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桑日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4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568
2024-03-27
41頁
17.32MB
1、桑日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SANG RI COUNTY桑日縣人民政府2023.04【公示稿】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根據西藏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的具體部署和要求,我縣組織開展了桑日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本規劃是桑日縣未來15年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空間藍圖,是各類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活動的基礎,是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的總體依據。目前桑日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形成草案,為了擴大公眾和2、社會各界參與程度,廣納民意、廣集民智、廣聚共識,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與建議。前言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2021-2025年;遠期:2026-2035年規劃范圍:2632.22平方公里(2020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包括1鎮(桑日鎮)、3鄉(絨鄉、白堆鄉和增期鄉)、43個行政村。增期鄉白堆鄉桑日鎮絨鄉桑日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雅魯藏布江 東鄰加查縣,南連曲松縣,西與乃東區相連,北與拉薩市的墨竹工卡縣接壤。目 錄CONTENTSCONTENTS0303保障現代高效的農牧空間構建農牧發展格局嚴守耕地紅線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0404牢筑藍綠相融的生態空間牢固生態安全格局3、優化生態保護紅線與自然保護地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0505構建集約高效的城鎮發展空間協調有序城鎮體系創新引領產業體系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心城區發展定位優化城區空間結構0707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明確規劃傳導落實建立規劃“一張圖”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完善規劃實施保障0202構筑美麗國土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空間戰略空間格局底線管控0606建立開放共享的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內暢外通的交通體系建立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城鄉一體的市政工程體系強化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0101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01規 劃 總 則 指導思想 規劃原則1.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4、導方針,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藏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高質量發展為指導,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筑牢底線安全發展、區域協調融合發展、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特色發展等五大規劃原則為指導思想,統籌開展本規劃的編制。戰略引領全域統籌底線思維綠色發展民生優先協調發展傳承文化彰顯特色一張藍圖協同實施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把握發展趨勢,明確城市發展目標與時序,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堅持陸海統籌、區域協調和城鄉統籌,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統籌全域全要素配置,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全面落實生態文明5、建設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底線約束,確保生態安全、國土安全、糧食安全,堅持保護優先、集約節約,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協調人、地、產、城關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規劃的出發點和著力點,系統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縣人民。堅定文化自信,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處理好城市建設更新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6、。促進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加強風貌管控,注重人居環境改善,體現城市精神、展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堅持“多規合一”,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類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嚴格執行規劃,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貫徹落實,久久為功,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建立協同治理的規劃實施機制,共筑美好家園,實現城鄉共建、共治、共享。1.2 規劃原則02構 筑 美 麗 國 土 發展定位 發展目標 空間戰略 空間格局 底線管控2.1 發展定位”雙碳“特色實踐縣雅江江畔的生態之城戰略總定位“藏中清潔能源基地”示范縣高原農產品生產特色縣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7、雅江發展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山南市經濟副中心城市定位發展方針農牧穩縣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能源富縣文旅活縣人才興縣實現戰略目標民生幸福的低碳生活示范縣科技為基生態為本產業為器文化為根民生為魂教育為先2.2 發展目標20352035完善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統籌協調建設水電能源、高原特色葡萄等農業種植和雅江生態保護取得重要進展,雅江沿江百億走廊打造取得顯著成效。建立健全國土空間開放和保護協調機制初步建成藏中清潔能源基地,全市一流的溫泉度假特色文化體驗旅游目的地,建成山南市經濟副中心。全市乃至全自治區最具示范性的民生幸福低碳生活示范縣全面建成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桑日。20252025205028、0502.3 空間戰略區域協同戰略I.拉大格局,加強與拉薩其他核心城鎮群聯動發展,強化拉薩-山南-林芝三市支點的地位。II.促進乃東、桑日、瓊結、扎囊一體化發展。生態保護戰略I.突出生態建設,積極保護,合理利用。II.構筑“一核、兩屏、多廊”生態保護格局。產業重塑戰略I.基于現有產業結構及資源優勢,打造全新綠色體系。II.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強化物流產業對現代農牧業的帶動。III.發揮各鄉鎮特色,以全域旅游帶動農業和服務業發展。IV.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建立環境友好型現代循環農業。設施完善戰略I.完善能源基礎設施。II.加強城鄉電網建設。2.4 空間格局空間格局規劃圖構建“一核引領、兩帶融合、兩區9、協同、多點支撐”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縣城-絨鄉一體化城鎮經濟發展核心一核沿雅江兩岸聯動發展帶通道經濟發展帶兩帶多點增期農業服務節點北部生態旅游和特色農牧區南部傳統種植和工貿發展區兩區白堆工貿城鎮節點絨鄉工貿城鎮節點雪巴村旅游服務節點程巴村樞紐村莊節點達古雅江旅游服務節點2.5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從嚴核實優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特殊保護,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科學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維系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確保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實行最嚴格的管控,除規定外原則上禁止占用。合理適度確10、定城鎮開發邊界確定城鎮未來發展的空間邊界,引導城鎮空間集中布局,城鎮開發邊界已經劃定,規劃期內原則上不得調整。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03保障現代高效的農牧空間 構建農牧發展格局 嚴守耕地紅線 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3.1 構建農牧發展格局構建“總體目標農業發展空間規劃用途分區”的管控體系。形成“一帶、兩區、多點”的農牧空間格局。雅江農業經濟發展帶一帶北部生態旅游和特色農牧區南部傳統種植和工貿發展區現代農業園區,葡萄種植基地,有機蔬菜基地,生態觀光旅游示11、范基地兩區多點農牧業空間布局規劃圖3.2嚴守耕地紅線管控要求嚴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按照量質并重原則,進一步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確保規劃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上級下達任務。嚴守耕地底線嚴控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落實永農管理制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全縣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548.2公頃(53224.34畝)。無論是建設占用耕地還是非建設性占用耕地,都必須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嚴控基本農田的建設占用,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與農業補貼、糧食生產補貼掛鉤政策,對基本農田保護給予經濟鼓勵。加強耕地保護與利用強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考核機制永久基本農田依法劃12、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3.3 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開展農用地整治對中低產農用地中田塊分割細碎、道路溝渠交錯密布、田坎過多、廢棄等用地進行田、水、路、林統一規劃、全面治理,逐步建成土地平整、田塊成方、面積適度、四周林網、路渠成行的標準農田。加強低效用地整治結合農房建設、農村道路改造、公共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集中對散亂、廢棄、閑置的宅基地和其他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整治。使農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產業向集中區集中,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農田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農田生態功能,改善農村水環境,提升鄉村環境質量。加快農田林網建設優化林帶配置,確定差異化林網保護標準,推動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保障鄉13、村發展用地安排新增建設用地以保障鄉村一二三產發展用地,重點保障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探索點狀供地、集體經營性用地等靈活多樣的鄉村產業用地供應方式。3.4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分類引導村莊發展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 包括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的村莊及現狀村莊建設用地位于城鎮開發邊界毗鄰區且城鄉融合有條件的村莊。不再保留村莊建設用地,因地制宜采取就地更新、改造、與城鎮統一再開發等模式,轉為城鎮建設用地。包括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游名村,以及在鄉村振興中具有示范意義、需重點保護與政策支持的村莊。包括位于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核心區及國家濕地緩沖區內的村莊(市級確定);受地質災害、文物保14、護、重大工程影響需搬遷的村莊(縣級確定);人口流失嚴重且符合村民意愿需撤并的“空心村”(縣級確定);以及已納入示范小城鎮、處于搬遷撤并過程中的村莊(縣級確定)。除、外其他所有村莊。予以保留與振興發展,維持現狀村莊建設用地規模不增加,節約集約用地,引導用地布局優化與存量盤活。01020304分析桑日縣人口流動趨勢,統籌交通、產業等全域要素,行成差異化的鄉村空間格局,明確鎮村體系和村莊類型,分類引導村莊發展。人地產設施明確移民搬遷、旅游人群等影響因素,指引村莊格局、分類、體系規劃等問題。盤活村莊 閑置土地,以集約節約用地為目標,明確鄉鎮、村莊各類用地的方向性指標,激活村莊土地資源,支撐村莊產業發展15、和設施建設。釋放土地,增加土地收益,用資源換資本,達到“一戶一宅”村民居住標準。夯實農業、牧業發展基礎。培育新型農業(葡萄產業)和鄉村旅游,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在全域行成農牧文旅一體化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解決鄉村旅游缺錢、鄉村農業低產、鄉村牧業產銷等問題,明確產業方向和布局。從村民實際需求出發,基于村莊特點,整體與分類引導相結合,完善提升村莊設施配置水平,建設高原生態宜居新鄉村。從村莊建設層面提出建設方向、愿景和建設導則。村莊發展策劃村莊分類方案村莊發展情形分類城郊融合類村莊:7個特色保護類村莊:8個搬遷撤并類村莊:5個聚集提升類村莊:23個縮減型:17個平衡型:24個增長型:2個3.4 全面16、推進鄉村振興04牢筑藍綠相融的生態空間 牢固生態安全格局 優化生態保護紅線與自然保護地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 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4.1 牢固生態安全格局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構建“一核、兩屏、多廊”的生態保護修復格局一核:馬鹿自然生態核心多廊:沿雅魯藏布江生態主廊,沃卡河生態次廊,曲松河生態次廊,比巴河生態次廊,增久曲生態次廊。兩屏:北部岡底斯山生態保護屏障南部喜馬拉雅山生態保護屏障4.2 優化生態保護紅線與自然保護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保障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桑日縣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西藏曲松下洛國家級濕地自然公園西藏桑日西藏馬鹿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4.3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17、復生態修復重點區桑日鎮城鄉發展綜合治理重點區雅魯藏布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重點區增久曲流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重點區馬鹿自然保護與生態修復重點區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圖按照“生態優先、核心引領、多點支撐、軸帶拓展、區域協同”的空間發展策略,引導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安排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和城鎮空間,構建“一核兩帶三區多極”的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戰略布局。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空間格局不斷優化國土生態功能全面恢復國土整治效果顯著提升國土治理體系逐步健全桑北林草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重點區4.4 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系統:桑日縣土地總面積2632.22平方公里,動物資18、源種類也較多,有脊椎動物53科173種提出保護措施,保障其棲息地和遷徙通道。加強生物生態保護:保護野生動物活動范圍,嚴格控制建設行為。05構建集約高效的城鎮發展空間 協調有序城鎮體系 創新引領產業體系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中心城區發展定位 優化城區空間結構 原縣城(含桑日鎮鎮區);縣人民政府駐地,為綜合服務型中心城區。5.1 協調有序城鎮體系鎮村體系規劃圖根據現狀發展基礎與條件以及縣域產業引導方向,規劃縣域城鎮體系結構為:“中心城區 一般鄉集鎮 中心村 一般村”四級結構。中心城區1一般鄉集鎮3絨鄉:工貿服務帶動型白堆鄉:特色農旅帶動型增期鄉旅游服務帶動型中心村9雪巴村、真措村、藏噶村、沖達村、塔19、木村、程巴村、巴郎村、卡乃村、達古村對周邊村莊的發展起到一定的輻射作用,承接該區域內公共設施的配置。一般村34比巴村、赤康村、頗章村等。人口規模較小,地理交通區位一般的村莊。5.2 創新引領產業體系產業體系結合桑日縣現階段的產業結構、資源優勢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確定主導、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的產業類型,構建完整的多元化的產業結構,打造“3+2+3”現代產業體系。“3+2+3”產業體系餐飲住宿業物流業批發零售業新能源產業農產品研發加工綠色建材業旅游產業葡萄產業主導產業3性新興產業2現代服務業3升三產壯二產優一產5.2 創新引領產業體系產業空間布局構建“一心、兩軸、三片區、多節點”的特色產業空間一心20、:桑日縣中心城區,在現有的設施基礎上,完善農產品研發及銷售中心、物流產業以及旅游服務業。兩軸:省道507發展軸、雅魯藏布江發展軸。三片區:農牧業及工業片區、產業融合片區、旅游產業發展片區。多節點:包括旅游產業節點、農牧業產業節點、新能源產業節點和工業節點。農牧業基地沿江高標準農田建設帶綜合服務中心旅游產業發展片區桑日鎮產業融合片區絨鄉農牧業與工業片區旅游產業節點農牧業產業節點新能源產業節點光伏基地觀光農業基地牧業基地水電基地雅江河谷沃德貢杰雪山達古景區思金拉措湖沃卡溫泉貢德林草原馬鹿保護區里龍溝高標準農田基地高標準農田基地葡萄種植基地工業節點華新水泥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圖5.3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歷21、史文化保護格局圖巴朗曲康丹薩梯寺絨恰嘎曲德寺卡瑪當寺曲龍寺曲桑寺魯定頗章沃卡踏古構建“一橫一縱微中心”歷史文化保護格局歷史資源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古跡古遺址古建筑非物質文化8處10處45處11處38處藏香、轉神山、拜圣湖、堆石拱、五彩經等保護利用原則整體保護原則積極保護原則繼承與發揚并重的原則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的保護傳統村落保護歷史建筑和古城遺址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四個歷史文化保護層次發展策略:一河雙城發展方向:“東拓,南延,北留,西優”5.4 中心城區發展定位總體定位:生態之城:藍綠共享的民生幸福低碳城市文化之城:藏中傳統文化展示的文化之城旅游之城:高原雅江江畔的濱22、江旅游之城綠色之城:農副產品加工綠色產業之城5.5 優化城區空間結構 一核:綜合服務中心 四心:濱水休閑中心、北部教育生活服務中心、東部生活服務中心、南部文化生活服務中心。兩軸:城市縱向發展軸、城市橫向發展軸。六區:北部教育生活區、東部綜合生活區、綜合服務區、濱河休閑區、高鐵商業商務區、南部文化生活區。構建山水格局 縣城位于雅江江畔 交通廊道十字穿行 雅江豐富的生態資源 兩山環抱的高原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結構規劃圖構建“一核、四心、兩軸、六區”空間結構06建立開放共享的基礎設施體系 構建內暢外通的交通體系 建立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體系 完善城鄉一體的市政工程體系 強化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協調性、開23、放性、適度超前性原則;近、遠期相結合的原則。6.1 構建內暢外通的交通體系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圖規劃原則1規劃策略2區域交通:強化桑日區域交通地位,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縣域交通:搭建縣域交通主骨架,統籌城鄉發展,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城區交通:構筑完善的交通路網體系,高效率的交通銜接體系保障;物流轉運:打造區域物流轉運基地,健全貨運流通體系。交通體系3構建“三縱四橫一環”的骨架公路網“三橫”:G560國道、S508省道和桑加公路;“四縱”:桑墨線、白墨線、增達線、S507;“一環”:由桑加公路、桑墨線、桑增線、增達線構成的縣域內環線。城鄉客運交通規劃:構建以縣城為中心的“縣、鄉、村”三極一小時城鄉道路24、公交網絡。6.2 建立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體系按照“中心城區-一般鄉集鎮-中心村-一般村”四級城鎮等級結構配置相應等級的公共服務設施。城區生活圈1個縣級服務中心;2個15分鐘生活圈;6個5-10分鐘生活圈。鄉鎮級生活圈村/組鄉村社區生活圈村/組鄉村社區生活圈中心城區一般鄉集鎮小學、幼兒園、衛生院、養老院、殘疾人康復中心、文化設施、體育設施、商店、超市等。中心村一般村衛生室、老年活動室、村級幸福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幼兒園、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紅白喜事廳、健身廣場、村務室、便民農家店、物流配送點。滿足村民基本生活服務需求,例如小商店、室外活動場地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圖城鎮社區生活圈示意圖城25、鄉生活服務圈模式圖6.3 完善城鄉一體的市政工程體系能源系統水系統電力系統電信系統推動水風光發電項目建設,打造內用外輸的電力網絡。推動JX、BY、DG電站以及華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建設。加快升級改造現有水電設施,積極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探索燃氣等清潔能源使用,因地制宜推廣城鄉供熱。以集中供水為主、分散供水為輔,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供水策略,即中心城區、工業區、鄉政府所在村莊及周邊村莊集中水廠供水,偏遠鄉村根據實際條件分散供水。加快做大做強水利、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鼓勵新能源入網,利用大型水利發電廠契機打造內用外輸的電力網絡。規劃繼續建設四大水電站,對自治區輸電。推動桑日抽水蓄能項目建設。規劃到226、035年建成具有通信能力強、業務類別多、運行效率高、安全可靠、質量優良的通信網絡,落實5G政策,逐步推進5G基站建設。規劃城區通信匯聚機房,遠期規模8萬門,鄉鎮按需建設通信機房。6.4 強化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構建理念韌性城市生態和諧共生設施安全可靠社會井然有序經濟穩定提升災害應對從容總體目標長遠謀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優化醫療資源空間布局,提高處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提升基層衛生防疫治理能力。防疫平戰結合的人民防空保障體系,留城比例按40%;人員掩蔽面積按1平方米/人,規劃建設戰時應急資源儲備中心。人防工程桑日縣城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所有生命線工程的乙類建27、(構)筑物,按設防烈度9度設防,其它建(構)筑物,按設防烈度8度設防。結合城市綠地、公園、廣場、學校等作為城市避震疏散場地。抗震防災工程規劃保留現狀城區二級消防站,遠期按一級消防站標準設置規劃在工業區規劃一處二級消防站,鄉鎮結合政府所在地建設政府專職消防站。消防工程雨水管網重現期按不低于2年一遇設計,內澇標準按20年一遇控制。中心城區以及工業區防洪標準為30年一遇,其他鄉鎮的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中心城區實現雨污分流。防洪排澇工程07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 建立規劃“一張圖”制定近期實施計劃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7.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構建全域空間-分區-管理單元-街區的多層級、全28、覆蓋的傳導體系,形成上下互為依據、上下動態聯動的傳導機制,明確各項管控內容所對應的管控要素、管控規則和管控模式,以及不同層級間的上下互動關系,精準落實剛性管控要求,重點體現彈性引導內容。分解指標體系與管控要求專項規劃、城市設計詳細規劃總體規劃宏觀中觀微觀全域空間分區管理單元街區互為依據動態聯動形成中觀層次對接平臺把控規劃落實與實施構建多層級、全覆蓋的規劃傳導機制六大系統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應用系統、國土空間規劃分析評價系統、規劃成果審查和管理系統、規劃檢測評估預警系統、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系統、規劃管理系統。三類子系統輔助規劃編制子系統、輔助規劃實施及決策子系統、公共服務子系統。五大功能輔29、助規劃成果編制功能、輔助建設項目選址功能、用地管理功能、向公眾公開展示規劃成果功能、意見收集功能。構建信息系統實現國土空間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7.3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項目清單分級分類制定計劃梳理桑日縣“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行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表。摸底各部門規劃期間重點建設訴求,合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按照項目類型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根據項目選址范圍或擬選址范圍,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訴求。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管理系統,實現各類規劃在空間布局、底圖底數、技術標準、信息平臺和管理30、機制等方面的統一。實現各類空間管控邊界精準落地,上圖入庫,形成全縣統一的空間管理秩序與規則。7.2 建立規劃“一張圖”7.4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構建國土空間體檢實時監測平臺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為基礎,形成全覆蓋、全過程、全系統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同步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管理系統,開展規劃實施動態監測、體檢、評估和預警等工作,為國土空間精細化治理提供智能化手段。建立規劃定期評估公開機制規劃評估形成“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機制,建立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部門自評估和第三方綜合評估相結合的評估制度。建立規劃動態維護機制結合五年評估和第三方綜合評估,開展規劃動態維護,采取完善規劃實施31、機制、優化調整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等方式,確保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各項內容得到落實,并對規劃實施工作進行反饋和修正。制定可實施、可考核的指標體系結合桑日實際情況,統籌各類規劃目標和指標,初步建立桑日縣發展指標體系,并以此制定規劃實施評估指標體系,按年度對發展目標進程進行評估。健全規劃實施監督問責制度建立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以規劃底線性內容為重點,加強規劃實施督查,對違反規劃行為進行事前事中監管。建立社會監督反饋機制,發揮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和公眾監督的作用。建立考核問責制度,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雅江江畔魅力桑日桑日積雪的峰巒,清澈的湖泊,裸露巖石的山體,明亮的太陽,溶于一體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