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蕎抱T梁預制場施工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3663
2023-07-10
5頁
23.50KB
1、種蕎抱T梁預制場施工方案A、場地布置預制場地選擇在種蕎抱中橋3#橋臺后挖方段路基上,該段路基已齊橋臺背墻高挖平,碾壓完畢,沉降基本穩(wěn)定,能滿足預制場施工要求。擬距3橋臺75米處起沿線路縱向布置一排3條底座。該排底座后距4米處起右側布置一條底座,共計投入4條底座。施工時先布置前一排3條底座,待施工熟練后再布置后一條底座。前一排底座端至3橋臺35m路基作為日后存梁及T梁壓漿場地。存梁場至3橋臺段30m作為架橋機拼裝場地。后一排底座左側的空地及后面場地作為攪拌和砂、石堆場,水泥倉庫設置在攪拌機一側。員工宿舍、鋼筋棚和鋼筋堆場設在場地左側。詳細的具體布置見附件圖一。預制場計劃投入起吊能力為50t的龍門2、吊機一臺,負責T梁的橫移工作。橫移時采用逐端起吊橫移法進行,橫移上平車就位后,用兩臺縱移平車沿軌道進行梁的縱移到存梁場和上橋架設的工作。在龍門吊的橫梁下掛一I30工字鋼,配置一臺起吊能力為5t的電動葫蘆,負責T梁模板的組拼、拆除和砼的澆注工作,并負責張拉、壓漿設備的挪移工作。龍門吊橫跨3條底座,計劃龍門吊跨徑為16m,凈高6。8m,其走道鋪設為沿路基兩側相應于走道位置澆筑C25素砼,并沿鋼軌兩側邊線埋設一定數(shù)量的12鋼筋頭,用以固定鋼軌.龍門吊軌道單側長約101m。基于T梁張拉過程中和張拉后底座兩端的受力狀態(tài),兩端部底座基礎應予以加強,臺座端部祥細構造及尺寸見附圖,施工中要根據現(xiàn)場實際地質情況3、作適當調整。B、模板采用鋼模,其定型支架用755角鋼焊制而成,板面采用4mm厚鋼板,加固支架采用655角鐵和655扁鐵,以保證其足夠剛度和平整度,側模配套安裝附著式振動器(約呈正弦曲線布置),每側附著式振動器布置15臺.底模采用5mm厚鋼板下配755角鐵焊制(755角鐵繞底座砼時預埋).相鄰模板采用螺栓連接,相對的模板用18拉桿每隔0。8m上下各一排拉一道。根據T梁數(shù)量和構造,擬投入一套半鋼模,其中一套中梁模,半套邊梁模(邊梁模翼板可上下調動)。模板制作完畢后,應進行試拼、調試,試拼合格后方允許投入施工。模板的安裝應保證平順、垂直,其位置尺寸均應在規(guī)范允許的偏差范圍之內,同時在拼裝前,在模板表4、面均勻涂抹一層脫模劑,以利脫模方便、順利,并定期檢查、修整,以保持其表面的完好及結構支架牢固。C、鋼筋和預應力筋的制作安裝進場之鋼筋,鋼絞線必須具備出廠合格證和產品質量證明書,符合技術規(guī)范對鋼筋、鋼絞線產品質量的技術要求.現(xiàn)場須據進場之數(shù)量分批取樣送質檢部門進行其自身及焊接抗拉、抗彎試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鋼絞線只做抗拉試驗)。鋼筋的加工應力求按照設計圖紙的尺寸、位置,其焊接、搭接長度均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特別注意橫、端隔板,連續(xù)端鋼筋的預埋和泄水管孔的預留等。T梁骨架筋在底模上綁扎,同時應安置用于控制波紋管位置的鋼筋定位筋,且確保其位置準確、牢固。波紋管由專業(yè)生產廠家提供。在T梁模板安裝后綁扎5、行車道板鋼筋的同時須注意負彎距扁管的預埋和預留負彎距張拉槽.預應力鋼束根據每一孔道的長度及張拉千斤頂?shù)墓ぷ鏖L度下料,每束鋼絞線按間距11.5m用扎絲綁牢,并將鋼束一頭用膠布纏成錐型,待梁體砼灌注完畢并拆模后穿入孔道。D、砼的澆筑和養(yǎng)護預制場設置一臺容量為800L的強制式攪拌機作為預制場的拌合站.拌合嚴格按照經審批的砼配合比施工.而砼原材料須經試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時嚴格控制用水量,定時觀測其坍落度,按要求摻加外加劑,并確保砼的攪拌時間不少于2min,使砼的粗、細骨料能得到充分均勻拌合。拌合好的料利用兩個1。5m3的料斗由龍門吊吊起移送到澆筑位置,澆筑時砼按每層3050cm厚逐層澆筑,震搗6、采用附著式與扦入式振動器相結合,其振動和震搗應充分而不過分,置于模板上的附著式振動器通過電控分段分層工作。特別部位如梁端、橫隔板、梁面等處用扦入式振動器振搗,確保其振動質量。砼的養(yǎng)護采用澆水養(yǎng)護,待砼澆筑完畢后612小時,夏天氣溫較高時23小時即開始在梁面加蓋麻袋并澆水,澆水次數(shù)以保證砼面保持濕潤狀態(tài)為度。砼的養(yǎng)護應不少于7個晝夜。E、預應力張拉按設計采用符合GB/T5224-1995標準的低松弛高強度預應力鋼絞線,鋼絞線直徑15。24mm,公稱面積A=140mm2,標準強度Rby=1860MPa。錨具及其配套的張拉設備進場后應及時送檢,經檢驗合格、標定后方可用于施工.張拉為兩端同時張拉。張拉7、之工藝流程大致如下:量取伸長值量取伸長值鋼絞線下料、編束穿孔 千斤頂就位、略張、對中 量取伸長值并持荷5min初張拉至10K 張拉至20%K 張拉至102%K 卸荷錨固。張拉工作應嚴格遵守技術規(guī)范要求和遵照設計圖紙中的特別說明進行施工,同時還應特別注意:(1)、砼的試件強度達設計值的90%后,方可張拉鋼束。(2)、安裝好的千斤頂應與錨具內孔、孔道軸線在同一軸線上。(3)、鋼束張拉順序為N1 N2 N3,即由上而下次序。(4)、預應力張拉由錨下控制應力和引伸量同時控制。F、預應力的橫移預應力梁在張拉錨固后即可進行T梁的橫移、送梁工作,橫移時是由大型龍門吊逐端將梁吊起至平車高位置,逐端橫移上平車,由送梁平車將梁送至儲梁場。G、孔道壓漿用試驗確定的水泥漿配合比進行壓漿.壓漿工作應在預應力張拉完后盡快進行,并須遵守技術規(guī)范和設計圖紙對壓漿的相關要求.壓漿前應先對預應力孔道用水進行高壓沖洗。壓漿時由壓漿機從壓漿端壓入已確定配比的水泥漿(水泥漿由攪漿機供給并經過濾),直到出漿口冒了濃漿,之后關閉出漿口,繼續(xù)壓漿.待壓漿機上壓力表讀數(shù)達0。5MPa以上時,穩(wěn)壓2min即可將壓漿端的壓漿咀旋塞閥門關閉,以確保孔道內水泥漿的壓力,從而保證孔道內的水泥漿飽滿。壓漿的同時應進行現(xiàn)場取樣,確保能按試驗確定的水泥漿配比施工。H、封錨 根據設計,每聯(lián)端部主梁待張拉、壓漿完成后即可封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