設備。2、監護室專9、班護士根據病情需要準備各種用物,如人工氣道護理包、口腔護理包、導尿包、胃管、消毒液、濕化液、急救藥物及監護記錄單。3、患者入室后,監護護士負責接患者。(1)將患者安置好臥位,連接所需監護儀器設備,設置各項監測指標報警參數。(2)監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3)妥善固定管道,防止扭曲、受壓,并做好標記。(4)交接皮膚、輸液情況及特殊用藥,了解病情。4、對患者進行系統評估并記錄。5、根據病情進行衛生整頓和采取搶救措施。6、監護專業護士檢查護理評估及所制定的護理計劃。7、交班護士辦理患者入室手續,建立病例,向家屬交待監護室各項管理制度。8、處理醫囑,根據醫囑進行各種治療。9、正確留取標本,了解最近一10、次檢查化驗結果。 患者轉出工作制度 1、專班護士根據醫囑整理轉出患者的所有信息、資料,整頓醫療文件。2、專班護士通知轉入科室到達的時間、病情,需要準備的物品、儀器及特殊交代等,并通知監護護士進行轉出準備。3、監護護士做好患者衛生整頓,整理患者用物,準備途中監護用物。4、更換輸液管理,核對藥物的劑量、濃度、滴數,更換透明膜。5、妥善固定、處置引流管道,防止轉運途中牽拉脫出或逆流。6、進行病情評估,完成轉出小結。7、護士長到床旁征求患者意見。8、專班護士整理患者病歷、床頭卡及監護記錄。9、監護室護士攜帶醫療文件,護送患者至所轉科室,與該科室交接患者病情、治療、各種管道、皮膚情況,交接醫療文件資料及11、病人物品,并確認、登記。10、患者床單位及房間進行終末消毒處理。11、鋪備用床。 患者外出檢查、治療和轉運工作制度1、 監護室患者如需要轉科或外出檢查時,應有經醫師向患者家屬解釋必要性和途中轉運的 實施方法,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必要時簽字。2、護士根據需要準備便攜式監護儀、除顫儀,檢查充電量,備氧氣袋或氧氣瓶,急救藥品 等搶救物品。3、固定床頭輸液架,檢查液體通路及引流管道是否通暢并妥善固定、處理。4、將監護床搖到適當高度,安上床檔,整理好床單位,保證轉運途中的保暖與安全。5、轉運前觀察并記錄各項生命體征及病情,整理好病例。6、安排護士或醫生一同運轉,做好分工與配合。7、轉運中嚴密觀察病情,保證在病情變化時能夠迅速實施搶救。8、到達轉運地后,立即測量并記錄生命體征,觀察有無病情變化,按監護室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