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雅苑施工電梯應急預案版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5503
2023-07-10
15頁
56KB
1、武漢鐵路局經濟適用房項目工程施工電梯安裝(拆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編 制 人: 審 核 人: 審 批 人: 湖北裕恒設備租賃有限公司目 錄1。編制依據和工程概況11。1編制依據11.2工程概況12。編制目的23.預案的適用范圍23.1導軌和吊籠整體傾翻事故23。2安裝、拆卸、修理過程事故33.3物體打擊事故33.4觸電事故43。5空中物體打擊地面人員事故43.6吊籠高空墜落危險發生后的緊急處置43.7吊籠高空困人后緊急處置53。8人員被困作業平臺事故53.9升降作業平臺傾倒事故63。10升降作業平臺傾倒事故已發生時64。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設置64。1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64.2項目應急2、救援小組名單64。3應急救援專業隊伍任務75。應急救援報警和聯絡方式76。事故的緊急處置措施77。應急保障條件87.1、搶險隊伍87.2、應急救援裝備87。3、應急救援藥品87.4、內服藥品88.應急救援措施88.1、工作原則88。2、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的急救措施99.起重機械安全事故預防措施1010. 安全事故報告制度1110。1、事故現場的保護及清理1110.2、事故報告制度1110。3、事故的調查處理制度121。編制依據和工程概況1.1編制依據1.1.1 為了保證企業、社會及相關人員生命財產的安全,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及時、有效、安全地處理各類突發性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3、效地控制事故發展,正確實施現場搶救和其他各種救援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力爭把突發性重大環境污染事件所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特制訂本預案。1。1。2 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8001)、環境管理體系(GBT24001)制定。1。1。3 本“預案規定了事故應急處理的對策、原則和要求,適用于公司所有建筑機械安裝(拆卸)工程。1。2工程概況武漢鐵路局經濟適用房項目位于武漢市洪山區,用地北鄰團結大道,東西兩側為規劃道路,南鄰歡樂谷和東湖風景區,東鄰武漢站,用地定位于鐵路職工住宅小區.項目4、總體概括:本項目總計五棟高層住宅,3層商業裙房. 1#,2樓位于小區北側,其中1#樓33層,底層局部架空,2樓32層,其中1層2層分別為社區用房及物業管理用房。3樓32層,位于用地東側,2層裙房為商業用房。4樓,5#樓位于小區南側,其中4樓34層,底層架空。5#樓33層,底層局部架空。經濟技術指標:小區總建筑面積112777。42,地下總建筑面積17869.15,建筑密度17。69,容積率3。47,地上停車位51輛,地下停車位357輛。居住總套數:936套。結構形式:住宅為剪力墻結構,變配電房及開閉所為框架結構。人防設施:人防設施位于地下室,人防總建筑面積5795,人防設計說明、人防詳細指標及5、防護單元劃分均詳見人防設計圖紙.按照武漢市規定計算的本小區應配建人防面積為5063.無障礙住宅:小區按規范配置了殘疾人戶型及殘疾人設施等,殘疾人住宅位于4樓,共計66套。2.編制目的 為加強對起重機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時做好安全事故發生后的救援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要求,結合本工程實際,特制定本單位起重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預案的適用范圍 本預案所稱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工程起重機使用中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財物損失的事故,事故類別包括: 3.1導軌和吊籠整體傾翻事故3。1.1若傾翻事故在臨界狀態未發時 (16、)緊急通知危險區域以內的人員,通信聯絡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廣播、高音話筒、電話等)立即通知和告知現場危險區域以內的人員,升降機可能倒塌的危險情況。 (2)警戒保衛組組織危險區域人員的撤離和疏散,并嚴密警戒。 (3)現場警戒和隔離。警戒保衛組用黃色帶或人墻方式對升降機可能倒塌的區域范圍,進行警戒和隔離,避免倒塌突發后造成嚴重損失。 (4)采取措施阻止傾翻事故的發生,由搶險救災組專業搶險人員根據升降機受力固定情況,采用增加纜風繩的數量、加大纜風繩的強度或增加附墻強度等方法,確定位置,局部進行有效支撐和加固,阻止傾翻事故臨界狀態的發展,防止傾翻事故的發生. (5)現場指揮人員應立即報告應急救援總指揮7、,決定是否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救援預案,并根據事態發展狀況及時上報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3.1。2若傾翻事故已經發生 (1)現場警戒和隔離。根據現場圍觀人員數量和情緒,警戒保衛組選擇采用不隔離或黃色帶或人墻方式對現場進行警戒和隔離,警戒和隔離區域和范圍應適當,避免墜落物傷害繼續擴大和圍觀人員影響現場救援工作。 (2)緊急通知危險區域以內的人員撤離和疏散。通信聯絡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廣播、高音話筒等)立即通知現場危險區域以內的人員,警戒保衛組及時組織、有效的疏散和撤離危險區域以內的人員. (3)緊急搶險救出傷員. (4)由搶險救災組專業搶險人員利用必要的設備設施(汽車8、起重機、挖掘機、氣割設備、千斤頂、撬桿、洋鎬等)移動倒塌物件搜尋救出受傷人員。 (5)醫療救護組運送急救傷員。注意: 疏散和撤離現場人員的工作應由現場指揮部落實專人負責,應作到迅速和徹底,避免周圍人員受到傷害。 搶險救人時,現場應有技術專家(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先切斷總電源,撤離易燃易爆危險品,并由指揮人員統一指揮,在搶救的同時,應有專人負責現場的危險狀況(空中物品電纜、電線、銳器、火源等)進行嚴密監控和觀察,確保施救人員的安全. 在倒塌物中尋找傷員時,禁止使用大型機械設備,盡量少用工具,避免二次傷害。3.2安裝、拆卸、修理過程事故3.2。1。人員在高空發生危險,應按高空施救的方法進行。3。29、.2。人員墜落地面,應按地面施救方法進行.3。2。3。若傷員擠壓在設備中無法脫身,應采取手動下降吊籠(轎箱)或用必要的手段和工具、設備(如撬桿、擴張器、千斤頂、氣割設備、液壓推桿等)最快、最有效的救出傷員。注意:安裝、拆卸、加高、修理過程是升降機使用環節中最危險的過程,也是危險和事故發生最頻繁的環節,作業時,現場指揮和安全監護人員非常重要,要做好監護和危險狀態的及時辨識,發生危險后要果斷、及時、有效的采取具體應急措施施救。 高空施救和地面施救搶險人員應具有相應特種作業人員證書和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進行.3。3物體打擊事故升降機或部件損壞后高空墜落或運送物料散落地面,打擊地面人員時: (1)應先停10、機,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安排專人監護空中物品,后勤保障組采取防護措施。 (2)搶險救災組搶險人員穿戴必需防護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進入危險區域救出傷員,若傷員擠壓在物件中無法脫身,應采取必要的手段實施救援。 (3)由醫療救護組負責救護和運送傷員.3.4觸電事故 (1)切斷電源,搶險救災組迅速在最近距離的電源(開關)箱上,拉閘斷電。 (2)搶險救災組搶險人員用絕緣物(棒)或木制桿件分開導電體與傷員的接觸。 (3)醫護人員實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護傷員。注意:斷電前禁止直接接觸傷員或用導體分離傷員與電源的連接.搶險人員必須穿戴絕緣服、絕緣鞋、絕緣手套等防護用品。3。5空中物體打擊地面人員事故 (11、1) 停止現場高空作業。 (2) 醫療救護組對受傷人員進行醫療救護. (3) 查出原因吸取教訓采取措施,繼續作業。事故確認、分析和救援程序事故確認的內容包括事故地點、影響范圍、事故類型等技術要求;分析程序的內容包括根據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的技術要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趨勢。事故外部報告程序事故確認后,在自身啟動應急預案的同時,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地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相應應急指揮中心等有關部門報告。應急救援總指揮接到報警后,在作好專業應急救援預案啟動的同時應按有關規定,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現狀、傷亡數量、損失情況及危險擴大趨勢,是否12、需要外部救援等情況及時上報地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當地特種設備應急救援中心,必要時啟動地市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共同搶險和應急救援,把損失降到最低。3.6吊籠高空墜落危險發生后的緊急處置 (1)現場警戒和隔離。根據現場人員狀況和數量,選擇不隔離或采用黃色帶或人墻方式進行警戒和隔離,警戒和隔離區域和范圍應適當,避免墜落傷害繼續擴大和圍觀人員影響現場救援工作。 (2)搶險救出傷員。在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下,現場指揮人員根據吊籠墜落變形情況,指揮搶險組人員,用相應的工具、設備和手段(如撬桿、擴張器、千斤頂、氣割設備、液壓推桿等),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打開底層進料門和吊籠門,必要時13、破開地面升降機周圍防護隔板和吊籠壁進入吊籠,救出吊籠內或壓在設備下面的傷員.(3)醫療救護組現場施救和送救傷員。注意:搶險必須由經過演練和專業培訓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的專業人員進行,搶險時必須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安全帽、防護服、防滑鞋等).現場指揮人員可用擴音器(或話筒)實施統一指揮、統一方法、統一行動且勿慌亂。3.7吊籠高空困人后緊急處置 (1)現場警戒和隔離?,F場指揮人員根據現場圍觀人員情況決定,由警戒保衛組實施黃色帶隔離或不隔離。 (2)搶險組人員在地面升降機配電箱(柜)處切斷總電源。 (3)搶險救災組搶險人員從距離被困吊籠最近的樓層進入吊籠或采用云梯或曲臂式高空作業平臺等設備進入吊14、籠,根據驅動裝置安裝的位置,在吊籠頂或吊籠內,手動下降吊籠平層,打開層門和吊籠門,救助傷員離開吊籠,若手動下降吊籠平層操作無法進行時,可在靠近吊籠樓層處搭建臨時通道,用切割設備破開吊籠門(或壁),進入吊籠,救助傷員. (4)醫療救護組現場救護或護送傷員救治.注意:手動下降吊籠操作應由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和登高作業證的專業維修人員進行,并必須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安全帶、安全帽、防滑鞋等),進入吊籠前,必須采取必要的(固定吊籠)保護措施,防止發生吊籠和人員高空墜落。高空、地面搶險人員應統一指揮,協調行動,地面應有防止空中施救人員發生高空墜落事故的保護措施(充氣減震墊、防護網等).3。8人員被困作15、業平臺事故 (1) 切斷升降作業平臺電源。 (2) 在升降機周圍鋪架好減震氣墊或防護網等。 (3) 采用消防云梯,高空曲臂作業平臺,或通過現場高空通道進入作業平臺上救助被困人員。 (4) 醫療救護組救護傷員。注意: 高空施救人員必須做好自身防護(安全繩、安全帶、安全帽等)。所用設備,施救前應先進行檢查和試驗,保證完好。進入被困作業平臺施救時,應嚴格控制人員數量,嚴禁作業平臺上人員超載。3。9升降作業平臺傾倒事故有傾倒危險發生時(1) 警戒保衛組立即通知現場危險區域人員撤離和疏散,并用黃色帶對危險區域實施隔離和警戒。(2) 搶險救災組按人員被困作業平臺危險緊急處置方法,救出平臺上被困人員。(3)16、 搶險救災組用現場設施和設備(管架、型材、建筑物等),在傾斜方向固定支撐升降機作業平臺。(4) 降落作業平臺進行修理。3.10升降作業平臺傾倒事故已發生時(1) 警戒保衛組現場隔離和警戒。(2) 搶險救災組采取必要的手段現場救出傷員.(3) 醫療救護組救護傷員。4。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設置 4.1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 4.1.1指揮機構的設置 成立起重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由總經理擔任;副總指揮由分管安全的特種設備管理員擔任;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指揮部成員,參與現場搶險救援工作.4。1。2指揮機構的職責 在應急情況下,值班人員組成最初應急組織。值班主管一旦發現或接到17、緊急情況通知,應馬上確定應急級別,報告現場指揮或應急總指揮,調動應急反應小組。在此階段的指揮和控制通過現場指揮中心來執行,作為應急指揮中心,根據應急總指揮的指示,及時通報公司管理層或指揮聯絡外界.事故發生初期,先由值班主管擔任初期應急崗位指揮,直到按應急預案規定的負責人到崗位后再交接崗位,正式啟動應急預案。 4.2項目應急救援小組名單 序號姓名職務應急救援職務電話1鄒伯祥總經理現場應急救援總指揮2唐志祥生產經理現場應急救援指揮3譚書虎技術負責人應急救援營救4黃 芳質檢員應急救援物資主管5何曉華安全員應急救援保衛通調主管6陳 飛電工應急救援營救服務187027101574.3應急救援專業隊伍任務18、 4。3。1事故發生后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搶救受害人是應急救援的首要任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要求做到快速、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降低傷率,減少事故的損失. 4。3.2指導群眾防護,防止事態發展,組織群眾安全撤離現場. 4。3。3迅速控制危險源,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測定事故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 4。3。4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協助公司等上級部門對事故調查。 4.3。5做好現場清潔,減少、消除事故災痕。 5.應急救援報警和聯絡方式 5.1常用電話:急救中心:120 ,火警中心:119,報警中心:110。619、.事故的緊急處置措施 事故處理程序: 排除險情 發現事故盡快切斷電源救治傷者查明原因、處理 善后 發出警報,通知應急小組 6.1、一旦事故發生,不論事故現場何種情況,發現事故人員必須第一時間發出警報(大聲呼叫),由機械操作人員切斷電源,通知周邊作業人員全部停止作業,撤離到安全地帶.并用手機通知項目應急總指揮和聯絡員。 6.2、應急總指揮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召集應急機構人員,帶齊必要工具,到事故現場集中。 6.3、應急救援人員集中后,應全面聽從應急總指揮的安排,合理分工,一方面排除險情,一方面組織救援人員對傷員實施救護,并根據傷情,實施救治或轉送醫院(筧橋衛生醫院)。 6.4、險情排除,人員得20、到有效救護后,應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按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并按事故類別上報上級相關部門。 7.應急保障條件 7.1、搶險隊伍 項目部由項目管理人員組成應急救援小組,由項目經理任總指揮。 7.2、應急救援裝備 項目部應急救援裝備包括值班電話、報警電話、滅火器材、消防斧、防毒面具、緊急照明燈具、應急藥箱及擔架等。 7.3、應急救援藥品 外用藥品:通常有雙氧水、雷佛奴爾水、紅藥水、碘酒、消毒棉簽、藥棉、紗布、膠布、繃帶、創可貼、跌打萬花油、眼膏、碘胺結晶、燙火膏、清涼油或驅風油、三角巾、急救包等。 7.4、內服藥品人丹、十滴水、保濟丸或藿香正氣丸、一般退燒藥品等。 8.應急救援措施 821、.1、工作原則 事故發生后,救援工作應有序進行,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擴大為主;統一領導指揮、人員分工、分級負責、綜合協調、快速高效、現場自救與上級或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人員急救步驟:急救是對傷員提供緊急的監護和救治,給傷員最大的生存機會,急救一定要遵循下述四個步驟: (1)調查事故現場,調查時要確保對調查人、傷病員或其他人無任何危險,迅速使傷病員脫離危險場所,尤其在工地、工廠大型事故現場,更是如此。 (2)初步檢查傷病員,判斷其神志、氣管、呼吸循環是否有問題,必要時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和監護,使傷病員保持呼吸道通暢,視情況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22、克、包扎傷口、固定、保存好斷離的器官或組織、預防感染、止痛等措施。 (3)呼救,應請人去呼叫救護車,你可繼續施救,一直要堅持到救護人員或其他施救者到達現場接替為止。此時還應反映傷病員的傷病情和簡單的救治過程。 (4)如果沒有發現危及傷病員體征,可作第二次檢查,以免遺漏其他的損傷、骨折和病變。這樣有利于現場施行必要的急救和穩定病情,降低并發癥和傷殘率。 8.2、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的急救措施 當機械性傷害發生時,應盡快將傷員搬支安全地點進行包扎、止血、固定傷肢,應急以后及時送醫院治療。 (1)止血 出血的種類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出血對象小噴泉一樣噴出,時間捎久,就會有生命危險;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23、,出血時慢慢流出,時間久了也有危險; 毛細管出血:血色鮮紅,出血時血液從整個傷面滲出,常自動凝固. 止血方法 止血方法一般有四種,即加壓包扎止血法、指壓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 加壓包扎止血法:用止血紗布或干凈毛巾、布料折成比比稍大的墊子蓋住傷口,然后用三角巾或繃帶加壓包扎,就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指壓止血法:用手指或掌、掌把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臟的一頭)用力壓向其下面的骨頭,阻斷血液來源,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 堵塞止血法:把消毒過的棉花或紗布堵塞在傷口處,在用加壓法包扎,在此適用于腋窩、肩部、大腿部傷口的止血。 止血帶止血法:止血帶止血適用于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動脈出血,當采用加壓包24、扎止血法不可以有效地止住出血時可用此法,常用橡皮管作止血帶,也可用繃帶、三角巾、布帶等代替,使用止血帶時要記住六個字:快、準、墊、上、適、放。 快:動作快,搶時間; 準:看準出血點,準確包扎止帶; 墊:墊上墊子,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 上:扎在傷口上方,接近傷出口,但禁扎于上臂中段; 適:松緊適宜,以出血停止,摸不到遠端脈搏為合適; 放:每隔半小時放松23分鐘,松止血帶時,應同時用指壓法壓迫止血,緩緩放松。 2)包扎 包扎的目的:保護傷口、減少感染、壓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傷膚、減輕疼痛。 扎注意事項:動作要輕而熟練,不可碰撞傷口。包扎部位要準確接觸、覆蓋傷口的敷料要干凈,最好經過消毒。包扎要牢25、固,緊松合適,打結應避開傷口。 扎用器材:有條件時可用三角巾,四頭帶和專用繃帶等包扎救護材料。當無專用材料時,可靈活的采用身邊干凈的衣服、毛巾等進行包扎. 9。起重機械安全事故預防措施 9.1、建筑起重機械必須按建筑起重機械備案登記辦法執行,并辦理產權登記、安裝告知和使用登記等相關手續,各種防護措施應齊全、有效,并經檢測、驗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9。2、項目部必須制訂起重機械操作規程和設備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9。3、建筑起重機械應配備持建筑特種作業物料提升機操作工上崗證的人員,并由專人負責操作。 9.4、每班作業前,應檢查鋼絲繩、離合器、保險棘輪、傳動滑輪等,確認安全可靠,方準操作。 9.26、5、作業時應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嚴禁違規作業、嚴禁超載,操作時不準擅離崗位。工作中要聽從指揮信號,信號不明或可能引起事故時,應停止操作,待弄清情況后方可繼續作業. 9.6、作業中突然停電,應立即拉閘刀,并將運送物送下. 9。7、作業后應切斷電源,鎖緊電源控制箱,防止無關人員隨意操作。 9.8、起重機械應定期保養、定期檢查,確保機械完好、防護設施齊全有效,杜絕帶病運作.9.9、安全防墜器(限速器)動作后的恢復 (1) 擰下后蓋螺絲,拆下后蓋。 (2) 用專用扳手和撬桿松開螺母到一定位置。 (3) 拆下內蓋。 (4) 用工具將內螺栓旋緊30,聽見防墜器內有“咕”的聲音后,必須將螺栓釋放到最松。 (527、) 裝上內蓋。 (6) 接通開關,驅動吊籠上升20cm,使離心塊復位,即可。注意:不同型號防墜安全器動作后的恢復,要參照其說明書進行操作。10。 安全事故報告制度10.1、事故現場的保護及清理事故發生后,項目工程人員不要驚慌失措,要有組織、有指揮,首先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制止事故的蔓延擴大。同時,為了調查事故、分析事故的需要,必須保護好事故現場。因搶救傷員和排險而必須移動現場物件時,要進行錄像、攝影,畫清事故圖,并做出標記。因為事故現場是提供有關物證的主要場所,是調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觀條件,所以要嚴加保護。要求現場各種物體的位置、顏色、形狀及其物理、化學性質等盡可能保持事故發生時的原來狀態28、.必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為或自然因素的破壞.清理事故現場應調查組確認無可取證,爭得上級勞動安全監察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公安部門等同意后進行。不得接口恢復生產,擅自清理現場而將現場破壞。10.2、事故報告制度10.2.1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工程隊負責人應立即上報項目部領導、安全質量部,同時要上報事故發生地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其他監管部門。10。2.2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簡要經過、現場處理情況。10.2.3用電話、電傳的方式逐級上報的內容:事故發生時間、地點、項目名稱、傷亡者或失蹤者姓名、性別、年齡、職務、事故簡要經過及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初步分析的原因、已29、采取的措施、現場控制及事故上報情況。10。2。4發生火災事故、在道路上發生機動車輛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時,要向項目部安全質量部門報告。10.2。5發生機械設備(含非標設備)事故應向項目部機械設備管理部、安全質量部報告. 10.2。6事故發生后隱瞞不報、謊報、故意遲報,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或者拒絕接受調查、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以及提供假材料、做假證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10。3、事故的調查處理制度10。3。1死亡事故由所在地政府或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主持調查處理,相關部門派人員參加,組成事故調查組。10。3.2重傷、輕傷事故,經所在地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同意,由項目經理部第一分30、部領導主持,有關人員參加,組成事故調查組。必要時可邀請公司派人員參加。10。3.3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符合下列條件1) 具有事故調查所需的某一方面的專長。2) 與所發生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10.3。4事故調查組的職責1) 查明事故發生的詳細經過、直接原因及主要原因和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情況。2) 確定事故責任者(直接責任者、領導責任者、主要責任者),提出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3)提出預防同類事故的防范措施。10。3.5事故歸檔材料1)傷亡事故登記表;2)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及批復;3)現場調查記錄、圖紙、照片; 4)技術鑒定和試驗報告;5)物證、人證材料;6)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材料;7)事故責任者的自述材料;8)醫療部門對傷亡人員的診斷書;9)發生事故時的工藝條件、操作情況和設計資料;10)處分決定和受處分人員的檢查材料;11)有關事故的通報、簡報及文件;12)注明參加調查組的人員姓名、職務、單位。
建筑施工
上傳時間:2024-10-30
10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