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561
2023-12-19
10頁
20.50KB
1、 全縣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課件m7全縣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為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全面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為城鄉居民提供及時、方便和規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根據省衛生廳、財政廳xx省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辦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一、工作目標實施國家確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城鄉居民健康問題實施干預措施,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和慢性病,保障城鄉居民獲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縮小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差距,使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二、主要任務我縣城鄉全面實施2、11類4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等。具體要求如下:一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及管理通過門診服務、入戶服務(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為城鄉居民建立符合規范要求的電子健康檔案,居民健康檔案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服務記錄;在患者就診、復診時,由接診醫生負責更新檔案內容,交健康檔案保管機構保管。城鄉居民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80%。二3、健康教育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轄區居民發放健康教育材料,每年不少于12種,播放健康教育音像材料不少于6種;設置宣傳欄不少于2個,每1個月最少更換1次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每年至少開展9次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每月至少舉辦1次健康知識講座,并開展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的教育。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向轄區居民發放健康教育材料每年不少于12種,播放健康教育音像材料不少于6種,設置宣傳欄1個,每2個月最少更換1次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每兩個月至少舉辦1次健康知識講座。三免疫預防接種鄉村聯動,采取預約、通知單、電話、手機短信、網絡、廣播通知等適宜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4、間、地點和相關要求,為適齡兒童建卡建證,通知并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腮風疫苗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并按照要求做好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處理工作;對重點人群進行針對性接種。兒童建卡建證率95%,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0%,預防接種疑似異常反應報告與處理率達100%。四06歲兒童健康管理嚴格實行4:2:1健康體檢制度,重點加強03歲兒童的系統管理,加強兒童“四病”防治,結合營養包發放工作,降低兒童營養不良和貧血的發生率。加大愛嬰醫院復核力度,大力倡導純母乳喂養。認真開展5歲以下兒童營養評價及專案管理工作,為體弱兒進行正確的健康喂養指導。75、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達95%以上,3歲以下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率達85%以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五孕產婦健康管理規范孕產婦系統管理工作,提高保健服務質量。加在孕產婦早孕建卡力度,提高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率。鄉村級保健人員要每季度對轄區內孕產婦進行摸底,按照早、中、晚期、產褥期所規定的檢查項目進行系統檢查、監護和健康指導,嚴格按照高危評分標準及時發現和篩查高危情況,確保母嬰安全,嚴格高危轉診,降低剖宮產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0%以上,住院分娩率達100%,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0/10萬以下,剖產率鄉鎮控制在15%以下,縣直單位控制6、在30%以下。六老年人健康管理對轄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每年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電圖和B超檢查)和健康指導,建立和完善健康檔案。60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規范管理率65%。七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開展高血壓患者篩查,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實行首診測量血壓,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對納入管理的高血壓患者,每年進行1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的隨訪,并根據病情進行分類干預、轉診指導等,建立和完善健康檔案。高血壓患者健康規范管理率50%。八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7、開展糖尿病的篩查,對確診的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1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提供4次免費空腹血糖檢測,至少進行4次面對面隨訪,并根據病情進行分類干預、轉診指導等,建立和完善健康檔案。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規范管理率50%。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對轄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對發現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納入管理范圍,為患者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檔案,填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關檔案資料。每年提供至少4次隨訪及病情評估、分類干預;在患者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征得監護人與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進行1次健康檢查(包括血常規、轉氨酶、血糖、心電圖等項目),登記在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規范管理率80%。十傳8、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風險排查和評估,利用傳染病報告系統對發現的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登記并報告。協助做好疫點處理等其他傳染病防治工作,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的治療督導和管理。傳染病疫情報告率、及時率100%,突發公衛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率100%。十一衛生監督協管開展轄區內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咨詢指導、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學校衛生服務、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公共場所衛生安全巡查。年巡查覆蓋率達到100%。十二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對轄區內65歲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提供1次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包括中醫體質辨識和中醫藥9、保健指導;在兒童6、12、18、24、30、36月齡時對兒童家長進行兒童中醫藥健康指導,包括向兒童家長提供兒童中醫飲食調養、起居活動及傳授保健方法。三、工作職責和任務(一)縣衛生局是組織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責任主體,負責制定項目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提出具體措施和要求,并對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織實施情況進行督導和考核,每季度督導一次,每半年考核一次,定期向上級部門報送工作情況。(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所和縣中醫醫院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是業務指導和協助項目管理的責任主體,根據各自職責和業務范圍負責對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0、進行定期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建立分工明確、功能互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工作機制,實現防治結合。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重點加強對居民健康檔案、傳染病管理、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的管理與指導,在相關醫療衛生機構的配合下,做好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縣婦幼保健院要重點加強對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管理與指導;縣衛生監督所要重點加強對衛生監督協管的工作指導;縣中醫醫院要做好重點人群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工作管理與指導。(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是承擔實施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11、主體,應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將任務明確到具體崗位,責任到人,免費為全體居民提供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負責督促轄區行政村衛生室根據工作職責按時完成工作任務。2、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是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協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完成和落實11類基本公共衛生任務。村級所有從事基本公共衛生人員要負責落實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指標,完成對服務對象健康檔案建立、管理、通知、隨訪、服藥督導、健康教育等,認真填寫有關記錄表格,按時將相關資料如實及時上報。四、建立健全經費管理機制(一)明確經費補助標準。按照中央和省級財政對我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補助標準,2016年全縣人均12、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40元(按常住人口)。(二)明確經費使用范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主要用于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費用,包括從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人力成本支出、健康體檢、醫療耗材、健康教育印刷資料、宣傳、重點人群隨訪、教育培訓以及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必需的其它開支。各項目實施單位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擠占、挪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不得將項目資金用于項目規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以及國家規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費用。(三)明確經費撥付辦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根據我縣2016年度城鄉實際常住人口和任務目標,預算安排基本公共衛生服13、務各項目資金。項目資金實行“年初預撥、年終結算”方式撥付,各醫療衛生機構年終或項目實施周期結束后,提供實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經縣衛生局、財政局組織項目管理單位考核后,有縣財政局核撥實際服務金額。其中村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的48%給予安排,并將打卡發放與績效考核兌現緊密結合,確保項目的資金投入與取得的成效相匹配。對于醫療衛生機構因未全部完成目標任務而扣減的資金,作為獎勵資金再撥付,主要獎勵考核得分位于前列的單位。五、工作要求(一)加強組織領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也14、是一項惠及城鄉居民的民生工程。各單位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調整充實工作人員,細化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周密部署,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取得實效。(二)強化技術培訓。各單位要組織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和基本醫療適宜技術培訓,提高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綜合服務能力,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三)加大督導考核。縣衛生局將定期組織檢查督導,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婦幼保健、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等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要切實履行業務指導責任,加強質量控制和管理,確保服務數量得到落實,服務質量得到保證。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細化考核內容,將人員收入與工作績效掛鉤,充分發揮考核的激勵15、作用,不斷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四)轉變工作模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組建服務團隊或責任小組,實行網格化管理、團隊化服務。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根據崗位、專業的不同,安排人員承擔相應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要以家庭為單位,以兒童、孕產婦、60歲以上老年人留守老人、慢病患者、精神病患者、腫瘤病人、殘疾人、長期臥床者等重點人群為重點推廣簽約服務,優先覆蓋、優先簽約、優先服務,上門服務。(五)做好信息化系統的覆蓋。要加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與基層衛生信息化平臺的整合,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強化對項目實施效果的監測和監管,通過信息系統定期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數量、質量進行統計、分析和查詢,提高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數量、質量、效果、居民滿意度分析、考核和評價的客觀性、公平性和準確性。課件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