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縣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9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50979
2023-09-18
39頁
17.81MB
1、安化縣,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安化縣自然資源局,公示版,(2021-2035年),01規劃背景,03嚴守耕地保護紅線,05嚴格耕地用途管制,02總體要求,04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06保障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07切實加強補充耕地管理,09著力提升耕地質量,11強化規劃實施保障,08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10重大工程安排,前 言,近年來,安化縣委、縣政府堅決落實中央有關耕地保護的大政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嚴守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科學編制2、安化縣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從源頭管控好耕地保護紅線,為全面做好全縣耕地保護工作打好基礎。規劃依據湖南省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和益陽市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以及安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全縣耕地保護工作開展的依據,具有指導性和實施性。規劃范圍包括全縣行政轄區范圍內的全部國土空間,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背景,Parte 1,資源基礎耕地保護現狀面臨的新形勢,質量一般、零星分散、產量收益低,1.1資源基礎,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3、。,空間格局,耕地特征,土地利用現狀圖,1.2耕地保護現狀,40.04萬畝,9.10萬畝,1.77萬畝,50.91萬畝,水田,旱地,城鎮村范圍內耕地,耕地總數,上一輪耕地保有量目標:70.29萬畝,執行程度72.43%上一輪基本農田保護目標:51.08萬畝,執行程度77.78%,1.3形勢與挑戰,總體要求,Parte 2,指導思想規劃原則目標任務,2.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有關耕地保護的大政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嚴守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4、,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科學編制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從規劃源頭管控好耕地紅線,處理好耕地占補平衡,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奠定基礎。,2.2規劃原則,底線管控,以補定占,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從源頭上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統籌協調,有效銜接,耕地保護、空間規劃、調查監測充分對接,農業農村、林業、生態、發改、交通相關部門有效聯動。,上下傳導,強化約束,約束性指標逐級分解,耕地保護任務有效傳導。,同步編制,壓茬推進,注重規劃體系的系統性和協同性,緊扣編制任務和規劃重點,有力有序推進。,2.3任務目標,1,4,2,3,5,嚴守耕地保護紅線,Parte 3,5、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統籌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空間布局加強特殊區域耕地保護和利用,具體措施,嚴格落實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全面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帶位置下達耕地保護任務,穩妥有序恢復耕地保護目標缺口,3.1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保護耕地,人人有責,3.2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明確城鎮開發邊界占用耕地布局,少占用,1,統籌優化鄉村空間布局,優布局,2,優化基礎設施選址布局,強設施,3,3.3統籌耕地、園地、林地、草地 空間布局,3.4加強特殊區域耕地保護和利用,01,02,03,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自然保護地核心區范圍內耕地:實行穩妥推有序退出。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外的耕地6、:允許在不擴大現有耕地的前提下,開展種植活動,可修筑必要的生產生活設施。,城鎮開發邊界內耕地,成片開發占用耕地的,要注重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對占用必要性、合理性和用地規模開展論證,進行多方案比選,盡量避讓長期穩定利用耕地。,河湖管理范圍內耕地,主河槽內、洪水上灘頻繁、水庫征地線以下的不穩定耕地:不納入耕地保護目標任務,有序退出。對于納入耕地保護目標的耕地,不得新建、改建、擴建生產圍堤,不得種植妨礙行洪的高稈作物,禁止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04,待建高標準農田耕地,規劃期應圍繞穩固提升水稻、油菜籽等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劃為永久基本農田7、,實行特殊保護,防止“非農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種植結構調整,探索綜合種養等耕地安全利用種養技術模式。鼓勵采用客土法、熱修復法等物理改良技術、原位化學修復和異位化學修復等化學改良技術以及生物改良技術對嚴格管控類耕地進行改良。,05,嚴格管控類耕地,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Parte 4,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管護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4.1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4.2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4.3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管護,從嚴管控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01,堅決制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02,03,有效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8、化”,03,強化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建設,4.4健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構建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管機制,強化執法監督和保護考核機制,嚴格耕地用途管制,Parte 5,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切實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5.1分類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85.19%,永久基本農田,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谷、玉米的種植面積。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非糧食生產功能區。,將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外的耕地劃為一般耕地區,主要用于糧食和油、蔬菜等農產品生產。,一般耕地,88.26%,5.2 切實規范耕地占補平9、衡,1,3,2,4,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落實補充耕地后期管護責任,加強補充耕地全過程管理,建立補充耕地信息公開制度,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5.3 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規范引導耕地轉進,嚴格控制耕地轉出,實施耕地年度進出平衡,實行耕地轉進轉出信息化管理,縣級政府落實進出平衡屬地責任,5.4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從嚴處置、嚴格執法、嚴肅問責,堅決止住新增、穩妥處置存量,保障重要農產品生產空間,Parte 6,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6.1 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空間,穩定水稻生產空間糧食播種面積43.79萬畝以上,拓展玉米大豆生產空10、間優化其他糧食作物生產空間,6.2 切實保障“菜籃子”生產空間,拓展現代設施農業生產空間,優化養殖業生產空間,6.3 大力拓展農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優化油料作物生產空間,培育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改進生產空間,切實加強補充耕地管理,Parte 7,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加強補充耕地開發計劃管理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7.1 積極拓展補充耕地空間,03,根據地塊植被狀況、地形坡度、灌溉排水條件、有效土層厚度等情況,綜合考慮與居民點的相對海拔高差、交通、水利等因素,并剔除城鎮開發邊界與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地塊,合理劃定耕地后備資源。,01,整合現有耕地周邊可開發資源潛力,02,深入挖掘旱地改水田資源潛力,11、合理劃定耕地后備資源,將耕地周邊的零星分散、面積較小的其他草地、裸土地、沙地等宜耕后備資源地塊和廢棄農村宅基地、采礦用地等低效建設用地,作為現有耕地周邊主要的補充耕地潛力來源。,以現狀旱地為對象,剔除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生態退耕、土壤污染和15以上坡度等不符合旱改水選址條件的地塊,并從地塊的水源、坡度、土壤質地、耕作便利度和集中連片程度等方面開展科學評價,充分挖掘可旱改水資源潛力。,7.2 加強補充耕地開發計劃管理,合理確定補充耕地任務,到2035年,全縣需要落實補充耕地任務2.35萬畝,實行補充耕地開發年度下限管控,根據全縣實際使用建設用地規模、補充耕地指標庫存情況、補充耕地項目實施12、與后期管護情況、社會經濟狀況等因素對年度開發計劃總規模進行下限管控,4.33萬畝,0.59萬畝,0.56萬畝,7.3 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01,02,耕地質量提升耕地功能恢復整治補充耕地建設用地復墾耕地生態建設,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綜合整治,建立“土地綜合整治區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永久基本農田三級耕地空間管控與治理體系探索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管理,健全土地綜合整治配套政策,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Parte 8,科學劃定耕地恢復空間實行耕地恢復年度計劃管理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8.1 科學劃定耕地恢復空間,開展可恢復耕地資源評價,A,明確可恢復耕地數量和分布,統籌推進耕地恢復,B,C,8.2 實行耕地恢13、復年度計劃管理,全縣可恢復耕地資源6.11萬畝,綜合考慮資源現狀,合理制定近期和遠期耕地恢復計劃,分階段有序推進耕地恢復。,8.3 建立耕地恢復長效機制,01規范實施管理,02嚴格監督考核,03落實資金保障,04強化監測監管,著力提升耕地質量,Parte 9,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推進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穩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科學防治和利用污染耕地,9.1 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9.2 全面推進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明確落實建設目標2025年,全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8萬畝。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強化標準提升實施綜合效能,嚴格落實后期管護,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配套14、從政策層面細化明確剝離范圍、利用方向、工作程序、主體職責、工作內容、資金來源和獎懲措施等。,穩妥推進耕作層剝離再利用“誰占用、誰剝離、誰補充”因地制宜,統籌利用,9.3 穩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9.4 科學防治和利用污染耕地,構建以休耕輪作為核心保護體系,01,03,實施以科技創新為軸的固碳模式,02,擴展以生態涵養為主的綠色農業,嚴格源頭管控,強化科學治理,加強安全利用,重大工程安排,Parte 10,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耕地恢復重大工程,10.1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水稻土、紅壤土、紫色土,地勢起伏坡度較緩,有水庫等水利工程、配套水利設施、水源保障能力強,水資源條件,土壤條件,地形條件,根據全15、縣補充耕地任務和耕地后備資源情況進行土地開發建設,全縣劃分5個土地整治重點區,擬實施土地整治重點工程10個。規劃期內分階段實施,從2023年開始至2035年完成。,10.2 耕地恢復重大工程,03,小于15實施過高標準農田、上輪基本農田范圍,04,達到30畝以上規模集中連片區域,01,剔除掉2022年度已恢復耕地的地塊,02,剔除土地開發和新增耕地范圍內的可恢復資源,全縣劃定5個恢復耕地重點區域,擬實施耕地恢復重點項目3個。規劃期內分階段實施。,強化規劃實施保障,Parte 11,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加強規劃傳導和計劃實施加快科技支撐和信息化建設加強耕地保護機制探索創新挖掘和傳播耕地的文化價值,11.1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11.2 加強規劃傳導和計劃實施,11.3 加快科技支撐和信息化建設,嚴格規劃實施,11.4 加強耕地保護機制探索創新,11.5 挖掘和傳播耕地的文化價值,開展美麗田園創建活動,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完善應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機制,健全廣大公民和社會主體積極參與機制,傳承與弘揚優秀梅山農耕文化,文化創新驅動鄉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