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長房供暖星寶公司應急事故現場處置方案3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30854
2025-03-04
39頁
147.50KB
1、長房供暖星寶公司現場處置方案受控狀態:發布日期:2015/05/30生效日期:2015/06/1文件編號:長房供暖星寶公司編制目 錄批準頁5第一章 火災事故6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62.應急組織和職責63.應急處置74.注意事項9第二章 高空墜落9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92.應急組織和職責103.高處墜落受傷人員的救護流程104.事故報告流程115.注意事項11第三章 機械傷害12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22.現場應急自救組織和職責123.現場應急處置134.注意事項13第四章 觸電傷亡14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42.應急組織及職責153.應急處置164.培訓和演練18第五章2、 物體打擊19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92.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193.應急組織及職責194.應急處置程序205.注意事項22第六章 灼燙22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22.事件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233.事前征兆234.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235.應急處置24第七章 鍋爐爆炸25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52.應急組織與職責263.應急處置264.注意事項275.預防鍋爐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27第八章 容器爆炸28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82.組織機構及職責283.處置措施28附件291.危險源分析及預防措施292.應急部門及聯系人電話303.應急物資消防器材314.公司應急救援體系3、325.安全生產法規定的事故報告程序與要求326.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響應程序337.消防器材分布圖358.逃生路線圖359.事故處理工作流程3610.現場應急救護高處墜落受傷人員流程見圖3711.事故報告流程見圖39批準頁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9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13)及其他相關法規的要求,保護企業人身安全,減少財產損失,使事故發生后能夠迅速、有效、有序的實施應急救援,特編制長春房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房屋供4、暖總公司星寶分公司現場處置方案,用于規范、指導本公司各類事故的應急救援行動。該方案于2015年6月1日批準發布,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各部門均應嚴格參照執行。單位負責人:(單位蓋章)2015年5月30日第一章 火災事故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火災事故主要分為氣體、液體和固體可燃物火災三種類型。在生產過程中,辦公區、生產現場材料放置區、電氣焊作業區等均存在易燃、可燃物質。這些易燃、可燃物質遇到明火時,就有可能發生火災事故,若有一處發生火災,很有可能蔓延,就火災的危害程度及危險性來說是非常大的,可能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火災事故多發生于干燥、多風的春秋季節,但生產作業活動引發的火災事故則沒有明5、顯的季節特征。2.應急組織和職責2.1成立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如下:組 長:經 理副組長:副經理成 員:辦公室、生產科、財務科、管理科以及各站人員。2.2應急救援小組及成員職責2.2.1負責安全生產事故初期的應急自救:包括撲救火災、救治傷員、設立警戒區、應急照明、疏散人員、清點員工等,盡最大可能在事故初期控制住事態,消除事故影響,減少事故損失。2.2.2負責組建應急自救隊伍、配備相應的救援器材、裝備和材料。2.2.3負責應急自救小組成員的教育、培訓、演練、調整、補充等管理工作。2.2.4 參與編制、修訂事故現場處置方案。2.2.5 組長、副組長負責指揮應急救援小組的現場救援。2.2.6 管理科負6、責受傷人員的搶救,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2.2.7辦公室負責事故現場用電及應急照明,負責事故設備設施的安全檢查確認。2.2.8生產科及班組長負責組織人員撲救火災,人員緊急疏散。2.2.9財務科負責人數清點,協助救治傷員等。3.應急處置3.1火情處置程序預警:所有員工應熟悉報警程序,發現事故征兆,如電源線產生火花,某個部位有煙氣,異味等?,F場第一發現人員應立即報告值班領導(負責人),現場人員進行自救、滅火、防止火情擴大。接警:應急救援小組(在家人員)接報后,立即到達事故現場了解情況,組織人員進行自救滅火。3.2 火災處置程序事故現場繼續蔓延擴大,現場指揮人員通知各救援小組快速集結,快速反應履行各自7、職責投入滅火行動。按指揮人員要求,班組長向公安消防機構報火警,派人接應消防車輛,并隨時與救援處置領導小組聯系。各滅火小組在消防人員到達事故現場之前,應繼續根據不同類型的火災,采取不同的滅火方法,加強冷卻,撤離周圍易燃可燃物品等辦法控制火勢。 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氣體的火災時,應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援滅火人員中毒,消防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聽從指揮積極配合專業消防人員完成滅火任務。疏散組應通知引導各部位人員盡快疏散,盡量通知到應撤離火災現場的所有人員。在煙霧彌漫中,要用濕毛巾掩鼻,低頭彎腰逃離火場。 火災現場指揮人員隨時保持與各小組的通訊聯絡,根據情況可互相調配人員。3.3 8、電氣設備著火處置措施 電線、電氣設施著火,應首先切斷供電線路及電氣設備電源。滅火人員應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防毒口罩等措施加強自我保護。3.3.2 及時疏散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及搶救疏散著火源周圍的物資。3.3.3 著火事故現場由熟悉帶電設備的技術人員負責滅火指揮或組織消防滅火組進行撲滅電氣火災。3.3.4 撲救電氣火災,可選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滅火器滅火。3.3.5 公安消防隊到達后,協同配合公安消防隊滅火搶險。3.4 現場搶救受傷人員的處置3.4.1被救人員衣服著火時,可就地翻滾,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蓋措施滅火傷處的衣、褲、襪應剪開脫去,不可硬行撕拉,傷處用消毒紗布或9、干凈棉布覆蓋,并立即送往醫院救治。3.4.2對燒傷面積較大的傷員要注意呼吸,心跳的變化,必要時進行心臟復蘇。3.4.3 對有骨折出血的傷員,應作相應的包扎,固定處理,搬運傷員時,以不壓迫傷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難為原則。3.4.4 可攔截過往車輛,將傷員送往附近醫院進行搶救救治。3.4.5搶救受傷嚴重或在進行搶救傷員的同時,應及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由醫務人員進行現場搶救傷員的工作,并派人接應急救車輛。3.5滅火結束滅火結束后,注意保護好現場,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處理工作,并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調查處理完畢后,經有關部門同意,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清理,盡快恢復生產經營活動。3.5 應急10、聯絡與事故報告3.5.1聯絡方式辦公室電話86805658 總公司電話:86023454 火警電話:119、醫療急救電話:1203.5.2事故報告事故報警人員應簡明扼要、語速平穩、清晰準確地報告事故概況。事故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故時間、地點、人員傷亡情況等。 4.注意事項4.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參加火災事故應急救援行動,應急救援人員必須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嚴禁救援人員在沒有采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盲目施救。4.2 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4.2.1 應根據火情、火勢情況,選擇合適的搶險救援器材。4.2.2應急救援時,應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先搶救受傷人員。4.2.3應11、急救援人員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后方可進入現場,參加應急救援行動。注意保護好事故現場,便于調查分析事故原因。第二章 高空墜落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高空墜落主要分為:人員墜落、工具墜落、物品墜落。在鍋爐頂端、上煤平臺、室外樓梯、煙囪等高空環境下作業時,因缺少防護設施或防護設施有缺陷,下方沒有架設安全護網,高處作業人員沒有系安全帶、違章作業,會引發因作業人員墜落而導致的輕傷、重傷,甚至人身死亡事故或因工具、部件高空墜落砸傷下方人員,甚至人身死亡事故。2.應急組織和職責2.1成立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如下:組 長:經 理副組長:副經理成 員:辦公室、生產科、財務科、管理科以及各站人員。2.2應急12、救援小組及成員職責2.2.1負責安全生產事故初期的應急自救:包括救治傷員、設立警戒區等。2.2.2負責應急自救小組成員的教育、培訓、演練、調整、補充等管理工作。2.2.3 參與編制、修訂事故現場處置方案。2.2.4 組長、副組長負責指揮應急救援小組的現場救援。3.高處墜落受傷人員的救護流程3.1當發生人員輕傷時,現場人員應采取防止受傷人員大量失血、休克、昏迷等緊急救護措施,并將受傷人員脫離危險地段,撥打120醫療急救電話,并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3.2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3.3如果受害者處于昏迷狀態但呼吸心跳未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13、呼吸,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壓,一般以口對口吹氣為最佳。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維持呼吸道通暢,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3.4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3.5以上救護過程在120醫療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結束,工作人員應配合120醫療急救人員進行救治。 4.事故報告流程4.1各班組長立即向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匯報人員高處墜落傷害情況以及現場采取的急救措施情況。4.2高處墜落傷害事件擴大時,由單位負責人向總公司匯報事故信息。4.3事件報告要求:事件信息準確完整、事件內容描述清晰;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14、括:事件發生時間、事件發生地點、事故性質、先期處理情況等。5.注意事項5.1發生高空墜落,在人員得到安全救治后,應對現場相關區域進行舉一反三的檢查,防止再次發生。5.2進行骨折傷害救治時,必須注意救治時的方法,防止由于救治不對造成的二次傷害。第三章 機械傷害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機械傷害事故類型:工具類設備,如 砂輪切割機、水鉆等;傳動設備,如 除渣機、上煤水平傳送帶等。鍋爐房內維修設備、傳動設備較多,維修人員使用設備或維修設備時,因使用不當、設備本體安全保護不足或違章作業時,極容易發生機械傷害事故。1.1事故可能出現的征兆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往往與人員的違章操作和思想不集中有關,所以在工作15、前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員工是否有較大的情緒變化,在工作中是否違章。2.現場應急自救組織和職責2.1現場應急自救組織及人員構成當機械傷害發生時,現場應急領導小組如下:現場指揮:值班負責人(夏季:經理 冬季:供暖調度)成員:當班班長 維修人員2.2現場應急自救組織人員的職責現場指揮:負責指揮現場所有的應急搶救行動;負責向上級報告和請求支援;負責防止和控制事故的擴大化,并保護好現場。當班班長:負責立即關閉設備;負責立即與120聯系或者與有關的醫院聯系;負責協助指揮對傷員搶救。3.現場應急處置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第一發現者應立即關閉設備并在第一時間迅速、準確向帶班長和指揮報警,講清受傷者和受傷情況。現場16、應急措施啟動。3.1帶班長立即檢查設備是否真正完全關閉,同時立即聯系120和有關急救醫院。3.2現場指揮立即到現場指揮救援,請有關人員把受傷者抬到安全區域,判斷現場事故是否有擴大的可能,并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匯報。4.注意事項4.1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不要對受傷人員進行人工呼吸。4.2如果事故有可能擴大,應立即把傷員抬離現場到安全的區域。4.3在搶救傷員的同時要保護自己。防止搶救人員中他人受到另外的傷害。4.4設備要檢查真正關閉,不能只關按鈕,其他人碰到以后有打開的可能。4.5 保護現場,人員不得隨意進入事故區域,只有在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總指揮批準以后人員才能進入事故區域。4.6 在撥打120急17、救車的同時,也要聯系其它車輛,如果急救車輛短期內不能到達現場,可啟用其它車倆。4.7 在送院時,如有斷肢等人體器官應和傷員一起送往醫院。第四章 觸電傷亡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觸電事故和其他事故比較,其特點是事故的預兆性不直觀、不明顯,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當流經人體電流小于10mA時,人體不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但當流經人體的電流大于10mA時,人體將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并隨著電流的增大、時間的增長將會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乃至人體窒息(“假死”狀態),在瞬間或在兩三分鐘內就會奪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護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人體觸電傷害事故是極易發生的。1.1施工現場存在的危險類型有18、:使用電動工具與二次線施工:使用施工電源觸電二次回路誤通電源安裝期間電氣試驗:誤入高壓設備試驗隔離區誤觸試驗回路帶電部位被試設備有殘余電荷控制柜、高低壓柜、各類變頻柜、配電間堆放雜物,防雨、防潮不當1.1.4休息室、辦公室配電線路短路、接地不良施工現場及生活電源沒統一布置,亂接、亂扯電源及接法不規范。2.應急組織及職責2.1現場應急自救組織及人員構成現場指揮:值班負責人(夏季:經理 冬季:供暖調度)成員:當班班長 維修人員2.2應急小組職責:當項目現場發生觸電事故時,應急小組開始啟動;發現事故者向現場負責人報告后,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應急小組進行救助,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疏散19、其余作業人員,搶救傷員,轉移貴重財物;劃定警戒范圍,維持事故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公司有關部門調查事故原因;做好事故善后工作。收集檢查事故應急過程中的相關記錄、對本次應急進行評估,恢復正常生產秩序。3.應急處置當發生觸電事故后,第一發現者應立即向現場負責人報告,現場負責人應盡快向應急小組組長進行匯報,并進行文字記錄。應急小組組長再根據事故情況向上級轉報。3.1觸電急救的要點是動作迅速,救護得法,切不可驚慌失措,束手無策。要貫徹“迅速、就地、正確、堅持”的觸電急救八字方針。發現有人觸電,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然后根據觸電者的具體癥狀進行對癥施救。3.2脫離電源的基本方法20、有:將出事附近電源開關關掉或將電源插頭拔掉,以切斷電源。用干燥的絕緣木棒、竹竿、布帶等物件將電源線從觸電者身上撥離或者將觸電者撥離電源。必要時可用絕緣工具(如帶有絕緣柄的電工鉗、干燥的木柄斧頭以及(鋤頭)切斷電源線。救護人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纏干燥的衣服、圍巾、帽子等絕緣物品拖拽觸電者,使之脫離電源。如果觸電者由于痙攣手指緊握導線纏繞在身上,救護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進觸電者身下使其與地絕緣來隔斷入地電流,然后再采取其他辦法把電源切斷。如果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的帶電高壓導線,且尚未確證線路無電之前,救護人員不可進入斷線落地點810m的范圍內,以預防跨步電壓觸電。進入該范圍的救護人員應穿上絕緣靴接近21、觸電者,觸電者脫離帶電導線后應迅速將其帶至810m以外立即開始觸電急救。只有在確證線路已經無電,才可在觸電者離開觸電導線后就地急救。3.3在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時應注意的事項:未采取絕緣措施前,救護人不得直接觸及觸電者的皮膚和潮濕的衣服。嚴禁救護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觸摸觸電者;救護人不得采用金屬或其他絕緣性能差的物體(如潮濕木棒、布帶等)作為救護工具。在拉拽觸電者脫離電源的過程中,救護人宜用單手操作,這樣對救護人比較安全。當觸電者位于高位時,應采取措施預防觸電者在脫離電源后墜地摔傷或摔死(電擊二次傷害)。夜間發生觸電事故,應考慮切斷電源后的臨時照明問題,以利救護。3.4觸電者未失去知覺的救護措施應讓22、觸電者在比較干燥、通風暖和的地方靜臥休息,并派人嚴密觀察,同時請醫生前來或送往醫院診治。3.5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搶救措施應使其舒適地平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圍人,保持空氣流通,冷天應注意保暖,同時立即請醫生前來或送住醫院救治。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或心跳失常,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3.6對“假死”者的急救措施當判定觸電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就地搶救。方法如下:3.6.1消除口中異物使觸電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開其領扣、圍巾、緊身衣和褲帶。如發現觸電者口內有食物、假牙、血塊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迅速用一只手指或兩只手指交叉從口23、角處插入,從口中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意預防將異物推到咽喉深處。3.6.2采用仰頭抬頰法暢通氣道操作時,救護人用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頦頜骨向上抬起,兩手協同將頭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隨之抬起、氣道即可暢通。為使觸電者頭部后仰,可于其頸部下方墊適量厚度的物品,但嚴禁用枕頭或其他物品墊在觸電者頭下。4.培訓和演練為避免發生觸電傷亡事故,必須加強監控管理。加強員工的緊急救護意識培訓,進行預防觸電培訓和觸電緊急救護法培訓。加強員工“安規”的學習,從思想認識到觸電事故帶來的危害,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每年組織進行一次觸電傷亡事故應急培訓,并進行一次應急技能和應急反應綜合素質培訓。第五章 物24、體打擊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依據物體打擊事故對人體傷害的方式,物體打擊事故類型大體有:在高空作業中,物體墜落傷人;人為拋擲雜物傷人;起重吊裝、拆裝時,物料掉落傷人;施工機具作業時引發物體飛出傷人、車輛運行過程中物體撒落傷人等。物體打擊是施工、檢修作業時常見事故,特別在作業人員、施工機具、物料投入較多,交叉作業時常有出現。通過對施工、檢修作業全過程危險因素的辨識和評價,物體打擊事故發生幾率較大,一旦物體打擊事故發生,將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2.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2.1 施工作業人員未佩戴安全帽2.2 高處作業人員未使用工具袋,亂扔亂拋物料(工具)2.3 臨邊、洞口等無防護或防護不可靠2.25、4 物料堆放超過規定高度。3.應急組織及職責3.1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現場指揮:值班負責人(夏季:經理 冬季:供暖調度)成員:當班班長 維修人員3.2.1應急組織機構職責3.2.1.1當班值班長負責事故發生時的生產指揮工作,采取緊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擴大,負責組織指揮全班人員進行物體打擊事故應急救援和現場處置,并作好物體打擊事故發生時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預想,以及物體打擊事故發生后的匯報和物體打擊事故升級擴大的報警。3.2.1.2負責及時、準確地將緊急事故發生的性質、發生的時間、發生的地點向應急指揮小組匯報,并根據指揮部命令果斷采取有效措施展開事故處理工作。3.2.1.3 全面記錄事故發生和事故應急處理經26、過。3.2.1.4 組織現場恢復工作,盡快恢復受影設備正常運行。3.2.1.5 參與事故預案演練和預案的修訂工作。4.應急處置程序4.1 現場應急處置程序任何人發現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應立即向運行人員報警,運行當班值長接到報警,立即匯報應急救援指揮小組,并指派人員到現場核實,要求其反饋現場情況,根據實際情況作救援處置。待站急應救援指揮人員趕到現場后,應向急應救援指揮人員說明情況并按指揮人員的命令執行。4.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4.2.1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 為保障傷員的生命,減輕傷員的痛苦,現場人員在撥打報警電話后可以進行現場施救:4.2.1.1 受傷人員傷勢較輕,創傷處用消毒紗布或干凈的棉布覆蓋27、;4.2.1.2 對有骨折或出血的受傷人員,做相應的包扎,固定處理,搬運傷員時應以不壓迫創傷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難為原則;4.2.1.3 對心跳、呼吸驟停應立即進行復蘇,人工呼吸,胸部外傷者不能用胸外心臟按壓術;4.2.1.4若受傷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無明顯呼吸起伏,應立即給其作口對口人工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416次;如脈搏微弱,應立即對其進行人工心臟按摩,在心臟部位不斷按壓、松開,頻率為60次每分鐘,幫助窒息者恢復心臟跳動;4.2.1.5 如有出血、立即止血包扎;4.2.1.6 搶救受傷較重的傷員,在搶救的同時,及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由醫務人員救治傷員;4.2.1.7 如無能力救治,盡快將受傷28、人員送往醫院救治;4.2.1.8肢體骨折盡快固定傷肢,減少骨折斷端對周圍組織的進一步損傷,如沒有任何物品可做固定器材,可使用傷者側肢體,軀干與傷肢綁在一起,再送往醫院。4.3事件報告流程4.3.1發生機械傷害傷亡事故后,現場人員立即向當班值長報警。4.3.2當班值長接到報警立即匯報應急總指揮。4.3.3若接到報警的部門不是運行人員,接到報警的部門必須立即告知報警人員向中控室運行人員再次報警,并同時發出求救信息。值班室24小時值班接警電話是:86805658 4.3.5報警和接警時要清楚如下信息:4.3.5.1事故的性質、發生的時間、發生的地點;4.3.5.2人員受傷的程度,典型癥狀等,受困人情29、況、人數等;4.3.5.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它應對措措;4.3.5.4現場救治所需的專業人員及設備;5.注意事項5.1若物體打擊事故發生在生產或施工現場,進入現場的施救人員必須戴安全帽;5.2現場施救時要將傷員移至安全的地方;5.3現場施救要正確及時,嚴防造成傷員傷事擴大;5.4聯系醫療單位救治時必須以就近為原則;5.5如傷者在不易救援的地方時,要有可靠的防護措施之后才能接近進行救援,避免救援者發生事故; 5.6現場保衛組應保護好事故現場,設置警示標志,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破壞事故現場,以便有關部門人員進行事故調查。第六章 灼燙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下列事件均有可能造成灼燙傷亡30、事故:1.1.1供熱管道、壓力容器爆破高溫熱水泄漏壓力容器檢修時,高溫熱水噴出操作不規范導致高溫熱水泄漏檢修時防護措施不完善1.2灼燙事件類型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物理灼傷2.事件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熱力系統中的高溫、高壓管道及設備,鍋爐本體的人孔、看火孔,爐底水封,汽包。在運行檢修過程中,均可能造成灼燙傷亡事故。3.事前征兆3.1高溫的管道容器等設備上無保溫層3.2檢修高溫的管道容器時未配備防護服4.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現場指揮:值班負責人(夏季:經理 冬季:供暖調度)成員:當班班長 維修人員4.1指揮部人員職責總指揮的職責:全面指揮灼燙傷亡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F場工作人員職責:發現異常情況31、,及時匯報,做好灼燙傷亡人員的先期急救處置工作。5.應急處置5.1現場應急處置程序5.1.1灼燙傷亡突發事件發生后,應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5.1.2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5.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5.2.1現場急救原則:迅速脫離致傷源,立即冷療,就近急救和分類轉送專科醫院。5.2.2對于不同的致傷源應采取不同的方法。5.2.2.1火焰燒傷:衣服著火,應迅速脫去燃燒的衣服或就地打滾壓滅火焰、或以水澆或用衣被等物撲蓋滅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增加頭面部及呼吸道損傷。熱液燙傷:應立即將被熱液浸濕的衣服和飾物脫去,如果與皮膚發生粘連,不得強行脫燙傷人員的衣物,以32、免擴大損傷燙傷表皮。電燒傷:立即切斷電源。冷療:不但可以減少創面余熱對沿有活力的組織繼續損傷,而且可以降低創面的組織代謝,使局部血管收縮、滲出減少,減輕創面水腫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病人可以耐受的的前提下溫度越低越好,常可用15左右自來水、井水或加入冰塊的冷水沖洗或浸泡,時間盡量不少于30min。合并傷處理:無論何種原因的燒傷均可合并其他外傷。比如壓力容器爆炸,燒傷后高處墜落在燒傷的同時合并有骨折、腦外傷、內臟損傷等,均應按急救原則作相應的緊急處理。燒傷創面的保護:忌涂有顏色藥物,以免影響對燒傷程度的觀察。也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創的困難。保留水泡皮,也不要撕去腐皮,在現場附近,可用33、干凈敷料或布類保護創面避免轉送途中不再污染、不再損傷。同時應初步估計燒傷面積和深度。燒傷患者傷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動,應盡量減少鎮靜止痛藥物的應用,防止掩蓋病情變化,還應考慮有休克因素。氣道吸入性損傷的治療應于現場即開始,保持呼吸通暢,解除氣道梗阻,不能等待診斷明確后再進行。伴有面、頸部燒傷的患者,在救治時要防止再損傷。第七章 鍋爐爆炸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鍋爐是一種壓力容器,經常在高溫高壓下運行,如果管理不善,使用不當,使鍋爐超過額定壓力運行,或鍋爐嚴重缺水、結垢導致鍋爐過熱,鍋爐嚴重腐蝕、材質差、先天性缺陷沒有得到及時處理等,有可能導致鍋爐爆炸等惡性事故發生。鍋爐爆炸后會形成強大的34、氣浪沖擊和大量沸水外濺,不僅使鍋爐本體遭到毀壞,而且周圍的設備和建筑物也會受到嚴重的破壞,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嚴重后果。2.應急組織與職責現場指揮:值班負責人(夏季:經理 冬季:供暖調度)成員:當班班長 維修人員總指揮職責:全面負責現場的指揮救援工作。成 員:協助現場救援工作有效地進行。3.應急處置3.1應急處置原則以搶救遇難人員為主,本著”先活著后亡者,先重傷后輕傷,先易后難”原則救險。在進入事故現場時,與現場班組長配合,首先清點好人數,確定事故現場區域內人數,并且對受災人員進行心理交流輔導。3.2事故應急處置程序。凡發生本預案所涉及的事故(險情)比較巨大時,公司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應在最35、短的時間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級主管部門進行上報,并視其情況與消防隊、醫院等部門聯系救援,并及時做好情況的續報工作。安全事故(險情)發生后,當事人或在場人立即向公司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勢態發展,盡力自救。公司領導接到發生事故(險情)報告后,立即命令啟動本預案,根據事故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應急救援措施,全力控制勢態的擴大。3.3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現場人員應迅速趴下,躲入墻體背后,以躲避沖擊波,并防止熱水、水蒸汽等燒傷。沿安全通道迅速逃離危險區,待撤到安全地點后立即匯報。現場人員應最大可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事故進一步擴大。4.注意事項4.1事故現場救援工作結束后,要認真做好公司的穩36、定工作,加強傷員的治療,協調好傷亡人員的處置及家屬的安撫工作。4.2積極配合政府或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工作,在事故救援及事故調查期間,公司主要負責人和與事故相關及知情人員不得離開崗位,并保證聯系方式的暢通。5.預防鍋爐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5.1加強日常培訓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及鍋爐房全體員工處理鍋爐重大事故的技能。5.2每年組織一次鍋爐事故演習。事故演習要提高制定演習項目,認真實施。5.3保證足夠的設備投入,加強日常檢修,使設備不帶病運行。7、搞好鍋爐定檢和大修工作,并保證質量。5.4完善鍋爐應有的各種保護,尤其是三大安全附件必須靈敏可靠,且要定期效驗與試驗。5.5認真執行鍋爐各項規章制度,杜絕閑37、雜人員進入。第八章 容器爆炸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事故類型1.1.1氧氣、乙炔瓶爆炸鋼板、鋼材氧焊切割時,氧氣瓶與乙炔瓶放置的距離太近;輸氣管路老化;切割安全裝置損壞、失效;作業人員操作不當可能引起的氧氣瓶、乙炔瓶爆炸。1.1.2鍋爐爆炸1.2危害程度分析由于壓力容器爆炸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設備損壞或財產損失。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生活秩序,甚至影響周邊居民生活。2.組織機構及職責現場指揮:值班負責人(夏季:經理 冬季:供暖調度)成員:當班班長 維修人員總指揮職責:全面負責現場的指揮救援工作。成 員:協助現場救援工作有效地進行。3.處置措施當發生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時,應急指揮部啟動壓力容器38、爆炸應急現場處置方案,將遇險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搜救受傷人員。附件:1.危險源分析及預防措施地點危險源名稱采取的防范措施責任人配電室觸電、火災、雷擊1、安全培訓 2、持證上崗 3、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4、不違章操作林曉鷹倉庫觸電、火災、雷擊、車輛傷害倉庫人員必須遵守倉庫的安全職責、崗位規程和管理制度譚麗萍鍋爐房觸電、火災、雷擊、機械傷害新職工上崗前安全培訓,嚴格按遵守操作規程,不違章操作。站長2.應急部門及聯系人電話姓名工作職責聯系電話宋濤值班總負責人;事發現場應急響應預案第一責任人秦雪芝 王耀輝 劉振海后勤保障;新聞媒體等部門的協調人員的調配工作楊39、麗君盡職盡責堅守崗位,聽從負責人指揮參加具體救援行動,積極配合負責關于工作上的安排。李佳紅杜奇男楊 寶王世龍張啟民林曉鷹3.應急物資消防器材 (責任人:各部門負責人)名 稱倉庫配電室鍋爐房二氧化碳滅火器2只干粉滅火器8kg4只2只6只干粉滅火器35kg2只1只1只消防栓消防帶5套應急照明燈一只一只防毒口罩4個絕緣工具一套強修工具安全帽10個4.公司應急救援體系:總指揮 應急救援指揮部副總指揮副總指揮 生 產 科物資供應車輛調度治保組搶險組技術組通訊組5.安全生產法規定的事故報告程序與要求地方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立即如實報告迅速采取措施組織事故搶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立即如實報告單位負責人40、迅速采取措施組織事故搶救事故現場人員事故現場6.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響應程序7.消防器材分布圖8.逃生路線圖9.事故處理工作流程事故發生后企業內部報告企業向有關部門報告事故過程調查設備損失情況調查人員傷亡情況調查事故調查組的組成事故報告事故救援及現場保護事故調查事故分析事故事實材料調查事故善后處理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責任者處理意見事故責任分析事故預防措施分析事故處理事故報告的撰寫事故材料歸檔等10.現場應急救護高處墜落受傷人員流程見圖一:無輕輕拍打、高聲呼喊流血無有無有。10秒內,看胸部起伏,喉結旁凹陷處手指試頸動脈跳動無。10秒內,看腹部起伏,口鼻處聽呼氣聲,手指試呼氣氣流有有骨折事故發生傷情判41、定交談保持清醒止血有無意識骨折部位固定有無意識掐壓人中穴、合谷穴約5秒有無呼吸有無心跳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通暢氣道: 讓受害者仰臥,頭低稍后仰現場施救成功急救者位于傷員一側,托起受害者下頜,捏住受害者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往傷員嘴里緩緩吹氣,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時,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助呼氣。反復并有節律地(每分鐘吹1620次)進行,直至恢復呼吸為止。讓受害者仰臥,頭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受害者一側,面對受害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然后松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律地(每分鐘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圖一:高處墜落傷員現場救護流程 重大事故發生現場第一目擊者呼喊,向管理人員報告管理人員電話向現場帶班領導報告現場帶班領導電話向項目經理報告項目經理電話向上級公司報告事故程度判定項目經理電話向當地安監部門報告11.事故報告流程見圖二: 圖二:事 故 報 告 流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