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手術室安全防護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4184
2023-11-15
10頁
22.39KB
1、醫院手術室安全防護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手術室安全防護制度一、防止接錯患者1.到病房接患者時,憑手術通知單與病房責任護士查對科室、床號、患者姓名、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何側)及手術時間。2.患者接到手術室后,須送到指定的手術間,由該室巡回護士第2次核對以上各項。3.麻醉、手術開始前,由麻醉醫生、第一助手第3次核對以上各項。二、防止摔傷、碰傷患者1.接送患者出入門邊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頭部和手足,防止碰傷;移動患者至手術床或運送車時,需有人扶住車身,防止滾動摔傷;運送途中,拉上床檔,患者腳在前,2、頭在后利于觀察和保護患者。搬動患者時,動作輕巧、穩妥,防止意外傷。2.患者(尤其是小兒、躁動者)躺在手術床等待手術或等待護送時,應有護士床旁守護,必要時上約束帶,防止墜床;清醒患者可進行安全知識教育。3.全麻誘導期的患者應有人在床旁照顧,注意患者肢體位置,防止擠壓撞傷,必要時上約束帶。4.經常檢查對接車的性能,保持狀態良好,防止接送途中摔傷患者。三、防止手術部位錯誤1.腦、頸、胸、腎肢體等部位及疝等對稱器官手術,應在手術單上注明何側并在手術部位標記。2.在手術開始前,手術者必須核對患者,并按病歷記載、X線片等再次核對手術部位及標記。四、防止用錯藥1.使用任何注射藥物,應嚴格執行“三查十對”。23、.瓶簽脫落、字跡不清或有疑問,嚴禁使用。3.用過的空藥瓶,應保留至手術結束方可丟棄,以備查對。、4.局麻加腎上腺素時,應事先問明劑量再加藥。5.器械臺上應有盛局麻藥的專用杯,以便與其他藥物混淆。6.執行口頭醫囑用藥時,在執行前、后必須要復誦1遍,并囑麻醉醫生及時記錄在“手術麻醉記錄單上。五、防止輸錯血1.巡回護士負責取血,每次只能取1名患者所需的血液。2.取血前,核對醫囑與術前血型報告單是否一致,防止取錯血。3.嚴格查對制度,取血時認真核對患者姓名、科室、床號、住院號、診斷、血型、交叉配血試驗單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瓶號、保存期,做到巡回護士取血時自查、輸血前與麻醉醫師共查、輸血后再次查對。44、.密切觀察輸血后反應,及時發現異常。5.輸血后的儲血袋及時送至檢驗科保存。六、防止燙傷、燒傷1.使用熱水袋時,熱水袋要有外套,蓋子擰緊、保證不漏水。清醒,能活動的成人,水溫為6070,小兒、昏迷、低溫麻醉及癱瘓患者、末梢神經感覺異常者為4050。熱水袋與患者身體之間應隔六、防止燙傷、燒傷1.使用熱水袋時,熱水袋要有外套,蓋子擰緊、保證不漏水。清醒,能活動的成人,水溫為6070,小兒、昏迷、低溫麻醉及癱瘓患者、末梢神經感覺異常者為4050。熱水袋與患者身體之間應隔一層毛毯或薄被,放好后應經常檢查。2.使用高頻電刀時,特別注意:(1)嚴格控制輸出功率。一般電凝2040W,電切3050W,即能起到良5、好的止血效果。當功率50W時,每增加5W,應報告術者,揭曉醒注意,嚴禁超出儀器安全值范圍;(2)面罩給氧時,由于密閉不嚴。四周氧濃度較高,應改用鼻導管吸氧或適當調整氧流量。尤其電刀筆與面罩呈近距離操作時(如頸部、胸部手術),要嚴防電火花誘發燃燒;(3)乙醇擦拭皮膚后乙醇液殘留局部皮膚,未揮發干就在其上覆蓋手術薄膜。切皮后,使用電刀切割可誘發燃燒,由于在無影燈強光照射下,手術人員不易察覺,導致火焰在手術薄膜下對皮膚持續燃燒。因此,擦拭術野的乙醇不可過濕、乙醇未干不可使用電刀切割、切割過程電刀筆不要接觸紗布;(4)定期對儀器進行檢查、維修,保證性能穩定,每周一次;(5)有條件選擇不含乙醇的消毒液擦6、拭皮膚,從源頭上防止燃燒的發生;(6)接觸患者的電極板涂以導電膠或蘸濕鹽水,電極板要平坦,緊貼患者皮膚,固定于患者遠離心臟的肌肉豐富處;若使用一次性電極板時,發現粘膠面有毛發或有空泡、脫膠現象應立即更換,防止電極板灼傷患者;(7)患者身體其他部位避免與手術床上的金屬部份接觸。要正確接好電源。3.使用化學藥品時,要注意掌握濃度、劑量及方法,避免灼傷粘膜、皮膚。頭面部、頸背部手術的消毒時,雙眼應貼防水保護膜或涂眼膏,防止消毒液對角膜損傷。4.保持手術床單、布墊平整、干燥。消毒時,若被消毒液浸濕應及時更換,尤其是小兒應避免灼傷。七、防止創口感染1.所有手術人員應加強無菌觀念,熟練無菌技術,嚴格執行手7、術室無菌技術操作常規。2.嚴格管制手術室門戶,嚴格控制進入手術室的人數。手術人員進入手術室后應迅速就位,盡量減少走動或頻繁開關手術間門,以免塵土飛揚。3.手術人員應經常注意自己及他人有無違反無菌技術,發現進應立即糾正。4.凡耐高溫高壓的手術物品一律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反之,改用低溫等離子滅菌或氣體消毒滅菌,不主張使用化學藥液浸泡。特殊情況彩用浸泡消毒時,嚴格按國家規范執行,每次消毒應在盒外注明消毒日期和時間,并簽名。5.保持手術切口周圍、無菌器械臺敷料干燥,可使用防水手術薄膜及加層鋪巾保護。6.手術進行中如有可能污染時,應注意保護切口及手術區。污染標本及器械,應放在指定盆內。7.先做無菌手術,后8、做污染手術。嚴格劃分無菌手術間、急診手術間、感染手術間,以降低無菌手術感染率。不可同時在一個手術間實行無菌、污染兩種手術。8.加強手術技能的培訓,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組織創傷。若手術時間大于6小時,手術切口周圍應加蓋無菌巾。9.施行感染手術的人員,手術后應從污物通道離開限制區,不可隨意互竄手術間。必須徹底淋浴、更衣、更鞋、戴口罩帽子后方可到其他手術間走動或參觀。八、防止燃燒、爆炸意外1.手術室內使用電爐、酒精燈等時,應遠離氧氣,防止爆炸。側燈勿靠近麻醉機、氧氣筒。2.若使用氣動電鉆、骨鉆時,注意檢查氣體有無漏氣。3.氧氣瓶口、壓力表上應防油、防火。不可纏繞膠布或放在高溫處,使用完畢,應立即關9、好閥門,保持瓶內壓力在490kpa以上。4.定期檢查各手術間的電路、醫用氣體管道裝置的安全性、密閉性。每月對高頻電刀、無影燈以及其他設備進行測試、維修或更換。手術間設地線接口,防止電線短路。5.術中盡可能保持手術間地面干燥,防止漏電。6.加強火警意識教育,熟知主要電閘開關的位置;掌握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定點放置滅火器材,熟練掌握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確保在發生火災時,能迅速控制險情。九、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1.器械打包護士應根據手術通知單認真準備器械,并檢查其性能是否良好,配件是否齊全、數量是否充足。2.手術開始前,器械護士應再次檢查器械是否正確、適用。發現配件不齊時,及時通知巡回護士10、進行登記或更換;若術中器械損壞或不好用(如剪刀、骨鑿),應及時做標記,交巡回護士撤出。3.重大、特殊手術或新手術時,術者應于術前一日親自到手術室挑選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檢查其他物品是否齊全及適用。4.在進行重要步驟前,術者應先檢查器械是否合適。5.手術室應常規準備不同種類的急診手術的器械包以及常用的手術器械單包,以備急用。用后,應及時滅菌。6.每年應進行器械大保養及檢修1次。十、防止氣壓止血帶使用不當造成損傷1.嚴格掌握禁忌癥,當下肢動脈硬化、血栓性脈管炎、淋巴管炎、化膿性感染(壞死)等患者不使用驅血帶,惡性腫瘤或局部炎癥的患者,使用止血帶時不驅血。2.使用前應檢查氣囊、顯示表(氣量表)是否完好11、,有無漏氣。3.縛止血帶的部位位于上臂、大腿上處,縛帶時,皮膚表面墊一塊布巾,縛畢用繃帶固定。松緊適宜,以能伸進一指為宜。對于小兒及皮膚稚嫩者,纏繞止血帶時,應將其背面(絨布面)直接接觸皮膚,其里面(有塑料貼粘全扣)朝上,即反過來用,避免充氣后里面的塑料粘合扣對皮膚的點式壓傷。4.工作壓力,成人上肢壓力為40kpa、下肢為80kpa,小兒上肢為30kpa、下肢為40kpa,對于過瘦、過胖者可適當減少或增加壓力;保險壓力,以超過工作壓為510kpa為宜。5.若為普通氣壓止血帶,打氣應稍過正常值后再放氣到正常值時擰緊閥門;放氣時應緩慢。放氣后,巡回護士應常規檢查束縛的止血帶是否復原,防止氣壓止血帶12、顯示屏為零,而實際氣囊未放氣等意外故障,適成肢體長期受壓。6.止血帶充氣后,應注明時間,時限1小時,最長不超過1.5小時,提醒術者止血時間。7.抬臂或抬腿消毒時,消毒液會順勢流入束縛的止血帶內,再加術中充氣加壓,容易造成消毒液對皮膚的燒灼。因此,消毒前,在束縛的止血帶遠端邊緣用紗布填塞一圈,以阻擋消毒液流入,消毒完畢取下棄之。十一、防止體位不當造成損傷1.巡回護士、手術醫生在擺體位時,應遵循安全、舒適,術野充分暴露,不妨礙呼吸為原則,根據手術部位正確擺放體位。2.患者側臥位時,胸墊與腋下應間隔10cm左右;俯臥位時,腹部、會陰部勿受壓;上肢外展90;兩腿不可過度伸直;骨隆突部位墊軟枕,防止受壓13、。頸椎后路矯治手術時,由于術中對脊柱施加一定外力(鑿打、矯形、復位等),極易造成面部壓力。因此,顏面部宜墊馬蹄形硅膠狀體位墊,可有效抗震、抗壓、抗移動。3.束縛帶不可固定過緊,防止神經損傷。當選擇斜坡位手術時(如頸段后路脊柱矯治術),應特制寬邊束縛帶,兜住兩側臀溝向上固定,托住患者,防止術中身體下滑造成意外傷。4.加強術中觀察,每15分鐘檢查1次,觀察肢體末端血運,按摩受壓肢體,35min/次。十二、防止病理檢查標本遺失或差錯1.洗手護士應將所取下的標本放于盛有鹽水的小杯(小碗)內,必要時用絲線結扎或鉗子夾持作為標記,妥善放在器械臺上,若為較大標本,標本表面可用紗墊覆蓋,防止干燥。2.冷凍切片的標本,巡回護士應立即將標本放入盛器內,貼上標簽,寫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號、標本名稱及采取部位,連同寫好的病理標本檢查單交專業人員立即送病理科,面交該負責人員。3.一般病理檢查標本,術畢由器械護士交給手術醫生。后者應將標本放入有固定液的盛器內,面交該科人員。4.手術室指定專人負責標本送檢,送檢前分別由值班護士、送檢員再次核對標本盛器上的標簽與病理檢查單、標本送檢登記本上所填內容是否相符,無誤后將三者放置一處送檢。若核對中發現送檢單有錯項、漏項或填寫不全,值班護士應立即通知手術者到科補填或更改,護士不可幫填,防止差錯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