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標準化肉牛育肥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71124
2024-09-13
25頁
2.85MB
1、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XX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25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目 錄第一章 總 論1第二章 項目背景3第三章 建設條件6第四章 項目建設可行性及必要性9第五章 市場分析及銷售方案13第六章 項目單位基本2、情況15第七章 項目建設方案16第九章 效益分析18第十章 結論22第一章 總 論1.1項目提要1、項目名稱:內蒙古xx盟xx旗標準化肉牛育肥基地建設項目2、建設性質:新建3、項目建設時間:2011年 4、項目建設地點:內蒙古xx旗駱駝山鎮官馬溝村、寶昌鎮五井村、紅旗鎮豐勝村5、項目建設單位:xx旗農牧業局6、項目法人:xx7、項目建設規模:建設三個標準化肉牛育肥基地,每個育肥基地引進西門塔爾基礎母牛150頭;建設棚圈3000 平方米;開發高產飼草料基地500畝;建青貯窖30座3600立方米;建設冷配站點、防疫室各1處共200平方米;建設辦公廠房5間100平方米;購置高產飼料加工、粉碎等機械13、臺套;8、項目申報單位:內蒙古xx旗農牧業局9、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102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投資600元,自籌420萬元。1.2綜合評價和論證結論 本項目建設對于該地區建設與市場相對接的現代畜牧業具有示范帶動作用。對于探索在生態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優質畜牧業,從而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區具有良好的飼養基礎,當地農牧戶飼養經驗豐富,經過培訓,完全可以按照先進的技術規程生產建設,xx旗有著廣闊的草原資源和龐大的牲畜養殖陣地,xx旗畜產品市場具有很好基礎,由于畜產品市場以無污染和高質量而擁有了較高的信譽,對項目產品的銷售極為有利。目前畜產品已與北京、天津等諸多市場有長期銷售合4、同。整個項目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相比傳統牲畜飼養方式,可極大地減輕對草地資源的承載能力,提高牲畜整體質量,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因此我們認為項目可行,建議盡快立項。第二章 項目背景2.1項目建設的背景和意義我國的肉牛養殖業正在不斷發展,通過養牛脫貧,養牛致富已成為全國各地農民的共識,因而肉牛養殖業生產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近年來,由國外引進較多的優良肉牛品種,對我國的黃牛改良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國民經濟發展和農牧民生活提高對牛肉產品數量的要求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尤其隨著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活牛出口和牛肉產品參與國際貿易競爭的需要,對我國的肉牛業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xx旗是一個典型的半農半牧5、區,位于xx盟南端,全旗總人口20.8萬人,其中農牧民16.6萬人,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國貧旗。由于長期以來受自然條件、生產條件的制約,使得生產力水平不高,貧困人口收入增長緩慢且不穩定,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長期生活在溫飽線以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下,我旗的各種資源優勢得以充分展現。發展西門塔爾肉牛養殖已成為太旗畜牧業一大重要產業,是農民剩余糧食和副產品轉化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推進農民脫貧致富的突破口之一。本項目通過建立西門塔爾肉牛育種育肥場,推動xx旗肉牛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并使其達到合理的選育和科學的飼養,提高已有種牛資源的科技含量,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使之成為我國西門塔爾肉牛生產基地之一。6、項目通過“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相結合的模式,帶動本地區及周邊地區肉牛產業發展,構建融“種草養牛、良種肉牛快繁、肉牛標準養殖、綠色飼料加工、肉牛活畜出售或產品深加工、銷售”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這樣既解決了農戶養牛難以達到市場需求標準的難題,又可解決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從而帶動示范區及周邊農戶脫貪致富,既提高項目區肉牛業整體的經濟效益,又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項目建設可增加當地農牧民就業機會,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牧民收入,對于帶動草原農牧民致富、構建和諧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具有深遠的意義。2.2項目建設地理位置概況 xx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xx盟最南端,地處陰山山脈東段低山丘7、陵地段。東北與正藍旗毗鄰,西北與正鑲白旗為界,東南與河北沽源縣交界,西部與河北省康保縣毗鄰。地勢南高北低,中部微隆起,海拔高1300-1700米,全旗南北長65.5公里,東西寬85公里,土地總面積3415平方公里,耕地142萬畝,草場面積300萬畝。全旗轄六個蘇木鄉鎮,總人口21萬,其中農業人口16.4萬,屬國家級貧困旗縣。氣候干燥,人口稀少,無大型工業,境內交通便利,地理坐標東徑1145111549,北緯41354210,是錫盟最大的農業旗縣,也是國家級貧困旗縣,農牧業經濟占主導地位。面向經濟繁榮的京津地區,“207” 國道縱貫全境,據呼海大通道45公里,據北京350公里,xx旗至河北省張北8、縣高速公里正在籌建中,交通便利。2.3項目由來和簡述太旗農村牧區實行休禁牧、舍飼圈養已多年,畜牧業經濟結構得到調整優化,發展具有高質量、高效益的畜牧業勢在必行。項目初步擬定以“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肉牛養殖經營格局。通過生產、經營,形成一定規模的育肥出欄網絡。這將對農牧民脫貧致富、增加收入、減輕草場壓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生態型高效益規模化家庭牧場”等都將起到推動作用。第三章 建設條件3.1自然資源狀況xx旗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主要氣候特征為:冬季溫長寒冷,春季多風少雨,夏季溫熱干燥,秋季涼爽濕潤,無霜期短,降水量少而集中,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年平均溫度1.4,最冷月(9、一月份)平均氣溫17.6,最熱月(七月份)17.8。年均降水量407毫米;無霜期117天;日照時數2937小時。3.2社會經濟狀況xx旗轄1個牧業蘇木、5個農業鄉鎮。全旗總戶數達到7.75萬戶,人口20.9萬人,其中:農牧戶5.28萬戶、農牧民16.9萬人。2010年牧業年度全旗牲畜總數達到14.16萬頭只,其中大畜7.73萬頭匹(西門塔爾牛2.8萬頭)、小畜6.46萬只。3.3建設地點選擇項目建設地點在xx旗駱駝山鎮官馬溝村、寶昌鎮五井村、紅旗鎮豐勝村,主要出于以下考慮:第一這里的草地植被主要以殺生植物為主,高大粗糙,屬寬比營養型的草場、適宜于養牛;第二牛不但耐粗放,而且對草場的破壞也是最小10、的,符合旗委、政府提出的“增大畜壓小畜”發展思路;第三這里交通、通訊、電力等設施較完善。交通便利,電話、移動通訊和互聯網已開通。3.4項目關聯產業發展現狀xx旗商業、服務業、運輸業相對發達,飼草料加工業也已發展起來,能為項目建設提供較好服務。當地中介服務組織的技術力量較強,能為之提供較好的技術服務。另外,伊利、蒙牛、烏日尼勒、伊盛等多家公司入駐xx旗,每年加工肉牛上萬頭,可為項目產品提供穩定銷售渠道。3.5建設條件優劣勢分析3.5.1政策環境國家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關于大力發展畜牧業的方針政策、錫盟盟委、行署關于增加農牧民收入和發展養牛業的措施和意見、xx旗黨委、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牧區工11、作的決定、xx旗黨委、政府關于在大力發展養牛業的優惠政策等一系列相關政策都為本項目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3.5.2資源優勢項目區地下水源豐富,為建設高產飼料基地創造優良環境。xx旗可利用草場300萬畝,太旗農牧民具有豐富養牛經驗,對產業化經營有充分的認識。3.5.3市場優勢目前西門塔爾牛市場需求旺盛,在xx盟草原這樣純天然、無污染的環境和條件下繁育的良種牛屬純天然綠色食品,陪受歡迎,有穩定銷售渠道,項目產品市場競爭力極強。3.5.4科技開發能力項目建設的技術依托單位實力雄厚,農牧業局改良站、草原站、獸醫局、動物檢疫所、動物疫控中心等都具有很強的科技開發能力。技術支撐單位農牧業局轄1個產業12、化辦公室、2個行政事業局、 13個事業站所,具有大學學歷29人、大專學歷135人、中專學歷27人、高中及以下學歷50人,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40人、初級職稱69人。3.5.5基礎設施條件xx旗現有西門塔爾牛4.2萬頭,其中基礎母牛70%以上,全旗高產飼料地13.2萬畝,暖棚充足,共有草牧場300萬畝(其中圍欄40萬畝),全旗已建牛冷配站點60處、鄉級獸醫服務站11處、獸藥點9處。第四章 項目建設可行性及必要性4.1項目建設的可行性近幾年來,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地位逐漸突出,比重增大,發展快、效益高。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央及地方“十二五”規劃中草場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生態環境建設、休牧禁13、牧、舍飼圈養等方針都為本地區發展優質、高效畜牧業創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條件,給xx旗難得的機遇,黨委政府已下定決心,一定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扎扎實實的把以優化畜群畜種結構作為畜牧業的重點工程來實施好,把該地區建設成為xx旗良種肉牛繁育基地。從擬定項目區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資源環境及農牧林水等基礎建設來看,項目具有可行性,具備了各方面的條件,一是優越的地理位置。項目區位于xx最南端,與河北省沽源、康保、張北三縣交界處,項目發展前景廣闊,可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項目地點交通便利,信息暢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全旗草場資源豐富,且環境相對封閉,外界污染少,適宜于發展良種肉牛生產14、;二是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項目區屬北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質條件好。全旗有300萬畝草場,牧草資源豐富。同時,農作物秸桿種類多、數量大,有小麥、莜麥、玉米、豆類等,這些作物的秸桿都可以用作飼料,免去焚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山林火災的危險;三是牲畜改良舍飼圈養,有利于減輕嚴重惡化的草場的負擔,恢復植被;四是豐富的養殖經驗。xx旗山多地少,牧草資源豐富,農民養牛的積極性很高。當地百姓有多年的養殖經驗,有利于“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推廣;五是該地有足夠的飼草料和人工草地,尤其適合于進行青貯,養殖有了最基本的保證,項目實施有現實的可行性。從國家農牧區經濟建設角度來看,一是改革開15、放以來,中央和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農區經濟建設的政策,該地區基礎建設大大增強,尤其是實施 “生態建設項目”、“退耕還林還草”、“人畜飲水工程”、“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等國家和自治區項目工程以來,基礎建設發展更快,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發展優質、高效養殖業創造了經濟、社會、生態方面的雄厚基礎;二是xx旗認真貫徹落實了上級有關農村牧區各項經濟工作政策,農牧林水電機全面發展,交通、通訊、郵電、文化等方面長足發展,基礎建設牢固,防災減災能力增強,畜牧業發展前景廣闊,適應于入世后的新形勢,優質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很強,肉牛養殖體系建設十分可行,只要認真實施項目,采取妥當科學措施,該項目一定16、會很好的實現。 4.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4.2.1本項目是貫徹落實中央“三農”工作各項方針政策,持續增加農牧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需要。xx旗乃至全盟的農村牧區,相對貧困落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最重要的是首先把生產搞上去,持續增加農牧民收入。如果物質基礎雄厚,其他各項建設自然好搞。本項目依托當地草場資源豐富、技術力量雄厚、牧民素質和組織化程度較高等優勢,大力引進、繁育、推廣良種牛,通過繁育和推廣西門塔爾良種牛持續增加牧民收入,顯然是非常正確和必要的。據調查,錫盟牧區飼養西門塔爾牛效益比飼養土種牛效益高許多,其犢牛能多賣500-700元,又有每年1100-1600元賣奶17、收入,扣除支出,養一頭西門塔爾牛增加收入1600元,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促使農牧民增收致富,扎實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好項目。4.2.2本項目是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加快技術進步,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需要。xx旗乃至全盟牧區,相對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礎產業草原畜牧業技術落后,經營水平低,最突出的是,長期依靠增加牲畜頭數和拼草原資源追求增長,結果是養畜數量和規模上去了,經濟效益卻越來越低,同時草場退化沙化嚴重,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也越來越低。建設這個項目,正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大力引進、繁育、推廣西門塔爾牛,在提高牛的質量和個體產值上下功夫,將大大提高養牛業的經濟效益;同時普及冷配等先進技術,甚至應用18、胚胎種植等高薪技術,并實行集約化、產業化經營,這一切,必然會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過渡。4.2.3 本項目是實現草畜平衡,加快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需要飼養和繁育西門塔爾牛,實行舍飼、半舍飼、集約化養殖,與傳統畜牧業相比,不但不會對草原生態造成破壞性影響,而且由于舍飼期間可以減輕草地放牧壓力,將使草地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恢復。對提高生產能力、改善生態條件、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起到推動作用。4.2.4發揮示范作用,推動養牛業和加快發展的需要建成這個西門塔爾種牛繁育項目,一方面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周邊地區輸送大批優質種牛,迅速擴大全旗及周邊地區良種牛養殖規模,另一方面,將把養牛專業合作社認真19、實施黃牛改良,又好又快發展養牛業的技術和經驗推向全旗,帶動全旗積極發展現代畜牧業,持續增加農牧民收入,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第五章 市場分析及銷售方案5.1市場分析近年來,xx旗以建設綠色現代畜牧業強旗為目標,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目的,狠抓農村牧區產業結構調整,使產業結構日趨合理。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綠色無污染的優勢,大力發展肉羊、肉牛、奶牛養殖和乳產品加工,實行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有效地帶動了全旗經濟的發展。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實施,現代畜牧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比重日漸增大,但當前畜牧業經濟仍是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過程中的初級階段,畜群結構比例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仍是調整20、階段,優質畜產品的市場需求仍很大。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是以發展集約型養殖業為主導的產業政策,生活消費正向營養型轉化,因此發展優質、高效、高附加值的畜牧業是今后畜牧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發展趨向,這對于擁有豐富草牧場和大面積飼草料種植基地的xx旗來說,建設西門塔爾優質肉牛育肥項目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5.2產品生產及銷售 根據國內外市場的情況及xx旗畜產品市場的銷售渠道,預測全年當地及周邊地區銷售育肥牛10萬頭。5.3銷售策略和經營模式該項目產品將通過市場行情進行銷售,分為客商到項目區和商品外運銷售兩種類型,并將項目交易以畜產品的品牌進入京津市場,以品牌和優質產品占領市場。 5.421、銷售隊伍和銷售網絡建設xx旗現有的專業合作社擔負著全旗大多數農畜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重任,在該項目建設中,將進一步完善專業合作社組織,增強職能作用的帶動力,加強對現有專業合作社人員的指導培訓工作,讓他們掌握市場行情,在項目銷售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并從項目生產宏觀上的指導變微觀服務,深入到項目戶進行生產指導和銷售服務,進一步加強銷售網絡建設,形成專業合作社組織遍布整個項目區的銷售經營服務模式。第六章 項目單位基本情況6.1項目建設單位xx旗農牧業局6.2建設地點內蒙古xx旗駱駝山鎮官馬溝村、寶昌鎮五井村、紅旗鎮豐勝村6.3項目法人代表xx6.4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農牧業局轄1個產業化辦公室、2個行政事22、業局、 13個事業站所、7個基層事業站所、3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全系統現有職工241人,其中行政人員31人、全額撥款事業人員188人、自收自支事業人員22人;男職工169人、女職工72人;具有大學學歷29人、大專學歷135人、中專學歷27人、高中及以下學歷50人;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40人、初級職稱69人、技師7人、高級工38人、中級工3人、初級工3人、其他74人。第七章 項目建設方案7.1建設規模及內容 2011年建設三處標準化肉牛育肥基地,每處引進西門塔爾基礎母牛150頭;建設棚圈3000 平方米;開發高產飼草料基地500畝;建青貯窖30座3600立方米;建設冷配站點、防疫室各1處共2023、0平方米;建設辦公廠房5間100平方米;購置高產飼料加工、粉碎等機械1臺套。7.2產品方案7.2.1養殖區:引調基礎母牛150頭,通過自繁達到500頭規模,按80%繁成率計算,年出欄育肥牛200頭、母犢牛200頭。 7.2.2飼草料基地:建設飼草料基地500畝,實現飼草料自給。 7.3建設期及實施進度本項目從2011年開始建設,2011年6月完成飼草料基地建設;2011年8月完成育肥棚圈及辦公廠房建設;2011年9月完成基礎母牛的引進和飼草料青貯、加工、粉碎等農機具購置;2010年11月完成青貯窖、人工受精站點的建設。第八章 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8.1投資概算每處肉牛育肥基地需投資340萬元,324、處共需投資1020萬元。項 目規 模單價項目投資(萬元)資金來源國家投資(萬元)自籌(萬元)基礎母牛150頭6000元/頭90.060.030.0棚圈3000平方米290元/平方米87.048.039.0飼料基地500畝1400元/畝70.038.032.0青貯窖30處、3600立方米120元/立方米43.220.023.2冷配站點1處100平米800元/平方米8.08.0防疫室1處100平米800元/平方米8.08.0辦公廠房5間100平方米800元/平方米8.08.0機械設備一臺套10萬元10.010.0其它費用15.815.8合計340.0200.0140.0表8-1每處標準化肉牛育肥基25、地投資概算表8.2資金籌措總投資1020萬元,其中:申請中央投資600萬元、農戶自籌520萬元。第九章 效益分析9.1經濟效益分析9.1.1銷售收入按繁成率80%計算,500頭母牛產犢400頭(公犢200頭、母犢200頭),年出欄育肥牛200頭、母犢牛200頭,實現銷售收入200萬元;400頭產犢西門塔爾母牛,每年產奶8個月為240天,每天產奶5公斤,前4個月用于犢牛喂奶,后4個月可以銷售,實現銷售收入57.6萬元,總計實現銷售收入257.6萬元。銷售收入估算表序號銷售品種銷售數量單價(元)年銷售額(萬元)1育肥牛200頭6000120.002母犢牛200頭400080.003牛奶24000026、公斤2.457.604 銷售金額合計257.609.1.2成本費用每頭基礎母牛年飼草料費用預計1878元、配種費50元;每頭育肥牛年飼草料費用預計1245元,銷售運輸、檢疫等各種費用預計100元;飼養與管理人員工資100元/頭,疾病預防與食鹽200元/頭,疫病防治費20元/頭。500頭基礎母牛及200頭育肥牛總費用支出160.6萬元。費用支出估算表序號費用項目數量(頭)每頭牛成本費用費用支出(萬元)日消耗(公斤/頭)補飼天數單價1基礎母牛青貯飼料補飼50083000.25元/公斤30.002青干草補飼50043650.30元/公斤21.903精飼料補飼50022102.00元/公斤42.00427、配種費50050元/頭 2.505育肥牛青貯飼料補飼200101500.25元/公斤7.506青干草補飼20061500.30元/公斤5.407精飼料補飼20021502.00元/公斤12.008銷售運輸及檢疫費200100元/頭2.009飼養與管理人員工資700100元/頭7.0010疾病預防與食鹽700200元/頭14.0011水、電費及燃料費6.0012疫病防治費70020元/頭 1.4013其它費用 8.9014總費用160.609.1.3凈利潤利潤估算表序號項目名稱金額(萬元)1銷售收入257.602總成本費用160.603凈利潤97.004可分配利潤97.00每處肉牛育肥基地可獲純28、利潤97萬元,3處共可獲純利潤291萬元。9.2社會效益分析西門塔爾牛育肥項目的建設,是項目區積極發展現代化的健康畜牧業重大舉措,將對項目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其影響主要表現在:9.2.1本項目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能夠促進飼養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經營方式由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增長方式由單一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市場開拓由局部小市場向國內大市場拓展轉變。9.2.2本項目將會更有效的為落實錫盟委、行署“兩轉雙贏”和“壓羊增牛” 的決策,有利于保護草場。“舍飼、半舍飼”養殖方式大大減輕草牧場壓力,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草牧場得到自然恢復,提高草地生產能力,促進畜牧29、業可持續發展。9.2.3本項目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帶動,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可為當地解決家家戶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矛盾,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隨時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農牧民與市場的對接,通過出售更多的畜產品,滿足企業加工需要原料,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牧戶和企業的雙贏能促進產業化發展。9.2.4本項目充分利用西門塔爾牛繁育發揮生物高科技的技術優勢,為項目區周邊地區提供肉牛繁育技術和優質基礎母牛,使牧業生產向良種化、集約化、高附加值的產業化方向發展。項目建成后成為良種牛繁育及育肥生產示范、品種改良、技術培訓及飼養管理的示范基地。9.3環境效益分析肉牛飼養項目全部實行舍飼半舍飼,一是解決了林牧矛盾,促30、進生態建設發展;二是其糞便為農作物提供了有機肥料,減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結構;三是提高了牧草合理使用程度,特別是有序的收獲林間牧草,對樹木的生長有促進作用。第十章 結 論這是一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又有極強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全盟養牛業發展的重要項目。是當地急需而又完全符合國家、自治區產業政策的可行性項目。項目的經濟效益可觀,社會效益顯著,生態效益良好,是積極發展現代畜牧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必不可少的項目。實屬國家農牧業產業化政策和資金扶持對象,完全符合產業政策和行業要求、生產規模也符合當地農牧業總體規劃要求。根據經濟效益分析是切實可行的,也是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