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檢驗科質量安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4284
2023-11-15
10頁
27.50KB
1、醫(yī)院檢驗科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檢驗科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規(guī)范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二、適用范圍:適用于檢驗科全體工作人員。三、內容: 1、質量管理制度用以監(jiān)控和評價每個方法的分析過程質量,確保病人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2、實驗室的場地和環(huán)境條件必須與提供的檢驗服務相適應。3、使用良好的測定方法、設備、儀器、試劑、材料和輔助品,保證獲得準確而可靠的檢驗結果。4、操作人員上崗前應仔細閱讀儀器說明書或接受良好的培訓,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5、建立操作手冊,按此手冊進行檢驗操作。所有2、操作手冊必須由實驗室主任認可、簽名和注明日期。方法的任何改變都必須由主任認可、簽名、注明日期。6、在引用新方法對病人樣品檢驗前必須建立或認可每個方法的下列操作特性:準確度、精密度、靈敏度、線性范圍、干擾試驗、回收試驗、特異性,病人檢驗結果的可報告范圍、參考范圍等。并建立校準和控制方法。新方法的材料應完整。由主任認可、簽名后方可生效。7、定期進行設備保養(yǎng)和功能檢查,并建立儀器操作手冊以使設備、儀器和檢測系統(tǒng)保持完善的實驗性能,保證準確和可靠的結果和報告。8、明確在標本采集前對病人的要求,保證收集符合要求的標本。建立標本采集、運送、接收、登記及處理的質量管理制度,確保分析前標本準確無誤。9、按照檢3、驗申請單(書面或計算機打印)申請的項目作檢驗。檢驗申請記錄須保存2年以上。10、采用國標標準真空采血系統(tǒng),應用靜脈血進行實驗以保證檢驗結果的質量及操作者安全。11、定期進行校準和校準確認,在校準確認中沒有符合實驗室規(guī)定的可接受范圍,必須重新校準并做好記錄,備案。12、各專業(yè)組制定測定方法的質量控制制度。包括所需的質控品的類型、使用頻率、使用的控制規(guī)則、靶值和控制范圍。每天報告病人檢驗結果前,質控結果必須在控制下。失控必須有記錄,有糾正措施。保留所有質量控制工作的記錄,保存期2年。質控品和校準品結果不在實驗室建立的可接受范圍內時應對最后一次可接受控制結果以后或者這次失控的所有病人結果作評價,確定4、這些病人結果是否受影響;實驗室是否必須要重做,以保證結果準確、可靠。13、認真參加由國家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及省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各個檢驗專業(yè)的臨床檢驗室間質評計劃。保留所有記錄材料,原始記錄保留不少于2年。14、檢驗報告必須及時、完整地發(fā)出給申請者。若不能在原來規(guī)定的時間內報告病人結果,必須根據病人檢驗要求的緊迫程度,采取措施。發(fā)現已報告的病人結果有問題時必須立即通知有關醫(yī)師和臨床部門并盡快提供已校正的準確結果。檢驗結果記錄保存2年以上。15、定期征詢臨床醫(yī)護人員對本科結果的評價,及時糾正潛在引起實驗偏差的趨勢,不斷改進實驗室的工作。檢驗科急診檢驗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則1急診檢驗處于醫(yī)療第一線,5、是搶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強調優(yōu)質服務。2急診檢驗24小時運行,檢驗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離職守。3全科人員要十分重視急診檢驗,經常檢查急診檢驗的儀器、試劑,認真做好每件急診檢驗。4急診檢驗單由醫(yī)生填寫。腦脊液及各種穿刺液、胃液由醫(yī)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護士或檢驗人員采集。急診檢驗單連同標本應及早送檢驗科。5檢驗人員接到急診標本后,應迅速進行檢驗,準確、及時地報告檢驗結果,或先電話通知臨床,注明報告時間,以備查詢。檢驗科可根據急診工作的實際需要,配備專職急診檢驗人員,從事急診檢驗工作。6認真做好急診檢驗登記、查對工作,虛心聽取臨床醫(yī)生、病人的意見,不斷改進急診檢驗工作,提高急診檢6、驗質量。二、急診檢驗的要求1急診檢驗由各科臨床醫(yī)師根據急診病情需要,填寫急診檢驗單,由護士、工人或病人家屬急送化驗室,也可用電話或傳呼告知急診檢驗值班人員。蒙陰縣中醫(yī)醫(yī)院2急診檢驗人員接到急診檢驗單后,必須在5分鐘內將標本采集完畢。血常規(guī)標本由檢驗人員采集,難以行動的病人,由檢驗人員到床邊采集。靜脈血由護士采集,腦脊液及各種穿刺液、胃液由醫(yī)師采集。糞便、尿液等由護士、工人或病人家屬連同檢驗單一起送至急診檢驗室。3急診檢驗值班人員接到標本后,必須先檢查檢驗標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進行檢驗并及時報告檢驗結果。4急診檢驗值班人員將急診檢驗結果報告單及時送檢醫(yī)師,或電話告知送檢病區(qū),由送檢病區(qū)的護士或醫(yī)7、師記錄結果,其檢驗報告單應于當日或次日早上交給送檢病區(qū)。三、急診檢驗的范圍1急診病人。2門診中的急、危、重病人。3急診室觀察病人病情突然變化者。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變者。四、急診檢驗項目1血液常規(guī)檢驗,凝血檢查項目、瘧原蟲等;2尿液常規(guī)檢驗;3大便常規(guī)檢驗;4腦脊液及各種穿刺液檢驗(理學檢驗、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細菌檢驗等);5生化檢驗(鉀、鈉、氯、鈣、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膽堿脂酶測定,血氣分析,腦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損害標志物等測定);6胃液分析;7急診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試驗;8其它項目,根據臨床需要,由臨床科室與檢驗科商定。檢驗科儀器設備管理8、制度1、各儀器設備均建立檔案統(tǒng)一管理,內容包括儀器編號、名稱、品牌型號、購置日期、使用說明書、操作手冊、維修手冊等原始資料,由專人保管。2、工作人員操作精密儀器必須經過專門培訓,考核合格并經科主任批準后方可上崗。3、建立健全專業(yè)實驗室的儀器操作手冊,使用時嚴格按照程序操作;操作人員對儀器要定期保養(yǎng)維護,并有保養(yǎng)和維修記錄;儀器要有明顯的狀態(tài)指示(使用、維修、停用);科主任定期檢查。4、建立儀器設備檢定和校準程序,按期進行強制檢定或自檢(貼有明顯的標記);按儀器使用說明書的規(guī)定周期,使用配套校準品校準儀器。有檢定及校準記錄,定期檢查。5、儀器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完好,一旦發(fā)現問題,及時匯報保管人員9、和科室領導,不能私自亂動亂修。嚴格按照標準操作程序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儀器使用參數。6、儀器使用前必須檢查儀器,清洗液,清理操作臺及登記使用情況。7、注意保持儀器衛(wèi)生整潔,嚴禁在室內抽煙,吃零食,非儀器操作人應盡量少入。8、注意儀器安全,防火防盜防水,隨手關門。9、保管人員定期檢查及糾正各種儀器,每天了解儀器運轉情況及試劑使用情況,負責儀器的整潔,安全,經常檢查儀器水、電供應。檢驗科試劑管理制度1.檢驗科所用試劑均執(zhí)行投標采購的原則。要求試劑質量要合格,有三證;購買試劑時要注意生產日期和失效日期;為了保證試劑的質量,要有計劃地進購,不得使用過期試劑。2.試劑的存放要嚴格按照要求做,以免儲存不當造10、成試劑的失效。3.如發(fā)現試劑變質和有質量問題,迅速查找原因。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不得使用變質和失效的試劑。4.如果更改試劑廠家,應對試劑質量、價格反復論證,寫出書面報告后,請示分管院長,才能更換。5.對日常所用的抗凝劑和自配的試劑,按作業(yè)指導書或操作規(guī)程嚴格操作,保證質量。6.各實驗室的試劑要合理使用,妥善保管。每周都要檢查所用的每種試劑的庫存量,以便報告主任及時采購。附:試劑藥品管理規(guī)則1.試劑藥品貯存規(guī)則1.1一般試劑藥品一般試劑藥品放置原則:固體與液體分開,氧化劑與還原劑分開,酸與堿要分開放置,易燃易爆藥品要遠離電源。試劑放置溫度要根據試劑藥品所要求,分為常溫、48和4以下。1.111、.3在貯存試劑時,要登記試劑的效期。1.2危險性化學藥品危險性化學藥品應有專人負責管理,標簽必須完整清楚。酸和堿,氧化劑和還原劑以及其他能相互作用的藥品試劑,不應存放在一起,以防變質,失效或燃燒。揮發(fā)性藥品應于陰涼避光處保存,嚴禁日光直接照射。強氧化劑不宜受熱與酸類接觸,否則會分解放出活潑的氧,導致其他物質燃燒或爆炸。易爆炸性的藥品應放置在有緩沖液體的容器內,以防撞擊和劇烈震動而引起爆炸。2.易腐蝕試劑的使用規(guī)定2.1使用有揮發(fā)性強酸、堿,以及有毒性的氣體時,應在通風櫥內開啟瓶塞,如無通風櫥時,應在空氣流通處開瓶,人站在上風向,眼應側視,操作迅速,用畢立即緊塞瓶塞。2.2對液體試劑應觀察試劑名12、稱,濃度,溶液的顏色,透明度,有無沉淀,以確定試劑是否變質。2.3取用液體試劑時,應將試劑倒入試管中吸取,原則上不能將吸管直接插入試劑瓶中吸取,用完剩余試劑不能倒回試劑瓶內。2.4傾倒試劑時,左手握住貼有瓶簽的瓶體,右手拔出瓶塞,從瓶簽的對側倒出溶液,避免溶液腐蝕標簽,瓶塞開啟后將塞座放在桌上,塞心朝上不可與任何物品接觸,以免污染試劑,更應注意不可使瓶塞張冠李戴。3.受化學藥品傷害的處理3.1皮膚受強酸或其他酸性藥品傷害時,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5%碳酸氫鈉沖洗,最后用鹽水洗凈,并敷以碳酸氫鈉溶液紗布條。3.2皮膚受強堿或其他堿性藥物傷害時,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5%硼酸沖洗,重者可用2%醋酸濕敷。3.3溴水傷害皮膚則以多量甘油按摸,使甘油滲入毛孔,再涂以硼酸軟膏。3.4堿性物質濺傷眼睛后,應立即用生理鹽水或大量干凈水徹底沖洗眼睛至少10分鐘,再用4%硼酸溶液沖洗,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并滴以抗菌素眼藥,防止感染。3.5強酸溶液濺傷眼睛,迅速用清水沖洗,然后請眼科醫(yī)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