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下倉鎮先進村村莊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4649
2024-10-25
25頁
1.94MB
1、 宿松縣下倉鎮先進村村莊規劃(2021-2035 年)(征求意見稿)宿松縣下倉鎮人民政府 2目錄 第一章 規劃總則.1 第一節 規劃目的和指導思想.1 第二節 規劃依據和規劃原則.2 第三節 范圍期限和技術路線.3 第二章 現狀認知.4 第一節 區位概況.4 第二節 村莊現狀.4 第三章 規劃定位與目標.5 第一節 規劃銜接.5 第二節 目標定位.6 第三節 規劃指標.6 第四章 國土空間布局及用途管制.7 第一節 村莊分類.7 第二節 總體布局.7 第三節 用途管制.7 第五章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8 第一節 三生空間布局.8 第二節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8 第六章 歷史文化保護.92、 第一節 歷史文化保護.9 第七章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9 第一節 道路交通規劃.9 第二節 基礎設施規劃.10 第三節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11 第八章 產業空間引導.11 第九章 重點區域規劃.12 第一節 村莊單元管控.12 第二節 重點區域規劃.12 第十章 人居環境整治.13 第十一章 近期實施項目.14 3第十二章 實施建議.14 附圖:村域國土空間現狀圖.16 附圖:村域國土空間規劃圖.17 附圖:重點區域圖則.18 附圖:重點區域總平面圖.19 附圖:近期建設項目(工程)分布圖.20 附表:村莊規劃管制規則.21 1 第一章 規劃總則 第一節第一章 規劃總則 第一節 規劃目的3、和指導思想規劃目的和指導思想 第第1條 規劃目的條 規劃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系列講話指示精神,落實安徽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會議精神,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為鄉村開展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項目規劃許可以及進行各項建設等提供法定依據,特編制宿松縣下倉鎮先進村村莊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本規劃”)。第第2條 指導思想條 指4、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發揮村莊的管控與規劃引領作用,實現村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各項建設和村民建房有據可依的目標。通過編制“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統籌生態保護、農業生產、產業發展和居民生活用地關系,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構建三生融合的村莊發展空間,成為村域內自然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的綱領和指引,為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和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宿松縣下倉鎮在地化實踐模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完善鄉村振興投5、入機制、優化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加快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 2機制等作出具體部署。第二節第二節 規劃依據和規劃原則規劃依據和規劃原則 第第3條 規劃依據條 規劃依據(一)法律法規(一)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 年修正);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 年修正);3、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2022 年);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21 年修正);5、安徽省實施辦法(2022 年)。(二)政策文件(二)政策文件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 6、20181 號);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 號);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4、自然資源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明確林地管理邊界、規范林地管理的通知(自然資發 202353 號);5、自然資源部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提高村莊規劃編制質量和實效的通知(自然資發 20241 號);6、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 2021 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農發20211 號);7、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7、民政府關于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意見(皖發202310 號);8、安徽省自然資源廳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切實保障肉牛產業發展用地若干措施的通知等。39、安徽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實施點狀供地助力鄉村振興的若干舉措的通知(皖地用改辦20239 號)10、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自然資發2023234 號)。(三)相關規劃(三)相關規劃 1、宿松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2、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2024年);3、宿松縣及下倉鎮其它相關電力、8、燃氣等專項規劃。(四)技術規程(四)技術規程 1、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2022 年版);2、安慶市村莊規劃編制規程。第第4條 規劃原則條 規劃原則 1、上下銜接,多規合一;2、生態優先,綠色發展;3、節約集約,全域管控;4、村民主體,共謀共建;5、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第三節第三節 范圍期限和技術路線范圍期限和技術路線 第第5條 規劃范圍條 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即先進村行政區范圍,共計 403.51 公頃。第第6條 規劃期限條 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 2021 年至 2035 年,其中,近期至 2025 年。4第二章 現狀認知 第一節第二章 現狀認知 第一節 區位概況區位概況 第第7條 區位條件9、條 區位條件(一)地理區位(一)地理區位 先進村位于宿松縣下倉鎮東部,是下倉鎮在九成畈的飛地,距離下倉鎮鎮區約 12 公里,距離望江縣城直線距離約 20 公里,四面被九成畈農場包圍。(二)交通區位(二)交通區位 先進村整體對外交通聯系較弱,G347 北沿江公路位于九成畈農場東南側,對外交通聯系主要依靠東西向下九公路,泊湖大道于村界處為斷頭路。(三)地形地貌(三)地形地貌 先進村屬宿松縣東南部丘陵地帶,地勢呈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較大,最高點 17 米,最低點 9 米。周邊毗鄰黃湖、泊湖、馬家湖、長江等重要水域,村莊范圍內還有其他零星分布的溝渠、水塘,有三干渠、十三分渠兩條溝渠南北向貫穿,村莊內大小10、坑塘 27 個,境內眾多的水塘使先進村具備較好的生態和生產基礎。(四)氣候條件(四)氣候條件 村域所在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第二節第二節 村莊現狀村莊現狀 第第8條 國土空間現狀條 國土空間現狀 村域總面積 403.51 公頃。用地現狀以農用地為主,面積 347.86 公頃,占比 86.20%;建設用地 53.99 公頃,占比 13.38%;其他土地 1.66公頃,占比 0.41%。5第第9條 人口經濟條 人口經濟(一)村莊人口(一)村莊人口 村域現有戶籍人口 2122 人,共 530 戶,轄 9 個自然村:吳家11、大屋、陳家屋、畢家嶺、畢屋、團嶺、長嶺、熊屋、吳家圩、賀家屋。(二)產業發展(二)產業發展 先進村屬于傳統的農業村落,人口就業主要圍繞九成畈農場展開,村域范圍內產業主要以一產為主,主要農作物為優質水稻,主要經濟作為棉花。先進村的集體經濟較弱,資源主要集中在村民手中,如耕地、水塘等;屬于集體的資源主要有村部(由先進村小學改造)。二三產業主要依賴九成畈農場,村內成立一處勞務公司,專門對接服務九成畈農場,有農田季節用工,該項勞務輸出每年帶來的經濟收益達 1000 萬元以上;瓜果蔬菜、水產品等農副產品定點供應;建筑裝飾行業的油漆工、瓦工、水泥工;以及在九成監獄的米廠打工。第三章 規劃定位與目標 第一節12、第三章 規劃定位與目標 第一節 規劃銜接規劃銜接 第第10條 上位規劃與相關規劃條 上位規劃與相關規劃(一)宿松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宿松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年)宿松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是縣域未來國土空間治理的重要依據,現已基本明確了縣域國土空間發展方向、功能分區、控制線的基本要求。依據宿松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成果,村域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 305.62 公頃,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二)宿松縣村莊類型分類方案(二)宿松縣村莊類型分類方案 依據宿松縣村莊分類和規劃布局研究,先進村為城郊融合型行政村,吳13、家圩、賀家屋、吳家大屋為提升型;熊屋、陳家屋、畢家屋、畢 6家嶺為穩定型;長嶺、團嶺莊為收縮型自然村。在實際村莊規劃的現狀調研和民意調查過程中,此自然村分類與實際村莊發展需求不一致,本次規劃在充分征求市鎮村及村民代表意見后對此分類方案進行細微調整和優化完善。(三)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年 依據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先進村是鎮域東部的農業型鄉村,以保護耕地為首要任務,產業發展方向以農產品加工為主。下倉鎮形象定位為“皖江明珠、紅映下倉”,是國際慢生活山水人文小鎮、安慶旅游新型城鎮示范區、全國紅色研學教育14、示范基地、安徽生態康養度假示范基地、安慶旅游新型城鎮示范區。先進村在下倉鎮功能結構中屬于現代農業拓展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 305.62 公頃,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村域范圍內有 1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湖區長江游擊縱隊畢嶺抗戰遺址。第二節第二節 目標定位目標定位 第第11條 目標定位條 目標定位 左右逢源左右逢源 農旅先進農旅先進 美麗宜居、高效宜農、生態宜游、集約宜業的最美鄉村 “鄉村振興的宿松樣板、持續銜接的先進標桿”第三節第三節 規劃指標規劃指標 第第12條 規劃指標條 規劃指標 落實上位規劃要求,結合村莊現狀總結分析結果,充分考慮人口資源環境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人居環15、境整治等要求,研究制定村莊發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人居環境整治目標,明確各項約束性指標。7第四章 國土空間布局及用途管制 第一節第四章 國土空間布局及用途管制 第一節 村莊分類村莊分類 行政村分類:結合相關規范和上位規劃,確定先進村為城郊融合類行政村;自然村分類:結合宿松縣村莊類型分類方案宿松縣下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等上位規劃和現狀調研,考慮村莊未來發展,確定自然村類型;規劃將現狀村內 7 個自然村分類為提升型、穩定型、收縮型三類。其中提升型 3 個、穩定型 4 個、收縮型 2 個。第二節第二節 總體布局總體布局 第第13條 國土空間總體布局條 國土空間總體布局 結合16、村莊未來產業發展和村莊布局優化,整治村域內生產、生態、生活空間,謀劃落實土地整治項目,系統推進生態修復,引導村莊集約布局。第三節第三節 用途管制用途管制 第第14條 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分區條 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分區 在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2022 年版),結合市縣國土空間用途分類指南 等相關文件要求,將村域用途分區分為農田保護區、生態控制區、鄉村發展區(包含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其他共四個一級分區和六個二級分區,明確管制分區和控制線,并制定用途分區管制規則。8第五章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第一節第五章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第一節 三生空間布局三生空間布局 第第15條 耕地保17、護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條 耕地保護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 規劃至 2035 年,耕地保有量為 317.11 公頃。規劃落實最新“三區三線”劃定成果,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305.62 公頃。第第16條 生態空間布局與管控條 生態空間布局與管控 明確坑塘、溝渠等水系及沿岸林帶等生態空間,系統保護鄉村自然風光和田園景觀。保護村域重要生態廊道,在保證生態功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的前提下,優化村莊生態空間網絡。第第17條 建設用地布局與管控條 建設用地布局與管控 村莊建設邊界是一定時期內因村莊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村莊建設,完善村莊功能,提升村莊品質的區域邊界。第18、二節第二節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第第18條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條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一)農用地整治(一)農用地整治 包括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復墾及新增耕地,通過農田整理、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等措施,進行小田并大田,促使耕地集中連片,提高耕地質量。(二)建設用地整治(二)建設用地整治 結合村莊發展訴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各類建設情況和未來建房需求,合理優化村莊建設用地布局,盤活村內閑置低效建設用地,主要包括低效閑置的農村宅基地、村莊范圍內(203)其他建設用地的利用和盤活。(三)生態修復(三)生態修復 91、溝渠坑塘整治、溝渠坑塘整治 對村域范圍內的坑19、塘、溝渠進行去污凈化處理,主要為孫圩、樊莊附近坑塘。清除水面的雜物與有害共生動植物,再選擇種植具有凈水功能的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并放養蛙類、魚蝦類等水生動物,構建水生生物群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2、林地修復、林地修復 對的低矮灌叢或草地區域,增植耐干旱耐瘠薄的鄉土喬木和灌木樹種,豐富植被覆蓋類型,提升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與抗干擾能力。規劃在濟祁高速沿線,結合水網修復補充林地。第六章 歷史文化保護 第一節第六章 歷史文化保護 第一節 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 第第19條 歷史文化保護條 歷史文化保護 村域范圍內有 1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湖區長江游擊縱隊畢嶺抗戰遺址,按照文物保護單位要求進行嚴20、格管控。第七章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第一節第七章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第一節 道路交通規劃道路交通規劃 第第20條 道路交通體系條 道路交通體系 1、對外交通、對外交通 主要為下九公路,為村莊產業發展、商貿服務、對外聯系的道路。2、村莊干路、村莊干路 主要以現狀路網為主,對局部道路進行改造,作為聯系自然村通道,規劃水泥路面,雙向機動車道。3、村莊支路、村莊支路 與村莊干路連接,規劃寬度 2.5-3 米,水泥路面,人車混行道路。10第第21條 道路交通設施條 道路交通設施 1、停車設施、停車設施 在各自然村結合健身廣場、閑置空地,沿村莊主要道路設置生態停車場。2、道路照明、道路照明 規劃21、沿村莊主要道路以及吳家大屋拐彎處設置路燈照明,建議采用太陽能路燈,路燈間距在 30 米-50 米左右。第二節第二節 基礎設施規劃基礎設施規劃 第第22條 給水設施條 給水設施 供水水源:規劃水源接自九成畈自來水廠。給水管網:規劃區內給水采用環狀、支狀結合布置形式,供水管網結合道路建設布置。供水干管:沿下九公路等村域主要道路設置,形成放射狀布置,管徑 DN300DN400。供水支管:沿村莊次要道路布置,將自來水入戶,管徑 DN200。第第23條 排水設施條 排水設施 污水:村域為一個排水分區,排水區內依據地形沿主要道路敷設排水管網,將污水向東北方向排放至九成污水處理廠。污水主干管管徑 d800d22、100,次干管管徑 d50d70,支管管徑 d400。雨水:雨水就近向自然水體排放,雨水排水溝渠沿主要道路敷設。第第24條 電力設施條 電力設施 村域 35KV 電力線由九成街道 35kV 九成變電站接入,沿下九公路和泊湖大道至村內設置的兩處配電房,電力線沿村域內主要道路敷設,在主要居民點組團和旅游景點負荷中心位置設置開閉所。第第25條 燃氣設施條 燃氣設施 氣源:規劃氣源接自九成街道天然氣門站。11燃氣管線:燃氣干管沿長古路和村莊主環路敷設,支管接入戶。其余難以通達的零星住戶采用罐裝液化氣瓶供應。垃圾分類收集桶:垃圾收集與處置遵循“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的原則規劃按自然村合理設置分類收集桶23、。第三節第三節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結合現狀中心村和規劃保留居民點,建設公共服務設施點,提升包括村委會、黨群服務中心、村民活動中心等服務能力;結合各保留居民點,新建基礎服務設施,包括健身廣場、公廁、污水處理設施等。第八章 產業空間引導 第八章 產業空間引導 第第26條 產業發展目標條 產業發展目標 以農業為本底,以項目促旅游,以旅游帶產業,構建“旅游引領、農業支撐、生態修復”為主題的產業體系。第第27條 產業發展布局條 產業發展布局(1)鄉村一、二產業規劃 規劃形成三個農業規劃分區,如下:高效農業示范區: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完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實施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24、道路和旱改水等一攬子工程項目,為規模高效農業打下堅實基礎。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進優質農業龍頭企業,推動土地流轉連片經營,推動農副產品加工轉化。特色田園體驗區:依托東側九成街道以及現代農產品加工園帶來的旅游和企業人口,結合農業種植、育苗繁育,規劃農業體驗型項目。生態農業旅游區:依托村域內三干渠和十三分渠水系,以及村西部的黃湖、大官湖,策劃多個生態旅游項目,以生態為本底,規劃濱湖生態旅游休閑區。(2)鄉村“農業+旅游”規劃 12規劃形成“兩條環線規劃形成“兩條環線+兩級服務驛站”的農旅產業格局兩級服務驛站”的農旅產業格局“兩條環線”:鄉村旅游環線:以鄉村旅游為主題,設置兩條環線,以村部和吳家大25、屋為中心,分別將特色田園體驗區和高效農業示范區、生態農業旅游區和高效農業示范區串聯起來。主要旅游項目以田園風光、農家體驗、生態休閑為主題,設置有村口記憶、魅力民宿、農家體驗、種植體驗、育苗繁育展示、休閑農場、果園采摘等景點及項目。“兩級服務驛站”:圍繞賀家屋、長嶺和村部建設三個村域游客服務驛站;在王吳家圩、熊屋、畢家嶺、畢家屋、陳家屋、吳家大屋、團嶺建設多個旅游服務點。第九章 重點區域規劃 第一節第九章 重點區域規劃 第一節 村莊單元管控村莊單元管控 第第28條 村莊單元管控條 村莊單元管控 通過村莊單元管控圖則對項目區建設用地控制指標、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設施農用地布局、生態建設、風貌保護和公26、共服務設施建設要求等進行明確。以先進村行政邊界為依據,劃分 1 個村莊單元,單元編號以“XCZ-XJC-”開頭,明確每個控制單元的發展定位、產業導向、土地使用、功能布局、主要指標和引導建議。重點明確規劃期內主導功能、建設用地類型及面積、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說明每個控制單元內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配置要求。第二節第二節 重點區域規劃重點區域規劃 第第29條 重點區域類型及范圍條 重點區域類型及范圍 本次規劃重點區域為畢家屋、畢家嶺自然村。其他保留自然村按照自然村規劃圖則嚴格管控。13第第30條 重點區域規劃布局條 重點區域規劃布局 規劃在劃定畢家屋、畢家嶺自然村村莊建設邊界的基礎上,在邊界內識別低效、27、閑置和可利用土地,用于村莊未來村民公益性設施、新產業新業態的用地需求,保護鄉村風貌,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第十章 人居環境整治 第十章 人居環境整治 第第31條 人居環境整治目標條 人居環境整治目標 充分尊重村莊現狀布局肌理,通過對垃圾處理、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衛生改廁、房前屋后環境整治、道路暢通、污水處理、溝塘清淤、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村莊綠化、村莊亮化等進行綜合整治,提升居民點整體人居環境質量。第第32條 人居環境整治原則條 人居環境整治原則 1、因地制宜、差異指導。根據不同類型、等級村莊現狀和規劃情況,以及環境治理問題的不同特點,突出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科學確定整治建設內容,因村施策。2、簡潔實用28、有序推進。力求規劃簡潔、實用,確保村民易懂、村委能用、鄉鎮好管,便于實施,避免形成長篇大論,晦澀難懂。按規劃有序開展整治建設。3、以人為本、尊重民意。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調動村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切實發揮村民在人居環境整治中的主體作用,保障村民群眾的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第第33條 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條 人居環境整治重點 結合保留的居民點建設現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和衛生改廁均已基本完成),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本次居民點整治重點為道路暢通、溝塘清淤、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健身場地)、村莊亮化、公廁、分類垃圾收集亭、停車位、房前屋后環境整治、入口標識等方面的內容。14第十一章 近期實施項目 第十一章 近29、期實施項目 第第34條 近期建設期限條 近期建設期限 近期建設規劃期限:2021 年2025 年。第第35條 近期建設內容條 近期建設內容 近期建設涉及到生態修復與土地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等內容。(1)生態修復與土地整治:農用地整治、村莊拆遷復墾和生態修復;(2)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道路暢通工程項目、生態停車場、污水處理項目、養老服務設施、烈士紀念館、農耕文化紀念館、健身活動廣場健身項目、公廁、垃圾治理項目;(3)產業發展:加油站、休閑旅游、采摘體驗、養殖加工工坊;(4)人居環境:水塘、溝渠環境治理項目、村莊綠化美化項目。第第36條 近期建設項目條 近期建設項目30、 結合近期建設的主要內容,規劃在結合村民訴求和意愿的基礎上,共同謀劃了生態修復與土地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四個方面共計 16 個項目,以促進規劃的落地實施。詳見附表三。第十二章 實施建議 第十二章 實施建議 第第37條 加強部門協作條 加強部門協作 由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規劃實施,下倉鎮人民政府牽頭,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財政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交通交通、縣水利、縣住建局等部門共同參與,統籌安排各類項目建設計劃。先進村按照規劃要求積極配合各類項目申報、設計和建設等工作。15第第38條 條 資金保障 以政府投資為主,并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多渠道31、籌集建設資金。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吸引返鄉農民投資創業。下倉鎮人民政府指導村委積極申請各級各類政策性資金,保障村莊規劃建設實施。第第39條 強化公眾參與條 強化公眾參與 充分發揮農民在村莊規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滿足農民群眾需求。進一步加強駐村調研、做好規劃公示、創新成果表達,積極宣傳村莊規劃成果,進一步規范先進村規劃、建設、管理。16附圖:村域國土空間現狀圖附圖:村域國土空間現狀圖 17附圖:村域國土空間規劃圖附圖:村域國土空間規劃圖 18附圖:重點區域圖則附圖:重點區域圖則 19附圖:重點區域總平面圖附圖:重點區域總平面圖 20附圖:近期建設項目(工程)分布圖附圖:近期建設32、項目(工程)分布圖 21附表:村莊規劃管制規則附表:村莊規劃管制規則 規劃期內在國土空間上進行的各類活動應按照以下規則進行,確需改變用途的,應按照國家和安徽省相關規定,對規劃進行調整或修改。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有關控制線的,按照國家和安徽省有關要求進行管控。位于村莊建設邊界外的村莊建設用地,在規劃期內優先考慮按照實際情況逐步拆并,確實不能拆并的,應保留現狀用地規模和范圍,不得擴大。1、耕地 全域耕地保有量 317.11 公頃,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305.62 公頃。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33、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在不破壞耕地耕作層且不造成耕地地類改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種植其他農作物。禁止非農建設和破壞耕作層、改變耕地地類的農業生產活動。2、林地 全域林地 0.59 公頃。禁止非農建設,限制改變用途。3、草地 全域草地 0.05 公頃。禁止非農建設,限制改變用途。4、農業設施建設用地 全域農業設施建設用地 7.78 公頃。主要用于建設為農業生產、農村生活服務的鄉村道路用地以及種植設施、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禁止非農建設。5、農村宅基地 全域農村宅基地 35.81 公頃。主要用于農民宅基地及其居住生活配套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6、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全域公共管理與公共服34、務用地 1.58 公頃。主要用于機關團體、科研、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社會福利等機構和設施建設。9、商業服務業用地 全域商業服務業用地 0.20 公頃。主要用于商業、商務金融以及娛樂康體等設施建設。10、工礦用地 22全域工礦用地 1.49 公頃。主要用于工礦業生產。14、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全域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0.23 公頃。主要用于城鎮、村莊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 等公共開敞空間。10.特殊用地 全域特殊用地 2.17 公頃。主要用于軍事、外事、宗教、安保、殯葬,以及文物古跡等具有特殊性質的土地。11、留白用地 全域留白用地 0.71 公頃。主要用于暫不明確規劃用地,待用地性質明確后可按要求直接使用。在用地項目明確前,按現狀地類使用,不得閑置浪費。12、陸地水域 全域陸地水域 25.79 公頃。主要用于陸域內的河流、湖泊等天然陸地水域,以及水庫、坑塘水面、溝渠等人工陸地水域。河流、湖泊、水庫禁止改變用途,坑塘水面、溝渠禁止非農建設。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5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8-14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