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養殖項目總體初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015
2024-01-05
11頁
38KB
1、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林下畜禽養殖項目總體初步規劃為貫徹落實2010年1月28日在全市農全市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確保土地到戶農民溫飽后林地到戶農民實現小康,突破性增加養殖農戶的收入,解決貧困農民增收及移民安穩致富等問題,經過精心組織,深入調研,特制定“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石柱縣林下畜禽養殖項目總體初步規劃。一、我縣開展林下畜禽養殖的優勢及現狀(一)、優勢我縣地處渝東武陵山區,距重慶市279公里,長江環繞縣境西北流過,江岸線27公里,長江的重要支流龍河流經我縣,屬三峽工程淹沒和移民區之一。全縣幅員面積3012平方公里,山地面積1481平方公里,全縣有農戶12.74萬戶,農業人口2、44.19萬,近25萬個勞力,其中有剩余勞動力近10萬個,可以充分調動這部分勞動力從事林下畜禽養殖項目建設。同時,我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5 ,年降雨為1100毫米,無霜期278天,年日照1315小時。森林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298.8萬畝(其中宜牧草山草坡和林地面積139.21萬畝),林木覆蓋率46.5%,以上這些為我縣畜牧業發展走出庭院、走出村莊、發展林下生態循環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我縣林下畜禽養殖的現狀我縣目前已開展的林下養殖主要有林下養雞(包括七彩山雞、孔雀等)、林下養牛、林下養羊、林下養(野)豬等類型。林下養殖方式為圍林放養,主要分布在南賓、黃3、水、冷水、魚池、萬朝、河嘴、悅崍、楓木、馬武、六塘、龍潭、三星等林地較多的鄉鎮。其中以林下養牛羊歷史最久,2009年全縣林下養牛4萬頭,出欄1.2萬頭,養羊3萬只,出欄2萬只,分別占全縣養殖量的44、97,最典型的鄉鎮有魚池、楓木、萬朝、馬武、六塘、龍潭、三星;林下養雞為近年興起,全縣林下養殖5.33萬只,出欄20.48萬只(其中林下養七彩山雞5.83萬只,出欄9.07萬只),最典型的鄉鎮為黃水、河嘴、冷水、南賓。2009年,全縣林下養殖農民獲得收益0.9億元,占畜牧業產值的14%。林下養殖先行農戶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二、石柱縣林下畜禽養殖規劃總目標充分利用我縣宜牧草山草坡和林地面積134、9.21萬畝發展林下畜禽養殖。20900個農戶參與林下畜禽養殖項目建設。其中林下養禽5000戶、增加規模500萬只;林下養兔2000戶、增加出欄700萬只;林下養牛3000戶、增加出欄31000頭;林下養蜂500戶、增加規模15000群;林下養羊400戶、增加出欄60000只;人工種草10000戶、增加優質牧草50000畝。增加收入7.065億元,按85000個戶籍計算,戶均年可增加經濟收入7711元,人均增收2203元。2010年至2012年三年項目總投入7.288億元,其中申請市級政府投入1.366億元,縣級配套投入0.137億元,項目業主投入5.755億元。三、區域布局建設地點:全縣325、個鄉鎮適合林下畜禽養殖的行政村組戶。四、林下畜禽養殖重點、效益測算及國家資金使用環節通過調查發現,在我縣比較稀疏的喬木和雜灌林下可以飼養土雞、兔、牛、羊、中蜂等,還可以飼養野生飛禽和其它動物。但我縣林下養殖規模較小,缺少科學規劃,布局不盡合理,如果政府加以引導和政策支持,我縣林下養殖的潛能將得以進一步挖掘,林下養殖完全有可能成為我縣生態牧業發展的亮點和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熱點。結合石柱縣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及三峽工程后續工作規劃,擬重點發展以下林下畜禽養殖業:(一)林下養禽(土雞)以飼養優質本地土雞為主,主要布局在南賓、河嘴、臨溪、王場、黎場、魚池、楓木、冷水等12個鄉鎮。1、模式。龍頭企業6、(原種場)+擴繁場+商品規模大戶原種場:通過公開申報競標,培育一家大型現代化土雞龍頭企業,建設 2萬套種雞的標準化原種雞場,達到年提供600萬只雞苗的供種能力。擴繁場:擬建擴繁場5座,存欄父母代種雞5萬套,年可為全縣及周邊養殖戶提供商品肉雞1500萬只。商品規模大戶:經過篩選,全縣適宜林下養禽戶5000戶,戶均養殖土雞1000只,可增加養殖規模500萬只。2、效益測算按每只土雞增收50元計算,500萬只土雞可增加收入25000萬元,5000養殖農戶戶均增收5萬元;按戶籍農戶85000人計算,戶均收入2941元,戶均3.5口人,戶籍農戶人均增收840元。3、項目資金籌措總投資20500萬元,其中7、市級資金2900萬元,縣級配套350萬元,業主自籌17250萬元。4、國家資金使用環節總計3250萬元,其中原種場200萬元,擴繁場600萬元,規模養殖戶1000萬元,加工企業1000萬元,流通環節250萬元,產品研發100萬元,專業合作組織100萬元。(二)林下養兔兔業一直是我縣畜牧產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全縣有南賓、下路、王場、西沱、龍沙、悅崍等16個鄉鎮是我縣兔業發展的基地鄉鎮,發展林下養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模式。龍頭企業(原種場)+擴繁場+商品規模大戶原種場:招商引資企業重慶綠家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肉兔)和重慶白玉石柱長毛兔原種場是我縣現有的兔業龍頭企業,項目建成后,年可提供種兔50萬8、只以上。擴繁場:擬建擴繁場20個,存欄父母代種兔50萬只,年可為全縣及周邊養殖戶提供商品兔1000萬只以上。商品規模大戶:全縣適宜林下養兔戶2000戶,戶均養殖兔3500只,可增加養殖規模700萬只。2、效益測算按每只兔增收35元計算,700萬只兔可增加收入24500萬元,2000養殖農戶戶均增收12.25萬元;按戶籍農戶85000人計算,戶均收入2882元,戶均3.5口人,戶籍農戶人均增收652元。3、項目資金籌措總投資28000萬元,其中市級資金6500萬元,縣級配套600萬元,業主自籌20900萬元。4、國家資金使用環節總計6200萬元,其中原種場600萬元,擴繁場400萬元,規模養殖戶9、4000萬元,加工企業1000萬元,流通環節250萬元,產品研發100萬元,專業合作組織50萬元。(三)林下養牛我縣是全市肉牛3個優勢產區之一,石柱現代畜牧業規劃已將其列入我縣未來10年重點發展產業之一。1、模式。龍頭企業+擴繁場+商品規模大戶龍頭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或培育本地企業建設1-2家種母牛繁育場,年可提供父母代種牛3萬只以上。擴繁場:擬建擴繁場30個,存欄父母代種牛3萬只,年可為全縣養殖戶提供商品肉牛3萬頭以上。商品規模大戶:全縣適宜林下養牛戶3000戶,戶均養牛10.3頭,可增加養殖規模3.1萬頭。2、效益測算按每頭牛增收4000元計算,3.1萬頭牛可增加收入12400萬元,3010、00養殖農戶戶均增收4.13萬元;按戶籍農戶85000人計算,戶均收入1459元,戶均3.5口人,戶籍農戶人均增收417元。3、項目資金籌措總投資17930萬元,其中市級資金2200萬元,縣級配套230萬元,業主自籌15200萬元。4、國家資金使用環節總計6200萬元,其中繁育場200萬元,擴繁場600萬元,規模養殖戶930萬元,加工企業500萬元,流通環節100萬元,產品研發50萬元,專業合作組織50萬元。(四)林下養蜂1、模式。原種場+擴繁場+商品規模大戶中蜂種蜂王2000 只,種蜂群 300群原種場:建中蜂原種場一座,年保有種蜂群150群以上,年提供種蜂王2000只以上、種蜂500群以上11、。擴繁場:擬建擴繁場30個,年可為全縣提供種蜂0.3萬群。商品規模大戶:全縣適宜林下養蜂戶500戶,戶均養殖蜂30只,可增加養殖規模1.5萬群。2、效益測算按每群蜂增收500元計算,1.5萬群中蜂可增加收入750萬元,500養殖農戶戶均增收5萬元;按戶籍農戶85000人計算,戶均收入88元,戶均3.5口人,戶籍農戶人均增收25元。3、項目資金籌措總投資650萬元,其中市級資金430萬元,縣級配套20萬元,業主自籌200萬元。4、國家資金使用環節總計450萬元,其中原種蜂場100萬元,擴繁場150萬元,規模養殖戶175萬元,加工企業20萬元,專業合作組織5萬元。(五)林下養羊1、模式。擴繁場+商12、品規模大戶擴繁場:擬建擴繁場100個,存欄父母代種羊2萬只,年可為全縣養殖戶提供商品羊6萬只以上。商品規模大戶:全縣適宜林下養羊戶400戶,戶均養牛150只,可增加養殖規模6萬只。2、效益測算按每頭羊增收500元計算,6萬只可增加收入3000萬元,400養殖農戶戶均增收7500元;按戶籍農戶85000人計算,戶均收入353元,戶均3.5口人,戶籍農戶人均增收101元。3、項目資金籌措總投資3100萬元,其中市級資金1000萬元,縣級配套100萬元,業主自籌2000萬元。4、國家資金使用環節總計1110萬元,其中擴繁場300萬元,規模養殖戶800萬元,合作組織10萬元。(六)林下種草1、模式。龍13、頭企業+種植大戶龍頭企業:引進一家草粉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草粉5萬噸。種植大戶:全縣適宜林下種草戶10000戶,年可增加優質牧草5萬噸。2、效益測算按每噸優質牧草1000元計算,5萬噸草可增加收入5000萬元,10000養殖農戶戶均增收5000元;按戶籍農戶85000人計算,戶均收入588元,戶均3.5口人,戶籍農戶人均增收168元。3、項目資金籌措總投資2700萬元,其中市級資金630萬元,縣級配套70萬元,業主自籌2000萬元。4、國家資金使用環節總計700萬元,其中種草戶200萬元,加工企業300萬元,規模養殖戶100萬元,合作組織100萬元。通過對以上6個方面林下養殖及種草項目實施,項14、目建成后,戶籍農戶戶均年可增加經濟收入7711元,人均增收2203元。(詳見附表)五、林下養殖模式(一)林下畜禽養殖模式根據我縣自然資源以及畜牧產業發展現狀,我縣林下畜禽養殖擬采用以下5種養殖模式、1種種草模式:1、林下養禽:以飼養優質土雞為主,兼顧七彩山雞、觀賞食用珍禽等。2、林下養兔:飼養優質肉兔和長毛兔。3、林下養牛:飼養本地黃牛為母本、西門塔爾等良種肉牛為父本的雜交肉牛。4、林下養蜂: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蜜源植物資源,主要飼養中華蜜蜂。5、林下養羊。6、林下種草。石柱具有悠久的種草養畜歷史,通過人工種種植優良牧草可為林下畜禽養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林下畜禽產業發展模式與機制根據我15、縣自然資源以及畜牧產業發展現狀,采取以下三種產業發展模式:1、龍頭企業(原種場)+擴繁場+商品規模大戶2、龍頭企業+規模大戶3、專業合作社+農戶六、實施期限及進度安排實施年限:3年,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七、項目組織管理及保障措施(一) 成立林下養殖項目領導小組由縣畜牧獸醫局局長雷云華為組長,副局長冉劍波為副組長,張曉峰、周世瓊、張晶、王登強、高亞瓊、譚世安、陳小蓉等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畜牧獸醫局項目科,項目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項目實施,解決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落實配套政策,督促項目的實施、檢查和監督管理。(二) 成立項目技術小組由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冉劍波任組16、長,技術推廣站站長譚小平為副組長,熊宜強、譚逢術、譚順祥、向時群、馬學強為成員,負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作業設計、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技術指導、檢查驗收及相應的項目實施工作。(三) 落實項目目標管理責任制本項目實行領導負責制和項目責任制,項目管理實行主管部門領導責任人制度。同時,層層簽訂責任書,實行目標管理,任務到人,責、權、利相結合,逗硬獎懲,確保項目任務的全面落實和順利完成,保證項目工程建設質量。(四) 加強項目資金管理與使用項目資金嚴格實行專款專用,專戶儲存,設立專帳,專人負責,嚴格按項目進展分期撥付資金,嚴禁挪作他用,以確保項目資金使用效果和項目的成功實施。 二一年二月二日附表:石柱縣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林下畜禽養殖總體規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