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廣公路蓋板涵技術交底(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6232
2022-09-26
11頁
101.57KB
1、技術交底書交底編號:工程名稱蓋板涵施工部位3#-6#蓋板涵施工單位二廣公路八標七工區交底日期2012.3.19交底內容:一、交底范圍 本交底適用于二廣高速公路連州至懷集段八標七工區3#(K79+210)、4#(K79+526)、5#(K79+800)、6#(K80+040)蓋板涵施工。二、 交底內容 施工工藝:涵底開挖墊層涵身基礎臺身及臺帽蓋板及八字墻施工3#(K79+210)、4#(K79+526)、5#(K79+800)、6#(K80+040)蓋板涵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涵身基礎(C30砼)、臺身及臺帽(C30砼)、支撐梁及跌水井(C30砼)、蓋板(C40砼)、通道擋墻及路面(C30砼)、涵底(2、C20砼)、八字墻基礎及墻身為C20片石混凝土,洞口鋪砌及隔水墻為M7.5漿砌片石,各涵洞具體參數見下表。涵洞樁號交角 孔數x孔徑 (孔-m)涵長 (m)配節 (左右)首節(尾節)異型板3K79+210901-4x4 47.516*7+5.51基礎:外側模(5+0.51)*0.8*2、端模(5+1.1)*0.8*1, 墻身:外側模(4+1.51)*4.54*2、內側模(4+1.51)*3.65*2、端模0.75*4.2*24K79+5261201-4x4 86.504.25+6*13+4.25基礎:外側模(5+1.04)*1.8*1、(1+1.46)*1.8*1,內側模(4+1.03)*0.73、*1、(2+1.47)*0.7*1、(3+1.65)*0.7*1、(2+1.84)*0.7*1,端模(6+1.159)*1.8*1、1.674*0.7*2、(1+1.425)*0.7*2; 墻身:外側模(4+1.867)*6.2*1、(1+1.624)*6.2*1,內側模(4+1.405)*4.8*1、(2+1.095)*4.8*1,端模0.924*4.8*25K79+800901-6x5 84.376*12+4*2+4.37基礎:外側模(3+1.37)*1.2*2、端模(7+1.6)*1.2*1; 墻身:外側模(3+1.37)*4.5*4、端模4.5*0.8*2; 臺帽:外側模(3+1.374、)*1.7*2、內側模(3+1.37)*0.5*2、(3+1.37)*1.2*2,端模0.9*0.5*2、0.45*1.2*26K80+040.000601-6x5117.076.04+6* 15+5*3+ 6.03基礎:外側模(2+1.557)*1.2*1、(7+1.523)*1.2*1、端模(8+1.931)*1.2*1; 墻身:外側模(2+1.846)*6.2*1、(7+1.235)*6.2*1,內側模(3+1.308)*5*1、(6+1.773)*5*1、(3+1.308)*1.2*1、(6+1.773)*1.2*1,端模0.924*5*2、0.404*1.2*21、施工放樣施工前經現5、場測量定出涵底(八字墻)基礎邊線,并復測原地面高程,用白灰撒出基礎開挖邊線,施工時嚴格按照邊線施工,基坑開挖后恢復基礎邊線。2、基坑開挖與基坑處理采用人機配合兩側放坡開挖,其開挖邊坡坡比控制在1:0.75,并設立明顯的施工和安全標志牌,并切實做好以下幾點:(1)、基坑開挖時在基坑兩側留出臨時排水溝及集水坑,以降低基坑水位,避免雨水或地下水侵濕基底土質。(2)、基坑開挖,為便于基礎模板加固,基底兩側放寬100cm,并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開挖的土石方作棄方處理。(3)、基坑開挖至距設計標高20cm時停挖,采用人工清底至設計標高。基坑開挖完成后,報驗測量監理工程師、現場監理工程師6、和試驗部門檢測基底平面位置、尺寸、高程、承載力,若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采用變更文件換填,換填深度按照現場實際情況確定;為便于綁扎基礎鋼筋,在基底澆注46cm厚C15砼。C15砼頂面標高為涵身基礎底標高,砼澆筑前由技術員測出基底標高位置,施工人員配合,掛線找平,澆筑砼。(4)、基底高程允許偏差:土質50;石質+50,-200。3、基礎、涵身、臺帽模板安裝模板采用廠制小塊組合鋼模,用鋼管支撐加固。模板間的接縫處用雙面膠帶貼密實,不得產生漏漿。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必須平整光滑,各施工隊在領取模板后必須進行打磨,并在模板表面涂刷脫模劑,混凝土澆筑前模型內不得有積水和雜物。沉降縫按照上表數據施工,縫寬7、12cm,兩側基礎及墻身豎直、平整,上下貫通并在同一平面。沉降縫均采用瀝青麻絮填塞。(1)、基礎模板采用6mm厚的小塊組合鋼模拼裝成型,在模板接縫處貼雙面膠帶,防止漏漿;模板橫向背楞采用12#雙槽鋼,槽鋼長度根據沉降縫位置配取,間距為5590cm不等;模板對拉采用16螺紋鋼,拉桿兩端布設10*10*1cm的鋼板墊片,每側拉桿頭都采用雙螺帽。同時在模板外側設置鋼管支撐,以確保模板自身的穩定性。模板的垂直度及軸線位移通過鋼管固定。 (2)、模板安裝完畢后,由現場技術人員對其平面位置、頂部標高和縱橫向穩定性進行檢查,并對混凝土頂面用雙面膠或膠帶進行標記,確認無誤后報驗監理工程師驗收。模板安裝質量標準8、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軸線位置15mm尺量每邊不少于2處2表面平整度5mm2m靠尺不少于3處3高程15mm水準測量4模板尺寸30mm尺量每邊不少于3處5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mm尺量4、 基礎、涵身、臺帽鋼筋加工、安裝 每批鋼筋在進場前先進行原材料檢驗,符合技術規范要求方可進場。進場后分規格存放,做到上蓋下墊,做好鋼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標識。鋼筋使用前應除鱗銹、油污并調順直,在加工場制成半成品運至現場,現場綁扎。主筋焊接采用搭接雙面焊, 使用優質結構焊條,鋼筋骨架綁扎牢固。鋼筋加工質量標準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1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長10mm2彎起鋼筋各部尺寸20mm3箍筋、螺旋筋各部9、尺寸5mm(1)、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和接頭質量應符合以下規定:閃光和對焊接頭周緣有適當的墩粗部分,并呈均勻毛刺外形,其中心在同一軸線上,搭接雙面焊接長度不小于5d,單面焊接長度不小于10d。主鋼筋焊接接頭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受拉區不得大于50%;主鋼筋綁扎接頭受拉區不得大于25%,受壓區不得大于50%。(2)、應采用與砼標號相同的墊塊,其厚度不應出現誤差,正誤差不應小于1;墊塊應相互錯開、分散設置在鋼筋與模板之間,但不應橫貫砼保護層的全部截面設置。墊塊在結構或構件的側面和底面所布設的數量不應小于3個/m2。(3)、鋼筋安裝及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如下:受力鋼筋排距510、mm,同一排受力鋼筋間距20mm,箍筋、橫向水平鋼筋間距綁扎骨架為20mm,鋼筋骨架長為10mm,寬、高為5mm,彎起點位置20mm,保護層厚度(除蓋板外)10mm,蓋板保護層厚度3mm。(4)、涵身基礎鋼筋施工需要預埋涵身鋼筋插筋。5、蓋板施工、支架搭設根據地面與蓋板標高計算支架排距、頂托、底托高度。蓋板采用DWJ型碗扣式支架滿堂式布設,立桿縱橫間距90cm60cm,橫桿步距1.2米。頂、底托伸出長度不得超過1/3頂緣長(不超過20cm)。碗口支架間用鐵錘敲擊鎖緊。使支架縱向直順,橫向水平,垂直偏差小于架高的1/500。立好立桿后,及時設置第一步大、小橫桿。支架縱橫向沿全高設置剪刀撐,斜桿與11、地面的夾角為45度。剪刀撐必須隨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拉接桿同步搭設,剪刀撐要落地。蓋板支架頂托上順向方向放置10cm10cm方木,在10cm10cm方木上橫向放置10cm10cm方木,中心到中心間距35cm。、模板工程支架搭設后,調整支架頂托以控制蓋板底標高。頂托調節完成后在橫向10cm10cm方木上鋪1.5cm厚木膠板作為面板。模板拼縫處要支撐牢固,防止托空錯臺。蓋板側模板豎肋采用10cm10cm方木,中心到中心間距35cm。模板安裝完畢后,由現場技術人員對模板拼縫、標高、平整度進行檢查。(3) 、鋼筋工程詳見“基礎、涵身、臺帽鋼筋加工、安裝”蓋板制作實測項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1高度不小于設計12、2寬度現澆20mm,預制10mm3長度+20mm,-10蓋板安裝實測項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1支撐面中心偏位102相鄰板最大高差106、砼施工(1)、混凝土的運輸砼的運輸設備的運輸能力應適應混凝土凝結速度和澆注速度的需要,保證澆筑過程連續進行,在混凝土澆筑前應認真檢查是否存留有積水,或內壁的混凝土是否清理干凈。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確保混凝土不發生離析、漏漿、嚴重泌水及坍落度損失過多現象,運輸至澆注地點的混凝土應保持均勻和良好的坍落度,若混凝土發生離析現象,不得澆注,應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攪拌,但不得加水。現場在混凝土澆筑以前,現場應檢查運輸道路、車道板的完好,對于便道存在問題,現場隊長應及時組織進行修13、整,保證混凝土罐車不受堵塞,特別是保證陰雨天行車暢通。采用混凝土罐車運輸混凝土時候,運輸過程宜在24r/min的轉速攪動,在罐車達到澆筑現場時候,應高速旋轉2030s后再將混凝土喂入受料斗。為了避免日曬、雨淋和寒冷氣候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防止局部混凝土溫度升高(夏季)或受凍(冬季),需要時候將運輸混凝土車的容器上加上遮蓋物或保溫隔熱材料。(2)混凝土的澆筑澆筑混凝土前,全部模板和鋼筋應清刷干凈,不得有滯水、冰雪、鋸末、施工碎屑和其他附著物質,并經監理工程師檢查批準才能開始澆筑。澆筑混凝土前,并應檢查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坍落度。在混凝土澆筑以前應仔細檢查模板、支撐、鋼筋、預埋件的緊扣程度和保護層墊塊14、的位置、數量等,混凝土的澆筑的溫度,不得低于+5,也不得高于+30,如現場澆筑的砼溫度不符合上述規定而又必須澆筑時,應采取防寒或降溫措施,混凝土澆筑時應避免模板和新澆筑混凝土受到陽光的直射,盡可能安排在傍晚澆筑而避開炎熱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澆筑以免氣溫升到最高時候加劇混凝土內部升溫。混凝土應按水平分層澆筑,分層澆筑厚度保持在30cm,最大攤鋪厚度不得大于40cm,泵送混凝土的澆筑厚度不得大于60cm。每層混凝土應在前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和搗實,以防止損害先澆的混凝土,同時應避免兩層混凝土表面間脫開,在新澆筑完成的下層混凝土上再澆筑新混凝土時候,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或能重塑前澆筑完成上層混凝土。在15、混凝土澆筑過程或澆筑完成時候,如混凝土表層泌水較多,須在不擾動已經澆筑混凝土的條件下,采取措施將水排除。繼續澆筑混凝土時候,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減少泌水。澆筑混凝土期間,現場安排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的穩定情況,發現有松動、變形、位移時候及時處理。混凝土澆筑時候,自高度向模板內傾卸混凝土時候,為了防止混凝土離析,要求混凝土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以免發生離析,當超過2m時候,應采用串筒、溜槽等設施輔助下落。在混凝土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新混凝土時候,一般要求鑿除時候應先鑿除表層水泥砂漿和松弱層,人工鑿除時候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經鑿毛處理的混凝土面用水沖洗干凈,但不得有積水,在新混凝土16、澆筑以前,水平施工縫宜在舊混凝土面上鋪一層1020mm水灰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2水泥砂漿,或鋪一層厚約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澆筑混凝土減少10%。澆注大體積混凝土應在一天中氣溫較低時候進行,混凝土澆注溫度(振搗后50100mm深處的溫度)不宜高于28。(3)混凝土搗實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隨時對混凝土進行振搗并使其均勻密實。振搗宜用D50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應避免重復振搗,防止過振。振搗過程中及時檢查模板支撐的穩定和接縫的密合情況,避免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產生漏漿。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混凝土時候,插入式振搗器移動間距不宜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且插入下層混凝土內的深度17、在50100mm,與側模板應保持50100mm的間距。當振動完畢需變換振搗棒在混凝土中的水平位置時,應邊振動邊豎向緩慢提起振動棒,不得將振動棒放在混凝土內平托。不得用振動棒驅趕混凝土。在振動過程中避免碰撞模板、鋼筋和其他預埋件。混凝土振搗完畢后,應及時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漿后再抹第二遍并壓光、拉毛。抹面時候嚴禁灑水,并應防止過度操作影響混凝土表層的質量。(4)砼養生和拆模砼拌合物經澆筑振搗密實后,即進入靜置養護期,根據目前的氣溫,采用合適的方法用覆蓋土工布后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 拆模要求:為保證順利拆模,非承重側模可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后略微松開模板,并繼續澆水養護至18、拆模后。只要保證砼能承受自重且表面和棱角不致因拆模而損壞,即可拆除。拆模經技術人員同意。模板支架拆除時應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則順序進行。拆模輕拆輕放,不得用重錘猛敲,用吊車要輕放,盡可能避免損傷構件表面及模板本身,用人工平抬到平整位置,用油布清擦,檢查板面平整度,進行修整,按種類和尺寸小心堆放,以予再用。 7、洞口施工本涵洞八字墻為C20片石混凝土,洞口鋪砌及隔水墻為M7.5漿砌片石。(1)、八字墻墻身模板選用、拼裝及加固參照“基礎、涵身、臺帽模板安裝” (2)、八字墻墻身模板模板安裝完畢后,由現場技術人員對模板拼縫、標高、平整度、垂直度進行檢查,無誤后報驗監理工程師。(3) 、片石砼施19、工時可在砼中摻入不多于該體積20%的片石,.片石的抗壓強度應不低于MU30。應使用質地堅硬、密實、耐久、無裂紋和無風化的石料,片石的厚度應為150300。在砼中埋放片石應符合下列規定:片石應清洗干凈并完全泡水,應在澆筑時的砼中埋入一半左右。當氣溫低于10時,不得埋放片石。片石應分布均勻,凈距不應小于150,片石邊緣距結構側面和頂面的凈距應不小于150,片石不得觸及構造鋼筋和預埋鋼筋。砼應采取分層澆筑的方式,每層砼的厚度不應超過300,大致水平,分層振搗,邊振搗邊加石。(4)、洞口鋪砌及隔水墻采用M7.5漿砌片石,材料及施工方法應符合下列要求: 漿砌片石石料厚度不小于20cm,強度應滿足不小于320、0Mpa。外露面砌筑時,盡量采用厚度20-30cm,寬度約為厚度的1.5倍規格片石,片石形狀要大致平整,發現有縫棱銳角時,應敲除棱角,四周稍加修整,隱蔽面可不加修鑿,但要嵌縫嚴密。當采用片石有風化面時要及時鑿除。孤石不做鑲面砌筑,當用做擋土墻腹內砌筑時,一定要鑿除風化層。 砌筑前,將石料表面泥垢清除干凈并灑水保持濕潤。砌筑時必須兩面立桿掛線或樣板掛線,外面砌筑線順直整齊,逐層收坡,內面砌筑線大致順直,砌筑過程中要經常校正線桿,確保砌體各部幾何尺寸符合設計要求。 砌筑采用坐漿法,所有石塊均應坐于新拌砂漿之上固定就位,再將已砌好的石塊側面抹漿,然后在將要砌入的石塊相間側面抹上砂漿,側壓擠靠就位,先21、鋪砌角隅石和鑲面石,然后鋪砌幫襯石,最后鋪砌腹石。鑲面石應丁順相間或二順一丁排列分層砌筑,砌縫寬度小于3cm。面層砌塊應與里層砌塊交錯,連成一體;面層、里層均應砌筑平整。腹墻分層砌筑時,應與外圈分層一致,應先鋪一層適當厚度的砂漿,再安放砌塊和填塞砌縫。各砌層的砌塊應要放穩固,砌塊間應砂漿飽滿,粘結牢固,不得直接貼靠或脫空,底漿應鋪滿,豎縫砂漿應先在已砌石塊側面鋪放一部分,石塊放穩之后,填滿砂漿并搗實,用小石子混凝土塞豎縫時,應以扁鐵搗實。 分層砌筑第一層時,應先將基礎砼表面清洗、濕潤,再坐漿砌筑。砌筑上層不得扭動下層。不得在已砌好的砌體上拋擲,滾動、翻轉和敲擊石塊。砌筑基層應選用較大較平整石塊22、,所有層次的鋪砌都應使承重面和石塊的天然層面找平。分層砌筑時,上下兩層石料豎縫錯開距離不小于10cm,不得有通縫。 砌筑砌體外側時,砌縫需留出2cm深的縫槽,以便進行砂漿勾縫,勾縫砂漿要飽滿,線形要美觀。為保證砌體的穩定和砌筑方便,墻身砌筑與墻背回填交叉進行,并及時報請監理工程師簽認。 若較長段砌體砌筑時,相鄰工作段的砌筑差不應超過1.2m,分段位置應盡量設于沉降縫處,各段水平砌縫應一致。 砂漿嚴禁人工拌合,拌合時間不小于3分鐘,砂漿應隨拌隨用,保持適宜稠度。根據拌合站和施工現場的距離,采用手推車或翻斗車進行運輸,拌和好的砂漿在2-3小時內必須用完,在運輸時,若發生離析,泌水的砂漿,必須重新拌23、合,已凝固的砂漿不得使用。在砌筑過程中同時做好砂漿試件,頻率為每一工作班兩組,進行28天強度檢驗。 砌筑工作中斷后恢復砌筑時,已砌筑的砌層表面應加以清掃并濕潤,砌筑好的砌體要及時進行灑水養生,養生期不得小于7天。三、質量驗收標準1、各沉降縫位置正確,填縫無空鼓、開裂、漏水現象;預制構件與沉降縫吻合。2、涵洞內不得遺留建筑垃圾、雜物等。3、洞身順直,進出口、洞身、溝槽等銜接平順,無阻水現象。4、帽石、八字墻等應平直,與路線邊坡、線形匹配,棱角分明。5、涵洞處路面平整,無跳車現象。6、外漏砼表面平整,顏色一致。涵洞總體實測項目項 目允許偏差(mm)軸線偏位50流水面高程20涵底鋪砌厚度+40,-124、0長度+100,-50孔徑20凈高50豎直度或斜度0.3%臺高頂面高程10四、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項1、基坑四周設置排水、防水措施,防止水沖壞坑壁。2、基坑開挖棄土,不能在坑四周堆放,既不美觀又影響施工和邊坡穩定性。3、隨時清除施工場地不必要的障礙物,設備、材料及各類存儲物品安全堆放、緊緊有條,即要保持施工現場環境的清潔整齊,又對安全生產有利。4、澆筑混凝土前,對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澆筑;如在原有混凝土表面上澆筑,原表面應鑿毛并清洗干凈后才能澆筑混凝土,以確保新老混凝土的完全粘結。5、施工場內的一切電源、電器的安裝和拆除,必須由持證電工專管,執行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的規定,并按25、“三相五線制”配置線路。6、施工操作人員進入現場時必須佩戴安全帽,高空作業時必須系安全帶。附:1、3#(K79+210)蓋板涵構造圖及鋼筋圖2、 4#(K79+526)蓋板涵構造圖及鋼筋圖3、 5#(K79+800)蓋板涵構造圖及鋼筋圖4、 6#(K80+040)蓋板涵構造圖及鋼筋圖進行砂、石、水泥、鋼筋檢驗測量放樣監理認可基坑開挖抽水機排水清理基底及隱蔽工程檢驗按監理指示進行基底處理基坑放樣安裝基坑模板及鋼筋澆砼基礎基坑回填、壓實涵臺放樣安裝涵臺模板及鋼筋澆涵臺砼進出口施工安裝蓋板模板及鋼筋澆筑蓋板及帽石砼涵背回填及壓實清場及進出水口清理交驗備砂、石、水泥料進行配合比設計及試驗監理認可自檢監理認可分項自檢自檢質量每臺班取砼試件分項自檢并取試件分項監理認可合格進行下一工序 蓋板涵施工工藝流程圖交底人/日期復核人/日期接收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