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知識簡介PPT(63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4987
2023-10-20
63頁
789.04KB
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知識簡介,一、世界發達國家各自建立標準1996年 英國頒布了BS8800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指南1996年 美國工業衛生協議制定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 指導性文件1997年 1)澳大利亞/新西蘭提出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通用指南草案 2)日本工業安全衛生協議(JISHA)提出了職業安全衛生 管理體系導則 3)挪威船級社(DNV)制訂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 證標準,1999年 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V)等13個組織提出了 職業安全衛生評價系列(OHSMS)標準,即OHSMS18001職業 安全衛生管理體系 規范、OHSMS18002職2、業安全衛生管 理體系 OHSMS18001實施指南。1999年10月 中國國家經貿委頒布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試行標準(內容與OHSMS18000基本相 一致),思 考,二、OHSMS的國際化情況 ISO/TC17687年發布ISO9000標準 ISO/TC20796年發布ISO14000標準 ISO組織自90年代中后期一直努力把職業安全衛生標準國際化 1996年9月5日6日召開專門會議,44個國家及IEC、ILO、WHO等6個國際組織參加,未達成一致。1997年1月又召開了技術工作委員會(TMB)會議,會議決定 職業安全衛生暫不發布國際標準。因此,目前職業安全衛生沒有國際標準,各組織可選擇相3、應標準進行貫標和通過認證。,三、為什么會出現職業安全衛生1、國際貿易的要求 世界各國均需希望能在相同成本下參與競爭,發達國家特別在意第三世界國家使用廉派的童工,惡勢的生產環境,間隔的廠房下生產的低成本產品,從而使競爭不平等。2、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需要3、職業安全衛生主要是解決人權的問題,國內職業安全衛生現狀一、工傷事故 1、95年、96年兩年中工礦企業因公死亡39099人 2、98年工礦企業工傷事故15,372人,死亡146,660人二、職業病 全國50多萬個廠礦存在不程度的職業危害,實際接觸粉塵、毒物和噪聲等職業危害的職工有2500萬人以上。至98年全國累積塵肺病患者達542041人(不4、能呼吸),累積 死亡127147人,二、危害 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 壞 的根源或狀態。可理解為危險源或事故隱患 從本質上講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質和能量、有害物質失去 控制而導致的意外釋放或有害物質的泄露,散發這兩方面因 素,如液化器,氧氣瓶 按導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進行分類:1)物理性 2)化學性 3)生物性 4)心理與主觀性 5)生理性 6)行為性 7)其他,思 考,三、危險 持定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結合。可能性:是指導致事故發生的難易程度 嚴重性:是指事故發生后能夠組織帶來多大的人員傷亡或財產 損失。其中任何一個不存在,則認為這種危險不存在。如有電擊可能5、性的地方,人員不能進入則認為不存在危險。,四、危害辨識識別危害的存在并確定其性質的過程 即識別危險源 辨識范圍主要是廠址、廠區平面布局、建筑物、生產工藝過程、生產設備、有害作業和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搶救設施及輔助生產生活衛生設施等。確定其性質,如桌子(拌倒人或火災)確定是火災還是拌倒人,五、事件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事件的發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損失,因此說 事件包括事故 對于沒有造成職業病、死亡、傷害、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事 件可稱之為“未遂過失”。事件包括未遂過失。,思 考,六、職業安全衛生影響作業場所內員工、臨時工、合同工、外來人員和其他人員安全與健康的條件和因素。進入作6、業場所的任何人安全與健康的保護 不包括職工其他勞動權利和勞動報酬的保護,也不包括一般的 衛生保健和傷病醫療工作。作業場所一般說來是組織生產活動的場所。,思 考,七、危險評價(風險評價)評價危險程度并確定其是否存在可承受范圍的全過程 是針對存在的危險源的發生危害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進行分析,以 確定這種危害是否可接受。可能性:采取數學方法,最后得出一個綜合指標來實現 嚴重性:通過工程學的方法分析 是否可接受的判斷需根據相關的知識,如法律、法規及組織具體 情況加以確定,一般說來,這個標準或界限值不是一成不變的,八、安全 免遭不可接受危險的傷害 經過危險評價,確定了不可接受的風險,那么它就要采取措施將不7、可接受危險降低至可容許的程度,使人們避免遭受到不可接受危險的傷害。,九、可接受的危險組織根據法律義務和職業安全衛生,將危險降低至可接受的 程度。,4.1 總要求 組織應建立并保護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4.1 條文解析 組織應建立一套職業安全衛生的管理體系。,4.2 方針 應有由組織的高層主管批準的OHSMS方針,清楚地陳述安全衛生的總體目標和改進安全衛生績效的承諾。方針應:a)適合組織OHSMS風險的性質和規模;b)包括持續改進的承諾;c)包括至少符合現行實用的OHSMS法規和組織須遵守的其他要求 事項的承諾;d)文件化、實施和維持;e)傳達給所有的員工,以使他們認知各自的OHSMS責任;f8、)可向利害相關者公開;g)定期進行檢查,以確保它貼切和適用于組織。,4.2 條文解析 1、最高管理者批準 2、兩個承諾 3、定期評審 4、適合于組織 5、形成文件 6、傳達所有員工 7、為相關方所獲取,思 考,4.3 規劃4.3.1 危險辨識、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規劃 組織應建立和維持程序,以進行危險辨識、風險評估和實施必要的控 制措施。程序應包括: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所有接近工作場所人員(包括分包商和參觀者)的活動;工作場所的設施,無論是組織提供的還是他人提供的。組織在設定其OHSMS目標時,應確認對評估結果和控制措施的效果進行了考慮,組織應文件化并保持該信息的更新。組織用于危險辨識和風險評估9、的方法應:,根據其范圍、特征和時限加以界定,以保證該方法是有計劃的而不是臨時性的;對風險進行分級,并辨識出哪些風險可采用4.3.3和4.3.4中確定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與運行經驗和采用的風險控制措施的控制能力相一致;為確定設備要求、確認培訓需求和/或建立作業控制提供依據;考慮到對所要求采取的措施的監督,以保證實施措施的有效性和時間性;,4.3.1 條文解析1、建立并保持程序應能夠滿足確定危險、危害因素,判斷其重要程度,并在出現新問題時及時更新確保體系的要求。風險評價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實施。2、此要素流程,步驟1危險源辨識,步驟3控制措施,步驟2風險評價,3、常規活動:如正常的生產活動4、非常規10、活動如臨時搶修活動等5、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包括員工,外來訪問者等,思 考,危險危害因素識別評價和重大危險因素的確定 對所有現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活動與程序的審查 對以往事件事故調查及反饋意見的評價危險因素的考慮,應包括三種 狀態、三個時態和六種類型,1)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 2)三個時態:過去(如遺留的危害)現在將來(潛在的法規要求)3)七種類型:物理、化學、生物、心理、生理、行為、其他,4.3.2 法令規章與其他要求事項 組織應建立和維持程序,以鑒別和取得適用于組織的法令規章和 其他OHSMS的要求事項。組織應保持信息的更新,并且應將法令規章與其他要求事項的相 關信息提供給11、其員工和其他有關的利害相關者。,4.3.2 條文解析 1、建立程序,該程序用于識別和獲取應遵守的法規要求 2、法規應保持最新 3、傳達致員工及相關方,思 考,4.3.3 目標 組織應在其各有關部門和階層建立并維持文件化的OHSMS目標。在建立和檢查其目標時,組織應考慮法令規章與其他要求事項,自 身的OHSMS危險與風險,技術選擇、財務、作業與業務等要求,以 及利害相關者的觀點,目標應與OHSMS方針一致,包括持續改進的 承諾。,4.3.3 條文解析 1、符合方針要求 2、體現持續改進的承諾 3、各職能和層次上建立目標 4、目標文件化 5、建立目標時,法規要求,重大風險相關方的觀點是關健,同時也12、要受可選技術方案、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的限制,思 考,4.3.4 安全衛生管理方案 組織應建立并維持一個或多個OHSMS管理方案,以達到其目標。管 理方案應包括:a)組織各相關部門與階層為達到目標的責任與權限;b)達到目標的方法與時程。OHSMS管理方案應有計劃地定期進行檢查,必要時,管理方案 應進行修訂,以表述組織的活動、產品、服務或作業條件的變化。,4.3.4 條文解析1、管理方案是為實現目標而制定的2、管理方案的內容包括:,規定職責和權限,具體負責人制定實現目標的方法和時間表應對定期評審方案,修改方案作出規定,思 考,3、一般來說對重大危險危害因素應編制管理方案,4.4 實施與運作,培訓13、認知與能力,機構與責任,應急準備和應變,協商與溝通,文件與資料管理,作業控制,實施與運作,文件化,4.4.1 機構與責任 對從事對組織的活動、設備和過程的OHSMS風險有影響的管理、執行和驗證活動的人員,其角色、責任和權限應加以界定、文件 化和溝通,以達到有效的OHSMS管理。職業安全衛生最根本的責任在于高層主管。組織應指派一名高層 主管成員(例如,在大的組織中,一名董事會或執委會成員),負有保證OHSMS管理系統正確地實施和在組織內所有地點和作業范 圍內執行要求的特殊責任。管理階層應提供實施、控制和改進OHSMS管理體系所需要的資源。,對于組織指派的管理者,應界定其角色、責任和權限以進行下14、列活動:a)確認OHSMS管理體系的各項要求是根據本標準而建立、實施和維持的;b)確保向高層主管報告OHSMS管理體系的績效以供審查,并作為改進OHSMS管理體系的依據。所有具有管理責任的人員應展示他們持續改進OHSMS績效的承諾。,4.4.1 條文解析 1、規定所有崗位人員的作用,職責和權限,并文件化,予以傳達。2、最終責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擔 3、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4、提供必要的資源 5、管代的職責 對OHSMS負責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體系績效,思 考,4.4.2 培訓、認知與能力 對于工作上可能對工作場所的OHSMS產生影響的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能力。能力應以適當的學歷、培訓和/或經驗來界定。15、組織應建立和維持程序,以保證其各相關部門和階層的員工具有下列認知:符合OHSMS方針和程序,以及OHSMS管理系統要求的重要性;員工的作業活動所造成的實際的或潛在的OHSMS后果,以及提高個 人績效能夠帶來的OHSMS好處;為符合OHSMS方針和程序,以及OHSMS管理系統的要求,包括 緊急 事件準備和應急的要求,每個員工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偏離特定作業程序時可能造成的后果。培訓程序應考慮不同層次的:責任、能力和文化程度;和 風險。,4.4.2 條文解析制定程序并保持,并考慮不同層次和要求對人的能力進行鑒定,確定培訓需求,并予以培訓實施對員工進行安全意識培訓,使之意識到 1)遵守方針、程16、序、OHSMS要求的重要性 2)職業安全衛生的改善對個人的效益 3)清楚自身的職責和權限 4)不按規定做可能帶來的后果,思 考,4.4.3 協商與溝通 組織應有程序以確保有關OHSMS信息與員工和其他利害相關者進行溝通。員工參與和協商的安排應文件化并通知利害相關者。員工應:參與制定和審查管理風險的方針和程序;參加商議影響工作場所衛生與安全的任何變更;有代表參加管理衛生與安全事務;被告知誰是員工的OHSMS代表(一個或多個),以及特殊指 派的管理者(見4.4.1)。,4.4.3 條文解析1、要有程序,用來進行有關職業安全衛生風險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 系的信息交流2、協商與交流分內部和外部3、內部17、交流與協商:在是各部門、各層次間進行。如各部門與管代交流 體系運行情況,體系的監測、審核和管理評審結果傳達到各員工,協 商的內容主要包括方針、目標、計劃、制度的制定風險辨識,評價 與控制,事故調查處理等,交流方式多種多樣。且應在文件中規 定其員工權力,方針和程序的制定、評審、修訂。員工要參與、改 變作業場所的安全衛生情況要與員工商討,要有員工代表,員工知 道管理者代表和員工代表4、外部協商與交流:外部信息交流主要是指外部相關方信息的接收成文 和答復外部交流是確定危險因素和評價其重要性的手段之一。,思 考,4.4.4 文件化組織應建立和維持書面或電子形式的信息,以:說明管理系統的核心組織部分及彼18、此間的關聯;供作相關文件的指南。,4.4.4 條文解析 管理手冊 程序文件 作業文件 提供查詢文件的途徑(如目錄,引用文件等),4.4.5 文件與資料管理 組織應建立和維持程序,用來管理本標準所要求的文件與資料,以保證:文件與資料易于檢索;對文件與資料定期進行審查,視需要進行修訂,并由指定人員認可其恰當性;在所有關系到OHSMS系統有效運作的作業地點,都可得到相關文件與資料的現用版本;即時將失效文件與資料從所有發行處和使用處收回,否則要確保不被誤用;為法律和/或知識保存的目的而保留的文件與資料,應加以適當標示。,4.4.5 條文解析1、制定程序,包括文件的批準與發布 文件的使用與管理 文件的評19、審與修訂 失效文件的處理與保存2、文件控制的范圍 體系文件 法規文件、技術標準、檢驗規范,4.4.6 作業控制 組織應鑒別出哪些作業與活動與已確認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風險有關。組織應規劃包括維修在內的上述活動,以便通過下列方式確保這些活動是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的:建立和維持文件化程序,以能涵蓋如缺少那些程序時,可能導致偏離OHSMS方針和目標的情況;在這些程序中制定作業準則;建立和維持與組織所采購和/或使用的商品、設備和服務中已鑒別的OHSMS風險有關的程序,并把相關程序與要求傳達給供應商和承包商;對工作場所、工作過程、裝設、機械、作業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考慮人員能力之后的調整,建立和維持20、程序,以期在發生源消除或減小OHSMS風險。,4.4.6 條文解析 對于那些可能引發重大事故的活動應制定相應文件,明確規定運行標準和要求。相關方給組織帶來的風險,對其要有成文的管理程序,如提供貨物,承包方的服務等。對新增加的工作項目,要針對其設計和人力配置,建立并保持消除或降低風險的控制程序 運行控制的內容包括:作業場所危險辨識、評價 產品和工藝設計安全 作業許可制度(有限空間、火、挖掘等),思 考,設備維護保養 安全設備與個人防護用品 安全標志 物料搬運與貯存 運輸安全 采購控制 供應商與承包商評估與控制等,4.4.7 應急準備和應變 組織應建立和維持計劃與程序,以鑒別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和緊21、 急狀態,并作出應變,以及預防和減輕意外事件和緊急狀態可能 造成的疾病和受傷。組織應檢查其應急準備和應變計劃與程序,特別是在意外事件或 緊急狀態發生之后。可能時,組織還應定期測試這種程序。,4.4.7條文解析制定并保持處理意外事故和緊急情況的程序 程序應至少包括:1)辨識潛在事故或緊急情況,評價發生的可能性 2)發生后可能產生的影響及如何控制其發生 3)發生后可能作出響應,并減少其影響 4)定期試驗建立一套評價應急預案與響應的計劃和程序組織對每一個重大危險設施都應有一個現場應急計劃,其內容:1)可能的事故性質,后果 2)與外部機構的聯系(消防、醫院等)3)報警、聯絡步驟 4)應急指揮者,參與者22、的責任、義務 5)應急指揮中心地點,組織機構 6)應包措施等,思 考,4.5 檢查與糾正措施,實施與運作,檢查與糾正措施,績效測量反饋,審 核,管理評審,4.5.1 績效測量與監督 組織應建立和維持程序,以定期監督和測量OHSMS績效,程序應提供:適于組織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組織OHSMS目標達到的程度之監督;計劃性績效測量方法,以監督與OHSMS管理方案、作業準則和 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符合性;臨時性績效測量方法,以監督事故、疾病、意外事件(包括 虛驚事件)和不良OHSMS績效的其他歷史證據;監督和測量資料與結果的記錄,以便對采取的糾正與預防措 施進行有效分析。績效測量與監督需要監督設備時23、,組織應建立和維持校正和維修的程序,校正和維修活動與結果的記錄應加以保存。,4.5.1 條文解析1、建立程序 程序應告訴工作人員如何進行例行的監測工作 如何對使用的監測設備、儀器進行維護 如何參照標準進行評價 如何上報有關部門,2、監測 對組織從事實現目標的活動進行監測 對重大危險因素進行監測,保持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對職業安全衛生法規符合性的監測 對事故、職業病、事件和其他不良的職業安全衛生績效的歷史證據,(即已發生問題的監測)對監測設備進行校準和維護 對監測結果進行評價與法規、目標、指標進行比較,以便不斷改進3、主動監測被動監測 主動:是超前的積極的預防性監測 被動:指反應性的必須的測量如事24、故發生后的測量,思 考,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和糾正措施 組織應建立和維持程序界定責任與權限,以:a)處理和調查;事故;事件;不符合情形。,b)采取措施減輕事故、事件或不符合情形所造成的后果;c)開展和完成糾正與預防措施;d)確定采取糾正與預防措施的有效性。程序應要求在所有建議的糾正與預防措施實施之前,通過風險評估過程,對其進行審查。應根據問題的大小和存在的OHSMS風險,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以消除實際和潛在不符合情形之原因。組織應實施和記錄由糾正與預防措施引起的書面程序之變化。,4.5.2 條文解析1、建立程序主要用來控制處理,調查事故、事件不符合,并采取措施減少不良影響,采取糾正措25、施,避免再發生,程序中要對糾正措施進行評價,以免帶來新的更大的風險作出規定,即對新的糾正措施應進行風險評估2、對事故、事件、不符合應做到(三不放過)1)查清不符合的原因 2)采取糾正措施 3)修改原有程序 4)對不符合和糾正措施進行記錄,思 考,4.5.3 記錄與記錄管理 組織應建立和維持程序,以鑒別、維持和處理OHSMS記錄,以及審核和評審的結果。OHSMS記錄應清楚易讀、可辨識,并可追溯到相關的活動。OHSMS記錄保存與維持應作到容易檢索,保證其不受損壞、變質或遺失。應規定并記錄其保存期。OHSMS記錄應以適合于體系和組織的方式維持,以展現其符合本標準的各項要求。,4.5.3 條文解析有程26、序、規定記錄如何標識保存和處置記錄清楚、標識明確、便于查閱、保存完好,規劃保存期限,4.5.4 審核 組織應建立和維持OHSMS管理體系定期審核的方案與程序,以期:a)確定OHSMS管理體系是否;1)符合OHSMS管理的規劃安排和本標準的各項要求;2)已正確地實施與維持;3)有效地滿足組織的方針和目標;b)檢查以前審核的結果;c)將審核結果的信息提供給管理階層。審核方案,包括時間安排,應以組織活動的風險評估結果和以往的審核結果為依據,審核程序應包括審核范圍,頻率,方法和權限,以及執行審核和結果報告的責任與要求。可能時,審核應由與所審核的活動無直接責任的人員進行。,4.5.4 條文解析 有程序 27、確定計劃(年度)確定頻次 確定方法(集中式、滾動式)制定具體計劃 向最高管理者提交審核報告,以供管理評審,思 考,組織的高層主管應依其自行確定的時間間隔審查OHSMS管理體系,以保證持續適用性、貼切性和有效性。管理評審過程應保證管理階層能獲得必要的信息以進行評估。審查應文件化。管理評審應根據OHSMS管理體系的審核結果、情況的變化和持續改善的承諾,提出修改OHSMS管理體系的方針、目標和其它要素的可能需求。,檢查與糾正措施,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方 針,管理評審,4.6 管理評審,4.6 條文解析最高管理者的職責每年至少一次要有評審前的信息資料評審內容 1)評價體系的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 2)28、內審報告 3)方針、目標、計劃(方案)及實施情況 4)事故調查、處理情況 5)不符合、糾正預防措施落實情況 6)相關方的投訴、建議及其要求 7)實施管理體系的資源是否適宜 8)體系要素及相應文件是否要修訂評審結果、結論或決定都應予以落實保存評審記錄建立新目標、制定新的管理方案持續改進,思 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文件控制,機構和職責培訓意識與能力協商與交流,運行控制應急預案與響應,記錄與記錄管理,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績效測量與監測,管理評審,審 核,管理方案,目 標,方針,法規與其他要求,從上圖可以看出一、危險源辨識是核心二、體系是有實現法規要求的功能 方針體現遵守法規的承諾 危險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重要的依據之一是法規 要素中專門有法規要求條款 目標制定,要考慮法規要求 培訓、協商與交流:文件管理要包括法規信息 運行控制,應包預案與響應是實現法規的重要途徑 檢查與糾正措施中要求定期評價法規的遵循情況 管理評審中要考察法規的發展、改善體系,三、目標和管理方案下實現持續改進的重要途徑,目標,降低風險,管理方案,四、運行控制是組織控制其風險的關鍵步驟 通過文件,使各項活動處于受控狀態五、監控系統對體系運行起到保障作用 1、績效測量與監測(一級監控)2、二級監控:內審 3、三級監控:管理評審,思 考,與您一同創造貴公司發展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