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公司燒結頁巖空心砌塊砌體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80810
2024-01-10
19頁
454.54KB
1、特拉塊(燒結頁巖空心砌塊)砌體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 (目 錄(1 總 則 3 (2 術 語 4 (3 材 料 5 (3.1 特拉塊 5 (3.2 砂漿 5 (3.3 其他輔助材料 6 (4 一般規定 7 (5 構造措施 9 (5.1 墻、柱的高厚比 9 (5.2 一般構造要求 9 (5.3 預防墻體開裂的主要措施 9 (6 施 工 10 (6.1 組砌方法 10 (6.2 墻與門窗樘連接 10 (6.3 墻體暗敷管線及裝飾 11 (7 建筑節能 12 (8 驗 收 13 (8.1 驗收要求 13 (8.2 主控項目 13 (8.3 一般項目 13 (附錄A 特拉塊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15 (2、附錄B 特拉塊的規格尺寸和塊型 17 (附錄C 特拉塊組砌方式 18 (規程用詞說明 24 (1 總 則(1.0.1 為了貫徹執行國家節約能源、保護土地資源和發展新型墻體材料的政策,促進特拉塊(燒結頁巖空心砌塊)在施工中科學使用,確保工程質量,特編制本規程。 (1.0.2 本規程適用于用特拉塊(燒結頁巖空心砌塊)砌筑的各類非承重填充墻砌體的施工質量控制和驗收。 (1.0.3 特拉塊(燒結頁巖空心砌塊)除按本規程進行施工和驗收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要求。 (2 術 語 (2.0.1 特拉塊(燒結頁巖空心砌塊) 3、TERRA BLOCK(The shale agglutinates the hollow block) (以泥質頁巖或炭質頁巖為主要原材料,經高真空擠壓成型和天然氣高溫焙燒而成的高孔洞率節能型非承重空心砌塊,簡稱為特拉塊。 (2.0.2 主規格砌塊 Main specification artificial block (砌筑墻體時使用的主要規格的砌塊。 (2.0.3 配塊Matches the block (砌筑時與主規格砌塊配合使用的砌塊。 (2.0.4 傳熱阻(R) Total thermal resistance (表征圍護結構(包括兩側表面空氣邊界層)阻抗傳熱能力的物理量。為傳熱系4、數的倒數。單位為(m2 .K)/W。 (2.0.5 熱惰性指標(D) 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 表征圍護結構反抗溫度波動和熱流波動能力的無量綱指標。其值為材料層熱阻和蓄熱系數的乘積。單一材料的墻體,D=RS; 多層材料的墻體,D=RiSi。 (Ri為i層材料層的熱阻,單位為(m2K)/W; (Si為i層材料的蓄熱系數,單位為W/(m2K)。 (2.0.6 非承重墻 Non load bearing wall (一般情況下僅承受自重的墻。 (2.0.7 自保溫墻體 Self-insulation wall (單一材料的保溫隔熱性能已滿足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的墻體。 (5、 3 材 料 (3.1 特 拉 塊 (3.1.1 特拉塊的主規格(長高寬)(mm)為:290190240,290115240,29090240,構造及孔型見圖3.1.1。 ( 290x190x190 290x190x115 290x240x190 290x240x190 290x190x190 290x240x90 圖3.1.1 特拉塊(3.1.2 特拉塊的技術性能指標 (1 特拉塊的強度等級:MU3.5、MU5; (2 特拉塊的尺寸偏差、外觀質量、吸水率、泛霜、石灰爆裂、抗風化等指標均達到燒結空心磚和空心砌塊GB13545-2003的規定,孔洞排列及結構符合企標Q/ZTR001-2007的規6、定 (3.1.3 特拉塊以3.5萬塊為一驗收批,特拉塊在施工前應按規定進行尺寸偏差、外觀質量、強度檢驗。檢驗方法:按砌墻磚試驗方法GB/T2542、砌墻磚檢驗規則JC/T466的有關規定進行檢驗。 (3.2 砂 漿 (3.2.1 砌筑用砂漿按設計規定選用,設計無要求時宜選用不低于M5的混合砂漿,有防水要求時應采用水泥砂漿。 (3.2.2 凡在砂漿中摻入有機塑化劑、早強劑、緩凝劑、防凍劑等,應經檢驗和 試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機塑化劑應有砌體強度的型式檢驗報告。 (3.2.3 每一檢驗批且不超過250m3砌體的各種類型及強度等級的砌筑砂漿,每臺攪拌機應至少抽檢一次。 (3.3 其他輔助材料 7、(3.3.1 熱鍍鋅鋼絲網網格宜不大于20mm20mm,鋼絲網的絲徑不應小于0.9mm。 (3.3.2 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的主要技術指標,除符合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JC/T841)的要求外,還應符合表3.2.3的要求。 (表3.2.3 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的主要技術指標 (項 目 技術指標測試方法單位面積質量 ( g/m2) 130 參照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 耐堿斷裂強力(經、緯向) (N/50mm)750 耐堿斷裂強力保留率(經、緯向)(%) 50 3.3.3 安裝門窗用的錨栓、建筑密封膠、發泡結構膠等材料的質量應符合相關產品標準要求。 ( 4 一般規定 (4.0.1 有凍脹環境8、和條件的地區,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砌體,不宜采用特拉塊。 (4.0.2 特拉塊在運輸、裝卸過程中,嚴禁拋擲和傾倒,進場后應按規格分別堆放整齊,堆放場地應平整。 (4.0.3 砌體在砌筑前,應提前12小時將特拉塊澆水濕潤,砌筑時砌塊的含水率宜控制在8%左右。 (4.0.4 砌筑順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基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并由高處向低處搭砌; (2 砌體的轉角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當不能同時砌筑時,應按規定留槎、接槎。 (4.0.5 在墻上留置臨時施工洞口,其側邊離交接處墻面不應小于500mm,洞口凈寬度不應超過1m。 (4.0.6 砌體不宜留設腳手眼,如必須設置時,下列部位不應設置9、: (1 120厚墻體、獨立砌體柱; (2 過梁上與過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 (3 寬度小于1m的窗間墻; (4 砌體門窗洞口兩側200mm和轉角處450mm范圍內; (5 過梁或圈梁下500mm范圍內; (6 設計不允許設置腳手眼的部位。 (4.0.7 施工腳手眼補砌時,不得用磚干填。 (4.0.8 設計要求留設的洞口、管道、溝槽應于砌筑時正確留出或預埋,未經設計同意,不得打鑿墻體和在墻上開鑿深度超過半墻厚、長度超過1/2墻長的水平溝槽。寬度超過300mm的洞口上部,應設置過梁。 (4.0.9 砌體每日內砌筑的高度不得超過1.8m;雨天施工時,不宜超過1.2m10、。 (4.0.10 擱置預制過梁的砌體表面應找平,安裝時應坐漿,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宜采用1:2.5的水泥砂漿。 (4.0.11 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應分為三級,并應符合表4.0.11的規定。 (表4.0.11 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項目 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A B C 現場質量管理 制度健全,并嚴格執行;非施工方質量監督人員經常到現場,或現場設有常駐代表;施工方有在崗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人員齊全,并持證上崗制度基本健全,并能執行;非施工方質量監督人員間斷地到現場進行質量控制;施工方有在崗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并持證上崗 有制度;非施工方質量監督人員很少作現場質量控制;施工方有在崗專業技術管理人員 11、砂漿、混凝土強度試塊按規定制作,強度滿足驗收規定,離散性小 試塊按規定制作,強度滿足驗收規定,離散性較小 試塊強度滿足驗收規定,離散性大 砂漿拌合方式機械拌合;配合比計量控制嚴格 機械拌合;配合比計量控制一般 機械或人工拌合;配合比計量控制較差 砌筑工人中級工以上,其中高級工不少于20% 高、中級工不少于70% 初級工以上 4.0.12 設置在潮濕環境或有化學侵蝕性介質的環境中的砌體灰縫內的鋼筋應采取防腐措施。 (4.0.13 砌筑時,不得對特拉塊進行砍鑿。 (4.0.14 砌體冬季施工應按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中“冬期施工”的規定執行,宜將砂漿強度等級按常溫施工的強度等級提高12、一級。 (4.0.15 砌體施工時,樓面堆載不得超過樓板的允許荷載值; ( 5 構造措施 (5.1 墻、柱的高厚比 (5.1.1 墻、柱的高厚比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中6.1.1的規定,按自承重燒結空心墻類砌體進行驗算。 (5.2 一般構造要求 (5.2.1 特拉塊砌體應分別采取措施與周邊構件可靠連接。應沿砌體高度每500-600mm設置26拉結筋(或L型鐵件),拉結筋伸入砌體的長度不小于1000mm。 (5.2.2 預制過梁在砌體上的擱置長度應大于240mm。 (5.2.3 砌塊應分皮錯縫搭砌,上下皮搭砌長度不得小于70mm。當搭砌長度不滿足時,應在水平灰縫內設置不少于24的焊接13、鋼筋網片(橫向鋼筋的間距不宜大于200mm),網片每端均應超過該垂直縫,其長度不得小于300mm。 (5.2.4 砌塊墻與后砌墻交接處,應沿墻高每500mm,在水平灰縫內設置不少于24,橫筋間距不大于200mm焊接鋼筋網片。 (5.2.5 砌體在施工臨時洞口上部應設置鋼筋混凝土過梁,過梁寬同墻體,高不小于120mm,配筋不小于412/6200,混凝土等級為C20以上。洞口兩側沿墻高每500mm設26拉結筋一道,伸入兩側墻體的長度不小于500mm。 (5.2.6 當空心砌塊墻長度大于5M時,應在墻中間或每隔5M設一構造柱,構造柱寬度不小于240mm,配筋不小于410/6200。 (5.2.7 當14、墻凈高大于4m時,應在墻中部設現澆混凝土圈梁,圈梁高度不小于120mm,配筋不小于410/6300。 (5.3 預防墻體開裂的主要措施 (5.3.1 特拉塊砌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宜沿豎向每隔500mm設拉結鋼筋,其數量為120mm墻厚不少于16或焊接鋼筋網片,埋入墻內長度從墻的轉角或交接處算起,每邊不小于600mm。 (5.3.2 女兒墻應設構造柱,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4m,構造柱應伸至女兒墻頂與現澆鋼筋混凝土壓頂梁整澆在一起。 (5.3.3 在墻體裝飾抹灰時,宜在墻體不同材料交接縫處設置熱鍍鋅鋼絲網片或耐堿玻纖網格布,網片寬300mm,宜設置在砂漿層中部。 ( 6 施 工 (6.1 組砌方法15、 (6.1.1 特拉塊一般采用水平砌筑,孔洞呈水平方向,砌塊大面朝下,允許少量砌塊側砌,如特殊部位需少量垂直砌筑,應在砌塊孔洞內填滿砂漿。 (6.1.2 砌體內外墻和轉角處應同時砌筑,嚴禁內外墻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與高度比控制在2/3左右,臨時間斷處實在不能留斜槎時,除轉角外,可留直槎,但必須留置凸槎,并加設拉結筋。拉結筋數量按每120mm厚墻體設置16,沿墻高每500mm設置一道拉結筋長度,非抗震地區每側伸入墻內不少于500mm;抗震地區每側伸入墻內不少于1000mm。 (6.1.3 特拉砌體上下皮垂直灰縫宜相互錯開搭接長度不應小于716、0mm;水平灰縫厚度宜為812mm,豎向灰縫寬度宜為810mm。 (6.1.4 在砌筑時,可采用鋪漿法砌筑,鋪漿長度不得超過700mm;施工期間最高氣溫高于30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500mm。 (砌體的豎向灰縫一般采用掛灰擠灰法砌筑,不得采用灌灰法砌筑,禁止采用水沖灌灰法砌筑。 (6.1.5 門窗洞口應采用特拉塊砌筑,并進行灌漿,滿足門窗框固定要求。如何安裝見圖集。 (6.2 墻與門窗樘連接 (6.2.1 門窗洞口應采取墻體砌筑時預留門、窗洞口的做法,然后再安裝門框、窗框。 (6.2.2 普通門窗框安裝,可先用輕型手提鉆在洞口標定位置鉆孔,將魚尾式塑料膨脹螺栓套打入孔內,再用相應長的螺釘對準膨17、脹螺栓套將門窗框固定在洞口上。門、窗框與墻之間的間隙應用發泡結構膠封實。 (6.2.3 特殊門、窗,可用魚尾式塑料螺栓與發泡結構膠結合固定。 (6.2.4 塑鋼、鋁合金門窗,宜用尼龍錨栓或射釘槍固定。門窗框與初裝后的墻面結合部位應用建筑密封膠密封。 (6.3 墻體暗敷管線及裝飾 (6.3.1 墻體中的暗敷管線,應在砌體達到70%強度后再進行。管線槽開槽時,應先在準備敷管線的位置彈好墨線,再用輕型電動切割機(或專門的開槽機開槽),用鑿子沿開縫處輕輕將槽踢出。槽不能過大過深(滿足使用要求為準),一般控制在砌塊的一個水平孔洞內,若需過大過深的敷線槽時,則按構造要求,作加強處理。 (6.3.2 管線槽18、在敷設管線后,應盡快用水泥砂漿填塞,填塞高度略比墻面凹23mm為宜,然后用粘結劑沿槽長粘貼增強玻璃纖維網格布。網格布的寬度以200mm為宜,粘貼時以線槽的兩邊邊線為準向外各延伸100mm。 (6.3.3 單點吊掛力小于900kN的吊掛件,可在砌體抹灰后的墻上電鉆成孔,進入46的膨脹螺栓吊掛。 (單點吊掛力大于900kN的吊掛件,應在砌體砌筑時埋入帶有鐵預埋件的混凝土預制塊吊掛。 (掛鏡線條、衣帽鉤等單點吊掛力小于300kN的吊掛件,也可在砌體抹灰后在梯狀上電鉆成孔,打入直徑不小于30mm的木楔后釘子吊掛。 (6.3.4 外墻面采用(干掛)幕墻飾面時,應在混凝土框架梁、柱內或在混凝土過梁、圈梁、19、構造柱內,按設計要求預埋鐵件,預埋鐵件與幕墻主龍骨焊接固定,如必須在特拉塊墻上設置幕墻龍骨的固定點時,應由設計者確定;一般應在固定點位置的外墻上設混凝土圈梁或構造柱,也可在砌筑時埋入帶有鐵預埋件的混凝土預制塊,在混凝土預制塊上下各2皮砌塊灰縫內,沿墻長各埋入26拉結鋼筋,灰縫應用水泥砂漿,其強度等級不應小于M10。 (6.3.5 裝飾及水電設施、其它設施操作方法,同一般燒結磚墻。 ( 7 建筑節能 (7.0.1 特拉塊做節能建筑時,根據浙江省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3/1015-2003、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134-200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20、05的要求進行設計。 (7.0.2 采用特拉塊作外墻自保溫材料,墻體的熱阻和傳熱系數可按表7.0.2選用。 (表7.0.2 墻體熱工性能 (砌塊規格 (長寬高) 墻體厚(mm) (含20mm粉刷) 墻體熱阻(m2.K)/W 作外墻時的傳熱系數 W/(m2.K) 作內墻時的傳熱系數 W/(m2.K) 290240190 260 0.619 1.30 1.19 290240115 260 0.637 1.27 1.17 7.0.3 對鋼筋混凝土圈梁、過梁、構造柱、樓板等部位,應做保溫處理,避免產生熱橋、冷橋。 (8 驗 收 (8.1 驗收要求 (8.1.1 特拉塊(燒結頁巖空心砌塊)砌體除按本規程21、進行驗收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要求。 (8.2 主控項目 (8.2.1 特拉塊和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砌塊的產品合格證書、產品性能檢測報告和砂漿試塊檢驗報告。 (8.2.2 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 (抽檢數量:每檢驗批抽檢不應少于5處,少于5處全檢。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8.3 一般項目 (8.3.1 砌體一般尺寸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8.3.1的規22、定。 (抽檢數量: (1 對表中1、2項,在檢驗批的標準間中隨機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大面積房間和樓道按2個軸線或每10延長米為一個標準間計算,每間檢驗不應少于3處。 (2 對表中3、4項,在檢驗批中抽檢10%,且不應少于5處。 (表8.3.1 砌體一般尺寸允許偏差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1 軸線位移 10 用尺檢查 垂直度 小于或等于3m 5 用2m托線板或吊線,尺檢查大于3m 10 2 表面平整度 8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3 門窗洞口高、寬(后塞口)5 用尺檢查 4 外墻上、下窗口偏移 20 用經緯儀或吊線檢查 8.3.2 砌體中預埋塊的數量、位置應準確。 (抽23、檢數量:每個檢驗批抽檢不應少于5處。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 (8.3.3 砌體的砂漿飽滿度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8.3.3的規定。 (抽檢數量:每步架子不少于3處,且每處不應少于3塊。 (表8.3.3 填充墻砌體的砂漿飽滿度及檢驗方法 (砌體分類灰縫飽滿度及要求 檢驗方法 特拉塊砌體 水平 80% 采用百格網檢查塊材底面砂漿的粘結痕跡面積 豎向 填滿砂漿、不得有透明縫、瞎縫、假縫 8.3.4 砌體留置的拉結鋼筋或鋼筋網片的位置應與塊體皮數相符合。拉結鋼筋或鋼筋網片應置于灰縫中,埋置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豎向位置偏差不應超過一皮高度。 (抽檢數量:每個檢驗批中抽檢20%,且不應少于5處。 (檢24、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 (8.3.5 砌體砌筑時應錯縫搭砌,搭砌長度不應小于砌塊長度1/3;豎向通縫不應大于2皮。 (抽檢數量:在檢驗批的標準間中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 (檢查方法:觀察和用尺量檢查。 (8.3.6 砌體灰縫的厚度和寬度應符合要求。 (抽檢數量:在檢驗批的標準間中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 (檢查方法:用尺量5皮砌塊的高度或2m砌體長度折算。 (8.3.7 砌體砌至接近梁、板底時,應留一定空隙,待砌體砌筑完并至少間隔7d后,再將其補砌擠緊。 (抽檢數量:每驗收批抽10%填充墻片(每兩柱間的填充墻為一墻片),且不應少于3片墻。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附錄 特拉塊工程25、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A.0.1 為統一特拉塊砌體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用表,特編制附表A“ 特拉塊砌體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表A.0.1 特拉塊砌體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工程名稱 分項工程 名稱 項目經理施工單位驗收部位施工執行標準 名稱及編號專業工長 (施工員)分包單位分包項目 經理 施工班 組長質 量 驗 收 規 范 的 規 定 施工單位自檢記錄 監理(建設)單位驗收記錄 主 控 項 目 1 塊材強度等級 設計要求MU 2 砂漿強度等級 設計要求M 3 斜槎留置 8.2.2條 一 般 項 目 1 軸線位移 10mm 2 垂直度(每層) 3m 5mm 3 m 10mm 3 砂漿26、飽滿度 80% % % % % % % % % % % 4 表面平整度 8mm 5 門窗洞口 5mm 6 窗口偏移 20mm 7 預埋塊 8.3.2條 8 拉結鋼筋 8.3.4條 9 搭砌長度 8.3.5條 10 灰縫厚度 8.3.6條 11 梁底砌法 8.3.7條 施 工 操 作 依 據 質 量 檢 查 記 錄 施工單位檢查 結 果 評 定 項目專業 項目專業 質量檢查員: 技術負責人: 年 月 日 監理(建設) 單位驗收結論 專業監理工程師: (建設單位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 年 月 日 注:本表由施工項目專業質量檢查員填寫,專業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項目專業質量(技術)負27、責人等進行驗收。 (附錄B 特拉塊的規格尺寸和塊型 (B.0.1特拉塊的規格尺寸和塊型可按表B.0.1確定。 (表B.0.1 特拉塊的規格尺寸和塊型 (產品系列 塊型及尺寸標注 備注 T01 用于240墻體和190墻體 T02 用于240墻體和120墻體 T03 用于240墻體、180墻體和90墻體 B.0.2 其他規格尺寸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附錄C 特拉塊組砌方式 (C.0.1 基本砌筑方式: (C.0.2 標準墻片砌筑方式: (C.0.3: 節點大樣: (本規程用詞說明 (1 執行本規程時,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2 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規范執行時,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要求(或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