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人:偷****
編號:640794
2023-04-12
38頁
408.87KB
1、目 錄1.1施工布置:31.2工程施工質量依據執行標準31.3工程地質條件32施工準備32.1 技術準備32.2 施工環境準備33主要施工方法43.1施工順序43.2井點降水設計(計算書附后)43.3沉井施工的深井降水43.4沉井制作土方開挖53.5對基槽周圍邊坡的保護措施53.6沉井的制作(模板計算書附后)63.7沉井的下沉83.8沉井的封底113.9沉井施工的注意事項124現場施工機械及勞動力計。134.1擬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134.2施工勞動力計劃表135、冬季施工措施146、雨季施工措施,場地排水措施166.1雨季施工措施166.2風季施工措施166.3場地排水措施177、2、質量保證體系及質量保證措施177.1質量目標177.2質量管理體制177.3質量管理組織體系(見附圖)187.4 質量控制職責187.5項目部主要質量管理人員職責分配187.6工程質量保證措施207.7分部分項工程質量通病預防措施228、安全施工管理體系及保證措施238.1安全管理方針238.2安全施工管理目標238.3安全施工管理體系248.4安全施工保證措施248.5關鍵階段及重點區域的安全措施25土方施工安全措施25主體施工安全措施25鋼結構施工安全技術措施27臨時用電安全控制措施29機具使用安全控制措施29現場消防安全控制措施308.6安全事故應急預案308.7職業病預防措施319文明3、施工及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及管理措施329.1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管理目標329.2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管理體系329.3現場文明施工管理321、工程概況:本工程旋流沉淀池為圓形鋼筋混凝土沉淀池,位于廠房切割跨78線間,沉淀池井底板頂標高-15.000mm,刃腳底標高-18.700m,井內徑12.000m,壁厚900mm局部1050mm。1.1施工布置:1.1.1根據工程特點,沉井外壁分四次制作完成,現場排水利用場地排水溝排水,可以滿足要求;為了利于施工安全,保證質量,場地排水溝施工時應遠離沉井制作坑,以免水回流滲水到基坑;施工現場重型施工機具仍須鋪路基鋼板或路基箱,以滿足施工機具對地耐力的要求,避免4、擾動土體,影響沉淀池施工。1.1.2施工總進度計劃本工程總進度計劃為151天,要求在90天內完成沉井封底,61天井內部混凝土筒結構和鋼結構制作、安裝完成,封頂結束交設備安裝。沉淀池下沉施工期間,其相鄰100m范圍內禁止打樁作業。工程進度計劃安排見計劃表。1.2工程施工質量依據執行標準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巖土工程勘測報告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沉淀池施工結構圖1.3工程地質條件旋流池落于-1層粉細砂夾粉質粘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40kPa,超挖部分用級配良好碎石分層夯實至設計標高,壓實系數c0.97。2施工準備2.1 技術準備本工程由于工期緊,要求在人員、材料及機具等方面要有充足的5、準備,施工技術員要充分熟悉圖紙、規范,對各工種施工人員要認真進行技術交底,檢查和確定商品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提出各種甲供和乙購材料計劃,并對鋼筋、砂石料、水泥等進場的材料進行抽檢,施工技術員要做好自檢、專檢及隱蔽記錄,及時與監理溝通。進行模板支撐用材料的加工及其他非標構件的加工制作,提出工程需要的預埋鐵件、鋼構件的數量規格。按設計總圖做好測量控制和設置基準點,按設計圖要求進行工程定位放線,對模板、鋼筋等進行放樣。2.2 施工環境準備場地應平整;磚模必須平整、堅實,支撐牢固;四周道路及排水通暢;夜間施工有充足的照明設施;砼施工作業不宜雨天進行。3主要施工方法由于旋流池施工工藝的特殊性,直徑和截面6、尺寸大,深度深,制作和下沉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其施工關鍵過程集中在下沉和封底階段,難度大,干封法不易成功,根據我公司以前在沉井工程中的施工經驗,本方案中沉淀池采用 “沉井法”施工。3.1施工順序沉井制作導坑采用土方大開挖,主體沿高度方向分四次制作,回填。底板高度內砌磚模擋土,施工順序為:挖井點溝敷設輕型井點和深井施工輕型井點和深井降水導坑挖土、換填墊層、砌磚模施工第一節沉井制作、回填土第二節沉井制作、回填土第三節沉井制作第四節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回填、封底沉井內襯壁、平臺、頂板及其他結構施工土建收尾、驗收機電管安裝。3.2井點降水設計(計算書附后)3.2.1根據沿江地區一帶沉井施工的降水經驗,7、本工程采用深井與輕型井點降水相結合的方案,輕型井點均勻布設在漩流池周邊,采用兩級井點,一級井點管長5m,二級井點管長4m,具體位置見附圖。輕型井點根據挖土高度均勻布設,下井點管前,在沉井周邊挖一條溝,截斷吹填沙層的夾層水,然后開挖井點溝至-1.5m左右下一級井點。井點管采用48mm,長度5m的鋼管,總管徑100mm,井點管間距不大于1m。使用7.5kw真空水泵晝夜24小時抽水,每臺真空泵井點管根數為20根,輕型井點的布設可以視具體降水情況而定,直至滿足降水護坡條件。在每級井點管放設處預留寬度凈距1.0m的施工操作平臺,做水溝,防止雨水流進基坑內。抽水真空泵應放置在地面,井點的垂直間距必須滿足井8、點降水曲線的連續性,使輕型井點能形成降水體系,防止出現降水斷層。3.2.4深井施工可以在第一節基礎施工時,但在第二節沉井制作前必須使地下水位降至-12m左右。采取深井降水須通過計算公式與經驗,驗算深井布置間距、深井數量、井深等,布置在距離沉井井壁約12m位置范圍,設自動開關。深井濾水管必須采用鋼筋混凝土管(濾孔大于5050),外用60尼龍網包二層,濾管本身及施工必須保證質量要求,保證地下水的滲透順暢,否則將嚴重影響降水質量。如果出現不滲水夾層流沙,應采用橫埋帶孔塑料管或再加設井點至夾層的方法。3.3沉井施工的深井降水深井總深度為H=36m,設置10口。對于深井水位每天至少測兩次,做好記錄。如有9、異常或水位較高者,應及時采取措施更換潛水泵等。所有深井降水水泵和井點管真空泵應有自動開關設置,保證降水水位的穩定,且功率必須保證水位深度滿足降水要求。3.4沉井制作土方開挖3.4.1沉井在基坑中制作,以減少下沉深度,降低施工作業面。土方開挖采用大開口自然放坡方法,開挖深度為6m左右,考慮到拆除墊架和支模操作的需要,基坑工作面為1m,由于采取深井降水,深井內水位降至基坑下30m以下;挖土采用2臺1.2m3反鏟挖土機進行,挖土接近槽底應留約0.2m厚基土,用人工修坡和平整坑底,防止槽底土擾動。在挖土至標高后,進行換填挖土,換填采用中粗砂夾粉砂土,換填深度大于0.8m,寬度0.83m,在換填砂上做基10、礎混凝土墊層,然后砌刃腳磚胎模。見下一頁具體計算和驗算。3.4.2土方一部分外運,一部分就近堆放用于回填。土方堆放應合理分布,避免造成對基坑四周土體產生不均勻土壓力。3.4.3土方分兩次開挖,基槽兩側各留足夠的工作面,每個過渡平臺預留寬度凈距1.0m左右。邊坡按1:0.75設計放坡(計算書附后)。土方開挖前一周啟動深井和井點管降水,滿足開挖要求后方可開挖。3.4.4根據需要,如果基坑內有泌水滲出,應及時砌好擋土墻,在磚墻下做碎石排水溝和排水井,在換填砂層埋水平管,用真空泵連接抽水,然后澆筑墊層混凝土。3.4.5挖土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觀察基坑邊坡穩定,巡查井點降水的正常。為防止流沙出現塌方,在每11、個平臺處砌磚墻及其他護坡措施。3.5對基槽周圍邊坡的保護措施3.5.1確保邊坡的降水效果,使基槽邊坡土體排水固結,減小水在土中滲流產生的動水壓力,從而降低土體對邊坡土體的側壓力。3.5.2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施工規范及工藝標準的要求,精心組織降水施工從而保證井點的降水效果。3.5.3基槽開挖后必須設置專職維修人員,24小時跟蹤檢查井點運行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更換和維修設備,確保井點泵和深井泵連續正常運行。3.5.4現場必須有充足的防止停電和井點抽水設備(真空泵、潛水泵) 等,以保證現場井點降水的正常。3.5.5保持排水溝的通暢,保證排水溝內的水不會滲漏影響基坑降水和護坡等。3.5.6基槽地12、表周圍應設置截水溝或擋水壩防止地表水進入基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槽,沖刷邊坡土體,形成滑坡。3.5.7基槽開挖過程中及時做好護坡工作,防止雨水和地表水沖刷和滲流入邊坡,造成邊坡失穩。3.5.8基槽兩側滑移面2米范圍內嚴禁堆載過多和重型車輛通行,防止造成邊坡塌方。3.5.9基槽開挖后,基槽兩側60m范圍內嚴禁打樁或其他強震動作業,防止邊坡土體受振動而液化等原因引起土體內抗剪強度降低而發生塌方。3.5.10基槽開挖和主體施工過程中,應對孔隙水壓力和土體側向變形進行監測,一旦發生異常,立即采取措施。3.6沉井的制作(模板計算書附后)沉井壁制作分四節澆筑成形,沉井定位放線,砌刃腳磚模,墊層澆筑,然后開始13、沉井第一節制作的綁筋、支模和混凝土澆筑,第一節澆筑至底板底端,第二節澆筑至-11m標高,(第一、二節沉井制作的水平施工縫或圖紙有設計時,根據圖紙設計留設水平施工縫)。第三節澆筑至-6m標高,第四節澆筑至-2m標高,不能直接到頂板高度,要在井口頂部預留2m左右高度將鋼筋留成插筋,以便沉井下沉到位并封底后,制作頂板時再一起制作剩余高度。井內筒壁混凝土,在封底后施工,內筒鋼筋由底板留插筋,綁扎封模后分三次澆筑到位。沉井施工期間內外腳手架均為雙排腳手架,與沉井分離,井內為滿堂腳手。施工垂直運輸采用40m塔吊,汽車吊配合。3.6.1地基承載力計算 沉井與基坑接觸面積為:3.14*7.05*7.05-3.14、14*6*6=43M2 1*12+1*(12-1)=23M2 鋼筋混凝土體積為:(1*0.84+0.21*1.2)*(12+11)+43*7+(3.14*6.9*6.9+3.14*6*6)*9.35=666m3鋼筋混凝土重量為:666*2450=1631*103MPA地基承載力為:1631/66=24KPa=sw+D,故該設備滿足降水施工要求!2、井點布置計算:(1)、基坑等效半徑的確定: A為基坑面積(m2);r0為基坑等效半徑(m);(2)、井點系統影響半徑的確定: R為降水井影響半徑(m);r0為基坑等效半徑(m)。S為基坑中心處設計水位降深(m);dw為地下靜水位埋深(m);sw為基坑15、中心處水位與基坑設計開挖面的距離(m)。H為含水層厚度(m);k為滲透系數(m/d)。通過計算得到R0=41.741m;3、基坑總涌水量計算:根據基坑邊界條件選用以下公式計算: 基坑降水示意圖 Q為基坑涌水量(m3);k為滲透系數(m/d);H為含水層厚度(m);R為降水井影響半徑(m);r0為基坑等效半徑(m);S為基坑水位降深(m); D為基坑開挖深度(m);dw為地下靜水位埋深(m);sw為基坑中心處水位與基坑設計開挖面的距離(m);通過以上計算得基坑總涌水量為164.121m3。4、每根井點允許最大出水量計算: q為單井允許最大出水量(m3/d);rv為過濾器半徑(m);l為過濾器進水16、部分長度(m);k為含水層滲透系數(m/d)。通過計算得每根井點允許最大出水量為140.098 m3/d。5、井點數及每根井點實際出水量計算: 通過計算得到井點管數量為20個6、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計算: S1為基坑中心處地下水位降深;ri為各井距離基坑中心的距離。根據計算得S1=7.936m = S=5m,故該井點布置方案滿足施工降水要求!7、井點管長度計算: D為基坑開挖深度(m);dw為地下靜水位埋深(m);sw為基坑中心處水位與基坑設計開挖面的距離(m)。hd為井點管頂部離地面的距離(m)。根據計算井點管長度為4.8m。8、濾水管設計計算:(1)、濾管長度 Q為流入每根管井的流量;ne為濾管孔隙率,一般為2%5%;v為地下水進入濾管的速度;由經驗公式v=k1/2/15求得;根據計算濾管長度為234.953m。(2)、濾網孔隙控制,要求dc2d50dc為濾網孔隙(mm);d50為含水層顆粒50的直徑(mm),d50=2.338mm。(3)、填料顆粒的控制砂濾層顆粒尺寸應控制在5d50D5010d50并且建議D50=(67)d50,其中D50為填料粒徑(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