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高速公路工程測量監理實施細則(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6780
2022-09-08
21頁
1.76MB
1、福建漳州靖海高速公路工程測量監理實施細則一、編制依據、范圍、工程概況和測量監理流程1.1編制依據: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 F80/1-2004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公路勘測規范JTJ061-99公路工程監理規范其他依據:工程招投標文件、監理合同、施工合同、設計文件、技術文件、技術資料、施工組織設計等。1.2適用范圍本細則適用于福建漳州靖海高速公路A2合同段工程測量監理工作。1.3工程概述:福建漳州靖海高速公路A2合同段由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標承建,路線起點樁號為:K14+000,終點樁號為:K24000,路線全長10Km。合同工期22、4個月。A2標段起于龍海市林下村,接A1合同段終點。路線沿龍廈鐵路南側平行布線,經蓮花,于內寮水庫處與鐵路分離,后路線沿寨山南側山腳展線,于K17+800設置花都服務區,后設九湖分離跨越九湖工業區及G324,接著設置漳州南互通與G324銜接,實現高速公路與地方道路車流量的相互轉化,后下穿廈深鐵路,至終點湖山隧道中段。主要工程包括內寮水庫大橋,花都服務區、九湖分離橋、漳州南互通、程溪中橋、林前村分離橋、車行天橋、湖山隧道、路基工程、涵洞及通道工程、排水防護工程等。主要控制點:龍廈鐵路、花都服務區、漳州南互通、廈深鐵路。A2標控制性工程:內寮水庫大橋、花都服務區、九湖分離、漳州南互通、湖山隧道。靖3、海高速全線采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Km/h,整體式路基寬度26米,分離式路基寬度13米。2.1主要工程量及結構形式(1)、K16+028.5內寮水庫大橋內寮水庫大橋所在地隸屬福建省漳州市九湖鎮內寮農場,附近有鄉村公路通過,交通便利,橋梁就是為跨越溝谷及內寮水庫泄洪槽而設置的。全橋共三聯,橋跨結構為先簡支后結構連續,預應力砼預制T梁,橋跨組合為430+530+325m。下部構造橋墩采用柱式墩、樁基礎;0號橋臺采用肋板式橋臺、樁基礎,12號橋臺采用柱式橋臺、樁基礎。內寮水庫大橋起終點樁號:K15+852.5K16+204.54,橋長352.04米。內寮水庫大橋平面位于直線、緩和曲線及R4、=1100m的右偏圓曲線上;縱面位于縱坡i=1.2%、i=1.6%的上坡路段上。(2)、K19+318.7九湖分離九湖分離所在地屬福建省漳州市九湖鎮九湖工業區。本橋上跨國道324,交通較便利。橋梁為跨越九湖工業園多個工廠及國道324而設置。本橋上部結構采用25、30、40m預應力砼T梁,先簡支后結構連續。左幅橋跨組合為6(425)+2(525)+340m,共9聯。右幅橋跨組合為8(425)+230+340m,共10聯。下部結構橋墩采用柱式墩、樁基礎;橋臺采用肋板臺、樁基礎。橋梁起終點樁號為K18+825.16K19+802.7,全橋長977.54m。本橋平面位于直線上;縱面從橋梁起點至K19+5、210位于-3.8%的下坡路段上,K19+210至K19+760位于-0.6%的下坡路段上,K19+760至橋梁終點位于-1.56%的下坡路段上。本橋在橋臺處各設置8m搭板,橋梁外側設置閩華型護欄,其中左幅第35、36跨,右幅第34、36跨設置加強型護欄。本橋上跨國道324及工廠路,橋下凈空為5.0米,左幅第35、36跨,右幅第34、36跨設防落網,數量計入交通工程。(3)花都服務區本服務區范圍屬于侵蝕剝蝕陡坡丘陵地貌,地層主要為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崗巖,巖性主要有中粗粒花崗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長巖等,線路區地面高程一般為50.0110.0m,一般切割深度為5090嗎,切割較深,斜坡坡度一般為206、30,路線一般經過斜坡的中下部,少數為埡口地形,路線中心的地面標高一般為50100m。服務區內主線設計車速100km/h,匝道設計車速40km/h。服務區內主線設計起點為K17+300,設計終點為K18+280,主線全長為980m,匝道全長為298.10m,本設計范圍內共設置通道2處,涵洞1道,1處該路,改路全長284.507米。本服務區主線設計范圍位于左偏R=2200m的圓曲線內;匝道平曲線最小半徑R=800m。服務區段主線最大縱坡2.600%,變坡點最小凸曲線半徑R=20000m。匝道最大縱坡1.55%。主線設計中心線位于中央分隔帶中心,標高設計線位置與超高旋轉軸均為中央分隔帶邊緣,兩側分7、別超高。本服務區內匝道為單向車道匝道,設計中線、標高設計線、超高旋轉軸均為車道中心線。本標段標準路基寬度為:主線整體式路基橫斷面寬度為26m,行車道寬43.75m、中央分隔帶寬2.0m,內側路緣帶寬20.75m、硬路肩寬23.0(含0.5米路緣帶)、土路肩寬20.75m。路側及中央分隔帶設波形梁護欄,路基兩側設排水設施及隔離柵。單車道匝道路基總寬9m,其中行車道寬3.5米、左側硬路肩寬1.0米(含0.5米路緣帶)、右側硬路肩寬3.0米(含0.5米路緣帶)、土路肩寬20.75m ;(4)漳州南互通本互通位于龍海市九湖鎮蔡坑村附近,接324國道,方便九湖鎮及附近鄉鎮車輛上下高速公路,下互通后沿328、4國道往南12公里至漳州花博園,根據地形、交通量分布、地方路網規劃等情況,互通設計采用A型單喇叭布設,主線上跨,總體布局較合理,占用土地數量少。互通區域地面高程一般為22.0-30.0m,線路區微地貌為廠房、魚塘、果樹等,地表水、地下水發育、通視條件較差。互通主線交叉樁號為K20+288.924,交角為895960。主線設計車速100Km/h,路基寬為26m。該互通為A型單喇互通式立交交叉,采用L匝道下穿主線形式,匝道設計車速40Km/h;互通區域主線設計起點為K19+800,設計終點為K20+700;互通區內主線全長為900m,匝道全長為2277.268m;被交路為國道324線,路基寬為229、m,設計車速60km/h;互通區內主線橋1座,長82.08m,被交路為國道324高架橋1座,長275.92m,田乾分離式橋1座,長77.04m;新建通道3道;新建涵洞3道;由國道324通往田乾村改路按四級路標準改建,全長539.153m。本互通內主線橋設置1座,匝道橋1座。主線設計中線位于中央分隔帶中心,標高設計線位置與超高旋轉軸均為中央分隔帶邊緣,超高旋轉方式為各自轉。單向單車道匝道設計中線,標高設計線、超高旋轉軸均為車道中心線。對向雙車道匝道設計中線為道路路中線;有中央分隔帶段標高設計線、超高旋轉軸均為中央分隔帶邊緣;無中央分隔帶段標高設計線、超高旋轉軸均為道路路中線。主線超高方式采用直線10、方式漸變,匝道超高方式采用直線漸變;匝道最大超高橫坡為8%,行車道和硬路肩同坡,土路肩坡度視超高橫坡決定,外側土路肩橫坡為向外4%,當道路超高橫坡4%時內側土路肩橫坡為4%,當道路超高橫坡4%時內側土路肩橫坡為道路超高橫坡。本標段標準路基寬度為:整體式路基橫斷面寬度為26m,路基斷面中行車道寬223.75m、中央分隔帶寬2.0m,內側路緣帶寬20.75m、硬路肩寬23.0(含0.5米路緣帶)、土路肩寬20.75m。路側及中央分隔帶設波形梁護欄,路基兩側設排水設施及隔離柵。單車道匝道路基總寬分9m,其中行車道寬3.5米、左側硬路肩寬1.0米(含0.5米路緣帶)、右側硬路肩寬3.0米(含0.5米路11、緣帶)、土路肩寬20.75m ;對向雙車道匝道路基為15.5m,行車道寬23.5m、左側路緣帶寬度22.5m(含0.5米路緣帶)、土路肩寬20.75m;中央分隔帶1.0m。K20+288.924南互通主線橋橋址所在區域屬侵蝕沖蝕河谷階地堆積地貌區,地勢平坦開闊,局部區域位于剝蝕緩丘山腳地帶,地形略有起伏。互通區域地面高程一般為22.030.0m,線路區微地貌為廠房、魚塘、果樹等,地表水、地下水發育,通視條件較差。橋梁起始樁號為K20+247.884-K20+329.964,橋長82.08m,橋寬30m(左幅13m、右幅17m),跨徑為3*25m,共一聯,橋面為2%單向橫坡,上部構造采用預應力砼12、T梁,采用先簡支后結構連續,下部構造橋墩采用柱式墩、樁基礎,橋臺采用肋式臺、樁基礎。本橋在K20+288.924上跨漳州南互通L匝道。大橋平面位于直線上;縱面位于-1.561%的單向坡上。JK0+483.305漳州南互通J匝道橋橋址所在區域屬侵蝕沖蝕河谷階地堆積地貌區,地勢平坦開闊,局部區域位于剝蝕緩丘山腳地帶,地形略有起伏。互通區域地面高程一般為22.030.0m,線路區微地貌為廠房、魚塘、果樹等,地表水、地下水發育,通視條件較差。本橋為在國道S324中央修建一座分離式立交橋,上跨漳州南互通L匝道。橋梁的起始樁號為JK0+345.345-JK0+621.265,上部結構采用預應力砼空心板梁,13、先簡支后橋面連續;橋跨組合為325+2(425)m,橋長275.92m,共3聯,橋寬10m,橋面設置2%的雙向橫坡,下部構造橋墩采用柱式墩、樁基礎,橋臺采用承臺分離式臺、樁基礎。本橋在JK0+483.373處上跨L匝道(L匝道樁號為0+000),設計高為24.782米。本橋平面位于R=3100m的圓曲線上;縱面從橋梁起點至JK0+374位于3.2%的上坡路段上,JK0+374至JK0+566位于R=3000m的凸曲線上,JK0+566至橋梁終點位于-3.2%的下坡路段上。K20+670.018田乾村分離橋互通內于K20+670.018(GK0+324.885)設置主線下穿分離式立交(田乾村分離14、)。本橋為田乾村至九湖工業區道路跨越南龍高速公路。本橋上部構造采用預應力砼空心板,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組合為16+20+20+16m,下部構造橋墩采用柱式墩、樁基礎,橋臺采用肋式臺、樁基礎。橋梁起始樁號為GK0+286.365-GK0+363.405,橋長77.04m,橋寬8.5米,橋面橫坡2%的雙向橫坡,本橋在GK0+324.885處上跨南龍高速公路,凈高5.0m,本橋在第2-3孔設置防落網,本橋2號墩橋下南龍高速兩側8.5m加強型防撞護欄。本橋平面位于直線上;縱面從橋梁起點至GK0+325位于3.029%的上坡路段上,GK0+325至橋梁終點位于-4.654%的下坡路段上;(5)、K2115、+150.5程溪中橋橋址所在地屬福建省漳州市九湖鎮九湖鎮林前村,附近有鄉村公路通過,交通較便利,橋梁為跨越程溪(大溪溝)而建設的。上部構造采用30m預應力砼預制T梁,先簡支后結構連續,全橋共1聯,橋跨組合為330m。下部結構采用柱式橋墩、樁基礎;0、3號橋臺采用承臺分離式橋臺、樁基礎。橋梁起終點樁號:K21+102K21+199,橋長97米。本橋上跨程溪,程溪設計流量為315.2m3/s,設計水位為16.6米,測時水位11.533米。本橋平面位于直線上;縱面位于縱坡i=-0.96%的下坡路段上。(6)、K21+522林前村分離橋本橋為林前村至九湖工業園區道路跨越南龍高速公路,上部結構采用預應力16、砼空心板,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跨組合為520+420m,共二聯;下部構造橋墩采用柱式墩、樁基礎,橋臺采用承臺分離式臺、樁基礎。橋梁起始樁號為GK0+107.059-GK0+290.299,橋長183.24m。本橋在GK0+187.779處上跨南龍高速公路,凈高5.0m。本橋在0號、9號橋臺處設D40伸縮縫,5號橋墩處設D80伸縮縫,橋臺后設置6米搭板,橋梁外側設置閩華型護欄,3號墩5號墩之間設置防落網。本橋平面位于直線上;縱面從橋梁起點至GK0+190位于3%的上坡路段上,GK0+190至橋梁終點位于-3%的下坡路段上。(7)、K21+815車行天橋本橋為林前村至木棉村地方道路跨越南龍高速公路17、,上部構造采用預應力砼空心板,先簡支后橋面連續,橋跨組合為(16+220+16)m;下部構造橋墩采用柱式墩、樁基礎;橋臺采用柱式臺、樁基礎。橋梁的起始樁號為GK0+146.374-GK0+223.414,橋長77.04m。本橋在GK0+184.894處上跨南龍高速公路,凈高5.0m。本橋在0號、4號橋臺處設D40伸縮縫,橋臺后設置6米搭板,橋梁外側設置閩華型護欄,橋梁2、3孔設防落網。本橋平面位于直線上,縱面位于R=500豎曲線、i=-0.3%下坡路段以及R=800豎曲線上;(8)、K15+130.24車行天橋本橋上部構造采用預應力砼空心板,先簡支后橋面連續,橋跨組合220m。下部構造橋墩采用18、橋墩采用柱式墩、樁基礎;橋臺采用柱式臺、樁基礎。圖紙左側(16+20+16)m跨越龍漳鐵路橋梁已經建成,縱坡統一為0%,全橋設計高程為38.774m,橫斷面為(0.5+1+5+1+0.5)m;本橋橋長45.04m,上跨南龍高速公路,凈高5.0m;起點樁號為GK0+233.32,終點樁號為GK0+278.36,從起點樁號處高程、設計線順接以建成橋梁,縱坡為-1%,本橋橫坡為1.5%,通過C50防水混凝土鋪裝調整形成。本橋平面位于直線上;縱面位于i=-1%的下坡路段上。(9)、湖山隧道 隧道區所在地屬林前村,隧址穿湖山到寨仔村。隧道進出口均無道路相連,交通相對較差。該隧道的進口地段為林前村山間階地19、東南側邊緣,自然邊坡坡向約60-340,坡度10-25;出口地段為金星山間凹地西北側邊緣,自然坡度坡向約120-270,坡度10-45。洞身段最高點地面標高約545m,隧道最大埋深約470m.整體上隧道走向呈中間高兩頭低,自然邊坡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湖山隧道屬于分離式兩車道雙洞單向行車隧道,起訖樁號左線ZK22+356.530-ZK24+002.011(長度1645.481米),右線為YK22+355-YK24+000(長度1645米)。隧道凈寬10.75m;隧道凈高5m,隧道左右線坡度均為+2.275%,設計載荷公路級,設計時速100km/h。承包人監理工程師接設計樁參與設計交樁基準點復測基20、準點復核申請使用基準點審批基準點使用引設工程控制樁復核工程控制樁申請使用工程控制樁審批工程控制樁分項工程放樣計算施工放樣分項完工測量分項工程驗收測量放樣抽測放樣計算復核測量控制監理流程圖測量控制監理流程圖二、施工準備階段測量監理1.0查對復核設計單位所交付的導線點、三角網點、水準基點等標志及有關測量資料。如有標志不足不妥、位置移動及精度與要求不符,均需進行補測,加固,并將復測結果通知建設單位。2.0審核承包人測量儀器和設備(全站儀、經偉儀、水準儀、水準尺、鋼尺等)的完好性、可靠性、精確度及法定計量單位的標定證書和業主認可的合格證件,審查測量人員的組成及能力,并予以認可,未經法定計量單位標定的儀21、器、設備不得使用。3.0審核圖紙。對路線的平曲線主要坐標及曲線參數、豎曲線的標高、橫斷面進行驗算,究其是否吻合。對橋梁鉆孔樁中心坐標,墩(臺)柱、帽梁、墊石、T梁(或板梁)頂標高進行驗算、校核與豎曲線的標高設計值是否吻合。若有問題及時上報。4.0熟悉招標文件和規范,招標文件有特殊要求的要按招標文件執行。5.0審核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復測資料成果,若設計單位提供的測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施工階段則依照設計單位提供的已知測量控制數據,并報業主備案,同時協調好相鄰施工合同段“接頭處”的聯測。6.0審查承包人的施工控制網和施工定線放樣方案,提出審查意見,并報備案。7.0全面檢查、復核承包人的施工控制網測量22、結果,當監理工程師的復核結果和承包人的測量結果均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的精度時,予以批準,并報備案。三、施工階段測量監理本階段的測量工作尤為重要,工程的正確與否,對每項工程的首工序測量來說,其責任尤顯重大,稍有疏忽往往給工程造成嚴重的質量事故。所以對每一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及工程部位的首工序測量,除要求施工單位自檢外,監理應認真做資料的驗算及實地檢測,關鍵部位要做到100%檢測。1路基工程1.1中、邊樁位置放樣及報驗,主要是邊樁高程及與路基寬度的計算(路基寬度含路基邊緣保證壓實度的加寬值)。1.2原始地面測量在清表之前,承包人應對路基范圍內的原始地面標高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結果報監理工程師審23、批。監理工程師在收到承包人提交的原始地面標高、測量結果后應及時組織監理工程師進行核對和檢查,作為審批的依據。在清表后,總體工程開始前,承包人應對路基范圍內的清表后地面標高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結果、土方戴帽圖和土方量計算表報監理工程師審批。監理工程師應及時組織復核和抽查,作為審批的依據,并將監理測量結果和承包人的測量結果報備案。1.3路基施工應每3層,都必須恢復中樁,同時檢測其斷面高程、寬度、橫坡,保證線形按設計進行。1.4由于地質條件的客觀差異及填壓厚度不一樣,在適當地段設立沉降觀測標及位移觀測標,定時(一般每月1-2次)進行沉降觀測,及時進行沉降速率比較,并繪制成圖表。1.7溝基槽放樣要報檢,24、特別是溝底高程要嚴格控制,以保證溝底縱坡。不得發生水倒流現象。2橋梁工程2.1大橋、特大橋必須布設獨立平面控制網(在施工準備階段完成),如直線段盡量使橋軸線是控制網的一條邊,以保證橋軸線精度。測量精度要求見表: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水準測量的精度: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技術要求 橋位三角網精度 表4-2-4等級橋軸線樁間距離(m)測角中誤差()橋軸線相對中誤差(m)基線相對中誤差(m)三角形最大閉合差()二750001.01/1300001/2600003.5三200150001.81/700001/1400007.0四100120002.51/400001/800009.0五50110005.025、1/200001/4000015.0六20150010.01/100001/2000030.0七20020.01/50001/1000060.0GPS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表4.1.3-1和表4.1.4-12.2大橋、特大橋施工水準點測設精度,應不低于四等水準測量要求,橋頭兩岸應設置不少于2個水準點,每岸至少設一個穩固水準點(在施工準備階段完成)。2.3在每個分項工程和工程部位開工前,進行測量定線放樣,所有工程部位的軸線、標高及其測量資料必須報測量監理工程師簽認后,方可交給分項工程監督人員,同時監督有關人員保護至該工程部位施工報驗結束,具體應遵照:在測量放樣開始前,承包人應提交一份測量放樣方案,26、內容包括:2.3.1.1測量位置。2.3.1.2測設的方法。具體使用的置站點,后視點的樁位編號。為防止差錯,施工測量必須由兩名測量技術人員相互檢查校對并作出測量和檢查核對記錄。2.3.1.3測設計算書。計算出放樣點是經改化后的坐標值或其它相關值。2.3.1.4校核的方法。校核測量時設站點、后視點、放樣點的編號及相應的計算書。2.3.2由測量專業工程師對測量方案進行審核。測量方案應滿足以下的要求:2.3.2.1測量放樣所用的所有設站點,后視點必須是控制網的樁點,不能用臨時樁點或臨時測放的樁點作為放樣的設站點或后視點,以避免誤差積累和出現錯誤。特殊情況下,最多可支站一次,但支站點必用另一已知點校核27、,精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方可使用。2.3.2.2測量方案必須能保證有足夠的精度。在測量過程中應不受施工的干擾,采用適當的方法消除系統誤差。2.3.2.3所有定位放樣測量都必須有可靠的校核方法,以保證測量沒有錯誤。保證誤差在允許的范圍之內,應從兩個設站點放樣核對,放樣在同一直線上就應串線等。2.3.2.4所有計算應準確無誤。滿足以上要求后,監理才可以批準方案實施。2.3.3承包人必須得到監理對測量方案的書面批準后,方可進行測量放樣。測量時所用儀器必須是經過標定的。2.3.4放樣測量的報驗單和原始記錄,應在施工開始之前交測量監理工程師審閱簽認。2.4樁基礎的施工測量2.4.1本工程采用沖擊式鉆孔灌注28、樁,即在基礎的設計位置上鉆好樁孔,然后在樁孔內放入鋼筋籠,并澆筑混凝土成樁。在樁基礎完成后,在其上澆筑承臺,使樁與承臺形成一個整體。之后再在承臺上修筑墩身。樁基礎每一根樁的中心點均按經復核無誤的平面坐標設計值,用全站儀坐標法進行測設。一個墩、臺的全部樁位宜在場地平整后一次測設出,并以木樁標定,以便樁基礎施工。2.4.2在各樁的中心位置測設出后,應對其進行檢核,與設計的中心位置偏差不能大于限差要求。樁孔的截面尺寸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在鉆孔樁澆筑完成后,修筑承臺以前,應對各樁的中心位置再進行一次測定,作為竣工資料使用。2.4.3每個鉆孔的深度可用線繩吊以重錘測定;打入深度則可根據樁的長度推算。樁的傾29、斜度應測定。由于鉆孔時為了防止塌孔,孔內灌滿了泥漿,傾斜度無法在孔內直接進行,只能在鉆孔過程中測定鉆孔導桿的傾斜度,并利用鉆孔機上的調整設備進行校正。鉆孔機導桿以及打入樁的傾斜度,可用靠尺法測定。2.5通過在墩、臺頂測設出的方向線及墩、臺中心點位即可在墩頂定出墩臺的縱橫中心線,并在墩的四邊標板上固定。在此基礎上,根據設計圖要求定出支承墊石中心十字線,且用墨線標出,作為安裝支座底板的依據。支座墊石頂面高程可通過各墩頂水準標志高程進行測設。澆筑支承墊石混凝土時,放樣的頂面高程一般應略低于設計高程,在安裝支座底板時可適當墊高,避免造成因混凝土高于設計高程而需鑿除高出部分所帶來的困難。2.6.1底板安30、裝定位。支座安裝一般是先安裝支座底板,故應先在底板上按縱橫中心線定出底板縱橫十字線,并用沖釘在底傍四邊各沖一小孔且涂以紅色或白色油漆作為標志。安裝支座底板時,如是固定支座底板,則用底板上標志對應于支承墊石十字線進行定位。如是活動支座底板,對于一般跨度不大于40米的梁,特別是混凝土梁,氣溫變化所引起的梁長變化很小,亦可依照固定支座底板的定位方法定位,但應考慮梁的實際跨長作適當調整,縱向方向不變,底板兩側橫向點自支承墊石橫向十字線的一同側移動,且移動量相同。若實際跨長大于設計跨長,應向本橋跨外側移動;反之向內側移動。對于跨度大于或等于40米的梁,特別是鋼梁,則應根據設計圖并結合施工時的氣溫,以確定31、活動支座底板安裝調整量。且也考慮梁的實測跨度。2.6.2在支座底板進行定位的同時,應測量底板頂面的高程及平整度,通過在底板與支承墊石面之間塞以鐵片、鋼鍥,而使底板頂面高程及平整度達到設計要求。測量時應測量底板頂面的四角。2.7梁體定位測量混凝土連續梁要求梁梗中線與設計中線平行。支座下座板中心十字線與標定在支承墊石上的設計中心十字線相重合。若因施工偏差不能滿足時,應在梁梗中線與設計中線保持平行的先決條件下進行調整。四、竣工測量監理1.竣工測量準備工作監理工程竣工后,設計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點及施工需要而加密的導線點、水準點,因橋梁、道路的竣工,部分控制點間已不可能通視,這時在盡可能利用設計提供的32、控制點情況下,將控制導線點重新設立在工程的部分橋梁耳墻上,(該部位最容易保護和使用,而且相對穩定),同時將高程點聯測到同一點,以滿足竣工驗收要求。2.路基的竣工測量監理路基竣工后,應對承包人的竣工測量結果進行校核、檢測,測量項目如下:2.1 路基竣工后,路中樁,雙幅每半幅中樁及邊樁曲線要素點斷面必須檢測其高程、寬度、橫坡。3.橋梁竣工后的測量監理橋梁竣工后,應對承包人的竣工測量結果進行校核,并進行檢測,測量項目如下:3.1 各工程部位竣工后及時檢測其軸線(或中心)偏位,高程及其幾何尺寸,并及時向結構工程師通報檢測結果。3.2 分項工程竣工后,實測立柱、墩、臺帽間跨距。3.3 測定橋軸線,雙幅以33、每半幅軸線、橋面寬、標高、橫坡及橋長。3.4 及時統計各工程部位的測量精度,為質量評定提供必要的測量數據。4 測量監理內容1、施工單位人員和儀器的監理1.1、上崗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按有關規定持證,并組成專業性的測量小組負責測量工作,其資質要經過監理認可。1.2、施工定位所使用的測量儀器和工具,必須有經過標定的合格證和年內的檢驗證,經監理確認后,方可使用。1.3、測量小組應指定內業負責人,并隨時掌握設計變更情況,使變更情況在測量上得到及時反映。2、施工控制測量的監理2.1、設計單位必須向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提交統一的坐標和高程系統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或網),平面控制網的起始依據及其等級精度34、情況,高程屬于何系統及其來源。3、交樁復核3.1、開工前,測量監理工程師參加由建設單位主持的勘察設計單位向承包單位進行的現場交樁工作,并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承包單位一起簽署交接樁文件紀要。設計單位向承包單位交樁的范圍應包括:、平面控制導線網、點樁,交點樁、副交點樁、直線上的轉點樁,圓曲線及緩和曲線的要素點樁。3.1.2、永久水準基點及增設的臨時水準基點樁。3.1.3、大型建筑物(如橋梁、隧道等)或復雜地段的平面控制樁及設計單位提供的測算和精度評定資料。3.1.4、控制樁的護樁。3.2、測量監理工程師應按照招標文件和規范要求檢查交樁數量、精度,簽署手續應齊全,各種數據應齊備。若重要樁位丟失過多35、,不能滿足日后測量需要時,應向建設單位反映,要求勘察設計單位補測。4、工程復測4.1、導線和水準控制網復測4.2、交樁工作完成后,測量監理工程師應參與承包單位的交樁復測工作,檢查復測人員資質、測量儀器設備、作業方法、測量資料、樁撅、貫通精度,并根據測量記錄進行抽查。4.3、交樁復測工作完成后,測量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承包單位建立施工測量控制網,和加密控制導線網和加密水準點;并定期復核控制網的的復測資料。4.4、導線和水準控制網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1測量質量監理5.1.1平面控制點、高程控制點交接樁質量監理工作要點(1)測量監理工程師參加由業主代表會同設計部門按照圖紙資料的現場交樁工作,并向承包人提36、供完整的控制測量資料,會同承包人在現場進行接樁;(2)承包人自行組織復測核對,如果沒有錯誤且精度符合設計及施工的要求,應書面正式接受樁位,并負責以后的維護和使用。測量監理工程師要檢查認證復測情況及復測精度;5.1.2施工放樣監理工作要點(1)在施工準備階段,測量監理工程師應對設計圖紙提供的定線資料進行復核,重點審查各橋墩中心和各橋樁位的設計坐標、審查隧道定線的計算資料;(2)分項工程開工前,監理工程師應審批承包人提交的放樣測量方案。監理工程師應旁站放樣測量,對各項測量記錄認真核對,并隨時抽測。施工測量放樣資料(平面位置和高程)。(3)分項工程開工后,監理工程師對重要工序要進行復核測量;(4)施37、工放樣測量時所有的置鏡點、后視點必須是控制網的樁點,不能使用臨時點或臨時測放的樁點,以避免誤差積累和出現錯誤;5.4隧道工程的質量監理工作要點5.4.1洞口工程5.4.1.1施工放樣根據洞口附近基準點及時恢復中樁,并進行洞外開挖放樣,確定洞口位置及核實相應的開挖工程數量。(1)核查開挖邊界計算、放線是否有誤,設計的邊仰坡率是否合理;(2)截水溝布設是否順應地勢,并滿足截流坡面水要求,與開挖邊界的緊邊距離是否滿足規范要求;(3)保護和保留好的基準標記與測樁,如損壞遺失、移位,承包人馬上修復。5.4.2洞內開挖、出渣、清理隧道洞內開挖方法時,應對斷面尺寸及形式、圍巖條件、工區長度、工期、當地條件等38、綜合考慮后,最大限度利用圍巖自身具有的支承能力,在不使圍巖松馳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開挖斷面大的開挖方法。通常采用的開挖方法大體可按全斷面法、臺階法、導坑超前法劃分。(1)從隧道開挖時起,就必須設置洞內排水設施,能自流排水的施工段應保持排水溝的暢通,需用水泵排洞內水的施工段,水泵的揚程、容量要有充分的余裕,并有備用水泵。(2)考慮圍巖條件、隧道斷面尺寸及形狀、爆破進尺、開挖方法等,爆破應能炸出超挖少的平滑開挖面,且對圍巖擾動少,依此為據確定炮眼長度和直徑、掏槽方式、炮眼布置、炸藥種類及使用量、雷管種類、爆破順序等。特別是爆破進尺,應在研究巖質、裂隙、風化等圍巖條件及掌子面自立能力的基礎上確定。(3)爆破法開挖應考慮變形余量后,并充分考慮圍巖的巖質、裂隙、風化程度,其開挖輪廓線以外的超挖應盡量減少,超挖不但增加出碴量和襯砌數量,還由于局部挖掉圍巖產生應力集中,不利于隧道結構的受力。5.4.3施工支護在隧道開挖中,為使圍巖穩定,應立即通過支護向圍巖施加支護反力,以限制洞壁出現過量位移,從而得到穩定的符合使用要求的隧道斷面。5.4.3.1錨桿施工(1)錨桿、錨固劑等材料、注漿液的配合比及拌合方法符合設計要求;(2)鉆孔前應根據設計要求定出孔位,做出標記,孔位允許允許偏差為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