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實訓指導書(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5320
2022-07-11
3頁
39.50KB
1、建筑結構實訓指導書一、設計任務書1. 計算書部分(1)板梁格布置,截面高度確定確定,計算簡圖確定,荷載計算,內力計算,配筋計算,選用實際鋼筋尺寸,建議采用塑性理論計算。(2)次梁截面尺寸確定,計算簡圖確定,荷載計算,內力計算,配筋計算(縱向受力鋼筋和箍筋計算),鋼筋布置(可采用典型鋼筋布置),建議采用塑性理論計算。(3)主梁截面尺寸確定,計算簡圖確定,荷載計算,內力計算(考慮活載的最不利布置),配筋計算(縱向受力鋼筋、箍筋、吊筋計算)和鋼筋選擇。2. 圖紙部分(2#圖紙)(1)整個樓蓋范圍內的平面圖(按比例繪制,要求有軸線,兩道尺寸,構件的編號,材料圖例線,板、梁的剖面圖)。(2)板結構配筋平2、面圖(按比例繪制,要求有鋼筋的尺寸、位置以及分布筋的截面尺寸、位置等,可選1/2平面或1/4平面繪制)。(3)次梁以及主梁的結構立面圖、斷面圖。3. 基本設計資料(1)題號題號見下表,表中有16道題目,學生可選擇不同的題目。 活載標準值(KN/) 題號L1L2(mm)66.577.5121812341830567822.5429101112304213141516(2)材料選用建議采用C25混凝土,板中全部鋼筋、梁的箍筋建議選用HPB235,其他選用HRB400或HRB335。(3)樓蓋構造樓面面層用20mm厚的水泥砂漿找平,梁、板底混合砂漿抹灰15mm厚,噴大白漿一道。(4)承重結構為外墻內3、柱,外墻厚370mm,外墻軸線距離外邊緣120mm,柱的截面尺寸為350350,板擱置在墻上的長度為120,次梁擱置在墻上的長度為250,主梁擱置在墻上的長度為370mm。4. 資料匯總要求計算書統一用16開或A4規格裝訂成冊,要求字跡清楚、計算結果準確、圖文并茂。圖紙用A2繪制,可用CAD繪圖并打印在硫酸紙或繪圖紙上;若采用手畫,則要求描圖。圖紙要求表現全面、正確,圖面布置合理、整潔、美觀大方,有必要的編號和說明。二、設計評分方法與標準1.評分方法(1)課程設計完成后,必須經指導教師檢查,并由指導教師在學生的計算書和設計圖紙上簽字。(2)指導教師圍繞課程設計涉及的基本理論、設計方法、構造措施4、圖面布置、繪圖深度以及表達方法等方面對每個學生進行口試,即課程設計答辯,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深度、作業的正確程度給予評分。(3)評分可以按5級評分制,即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也可按百分制。2.評分標準(1)優秀 完成設計任務書規定的全部內容,設計思路明確,各項設計計算正確,圖面布置恰當,繪圖表達符合要求,答辯時回答提問流暢正確,對課程設計涉及的基本理論有較好的掌握深度,對相關的課程設計題外問題能舉一反三,具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2)良好 完成設計任務書規定的全部內容,各項設計計算基本正確,繪圖表達基本符合要求,答辯時個別問題未能回答完全,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有欠缺。(3)中等 設計計算5、和圖紙有些錯誤或計算書較潦草,圖面不夠規整,答辯情況不夠理想,對基本理論掌握深度不夠。(4)及格 基本上完成設計計算和圖面表達的要求,答辯時較多問題回答不好,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深度明顯不足,但尚能在提示后回答出部分問題,能達到最基本的要求。(5)不及格 未完成設計計算和圖面表達,或者雖然完成,但設計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問題未能掌握,經提示后依然不能回答絕大部分問題。三、制圖標準1. 圖紙幅面規格和圖框完成A2圖紙2張。2. 比例(1)樓蓋平面布置圖可用1:100,1:50,1:200(2)板配筋圖可用1:50,1:100(3)次梁、主梁配筋示意圖可用1:20,1:30,1:40,1:503. 字體字6、體采用長仿宋體,字跡清楚、端正、工整,從左至右橫向書寫,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字體高度不宜小于4mm。4. 圖線及畫法(1)線型粗線,寬b;中粗線,寬b/2;細線,寬b/4。(b=0.81.2mm)鋼筋線、剖面符號用粗線,輪廓線為中粗線,尺寸線、引出線用細線。(2)定位軸線和編號從左至右水平方向用阿拉伯數字1,2,3依次注寫,由下至上垂直方向用大寫英文字母A,B,C依次注寫。軸線編號圓圈的直徑為8mm。(3)剖面的剖切線剖面的編號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排,編號應按剖視方向寫于剖切線的一側,例如,向左剖視時將編號寫在左側,向右剖視時將編號寫在右側。(4)結構圖例1)鋼筋表示法 鋼筋應編號,尺寸、直徑、形狀不同應編寫不同的序號,編號順序宜為受力筋、架立筋、箍筋、構造鋼筋、編號圓圈的直徑為6mm。2)結構剖面一般應按正投影俯視繪圖。-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