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礦井從業人員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專項培訓課件(67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2903
2023-11-06
67頁
1.80MB
1、xx年從業人員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專項培訓,入井人員和地面關鍵崗位人員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安全培訓內容:年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與本崗位相關的重大安全分析管控措施。,目 錄,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 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 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1,一、重點防范的風險因素,1.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為該評估項目的重大危險有害因素。在通風、瓦斯防治和瓦斯監測檢查等管理工作上出現失誤,很可能發生瓦斯積聚而爆炸事故。礦井采取了各種措施,其危險程度已降至最低,但仍需要對工作人員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違章操作,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一2、重點防范的風險因素,2.水害 水害為礦井顯著危險、有害因素。從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和防治水能力來看,可以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今后必須加強搜集水文地質資料,在采掘過程中必須按煤礦防治水規定執行,做到“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治水原則,遇有突水征兆必須立即撤人,防止水害事故發生。,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一、重點防范的風險因素,3.片幫冒頂 片幫冒頂為礦井顯著危險、有害因素。頂板事故是本地區頻率最高,傷亡最多的危險因素,尤其是采掘工作面。本區二2煤層頂板屬不易冒落型類頂板,生產中一般不會產生冒頂片幫、掉塊或底板滑沉及底鼓變型等不良工程地質現象,一般情況下易于維護和管理3、,但在遇構造破碎帶時,必須加強頂板管理,防止冒頂事故的發生。,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一、重點防范的風險因素,4.機械傷害 機械傷害為礦井顯著危險、有害因素。礦井使用罐籠進行人員上、下井。為防止斷繩事故發生,必須每天對連接裝置的靈活性及鋼絲繩的斷絲、繩徑磨損、銹蝕等情況進行檢查,并堅持定期對鋼絲繩安全系數進行校驗,發現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時,立即更換,每天檢查副井提升機的各種保護裝置,發現問題立即進行檢修或更換。,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一、重點防范的風險因素,5.火災 火災為礦井顯著危險、有害因素。礦井開采二2煤層,為不易自燃煤層,井下嚴禁使用明火,加強防火檢查檢測4、,使用阻燃膠帶、電纜,重要工作地點配備滅火栓、滅火器,完善井下消防降塵管路。,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依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文件)內容,該建設項目為井工開采煤礦,礦山在以下幾個方面可能存在重大危險源: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煤層自燃發火期6個月的礦井;煤層沖擊傾向為中等及以上的礦井。,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1.瓦斯:礦井各煤層的瓦斯含量一般為1.0m/t以下,屬瓦斯礦井,局部有富集現象;根據河南5、省煤炭工業管理辦公室關于2015年度全省煤礦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的批復(豫煤行201632號),新橋煤礦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4.19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87m3/t,瓦斯等級為低瓦斯礦井。2.煤塵爆炸危險性:2014年經中國礦業大學礦山開采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鑒定,我礦二2煤層煤塵具有爆炸性,火焰長5mm,揮發分11.53%。,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3.煤的自燃傾向:根據地質精查報告和2014年中國礦業大學礦山開采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鑒定,目前開采的二2煤層屬類不易自燃煤層,未觀察到自然發火期。4.水文地質條件:根據新橋煤礦礦井水文地質類型6、劃分報告,該礦水文地質類型確定為二2煤層屬中等類型,三煤組屬簡單類型。,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三、安全風險辨識情況,根據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中對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的要求,結合礦井實際情況,礦長組織各分管礦領導和相關業務科室、區隊,于2017年4月30日16:30在調度會議室進行了礦井2017年度安全風險辨識工作,重點從瓦斯、水、火、煤塵、頂板、機電運輸等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入手開展辨識工作,此次辨識共辨識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307條,其中,較大安全風險235條,重大安全風險72條。,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三、安全風險辨識情況,根據7、以上分析結果,對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文件)對井工煤礦重大危險源的界定標準,煤塵爆炸為新橋煤礦存在的重大危險源,針對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礦已制定了專項管控措施。,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四、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通過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新橋煤礦能夠認真落實法律法規規程規范的各項要求,安全管理的各項管理制度健全,其開采方法、生產工藝符合煤礦安全規程(2016版)、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GB50215-2005)的要求,生產系統與輔助系統能夠滿足法律法規規程規范的要求。礦井滿足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8、督管理總局令 第86號)說明中規定的各項安全條件要求,符合豫政201017號文件之規定的安全準入條件。,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四、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另外,礦井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每個重大安全風險制定了單獨的風險管控措施,礦領導班子人員牽頭,相關業務科室、生產區隊負責,落實各項管控措施,達到了風險管控的目的,并在制定本系統2017年度安全生產工作重點時,指導和完善本系統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最終由生產科負責完善礦井2017年度生產計劃、2017年度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及礦井2017年度應急救援預案等內容。,第一部分 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專項安全風險9、辨識評估結果,2,四、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重點表現在通防系統及防治水系統治理兩方面。,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一、礦井主要災害類型分析,1.礦井通防系統方面 根據河南省煤炭工業管理辦公室關于2015年度全省煤礦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的批復(豫煤行201632號文):永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橋煤礦2015年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4.19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87m3/t,為低瓦斯礦井。新橋煤礦自2007年12月26日投產至今未發生過煤與瓦斯突出動力現象。經鑒定,我礦二2煤層屬類不易自燃煤層,未觀察到自燃發火期,煤塵具有爆炸性,最大火焰長度5mm,最大揮發分11.510、3%。,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一、礦井主要災害類型分析,2.礦井防治水系統方面 新橋煤礦涉及地測防治水專業的主要災害類型和等級按照突水水害類型細分為:頂板突水、底板突水、斷層突水、老空積水突水、封閉不良鉆孔突水。而可能形成重大突水事故的,只有底板突水、斷層突水。目前新橋煤礦開采山西組二2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為頂、底板砂巖裂隙含水組,富水性差,以靜儲量為主,對開采二2煤影響不大;主要間接充水水源為太原組上段灰巖巖溶裂隙承壓水含水組,在正常的地質條件下不受灰巖水的威脅或影響,但在大斷層及裂隙發育處太原組上段灰巖水對開采二2煤層有一定的影響。,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一、礦11、井主要災害類型分析,2.礦井防治水系統方面 由于新生界厚層隔水層的阻隔,開采二2煤不受地表水的影響;開采煤層距奧灰含水層186m左右,期間為灰巖、泥巖、砂質泥巖相阻隔,奧灰含水層對二2煤層的開采沒有影響。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第十一條相關規定,從礦井受采掘破壞或者影響的含水層及水體、礦井及周邊老空水分布狀況、礦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規律、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等方面對新橋煤礦水文地質類型進行劃分。根據2016年最新劃分結果,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屬中等類型。,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1.礦井通防系統治理方面 1.1做好通風管理工作,確保通風12、可靠 一是優化巷道布置,各采區布置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努力做到通風系統合理、簡單。二是加強主要通風機管理,保證井下各工作地點風量充足。三是加強通風設施管理,做到設施完好,并努力提高質量標準化水平。四是加強對局部通風機和風筒的管理,所有掘進工作面供電做到“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倒臺”,并實現“風電閉鎖和甲烷電閉鎖”。,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1.礦井通防系統治理方面 1.2加強瓦斯防治,嚴防瓦斯事故 一是加強瓦斯檢查管理,杜絕空班、漏檢、假檢現象。二是認真落實瓦斯管理十條“紅線”,嚴格杜絕違反規定的行為。三是加強安全監控系統的管理維護,每15天對甲烷傳感器調校并13、進行甲烷超限斷電閉鎖測試試驗,切實做到裝備齊全、斷電可靠。四是嚴格執行瓦斯超限撤人制度,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工作地點出現甲烷傳感器報警,作業人員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五是強化機電設備管理,確保電氣設備防爆性能良好,杜絕失爆。六是加強瓦斯防治培訓,持續提升職工瓦斯防治技能、意識。,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1.礦井通防系統治理方面 1.3多措并舉,提高防塵效果 一是從源頭治理,積極推廣工作面煤層注水技術,減少煤塵生成量。二是推廣采煤機塵源跟蹤系統、采煤機(掘進機)高壓外噴霧降塵系統、除塵噴漿機、除塵風機等先進除塵設備,提高降塵效率。三是安14、裝凈化水幕、轉載點噴霧等防塵設施,并加強沖塵,減少粉塵逸散;四是按要求安設隔爆設施,預防粉塵事故。,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1.礦井通防系統治理方面 1.4嚴格管理,防治外因火災 一是加強主副井絞車房、壓風機房、主通風機房等要害地點消防管理,杜絕明火火源。二是嚴格按規定設置井上、下消防材料庫、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等防滅火設備、設施。三是規范管理易燃易爆物品,井下風筒、膠帶、電纜要采用阻燃型,爆破器材按要求進行儲存、裝卸、運輸和使用。四是加強供配電設備、電纜等電氣設備的檢查維護,嚴禁出現電氣設備過負荷使用,嚴防出現電氣火災。五是利用強力膠帶機及15、各采掘工作面膠帶輸送機頭下風側安設的一氧化碳傳感器和煙霧傳感器,隨時監測可能發生的火災現象。六是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主要通風機的反風設施,確保需要時能夠進行全礦性反風,消除火災威脅。,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2.1加強采掘工作面的水害隱患排查和水害預測預報每月開展3次水害專業隱患排查,對查出的水害隱患,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并限定時間進行落實整改,做到不安全不生產,通過開展水害隱患排查,防止水害事故的發生,確保工作面安全生產。每月定期對全礦各采掘工作面的水情進行分析,編制水文地質預報,根據對采掘頭面的地質構造、水害等情況的提16、前預測預報,制定預防水害的專項措施,并對上月地質及防治水工作進行總結。,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2.2建立地面和井下水文觀測網 目前,新橋煤礦已建立3個地面水文觀測孔、1個井下水文觀測孔,分別對太原組上段灰巖含水層和奧陶系灰巖含水層進行長期觀測。引進YHS2型水文參數遙測系統對鉆孔水位、水溫實時監測,為新橋礦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水文參數。另外,在井下施工并安裝井下水流量儀系統和工作面水量觀測站點,對全礦井和各采區、工作面的水量進行定期觀測,并將水量情況報調度室。井下施工水壓觀測孔,對太原組上段灰巖含水層水壓進行定期觀測。對收17、集的水文資料形成文字和臺帳及圖表,及時進行分析和總結。,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2.3構筑安全防治水工程,完善礦井突水災害綜合治理措施 一是加強防水工程。扎實做好礦井南部區域三維地震勘探工作,按規定留設可靠的防水隔離煤柱。新橋煤礦對所有采區在開拓之前全部進行三維高分辨地震勘探,查明落差大于或等于5m的斷層,解釋落差35m的斷點及褶曲、煤層沖刷帶、巖漿侵入體、陷落柱等的范圍。根據探測結果,在巷道掘進過程中對斷層等構造提前預測預報,編制必要的探防水工程技術措施,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采用鉆探、物探等手段,探明前方斷裂18、構造,發現異常采用相應的防治水措施。對井田內大中型斷層,計算斷層保護煤柱的尺寸并由礦井總工程師審批,打鉆探測斷層保護煤柱的實際寬度,確保留夠批準的防水煤柱尺寸,防止斷層突水,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2.3構筑安全防治水工程,完善礦井突水災害綜合治理措施 二是做好堵水工程。針對煤層底板太原組灰巖水,實施底板注漿改造。太原組上段灰巖巖溶裂隙承壓水含水組,與二2煤層底板相距平均44.2m,在大斷層及裂隙發育處對開采二2煤層有一定的威脅。煤層底板含水層注漿改造技術就是沿工作面上、下順槽大面積布置注漿鉆孔,通過注漿鉆孔注漿來充填底板灰19、巖含水層的巖溶裂隙和導水裂隙,從而大大減弱含水層的富水性并切斷水源補給通道,使受注含水層被改造為不含水或弱含水層,同時亦增強了煤層底板隔水層的強度,降低工作面底板出水的可能性,有利于工作面的安全回采。,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2.3構筑安全防治水工程,完善礦井突水災害綜合治理措施 二是做好堵水工程。首先對工作面底板采用物探手段進行探查,查清富水異常區,并對工作面突水危險性進行預測評價。然后,針對異常區和構造發育帶設計鉆孔,編制工作面底板改造方案設計并上報公司審批,按照批準的設計進行鉆探和底板注漿改造工作。鉆探注漿期間對出水鉆20、孔要先進行放水泄壓,再進行地面高壓注漿,然后在井下用濃漿封孔。最后,對改造過的工作面底板進行物探復查,在對工作面水文地質條件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回采。,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2.3構筑安全防治水工程,完善礦井突水災害綜合治理措施 二是做好堵水工程。首先對工作面底板采用物探手段進行探查,查清富水異常區,并對工作面突水危險性進行預測評價。然后,針對異常區和構造發育帶設計鉆孔,編制工作面底板改造方案設計并上報公司審批,按照批準的設計進行鉆探和底板注漿改造工作。鉆探注漿期間對出水鉆孔要先進行放水泄壓,再進行地面高壓注漿,然后在井21、下用濃漿封孔。最后,對改造過的工作面底板進行物探復查,在對工作面水文地質條件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回采。,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2.3構筑安全防治水工程,完善礦井突水災害綜合治理措施 二是做好堵水工程。優化工作面設計,采用合理采煤方法,減小底板破壞深度。根據礦壓對底板破壞突水規律,可采用合理布置巷道,適當縮短工作面長度,盡可能避開構造發育區或對其提前進行注漿加固,提高工作面推進速度,在工作面初次來壓、周期來壓、初停采線附近及時放頂,在時間和空間上采取措施,減小采動對底板的破壞,降低突水機率。2017年度重點改造的工作面為222、105工作面、2301工作面、2302工作面。,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2.3構筑安全防治水工程,完善礦井突水災害綜合治理措施 三是做好探放水工程。針對2017年可能接近的老空積水區、可能揭露的含(導)水斷層,超前實施探放水工程,2017年可能實施的探放水工程有:2104軌道順槽掘進時要及時探放2106工作面老空積水,2502軌道順槽掘進時要及時探放2501工作面老空積水,探測可能含(導)水斷層的探放水兼預注漿工程。老空積水存在水害威脅,要在安全的地段實施超前探放水工程;有些斷層落差相對較大,且可能切割至太原組灰巖含水層,需23、要在掘進揭露之前探測其破碎帶、含(導)水性能,超前實施預注漿加固,以確保安全掘進。,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四是做好排水工程。完善排水系統,加強排水能力。礦井設計正常涌水量為660m3/h,設計最大涌水量1010m3/h,目前實際涌水量為510m3/h。礦井采用中央集中式排水系統,水倉總容積7320m3。裝備了D580水泵9臺,426mm管路3趟,經歷年水泵聯合試運轉測試,水泵聯合排水能力相對較高,已形成了較強的排水抗災能力。,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二、礦井主要災害類型采取措施,2.礦井防治水系統治理方面 四是24、做好排水工程。不斷完善排水系統,加大采區、采面的排水能力,保證工作面正常生產。為避免太原組灰巖水突水造成采區、采面被淹,在采區、采面設計時都充分考慮排水問題。下山采區配備1000m3/h以上的排水能力。采面設計時盡可能使水自流,不能自流的回采工作面構建完善的排水系統,排水能力不低于200m3/h。,第二部分 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3,一、采煤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一、采煤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一、采煤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二、掘進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25、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二、掘進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二、掘進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26、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27、風險管控措施,三、通風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四、機電運輸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四、機電運輸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四、機電運輸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四、機電運輸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四、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四、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四、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四、其他專業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第三部分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