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發展規劃方案(2022-2026年)(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54346
2023-09-20
10頁
41.98KB
1、無錫市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發展規劃公 示一、規劃范圍無錫市城區,包括梁溪區、錫山區、惠山區、新吳區、濱湖區、經開區的鎮(街道)社區,以及江陰市、宜興市主城區街道社區。二、規劃對象社區商業和服務業,主要包括滿足社區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務等基本消費需求的基本保障類業態和滿足社區居民休閑、健康、社交、娛樂、購物等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的更高層次消費需求的品質提升類業態。三、規劃期限規劃基準年為2022年,規劃期限與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國家試點建設期限一致,至2026年。四、發展目標(一)總體目標到2026年,全市建成一批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區,輻射帶動全市社區商業大發展,基本建成布2、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體系,社區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全面提升。(二)具體目標1建成80個以上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區。2全市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區的基本生活類、品質提升類業態配齊率達到100%,其他社區兩類業態配置率分別不低于80%、60%。3全市便民生活圈品牌連鎖網點數量占社區商業網點數量比例不低于30%。4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便民生活圈的應用場景更加廣泛,社區居民應用數字化平臺、設施和工具的普及率大大提升。5全市建成一批“七類服務圈”“一圈多能”的協同普惠便民服務圈。6全市每年便民服務圈居民平均滿意度不低于90%。五、主要任務3、(一)科學規劃布局強化頂層設計。貫徹落實商務部等12部門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等文件要求,結合舊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商品市場優化升級、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商業網點和公共服務網點發展實際,明確發展目標,設計主要任務和舉措,試點先行、分步推進便民生活圈建設。分類建設布局。加強對老舊小區、新建居住區、臨街或城鄉結合部居住區的建設布局,因地制宜規劃建設集聚式、街坊式、分布式等不同發展形態便民生活圈。做好規劃銜接。在遵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參照社區商業設施設置與功能要求等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與無錫相關規劃相銜接,因地制宜制定便民生活圈商業設施建設、運營、服務和管4、理地方標準。(二)完善基礎設施優化載體建設。加強居住社區與周邊商業設施、文化場所、健身場地等資源的整合銜接,推進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五化”改造,逐步推進適老化無障礙基礎設施、便民設施和智能化共享設施建設。配齊服務設施。推進建設與社區需求規模相匹配的無人售貨柜、智能提貨柜、智能取餐柜、智能信包箱(快件箱)、郵政快遞站、早餐售賣車、蔬菜直通車、快遞包裝回收裝置等商品送取配套。設置交通停車配套,增設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便民商業服務設施。(三)優化功能業態繁榮社區商業。優先配齊、配優、配強基本保障類業態,滿足居民日常消費需求。因地制宜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滿足居民品質消費需求。推廣“睦5、鄰中心+農貿市場”模式,打造“菜籃子消費+商業配套+社區服務”的多功能載體。創新服務模式。構建多層次早餐供應體系,打造“社區工坊”、共享型品質業態和流動業態,集約打造一批疊加便民服務圈、健康服務圈、養老服務圈、核酸采樣服務圈、社保服務圈、政務服務圈、醫保服務圈等“七類服務圈”“一圈多能”的協同普惠便民服務圈示范社區。倡導綠色消費。共建共治綠色商圈、低碳零碳生活圈,引導商家和市民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抵制過度包裝,發展“互聯網+廢舊物資回收”,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四)打造數字社區搭建智慧平臺。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推動智慧黨建、智慧物業、智慧康養、智慧安防、智能末端配6、送等數字化服務場景充分拓展。建設數字化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統一接入“靈錫”APP功能模塊。發展數字零售。推進農貿市場智慧化改造及數字化轉型,發展無接觸交易、直播帶貨、自助售賣、智能結算等新模式新業態,支持無人值守便利店、智能信包箱(快件箱)、智能取餐柜、智能冷凍柜等智能設施進社區。優化數字服務。推動社區商務、社區政務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持續推進智慧社區、智慧菜場、智慧教育、智慧養老、智慧醫療等數字化創新應用,開展生活消費數字化、智慧化輔助應用和線上線下培訓。(五)壯大市場主體堅持市場主導。探索“政府建設、企業運營”“企業投資、政府補貼”等市場化驅動管理模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便民生活圈建7、設。實施農貿市場集中運營管理改革,發揮國有企業對“菜籃子”消費的保供穩價作用。擴大連鎖經營。鼓勵連鎖品牌開放供應鏈、物流渠道及門店資源,以直營方式發展社區便利店、菜市場、綜合超市、理發店、餐飲店等,力爭品牌連鎖店數量占便民生活圈商業網點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激發商戶活力。引導社區商戶上云上平臺、共享共用社區商業和公共服務資源,鼓勵運營平臺企業為商戶提供營銷、信息、流量、數字化工具等免費或讓利服務。引導商戶拓展消費場景,加快發展即時零售、社區團購、微信營銷、直播電商、社交社群等商業新模式。(六)提亮社區文化挖掘文化價值。在便民生活圈環境交互空間、文化載體、文化活動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8、中國先進文化,植入無錫獨有的水文化、吳文化、太湖文化、工商業文化、老字號等地域文化元素。改造文化環境。開設社區黨建宣傳欄、文化活動廣場,引導公共文化服務向社區延伸,開設書店、圖書室、閱覽室,將深受市民喜愛的地方品牌、老字號品牌引入社區。活躍文化氛圍。開展不同規模的美食節、文化節、讀書月、慶祝活動、社區課堂、地攤夜市等社區活動。增加生活圈人間煙火氣和無錫生機。(七)多方共建共治建立共管機制。完善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小區治理聯動服務機制、協調運行機制,發動居民廣泛參與便民生活圈建設,推動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創新社區管理。加大非營利性組織的培育力度,引入社會力量協同物9、業提供家政中介和培訓業務。拓展鄰里互助、社區幫扶、社會組織介入等幫扶形式。加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增加社區法律援助服務,為商戶涉法和居民消費糾紛提供服務。加強行業指導。探索成立社區商業專委會等行業組織,發揮商業聯合會、市場協會、餐飲協會、高校智庫等協會組織在信息咨詢、行業分析、標準制定、考核評價、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八)培育示范社區精心遴選試點。依托試點社區建設便民生活圈,以“1街道至少1試點”為原則,逐步擴大便民生活圈的全市覆蓋面。優先選擇基礎業態多、業態數量多和質量優的社區作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重點建設試點社區。未來五年重點建設便民生活圈的80個試點社區(見附件1)。聚焦示范培育。以培育10、示范為目標,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思路,扎實有序推進試點社區高質量建設。一是聚焦功能完善、業態齊全,配齊補短基本生活類和品質提升類服務業態;二是聚焦規范標準、品牌提升,引駐不低于社區商業網點數量30%的連鎖品牌網點;三是聚焦特色塑造、消費升級。強化以評促建。各地區對照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示范社區評價標準(見附件2)制定驗收辦法和評分細則,開展試點建設、全過程指導、評審驗收。經市聯席會議辦公室檢查復核、公示后認定為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區。六、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無錫市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將便民生活圈建設相關內容納入政府民生事實工程。形成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工作11、體系,各市(縣)、區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落實主體責任。(二)多元政策支持統籌養老、托育、家政、創業擔保等各類政策資源,多渠道募集資金,重點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公共設施建設、“菜籃子”消費、健康養老、便利化連鎖化經營等項目。落實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比例不低于10%的規定。(三)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擦亮無錫“無難事、悉心辦”品牌,不斷豐富“一件事”導辦清單,全面開通“一網通辦”。簡化社區店鋪開業程序,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四)規范經營管理強化誠信經營和守法意識,探索建立商戶信用等級評價機制,推行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深入推進放心消費創12、建工作,加大網絡交易平臺共治力度,建立健全社區電商市場準入規則,落實社區團購“九不得”規定。(五)強化宣傳推廣加強便民生活圈建設的輿論宣傳,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打造“家門口的幸福”,發動居民廣泛參與便民生活圈建設,有效引導社會預期。總結創新發展經驗和典型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模式。附件1 無錫市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重點建設的試點社區行政區重點建設便民生活圈的試點社區江陰市(10個)城中社區、西大街社區、要塞社區、南閘社區、云亭社區、雙牌社區、夏港社區、江南社區、興利社區、澄南社區宜興市(8個)和平社區、湖瀆社區、文峰社區、新莊社區、振興社區、龍眼社區、城東社區、廣匯社區梁溪13、區(12個)崇安寺社區、廣豐社區、民豐社區、曹張新村第二社區、金匱苑社區、后祁街社區、長慶路社區、廣瑞一村社區、槐古橋社區、沁園第一社區、五里新村社區、會西社區惠山區(11個)惠城一社區、錢橋社區、前洲社區、雅西社區、堰新社區、天一社區、玉祁社區、榭麗花園社區、六龍社區、晴山藍城社區、陸區社區濱湖區(10個)美湖社區、景麗東苑社區、稻香社區、榮巷社區、湖山社區、耿灣社區、富潤社區、青龍山社區、南泉社區、溪南社區錫山區(11個)鑫安社區、映月社區、竹園社區、門樓社區、東北塘社區、北街社區、厚橋社區、甘露社區、港下社區、東湖塘社區、張涇社區新吳區(10個)春城家園社區、梅里社區、振發社區、尚澤社區14、新安社區、泰伯花苑第一社區、香楠佳苑社區、新光社區、鴻聲社區、春陽社區經開區(8個)天鵝湖花園社區、萬科社區、信成社區、和韻社區、方廟社區、農聯社區、尚錦社區、華莊社區說明:(1)未來五年,各行政區推進建設過程中,在保證“1街道至少1試點”和便民生活圈數量不少、質量不降的前提下,可根據本地區整體發展情況調整試點;(2)試點社區可聯合相鄰1-3個社區共同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附件2 無錫市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示范社區建設評價標準序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分點1規劃布局發展形態集聚式、街坊式、分散式等便民生活圈發展形態契合周邊地理條件、發展基礎的發展形態。 2服務人口便民生活圈服務居民0.5萬人15、以上。3商業面積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比例不低于10%。有1-2個面積750以上的超市或標準化菜市場(生鮮超市)。4商業中心社區商業中心建設情況。至少有1個綜合性社區商業中心,如睦鄰中心、鄰里中心、商業綜合體、綜合超市等,提供社區內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業和便利服務。5業態配置基本保障類業態滿足社區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務等基本消費需求的保障類業態配置率100%,主要包括便利店、綜合超市、菜市場、生鮮超市(菜店)、早餐店、洗染店、美容美發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務點、維修點、藥店、郵政快遞綜合服務點(快遞公共取送點)、再生資源回收點、前置倉等,每個業態至少有1個16、網點,并能夠提供線上線下支付、配送服務、訂購服務等便民服務項目。其中,至少有1個有提供早餐服務的便利店或餐飲店,至少有1個提供24小時服務的便利店或無人售貨柜。6品質提升類業態滿足社區居民休閑、健康、社交、娛樂、購物等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的更高層次消費需求的品質提升類業態配置率100%,主要包括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特色餐飲店、蛋糕烘焙店、新式書店、運動健身房、幼兒托管點、培訓教育點、旅游服務點、保健養生店、鮮花禮品店、茶藝咖啡館、寵物服務站等,每個業態至少有1個網點,并能夠提供線上線下支付、配送服務、訂購服務等便民服務項目。7品牌連鎖業態便民生活圈品牌連鎖網點數量占社區商業網點數量比例不低于317、0%。8保障管理管理機制建有街道、社區、物業公司、重要商戶、居民代表組成的多元管理機制,管理制度完善有效。經營者與物業管理公司或產權人簽訂規范經營合同并嚴格執行,實行條件明確的準入和退出管理。9日常管理規范便民生活圈經營管理、創新社區治理,引導商戶誠信經營,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組織消費促進活動、文體活動等,消費環境整潔舒適,能提供規范優質的服務。便民生活圈安全生產和衛生防疫檢查到位。能夠及時、全面掌握便民商圈的業態種類、數量、面積、功能結構、經營狀況、居民需求等信息,及時報送年度統計數據等信息。10政策爭取爭取到各級政府財政投資額。爭取到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及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創業18、擔保貸款貼息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商戶按規定落實就業補貼政策。多元主體參與建設運營的政策等。11滿意度居民滿意度便民生活圈居民平均滿意度不低于90%。每個便民生活圈選擇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的居民數與所調查居民總數的比率。抽樣調查樣本不少于 50 份。12特色創新(附加)業態特色創新便民生活圈內,根據地方實際和地域特色,契合社區發展的新需求,配置面向不同人群、體現創新性和多樣化的業態或服務要素。如統一應用的智慧服務平臺、智能提貨柜、智能取餐柜、智能信包箱(快件箱)、無人值守便利店、無人售貨柜等智慧型服務要素;試點“睦鄰中心+農貿市場”“社區工坊”“互聯網+廢舊物資回收”等新業態新模式;“一點多用”“一店多能”“流動業態”等商居和諧的空間布局和服務功能。13服務圈功能疊加便民生活圈內同時打造健康服務圈、養老服務圈、核酸采樣服務圈、社保服務圈、政務服務圈、醫保服務圈等,以及相關部門部署建設的服務功能站點。14其他便民生活圈在服務模式、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創新舉措、特色亮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