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646
2024-03-28
23頁
2.14MB
1、天水市秦州區天水市秦州區天水天水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 22 2-2035-2035 年年)公示稿公示稿天水市自然資源局秦州分局天水市自然資源局秦州分局天水市秦州區天水鎮人民政府天水市秦州區天水鎮人民政府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2022023 3 年年 3 3 月月天水市秦州區天水市秦州區天水天水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 22 2-2035-2035 年年)(公示稿公示稿)一、一、規劃概況規劃概況(一(一)、規劃背景、規劃背景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 號)、自然2、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 號)等文件精神,按照省、市、縣有關開展鎮(鄉)國土空間規劃的部署安排,結合天水鎮實際,秦州區自然資源局組織由天水鎮人民政府進行編制天水市秦州區天水鎮國土空間規劃(2022-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二(二)、規劃依據、規劃依據1.1.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法律法規、技術規范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5);5)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09);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2015);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3、土保持法(2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2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 58 號);11)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 257 號);12)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 112 號);13)城市紫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 119 號);14)城市黃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 144 號);15)城市藍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 145 號);16)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17)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18)國土空間規劃基數轉換及審定辦法(征求意見稿);19)國4、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20)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用途分類指南;21)其他國家、省、市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2.2.相關規劃、政策文件相關規劃、政策文件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 號);2)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 號);3)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實施意見;4)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和現狀評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1938 號);5)關于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的通知(2019 年 8 月);5、6)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 年);7)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 年);8)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9)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10)甘肅省主體功能區規劃;11)甘肅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12)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 年);13)甘肅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 年);14)天水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2035 年);15)天水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16)天水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 年)17)秦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6、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18)秦州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 年);19)秦州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十四五”規劃;20)秦州區水利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21)秦州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十四五”規劃;22)天水鎮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3);23)甘肅省天水市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關高新技術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24)其他相關規劃、政策文件。(三)(三)、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 2022 年-2035 年,其中:1.近期2022-2025 年;2.遠期2025-2035 年。(四)(四)、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天水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范圍為天水鎮轄天水、大山、李堯、鐵堂7、峽、石灘、廟坪、安家、焦李、董家坪、王莊、元樹、杏溝、雙閆、楊集、嘴頭、蒲后、孫陳、胡溝、蘇寨、上游、東風、石徐、青年、古集、柴家山、楊灣 26 個行政村,區域面積 83.09 平方千米。二、二、發展定位與目標發展定位與目標(一)(一)、發展定位發展定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為主線,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商貿服務業。依據上位規劃及自身發展條件,明確天水鎮發展定位和區域職能:農業農業重鎮、文旅名鎮、工業強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重鎮、文旅名鎮、工業強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充分借力十天高速、國道 G316 等區域交通設施,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主動融入天水市全域鄉村旅游總體發8、展框架,積極發展現代旅游業,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全面建設“農業重鎮、文旅名鎮、工業強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著力提升鎮區綜合服務水平,增強輻射和帶動能力,全力打造秦州區集秦州區集設施果蔬、中藥材、畜禽養殖、新興工業、鄉村旅游、商貿物流為一體的特色設施果蔬、中藥材、畜禽養殖、新興工業、鄉村旅游、商貿物流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小鎮。力爭把力爭把天水天水鎮建設成為鎮建設成為秦州區西南的秦州區西南的中心城鎮中心城鎮,秦州區鄉村休閑農文旅,秦州區鄉村休閑農文旅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天水市產業聯合發展的典型示范與重要節點。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天水市產業聯合發展的典型示范與重要節點。農業重鎮:實現“強農穩鎮、9、畜牧富鎮”,通過養殖小區建設、老舊果園提升改造建設、中藥材基地改造提升等多種手段,以高科技、高效能、優質產品保障經濟收入。堅持一手抓傳統農業,一手抓現代化農業,逐步實現轉型性融合,相互輔助發展,依托良好的傳統農業發展基底與優秀的新型農業發展思路相結合,共同推動天水鎮第一產業發展,將天水鎮打造為天水市農業重鎮。工業強鎮: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在十天高速及國道 316 沿線兩側區域規劃集產品生產、物流、服務三大功能相互協調、相互依托的綜合性產業新領域,具體包括村莊為焦李村、王莊村、杏溝村、孫陳村、董坪村、雙閆村等 6 村,重點發展物流、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引入第二產業拉動鎮區發展。旅10、游名鎮:堅持旅游活鎮,突出鄉村旅游打造,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緊緊圍繞精品文化旅游線路,穩步推進休閑文旅創建工作,助推全鎮旅游發展。搶抓旅游業發展時代契機,主動融入天水市全域鄉村旅游總體發展框架,以草莓小鎮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三國文化廣場天水民俗博物館-姜維墓-槐花寺-陽光玫瑰-設施大櫻桃采摘等鄉村度假旅游項目。開發及發展鄉村旅游資源,既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又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積極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把天水鎮建設成為秦州區的鄉村旅游名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通過構建電商發展的支撐服務體系,以服務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首要任務,在各村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農業電子商務龍頭企業,11、完善農產品倉庫、冷鏈、包裝、等基礎設施,利用第二產業推動第一產業發展,再將鄉村旅游融入鎮區發展,實現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消費品的宣傳、策劃、推廣、銷售,促進全鎮經濟蓬勃發展。(二二)、規劃目標規劃目標規劃期末將天水鎮建設成為產業相對發達、經濟繁榮、社會文明進步、生態環境良好、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基礎設施完善、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化城鎮。1.風貌發展目標文化天水立足天水鎮自身的發展基礎,在區域定位、產業發展、城鎮建設、景觀塑造等方面結合三國文化和鄉土文化突出天水鎮特色:城鎮布局注重產城集合,城鎮建設強調繼承和弘揚歷史傳統文化,頌歷史人文之城;產業定位凸顯地域環境特色,顯綠色生態之城,樹12、立城鎮品牌,提升城鎮綜合競爭力。2.環境建設目標生態天水有效保護自然山體、植被、生態水源等生態敏感區域,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繼承傳統文化,形成獨特的城鄉人文、自然景觀,有效處理生產、生活污染物,建立相應的危機處理機制,保障人民生活工作環境清潔安全,將天水鎮建設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園林城鎮。3.城鎮建設目標宜居天水建立完備、高效、穩定的城鄉基礎設施系統,加快交通、通訊、電力、供熱、燃氣、水利和防震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明確城鎮特色與風貌,凸顯城鎮品牌,各項建設都以城鎮總體風貌協調為原則來展開,從而打造獨具魅力的天水田園小城鎮,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13、所,業者有其樂”。4.經濟發展目標富裕天水全力實施“示范輻射、項目帶動、產業富民、旅游強鎮”的經濟發展戰略,充分利用現狀產業基礎優勢和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形成以現代農業、鄉村旅游、商貿物流工業為主導的地方特色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二、三產業比重,著力打造“產業大鎮、旅游強鎮”,2035 年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5.社會發展目標和諧天水力爭到規劃期末 2035 年,天水鎮教育、科技、文化、體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全面繁榮,主要指標達到同期全國平均水平以上。醫療、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貧富差距進一步縮小。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社會就業更加充分,人居環境日趨良好,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提升,社14、會向繁榮、穩定、文明、公平發展。把天水鎮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特色鮮明、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的現代化文明城鎮,成為全國農業產業化的的示范鎮。(三)(三)、人口與城鎮化、人口與城鎮化預測天水鎮鎮域人口到2025年為3.15萬人,2035年為 3.11 萬人。根據2021年鎮區人口為 10850 人,結合鎮區遠期人口增長率 22.93,得出到 2035 年鎮區人口規模 1.5 萬人。天水鎮到 2035 年的城鎮化率為 48%左右。三、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一)、總體格局總體格局以天水鎮自然資源稟賦、自然地理格局和區域優勢為基礎,落實生態、農業、建設等重要保護發展15、區域和廊道,明晰開發保護區域、軸帶以及重要節點,確定天水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為:一核一軸一帶五區多點一核一軸一帶五區多點。一核:城鎮公共服務核心,以天水鎮集鎮為發展服務核心,天水鎮區內工業園區、青龍觀、烈士陵園等景點集中分布。一軸:城鎮發展軸。沿線十天高速、國道 G316 形成城鎮發展主軸。一帶:西漢水生態藍帶。對現有西漢水、貓眼峽水體進行生態修復治理,構建綠色礦山,保護水環境。五區:鎮區宜居生活區、丘陵畜牧養殖區、山林生態種植區、優質糧食種植區、特色作物培育區。多點:以行政村集中居住組團為核心的集中居民點。(二(二)、用途分區用途分區天水鎮將規劃區分為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集中建16、設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牧業發展區共 7 區,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三(三)、用地布局、用地布局調整調整落實縣級規劃指標,明確主要用地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依次考慮滿足生態保護、農業保障及其他土地需求,嚴格控制各類建設占用生態和農業用地,提出鄉域范圍內國土空間結構調整優化的重點、方向和時序安排。四、四、鎮村體系與鄉村振興鎮村體系與鄉村振興天水鎮現狀 26 個村莊,其中集聚提升類 6 個、城郊融合類 6 個、拆遷撤并類 2 個、其他類 12 個。各類村莊依據甘肅省村莊規劃導則和自身發展要求,進一步指導村莊發展。村莊分類村(鎮)名稱備注集聚提升類楊灣村、嘴頭村、鐵堂峽村17、胡溝村、廟坪村、元樹村6 個城郊融合類天水村、焦李村、王莊村、雙閆村、董家坪村、安家村6 個撤并搬遷類杏溝村、大山村2 個其他類李堯村、石灘村、楊集村、蒲后村、孫陳村、蘇寨村、上游村、東風村、石徐村、青年村、古集村、柴家山村12 個五、五、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一一)、產業發展方向產業發展方向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農業作為天水鎮的發展基底,形成規模化的種植、養殖與特色加工產業鏈,做大做強品牌勞務、中藥材、優勢果品、畜禽養殖、設施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為二產、三產提供支撐與保障。依托集鎮區內規劃的工業園區,不斷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以冷鏈物流、新型制造業18、為主的第二產業,豐富天水鎮產業發展多樣性;同時結合文化資源與規模化種植、特色民宿等配套設施開發鄉村旅游。第三產業綜合服務業基于食品與健康產業發展冷鏈物流、娛樂體驗等產業,一二三產業聯合發展,因地制宜,提質增效,構建產業發展全新格局。(二二)、產業體系構建產業體系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傳統優勢產業和新進產業協調輔助發展。堅持在傳統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農業,依托集鎮區內工業園區與諸多歷史人文景觀,探索完整產業鏈,逐步實現轉型性融合,相互輔助發展。構建以千畝種糧功千畝種糧功能區建設能區建設、現代化智能農業基地建設現代化智能農業基地建設、養殖小區建設養殖小區建設、老舊果園提升改造建設老舊果園19、提升改造建設中藥材基地改造提升中藥材基地改造提升、天水關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天水關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電商服務中心的電商服務中心的建設、建設、鄉村休閑文旅帶建設鄉村休閑文旅帶建設為代表的產業體系。(三三)、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依據產業發展趨勢,結合產業發展現狀,提出“農業筑鎮、工業強鎮、旅游興鎮”的發展思路,構建“三核帶動三核帶動、軸帶驅動軸帶驅動、六區集聚六區集聚、共同發展共同發展”的鄉域產業發展總體格局。(1)三核帶動:文旅核,農業核,工業核。(2)軸帶驅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軸、西漢水生態藍帶。(3)六區集聚:城鎮宜居生活區、山林生態種植區、平原種植區、特色作物培育區、丘陵畜牧養殖區。20、(4)共同發展:圍繞各經濟發展區特色功能建設多個生態農業、特色養殖、工礦建材、休閑康養服務等重要項目,多區協作發展。六、六、歷史文化傳承與特色風貌塑造歷史文化傳承與特色風貌塑造天水鎮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境內有姜維墳、鐵堂峽、曹操堡、杜甫草堂、青龍觀等景點,還有槐花寺、龍頭寺、廟坪古代建筑群,廟坪現存有宋、清時碑各 1 座,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本輪規劃對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制定保護規劃,整體保護各類遺產及其依存的歷史環境和人文環境。基于不同的自然特征和差異化的人文特色,以大尺度綠色空間為基調,以現狀為基礎,結合整體風貌定位,將全域空間進一步劃分,初步形成“新城鎮集中建設風貌區、山林生態景21、觀風貌區、丘陵自然景觀風貌區、田園大地景觀風貌區”的風貌格局。從景觀、建筑兩個層面分別賦予各風貌區地域、文化、功能、環境等屬性,打造多元的城鄉詩意生活空間。新城鎮集中建設風貌區對城鎮集中建設提出建設要求,圍繞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對城市肌理、建設景觀、城市天際線給出建設指導與控制要求,保證集聚區整體風格與其他區域和諧匹配。山林生態景觀風貌區強化山水林的空間格局,打通綠化廊道,與主要軸線及綠化節點進行串聯,體現城鄉共生,營造集休閑、居住為一體的山水林空間。丘陵自然景觀風貌區延續丘林原生自然形態與現狀格局特征,通過現代化生態空間改造,營建宜居、宜業生態社區,引領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田園大地景觀風貌區保護22、生態景觀,延續山水田園的傳統風貌,保護和修復鄉村生態自然景觀特色,從山水林田湖草來整體塑造大地景觀,借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整。七、七、鎮政府駐地規劃鎮政府駐地規劃(一一)、城鎮性質與發展方向城鎮性質與發展方向天水鎮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較好,旅游產業發展潛力較大,工業產業發展前景良好,同時天水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天水鎮應充分發揮作為“一帶一路”、“關中天水經濟區”和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重點發展綜合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型農業與鄉村休閑旅游業,推動工業園區假設,把天水關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成為23、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根據天水鎮的區位條件、產業基礎、未來發展潛力將天水鎮的城鎮性質定位為:以現代新型農業為主導,集農產品加工、高端制造、工業物流、鄉村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秦州西南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天水鎮區的職能是未來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基地、高新技術產業中心以及鄉村旅游配套的綜合服務中心,是鎮域的行政、商業文化中心。(二(二)、鎮區空間結構、鎮區空間結構綜合資源環境、適宜性評價、產業發展和交通聯系等因素,確定城鎮空間布局結構為:“一心三節點兩軸一帶四片區”。一心:鎮區綜合服務核心;三節點:配套服務節點、休閑采摘節點、工業建設節點;兩軸:沿十天高速、國道 G316 形成的城鎮發展主軸24、;沿現狀主要道路形成的城鎮發展次軸。一帶:依托鎮區內西漢水形成的生態景觀帶;四片區:宜居生活區,文旅服務區,園地采摘區,工業發展區。宜居生活片區是具有綜合功能的組團,是城鎮發展的重點地區,主要包括行政辦公、商業商務、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功能,承擔鎮區核心服務職能;工業發展片區為鎮區工業集中地,包括倉儲冷庫、農產品加工廠以及相關配套設施;文旅服務區內包含景點及其周邊配套設施、政府管理用地等。(三三)、鎮區用地布局規劃鎮區用地布局規劃“十四五”以來,我國城鎮化建設由增量擴張轉變為存量更新,天水鎮鎮區在新增建設用 地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以控制增量、盤活存量為發展思路,通過居住用地有機更新、宅基25、地提升改造、建設用地在開發、配套設施完善等措施優化鎮區用地布局,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鎮區集中,提升城鎮整體環境和宜居水平。1.居住用地布局規劃到 2035 年,城鎮住宅用地主要布局在鎮區東部,集中在天水村,農村宅基地布局在鎮區西部。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布局規劃到 2035 年,用地主要布局在鎮區東部,包括機關團體用地、文化用地、教育用地、醫療衛生用地、社會福利用地。3.商業服務業用地規劃規劃到 2035 年,商業服務業用地均勻分布在鎮區。4.工礦用地規劃規劃到 2035 年,工業用地布局在鎮區西側。5.物流倉儲用地規劃規劃到 2035 年,倉儲用地布局在鎮區西側。(四四)、綠地系統規26、劃綠地系統規劃1.1.規劃形成:規劃形成:“兩屏、兩廊、三軸、四空間、多節點”的空間結構。兩屏:天水鎮區西北、西南、西側依自然地形形成天然的山林滲透屏障;兩廊:漢水河與貓眼峽河于域內匯合,攜河道周邊綠地形成兩條河流綠色廊道。落實生態保護的要求,形成片區內部重要的生態、景觀脈絡;三軸:延主干道城鎮綠帶形成“兩橫一縱”的城鎮綠色軸線;四空間:于城鎮重要節點布置面積較大的綠色開敞空間;多節點:街頭公園、活動廣場共同組成多節點空間,豐富綠化空間結構。2.各類綠地規劃各類綠地規劃(1)公園綠地規劃結合鎮區綜合服務區范圍的河流水系、公共設施以及居住社區,布置城鎮公園、社區公園、鄰里綠地,構成富有活力的公園27、綠地系統。(2)防護綠地沿河道水系的工業、物流片區控制不小于 10 米寬的防護綠帶,市政公用設施周邊按相應要求控制防護綠帶。(3)廣場綠地規劃結合鎮區、公共設施以及居住社區,布置城市綜合廣場,居民休閑娛樂廣場。(五五)、基礎保障體系規劃基礎保障體系規劃1.路網規劃路網規劃(1)工業園區、集鎮區獨特路網系統鎮區道路網整體形式以自由式為主,綜合考慮當地的地形地勢,附以棋盤方格等形式以通暢便捷的道路網將各分區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著重人與生活。構成“兩橫兩縱”的道路交通網絡結構。(2)干路規劃鎮區規劃形成“三橫四縱”干路網絡,設置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紅線寬度 15 米。主干道橫斷面為一塊板,28、道路紅線寬度為 15 米,為雙向 2 車道,車行道寬度為 7 米,單側非機動車道寬度 2 米,人行道寬度 2 米。(3)支路規劃作為主干路的補充,聯系鎮區各片區,滿足其內部交通需求,保證對外聯系的便捷。支路紅線寬度 12 米,橫斷面為一塊板,道路紅線寬度為 12 米,為雙向2 車道,車行道寬度為 7 米,單側人行道寬度 2.5 米。河濱道路為 6 米。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1)機關團體用地行政辦公用地集中化、規模化布局。保留現狀行政辦公用地,并在此基礎上對其所在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予以完善。行政辦公中心:天水鎮級行政辦公中心位于天水村中部,主要為鎮人民政府、鎮政府辦公機構、部分鎮級29、機關及附屬配套設施用地。規劃整合此類辦公用地,完善周邊商業服務設施建設,使其成為所在區域的公共服務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2)教育用地結合城區內居住用地布局和天水鎮地形及城市形態的特殊性,小學服務半徑按 500 米、中學服務半徑按 1000 米考慮,由此形成的服務范圍基本能覆蓋整個城區的教育用地。幼兒園布局規劃新建幼兒園項目:規劃幼兒園 2 處,在天水鎮集鎮中部,建設規模 6 個教學班、180 名幼兒。3)文化用地規劃文化設施用地 1 處,旨在豐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營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圍。新增用地位于天水鎮中部。5)醫療用地規劃醫療用地 1 處,旨在提升天水鎮整體醫療水平。新增用地位于天水鎮集鎮30、中部。6)社會福利用地在現狀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養老院設施配置,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目標,按照設施一流、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的要求,大力加強敬老院建設。院內實行院長負責制,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人性化管理,優質化服務,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安全、舒適、溫馨的環境。3.基礎設施規劃基礎設施規劃(1 1)給水工程規劃給水工程規劃參照甘肅省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定額表中的人均綜合生活用水量指標,結合天水鎮實際情況,確定規劃期內鎮域綜合生活用水量指標為:110L/人 d。鄉鎮政府駐地用水需求 1.65 萬立方米/日;工業用水需求 4.71 萬立方米/日,鎮區用水共需 6.36 萬立方米/日。31、規劃鄉政府駐地水源為天水鎮水廠。給水管道采用環狀布置方式,給水主干管管徑為 DN400,次干管管徑為 DN300。(2 2)排水工程規劃)排水工程規劃規劃鎮區采用雨污分流制。依據 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相關規定,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 80計。天水鎮供水日變化系數取 1.3,折污系數取0.8。生活片區:污水量為 1.01 萬立方米/日。工業片區污水量為 3.77 萬立方米/日。污水管道起點埋深 1.2 米,管道埋深大部分在 1.22.0 米左右。規劃區污水管徑按污水量確定為 DN500、DN400。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 1 處,處理規模為5 萬噸/日,主要布局在鎮區南側。(3 32、3)電力工程規劃)電力工程規劃天水城區主供電源是天水 110kV 變電站。主要負荷城內企事業單位辦公、城區居民生活用電、工業園區內企業用電負荷。參考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T50293-2014)標準,計算城區用電負荷為 80MW/日。天水鎮區以 110KV變電站作為主供電源,集鎮 10kV 電力線路采用架空敷設,遠期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應逐步向地下過渡。(4 4)燃氣工程規劃)燃氣工程規劃鎮區規劃天水鎮燃氣氣源以天然氣為主,以液化石油氣為輔。天然氣引天水鎮城市管網接口處。根據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遠期平均日用氣量為 0.431 萬立方米,年用氣量為 157.315 萬立方米33、。鎮區規劃天水鎮燃氣氣源以天然氣為主,以液化石油氣為輔,天然氣引縣城城市管網接口處。液化石油氣經長輸管線送至天水鎮液化石油氣門站,經加壓后送入天水鎮燃氣輸配系統。天水鎮燃氣輸配管網采用中壓(A)一級壓力級制,整個系統采用中壓輸氣、中壓配氣,箱式和柜式調壓相結合的調壓方式。中壓燃氣干管枝狀布置,管徑 DN200、DN150,采用鋼管或 PE 管。八、八、規劃規劃傳導傳導天水鎮村莊規劃編制應明確村莊的發展目標,統籌落實耕地、永久基本衣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等保護目標;充分考慮當地建筑文化特色和居民生活習慣,因地制宜提出住宅的規劃設計要求;合理安排村莊發展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用地布局,因地制宜提出村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選址、規模和標準等要求;優化產業用地布局,明確產業用地的用途、強度等要求。同時,建立健全規劃“留白”機制,村民居住、公共服務設施、零星分散的鄉村文旅設施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等用地可申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