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市商戶地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37844
2024-10-18
25頁
5.79MB
1、前言前言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明確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要求,落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沙灣市的相關決策部署,編制沙灣市商戶地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沙灣市商戶地鄉面向2035年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沙灣市商戶地鄉開展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2、動綱領。規劃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致力于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麗商戶地。1.1 指導思想1.2 編制原則2.1 規劃范圍與期限2.2 目標定位與發展戰略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三條控制線劃定3.3 筑牢生態安全格局3.4 優化產業發展格局4.1 提高綜合交通水平4.2 完善公共服務配給4.3 增強基礎設施保障4.4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5.1 明確鄉鎮駐地功能空間結構5.2 構建鄉鎮駐地藍綠網絡格局5.3 提升鄉鎮駐地宜居宜業品質6.1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6.2 深化規劃實施的制度保障6.3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3、張圖”目錄目錄4 4、強化支撐體系、強化支撐體系1 1、規劃總則、規劃總則2 2、目標戰略、目標戰略3 3、構建空間格局、構建空間格局5 5、優化鄉鎮駐地、優化鄉鎮駐地6 6、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1.1 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1.2 1.2 編制原則編制原則1 1規劃總則規劃總則1.2 1.2 編制原則編制原則1.1 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長治久安4、和高質量發展,發揮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在規劃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發展規劃的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體現戰略性、提高科學性、強化權威性、加強協調性、注重操作性,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商戶地提供國土空間保障。堅守底線思維、綠色發展堅守底線思維、綠色發展堅持基本國策,落實嚴格保護制度,嚴守安全底線堅持區域協調、城鄉統籌堅持區域協調、城鄉統籌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完善統籌協調機制,促進城鄉要素流動與融合堅持多規合一、遠近結合堅持多規合一、遠近結合兼顧當前和長遠,堅持多規合一,科學編制規劃堅持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堅持以人為本、提升品質5、突出民生福祉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供給,改善人居環境堅持因地制宜、創新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創新發展尊重客觀規律,體現地方特色,發揮比較優勢,確定目標策略2.1 2.1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2.2 2.2 目標定位與發展戰略目標定位與發展戰略2 2 目標戰略目標戰略2.2 2.2 目標定位與發展戰略目標定位與發展戰略2.1 2.1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全鄉行政管轄范圍,總面積136.01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規劃目標年到2035年,規劃近期到2025年,規劃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目標規劃目標 以現代農業為主,旅游業、商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綜合型農貿示范鄉6、鎮。發展戰略發展戰略2.2 2.2 目標定位與發展戰略目標定位與發展戰略生態保護戰略生態保護戰略完善設施戰略完善設施戰略產業轉型戰略產業轉型戰略嚴守生態保護底線,嚴格保護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等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加強國土空間整體保護、系統修復與綜合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保護與治理。差異化完善鎮村基礎公服體系,補足基礎設施,完善必要的服務設施,提高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畜牧業,建設綠色加工業基地,推廣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培育現代服務業,構建現代服務體系。3 3 構建空間格局構建空間格局3.1 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 7、3.2.2 三條控制線劃定三條控制線劃定3 3.3.3 筑牢生態安全格局筑牢生態安全格局3 3.4.4 優化產業發展格局優化產業發展格局3.1 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心兩軸一心兩軸”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心一心兩兩 軸軸為商戶地鄉鄉政府駐地,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指的是以沙柳公路為主軸的農業種植、商貿運輸服務與農副產品加工工業經濟發展區,和以西岸大渠為主要走向的農業種植、漁業、林果業和旅游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次軸。3.2 3.2 三條控制線劃定三條控制線劃定 保障糧食安全,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一經劃定必須嚴格落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8、低。統籌安排農業生產、農村生活、鄉村建設等空間。生態保護紅線是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統籌全縣自然生態整體與系統性,將自然保護區、重要河流、湖泊、濕地等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完善城鎮功能的區域邊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強調集約高效,框定總量,防止城鎮建設無序蔓延。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統籌三條控制線劃定,制定分類管控機制,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3.3 3.3 筑牢生態安全9、格局筑牢生態安全格局 濕地:濕地:嚴格保護濕地資源。陸地水域:陸地水域:加強河湖生態空間管控,優化整理現狀散亂水渠和零星水塘等用地,保護具有生態功能的水域。林地:林地:落實造林綠化空間,保育林業空間。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先導,錨固自然生態空間本底,形成“草豐水清”的綠色國土空間。3.4 3.4 優化產業發展格局優化產業發展格局 構建構建“一心一軸四區一心一軸四區”的產業發展空間格局的產業發展空間格局 一心:一心:綜合服務中心以鄉駐地為中心,帶動周邊鄉村協調發展。增配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旅游接待設施,服務鄉域。一軸:一軸:主要道路發展軸 依托縣道813形成鄉村聯系軸,協調各個片區發展10、。四區:四區:商服加工產業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生態旅游發展區、民族特色旅游區4 4 強化支撐體系強化支撐體系4 4.1.1 提高綜合交通水平提高綜合交通水平4 4.2.2 完善公共服務配給完善公共服務配給4 4.3.3 增強基礎設施保障增強基礎設施保障4 4.4.4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健全公共安全體系4.1 4.1 提高綜合交通水平提高綜合交通水平重點重點完善道路體系通達性,提升道路等級及質量完善道路體系通達性,提升道路等級及質量 對外道路:維持南北向的縣道813及東西向的鄉道105;規劃新增一條東西向道路第八師G30-133團-130團公路。主要道路:連通外部道路,設置寬度為7米的車行道路,以11、柏油路面硬化。次要道路:規劃連通各個居民點的道路,確保全部硬化。支路:居民點內部道路及入戶道路,確保巷道聯通至每戶居民住房門口,路面寬度為3.5m,保證車輛行駛。結合現狀,規劃4處公交站點。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布局停車場地,解決村民停車需求。4.2 4.2 完善公共服務配給完善公共服務配給構建構建“鄉駐地鄉駐地+中心村社區中心中心村社區中心+自然村服務點自然村服務點”三級公共服務配套三級公共服務配套體系體系 鄉駐地依托現狀基礎,完善商業設施。中心村完善文化活動設施、公廁等。自然村補充健身廣場、便民超市等。4.3 4.3 增強基礎設施保障增強基礎設施保障健全水安全保障系統健全水安全保障系統12、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提高水源供給保障水平。重點保障飲用水源地安全及重要河流干流水質,促進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完善水資源管理監測體系,至2035年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源水質監測率達到水質監測率達到100%100%,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水質達標率100%100%。嚴格水資源總量控制剛性約束。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大力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動光伏發電、光伏發電、風能發電風能發電項目建設,助力打造清潔能源清潔能源。以供熱為重點推進全域的電能替代、清潔替代,適度擴大天然氣應用范圍,持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大力推動工業、建筑、交13、通等領域節能降耗節能降耗,提高能源效率,有力推進碳達峰行動,確保安全降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完成地區下達指標。構建安全韌性的排水網絡構建安全韌性的排水網絡補齊污水處理設施短板,提升污水處理收集效能及污水處理規模;加強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4.4 4.4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構建安全單元安全單元(鄉鎮(鄉鎮駐地駐地)、)、社區(農村)社區(農村)安全空間體系。依托鄉鎮駐地設置應急救援中心,主要包含搜尋救援與應急醫療功能。優化各類消防站、疏散通道和避難場所等安全設施全域布局。防洪排澇防洪排澇鄉鎮考慮提升防洪標準至20年一遇,村莊考慮提升防洪標準至10年一遇14、。消防工程消防工程提升防火和應急救援裝備配置及能力建設,加強防火宣傳,逐步提高火災預警和指揮能力,建立火災風險管理制度和減災保障制度。人防工程人防工程建立完善的人防指揮通信系統、報警系統、醫療救護系統及后勤保障系統。建設鄉鎮級指揮所,人防工程的建設應與城鎮建設相結合同步實施。公共衛生公共衛生健全鄉鎮、社區(村)公共衛生體系。分級分類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注重基層醫療能力、防疫能力建設。地災防御地災防御建立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法制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地質災害防治思想的認識。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5.1 5.1 明確鄉鎮駐地功能空間結構明確鄉鎮駐地功15、能空間結構5.2 5.2 構建鄉鎮駐地藍綠網絡格局構建鄉鎮駐地藍綠網絡格局5.3 5.3 提升鄉鎮駐地宜居宜業品質提升鄉鎮駐地宜居宜業品質5 5 優化鄉鎮駐地優化鄉鎮駐地鄉鎮駐地依據主導功能,劃分為鄉鎮駐地依據主導功能,劃分為”居住生活區、工業發展區居住生活區、工業發展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綠地休閑區和戰略留白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綠地休閑區和戰略留白區“6“6大功能大功能單元,功能單元,功能區采用區采用”途準入途準入+指標控制指標控制+原則引導原則引導“的方式進行管的方式進行管控。控。n 規劃形成:規劃形成:“1 1+1+1+6 6“功能空間結構功能空間結構”1“”1“:生態控制16、區生態控制區”1“”1“: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6“”6“:居住生活區、工業發展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居住生活區、工業發展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綠地休閑區和戰略留白區綠地休閑區和戰略留白區5.1 5.1 明確鄉鎮駐地功能空間結構明確鄉鎮駐地功能空間結構5.2 5.2 構建鄉鎮駐地藍綠網絡格局構建鄉鎮駐地藍綠網絡格局根據林、水等逐漸向城市融入與過渡、多層次的景觀綠根據林、水等逐漸向城市融入與過渡、多層次的景觀綠線系統,形成最大化、結構性的生態界面,為多樣公共活動線系統,形成最大化、結構性的生態界面,為多樣公共活動提供空間提供空間n 規劃形成:規劃形成:“一軸、多點一軸、多點”的藍綠空17、間結構一軸:一軸:西岸大渠為主的藍軸西岸大渠為主的藍軸多點:多點:鄉駐地內多點布局景觀綠化鄉駐地內多點布局景觀綠化5.3 5.3 提升鄉鎮駐地宜居宜業品質提升鄉鎮駐地宜居宜業品質以優化供給,促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超前謀劃,提升商戶地形象,優化商戶地社會公服資源配置,保障居民利益健全水安全保障系統健全水安全保障系統完善共建共享的基礎設施系統完善共建共享的基礎設施系統根據商戶地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優化能源結構,共建共享,構建系統完善、綠色循環、智慧高效的市政基礎設施搭建區域協同融合的交通網絡搭建區域協同融合的交通網絡按照小街區、密路網的理念,優化道路網絡,提高道路網密度和人均道路用地面積。構18、建城區特色風貌構建城區特色風貌依據主導功能,將鄉駐地劃分為”居住生活區、工業發展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綠地休閑區和戰略留白區“6大特色城市風貌分區。6 6.1.1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6 6.2.2 深化規劃實施的制度保障深化規劃實施的制度保障6 6.3.3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一張圖”6 6 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6.1 6.1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 實施保障加強黨委、政府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的領導,高位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框架,建立編制實施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的共同責任機制,加強部門上下聯19、動。健全協同機制,保證全疆”一張藍圖”。6.2 6.2 深化規劃實施的制度保障深化規劃實施的制度保障 完善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編制審批與實施管理的相關法規和技術導則,加強法規技術保障。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探索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生態治理補貼制度。健全用途管制制度,對所有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建立全過程、多渠道的公眾參與機制,充分保障公眾參與規劃權利。6.3 6.3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一張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推動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實現規劃全周期管理,為國土空間的精細化治理提供支撐。24沙灣市商戶地鄉期待您的參與!沙灣市商戶地鄉期待您的參與!發布部門:商戶地鄉人民政府感謝微軟字體提供字體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與發布部門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