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新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5269
2024-05-07
16頁
2.64MB
1、如東縣新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如東縣新店鎮人民政府2024年5月為全面貫徹落實南通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如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合理保護與利用新店鎮國土空間資源,以高質量城鄉融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店鎮新實踐,按照國家、江蘇省和如東縣統一部署要求,新店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如東縣新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為編制詳細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是相關專項規劃的基礎。為體現規劃管理的公開、公平、公正,吸取更多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我鎮現依法將如東縣新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21-2035年)進行草案公示,廣泛征詢社會公眾意見。前言PREFACE公示時間2024年5月1日2024年5月30日(30天)聯系人:羅棋聯系方式:13862962630 電子郵箱:(注:本草案公示稿的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目錄CONTENT01 規劃范圍0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3 城鄉統籌發展05 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1.3 發展愿景1.4 規劃定位2.1 加強國土空間底線管控2.2 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1 推動城鎮化發展3.2 優化鎮村布局3.3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3.4 保障產業經濟發展3.5 3、提升基礎安全韌性5.1 生態修復5.2 國土綜合整治04 鎮區空間品質4.1 優化鎮區空間布局4.2 打造宜人開敞空間4.3 實施城鎮更新改造1.1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包括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鎮域:為新店鎮行政區管轄的全域國土空間,總面積80.50平方千米。鎮區:為城鎮開發邊界以內區域,總面積373.89公頃。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近期至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2 規劃期限1.3 發展愿景江海味稻小鎮、健身器材之鄉1.4 規劃定位如東縣域內重要的農產品主產區縣域西南部以優質稻米農業、健身器材智造為特色的宜居宜業型綜合城鎮。24、.1 加強國土空間底線管控統籌劃定新店鎮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新店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依法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特殊保護,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開發按照詳細規劃進行精細化管理,引導城鎮空間集中布局,促進集約發展,優化城鎮形態,塑造高品質空間。2.2 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構建“一心引領、兩軸交匯、多帶串聯,四區發展”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引領”:鎮區綜合服務中心“兩軸交匯5、”:新白線城鎮發展軸、S225省道城鎮發展軸“多帶串聯”:江海河、九洋河、飛躍河等多條濱水生態綠帶“四區發展”:城鎮綜合建設區、美麗田園發展區、規模種植農業區、種植及特色水產綜合發展區3.1 推動城鎮化發展綜合考慮新店鎮人口的發展歷程和趨勢特征,規劃預測至2035年末,新店鎮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65%左右。科學確定村莊發展方向,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護保留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3.2 優化鎮村布局保護歷史文化、傳統村落、特色景觀等優勢資源,作為彰顯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嚴格限制新建、擴建活動,但在實施搬遷撤并的過渡期內要6、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服務需求。應滿足農民基本的生產、生活需求,保持村莊環境整潔衛生,做好長效管理和維護。集聚提升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搬遷撤并類村莊其他一般村3.3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按“鎮-行政村/社區-自然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打造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社區生活圈”。鎮區空間結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建文體活動室、衛生室、養老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內容,以及靈活布局幼兒園、小型便利店、快遞網點、公廁、小型游園等設施。“城鎮10分鐘社區生活圈”“鄉村15分鐘社區生活圈”鄉村地區以行政村為單元,結合行政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建文體活動室、衛生室、養老日間照料中心、易俗堂、鄉村文化大舞臺、健身廣場7、小型游園、小型便利店、快遞網點、公廁等設施。3.4 保障產業經濟發展以現有產業經濟為基礎,規劃新店鎮形成“1+2+2”的現代產業經濟體系。“1”:一個核心支柱產業運動器械制造“2”:兩個重點發展產業高端紡織服裝機械加工制造“2”:兩個拓展產業綠色農副產品鄉村休閑旅游3.5 提升基礎安全韌性優化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構建智慧供水系統,建設節水型城鎮,至2035年城鎮供水普及率達100%。優化能源結構,統籌兼顧,因地制宜,遠近結合,發展熱電聯產項目,合理布置管網系統,提高天然氣使用率。加強5G網絡覆蓋薄弱鎮域內5G基站建設,推動5G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與新建建筑物同步設計、同步審批、同步驗收。完善8、固體廢棄物收運、處置系統,實現垃圾收集分類化,垃圾運輸密閉化,堅持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保留飛躍路北、月池路西現狀110kV變電站,遠期擴容。新建變電站應預留100米*120米用地以及不少于6米寬的進出通道。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方針,城鎮區人均掩蔽面積不低于為1.5平方米。提高污水綜合處理水平,加強配套污水管網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推進海綿城鎮建設。加強消防預警監測,消防給水管網主要采用環狀布置,保留新店鎮消防站。加強衛生健康教育和知識普及,提高民眾公共衛生素養。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能力建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4.1 優化鎮區9、空間布局規劃形成“一心、兩軸、多帶、五組團”的鎮區功能結構。“一心”:即城鎮綜合服務中心,規劃主要配置公共管理與服務、商業服務業等設施,形成服務鎮域、引領鎮區的功能核心。“兩軸”:新白線城鎮發展軸,X253洋興線城鎮發展軸。“多帶”:即多條沿河生態景觀帶。“五組團”:包括中部城鎮生活服務綜合組團、東部產業組團、南部產業組團、西部產業組團、北部產業組團、湯園產業組團。4.2 完善鎮區道路交通鎮區路網體系鎮區規劃路網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構成,其中:主干路:包括洋興路、虹橋路、飛躍路等。次干路:主要承擔各功能區之間的短距離聯系,同時分流主干路交通,對道路骨架起補充作用,道路間距按300-60010、米控制。支路:為一般性道路,起到提高交通可達性、增加路網密度的作用。鎮區靜態交通新店客運站、公共停車場、加油站等。4.3 打造宜人開敞空間規劃鎮區“兩廊、多帶、多節點”的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結構體系。“兩廊”:即沿九洋河、飛躍河形成的濱水開敞綠廊。“多帶”:結合鎮區其他河流水系,沿岸建設休閑公園,打造水綠相映,宜游宜樂的公共活動活力空間。“多節點”:在城鎮居住區,設置社區公園,并結合城鎮更新,充分利用“邊角地”資源,補充“口袋公園”。選擇主要出入口、重要交叉口、重要建筑群、綠化景觀節點等作為鎮區的景觀節點,這些景觀節點將會給城鎮空間景觀起到標識性的作用。打造集綜合公園、社區游園、帶狀綠地、景觀節11、點等于一體的城鎮綠地和開敞空間系統。4.4 實施城鎮更新改造統籌推進低效用地功能置換和空閑地再開發,促進城鎮功能完善和品質活力提升,強化城鎮綜合服務能力,提升中心鎮區整體形象和文明檔次,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改造城鎮老舊居住空間堅持以人為本、循序漸進,注重補短板、補弱項,塑造宜居住區,加快已建成老鎮區的老舊小區、棚戶區(危舊房)和城中村改造,實施地塊、街區綜合開發,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提升商業街區環境品質提升商貿品質,改造提升沿街現狀商鋪及市場,適度擴大商業規模,引進新興業態,塑造統一、和諧、富有民族特色和煙火氣的商業街景。補充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增補商業服務、體育中心、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利用閑置地和廢棄荒地更新為街頭公園、城市客廳、小游園等,打造活力宜居城鎮生活圈。5.1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水源生態環境;加強林地資源保護;實施土壤污染綜合防治。5.2 實施國土綜合整治實施農用地整理,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升耕地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安全。統籌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建設,鼓勵引導農民騰退零散宅基地,實施農村居民點社區化建設,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品質。推進工礦低效用地更新再開發,盤活鎮區存量建設用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