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下李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2931
2024-04-07
21頁
3.65MB
1、征求意見稿隰縣下李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024年3月前言下李鄉,隸屬山西省臨汾市隰縣,位于縣境最北端城川上游,距縣城約15千米。東鄰寨子鄉,南與城南鄉接壤,西鄰城南鄉,北與呂梁市石樓縣、交口縣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85.7099平方公里。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至2035年。目 錄01目標與戰略02總體格局03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4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5鄉村振興和發展06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07支撐體系08鄉政府駐地規劃09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01 目標與戰略規劃定位以旅游觀光、現代物流、居住生活為主導2、功能,打造集生態康養、畜牧養殖、中草藥種植為一體的特色產業區。規劃目標按照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要求,統籌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將下李鄉建設成為集生態康養、畜牧養殖、中草藥種植為一體的特色產業區,推動特色農產品加工、清潔能源、梨果產業、旅游服務業發展。積極助力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百里紫川萬畝蔬菜大棚白色經濟帶建設。至2035年顯著提升城鎮化水平,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完善,就業更加充分,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依托技術扶貧、精準扶貧等工程,實現對困難村進行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全覆蓋。02 總體格局底線管控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3、態功能分區,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低影響開發模式,引導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打造生態文明城鎮、低碳城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3028.7686公頃。落實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堅決守住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證耕地永農的目標規模和穩定性。規劃至2035年,全鄉耕地面積不低于3705.2369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669.0739公頃。落實城鎮開發邊界落實縣級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規模與管控要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4.1178公頃。0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總體格局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為基礎,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保護類要素和城鄉4、產業、交通等發展類要素布局,空間上構建“一心一軸三片區多點”的總體格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是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前提和基礎。通過雙評價,認識區域資源環境稟賦特點,找出其優勢與短板,發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可能的資源環境風險,確定生態保護、農業生產、城鎮建設等功能指向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級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程度,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統籌優化生態、農業、城鎮等空間布局提供支撐。依據隰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以科學支撐下李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編制。0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5、用耕地資源以確保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為目標,堅持耕地保護優先,數量、質量與生態并重,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對優質耕地從嚴保護。在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區域,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耕地質量和產能,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適度規模化經營。林草資源全面保護林地。按照發展現代林業和建設生態文明社會要求,嚴格實施林地用途管制,切實保護現有林地,以本土和名優樹種為主,構建生態防護林、景觀生態林等林網體系,有效補充林地數量,引導節約使用林地,確保林地資源穩定和増長。同時注重區域森林生態系統與城市綠楔、通風廊道和園林綠化的串聯。濕地資源禁止下列破壞濕地及其生態6、功能的行為:開(圍)墾、排干自然濕地,永久性截斷自然濕地水源;擅自填埋自然濕地,擅自采砂、采礦、取土;排放不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濕地的廢水、污水,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過度放牧或者濫采野生植物,過度捕撈或者滅絕式捕撈,過度施肥、投藥、投放餌料等污染濕地的種植養殖行為。0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嚴控用水總量嚴格控制全鄉用水總量,到2035年用水總量符合縣級管控要求。堅持“生活用水控制增長,工業用新水零增長,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生態環境用水適度增長”,合理配置水資源。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調整農業生產空間布局,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加強資源管理嚴格地下水利用管控7、,禁采區嚴禁取用地下水,已有的企業要限期關閉,超采區不得新建擴建高耗水項目。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農業灌溉逐步減少地下水開采,改以地表引水為主,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技術;再生水用于灌溉農田、洗車、綠化、灑水降塵等,逐步建成節水型經濟。保障飲用水安全加強鄉鎮及農村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推動飲用水水源地專項整治和規范化建設工作,編制環境風險專項應急預案,推進下李鄉及村莊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確保飲用水安全。礦產資源要嚴格按照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監管、產業結構調整等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采礦用地進行區別化整頓,對符合生產條件的及時進行備案,引導企業進行生產工藝和設8、備等的技術改造,對不符合生產條件的,要穩步推進關、轉、停、并。04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農村建設用地整治遵循“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的原則,因地制宜、大力推進閑置、低效農村宅基地、廢棄地的復墾利用,盤活農村居民點低效利用土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至2035年,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為高標準農田。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實施黃河重點生態隰縣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國土造林綠化以生態敏感、脆弱地區為重點,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開展防護林體系綜合修復和治理,本次主要對其他草地實施造林綠化工程。05 鄉村振興和發展村鎮體系立足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中心集聚、軸線拓展、點9、線帶面、協調發展的原則,綜合考慮鄉域內城鄉村分布與規模,構建1個鄉政府駐地、1個中心村和6個基層村的鎮村等級結構。村莊分類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綜合考慮鄉村地域類型的多樣性、系統差異性和發展動態性,規劃全鄉村莊分為城郊融合類(1個)、特色保護類(2個)、集聚提升類(4個)和保留改善類(1個)4種類型。05 鄉村振興和發展產業體系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產業。依托玉露香、玉米、馬鈴薯、中藥材等五個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產業振興,充分調動群眾發展農業的積極性。在下李、張村等村發展優質玉露香種植及加工產業化,在二老坡等村依托馬鈴薯種植合作社,發展馬鈴薯種植產業,解決群眾生產難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以市場需10、求為導向,以資源稟賦為基礎,突出下李鄉農業優勢,打造農業經濟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為一體的工貿型城鎮。以現有產業為基礎,落實縣級規劃相關部署,結合村、鎮發展意愿,規劃著力形成以行政村為分區單位,以核心生態保護區、特色農業發展區、城鎮化產業重點推進區、為主要內容的產業空間規劃布局。05 鄉村振興和發展產業布局06 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歷史文化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古建筑類周邊建設控制地帶內,建構筑物的風貌要與保護對象協調,景觀視廊內的建構筑物在形式、體量、高度、色彩上要與保護對象相協調。近現代重要史跡類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新建建筑形式、體量、色調必須與文物保護單位相協調。一切修繕和新的建設行為均11、要求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執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與生活是文化遺產的來源,應該把文化遺產還給生活和生產,滿足人民大眾的精神需求。對于物質文化遺產來說,旅游活化是破壞程度最小的;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只有演繹、參與、重現、觀賞才能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07 支撐體系綜合交通總體布局:解決各村間、村與鎮區間道路連通性差的問題,優化路網結構,解決斷頭路、丁字路的問題,優化道路質量,著重加強鄉域內南北兩側的連通性。規劃期末,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并形成公交服務全覆蓋的交通網路體系。第層次主干路規劃期內,與隰縣道路交通規劃相銜接。下李鄉鎮域內預計保留主干路離隰高速、G20912、國道,主要承擔對外交通功能。第二層次次干路將除國道和高速公路以外的公路作為次干路,是在第一層次對接通道型公路網絡的基礎上,聯通各個村之間的連接線。規劃要求必須完善村之間的聯系網絡。連接各村連接各中心村、一般村和鄉鎮政府駐地。規劃期內依據鄉鎮意見,完善田間道路硬化。07 支撐體系第三層次支干路在現有道路基礎上完善連通性與通達性的問題,解決丁字路與銳角道路的問題,優化路網結構,實現全覆蓋連接性強的交通網路體系。交通節點規劃結合農村公交一體化工程的實施,逐步建設鄉鎮客運汽車站。在寨子鄉政府駐地內規劃一公路樞紐,作為匯點連接各主次干路和支路。07 支撐體系公共服務設施文化設施構建“鄉鎮級村級”兩級公共13、文化設施體系。鄉政府駐地新建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配套建設文化館、圖書館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覆蓋率達到100%,鄉村地區根據鄉村特色宜綜合設置建設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教育設施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區集中,初中階段教育向鄉政府駐地集中,農村中小學及幼兒教育向鄉政府駐地和中心村集中,中心村建設村幼兒園,鄰近村莊可集中設置1處。體育設施規劃構建“鄉鎮級村級”兩級公共體育設施體系。鄉政府駐地新建鄉鎮體育中心,應具備多種健身設施、專用于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綜合體育場(館)或健身館。落實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配套要求。醫療設施構建“鄉鎮級村級”兩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設施的布局,鄉政府駐地14、保留現狀下李鄉衛生院,根據床位數需求增長,遷建、擴建。提升村級醫療衛生設施服務能力,按照平原區15分鐘、山區30分鐘步行可及村衛生醫療設施的要求,實現村級衛生服務站及村衛生室全覆蓋。社會福利設施進一步構建完善“鄉鎮級村級”兩級社會福利設施體系,完善各類福利設施建設。保留鄉政府駐地日間照料中心,建立村級為老服務設施。結合未來需求可將現狀日間照料中心改造成為養老院,各村規劃的單處日間照料中心,提供老年人日托服務,實現村級社會福利設施全覆蓋。其他公益性設施在鄉政府駐地設置集貿市場,用于農副產品、日常消費品交易。各行政村宜設1處商業服務場所,商業服務場所主要提供便民商業服務,可包含郵件快遞服務、物流配15、送等功能。07 支撐體系電力通信燃氣供熱市政基礎設施加快城鄉供水管網建設,著力推進城鄉供水供水一體化,構建符合下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城鄉供水體系。推進城鄉排水一體化工程建設,全面實施城排水鎮雨污分流,實現城區雨污分流、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工作目標。加強城鄉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供電服務和民生用電保障能力,助力下李鄉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通信網絡基礎建設,加大基站建設力度,搞好優化補點,通信全面發展5G網絡。提高天然氣清潔能源利用水平,強化多氣源建設,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完善城鄉供熱設施建設,積極構建綠色、節約、高效、協調的清潔供暖體系。建立和完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環衛16、處理體系,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目標。07 支撐體系防洪排澇防災工程地災防治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堅持防外洪與治內澇,防洪工程與市政建設聯動,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綜合治理。落實“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工作方針,組織消防專業消防隊伍,加大消防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火意識和自救能力。抗震提高城鄉建設抗震水平,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人防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原則,建設強大鞏固的現代人防體系。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水平,推進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加強地質災害處置能力,逐步建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08 鄉政府駐17、地規劃空間結構基于鄉政府駐地發展現狀和城市空間形態布局的分析,下李鄉作為工貿型小鎮,目前的下李鄉本級建設和發展基本沿從南到北的道路自發展開,尤其在核心道路G209過來兩側,商業服務業設施十分集聚,零售便利店、飯店、各類商店等商業用地沿路分布,并有鄉政府、銀行等服務機構沿路分布,是下李鄉本級最主要的商業服務業軸線。在軸線之外,居民住宅呈現勻質分布的狀態。09 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村莊發展指引行政單位序號及名稱等級人口規模職能分工1下李村政府駐地10005000人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承擔鄉鎮域社會公共設施服務和市政服務功能,全鄉的文教和商業服務中心2均莊村中心村10005000人發展肉18、牛養殖項目,加快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集聚區建設3張村一般村10005000人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拓寬增收渠道,保障穩定增收致富4長壽村一般村5001000人發展食用菌大棚,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在我鄉的優勢,主動融入發展大局,承擔部分區域社會公共服務功能,帶動周邊村莊就業5二老坡村一般村5001000人建設“林下馬鈴薯連片種植示范區”,發展特色種植,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帶動周邊產業經濟效益6太平村一般村5001000人加強“玉露香示范園”建設,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帶動,推動玉露香梨標準化生產,有效提升果品質量7馮家村一般村10005000人發展牧草林下經濟,持續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19、8解家疙瘩村一般村5001000人種植優質谷子,把握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在我鄉的優勢,大力發種植業,形成品牌09 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近期建設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整治項目及用地安排制定近期實施規劃,重點針對交通、電力、水利、旅游、民生教育等項目進行建設安排。實施保障提高規劃實施的協同性和積極性完善政策機制,推動政府、社會、人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人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鼓勵企業和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參與規劃建設管理,推動規劃有效實施。加強規劃監督評估健全規劃實施監管和考核問責制度,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監督,確保規劃有序落地。利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數字規劃建設管理平臺,建立“實施監測評估維護”機制,提升規劃適應性。強化規劃權威性規劃一經批復,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重大項目建設或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修改規劃的,須先經規劃審批機關同意后,方可按法定程序進行修改。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要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