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理安全、不良事件與隱患缺陷報告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4209
2023-11-15
6頁
19.59KB
1、醫院護理安全、不良事件與隱患缺陷報告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了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特制定護理安全(不良)事件與隱患缺陷報告制度。一、不良事件:指在護理工作中,不在計劃中、未預計到或通常不希望發生的事件。二、上報范圍1、可疑即報:中人護士不能排除事件的發生和護理行為無關就報。瀕臨事件上報:有些事件雖然當時并未成傷害,但根據護理人員的經驗認為,再次發生同類事件的時候,可能會造成患者傷害,也需要上報。2、已發生不良事件上報。三、上報程序1、一般不良事件:當事人應2、立即口頭報告上級分管護士或護士長,并及時采取措施,將損害減至最低。2、嚴重不良事件:當事人應立即報告護士長、科主任或總值班人員,及時采取措施,將損害降至最低,必要時組織進行全院多科室的搶救、會診等工作,同時匯報主管院領導、醫務處、護理部、質量管理科等部門。四、結果分析1、一般不良事件:由科室時行分析討論,通過討論,制定整改措施及處理意見,并填寫科室不良事件主動登記表。2、嚴重不良事件:由科室進行分析討論,通過討論,提出整改及處理意見,并填寫科室不良事件主動登記表。護理部組織多科室、院內護理專農進行分析討論、對于從事件中暴露出來的流程問題,組織整改。五、處理1、護理不良事件的處理參照安徽中醫學院3、第一附屬醫院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實施細則(修改)(院字(2008)018號)執行。對于主動上報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責任人,根據給病人造成的后果,經護理部討論減輕或免于處罰。2、對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設性意見的科室或個人給予獎勵。對主動上報不良事件的非責任護士給予獎勵。技術準入制度為加強護士執行管理,提高護理質量,保障醫療和護理安全,特制訂制度如下:1、凡在我院工作的護理人員,必須通過衛生部統一執業考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未經護士執業注冊者不得從事護士工作。2、護理員只能在護士的指導下從事臨床生活護理工作。護士在執業中應當正確執行醫囑,觀察病人的身心狀態,對病人進行科學的護理。遇緊急情況應及4、時通知醫生并配合搶救,醫生不在場時,護士應當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4、 以繳銷。非法取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的護理人員,由醫院予護士執行必須遵守職業道德和醫療護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及技術規5、護士執業違反醫療護理規章制度及技術規范的,由醫院護理部視情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終止在本院執業,并上報衛生行政部門終止其注冊直至取消其注冊。患者識別制度一、一般病人識別1、標本采集、給藥或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禁止僅以房間或床號作為識別的依據)。2、將“腕帶”作為辨識手術、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癥患者的重要手段。(1)對實施手術、昏迷、神5、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癥患者在診療活動中使用腕帶標識,作為操作前、用藥前、輸血或血制品前診療活動時辨識病人的一種必備的手段。(2)在重癥監護病房、手術室、急診搶救室、新生兒及兒童等患者使用“腕帶”,作為操作前、用藥前、輸血前等診療活動時辨識病人的一種必備的手段。3、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4、完善關鍵流程的患者識別措施,在各關鍵流程中,均有對患者準確性識別的具體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文件。(1)急診與病房、與手術室、與ICU之間流程中有識別患者身份的具體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2)手術(麻醉)與病房、6、與ICU之間流程中有識別患者身份的具體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二、手術病人及部位識別1、術前一日,責任護士遵醫囑對手術患者進行查對(內容包括:床號、姓名、年齡、手術名稱、手術部位)。2、在患者手腕戴上腕帶,標明床號、姓名、手術名稱、雙側手術部位注明左、右。3、患者到手術室前,值班護士再次核對手術患者的床號、姓名、手術名稱及部位,再次檢查術前準備情況。4、手術病人確認程序(1)接病人時,當班護士和手術室人員共同核對腕帶資料,雙方確認手術前準備皆已完成,所需必要的文件資料與物品(如:病歷、影像資料、術中特殊用藥等)均已備妥,確認無誤后雙方在患者轉科交接護理記錄單簽字,將患者送到手術室。(2)由手術室巡回護士核對簽字。(3)麻醉師與病人溝通確認后并簽字。(4)手術醫生術前再次核對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部位(尤其是左右側),并主動邀請患者參與認定,確認無誤后簽字。三、導管識別標識(1)患者置入胃管、中心靜脈導管及各種引流管時,須在管道上貼導管識別標識。(2)導管標識需注明置管時間、置管人、引流管名稱。(3)醫護人員在執行操作時需根據標識查對。(4)在患者轉科、轉入時需核對標識信息,并在備注欄中注明“轉入”。(5)做好患者或家屬宣教,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