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求稿)(4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40193
2023-08-28
44頁
32.82MB
1、峽江縣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峽江縣自然資源局2022年12月公眾意見征求稿前言峽江地處贛中腹地,位于吉安市之北,東北鄰新干縣,南毗永豐、吉水,西靠吉安縣,北與西北和新余市接壤。因巴邱鎮玉峽兩岸群峰夾贛水,江面狹窄而得名。南北長約39.5公里,位于北緯272750至274520之間,東西寬約64.5公里,位于東徑1145321至1153157之間。全縣總面積1298.29平方公里。贛江由南向北在腹地穿流而過,將峽江分為河東河西兩部分,2004年7月建成的峽江贛江大橋將河東河西連為一體。縣治于1997年7月1日由巴邱鎮遷往水邊鎮,北距省會南昌147公里,南至吉安市74公里,2、西北離新余75公里,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贛粵高速公路、105國道、京九鐵路、贛江水道4條水陸交通大動脈縱橫縣境南北,交通十分便捷。本規劃是峽江縣域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是對省、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的細化落實,是制定縣國土空間發展政策、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縣級總規為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目前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已經編制完成,為讓公眾更好了解草案內容,現進行草案公示,征詢公眾意見。3、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最終成果以實際批復為準。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期限:目標年為 2035 年,其中規劃近期至 2025 年。規劃范圍:包括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縣域范圍:峽江縣行政區劃內全部管轄區域,包括6個鎮5個鄉,國土總面積1298.29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范圍:包括水邊城區、河西工業園片區,國土總面積約為16.88平方公里。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3現狀概況人口總量:2020 年全縣戶籍人口19.03 萬,常住人口 15.00萬。年齡結構:根據七普人口統計數據,全縣0-14歲人口為3.67萬人,占總人口的24.47%;15-594、歲人口為8.55萬人占比最高,占總人口的57.01%;60歲及以上人口為2.78萬人,占總人口的18.52%。經濟發展:2020年 GDP 總量 77.78億元,同比增長4.1%。全縣經濟恢復持續加快,主要經濟指標經濟運行穩中有進。2020 年峽江三產比重為15.60:37.43:46.97。國土面積:國土總面積1298.29平方公里,占吉安市國土面積的5.14%。林地面積占縣域國土面積比例最大為64.66%,縣域用地結構可概括為“七山半水兩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4目錄目錄CONTENTS01 01 目標引領1.1 目標愿景1.2 城5、市定位1.3 發展戰略02 02 區域協同2.1 區域共榮,融入新宜吉一體化2.2 綠色崛起,共繪贛江百里走廊03 03 總體格局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2 三條控制線劃定3.3 主體功能分區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504 04 生態保護4.1 生態安全格局4.2 自然保護地體系4.3 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4.4 綠色礦山與生態保護05 05 鄉村振興5.1 農業發展空間5.2 耕地資源保護5.3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5.4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06 06 興產旺城6.1 城鎮空間格局6.2 產業發展體系6.3 產業發展布局07 07 魅力彰顯 7.1特色城鄉風6、貌7.2歷史文化保護體系7.3全域旅游發展格局08 08 品質提升8.1 城區空間策略8.2 城區空間結構8.3 城區公共中心體系09 09 服務升級9.1 綜合交通體系9.2 公共服務體系9.3 市政設施體系9.4 防災減災體系10 10 實施保障10.1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10.2 規劃實施保障機制10.3 近期實施行動計劃01 01 目標引領1.1 目標愿景1.2 城市定位1.3 發展戰略1.1 目標愿景中國園林城市,康養旅游圣地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71.2 城市定位江西省健康旅游示范區贛中現代物流基地山水田園精美宜居城市 康養旅游圣地山水峽江(生態+7、文化+旅游+產業)智慧物流基地智慧峽江(互聯網+)精美宜居城市品質峽江(宜居+宜業+宜游)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1.3 發展戰略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8 發揮交通優勢,加強與南昌都市圈城市差異分工協作,完善生態+價值鏈體系,成為南昌都市圈生態產品服務重要輸出基地;加快新宜吉一體化合作進程,以生態優先為核心價值觀,“山水田園盛景、康養宜居福地”為總目標,突出“綠色崛起”理念,堅持高標準高質量發展要求,將贛江中游峽江段打造成“濱水生態綠色長廊、山水詩意人居樣板、年代遺存人文福地”。區域融合戰略兩核引領戰略綠色發展生態為底底線思維8、,落實生態為底:落實生態空間格局,嚴守自然保護地和生態環保線全域生態修復及整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區域融合對外輸出區域發展:融入南昌都市圈、新宜吉城市群,打造區域生態產品服務重要輸出基地區域生態:融入贛江風光帶建設,打造峽江“濱水生態綠色長廊、山水詩意人居樣板、年代遺存人文福地”全域康養旅游示范康養三產聯動發展:“產業+康養”融合發展,三位一體全域康養引領發展:全域康養理念,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發揮交通優勢,加強與南昌都市圈城市差異分工協作,完善生態+價值鏈體系,成為南昌都市圈生態產品服務重要輸出基地;加快新宜吉一體化合作進程,以生態優先為核心價值觀,“山9、水田園盛景、康養宜居福地”為總目標,突出“綠色崛起”理念,堅持高標準高質量發展要求,將贛江中游峽江段打造成“濱水生態綠色長廊、山水詩意人居樣板、年代遺存人文福地”。兩核引領兩城協同兩大核心:水邊城區構建“河東高鐵新區、物流園區、文旅新區、工業園區、中部生活區”的“五駕馬車”格局;巴邱構建“河西園區、城區、沿江港區、玉峽景區”四區聯動。充分發揮河東河西兩大核心作用,帶動峽江河東河西全面發展。02 02 區域協同2.1 區域共榮,融入新宜吉一體化2.2 綠色崛起,共繪贛江百里走廊2.1 區域共榮,融入新宜吉一體化強化交通樞紐建設引領,提升設施產業互動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10、公眾意見稿10新余至吉安城際鐵路路經峽江;峽江至新余的道路改善提升工程;咸寧至新余經撫州廣昌至廈漳泉客運專線加快與新余交通建設峽江是新宜萍通過浙贛鐵路至贛江水運最近城市,抓住承接新余鋼鐵、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萍鄉“黑(煤炭)白(陶瓷)灰(建材)等大宗商品水運的機遇成為新宜吉大宗貨物的物流樞紐中轉地公共服務、灌區、電力、旅游等融合發展提升設施互聯互通2.2 綠色崛起,共繪贛江百里走廊共建吉安贛江百里風光帶,凸顯峽江山水人文康養福地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11一帶:百里贛江風光帶。四區:田園風光景觀區、碼頭航運活躍區、年代人文體驗區、濕地水上運動景觀區。03 0311、 總體格局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2 三條控制線劃定3.3 主體功能分區一廊:贛江生態保護廊道兩區:河西生態涵養區、河東生態涵養區多核:百丈峰生態綠核、玉峽湖生態綠核、玉笥山生態綠核、五朵梅花峰生態綠核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廊兩區多綠核”、“兩軸兩城兩組團”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13兩軸:高鐵經濟發展驅動軸、城鎮功能拓展軸兩城:水邊中心城區、巴邱老城區兩組團:河西城鎮發展組團、河東城鎮發展組團河西城鎮發展組團河東城鎮發展組團百丈峰生態綠核玉峽湖生態綠核玉笥山生態綠核五朵梅花峰生態綠核“兩軸兩城兩組團”的城鎮發展格局“一12、廊兩區多綠核”的保護格局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完善基本農田儲備區,實施現有耕地提質改造,促進耕地規模化、集中化。3.2 三條控制線劃定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14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做到現狀耕地應保盡保、應劃盡劃,確保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統籌考慮全縣自然生態系統,劃定全縣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禁止建設區管理,堅持嚴格保護、分級管控、損害追責、違法嚴懲原則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基于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及資源環境承載力評13、價,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外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水 域3.3 主體功能分區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15城鎮化發展區城鎮化促進區:水邊鎮、巴邱鎮2個鄉鎮。結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控制國土開發強度,引導城鎮人口集聚。農產品主產區農業特色功能區:金坪民族鄉、金江鄉2個鄉鎮。支持果業等特色農業發展,加強三產融合發展用地保障。農業主產功能區:硯溪鎮、戈坪鄉、仁和鎮、羅田鎮、福民鄉、馬埠鎮6個鄉鎮。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重點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支持養殖、休閑農業等14、特色農業發展,落實耕地保護補償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經濟區:桐林鄉。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嚴格控制開發規模和準入產業名錄,合理發展林業、生態休閑等生態經濟。04 04 生態保護4.1 生態安全格局4.2 自然保護地體系4.3 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4.4 綠色礦山與生態保護4.1 生態安全格局構建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17由贛江兩岸綠化空間,是溝通城市內外的生態骨架。“一帶”貫城由玉峽湖濕地公園、玉笥山森林公園、百丈峰、五朵梅花峰組成的生態核心。“四核”碶入“多廊”共依有多條水系流入各鄉鎮形成的濱水綠廊。生態包圍由縣域周邊生態圈與生態帶構成,是縣城15、外圍的生態屏障。4.2 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大自然生態保護力度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18峽江縣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約67.53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玉笥山省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地2處,總面積約40.88平方公里。確保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玉笥山省級森林公園4.3 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系統思維,全面修復,建設山清水秀新峽江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16、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19玉笥山省級風景區五朵梅花峰百丈峰礦山綜合整治區流域綜合治理區農用地綜合整治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區廢棄工礦復墾點圖例:田水湖林主要沿贛江和沂江、象口河等三條河流布置開展防洪排澇工程建設,劃分流域綜合治理區。對臨時占用林地、采礦損毀林地點,結合山體修復工程進行復綠,結合山體修復劃入礦山綜合整治區域。挖潛集中連片質量較高但農業設施不足的農用地區域,提升耕地質量、開墾新增耕地、引導農村居民點集中建設,劃分農用地綜合整治區域。主要對大中型水庫、山塘,開展水源保護建設和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劃分水環境綜合治理區域。4.4 綠色礦山與生態保護保護礦山生態環境,促進礦山綠色17、低碳發展全縣已發現礦產有25種,分別為鈾、煤、鐵、錳、銅、金、銀、鉛鋅、鎢、鈷、鎳、砷、稀土、水泥用灰巖、飾面用花崗巖、玻璃用石英、水泥配料用砂巖、高嶺土、瓷土、硅線石、建筑用砂巖、建筑用花崗巖、磚瓦用頁巖、磚瓦用粘土、礦泉水等礦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決策,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并舉,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20綠色礦山建設建設:以礦山規劃為基礎,強化礦山源18、頭管控;以綠色礦山建設為引領,推進礦業綠色發展;以規范礦業管理為抓手,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規 劃 目 標大型生產礦山綠色礦山比例達到:90%以上中型生產礦山綠色礦山比例達到:80%以上小型生產礦山綠色礦山比例達到:50%以上0505鄉村振興5.1 農業發展空間5.2 耕地資源保護5.3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5.4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多基地:產業基地 三區:綜合產業發展區農旅產業發展區 現代農業發展區 兩軸:鄉村振興示范走廊 兩核:農業經濟發展核5.1 農業發展空間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22兩核、兩軸、三區、多基地5.2 耕地資源保護l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永久基本農19、田保護任務。l強化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與耕地進出平衡制度的常態化耕地監管平臺。l加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措施,提升耕地質量與數量。l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嚴格保護耕地產業升級5.3 完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23構建“1+5+N”農業產業體系1個基礎產業5個特色產業N個傳統產業綠色水稻特色中藥材、優質煙葉、精品果業、綠色蔬菜、特色種養峽江水牛、峽江楊梅、峽江米粉、峽江鮰魚、蒿菜 提升鄉村特色產業:深入發展優質煙葉、綠色蔬菜、特色中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提高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水平,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產業。綠20、色水稻中草藥優質煙葉綠色蔬菜農業綜合體現代農業示范園、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產業鏈模式合作社種植、機械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產業融合農業+(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健康養生、信息技術、商貿服務)產業技術升級信息化、技術化、自動化5.4 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24集聚提升類: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激活產業、優化環境,保護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城郊融合類:綜合考慮城鎮化和村莊自身發展需要,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特色保護類:保持村莊特色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增強特色保護和空間品質規劃設計,統21、籌考慮鄉村旅游發展需要,合理安排和布局旅游設施用地。推動鄉村振興分類指引縣域村莊規劃建設強化科學,規劃統籌優化資源,合理配置三產聯動,融合發展塑造特色,宜居環境n集聚提升類村莊77個,城郊融合類村莊6個,特色保護類村莊3個,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村莊19個。n構建鄉村產業體系重大工程n聚焦鄉村發展重點任務n落實“三農”重點工作內容n加快提升鄉村特色產業n大力發展鄉村文旅產業n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n農村人居環境整治n打造農業生態景觀,建設村莊特色風貌n構建四級鄉村生活圈,分級分類完善公共服務配套0606興產旺城6.1 城鎮空間格局6.2 產業發展體系6.3 產業發展布局6.1 城鎮空間格局構建“22、2核+1工+7農+1特”的城鎮空間格局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26水邊鎮:峽江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金屬加工、現代物流、服務業等巴邱鎮:縣域副中心,現代物流、新型紙業、綠色食品、休閑旅游、現代農業硯溪鎮:鐵礦開采及加工,煙葉、糧食、蒿菜等農業,鮰魚等水產養殖業仁和鎮:生豬、肉牛等養殖業,楠木、食用菌、山茶等林產業,蒿菜、糧食等農業羅田鎮:糧食、煙葉、綠色蔬菜、中藥材等農業,生豬、鮰魚等養殖業金江鄉:綠色蔬菜、糧食、煙葉、蒿菜等農業戈坪鄉:肉牛、生豬、鮰魚等養殖業,糧食、綠色蔬菜等農業福民鄉:中藥材、煙葉、蒿菜等農業桐林鄉:食用菌、山茶、井崗23、蜜柚等林果產業,糧食、綠色蔬菜等農業馬埠鎮:煙葉、水稻、綠色蔬菜等農業,林產加工、食品加工綜合型城鎮2核工貿型城鎮1工農貿型城鎮7農特色型城鎮1特金坪民族鄉:民族風情旅游,楊梅、井崗蜜柚等林果業,水稻、綠色蔬菜、中藥材等農業 生物醫藥大健康6.2 產業發展體系打造以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的“1+4+N”的產業發展體系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271個首位產業 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現代物流4個主導產業首位產業打造江西省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錨定發展現代中藥、化學藥、新型醫療器械、醫藥保健品、醫療服務等領域生物醫藥大健康主導產業積極對接吉安市首位產業,24、嵌入“芯屏端網”產業鏈,聚焦觸控顯示、電子線路板、電子元器件、智能家居等四大板塊,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電子信息聚焦裝備制造細分領域,秉承“做大增量、做優存量”原則,實施裝備制造業補鏈延鏈壯鏈行動,積極推進智能化、數字化升級裝備制造立足我縣農業產業基礎,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在精品果業、高端茶油、井岡大米、特色養殖等四大領域各引進培育相應的深加工龍頭企業綠色食品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貨運物流向實體物流、汽運大縣向物流強縣轉換升級,積極創建省級現代物流示范園現代物流6.3 產業發展布局構建“兩核兩軸三區多基地”的產業發展布局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28為水邊發展25、核和巴邱發展核,其中水邊發展核主要包括中心城區及城南工業園,巴邱發展核包括巴邱鎮區及河西工業園兩核沿國道G105及G322的產業發展軸兩軸中部沿江綜合產業發展區、東部丘陵農旅產業發展區、西部現代農業發展區三區生態農業基地、城郊農業基地、礦采基地、生態林業基地、休閑旅游基地等產業基地多基地0707魅力彰顯7.1特色城鄉風貌7.2歷史文化保護體系7.3全域旅游發展格局7.1 特色城鄉風貌傳承文化基因,塑造特色城鄉風貌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30依托現有名片、古村老街人文資源、森林草地生態資源、河谷湖泊水資源、礦山特色資源以及各鄉鎮特色產業資源等,打造鄉鎮各類特色名26、片。彰顯鄉鎮特色名片對地域特色建筑進行強化設計、加強第五立面、色彩管控。強化高度管控,高度引導分區分類。構建“聚焦歷史、人文、山水、現代地標”的景觀眺望系統。地域風貌要素管控梳理城市的空間結構與肌理,建立具有彈性、可持續性的城市結構,引導城市空間合理布局,形成生動有序的空間形態。城市空間引導管控7.2 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樹立文化自信理念,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保護名錄,塑造“一鎮引領、三村聯動,全域保護”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31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湖洲村;中國傳統村落3個:湖洲村、沂溪村、何君村;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巴邱鎮;省級歷27、史文化名村2個:沂溪村、何君村;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9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0項。7.3 全域旅游發展格局空間結構“一帶延伸、兩心引領、六區構建、四廊串聯”康養旅游發展格局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32金坪熱敏小鎮 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百丈峰森林公園五朵梅華峰萬寶水庫湖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樟溪上峽江水利樞紐上蓋村梅花坪現代農業體驗基地寒梅嶺巴邱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金坪民族風情小鎮何君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玉笥山養生谷玉笥山省級風景區百里贛江風光帶宋家田心蔣沙村江背村上坊村一帶延伸兩心引領六區28、構建四廊串聯形象定位山水峽江,康養福地依托贛江兩岸山水人文景觀,打造百里贛江風光帶。依托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巴邱古鎮,形成的生態人文體驗區;玉笥山養生谷、玉笥山景區形成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核。依托現有資源稟賦,形成的北部運動休閑區、西部鄉村旅游觀光區、東部鄉村旅游觀光區、山水田園休閑度假區、南部民族風情休閑體驗區、古村文化休閑游學區。、醫養健康觀光廊、鄉村旅游觀光廊、山水康養觀光廊、森林康養觀光廊。森林康養觀光廊醫養健康觀光廊鄉村旅游觀光廊山水康養觀光廊0808品質提升8.1 城區空間策略8.2 城區空間結構8.3 城區公共中心體系8.1 城區空間策略形成“北進、西拓、中優,南提升”的空間發展29、策略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北進北進西拓西拓中優中優南提升南提升促進高鐵新區發展,帶動城市向北延伸協同文旅物流組團,打造贛中智慧物流注重設施更新完善,提升城市宜居品質提升產業園區發展,控制中心城區蔓延348.2 城區空間結構構建“一心、兩軸、五區”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35一心:以玉華路與百花路交界區域為未來峽江中心城區的主中心兩軸:百花路城市發展軸及玉華路會仙路城市發展軸五區:高鐵新區、城市綜合區、城南工業園區、文旅康養區及現代物流區8.3 公共中心體系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30、見稿36構建“一核、六心、四特、多節點”公共中心體系縣級中心(一核):行政中心組團中心(四心):高鐵商務中心、玉笥鄰里中心、城南鄰里中心、城北鄰里中心特色專業化中心(六特):智慧物流調度交易中心、玉笥養生中心、康養教育中心、建材城、汽車城、城南現代產業服務中心公共休閑節點(多節點):老年活動中心、體育服務中心、何君村傳統村落、沂溪傳統村落、錦繡湖濕地公園、百花公園、玉笥山省級森林公園0909服務升級9.1 綜合交通體系9.2 公共服務體系9.3 市政設施體系9.4 防災減災體系提升對外交通綜合服務能力,加強區域高快速道路系統銜接,實現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發展9.1 綜合交通體系峽江縣國土空間總31、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38搭建中心城區、巴邱鎮、仁和鎮多途徑、多方式的便捷性交通聯系,建設贛江二橋,實現河東河西“20分鐘”交通聯系。加強東西交通加強東西交通對接新宜吉六縣轉型合作示范區,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發展。周邊周邊聯動聯動 依托鐵路、高速公路、國道“便捷聯動省會、贛中區域,形成“30-60-90分鐘交通時效圈”。區域融合區域融合重塑交通格局n 融入陽興高速、峽江至蓮花高速建設n 將G105、G322繞城升級改建為一級公路n 將S434、S221提升為一級公路n 推動峽江新干樟樹道路升級改造建設河西快速通道n 推進G322瑞安至友誼關公路峽江縣贛江大橋擴建工程32、n 縣鄉道提升交通規劃格局圖找比較好看的找比較好看的交通交通圖片圖片教體事業9.2 公共服務體系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39推進教育、體育均衡化發展,加快峽江縣各類學校擴容改新建工程建設。教育分級均衡:推動中心城區各類學校新建擴容,滿足縣域與中心城區的教育需求;保障鄉鎮托幼與義務教育服務水平,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體育特色提升:推進全民健身,建設全民健身中心;發揮地區優勢,結合水利樞杻區建設水上體育賽事設施,推動特色體育發展建立完善、溫暖型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升城市綜合公共服務水平醫療事業加快峽江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的提升改造建設,加強公共衛生管控工作。重點提升:重點33、提升疾病防治能力,加強應急防控體系建設;提高醫院救治能力,更好保障居民健康醫療保障:充分利用城鄉醫療資源,提高基層醫療水平,建立醫療分級診療體系,提升全域醫療保障水平社會福利面臨當前“老齡化”的挑戰,積極布局養老設施,著力解決目前峽江縣養老設施覆蓋率不足等問題。城區養老:擴容提升中心城區養老設施,支撐城區養老增長需求鄉鎮養老:完善鄉鎮養老設施,提升鄉鎮養老服務能力鄉村養老:增加基層養老設施,積極填補基層養老空白9.3 市政設施體系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40構建高效可靠、共建共享的現代化市政設施體系燃氣工程規劃n 規劃新建仁和閥室至巴邱門站輸氣管網;完善巴邱鎮34、河西工業園燃氣管網建設;n 推動燃氣“城向鎮、鎮向村,逐步遞進”,逐步實現覆蓋全域的燃氣發展目標。河東以城區管網向鄉鎮布管延伸,河西以巴邱向其他鄉鎮布管延伸9.4 防災減災體系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41“防洪排澇、抗震減災,地災防治”多措并舉構筑銅墻鐵壁防洪排澇工程規劃n 恢復河流自然河岸,預控河流洪泛區n 加強贛江、沂江河、黃金江、盤龍江、象口河等主要河流沿岸的治理管控,對河岸護坡加固處理,增強水土保護,消除洪澇災害隱患。n 贛江兩岸對仁和堤、烏口、江家段、福民段防洪堤等主要防洪堤岸按1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維護改造,巴邱鎮區按20年一遇標準;其他河流兩岸35、按照10年一遇設防。防洪排澇工程防洪排澇工程 地下空間工程地下空間工程 地質災害工程地質災害工程 消防工程消防工程 人防工程人防工程 抗震工程抗震工程多措并舉構筑多措并舉構筑銅墻鐵壁銅墻鐵壁消防工程規劃n 規劃巴邱建設消防站,服務河西工業園等河西片區消防工作,其他鄉鎮建立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等。抗震工程規劃n 按地震加速度0.05g設防,城市重要生命線工程按地震加速度0.1g設防地質災害工程規劃n 根據地質災害數據,將峽江縣分為:低易發區、中易發區、高易發區。n 做好疏散通道、疏散場地等防災設施規劃和建設,保障災時至周邊城鎮道路的暢通。n 地質災害避讓為先,要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生36、態環境改善治理措施。人防工程規劃n 人防工程建筑面積人均1.5平方米,防控警報覆蓋率達95%以上。地下空間工程規劃n 推進城市基礎性功能型地下空間設施的建設。1010實施保障10.1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10.2 規劃實施保障機制10.3 近期實施行動計劃10.1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43兩級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三類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機制建立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的傳導機制。下級規劃應服從上級規劃,相關專項規劃要遵循總體規劃,不得違背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構建“兩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總體37、規劃傳導詳細規劃生態修復規劃綠地系統規劃地質災害規劃交通體系規劃公服設施規劃.專項規劃落實傳導支撐傳導優化優化市政專項規劃水利專項規劃10.2 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44 建立部門協調機制 完善實施管理機制 建立監測評估預警機制 完善地方法規政策體系10.3 近期實施行動計劃銜接十四五規劃銜接省、市、縣“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形成十四五重點項目庫重點推進建設以重先行,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進行分級分類以人為本,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制定近期行動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目標,確定實施行動計劃銜接部門近期行動,落實部門建設需要 建立“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