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接觸網上部工程技術標準(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0930
2022-09-05
13頁
33.54KB
1、改建鐵路隴海線徐州至徐塘莊(不含)段電氣化改造工程接觸網上部工程技術標準批準: 審核: 編制: 上部施工標準一、軟橫跨安裝:1、直鏈形懸掛承力索與接觸線應在同一垂面內,軟橫跨固定索受力均勻。鋼絞線和螺紋外露部分涂油防腐,電分段的絕緣子在同一垂面內。2、固定角鋼安裝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允許誤差20mm;橫向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索最短吊弦處距離為400600 m m,一般取400mm。3、橫向承力承及上、下部固定索不得有接頭,雙橫承力索的軟橫跨,兩根承力索應平行,受力均勻,V型聯板不應偏斜,V形聯板上的銷釘,應銷釘帽在上,開口銷在下。雙橫承力索與V型聯板連接的雙耳楔型線夾的受力面應相對安裝。4、安裝橫2、承力索線夾、固定繩線夾時,安裝方向應一致,安裝下部固定繩定位環線時,安裝方向上下應對直,線夾上帶凹槽的一面與定位器的拉出值方向一致。軟橫跨受力后,上下部固定繩應水平,允許有輕微負弛度。5、軟橫跨上各螺栓、墊片、彈簧墊圈等應配齊全,螺栓應堅固不得松動,緊固力矩符合設計要求。各種線夾必須按照力矩標準采用力矩扳手進行安裝。6、上部吊線按設計要求,上端煨成2025mm的圓環并用本線纏繞三圈,纏繞要求緊密整齊。7、鋼柱軟橫跨的球形墊塊安裝方向為球形面貼角鋼,平面貼螺母。8、杵頭桿外露不得超過60mm,調整螺栓調整螺絲不得大于2/3。9、定位繩彈簧補償器應安裝在軟橫跨的松邊。10、對于各股道軌面標高不相等3、的車站,上下部固定繩安裝高度以最高軌面為準,其它股道用調節立柱調節定位器安裝高度。11、節點1、2、3、4、8、9、13中的絕緣子串在軟橫跨承載后應嚴格上下對齊,允許施工偏差60mm,站臺邊緣絕緣子串帶電側的絕緣子裙邊應與站臺邊沿對齊,允許偏差60mm。安全注意事項:1軟橫跨安裝一般應在封閉點內作業,封閉點外作業時應設駐站聯絡員加強線路了望,確認行車間隙時間能夠滿足施工需要時方可開始作業。2、參加安裝軟橫跨施工人員應配戴安全帽,上桿作業人員應系好安全帶后再開始作業。3、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在安裝好一側橫承力索及上定位索之后,應準備好向另一側運送軟橫跨,接到“可以作業”通知,由指揮人發出命令后再4、向對側運送。4、在車站或行人較多的地方除設行車防護外,還應設行人防護,桿塔及軟橫跨下不得有行人逗留。5、向桿頂拉橫承力索和上定位索時,繩扣要系牢,下面用力要均勻,指揮人員應注意聽上面人員的通告,根據上面安裝情況進行指揮。6、不得將橫承力索和上定位索橫在線路上,造成軌道短路,跨越股道較多時,應適當增加施工人員。二、承導線架設1線材運達現場后應進行質量檢驗,包括:線材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銅、銅合金及銅包鋼絞線、鍍鋁鋅鋼芯鋁絞線不得有斷股、交叉、折疊、硬彎、松散等缺陷;如有缺陷應按規定進行處理;銅、銅合金及銅包鋼絞線、鍍鋁鋅鋼芯鋁絞線不得有腐蝕現象。2、承力索每個錨段內接頭數:正線不超過1個,5、站線不超過2個(不含錨支上的接頭)。兩接頭間距不應小于150m,接頭距懸掛點的距離不應小于2 m。承力索接頭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絞線和銅絞線在楔形線夾內的回頭長度應符合規定。半補償鏈形懸掛承力索的弛度應符合設計安裝曲線。3、正線接觸線不允許有接頭。站線接觸線在一個錨段內允許有一個接頭。兩接頭間距不應小于150m,接頭懸掛點距離不應小于2 m。接觸線接頭應符合設計要求,接頭線夾處應平滑不打弓,螺栓堅固力矩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要求。3、站場正線及重要線的接觸線應在下方,側線及次要線的接觸線應在上方。4、張力補償裝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承、導線補償繩應無磨支柱和雙環桿現象,墜砣數量符合設計要求,外觀完整無損6、。5、承力索、接觸線如為補償下錨的,在雙環桿兩端各增加一套D型連接器,D型連接器由補償裝置生產廠家配套供應;承力索、接觸線如為無補償下錨的,杵環桿直接和承錨角鋼連接。為使新線初伸長一次出盡,保證接觸懸掛安裝一次到位,根據本工程具體情況采用預延伸措施。安全質量注意事項1.架線準備階段 電力線路對接觸網的垂直距離:電壓等級 距 離10kV110kV 3m220kV 4m330kV 5m 編制架線作業計劃表應把各工序需要時間編入計劃,以利掌握施工總時間,并提出架線安全工作要求,按封閉點準時返回。尤其是車站內架線時必須嚴格按照架線順序表進行,以避免跨線等不必要的作業難度。 架線車線盤架上吊裝的線材應認7、真核對,對容易混淆的線材應尤其細心。 線盤應牢固,如軸套是木質應改裝加工成鐵軸套并鎖死線軸,防止放線中線盤脫落,線索纏繞應規整。 架線車應具備的條件:作業平臺升降、轉動正常,有限位裝置(鄰線側),各部位照明設備齊全,必須滿足夜間施工需要。作業臺與司機的通訊聯絡暢通,線盤制動器可靠,緊線裝置正常。 全體參加架線人員必須戴安全帽。 有條件時,起錨和看線防護人員提前到達起錨柱作準備。2.放線階段 架線運行中,作業班長應對全過程的工作負責,經過橫跨電力線路附近時,提醒作業人員注意各種物件不得伸出承力索高度。 放線車行車速度一般不超過5Km/h,作業平臺上操作人員4-5人。保證對講機等通訊設備暢通無阻。8、 架線車運行時,作業平臺無特殊情況不得任意升降。在低凈空跨線橋地段,適當降低作業車平臺高度。應有專人了望作好安全監護工作。并通知司機注意隨時準備停車 架線時,承力索的懸掛高度盡量按設計要求。這樣倒鞍子以后,補償墜砣串b值變化幅度將很小。 架線過程中,看線盤人員應隨時注意線盤的運轉情況和線索的質量情況,發現異常應迅速要求停車,采取措施。 架線車運行過程中,作業平臺上操作人員身體不得探出欄桿外面不得爬上,爬下,曲線區段作業人員應盡量站在曲線外側。接頭處應有專人防護,并持報話機與架線車負責人保持聯系。3.落錨階段 下錨補償滑輪應轉動靈活,無卡滯。 緊線時,架線車要保持原位不動,長大坡道、曲線處緊線時9、,架線車應用鐵鞋制動。臨線來車時嚴禁轉動作業臺。 長大錨段低溫季節架線,應計算起錨處墜砣最大升高值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 斷線時應注意預留承力索回頭長度。 B值的確定,由于受影響因素較多,實際變化也較大。現場需根據實踐經驗,參考計算數據,確定其值。 緊線過程中,看線防護人員應密切監視線索及支柱動態,如發現線索在滑輪中卡住或從滑輪中脫落等情況,立即通報指揮人員停止緊線,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嚴防放線、緊線、起下錨過程中影響鄰線列車運行。 下錨穿線時注意防止線索產生硬彎,回轉半徑不得小于線盤半徑。在有信號電氣集中的車站,穿線時架線車如不能往回返,則斷線后用人工方式進行穿線。作業過程中,任何機具、材10、料、人員不得侵入鄰線建筑限界。三、中心錨結安裝1、承力索架設完畢后即可進行承力索中心錨結安裝。接觸線中心錨結應在架設張拉完畢后,中心錨結柱定位器及相臨兩跨吊弦安裝完畢后進行,但應先檢查起、下錨兩端墜砣高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如未達標,先使一端達標,另一端待調整完成后再調整到位。2、承力索中心錨結繩采用承力索本線,接觸線中心錨結繩采用JTM-70。中心錨結輔助繩的長度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20mm.3、中心錨結安裝位置、形式、采用的線材規格及連接件均應符合設計要求。,接觸線中心錨結所在跨距內不得有接觸線接頭。直線區段的中心錨結線夾端正,曲線區段中心錨線應與接觸線傾斜度相一致,中心錨結線夾應牢固可靠11、,螺栓堅固力矩符合設計要求。4、承力索中心錨結線夾至腕臂中心距離為200mm。中心錨結線夾從線路側穿向田野側,螺栓緊固力矩應符合設計要求。承力索、接觸線中心錨結線夾螺栓緊固力矩應符合設計和產品說明書的要求。接觸線中心錨結線夾安裝應端正,牢固,接觸線中心錨結線夾處導高與最近吊弦處導高等高,施工允許偏差5mm。5、全補償鏈形懸掛承力索中心錨結輔助繩的弛度小于或等于所在跨距承力索的弛度,全補償、半補償鏈形懸掛接觸線中心錨結線夾兩邊錨結繩張力相等,接觸線中心錨結線高度比相鄰吊弦點高出2060 mm。安裝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四、定位裝置安裝1、定位管應與腕臂在同一水平面內,定位管一般情況下應呈水平狀。正12、定位允許抬頭,但坡度不得大于150mm/m,反定位允許低頭,但坡度不得大于150mm/m。反定位的定位卡子與長定位環的間距為150mm,施工允許偏差為30mm。定位管吊線兩端均加裝心形護環,采用壓接法固定。定位管外露:正定位在定位管卡子外露100200mm,反定位在長定位環外露200400mm(安裝后應及時將多余部分鋸掉)。2、安裝定位器的定位座(或定位環)在定位管上調整余量不應小于100mm。3、橋上全部支柱、道岔柱和錨段關節下錨支、側面限界小于2.6m的正定位支柱加設定位管支撐,橋上使用時各向兩側橋下延伸五跨。硬橫梁下倒立柱安裝時,保證正線側面限界2.5m,側線直線上的限界不小于2200,13、曲線相應加寬。側面限界小于2500mm的腕臂結構,采用限位定位器時需采用定位管支撐。定位管支撐與定位管及腕臂成等腰三角形,夾角為60度,困難時為45度70度。4、軟定位安裝后應處于受拉狀態,其坡度相對軌面不應小于1/10。5、定位器上的定位線夾,安裝時應保證定位線夾螺母受壓。定位器安裝應符合設計提供的旋轉腕臂位置安裝曲線圖。6、限位定位器間隙(d)應嚴格按設計提供的值一次安裝到位,限位間隙(d)采用異徑塞釘檢測。圖 異徑塞釘示意圖7、正線及正線道岔相關的導線用鋁合金組合定位器,站線用普通鋼定位器;除非鐵三院接觸網施工設計文件另有規定。五、整體吊弦制作及安裝正線、站線均采用銅合金整體吊弦,正線為14、帶載流環形式,吊弦線為銅合金絞線、截面為10mm2。布置吊弦時,第一吊弦距離定位點為4m,其它吊弦間距為等分原則,最大不超過10米。1、整體吊弦應嚴格按照測量、計算、預制、安裝程序進行。2、在承力索架設結束并就位后,測量小組應利用激光測量儀實測承力索各懸掛點與鋼軌水平面的距離,用鋼尺實測跨距,測量人員應相對穩定,實測數據力求精確。3、根據成熟計算軟件,針對徐連線工程材料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完善后,依據實測數據,先預配一至兩個錨段整體吊弦進行現場驗證,根據驗證結果進行修改完善后,再全面推廣。4、整體吊弦計算布置應嚴格按設計提供的吊弦布圖施工,安裝時以承力索懸掛點為基準。5、整體吊弦預制應依據計算數據15、,利用吊弦制作平臺集中預制。整體吊弦長度應嚴格控制,預制施工偏差應控制在1.5mm以內。6、整體吊弦安裝位置的測量應從懸掛點向跨中測量進行,其偏差應在跨中調整,安裝允許偏差為50mm。7、吊弦線夾螺栓緊固力矩為25N.m,施工允許偏差為0+3N.m,吊弦安裝后應順直,處于受力狀態,吊弦線不得有彎曲、散股等現象。8、采用帶載流圈的整體吊弦時,載流圈應固定在吊弦線夾螺栓頭一側(即不應固定在螺母側),承力索吊弦線夾處的載流圈應與接觸線吊弦線夾載流圈安裝相反,承力索吊弦線夾的載流圈應面對列車前進方向。9、承力索吊弦線夾螺栓穿向田野側,接觸線吊弦線夾的螺栓穿向線路側。10、在任一溫度下,吊弦均應豎直安裝16、,順線路方向施工允許偏差不得大于20mm。11、站場各股道吊弦盡可能安裝在同一斷面內。12、跨線建筑下:行車速度V120km/h區段最短吊弦長度不小于500mm;80km/hV120km/h區段,最短吊弦長度不小于300mm。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采用滑動吊弦,其最短長度為150250mm。注意事項:1、所有線夾與承力索、接觸線接觸面應涂電力脂。2、上部作業安裝時不得踩踏接觸線六、下錨補償裝配1、承力索、接觸線在補償器處的額定張力應符合設計要求,補償器重量的偏差為額定重量的1(墜砣串重量包括墜砣、墜砣桿、墜砣抱箍及連接補償繩的楔型線夾等重量),限制架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補償傳動靈活,砣串無卡滯17、現象。2、張力補償器的調整應符合設計安裝曲線,墜砣串底距地面高度(b值)應符合設計安裝曲線要求,施工偏差為150mm,在任何情況下距地面不得小于200 mm。墜砣完整、碼放整齊、表面光潔,連接螺栓堅固,螺栓外露部分涂防腐油。3、補償滑輪兩滑輪間距(a值)在最高溫度時不應小于460mm。4、承力索、接觸線下錨絕緣子串應對齊,施工允許偏差為100mm。5、補償墜砣限制管軸線應與墜砣串軸線平行,以保證墜砣串隨溫度變化上、下移動自如,無卡滯現象。6、墜砣桿應順直,墜砣重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外觀平整光潔,墜砣串排列整齊,其開口相互錯開180度,單個成品墜砣重量應用油漆白底黑字標注在每個墜砣的側面,開口方向18、一致的墜砣其重量標志應上下對齊。七、承導線調整1、導線高度及允許車輛裝載高度地點接觸線懸掛點高度(mm)接觸線最低點高度(mm)帶電允許裝載高度(mm)一般車站、區間645063305850通行超級超限區段600057005300跨線建筑物通行雙層集裝箱的徑路計算確定正常:6330困難:62505850不通行雙層集裝箱的徑路6000正常:5700困難:56505300接觸線工作支的坡度變化按照2設計,坡度變化率不大于1,站線其坡度不宜大于2,困難時不宜大于4。2、懸掛點接觸線距軌面水平連線的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允許偏差為30mm,定位點兩側的第一懸掛處接觸線高度宜與懸掛點等高,施工允許偏差19、為10mm,但不得出現“V”字形。3、兩懸掛點接觸線高度相對偏差不得大于20mm。4、跨中預留弛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同一跨內相鄰吊弦處的導高差應符合設計預留馳度的要求,施工偏差不得大于5mm。5、絕緣錨段關節內兩接觸線間接觸懸掛其他各帶電部分的絕緣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50 mm,四跨關節中心柱跨中間兩接觸線應等高,并應符合設計要求。6、非絕緣錨段關節轉換支柱處、兩接觸線間垂直,水平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20 mm,四跨關節中心柱跨中兩接觸線應等高,并應符合設計要求。7、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接觸線跨中預留弛度應符合設計要求。8、雙線電氣化區段,上、下行接觸網帶電體間的距離,正常情況下不小20、于2000mm,困難時不小于1600mm。9、接觸線拉出值的布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30 mm。在任何情況下其導線偏移值(相對于受電弓中心)不宜大于400 mm。八、電連接安裝1、一般區段在錨段關節、中心錨結處且每隔250300m加設橫向電連接。中小車站的中部設股道電連接1處,大站在兩咽喉區各設1處。其中正線非絕緣錨段關節處電連接線為2TJR120。電連接安裝圖(圖號:叁化1139)中電連接線的彈簧圈改為“S”形狀或者“C”形狀。2、線索及電連接線夾接觸面應清理干凈,涂一層電力復合脂。連接螺栓應逐個循環擰緊,緊固力矩應符合設計及產品說明書的要求。3、接觸線電連接線夾處導高應與最近整體吊弦處導高相等。電連接線安裝后應垂直于接觸線,電連接線不得有散股現象。4、股道電連接應垂直于正線,且應安裝在同一斷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