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制造公司固定資產設備維修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6445
2024-09-08
14頁
51.54KB
1、生產制造公司固定資產設備維修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固定資產管理制度1、凡單臺設備價值在2000元以上,而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者,列為固定資產。自制設備符合以上條件,經檢驗達到設計要求者亦做為固定資產。 2、凡不具備第一條所規定標準的設備,作為“低值易耗品”,不列為固定資產。3、設備管理部負責全公司所有設備(生產設備、辦公設備、動力設備)的歸口管理。 4、新增的設備由公司設備部負責建帳,并分類統一編號。如有調出、報廢等不保留原編號,可用新進廠的同型或其他型號充填資產號。5、全廠生產設備應建立臺帳,設2、備部、財務部及設備所用在部門一式三份。 6、凡列入固定資產的設備外調,經辦部門要向公司設備部提出申請(或報告),經主管廠長批準后,由公司設備部辦理調撥手續。7、全廠生產設備分為兩級管理,精、大、稀設備列為一級管理設備,屬廠控設備(A類設備),除廠控設備以外的其他設備均為二級管理設備,屬普通設備。 設備管理組日常工作程序二、工作計劃: 1、中大維修時設備管理部與維修人員和生產廠長討倫會。2、設備部總結上次工作,布置下次工作計劃。3、討倫會上進行設備故障分析,制定防止再發生措施。4、在討倫會上進行設備保全實施分析,改進保全計劃及實施方案。三、維修保全工作內容: 1、 設備部制定設備保養計劃,具體計3、劃由相關生產線的設備技術員負責,并應在每月的28日提交給設備主管。維修保養計劃應寫清楚保養的手段、方法及檢查的是否合格的依據。2、 設備主管接到技術員提供的保養計劃后,作相應的審核工作,確認可行后報請廠長批準,下發給維修工。維修工根據計劃進行設備保全工作。3、 對于設備突發故障,得到其他部門通知后5分鐘內,設備維修工和技術員必須到達現場予以處理。如不能立即解決,必須向相關部門說明原因,并通知廠長和設備主管。4、 對于設備故障,無論停機時間長短,必須在設備故障記錄單上進行記錄。5、 對于設備配件更換,必須填寫設備配件更換跟蹤表、設備配件維修跟蹤表。7、 如領取新配件,必須將舊配件上繳庫房。庫房得4、到舊件后,才能發新件。8、 舊配件入庫后,維修工應及時對其進行檢查修理。修理舊配件,不需辦理借出手續。修好后,入庫保存,作為庫存配件。如不能修理,填寫報廢單,上報設備部提出報廢。 9、 維修工的工資獎金考核將依據本人設備維修情況、設備保養實施情況、設備配件維修情況等考核進行評定。10、 設備部設專人對設備保全實施情況進行考核。 11、 設備備件申報由設備部長負責,按照庫內備件的臨界存量提報。設備維修工可以提出備件型號、生產廠家等更換要求,由技術員確認后,上報設備主管,審核后予以更換。對于庫內沒有的備件,由設備維修工負責提報,并由技術員確認,上報設備主管。12、 備件的采購、使用、維修及報廢的根5、本宗旨是保證設備完好率的前提下,降低車間的設備配件的成本,努力做到用低成本的配件保證高質量的設備運轉。四、車間設備TPM管理方案:由于一些車間的設備相對來說大多為大型設備,設備結構及原理較為復雜,設備的預防護工作的難度也就相對大些。因此車間設備的預防護工作必須實行全員的設備管理(TPM)。管理方案如下: 1、 設備操作者:設備的管理工作應從基層做起,從操作者的使用做起,操作者在使用過程中應負責的工作有: a、 設備地面上距地面兩米以下的設備表面的清潔工作,保證設備一般表面的光潔,設備操作面板的整潔及各元件的完好。b、 保證設備各氣源接頭、電源插頭、頂桿孔蓋、各連接銷鏈及其他附屬配件的齊全。c、6、 保證設備工作區域無廢料、雜物。d、 定期對設備有關項目進行點檢及檢查。點檢內容見設備點檢卡、檢查內容見操作者設備檢查卡。e、 協助維修人員完成維修任務。2、 設備維修人員:設備的維護工作應以設備維修人員為主,每臺設備都有主要的設備維修負責人,維修人員的職責內容為: a、利用生產的間歇時間根據設備保全計劃對設備進行定期保全,發現故障隱患及時進行處理,并作好保全實施記錄。b、設備發生故障時立即對設備進行維修,并填寫維修記錄單,記錄設備發生故障的現象,分析故障原因,提出預防再次發生的改善措施。c、在生產過程中維修人員負責設備運行狀況的巡視,巡視內容包括設備地面、橫梁及地坑內,發現異常現象及時進行處7、理。3、 技術人員:每條生產線都有主要的設備技術負責人,其主要工作職責為: a、 設備技術人員負責根據設備處下發的設備年保全計劃制定設備每個月的設備點檢卡及設備保全計劃。b、 監督設備維修人員對設備保全計劃的實施情況,指導及協調設備維修人員對設備的維修工作。c、 總結設備的故障發生的頻率,調整設備保全的重點匯總設備的故障率及設備保全的實施率上報給設備處。五、 車間設備安全管理制度:目的:制定設備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各部門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必須堅持設備生產全過程的系統管理方式;必須堅持不斷更新改造,提高安全技術水平的原則;能及時有效地消除設備運行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公司財產8、和人身安全。范圍:公司所有設備。職責:公司所有部門及所有崗位員工規程 : 1、設備選購 1.1必須堅持“安全高于一切”的設備選購原則,要求做到設備運行中,在能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確保操作工和環境的安全。 1.2公司各部門需增置的設備經批準購買后,須保設備管理部門備案。1.3安裝、調試、驗收、建立檔案等。2、設備使用前的管理工作 2.1制定安全操作規程。 2.2制定設備維護保養責任制。2.3安裝安全防護裝置。 2.4員工培訓:內容包括設備原理、結構、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項、維護保養知識等,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3、設備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3.1嚴格執行設備安全管理制度,由公司主管領導和設備9、管理人員負責檢查落實。3.2設備操作工人須每天對自己所使用的機器做好日常保養工作。生產過程中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給予排除。3.3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維護保養,由車間設備兼職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共同確定設備“點檢”位置和技術要求,由車間領導負責檢查實施。 3.4預檢預修,是確保設備正常運轉,避免發生事故的有效措施。部門設備管理和維修人員根據設備零件的使用壽命,預先制定出安全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落實專人負責實施。將設備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設備從本質上的安全性。4、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4.1設備運行與維護堅持“設備專人負責,共同管理”的原則精心養護,保證設備安全,負責人調離,立即配備新人。4.2操作人員10、要做好以下工作: 4.2.1自覺愛護設備,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不得違章操作。 4.2.2設備、管線、閥門做到不滲不漏。 4.2.3做好設備經常性的潤滑、緊固、防腐等工作。 4.2.4設備強制保養,保持技朮狀況良好。4.2.5,做好設備的運行、維護、養護記錄。4.2.6保持設備清潔,場所窗明地凈,環境衛生好 5、設備檢查制度 5.1各車間設備專(兼)職管理人員,每兩周對生產設備進行檢查一次,并將檢查結果進行記錄。 5.2每半年由使用部門組織維修人員,根據生產需要和設備實際運轉狀況,制定設備大修計劃。設備大修前必須計劃修理工時,完工時間,準備配件材料及維修所需工具等。 5.3設備大修完工后,必須進行11、質量檢查的驗收,并作好記錄。 5.4每年定期由公司主管領導、設備管理人員、部門經理、維修人員負責,按照事先規定的項目、內容進行檢查打分,評定出是否完好,提出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改進措施等。 6、設備更新改造及報廢的管理工作6.1設備報廢的基本原則: 6.1.1設備己過正常使用年限或經正常磨損后達不到要求。 6.1.2設備發生操作意外事故,造成無法修復或修復不合算。 6.1.3設備使用時間不長,但有更合理更經濟先進的設備或在生產使用時需要更換的。6.1.4從安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落后于本行業的平均水平。 符合以上情況的設備均可按照設備報廢規程申請報廢。 6.2設備報廢手續 6.2.1)由設備12、使用部門提出報廢申請,經技朮部確認并簽署意見。6.2.2由使用部門負責人填寫報廢申請單上交技朮部審核,經總經理批準,方可報廢。6.3.設備改造的基本要求 6.3.1經過技術論證后,采取新技術、新材料、新的零部件就可以提高設備的綜合安全技術水平,經濟上也是合算的。6.3.2設備改造要持謹慎負責的態度,不能輕易蠻干,必須按照申請、論證、批準的基本程序運行。7、嚴格執行設備管理過程中的記錄制度 建立設備技術管理檔案,記載設備一生全過程的狀態。按照設備選購,設備維護保養、檢修、更新改造、報廢處理等程序運行。每個環節的責任人都要填寫規定的管理表格記錄,負責人和主管領導簽名確認,存檔保存。車間設備點檢管理13、制度目的:督促設備操作人員按照車間設備點檢卡的要求,完成設備的點檢工作,及時發現設備存在的隱患,通知維修人員予以解決。 適用范圍:設備管理組技術員、設備操作人員,生產工段班組長考核辦法:1、每臺設備設立一個點檢卡,每臺設備的操作人員對該點檢卡負責。點檢卡由指定人員填寫。2、要求生產工段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在當班啟動設備后,立即按照點檢卡規定進行設備各方面的檢查工作。如有異常,立即停機并通知設備維修人員進行處理。如啟動設備后未進行點檢,但設備未出現故障,操作者罰款100元,當班班長100元。如設備出現故障,影響生產,操作者罰款200400元,當班班長罰款400元。對于點檢時發現問題,未及時上報的操作14、者,視情節輕重給予100500元的罰款處理。3、要求生產工段班長必須檢查當班設備點檢情況。4、各設備的點檢卡要保持干凈、完整,無破損。如不能達到要求,對該設備的所有操作人員給予50元/人的罰款。5、設備點檢卡由設備管理組技術員每月發放,并隨之將上月的點檢卡收回,以作為設備檔案的一部分。如技術員未按時發放或收回點檢卡,給予100元罰款。6、設備點檢時發現的問題,點檢人員標明后,設備維修工應及時解決,如不能及時解決,應立即填寫點檢問題跟蹤單,并通知相關技術員。7、點檢卡發放日期每月30日。設備安全操作總則1、“安全生產,人人有則”。所有員工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遵守安全15、操作規程和各項安全規章制度。 2、不符合安全要求,有嚴重危險的廠房、生產線和設備、設施,員工有權向上級報告。遇有嚴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情況,員工有權停止操作,并及時報告領導處理。3、操作人員未經三級安全教育或考試不合格者,不準參加作業或獨立操作。電氣、起重、沖壓(剪)、木工平刨、車輛駕駛、鍋爐、壓力容器、焊接等特種作業人員,均須經安全技術培訓和考試合格,持特種作業許可證操作,外來參觀學習、培訓人員,也應接受安全教育并指定專人帶領和監護。4、進入作業場所,必須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要把過長(拖過頸部)的發辮放入帽內,操作旋轉機床時,嚴禁戴手套或敞開衣袖、衣襟,不準穿腳趾及腳跟外露的涼鞋、拖鞋、不準赤16、腳赤膊、不準系領帶或圍巾,塵毒作業人員在現場工作時,必須戴好防護口罩或面具,在能引起爆炸的場所,不準穿集靜電的服裝。5、操作前,應檢查設備和工作場地、排除故障和隱患,確保安全防護、信號聯鎖裝置齊全、靈敏、可靠,設備應定人、定崗操作。對本工種以外的設備,須經有關部門批準,并經培訓后方可操作。6、工作中,應集中精力,堅守崗位,不準擅自把自己的工作交給他人,二人以上共同工作時,必須有主有從,統一指揮,工作場所不準打鬧、睡覺和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嚴禁酒后作業。 7、凡運轉的設備,不準跨越、橫跨運轉部位傳遞物件、不準觸及運轉部位、不準用手拉、用嘴吹切屑、不準站在旋轉工件或可能爆裂飛出物件、碎屑部位的正17、前方進行操作。調整、檢查、清掃設備、裝卸、測量工件或需要拆卸防護罩時,要先停電關車,不準無罩或撇開防護罩開車,不準超限使用設備機具,工作完畢或中途停電,應切斷電源,才準離崗。8、修理機械,電氣設備或進入其工作前,必須在動力開關處掛上“有人工作,嚴禁合閘”的警示牌,必要時設專人監護或采取防止意外接通的技術措施,警示牌必須誰掛誰摘,非工作人員禁止摘牌合閘,一切動力開關在合閘前應細心檢查,確認無人檢修時方可準合閘。 9、一切電氣、機械設備及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除另項規定外,必須有可靠的接零(地)裝置并保持其連續性,非電氣工作人員不準裝修電氣設備和線路,使用1類手持電動工具必須絕緣可靠,配用漏電保護18、器、隔離變電器、并戴好絕緣手套后操作,行燈和機床、鉗臺局部照明應采用安全電壓,容器內和危險潮濕地點不得超過12伏。10、行人要走指定通道,注意警示標志,嚴禁貪便跨躍危險區,嚴禁攀登吊運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吊臂下通過和停留,嚴禁從行駛中的機動車輛爬上跳下,拋卸物品。車間內不準騎自行車,在廠區道路車間安全通道上進行土建施工,要設安全遮欄和標記,夜間設紅色標燈。11、高處作業、帶電作業、禁火區動火、易燃或承載壓力的容器、管道動火施焊、爆破或爆破作業、有中毒或窒息危險的作業,必須向安技部門和有關部門申報和辦理危險作業審批手續,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 12、安全防護、監測、信號、照明、警告標志、防19、雷接地等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或非法占用。消防器材、滅火工具不準隨便動用,其安放地點周圍,不準堆放雜物。 13、對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和腐蝕性等物品,必須分類妥善存放,并設專人管理,易燃易爆等危險場所,嚴禁吸煙和明火作業,不準在有毒、粉塵作業場所進餐、飲水。14、變配電室、氧氣站、液化氣站、乙炔站、發電機房、鍋爐房、油庫、油漆庫、危險品庫等要害部位,非崗位人員未經批準嚴禁入內,在夜班、加班作業時,必須安排兩人以上一起工作。15、生產過程發生有害氣體、液體、粉塵、渣滓、放射線、噪聲的場所或設備設施,必須使用防塵、防毒裝置和安全技術措施,并保持可靠有效,操作前應先檢查和開動防護裝置、設施,運轉有效方20、能進行作業。16、搞好作業環境的安全衛生,保持廠區、車間、庫房的安全通道暢通,現場物料堆放整齊、穩妥、不超高,及時清除工作現場散落的粉塵、廢料和工業垃圾。17、拆安裝的設備,新作業場所及經過大修或改造后的設施,需經安全驗收后,方準進行生產作業。18、嚴格交接班制度,重大隱患必須記入值班記錄,末班下班之前必須斷開電源、氣(汽)源、熄滅火種,檢查清理場地。19、發生重大事故或惡性未遂事故,要及時搶救,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本部門領導和主管部門。20、公司員工除遵守本總則外,還必須遵守本工種安全操作規程。設備管理維修服務質量考核辦法:1、目的為進一步加強設備維修管理和為生產服務工作,確保公司生產設備的21、完好運行,為公司生產穩定和質量提高奠定基礎,使設備維修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公司生產運行,特制訂本考核辦法(試行)。2、職責2.1設備維修單位(一廠、二廠、三分廠)維修工作職責2.1.1設備維修單位負責對各管轄范圍內的專業設備的運行、維護管理工作。按各自專業規范做好所負責設備的穩定運行工作,努力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2.1.2組織做好設備的計劃檢修和輪修工作。檢修前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重大檢修項目須制訂詳細的檢修方案以確保檢修效果,縮短檢修時間。2.1.3全力做好設備運行故障處理工作,努力降低設備運行故障對生產運行的影響。2.1.4做好設備運行缺陷的整改,組織做好設備維修技術攻關工作,不斷提高設備裝22、備技術性能,最大限度滿足公司生產的需要。2.1.5做好各專業間維修工作的協調配合,集中維修專業各自優勢,提高維修效率。2.1.6做好各專業設備修舊利廢工作,努力降低設備運行維護費用。2.1.7做好設備維修文明生產工作,按規范化管理要求做好設備維修現場管理工作。2.1.8做好為生產分廠的相關專業服務工作。2.2各生產分廠負責對設備維修單位的維修工作質量進行驗收、評價,有問題及時反饋到生產安技處、設備處和能源動力處。2.3生產安技處、設備處和能源動力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仲裁并考核。3、考核辦法設備維修單位應努力做好各自專業范圍的設備維修工作,不斷提升維修服務質量。設備維修工作應嚴格遵循各專業規23、范及公司相關規章制度,對維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按本辦法考核處罰。3.1設備維修單位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專業設備的運行不穩定、可靠性降低,對生產造成一定影響的,對責任單位罰款100300元/次,情節嚴重的按市場化管理通報處理。3.2設備計劃檢修和輪修工作實施效果不佳,重大檢修項目檢修方案制訂不合理,檢修準備工作不到位,檢修時間超標。對責任單位罰款100300元/次。3.3突發設備故障處理工作組織不到位,設備故障處理效果不理想,設備故障處理不及時。對責任單位罰款100300元/次,情節嚴重的按市場化管理通報處理。3.4設備運行缺陷整改不及時,設備維修技術攻關工作開展不力,設備裝備技術性能明顯下降。對責任24、單位罰款100500元/次。3.5各專業間維修工作協調配合不到位,影響維修效率的,對責任單位罰款100300元/次,情節嚴重的按市場化管理通報處理。3.6設備修舊利廢工作開展不利的,對責任單位罰款100300元/次。3.7設備維修現場不符合規范化管理要求的,對責任單位罰款100200元/次。3.8為生產分廠相關專業服務工作不到位的,對責任單位罰款100200元/次。3.9各生產分廠對以上事項每日要進行驗收、評價,并在早7:30之前完成維修、服務質量驗收評價單的填寫工作,由主管部門負責收回,按照本管理辦法確定相應考核。4、說明:4.1本考核辦法由設備處、能源動力處負責解釋。4.2本考核辦法自下發25、之日起設備零故障與潛在缺陷一、邁向零故障的出發點 設備的故障是人為造成的。因此,凡與設備相關的人都應轉變自己的觀念。要從“設備總是要出故障的”觀點改為“設備不會產生故障”,“故障能降為零”的觀點,這就是向零故障的出發點。 匯總零故障的基本觀點: 1.設備的故障是人為造成的。 2.人的思維及行動改變后,設備就能實現零故障。 3.要從“設備產生故障”的觀念轉變為“設備不會產生故障”、“能實現零故障”。 二、將故障的“潛在缺陷”暴露出來 先分析一下故障是怎樣產生的。這是因為我們在產生故障之前沒有注意到故障的種子缺陷。 這樣,我們沒加注意的故障的種子就叫做潛在缺陷。根據零故障的原則,就是將這些“潛在缺26、陷”明顯化(在未產生故障之前加以重視)。這樣,在這些缺陷形成故障之前即予糾正(修整)(防止未然預防),就能避免故障。 一般而言,所謂潛在缺陷,常指灰塵、污垢、磨損、偏斜、疏松、泄漏、腐蝕、變形、傷痕、裂紋、溫度、振動、聲音等異常。其中有許多缺陷,人們都以為不予處理也無妨礙,或者認為這些缺陷較為輕微,無所謂。 1物理的潛在缺陷物理上的缺陷,眼睛看不到,故而愈加重視。 (1)未分析、未檢查,尚不了解的內部缺陷。 (2)安裝位置很差,看不見的缺陷。 (3)灰塵、污垢等看不見的缺陷。 2心理上的潛在缺陷保全人員或操作人員的意識或技能不足,故而發現了存在的缺陷。 一、故障的分類 設備的7大損失中,影響效27、率的最重要因素是故障損失。JIS中的定義為“故障就是設備失去了規定的功能”。從功能的失去形式可將故障分為兩類。 就“故障就是設備失去了規定的功能”這一定義而言,從功能的失去形式來看,可將故障分為兩類。 1功能停止型故障。 一般稱為“突發性故障”。 2功能下降型故障。 設備雖運轉,但常產生廢品,檢查停機,速度下降等損失,不能充分發揮設備的功能,指部分缺陷的場合。比如熒光燈一會兒暗,一會明,頻頻發生。 二、設備劣化的形式 1、強制劣化的使用壽命比自然劣化更短 劣化分為自然劣化和強制劣化兩種。所謂自然劣化,是指雖然使用方法正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發生了物理性變化,初期的性能開始下降。比如,雖按適28、當的量和周期給規定部位加油,但設備的物理性能仍會漸漸老化。 而所謂強制劣化,是指未按應有的方法作業,人為地促使了劣化。比如,應加油處未加油,或雖加油卻加油量過少或周期過長。還有未對應有部件進行清掃,該做的事沒做,都會促使設備劣化。這樣,設備的使用壽命就低于其應有壽命,大大短于自然劣化的壽命。 2、我們的工廠里是否存在強制劣化的現象 工廠里是否存在強制劣化的現象,一根螺栓松動,會導致某一部位振動,該振動逐漸嚴重,又會引起其他部位振動,這種現象是日常工作中所常見的。以限位開關為例,要是潤滑油品質不良,限位開關的擋塊處接觸部位就會劣化,這就是強制劣化。 3、復原 復原就是恢復到原有的正確狀態。所有的29、設備均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老化,測定其老化程度,若在一定限度以上,就應使之恢復至原有的正常狀態。怎樣測定老化,其限度為多少,如何來設定設備原有的正常狀態。這些都是必要的前提。需復原時,要考慮整個設備的強度和精度的平衡。要是僅僅是復原了故障部位、特定部位,那么還是無法實現整體的平衡,故還要注意故障的相關部位。 三、零故障的基本觀點 1、邁向零故障的出發點 設備的故障是人為造成的。因此,凡與設備相關的人都應轉變自己的觀念。要從“設備總是要出故障的”觀點改為“設備不會產生故障”,“故障能降為零”的觀點,這就是向零故障的出發點。 匯總零故障的基本觀點: 1.設備的故障是人為造成的。 2.人的思維及行動改變30、后,設備就能實現零故障。 3.要從“設備產生故障”的觀念轉變為“設備不會產生故障”、“能實現零故障”。 2、將故障的“潛在缺陷”暴露出來 先分析一下故障是怎樣產生的。這是因為我們在產生故障之前沒有注意到故障的種子缺陷。 這樣,我們沒加注意的故障的種子就叫做潛在缺陷。根據零故障的原則,就是將這些“潛在缺陷”明顯化(在未產生故障之前加以重視)。這樣,在這些缺陷形成故障之前即予糾正(修整)(防止未然預防),就能避免故障。 一般而言,所謂潛在缺陷,常指灰塵、污垢、磨損、偏斜、疏松、泄漏、腐蝕、變形、傷痕、裂紋、溫度、振動、聲音等異常。其中有許多缺陷,人們都以為不予處理也無妨礙,或者認為這些缺陷較為輕微31、,無所謂。 1)物理的潛在缺陷物理上的缺陷,眼睛看不到,故而愈加重視。 (1)未分析、未檢查,尚不了解的內部缺陷。 (2)安裝位置很差,看不見的缺陷。 (3)灰塵、污垢等看不見的缺陷。 2)心理上的潛在缺陷保全人員或操作人員的意識或技能不足,故而發現了存在的缺陷。 四、實現零故障的5大對策 1.具備基本條件。 所謂基本條件,就是指清掃、加油、緊固等。故障是由(設備)劣化引起的,但設備大多數劣化卻不具備劣化的基本條件三要素而產生。 2.應嚴守使用條件。 設備或機器在設計時就預先決定了使用條件。根據該使用條件而設計的設備、機器,如果嚴格達到這些使用條件,就很少產生故障。比如,電壓、轉速、安裝條件及32、溫度等,都是根據機器的特點而決定的。 3.使設備恢復正常。 一臺設備,即使恪守基本條件、使用條件,設備還會發生劣化,產生故障。因此,使隱患的劣化明顯化,使之恢復至正常狀態,這就是防故障于未然的必要條件。這意味著應正確地進行檢查,進行使設備恢復至正常的預防修理。 4.改進設計上的欠缺點。 有些故障即使是采取了上述3種對策后仍無法去除。而且有時因這些故障而提高了生產成本。這一類設備大多是在設計或制作施工階段,而產生的技術力量不足或差錯等缺點。因此,應認真分析故障,改善這些缺點。5.提高技能。 以上1-4對策,均是由人來實施的,最成問題的是,即使采取了對策14,還會產生操作差錯,修理差錯等。防止這類故障,只有靠提高操作人員及保全人員的專業技能。 上述達到零故障的5大對策,必須由運轉部門和保全部門的相互協作。即,在運轉部門,要以基本條件的準備,使用條件的恪守,技能的提高為中心。保全部門的實施項目有使用條件的恪守,劣化的復原,缺點的對策,技能的提高等。 6.防止劣化的3項活動。 (1)防止劣化的活動:正確操作、準備、調整、清掃、加油、緊固等。 (2)防止劣化的活動:檢查使用條件,對設備做日常、定期檢查,以早日發現故障的“病根”。 (3)劣化復原的活動:要加強小的整備以及對異常情況的處理、聯絡。要使設備恢復至正常狀態,防故障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