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5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252
2023-08-10
50頁
22.21MB
1、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023年5月目 錄C O N T E N T S規劃總則明確國土空間戰略目標塑造安全底線管控新框架構建全域國土空間新布局探索產業提質提能新路徑統籌引導鎮村發展新體系建設多元配套設施新保障煥發歷史文化特色新魅力打造土地綜合整治新模式完善規劃傳導與實施機制01 010202030304040505060607 070808090910 1001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期限1.4 規劃范圍1.1規劃目的1.2規劃原則落實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以國土空間2、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明確各類用地功能布局在上位規劃確定的國土空間格局與規劃用途分區基礎上,側重用途與地類的深化布局。以人為本,完善功能,尤其突出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公益類設施的布局完善。細化規劃實施管制規則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導要求,強化規劃實施引導。突出規劃的分期實施,制定近期實施規劃,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修復、整治項目做出統籌安排。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3、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的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加快建立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深化落實杭州市富陽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確定的目標、定位、任務,結合場口鎮的實際情況,實現鄉鎮“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目標,特編制此規劃。本規劃是場口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1.3 規劃期限1.4 規劃范圍本規劃基期年為2021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2021-20254、年愿景展望2050年遠期2026-2035年全域規劃總面積58.05平方公里本次規劃范圍與行政管轄范圍相一致,包括24個行政村。包含青江村、葉盛村、紅星村、鴻豐村、上沙村、上村村、宋家溪村、下圖山村、上圖山村、趙歐村、烏疇溪新村、白石皎村、洪家塘村、東梓關村、聯群村、洋沙村、瓜橋埠村、徐家村、百丈畈村、新元村、馬山村、華豐村、場口村、真佳溪村。華豐村馬山村真佳溪村葉盛村青江村鴻豐村紅星村新元村洋沙村場口村聯群村徐家村百丈畈村瓜橋埠村上沙村東梓關村趙歐村洪家塘村烏疇溪新村宋家溪村下圖山村上圖山村白石皎村02明確國土空間戰略目標2.1 功能定位2.2 發展目標2.3 發展策略2.4 發展規模2.55、 空間格局2.1 功能定位充分銜接杭州市富陽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杭州市富陽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等規劃和文件,以高質量建設“富春江畔一流田園城”為目標,立足富陽區域的功能要求和自身發展條件及需求,通過產業發展和配套完善帶動自身及周邊鄉鎮聯動發展,發揮場口社會經濟實力、綜合承載能力、要素產出效率、城鄉個性魅力的區域輻射能力。立足新區、新城、新農村三大主戰場,打造立足新區-宜業立足新城-宜居立足新農村-宜游高端先進智造核心城市綜合服務支撐鄉村休閑旅游特色集高端先進智造、城市綜合服務和鄉村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省級一流田園副中心城市2.2發展目標6、目標一杭州西部先進智造新城構筑以高端制造、精益生產,工業化和數字化“兩化”深度融合的省級重點產業平臺,以綠色高效的現代產業布局,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精密機床、空分設備、新材料等裝備智造產業,樹立小城市培育智能化轉型典范。目標二富春江畔美麗經濟示范區充分利用千年古村、萬畝農田、富春江、壺源溪等自然稟賦,主動接軌杭州全域旅游格局構建,做優鄉村環境、發展美麗經濟、傳承美麗人文,復原清麗秀美古韻水鄉,積極引領“富春山居”示范區圖景營建。目標三富陽區西南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區部分專項功能疏解,以鎮區“微鎮”建設為重點,形成公共設施齊配、行政服務便捷、商務系統完善、文化供給豐富、高品質居住多元的現代化新7、興小城市,并增強場口鎮對富陽西南區域各鄉鎮的輻射能力。2.2發展目標統籌城鄉布局,基本構建富春江畔田園城市的發展新格局,提升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強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城市高效運行;充分發揮資源和產業優勢,全力抓好百丈畈、塘東畈、青江畈等產業空間轉型升級,扎實推進“微鎮”建設,城鎮綜合實力和發展績效大幅提升;整體強化城鎮對周邊地區的人口和新經濟活動的吸引力。2025年:初步建成“富陽南部現代化中心城鎮”全面形成數字經濟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有力支撐、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提升,率先實現高水平現代化小城市先行樣板。并樹立8、小城市制造轉型典范,基本完成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發展提質升級、空間形態整體提升、民生保障持續發力、城市文明魅力彰顯、人居環境全面優化的富春江畔美麗經濟示范樣板建設。2035年:率先繪就“富春江畔美麗經濟示范樣板”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面優化,綠色發展、集約發展水平達浙江省小城市前列,全面實現治理能力和管理體系現代化。高質量打造創新活力、都市田園、山水人文、幸福宜居“四大圖景”,領銜“富春山居”場景營建,全面接軌杭州城市格局構建,成為杭州大都市區的美好生活后花園。2050年:高質量建成“省級一流田園城”2.3 發展策略策略一:生態靚鎮立足“富春山居示范”,守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本底。策略四9、:宜居美鎮立足“城鄉一體化”,打造主次協同、設施共享的美好家園。策略三:統籌優鎮立足“省級一流小城市”,全域共謀富陽西南副中心。策略二:產業強鎮立足“經開區平臺”,實現建新區、造新城、激活新農村。2.4 發展規模人口規模到2035年常住人口:3.15萬人用地規模城鎮化率到2035年城鎮化率:65%落實國家、省下達各項約束性指標,嚴守糧食安全,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底線思維,存量優先,實現城鎮開發結構優化、質量提升。03塑造安全底線管控新框架3.1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3.2 生態保護紅線3.3 城鎮開發邊界3.1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圖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10、本農田,建立完善基本農田儲備區,實施現有耕地提質改造,促進耕地規模化、集中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規劃圖優先落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202.81公頃(占全域用地20.72%)3.2 生態保護紅線圖例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圖 根據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地、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要求,劃定全域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堅持嚴格保護、分級管控、損害追責、違法嚴懲等原則。科學落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02.13公頃(占全域用地1.76%)3.3 城鎮開發邊界圖例城鎮集中建設區城鎮彈性發展區城鎮開發邊界規劃圖 基于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在一定時期內允許開11、展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的空間。合理落實劃定城鎮開發邊界907.82公頃(占全域用地15.64%)04構建全域國土空間新布局4.1 確定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4.2 統籌優化三生空間布局4.3 全域用途分區規劃4.1 確定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構建“兩軸一心,一廊兩帶,三片共融”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兩軸一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圖一廊兩帶富春江山水詩畫廊壺源溪濱水休閑帶瓜橋江風情體驗帶流域聯動發展軸城鎮綜合發展軸城市綜合服務中心三片共融現代產城融合區江灘田園休閑區沿山生態發展區4.2 統籌優化三生空間布局筑牢生態空間 以鑼鼓山、小灣山、大嶺、烏沙灘崗、背脊山等鎮域外圍山體為生態本底,形成東部淺12、丘生態屏障;并對富春江、瓜橋江、壺源溪等重要陸地水域進行保護利用,嚴格管控岸線利用,呈現“一廊兩帶”的濱水空間,共同筑牢全域山水生態屏障,展現場口特色的原生態富春山居自然風貌。生態空間規劃圖4.2 統籌優化三生空間布局保障農業空間 以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為指引,依托場口鎮萬畝良田,重點保障王洲島優勢糧油種植空間。同時,根據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規劃,合理確定園地規模和位置,分別以城市蔬果、新優品種為特色,優化西部高效農業空間及南部淺山農業發展空間的用地布局。農業空間規劃圖4.2 統籌優化三生空間布局城鎮空間規劃圖優化城鎮空間 落實上位規劃中的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科學確定城鎮用地規模及各類用地人13、均指標。規劃依托場口“微鎮”與老鎮區,打造形成集聚高效的全域綜合服務中心,并依托經開區產業建設項目,重點優化百丈畈、塘東畈、青江畈三大產業組團空間布局,整體形成產城融合的城鎮用地空間。4.3 全域用途分區規劃圖例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永久基本農田一般區陸域保護紅線區陸域生態控制區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城鎮彈性發展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農田整備區林業發展區文化遺產保護區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一級分區二級分區分區說明生態保護區陸域保護紅線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生態控制區陸域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陸域部分需要予以保留原貌、14、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自然區域。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永久基本農田一般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法確定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耕地集中區域。城鎮發展區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城鎮彈性發展區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農田整備區、林業發展區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以及農田整備區。其他保護利用區文化遺產保護區、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建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指其他上述分區15、未列明的其他保護利用區域。國土空間用途分區規劃圖05探索產業提質提能新路徑5.1 共謀產業定位5.2 重塑產業體系5.3 統籌產業空間布局5.1 共謀產業定位圍繞“一產提效、二產提質、三產提速”,結合區域協同需求和自身資源特色,構建高端先進制造業、城郊休閑農業和鄉村特色文旅三大產業版塊,形成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的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富春江畔一流田園城高端制造發展高端先進制造業創新技術研發傳統工業升級歷史人文田園風情鄉村特色旅游業富春江文化城郊休閑農業農業規模化農業品牌化農文旅融合 一產提效 二產提質 三產提速 5.2 重塑產業體系城郊休閑農業王洲島優質糧油種植片 根據富陽區現代農業發展“十四五“規劃16、”要求,重點推進糧食穩產擴面,提升綜合生產和保障能力,并培育王洲島”雄瓜地“品牌,建成千畝現代化美麗田園。西部高效農業發展片 重點提升城市鮮銷水果、淡水養殖等現代高效農業基地,同時積極發展創意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南部山地農業發展片 重點發展筍竹兩用林、畜禽養殖、茶葉、高山蔬菜、特色干果等具有山區特色的名特優新農產品。優質糧油穩產闊面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綜合生產和保障能力,鼓勵種植油菜、花生、大豆等山地旱糧作物,優化糧油種植技術服務配套,形成優質糧油示范。特色農產提質增效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發展思路,推廣蔬菜擴產提質,發展高山蔬菜;推廣水產示范養殖,創建省級漁業健康17、養殖示范地;積極培育種植農科院新優品種,水果提質增效。先進智造業“2+1”產業結構依托富陽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三畈合一”的萬畝工業平臺,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形成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為重點,新能源為輔的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先進智造產業。富陽經濟開發區場口新區百丈畈青江畈塘東畈圍繞百丈畈工業園區打造西翼傳統產業升級區,形成電氣機械和器材、機械裝備、新型建材等為主的集聚提升式園區,進一步擴大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先進制造領域的企業生產規模,實現退二強二的目標。圍繞青江畈、塘東畈兩大工業園區。著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推動軌道交通裝備、智能物流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并發展大宗貨物18、物流產業,為大型企業提供物流運輸服務。5.2 重塑產業體系鄉村旅游業“3+4”鄉旅格局主要依托場口“微鎮”、王洲島、東梓關傳統村落,形成三大文旅中心,并結合東吳文化、漁耕桑酒底蘊、淺山景觀,形成微鎮旅游集散片、王洲風情旅游、東吳水鄉文旅、淺山康體度假四大鄉村旅游版塊。微鎮旅游集散中心-依托多元交通,構建流域旅游綜合服務核心-王洲島風情旅游小鎮-做精漁耕桑酒主題,占領全國東吳文化高地-東梓關鄉村度假聚落03-發展特色村落集群,打造江畔文創度假品牌-5.2 重塑產業體系0201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圖一個田園新城一 城場口“微鎮”藝美小鎮(老鎮區)兩大智造區兩 翼西翼-傳統產業升級區東翼高新智造發展區三19、大發展核三 核城市綜合服務中心王洲島休閑中心東梓關文旅中心三大農業主產區三 片島-田園風情農旅片區田-水鄉文旅度假片區山-高山經果林農業片區構建“一城兩翼,三核三片”產業格局5.3 統籌產業空間布局06統籌引導鎮村發展新體系6.1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6.2 引導村莊分類發展6.1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鎮區場口鎮區(涉及場口村、葉盛村、百丈畈村)一般村場口村、葉盛村、百丈畈村、馬山村、青江村、真佳溪村、徐家村、東梓關村、聯群村、紅星村、華豐村、鴻豐村、新元村、洋沙村、瓜橋埠村、上村村、上沙村、趙歐村、洪家塘村、烏疇溪新村、下圖山村、上圖山村、白石皎村、宋家溪村、圖例鎮區一般村鎮村體系規劃圖華豐村、青江20、村、馬山村、真佳溪村、徐家村、聯群村、瓜橋埠村、上沙村、上村村、洋沙村、鴻豐村、新元村、紅星村、趙歐村、洪家塘村、烏疇溪新村、下圖山村、上圖山村、白石皎村、宋家溪村20個整治提升型整治提升村規劃應以解決現有布局無序、農業現代化受阻滯、產業空心化、用地粗放化、生態破碎化等問題為導向,注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安排,因地制宜優化用地布局,改善提升村莊生活、生產、生態品質。重點統籌協調村民建房需求和人居環境整治,用好各類存量并嚴控增量。1個特色保護型東梓關村全面保護傳統村落格局、自然生態肌理、歷史風貌等整體空間形態,嚴格保護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傳統民居、農業生產遺跡等自然歷史文化遺產,講好村21、落歷史故事,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傳統習慣,拓展村落公共空間,妥善處理好建筑保護與當前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的關系,形成特色資源保護與村莊發展的良性互促機制。場口村、葉盛村、百丈畈村3個城郊融合型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進一步提升村莊服務城市產業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滿足城市消費需求的能力。引導已納入城鎮開發邊界內的村莊逐步完成改造并融入城區,并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向城市社區轉變。6.2 引導村莊分類發展07建設多元配套設施新保障7.1 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7.2 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7.3 綠色安全的市政設施體系 結合上位規劃及相22、關專項規劃,積極融入區域發展,重點落實鐵路連接線、溫義宣高速、S214新場通道等區域重大交通線網布局,形成“鐵路-高速-國道-省道-縣鄉道”的綜合交通格局,整體提升場口對外聯系水平。多元便捷的區域交通7.1 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至富陽西站至常安鎮場口互通龍門互通圖例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高速互通口高速立交鎮域綜合交通規劃圖至富陽城區 城鎮主干路:“一橫一縱”,包括新舊G320國道及孫吳路。城鎮次干路:“兩橫七縱”,重點完善“微鎮”及青江畈區域路網,由創業路、場口東西街、百丈畈路、上莊路、木排路、場口大道、南北街、駕校路、緯九路組成鎮區次干路框架,提升城鎮路網運行效率。7.1 便捷高效的綜23、合交通體系城鎮交通規劃圖圖例城鎮主干路城鎮次干路城鎮支路至富陽城區東倉線龍門互通至常安鎮至富陽西站高效暢通的城鎮交通 落實上位規劃及相關規劃要求,根據杭州市國土空間規劃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規定(試行)因地制宜構建城鎮生活圈和鄉村生活圈,形成全域覆蓋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7.2 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學有優教 幼兒園:共設置5所幼兒園。其中,保留場口幼兒園東圖分園、王洲分園、場口中心幼兒園;新建2所幼兒園。小學:共設置4所小學。其中,保留東圖小學和王洲小學,擴建場口中心小學,新建“微鎮”小學。初中:改擴建場口中學。高中:新增老鷹畫室藝術高級中學,遷建黃公望高級中學至場口人民政府東側。治理有效 鄉鎮級:24、保留現狀行政機關及管理機構,新增2處機關團體用地。新建場口綜合便民服務大樓及執法中心。村級:中心村保留現狀各行政村村委,結合村委完善便民服務中心和綜合治理中心相關配套,并對葉盛村和場口村委進行重新選址遷建。病有良醫 區級(鄉鎮級):保留場口鎮人民醫院,擴建場口第四人民醫院,新建東梓關中醫骨傷康養醫院。村級:按照村(社區)行政區域布局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20分鐘醫療服務圈。規劃設置村級衛生站20處,其中新建衛生室9處。以文惠民 區級(鄉鎮級):保留3處文化設施,分別為場口規劃展示館、場口文化禮堂及體藝館。村級:保留現狀孫權文化故里展示中心。保留提升各村現有文化設施。全民康體 區級(鄉鎮級):新建25、2處體育設施,分別為“微鎮”體育中心及場口鎮體育公園。村級:保留提升各村現有體育建設設施,新增上圖山村、趙歐村、鴻豐村3處室外全民健身點。老有所依 區級(鄉鎮級):保留在水一方場口頤養院,新建場口鎮福樂養老院。村 級:建 立 農 村 社 區 20 分 鐘 的 居 家 養 老 服 務圈,共設置21處村級居家養老中心,其中新建華豐村、上沙村、東梓關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弱有所扶 區級(鄉鎮級):保留2處關愛殘疾人之家,分別為上沙村殘疾人小康陽光庇護中心及瓜橋埠村華家中瑞殘疾人庇護中心。村級:可按照村(社區)行政區域布局村殘疾人康復站,鼓勵與其他村級設施結合設置。7.2 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因地制宜26、完善全域公共服務設施鎮域城鄉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7.2 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重點提升鄉鎮級公共服務設施鎮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給水工程以江南水廠為供水水源,形成城鄉供水一體化。完善給水管網布局,全面提升輸水、配水環節的安全保障水平。排水工程污水全部納入場口污水處理廠處理,實施雨污分流排水體制。結合地形地勢合理布置管道,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供電工程推進電網互聯互通建設,新增、擴建變電站,提升輸配電網絡覆蓋率。遠期線路均采用埋地敷設形式,保障線路安全美觀。燃氣工程近期由城區方向中壓管網供應,遠期由場口高中壓調壓站供應。優化能源結構,進一步擴大天然氣供應范圍和用戶數量。信息工程新增移動基站,提升城鄉數27、字化生活和治理水平。完善電信網絡線路布局,各類通信線路采用管道入地敷設。環衛工程完善“固廢分類、高效循環”的環衛收運系統,提升現有垃圾中轉站。結合村莊發展新增無害化廁所。落實上位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要求,結合鎮區及村莊實際情況完善市政基礎設施,補齊基本短板,提升市政設施運行效能和抗風險能力,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7.3 綠色安全的市政設施體系7.3 綠色安全的市政設施體系給水工程規劃圖排水工程規劃圖電力工程規劃圖燃氣工程規劃圖給水工程排水工程電力工程燃氣工程08煥發歷史文化特色新魅力8.1 健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8.2 塑造多元文28、化傳承發展序列東梓關傳統村落核心保護范圍8.70公頃建設控制地帶范圍線9.57公頃紅星上何祠堂 石漲廟遺址紅星下何祠堂凌氏宗祠曹氏宗祠 集善亭碑吳大帝廟 孫氏宗祠.以人為本活態傳承整體保護真實傳承分級保護搶救瀕危保護優先協調發展8.1 健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雄瓜地東梓關傳統村落保護區劃圖例傳統村落核心保護范圍傳統村落建設控制地帶傳統環境協調區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歷史建筑 明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及范圍 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原則1個傳統村落15處歷史建筑11處文保單位東吳文化核心王洲島東吳風情文化發展區新城古商埠文化發展區東圖鄉 中醫康養文化發展區“微鎮“文化中心上沙村-中國東吳第一村上村29、村-曹氏文化研學村洋沙村-富春漁俗文化村新元村-原鄉凈土休閑村徐家村-詩酒田園稻香村開元醫養度假村上圖村-中醫文化古村青江村-青江蠶桑文化村“東梓關“文化中心 保護傳承利用格局:一核兩心,三區多點王洲島東吳風情文化集聚區東圖鄉 中醫康養文化集聚區“微鎮”古商埠文化集聚區三區東吳文化核心“微鎮”文化中心“東梓關”文化中心一核兩心青江蠶桑文化村新元原鄉凈土休閑村開元醫養度假村多點8.2 塑造多元文化傳承發展序列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案09打造土地綜合整治新模式9.1 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9.2 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9.3 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9.1 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耕地墾造工程科學測算30、補充耕地潛力,有序引導非農建設用地、其他農用地等整治為耕地。至2035年,場口鎮墾造耕地面積共5.15公頃,以草地、林地為主。耕地功能恢復工程根據外業可實施性調查和規劃合理性分析,優先選擇即可恢復圖斑進行耕地恢復,采取工程措施對工程恢復圖斑進行耕地恢復。至2035年,耕地功能恢復合計165.08公頃。旱改水工程優先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整備區等水源有保障的區域內組織實施旱改水整治工程,形成穩定生產能力。至2035年,推進實施旱改水面積11.08公頃。水資源保護提升根據富陽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大力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營造水景觀、彰顯水文化,初步建成生態友好、環境優美的水生態環境體31、系。至2035年,實施富春江、壺源溪“幸福河湖”創建工程,實施瓜橋江流域綜合整治工程。污染土壤修復采取種植結構優化、優化施肥、品種調整、深翻耕、水分調控、石灰調節等技術落實耕地安全利用。至2035年,規劃完成污染土壤修復面積4.21公頃,包括真佳溪村駕校南與杭千高速間耕地。礦山生態修復推進廢棄礦山復林工程,以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蓄洪防旱、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治水土流失等生態功能為主。至2035年,礦山生態修復面積14.67公頃,主要涉及真佳溪村、場口村、百丈畈村采礦用地。9.2 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工業用地整治至2035年,規劃整治提升工業用地面積11.20公頃,主要位于真佳溪村、百32、丈畈村、葉盛村。根據畝均效益評價、實際規劃條件、企業意向等情況,針對性落實拆除重建、局部改造等措施。對列入高耗低效整治清單的企業,堅持清單化推進、閉環化管理,采取改造提升、兼并重組、回收盤活、集聚入園、關停退出等方式進行分類幫扶。城鎮有機更新至2035年,場口鎮規劃完成城鎮有機更新面積42.17公頃,主要針對微鎮區塊,擬更新為城鎮住宅用地,商業用地、文化活動等用地。在實施改造時應注重與水系綠化公園相協調,注重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配套,注重各個市政部門同步協調先行建設,注重對城市公共功能和綠化生態功能的修補。9.3 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10完善規劃傳導與實施機制10.1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10.2 33、布局近期行動計劃10.3 建立四大保障措施10.1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區級國土空間分區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單元詳細規劃上級規劃傳導內容的落實本次規劃向下傳導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1個城鎮單元即場口鎮全域行政范圍,北至富春江和鑼鼓山、南至石門塘水庫、西至歐家溪、東至神堂灣水庫和塘子塢。四至邊界58.05平方公里單元面積立足新區、新城、新農村三大主戰場,打造集高端先進智造、城市綜合服務和鄉村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省級一流田園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10.2 布局近期行動計劃生態修復與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示范工程城鎮能級提升工程防災減災與安全工程基礎設施與市政設施提標升級工程品質34、宜居工程礦山生態修復工程耕地集中連片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工程水資源保護提升工程森林雙量精準提升工程工業用地整治提升工程城鎮用地有機更新工程農村建設用地盤活工程城鎮整體風貌提升工程重要城鎮節點風貌提升工程城鎮道路亮化提升工程安全避災應急工程水庫增能保安工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提質工程基礎設施及綜合管廊建設工程“生活圈”全覆蓋工程綠道網絡建設工程綠色出行與城鄉暢通工程城鎮住房建設工程新增農居點建設工程10.3 建立四大保障措施財稅政策:健全發展投融資和利益分配機制產業準入:建立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制度制定建設用地節余指標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明確整理建設指標留鎮比例、結余指標交易收益與項目所在鎮村的利益分配等要求。加強耕地保護,保障耕地占補平衡。建立農業綠色循環低碳生產制度,推廣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等;考核評估:完善規劃實施考核評估機制獎懲機制:納入績效考核政策體系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考核機制,將規劃實施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查內容,實行規劃實施考核結果與實施主體責任、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落實主體責任。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對已編制規劃的村莊優先安排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增減掛鉤等項目。一流田園城一流田園城感謝百度圖片、視覺中國提供圖片感謝微欽字體提供字體場口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