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員安全管理及起因分析培訓課件(34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5141
2023-11-08
34頁
364.54KB
1、1,人 員 安 全 管 理,2,人是生產活動的主體,同樣,人也是安全管理的主體,是決定安全生產好壞的首要和核心因素。管理要以人為本,調動人的積極性為根本,這就是人本原理,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以人為主來開展的,人既是管理的主體,又是管理的客體。在一定的管理層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上下銜接形成一條以人為主體的管理鏈。離開人就無所謂管理。,3,一切管理活動均要以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根本,全體人員能夠明確整體目標,各自的職責,遵循人本原理更為重要。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不僅是保證人的安全,有效地安全管理也必須是人的管理,自我管理要一人為中心。國內外大量事故調查分析表明,人因失誤或人2、的不安全行為是引起各類事故的主要原因。,4,因此,人員安全管理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加強人員安全管理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由于人的行為有心里所支配,人員安全管理應以不安全行為的心理原因分析為依據,通過人員安全心里素質的選拔與訓練、人機匹配、安全意識及動機的強化與激勵、行為干預,以及對礦工影響心里的不良環境因素的控制等措施,消除不利于安全的人的心理和行為,保證人的安全化,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地實現。,5,提到安全便會想起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它是構成事故的基本要素。如果人、機械、環境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就有可能保持更長的安全周期。在平常的動態作3、業中,人有一個忽視觀念心理。不安全地區是做好工程質量好的一面,最平坦的地區是容易造成事故的原因。,6,往往人在長期工作中,受地下層巖的壓力、設備的噪音、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復雜因素問題,導致人在動態作業中,心理上起到不良反應。隨著安全管理加強深入,掌握容易發生事故規律,安排和作業中間,掌握職工的心理作用,也是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發生的重要途徑。,7,事故具有四大特性1、突出性 重大災害事故往往是突然發生的,她給人們心理上沖擊最為嚴重、最容易出現措手不及,使指揮者難以冷靜、理智地考慮問題,難以制訂出行之有效的救災措施。、災難性重大災害事故造成多人傷亡或井下人員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8,、破壞性往往使礦4、井生產遭到破壞,不但使生產中斷,井巷工程和生產設備損毀,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通風系統的破壞使有害氣體擴大范圍。、再現性在較短的時間內,重復發現同一事故或誘發其他事故,如:火災可能誘發瓦斯、煤塵爆炸,也可能引起再生火源,爆炸可能引起火災,也可能出現連續爆炸,煤與瓦斯突出,能在同一地點可能發生赴多次突出,也可能引起爆炸。,9,人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在防止的全部事故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事故占88,與不安全行為無關的只占12。日本1977年對制造業歇工4天以上的104638件事故的統計表明,從人的方面分析,屬于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事故有98910件,占94.5,與人的不安全行為無關的事故只占95、.5。,10,不安全行為的起因分析不安全行為是指有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行為。根據人行為時的心理狀態,可將不安全行為劃分為非隨意性不安全行為和故意性不安全行為。,11,一、非隨意性不安全行為的起因分析非隨意性不安全行為是指操作者對自身行為的不安全性質或危險性并沒有清醒的認識,是個人未能隨意控制其行為性質的情況下做出的行為。由于這類不安全行為是非故意的,所以有人將其稱為“無意性失誤”。這類不安全行為主要是由于缺乏知識和經驗、注意分散、信號接收錯誤以及一些特殊條件的影響等因素造成的。,12,1、缺乏知識和經驗不安全行為的重要根源之一是操作者安全知識不足、安全技術培訓不夠、不善于學習或缺乏經驗。由于人對6、外界信息的判斷是在過去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缺乏知識和經驗,就很可能造成判斷失誤和錯誤行為,從而孕育著傷亡事故發生地可能性。,13,2、注意分散“注意”作為心里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指“心里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人要對事物獲得一個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應,就必須使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指向有關的對象。如果注意力分散,思想被工作以外的事情所占據,就會導致錯的操作,或者對重要的危險不加注意,從而產生發生傷亡事故的機會。也就是說,保持注意的集中,對安全作業是極為重要的。,14,3情緒波動 情緒對人的行為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樣,他對安全作業的影響也是很大。據一項研究表明,高達50的事故與7、不良情緒有關。在生產勞動中,積極、穩定的情緒會使人思維活躍、精力飽滿、責任心強,并且不易疲勞,從而對安全生產提供有力保證。然而,情緒的大幅度波動,如情緒的過度高漲或低落卻十分有害。,15,4、感知、記憶、與判斷失誤確認不充分而誤解信號造成的失誤。這種失誤有如下四種情況:信號及其方法不完備或信號裝置有故障:聯絡信號實施時不明確、不徹底接收信號的一方沒有確認信號的意義,產生誤解。,16,信號感知與判斷錯誤。指人在感知和判斷過程中的差錯,如看錯或聽錯。主要原因有:、信號顯示的不夠完善,因存在噪聲,致使輸入的信號紊亂。感知能力低下,在強烈期待額心里影響下發生錯覺。遺忘許多工作任務包含著大量的記憶成分,8、操作人員必須記住各種操作順序、部件名稱以及各種指令和動作要領等。,17,、疲勞、緊急狀態及其他特殊狀態下的失誤()疲勞狀態下的失誤。由于工作負荷過重及連續工作時間過長,造成過度疲勞,就會導致人體生理、心里機能的嚴重衰退和紊亂,從而出現勞動效率下降、作業差錯增加、工傷事故增多、缺勤率高等現象。()應激狀態下的失誤。應激是人在遇到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時所引起的十分強烈的情緒狀態。,18,()睡眠不足狀態下的失誤。睡眠不足會導致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明顯下降或紊亂,從而導致工作失誤和事故的發生。()強烈期待狀態下的失誤。強烈的期待狀態下,有人可能發生錯覺而造成失誤。,19,二、故意性不安全行為的起因分析故9、意性不安全行為是指作業者明知自己的行為違反安全規程或其他安全規定,但由于某種動機或習慣行為模式的作用,而有意識地做出的可能帶來危險地操作或指揮行為重生產、輕安全在以生產計資的分配形式下,如果沒有良好的配套管理措施,勞動者的行為方向就可能以經濟收入的多少而轉移。,20,、冒險行為及其心里原因()僥幸心理下的冒險行為。僥幸心理是一種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廣泛存在的心理現象,也是冒險行為的主要心里原因之一。()圖省勁心里下的冒險行為。圖省勁是一種為節省體力及精力而故意省略必要工序、減少勞動或工作量的動機和行為。()急躁、時間緊迫感下的冒險行為。時間急迫感時一種類似于“焦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是人們在10、有限內感到難以完成預定任務或期望的工作量時產生的。,21,()特殊性格與冒險行為。關于性格、冒險行為與事故發生率的關系。()逞能與心理冒險行為。逞能心理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一種試圖在他人面前顯示自己能力的心理。,22,、其他心理因素()麻痹心理。國內的調查和統計資料表明,思想麻痹、輕視松懈是引起事故的重要因素。()好奇心理。好奇心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吃心理現象,它是促使人們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種心理動力。但有時某些人會由于好奇心的驅使而干出非理智的行為。,23,()迷信心理。煤礦生產條件比較惡劣,各種事故時常發生。不少工人對事故發生地規律和原因不了解,特別是對由于人的不良心理因素所致的事故更缺11、乏知識,再加上煤礦不少事故從表面看來,具有突發和偶然性,有些人便容易產生對自己的命運難以掌握的心理,進而產生迷信的思想。,24,()群眾壓力和從眾心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群體成員的行為通常有跟從群體的傾向,有接受群眾規范的意愿。許多違章行為常常存在從眾的因素。煤礦事故發生前人的生理心理狀態的調查與分析,25,事故發生前的生理心理狀態案例頻次原因分析,26,27,28,29,30,安排井下工作和動態作業中,注意五種人:一、不懂技術的工人糊涂。二、麻采,盲干的人。三、新結婚戀愛的人。四、怕麻煩懶惰的人。五、探親勤勞的人。三算帳:應算政治賬、經濟賬、苦果賬五種關系,擺正吃飯與保命的關系,流血與流12、汗的關系,一萬和萬一的關系,快與慢的關系,嚴與害的關系。,31,四知道:應知道當班生產任務要求,知道當班思想情況,知道當班安全措施,知道前一班存在問題。五交待;交待前一班的生產安全清楚,交待前一班處理事故清楚,交待本班和下一班的問題清楚,交待安全問題清楚,交待對本班安全的處理辦法清楚。四提倡:提倡處處警惕,克服麻痹思想,提倡安全辦事,客服經驗主義,提倡做老實人,克服僥幸心理,提倡說老實話,克服蠻干問題。,32,工作中四個一樣:件好條件差提高警惕一個樣,有人監督無人監督按規程作業一個樣,工作麻煩不麻煩,精心操作一個樣,外界無心牽掛,集中精力保安全一個樣。形成抓全員、全員抓,職工探親前后,發工資前后,發生口角前后,節假日前后,喜喪事前后,表揚與批評前后,倒班作業前后,工作面搬家前后,工作條件變化前后。,33,五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同志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單位負責,對社會負責,達到安全生產,安全有我,我必安全,責任有我,我必負責。,34,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被別人傷害,自我發現,防范控制不安全因素,群防群治,齊抓共管,真正實行全員、全面、全過程、全天候管理,防止控制各類事故,實現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