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7159
2023-11-15
7頁
26.04KB
1、醫院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圍手術期即從患者決定需要手術開始至術后基本恢復生理功能的一段時期,制定圍手術期安全管理規范及制度的目的是:更好的落實術前準備內容,術中安全措施及術后康復措施,保障醫療安全。為進一步加強我院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不斷提高對手術患者的服務質量,根據我院情況,特制定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規范及制度如下:一、 術前安全管理:(1)術前對患者的訪視:手術室護士在術前訪視時要做到親切和藹、舉止端莊,給人以信任感、但同時也要注意交流時的保護性語言。詳細了解患者既往治療資料2、,可對術中高危操作氣道有效提示和防范。(2)術前對手術器械的消毒管理:手術室無菌物品和無菌操作的管理極為嚴格,應每天檢查滅菌物品,保證在有效期內使用,且每次使用前必須再次檢查核對。每個消毒包的滅菌卡,日期或化學監測發的指示卡等均要保留并粘貼在病歷上,使得滅菌效果的監測資料成為完整客觀、可核實的證據。術前患者皮膚有異常的要告知手術醫生和病房護士,患者隨身的貴重物品應交其家人或病房護士保管,不得帶入手術室。二、術中安全管理:(1)不斷強化手術室醫護人員法律保護意識。不在手術間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避免家長里短引起病人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術中因特殊原因應急改變手術方案請患者家屬,強調要有2個以上醫護人3、員詳細交代病情及手術要求。凡置入體內的材料、鋼板、各類引流管由醫生術前與病人及家屬詳細交代,術中將標識貼與記錄單上以便檢查。術中一旦發生縫針、螺釘等物品脫落手術臺,即采取吸鐵石吸附,術中拍片透視等查找手段。(2)防止病人摔傷:移動病人至手術床或手術床時,必須固定手術推車,防止推車移動病人踩空摔傷病人或墜床。護士接到病人后要至始至終不離開病人,避免病人煩躁墜床、墜車。(3)防止器械和紗布遺留創口和體腔:手術器械物品的清點是病人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同行的失誤,也曾給我們敲響警鐘,讓我們有更強的責任心和愛傷觀念,所以必須嚴格執行手術物品清點制度到位。無論手術大小,術中所用物品均應清點,將進入體腔和深4、部組織的紗布、器械、縫針、線軸、紗墊等,由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并準確記錄在手術記錄單上。術中臨時增加的物品與器械必須由本臺的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后使用,并詳細記錄。手術開始,必須將污物桶內及手術間的紗布、紗球、紗布墊等拿出手術間。器械護士應根據手術大小提前洗手上臺,以便有充分的時間清點,避免手術要開始物品還沒清點,慌亂中給病人的安全造成隱患。(4)防止輸血用藥錯誤:護士應熟悉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用途、用法、劑量、不良反應與配伍禁忌等,以利于配合搶救,制度術中輸血用藥等規程。術中使用任何藥物都應認真核對藥名、劑量、濃度、用法、有效期。術中口頭醫囑必須復述一遍再執行,用過的空瓶、空安5、瓿保留至手術結束方可棄掉。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和血管活性藥物時要注意推注速度。輸血前巡回護士應與麻醉師2人共同按輸血操作規程核對無誤后方可輸入。剛從血庫取來的血液須在室溫下放置10-20分鐘,以使血液溫度升高,減少病人的輸血反應。如搶救病人須加快加壓輸血時,護士應嚴密觀察,輸完后及時更換。輸血后血袋放置24小時,以備查對。(5)防止組織神經損傷:手術病人體位不當,易給病人造成損傷。首先制定各種體位安置流程,遵循體位安置原則,以充分暴露視野,又不影響正常呼吸、循環功能和神經肌肉功能,保證病人的安全舒適為原則。術中經常采用橈靜脈、肢體外展,如超過90,手術時間長可使病人臂叢神經損傷。脊柱手術病人采取俯6、臥位或側臥位,肢體固定不好、手術時間長易引起圧瘡;雙足部墊小軟枕使踝關節自然彎曲下垂,防止足背過伸引起足背神經損傷。擺膀胱結石位時,應注意將病人的膝關節擺正,窩處墊軟海綿墊,束腳帶固定不可過緊,防止損傷腓總神經引起足下垂。90側臥位時,軟胸墊的上緣離腋下至少保持5cm以上距離,以防腋神經受壓引起麻痹。(6)防止病人灼傷:使用高頻電刀常規檢查儀器性能良好,負極板置于肌肉豐滿光華的大腿、小腿或臀部等處,與皮膚完全接觸,術中經常檢查,防止極板松脫移位。用電刀時保證病人與金屬床之間有4cm的絕緣層,肢體應用兩層床單包裹,防止金屬架、體位架的接觸,防止旁路性電灼傷。臺上的電刀筆固定于安全位置,暫不用時及7、時收回,避免術中電刀筆在非正常使用時灼傷病人。高頻電刀在使用時會形成火花,避免與易燃物接觸,碘酒酒精進行皮膚消毒或創口沖洗后方可使用。據文獻報導,安裝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術中使用電刀,有灼傷心機,導致心跳驟停的可能。當起搏器工作顯示自主心律時可以使用。當起搏器工作時應暫緩使用電刀。三、術后安全管理:1、防止交叉感染:對特殊感染病人按消毒隔離制度進行器械和術間處理,敷料盡量使用一次性敷料。2、防止創口感染:加強無菌觀念,熟練無菌技術,嚴格遵守手術室無菌技術操作常規,合理安排手術,每月1次器械、物品、醫務人員手的生物學監測。3、防止病人返回病房途中發生意外:手術結束后要由巡回護士同麻醉師和一起護送病8、人回病房。途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保證各種管道的暢通和牢固。躁動的病人應做好防護,防止墜床,與病房護士做好各項交接。四、防止術中和術后病理丟失:1、手術取下的任何組織都要詢問醫生是否留取標本,不可自行處理或丟失、弄錯。2、如遇多個標本組織時,應按順序排列做好標記并和醫生共同核對清楚,不可混放。3、術中需要冰切片必須專人送檢,送檢人要和接受標本者均應做好登記并簽名。且此時的病理報告不得以電話結果作為手術依據,以防誤聽而發生差錯,應發送正規病理報告單。4、常規標本在術中由器械護士妥善保管,手術后交給主管醫師,后者將標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內,并加入福爾馬林固定液貼上標簽,填好通知單,雙方確認登記簽名。5、9、手術結束后要再次核對標本,派專人送標本去病理科,并與病理科醫生交接確認登記簽名。五、術后支持服務制度1、根據麻醉方式準備好病床單元。2、責任護士與手術室科護士詳細交接術中及術后麻醉恢復情況,檢查病人生命體征、切口、引流管、皮膚等情況。3、妥善安置病人,按醫囑執行各項護理措施,準確記錄各項監測指標及引流量。4、按麻醉方式確定術后病人翻身、起床活動時間,對于絕對臥床休息的病人,責任護士定時為病人做好皮膚護理,嚴格做好床頭交接班。5、責任護士負責術后不能自理病人的基礎護理,如飲食、大小便、體位、活動等;指導病人術后健康教育,協助病人康復功能鍛煉。6、護士長每天檢查手術后3日內的病人護理措施落實情況。7、保持病室內空氣新鮮,限制陪護。8、指導教會病人出院后的自我保健,有不適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