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縣林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實施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29504
2025-03-04
25頁
127.50KB
1、2014年湖南省茶陵縣林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實施方案項目主管部門(蓋章): 湖南省畜牧水產局 聯系人和電話: 劉國輝 13272121678 通訊地址和郵編:茶陵縣火田鎮五門村 412401 填報日期: 2014年9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制2014年第一章 項目摘要1.1項目名稱: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1.2建設單位:茶陵縣林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1.3建設地點:1.4建設年限:1.5建設規模:1.6投資估算:項目預計總投資為 萬元,其中改良草地投資 萬元,人工種草投資 萬元,草地圍欄投資 萬元,管理及其它費用 萬元。1.7運行費用與效益分析第二章 項目實施背景2、2.1背景的提出近年來,因草地退化、忽視草地的生態功能,我國江河流域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河堤薄弱,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沙塵暴和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據專家分析研究,我國草地形勢嚴峻。目前,占我國國土總面積四分之一的草地被大量開墾,90的草地已經退化,其中約二分之一的草地則已嚴重退化。草地被大量開墾和過分放牧遭到掠奪式破壞,草地鼠蟲害日益嚴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為此,國家正組織編制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規劃,主要內容包括森林植被恢復、水土保持、草地保護等。農業部商發改委,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在南方14個省啟動草地保護與建設工程項目。湖南省是我國南方14個易災地區之一,茶陵縣是我國南方1830個3、易災地區生態治理項目縣之一,因此提出實施此項目。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草地生態系統不但為人類提供食物、飼料、藥物等重要資源而且還為人類提供許多工業技術難以替代的公益包括空氣和水體的凈化、緩解洪澇和干旱、土壤的產生及其肥力的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產生和維持、氣候的調節等。因此,嚴格保護、科學建設、合理開發利用草地資源,對維護生態安全和食物安全,保護人民生存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2.2.1 加強草地保護建設是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舉措辰溪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是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季風和地貌的影響,造成辰溪降水時空分配不均,波動性4、較大;夏秋氣溫高、降雨少,蒸發量大,入不敷出;還有森林植被覆蓋率降低,水土流失嚴重,造成了地質條件惡劣,土地蓄水保水力差。而草地有著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對減少地表水土流失和河流泥沙淤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草地保護和建設,有利于減少水汽蒸發損失,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2.2.2加強草地保護建設是全面利用國土資源的需要辰溪農業地貌以紅壤丘陵區為主。在丘陵山區種植牧草可顯著提高水土保持效益。紅壤丘陵區坡地果園果樹行間、梯埂種植牧草,可使徑流量與土壤侵蝕量降至很低。在中低產地區種植牧草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產能力。草業以收獲和利用植物營養體為主,可實現其5、物質收獲期與植物的典型生長曲線的有機吻合,生物產量、蛋白質產量成倍增長,同時合理的物種搭配在空間和時間上可起到遏止和抵御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和為害的作用,以及降低農業耕作中的生產成本和環境成本。2.2.3 加強草地保護建設是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畜牧業發達程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加強草地保護建設,促進草食畜牧業發展,可以有效增加畜產品供給,保障肉食品供給安全。草地是草食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強草地保護建設,轉變草地畜牧業生產方式,可以有效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繁榮縣域經濟。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積極發展草地畜牧業,可以優化農業結構,有效培肥地力,提高農業綜6、合生產能力。草地也是食品、紡織、制革、制藥等產業的重要原料基地,是縣域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資源和環境資源。2.2.4 加強草地保護建設是加快地區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茶陵縣為山地和丘陵,由于丘間沖壟狹長,泥深水冷,水田易受干旱和洪水沖刷,導致不能高產穩產。因此這些地區貧困人口比較多,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農民收入與全縣平均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是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加強草地保護建設,合理利用草地資源,對于促進扶貧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2.3項目建設的可行7、性2.3.1自然條件優越辰溪年均溫17,年均無霜期長達293天,最長320天。日均溫0的天數,平均四天,光能資源較充足,年總輻射為100.8千卡/cm2,總輻射的月際變化是7月最大,4至9月占全年總量的66%。日照平均1468.8小時,占可照時間的33%,其中10的日照時數1228.2小時。平均降水為1336mm,全縣平均降水天數157天,占總日數43%,多集中在3至6月。濕潤的氣候,豐沛的降水,氣溫偏高,光照較好,雨熱同期,有利于多種草種生長和草地建設。2.3.2生態資源豐富,有一定森林覆蓋。辰溪自然條件復雜,動植物種類繁多。據1980年普查統計,喬灌木樹種共99科,252屬,640種,其中8、珍貴樹種44種,國家級保護樹種22種,省級重點保護樹種22種。有蓮、藕、慈姑、煙草、茭白等特產。還有浦市黑豬、湘西黃牛、濱湖水牛等地方家畜品種資源。 2.3.3水利基礎設施齊全辰溪縣水系比較發育,呈滕枝狀分布,河網密度達0.5m/km2。縣內以沅水為骨干,全長99.7km,辰水流程33km,水資源比較充足,總量為359.5417億m3,人平89787m3,畝平76491m3。電站45處,全縣共修建水庫146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22座,小(二)型水庫122座,總庫容量9666.41萬m3,灌溉農田11.49萬畝。2.3.4政策機遇較多良好的生態與環境,是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的9、基本條件和保證。為了切實抓好生態建設,辰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在充分調查研究、科學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先后完成了辰溪縣生態環境建設綜合治理工程項目規劃和辰溪縣生態建設規劃,其中辰溪縣生態建設規劃是經縣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并實施的縣級規劃。這些精心編制的規劃為生態環境建設構筑了一套科學完整的體系,這些規劃的實施將從根本上解決資源開發與環境生態保護的矛盾,從而實現全縣生態與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縣委和縣政府把“生態立縣”作為實踐“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有力舉措,扎實推進生態縣的創建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有效改善了縣內的自然生態和群眾的生存環境,為實踐10、縣域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草地保護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條件。2.3.5 技術條件成熟本項目的技術依托單位為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現有在職職工110人,其中有博士6人、碩士20人,博(碩)士研究生導師3人,在崗研究員8人、副研究員32人。主要承擔全省畜禽遺傳育種、動物營養、獸醫獸藥、畜禽產品加工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成果推廣、產品開發以及畜禽新品種、養殖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工作。目前,已形成養豬、草食動物、草業、家禽、動物營養、獸醫獸藥、6個優勢學科、3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1個省級獸藥工程中心、多個產學研創11、新基地的科研體系構架。在草食動物研究方面,設有草食動物研究室、草業研究中心,現有專業技術干部23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6人,碩士導師1人,正副研究員11人。近年來, 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狠抓草食動物科研工作,先后承擔了國家、省級科研課題50多項,其中“優質牧草引種、篩選與示范”、“洞庭湖區飼草飼料與養牛綜合開發示范”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發表論文50多篇。在牧草種植方面:近年從國內外引種試種1000多個牧草品種品系,篩選出了一批適合我省土壤、氣候和自然條件下種植的牧草品種,如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美國矮象草、扁穗牛鞭草、一年生黑麥草等優質牧草,全省推廣種植達300萬畝以上。建立了全省唯一集生產、科研12、教學和示范與一體的多功能、多效益場地。項目建設單位辰溪縣草地監理站現有編制10人與縣畜牧工作站合署辦公,有中級職2人,初級職以上職稱6人,歷年來,科技人員在畜牧業研究、開發、推廣工作中共獲得各項科技成果多項。其中實施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30個,實施資金達700萬元;研發雞用眼鏡,獲專利一項;成功在懷化市13個縣市中率先推廣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初進行了草地資源調查,開始了人工種草和草地改良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種草實踐經驗,技術工藝成熟,向全縣推廣人工種草8000畝。2.4實施單位基本情況茶陵縣林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湖南省林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2014年13、固定資產凈額2843萬元,資產總額5106萬元;是國家羅霄山脈扶貧攻堅重點扶持企業、茶陵縣火田鎮政府招商引資項目。2012年認定為株洲市級龍頭企業。2014年認定為湖南省龍頭企業。公司是以牧草種植、優質肉牛養殖、牛肉加工、銷售以及牛糞污綜合利用為主,集生態養殖與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擁有與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學的管理手段,過硬的生產技術及遍及省內主要城市的完善銷售網絡。目前的工作基礎。主要包括:在茶陵縣火田鎮五門村租賃荒山3000畝(經營期50年), 建立了“茶陵黃牛”綜合繁育養殖示范基地,距縣城27公里,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優越。公司現有員工50人,其中中、高級技術職稱14、的技術骨干30人。基地建立了生活區、養殖區、隔離區、人工牧草區、自然放養區等各項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均嚴格按科學規劃設計、高標準施工建設。其中:建有1000的辦公樓,4棟面積達4600的窗式隔熱通風牛舍,兩套給、排水系統工程,以及沼氣池、封閉式干糞池、更衣室、消毒室、消毒通道等。牛舍糞便實行干濕分離,排水實行雨污分離,糞便分別經沼氣池處理后,污水匯入污水池用作牧草澆灌,糞渣用作牧草肥料。整個基地均實行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對外實行零排放。基地全面覆蓋了電子監控系統,搭建了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2013年被審定為省級肉牛標準化示范場。第三章 項目實施內容8.1 改良草地主要建設內容8.1.1 改15、良草地1萬畝建設內容 根據草地旱、澇、鹽堿等自然因素,擬采取條狀帶墾、草地補播的改良方法,對草地進行地面整理、除雜、松土、刈割、補播、施肥等一系措施。8.1.1.1 草地地面整理 去除牲畜不能食用的有毒雜草,清除石塊等。8.1.1.2 條狀帶墾松土 根據草地不同類型、地勢,對草地進行松土,以機械松土為主,松土深10-20厘米,條寬1米左右,按2-5米間距,以條狀和網狀形式進行。在松土的條幅間,用白三葉、黑麥草等搭配混播。8.1.1.3 裸露地開挖 對一些土質層好的裸露地,用機械進行開挖,開挖深度10-30厘米, 補播黑麥草、白三葉等品種。8.1.1.4 劃破草皮、草地松耙、耕翻耙 對一些地勢較16、平坦的草地, 用機械進行劃破草皮、草地松耙、耕翻耙等, 種植多年生牧草。8.1.1.5 刈割、穴耕 有選擇性地對一些草地進行刈割,針對性地加施磷、鉀肥,必要的地方進行穴耕,補播牧草。8.1.1.6 主要草種及肥料用量 地面植被作人工處理后,每畝施復合肥20kg,秋播(1011月)多年生黑麥草 3kg/畝 + 白三葉 0.6kg/畝,在春夏時節趁雨天追施氮肥。8.2 人工種草8萬畝建設內容 根據項目的主要建設要求,結合本縣的氣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和養殖需要,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如下:荒山隙地多、面積大、水土流失嚴重,養殖較發達的鄉鎮建1個優質高產牧草種苗繁殖示范基地面積2000畝,其中牛鞭草17、300畝,桂牧一號1000畝,矮象草700畝河提荒灘種草面積32700 畝易災地區種草面積25700畝荒山荒地種草面積19600畝采取用機械開墾為主進行,做到精耕細作。主要種植高產優質牧草,如桂牧一號、牛鞭草、黑麥草、白三葉、矮象草等。8.2.1建一個多年生優質高產牧草示范基地在本縣交通方便,水源供應充足,土地較肥沃,群眾養豬、養牛羊、養鵝基礎較好的鄉鎮,選擇成片的荒山荒地,建立一個優質高產牧草示范基地,牧草品種為桂牧一號、矮象草、牛鞭草,解決全縣今后項目區種苗供應,并起到示范作用。草種用量:桂牧一號、矮象草每畝1000株;牛鞭草每畝40公斤。肥料用量:每畝復合肥35公斤。8.2.2利用辰水、18、沅江堤岸、洲灘種草,固土保堤、防淤減積。選堤岸兩側和植被差的地段,在地面處理后種植扁穗牛鞭草,時間46月,每畝用量40公斤。秋播黑麥草和白三葉,時間1011月,用量:3kg+0.3kg;河中洲灘地段水落后種一季一年生黑麥草+ 白三葉,時間為:1011月,種用量3kg + 0.3kg。肥料用量:每畝復合肥20公斤。8.2.3選擇草地退化、中低產的荒山荒地,種植桂牧一號、矮象草,在保護生態平衡的同時,促進草食家畜發展,提高農民種草養畜積極性。在地面處理后種植,時間46月,每畝用量桂牧一號、矮象草800株。肥料用量:每畝復合肥25公斤。8.2.4選擇自然災害頻發、草地退化、沙塵暴和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19、的地區,增加植被,改善土壤環境。種植牛鞭草、白三葉、桂牧一號。種植時間46月,每畝用量:牛鞭草種子每畝用量40公斤計、白三葉與桂牧一號套種種子用量每畝1公斤,桂牧一號每畝用量500株。肥料用量:每畝復合肥25公斤。8.3 草地圍欄1萬畝主要建設內容 8.3.1以本縣仙人灣農林村為重點,項目建設1萬畝圍欄,采用水泥樁圍欄和生物圍欄。具體做法:生物圍欄0.6萬畝,按100畝圍欄1處,采取沿邊種植刺槐樹、枳殼、三顆針等帶刺樹苗,共需圍欄60處,共需栽刺樹70萬株。8.3.2 水泥樁圍欄0.4萬畝 水泥樁圍高2.2米,入土70厘米左右,地面高150厘米,鐵絲上下兩線“插花”布設。每10米固定1個水泥樁20、,以穩固圍欄,按50畝圍欄1處,共需圍80處,每處則需設水泥樁100根,共需水泥樁8000根,鐵絲20噸。一是天然草地改良。對轉包地中林下草地,采用根據草地旱、澇等自然因素,擬采取條狀帶墾、草地補播的改良方法。 篩選黑麥草、白三葉等適宜的多年生牧草進行改良。二是優質穩產人工飼草地建植。對集中成片的轉包地開展土地整理2000畝,修建灌溉溝渠2000m、田間作業通道2000m等基礎設施,普及以桂牧一號、矮象草、黑麥草、牛鞭草、白三葉等優良牧草種子,人工種草分別采取全墾種植方法進行,除去原有天然植被,建立新的人工植被。推廣應用草種包衣、混合播種、水肥調控、生物災害綜合防治等高產集成技術,初步形成優質21、高產穩產飼草基地。三是標準化集約化養殖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母牛舍2.4萬,青年牛舍8000,育成牛舍8000,運動場80000,飼料調制車間4000,草料棚5.0萬,青貯窖3.0萬,獸醫室和消毒室2400,糞污處理車間2000,污水池8000立方米,新建牛舍采用開敞式建筑。屋面采用雙層彩色復合夾心板內夾玻璃棉,C型檁條,門式鋼架。地面采用素混凝土,并自槽頭向槽尾地溝坡降1%;墻體采用普通實心磚墻;在結構架式上采用磚混結構。地基與基礎:采用天然地基條形磚基礎。四是草畜產品加工設施設備建設。機械設備:搓揉機、打捆機、包膜機等一套生產設備,約為28萬元/套,計劃購置5套,共需140萬元。(3)運輸工具22、:叉車5臺,3元/臺;運輸車2臺,20萬元/輛,共54萬元。購買設備10臺,45萬元。其中:東方紅904型拖拉機1臺16.6萬元,新疆牧神1800型青貯飼料收獲機1臺10萬元,東方紅旋耕機1臺1萬元,東方紅五鏵犁1臺0.6萬元,黃鶴樓牌自吸式六行播種機1臺2.6萬元,Galilee 柴油多功能微耕機4臺8萬元,牧草運輸車1臺3.7萬元,檢驗設備1套2.5萬元。五是技術培訓服務。項目聘請西南大學、市畜牧推廣總站的相關專家提供技術指導,開展技術培訓6期,培訓全區牧草種植戶300人次,帶動全區農戶牧草種植2萬畝。第四章 項目實施技術方案6.1 草地改良6.1.1 工藝流程草地深松、帶墾處理補播施肥除23、雜6.1.2 主要技術措施6.1.2.1 根據草地旱、澇等自然因素,擬采取條狀帶墾、草地補播的改良方法。帶墾要求:帶墾幅寬為l米,墾深20-30cm,間隔2-5米再行,覆土整平整細。6.1.2.2 牧草品種選擇 根據辰溪縣的自然地理條件,選擇以黑麥草、白三葉等優質牧草為主。6.1.2.3 地面處理 盡量選擇刈割、重牧、穴耕、帶耕等處理措施。6.1.2.4 播種 3月底-4月中旬實行春播、9月底-10月中旬實行秋播。6.1.2.5 施肥 基肥用復合肥20公斤/畝。出苗后20天左右追施10公斤,選擇在雨后進行,年底追施肥8公斤。6.1.2.6 除雜 播種后30天左右除雜,當播種的優質牧草種子全部覆24、蓋地面后可減少除雜次數。6.2 人工種草6.2.1 人工種草分別采取全墾種植方法進行,要求做到精耕細作,底肥要下足。6.2.2 工藝流程 地面清理(挖除灌木,消滅雜草,清除石塊)施基肥翻耕平整耙地作畦精細整地扦插(條播)澆水定蔸(細土覆蓋)噴灌(出苗)中耕除草追肥6.2.3主要技術措施6.2.3.1 牧草品種選擇 根據辰溪縣的自然地理條件,選擇以桂牧一號、矮象草、黑麥草、牛鞭草、白三葉等優質牧草為主。6.2.3.2 種子處理 應符合人工草地建設技術規程的規定。播種前3小時,用50溫水對豆科草種作浸種處理。6.2.3.3 地面處理 地面處理是為除去原有天然植被,建立新的人工植被,為防止水土流失,25、地面處理采用人工戳挖,除雜等方法處理后,使草地植被組成中禾本科的草和豆科的草達到比較理想的比例。6.2.3.4 播種期及播種量 選擇最佳播種期,有助于人工植被的形成。根據辰溪縣的氣候特征及牧草的適宜生長特性,秋冬季以一年生黑麥草、三葉草為主,播種量按肥地適當少播,瘦地適當多播的原則進行。6.2.3.5 施肥 草地應施以足夠的磷、鉀肥,每畝平均施用復合肥公斤,瘦地多施,肥地少施為原則,有條件的用有機肥做底肥。6.2.3.6 后期管理 采取的主耍措施是加強放牧管理,控制雜草;適時及時追肥,促進牧草生長,抑制雜草生長;人工砍割、拔除惡性野草;用除草劑噴霧有害草。6.2.3.7 防治蟲害 蟲害防治可采26、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治理措施,對蟲害進行有效地控制。6.3 草地圍欄草地圍欄是控制畜群活動、保護草地牧草和進行草地建設的基本設施。本項目結合地形,采用水泥樁圍欄和生物圍欄。生物圍欄建設,栽種刺槐進行圍欄,刺槐間距要求50cm,苗高達到50cm后即可定植,定植時在圍欄帶挖穴,穴挖成內外兩行,穴深20cm,穴距30cm;水泥樁圍欄建設,所用材料主要是鐵絲和水泥樁柱。水泥立柱規格120mm1201800mm,120mm120mm2000mm,120mm120mm2300mm;水泥樁間用鐵絲固定好。對圍欄設施要經常檢查,發現圍欄松動或損壞要及時維修。第五章 項目實施目標第六章 項目組織27、實施和保障措施12.1 組織管理本項目是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項目,成立辰溪縣草地保護與建設工程項目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分管農業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農辦、縣畜牧水產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林業局、縣農業局、縣監察局、縣審計局等單位負責人和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行政正職為成員,下設辦公室,由縣畜牧水產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宣傳發動、下達任務、協調關系、明確權屬、落實資金、督促檢查等工作。項目區鄉鎮建立相應工作機構,由鄉鎮長具體抓。辰溪縣畜牧水產局成立項目實施工作小組,由局長負總責,確定一名分管領導具體抓,抽調10名業務技術骨干組成,下設財28、務室、材料室、工程室、技術室。12.2推行項目建設“四制”管理 對項目實行招投標制度,組織具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加強項目質量監督,嚴格實行設計施工質量終生負責制、工程建設質量監理制、項目建設法人負責制。嚴格管理項目資金,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按審批下達的項目計劃組織實施,不得擅自變更建設規模、標準和內容。項目建設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納入項目統一管理、使用和核算,嚴格按計劃和工程進度支付,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截留、擠占和挪用項目資金。項目的資金管理接受審計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審計監督。12.3 運行考核管理辦法制定“辰溪縣草地保護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對項目篩選、績效評29、估和考核驗收進行科學、公正、規范化管理;建立“辰溪縣草地保護建設工程項目資金預決算和審計管理制度”,嚴格規范項目資金投向、運行和決算管理,把有限的資金投在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環節上;建立“重辰溪縣草地保護建設工程項目專家服務管理辦法”,明確專家的責權利關系,突出專家在草地保護建設中的智囊作用,有效調動專家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規范專家行為。12.4建立相關的激勵約束機制項目評審和績效考核由專家或者社會中介機構進行。項目立項審批引進競爭機制,不搞平均主義和“一刀切”,優先安排條件成熟、優勢明顯、積極性高的鄉、鎮、村;項目實施采取部門聯動協調機制,既要發揮畜牧、農業部門在草地保護建設中的中堅作用,也30、要和其它政府部門大力協調,集中資源辦大事;項目管理引進動態管理機制,對實施力度大、效果好的項目給予重點扶持,對實施不力、效果不理想的減少支持,甚至取消資助款項。12.5 項目后期管理項目實施后抓服務管理,提升項目效益。具體管理措施如下:12.5.1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社會各界保護草地設施的積極性 加大宣傳力度主要是以縣(鄉)為單位,以廣播、電視、報等新聞媒介為依托,以宣傳、普及草地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為內容, 以宣傳標語、宣傳單、宣傳車、法律咨詢、法制培訓等方式 大力宣傳草地生態項目設施保護的重要性,以及破壞草地項目設施應受到的懲罰。通過宣傳,不斷提高全社會關注草地生態建設項目的程度,提高社31、會各界保護草地項目設施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徹底改變草地和草地設施無償使用、無人管護的不良習慣。12.5.2積極引進企業和能人參與草場建設和后期管理,扶持培育一批種養骨干農戶,確保產業發展需要和項目取得實效。在確保項目到鄉、資金到戶、權屬不變的前提下,積極扶持企業,培育骨干農戶和示范戶參與草地建設項目,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真正做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做大做強草地保護與建設項目。12.5.3加強人員調度。草地監理站、項目鄉鎮及時調整充實項目實施人員,確保項目有人抓、有人管、有效果。及時抽調技術人員到項目鄉鎮,充實技術力量,并落實責任到位。12.5.4多方籌集資金,加大管護工作的資金投32、入。 一是從縣(鄉)財政預算中安排一部分專項經費,用于項目管護工作;二是在今后的項目設計中將項目后期管護經費列入項目預算,以便后期管護工作的順利進行。12.5.5為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管理、建設、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場的積極性,按照“承包到戶、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原則,簽訂管護合同,落實管護責任。 一是在項目竣工驗收后,按照相關規定將項目資產移交至項目所在的鄉(鎮),由項目法人單位和鄉(鎮)簽訂管護合同;二是由鄉(鎮)與村(組)簽訂管護合同,再由村(組)按照草場使用權限與村民簽訂合同;三是管護合同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確定圍欄設施的使用期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圍欄使用期為20年),在使用期33、內可以依法繼承使用,但不得私自改變圍欄草場的用途和對圍欄草場進行非法轉包;還應承擔草場圍欄設施的管護任務,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損壞,應由使用者自行修復,如不修復則由草地行政執法部門強制照價賠償 (2)合理確定圍欄草場載畜量和制定劃區輪牧制度,使用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適度放牧,并按照規定進行定期輪牧,以免造成新的草場退化(3)使用者必須按照規定的時間和金額足額交納圍欄草場管理費,對無故不交納草地管理費的要依法進行處罰 (4)制定具體的處罰細則,對不負責任,造成圍欄設施損壞的使用者進行嚴厲處罰,情節嚴重的依法收回圍欄草場使用權。12.5.6加大草地行政執法監督力度,依法嚴厲打擊破壞草地與草地項目34、設施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一是草地監理部門作為草地依法行政的主要部門要將巡查工作經常化、定期化、制度化;二是和公安部門密切配合,對破壞草地圍欄設施的違法人員按照草地法、刑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嚴厲打擊,并在全社會進行廣泛的反面宣傳教育、警告其他不法分子;三是建立縣、鄉、村、村民四級聯防的圍欄看護制度,即縣(市)有草地監理站主管、鄉(鎮)有畜牧獸醫草地站配合鄉鎮政府管理。村(組)負責落實,村民作為圍欄設施的使用者,要具體負責管護任務;四級聯防制度的建立,使草地圍欄設施處于嚴密的管護之下。12.5.7加強與各個部門之間、各個項目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協調工作,盡量避免出現項目間沖突破壞現象的發生。作為主管35、的縣(市)項目領導小組要及時掌握各行業的各類項目的建設情況,及時與各部門加強聯系,建立有效的協商機制。對后期實施的項目,如遇有與草地生態建設項目區域沖突的,應及時協調,以確保草地嗣欄設施不被破壞。如因項目建設需要,確需破壞的,要簽訂修補合同,并交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在廢項目建設完工時,要將已破壞的圍欄設施進行修補,最終保護圍欄設施的完好。 第七章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10.1建設期限按照項目建設要求,擬計劃建設期一年。10.2實施進度安排10.2.1 2010年2月2011年2月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及申報審批等前期工作。10.2.2 2011年23月完成項目實施準備、安排部署等工作10.2.3 2036、11年311月進行項目建設,完成草地改良萬畝,人工種草8萬畝,圍欄保護1萬畝。10.2.4 2012年12月完成項目建設,并申請驗收評估。項目實施進度表序號 進度項目名稱20102011121234567891011121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論證2申報立項,審批3制定、設計詳細的實施方案種子、肥料等物資招標采購具體實施地點現場詳勘,發放種子、肥料等材料草地清理除雜、土地翻耕、施基肥播 種施肥、除雜、除蟲等草地管理項目驗收評估 項目建設期一年(2014年8月 2015年7月)。2014年8月 選定實施社員,形成項目實施方案;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 按照種植地塊,篩選適宜草種;201437、年10月 完成種、收、加工等機具的采購,并開展牧草種植、收割、加工和貯運等;2014年9月-2015年4月 對社員圈舍進行標準化改造,使項目實施的社員養殖場均能達到區級標準化示范場標準。2015年5-7月 對照項目實施方案,開展資料整理,形成項目總結,迎接項目驗收。第八章 項目效益分析13.1 生態效益分析辰溪是全省13個重點干旱縣之一。旱災是發展農業生產、振興辰溪經濟的一大障礙。由于辰溪特定的地理位置、季風和地貌的影響,造成辰溪降水時空分配不勻,波動性大;夏秋氣溫高,降雨少,蒸發量大,入不敷出;地表切割破碎,耕地分散,高崗及天水田多。特別是近年來,森林植被覆蓋率持續下降,水土流失嚴重,造成地38、質條件惡劣,蓄水保水能力差。因此,進行草地保護與建設顯得尤為重要。13.1.1 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草地對防止水土流失,減少地面徑流具有顯著的作用,如牧草可減少地面徑流4 7,減少沖刷77.8。生長2年的草地攔蓄地表徑流的能力為54,高于林地20。同時,草地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沙能力。研究表明,草地防風固沙能力比森林高34倍,草地植被覆蓋度直接影響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敗。13.1.2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草地可以調節氣候,緩沖不良氣候對人類的不利影響。草地與裸地相比,濕度一般高20左右。夏季草地溫度比裸地低35,而冬季則高66.5。草地不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裸地或林地有較高的滲透性和保水能力。在相同39、的氣候條件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較裸地高出90,涵養水源的能力比森林高053倍。草地的大量有機微粒和碎屑,可在云層中形成冰核,促進降雨。在辰溪開展草地保護與建設,廣泛種植牧草,加上林木的作用,將會促使辰溪地區雨量增多,逐步達到風調雨順。13.1.3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草地植被在土壤表層形成大量由根和地上殘體組成的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質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草地中的豆科植物,根系著生大量根瘤菌,能聚集大量的氮素,對于增加土壤中的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均有顯著作用。在西部地區實施退耕還草,既能保持水土,又能使土地肥沃。13.2經濟社會效益分析辰溪縣能在40、項目資金的支持下,完成改良草地1萬畝、人工種草8萬畝、草地圍欄1萬畝的草地生態治理,為實施國家退耕還林、還草和草產業化生產以及草地農業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示范樣板;同時還能夠調動廣大農牧民利用好天然草場、人工草場、改良草場進行種草養畜的積極性,從而增加農牧民的經濟收入。特別是項目建成后,能夠新增固定資產6000萬元。通過人工種草8萬畝,能夠開發、生產牧草達每畝每年鮮草產量達1.52萬公斤,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農牧民的收入,降低養殖戶的養殖成本。13.3 風險分析雪災、旱災、澇災等重大氣候風險發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在進行項目建設時,應提前預測可能受到的氣候災害,減少氣候災害對41、項目實施、工程進度及項目完成后的草地保護所帶來負面的影響。13.4項目結論綜上所述,該項目生態社會效益明顯,投資風險低,綜合效益好。項目可行,建議國家予以支持。第九章 附件材料五、資金投入概算(一)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400萬元,其中申請中央資金300萬元,自籌100萬元。(二)資金具體用途(細化中央財政資金用途)項目總投資400萬元,其中:用于天然草地改良和優質穩產人工飼草地建植30萬元、灌溉溝渠和人行便道修建80萬元,改擴建標準化圈舍和干草棚100萬元、青貯池和沼氣池30萬元,自動清糞系統和牧草種收運加工等機具50萬元,新選留種羊100萬元,開展技術培訓10萬元。申請中央財政資金42、300萬元,主要用于補貼天然草地改良和優質穩產人工飼草地建植20萬元、灌溉溝渠和人行便道修建60萬元,改擴建標準化圈舍和干草棚75萬元、青貯池和沼氣池20萬元,自動清糞系統和牧草種收運加工等機具40萬元,種羊選留75萬元,開展技術培訓10萬元。六、效益分析社員種羊存欄達到增加1000只,出欄數量新增1500只,同比分別增長20%和25%,其中能繁母羊存欄新增750只,同比增長25%,肉羊出欄體重增長5%以上,草地植被覆蓋度提高2個百分點、鮮草產量增加6400t和可食鮮草產量5800t,同比分別增長53.3%和55.2%,冬季飼草貯存400t,合作社經營收入達到950萬元,新增190萬元,同比增長情況25%,輻射帶動周邊農戶80戶,戶均收入7.5萬元,增收5000元,同比增加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