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86242
2022-09-16
17頁
80.04KB
1、XX橋至XX公路工程項目建議書項目建設單位:XX交通運輸局編制單位:XX市公路勘察設計院編制日期:第一章 項目簡介1.1、項目名稱XX橋至XX公路工程1.2、項目建設單位及負責人、項目責任人、項目建設單位:XX交通運輸局。、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項目責任人姓名和職務:。1.3、項目建議書編制依據本項目建議書編制的依據主要有:(1)2010年4月交通運輸部交規劃發2010178號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2)貴州省統計年鑒及項目沿線各地、市、縣(區)統計年鑒;(3)項目所在地社會經濟及交通運輸發展規劃;(4)公路投資優化和改善可行性研究方法;(5)交通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2、12003)及有關專業規范、規程;(6)交通部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7)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件黔發改交通20061391號文關于進一步規范我省通鄉油路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8)交通部頒公路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及有關定額、指標等;(9)貴州省交通廳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發布的有關工程造價資料;(10)項目沿線城鎮總體規劃。1.4、項目概況、建設規模擬建項目位于XX新城西部,主線路線起于XX橋,路線走向自南向北,途經XX新村與貴黃路平交,終點樁號為K2+227.6。道路全長2.2276Km。支線1路線起于主線K1+268.4處,路線向西沿山腳走向,終點與貴黃路平交。終點樁號3、為K0+946.16。支線2路線起于支線1 K0+444.39處,路線向西南走向與XX村已建通村公路相接。道路全長K0+480.98。本項目建設規模為3.655Km。主線路基寬度7.5m,支線1路基寬度6.5m,支線2路基寬度4.5m,地形起伏變化大,平面指標均達到四級公路要求,最大縱坡在10%以內。、建設期項目建設期為:2013年11月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2013年12月 完成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2014年2月至9月全線施工,2014年10月 全線投入營運。、項目總投資估算和資金來源項目投入總資金及各項工程費用見投資估算匯總表。估算表項目名稱:XX橋至XX公路項目線路長度:3.655Km序4、號項目名稱單位工程量估算金額技術經濟指標(元)(元)第一部分工程費用8031470 -1路基挖土方m316666 483314 29.00 -2路基挖石方m350802 2641704 52.00 -3路基填土石方m39587 130958 13.66 -4M7.5砂漿砌片石排水溝m31901 465647 245.00 -5防護工程m34247 1104324 260.00 -6特殊路基處理m31434 80282 56.00 -7填隙碎石底基層(厚20cm)m221207 530175 25.00 -8級配碎石基層(厚15cm)m221207 424140 20.00 -9級配碎石基層(厚5、20cm)m21836 49572 27.00 -10路面瀝青面層(厚5.0cm)m223043 1797354 78.00 -11涵洞工程m72 324000 4500.00 第二部分 其它費用4399174 -1征地畝60.8 3648000 60000.00 -2設 計 費285774 計價格200210號文-3勘 察 費95258 -4監理費(x1.2%)96378 -5設計文件審查費(x0.05%)4016 -6工程招標費54673 計價格20021980號-7工程量清單編制費14289 -8文明施工安全防護200787 黔建施2005163第三部分費用901027 -1建設單位管理6、費(3.48%)279495 財建(2002)394號-2預留費(+)x5%621532 工程估算總投資(+)13331671 .3資金籌措本項目所需資金1333.1671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364.75萬元,其中第一部分建筑安裝工程費803.147萬元。資金由地方政府配套。1.5、主要結論和建議1.5.1 結論本項目符合XX總體規劃。經論證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時期,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加快經濟發展是必要的和可行的。1.5.2 建議通過綜合比較,本項目建議書認為,XX橋至XX公路工程的實施,可以改善XX道路交通狀況,加快XX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項目的順利實施關鍵7、在于建設資金的及時足額到位。建議應及時落實資金,才能保證工程在成本的投資估算控制范圍內如期按時按質完工。主動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使項目能如期開工。通過招投標擇優選定承包商,做好合同管理及協調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意對質量、工期、建設成本進行全過程的動態控制,設計單位應嚴格按國家強制性標準規范的要求設計,盡量減少設計變更。采用組織措施、經濟措施、技術措施和合同措施,按照經濟性原則、責權利相結合原則、政策性原則,各類人員共同配合,確保工程質量,使建設工程按時按質完成并投入使用,防止實際投資超投資估算。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1項目背景及建設理由2.1.1 項目背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地8、區利用特殊的優惠政策、自身的區位優勢和雄厚的工業基礎得以超常規發展。而西部地區,由于受歷史、自然和區域諸多因素的影響,社會經濟總體發展水平與東部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目前這種差距呈擴大趨勢。根據國家加強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黨中央不失時機地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要求把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作為黨和國家的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說: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9、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于推進全國的改革和建設,對于保持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意義,是實現國民經濟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公路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服務性產業,公路運輸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10、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迫切需要盡快建立能力充分、組織協調、運行高效、服務優質、安全環保的公路運輸系統,與其他運輸方式共同構筑布局協調、銜接順暢、優勢互補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社會和公眾提供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運輸服務。經過“十五”期間的努力建設和“十一五”期間進一步推進公路建設力度,貴州省的公路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由省政府駐地貴陽市到各地、州、市基本上溝通了高等級公路,縣與地區及縣城與縣城之間已貫通縣際油路,但縣城與各鄉鎮之間公路等級低下,到目前為止,仍有約40%以上的鄉鎮為未通油路,其落后的交通狀況嚴重制約了廣大山區社11、會經濟的快速發展。XX公路管理局接手管理后,各項基礎設施需要大力建設完善階段。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由于受各種因素制約,在廣大農村區域道路運輸條件仍較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后的交通運輸條件影響了客貨流通和周轉,形成了交通制約經濟,經濟又影響交通的不良循環。要加快XX經濟建設邁上新的臺階,作為加快短途客貨物流快速流通的公路建設迫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 XX概況 景區內以XX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為中心,分布著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第三大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X12、X大瀑布是XX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從上、下、前、后、左、右六個方位觀賞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簾洞自然貫通且能從洞內外聽、觀、摸的瀑布。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贊嘆道:“搗珠崩玉,飛沫反涌,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偉;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 XX風景名勝區以XX大瀑布景區為中心,分布有石頭寨景區、天星橋景區、滴水灘瀑布景區、陡坡塘景區、郎宮景區、XX漂流等幾大景區。是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獲得國家評定的AAAA級旅游區,景區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文明風景區”示范點、“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區”。13、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被人民日報社評為“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榮獲“歐洲游客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等榮譽稱號。 2007年3月,XX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項目所在地概況擬建項目位于XX新城西部,主線路線起于XX橋,路線走向自南向北,途經XX新村與貴黃路平交,終點樁號為K2+227.6。道路全長2.2276Km。支線1路線起于主線K1+268.4處,路線向西沿山腳走向,終點與貴黃路平交。終點樁號為K0+946.16。支線2路線起于支線1 K0+444.39處,路線向西南走向與XX村已建通村公路相接。道路全長K0+48014、.98。本項目建設規模為3.655Km。 項目所在地旅游資源豐富,農業發展潛力巨大,礦產資源、水力資源、建材原料豐富。國家“西部大開發,擴進內需”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使處于祖國西部腹地的XX各方面建設邁上了一個更新、更高的臺階。為使資源優勢更快地轉變為經濟優勢,必須加快各方面的建設步伐。而作為各方面建設中的交通建設一直是XX乃至安順市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所以交通建設自然成了XX各方面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鎮勝高速公路等國家大型項目的建成及投入營運,也使本地的公路交通建設的進行勢在必行。本項目已列入XX公路管理局2012年改造的重要項目之一,是連接周邊村寨主要干道。其建設可為蔣旗堡村、段烏盔村15、殷家莊小寨、盔林甲村、花丹寨、扯豬窩。及XX所在地之間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和文化交流提供有力的運輸通道,滿足干線公路及城鎮經濟向周邊欠發達地區輻射的功能,為保證該區域工農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從而推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符合XX交通規劃發展的需要。本項目對于促進XX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推動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調整,帶動小城鎮建設,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繁榮穩定、鞏固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構建和諧社會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2.1.4建設理由項目的建設是國家全面升化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設”提出,16、“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胡錦濤同志在2005年11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切實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此,本項目的建設是國家“十一五”期間實施農村公路“五年千億元”工程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同志再次強調,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本項目的建設是實施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17、,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拉動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促進城鄉經濟建設更加和諧。項目區域內并無鐵路運輸,道路運輸早已不能承擔區域短途物資運輸,該區域對外交流溝通仍以公路為主,公路等級低下,運輸成本高是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其改建可以節約運輸成本,加快客貨流的周轉,對促進區域間經濟協調發展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項目的建設是完善交通網絡、提高公路服務水平和通行能力的需要。由于經濟發展階段性的原因,經濟發展發展水平較低,運輸需要小,建設資金有限,道路交通網絡不完善,公路建設等級低下。后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運輸量不斷加大,對現有交通網絡進行過多次維護改造,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18、運輸困難的問題。隨著今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需要,當地人民群眾要求完善交通網絡的呼聲日益高漲。為帶動項目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緩解周邊交通壓力,該公路的建設已勢在必行。項目建設是沿線人民脫貧致富、發展經濟的需要,XX風景名勝區經濟基礎較好,但農業耕地少,工業生產欠發達,交通運輸覆蓋面有待提高,才能滿足自然資源充分開發利用,合理開發有限的土地資源,加快工農業的有機協調發展。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將為相關區域經濟生活提供強有力的運輸通道,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的。第三章 總體建設方案3.1路線方案概述擬建項目主線路線起于XX橋,路線走向自南向北19、,途經XX新村與貴黃路平交,終點樁號為K2+227.6。道路全長2.2276Km。支線1路線起于主線K1+268.4處,路線向西沿山腳走向,終點與貴黃路平交。終點樁號為K0+946.16。支線2路線起于支線1 K0+444.39處,路線向西南走向與XX村已建通村公路相接。道路全長K0+480.98。本項目建設規模為3.655Km。3.2路線方案比選本項目路線方案經過有關部門多次會議討論,最后形成現有路線方案,因此本次可研報告編制不再進行方案比選。3.3路線走向及主要控制點本方案主線路線起于XX橋,路線走向自南向北,途經XX新村與貴黃路平交,終點樁號為K2+227.6。道路全長2.2276Km。20、支線1路線起于主線K1+268.4處,路線向西沿山腳走向,終點與貴黃路平交。終點樁號為K0+946.16。支線2路線起于支線1 K0+444.39處,路線向西南走向與XX村已建通村公路相接。道路全長K0+480.98。3.4建設規模本項目主要是新建公路工程,道路總長3.655Km,主線路基寬度7.5m,支線1路基寬度6.5m,支線2路基寬度4.5m,地形起伏變化大,平面指標均達到四級公路要求,最大縱坡在10%以內。路基工程本項目路基計價土石方共計67.468千立方米,平均每公里18.46千立方米。本項目土石方在設計中盡量充分利用,以減少工程投資。沿線無地質病害,對于路線挖方地段的巖石路塹邊坡,21、邊坡(10.310.5),采用護面墻封面,設置碎落臺等措施處理,一般路塹邊坡按10.510.75坡比分層開挖,邊坡的穩定是可以保證的。路堤填方邊坡坡比為11.511.75,根據填料種類不同可采用干砌片石護坡及菱形網格內植草防護。全線的排水系統由邊溝、排水溝、截水溝、急流槽等組成,設計有完善的排水系統,防止水土流失。路基防護及排水工程為M7.5漿砌MU30片石6148立方米。 該項目所在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除雨季和冰凍天氣外,可常年組織施工。路基標準橫斷面圖、路基一般設計圖見附件。 路面工程本項目主線及支線1路面類型擬采用瀝青碎石路面,面層為5厘米瀝青碎石路面,基層為15厘22、米級配碎石層,底基層為20厘米填隙碎石層;支線2路面類型擬采用瀝青碎石路面,面層為5厘米瀝青碎石路面,基層為20厘米級配碎石層。本項目總計路面攤鋪面積23.043千平方米,路面結構圖見附件。 橋梁、涵洞本項目無橋梁,道路沿線設計有9道涵洞。 交叉工程本項目交叉工程為平面交叉,共4處。主要是主線終點與貴黃路平交,主線K1+268.4與支線1平交,支線1 K0+444.39與支線2平交。 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為了交通組織管理及行車安全,路面工程完工后,應在路中線根據平縱面情況劃線。在過城鎮路段及陡坡急彎路段設置標志、標牌,提示駕駛員注意安全。交通安全設施:在視距不良、連續上下坡、陡坡、急彎等路段設置23、路面標線及必要的視線誘導標志;路側有懸崖、深谷、深溝等路段設置路側混凝土護欄;平面交叉設置警告標志和必要的地名牌、指路牌、里程樁。全線設置交通標線。征地拆遷本項目共需征地60.8畝,主要是荒山,無拆遷。占地及拆遷數量見附件公路用地表。主要技術指標及工程數量表量。全線主要技術指標及工程數見表3-1表3-1 主要技術指標及工程數量表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技術指標及工程數量備注1公路等級級四2設計速度公里 / 小時203行車道寬度米6.5、5.5、3.54路基寬度米7.5、6.5、4.55停車視距米206平曲線最小半徑米407最大縱坡%9.958汽車荷載等級公路級9路線長度公里3.65510平均每公里造價24、萬元/公里364.7511土石方數量千立方米67.46812排水及防護工程立方米614813瀝青碎石路面千平方米23.04314中 橋米/座15小 橋米/座16涵 洞道917平面交叉處418占用土地畝60.8第四章 環保保護項目區域內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地表植被完好率高,水土流失較輕,局部地段產生的水土流失,主要為耕地防護措施不力所致。本項目的建設實施將對沿線社會環境的影響表現為:沿線村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房屋拆遷影響,占用農田的影響。該項目的實施,是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及必備的條件,對開發山區建設、資源有效利用、脫貧致富、增強民族團結和進步、改善區域公路網、提高公路運輸能力、促進基礎設施完25、善、改善投資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沿線群眾對本項目的實施表示支持和歡迎。本項目的實施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表現在:工程施工對地表的破壞,山體開挖和擾動將產生新的裸露松動坡面,在大氣降水的侵蝕作用下,將產生溝蝕、面蝕而導致水土流失。本項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施工階段路基的挖填、砂石材料的加工產生的粉塵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營運階段汽車排放的尾氣隨交通量的增長而增長,且長期存在下去,公路兩側局部空氣污染呈上升趨勢。本項目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施工期不可避免的水土流失及營運期路基路面因大氣降水而產生的水流沖刷,對沿線的溝渠產生的影響。本項目對周圍聲環境的影響表現在:施工期間由于施工機械的工作而26、產生的影響及營運期交通噪音污染的影響,等效聲級將呈上升趨勢。環境保護原則及對策:4.1社會環境 公路路線方案的選定對沿線社會環境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布線基本按順應地形、少拆遷,當路線通過村寨集鎮時,本著“過而不進、離而不遠”,既減少拆遷又利于村鎮拓寬發展的原則,力求減少對地表的擾動和土石方填挖數量,既符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又節省工程投資。為了使路線方案最佳,應精心勘察、精心設計,廣泛聽取地方政府及沿線人民群眾的意見后確定實施方案。4.2生態環境 路線布線時,應充分考慮公路的平、縱、橫三者之間的關系,力爭做到填挖平衡,合理調配土石方,選擇適當的借土場及棄土場,修筑必要的擋渣墻,配以截、排水溝,使水土27、流失減小到最低限度。不可避免的深挖高填路段,暴露的路塹邊坡及路堤邊坡根據地質情況,橫坡情況采用漿砌護坡、擋墻措施,可美化路容及減小水土流失。設計完善的排水系統,使路基范圍內的水很快流出路基外的排水設施,防止沖毀農田。4.3環境污染的防治 本項目路面為瀝青表面處治,揚塵污染不大,在道路兩側種植對空氣污染有吸收和凈化能力的速生樹種進行綠化,可有效地降低行車對周圍空氣污染。4.4水環境污染的防治 施工期,為了防治水土流失,需修建一定數量的臨時排水設施,待排水設施完善后,方可拆除。第五章 項目實施進度在項目可研報告獲得批準后,即進入實質性設計、施工階段。路基填挖方平整、地基處理等工程可按全段展開,進行28、機械、人工施工。按照統籌安排,統一設計,分項、交叉進行施工的原則,安排各項工作的次序及所需時間,把建設期控制在12個月左右,即從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具體安排如下:二一三年十一月 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二一三年十二月 完成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二一四年二月至二一四年九月 全線施工二一四年十月 竣工驗收第六章 效益分析與社會評價6.1 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的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如下社會目標: 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布局,提高道路服務水平。 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減少貧困。 完善XX道路網絡,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本區域的人居環境,帶動本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6.2 經濟效益 本工程經濟效益主29、要體現在改善和提升XX周邊交通狀況,減少交通各種耗費。同時帶動部分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有利于擴大就業。 促進XX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改善其投資環境,加快引進先進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經驗,促進西部的開發建設。6.3 環境效益XX環境的好壞是由其基礎設施發展水平決定的,項目的環境效益是XX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在規劃和建設中,在滿足人民生產生活需要的基礎上,始終圍繞自然生態環境保護這一主題,把自然生態環境作為主要目標。隨著項目實施,本項目的建成將在旅游業和城市自身發展的同時,發揮其重要作用,帶動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從而使XX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6.4 評價結論本項目最大好處是不斷完善XX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同時改善整個XX周邊的交通狀況。 給XX帶來巨大的間接效益,對XX的城鎮化建設、旅游、運輸、商貿等都會帶來良好影響。 提升道路服務水平,改善城市形象。 改善XX投資環境,增加就業機會。 符合現階段國家宏觀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