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任城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方案(2021-2025年)(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8797
2024-05-20
6頁
26.54KB
1、任城區文旅局“十四五”規劃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搶抓建設“文化強國”和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戰略機遇,以提高“群眾滿意度、發展貢獻度、對外美譽度”為目標,全面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不斷增加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文化服務供給,切實提高文化產業規模水平,做好優秀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著力深化文旅融合,推動文旅項目建設,打造“行通大運,和合南北,運河之都,中國任城”文旅品牌,建設高品質公共普惠文化產品供給區、全產業鏈文創產業聚集區、高端文化旅游消費區、先進運河文化創作示范區。二、主要任務1、2、文化設施更加完善。實現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完善、運營管理規范、服務便捷高效。2、文化單元凸顯特色。城市書房、特色博物館、民間藝術館、非遺傳習所、文創基地等文化單元覆蓋廣泛、運維健康。3、文藝創作豐富繁榮。精心創作彰顯任城特色、展示任城風度的精品佳作。文藝人才立足鄉土,朝氣蓬勃,勇于創新。4、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群眾文化團體質量齊升,群眾文化生活參與率、知曉率、獲得感、滿意度實現大幅提升。5、文化產業體系健全。文化產業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強勁,文化產業鏈條得到完善和拉伸,文化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文化產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文化產業逐步成為我區新的經濟增長點。6、文化遺產傳3、承有序。建成完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實施任城文化資源、文化遺產數字工程。7、場館建設實現突破。集約資源,提檔升級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建設運營區博物館、區美術館、任城大劇院,徹底破解任城文化基礎設施短板制約的困局。8、文旅資源打造品牌。深度挖掘人文旅游資源,創新打造任城文旅IP,塑造任城文旅品牌,建設區域性旅游目的城市。三、重點工作(一)持續加強黨的建設,打造一支文旅鐵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黨建引領、制度先行”,抓班子、帶隊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內部管理,優化工作流程,合理人員配置;通過制定推行工作標準、流程4、標準、考核標準和量級標準四個標準體系,實現工作標準化、管理制度化、行為規范化,努力錘煉一支“忠誠干凈、有心有力、創新擔當”的文旅干部隊伍。(二)深入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提高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1、大力提升公共文化場所服務效能,注重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兩加強、兩提高”。完善公共文化場館的效能考核和量化評級體系,到2025年,公共文化場館的效能評價提升至95%以上。2、推行公共文化場館總分館制。到2025年,全區公共文化場館總分館資源共享、信息共享率達到100%。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建成40處以上城市書房(閱讀驛站)。城市書房的建設標準、管理標準、運維標準定型完善。任城特色的城市書房成為城區的靚麗風5、景。3、深入實施“一村一年一場戲”“一村一月一場電影”文化惠民工程。充分運用互聯網,滿足群眾多層次文化生活需求。村(社區)辦文化團體建成率100%,實現大家創、大家唱、大家演、大家拍、大家評,切實提高群眾的參與度。4、加強文化人才培訓,組織開展文化骨干、文化學者、非遺傳承人“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四進活動。2025年,實現每個村(社區)都有文化帶頭人,打造“文惠任城”文化志愿服務品牌。5、實施“大運河文化”專題研究。提升城市品質、增強文化自信,深度挖掘大運河(任城段)的歷史遺跡、文化元素、人文傳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為大運河文化留音、留像、留文字。(三)著力加強文藝創作,大力支持民間6、文化事業發展1、加大藝術精品創作生產力度,精心創作彰顯任城特色、展示任城風度的精品佳作。緊扣重要時間節點和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推出優秀文藝作品,為任城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2、舉辦“大運河文化藝術節”。通過校園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機關文化展演,及時發現優秀文化人才和優秀文藝作品。支持培育一批富有朝氣、活力和競爭力的文藝人才和團隊。3、促進群眾文化團隊持續健康發展。對群眾文化團隊實行差異性扶持政策,將節目質量、綜合水平、群眾滿意等指標作為評級定星的依據,用市場手段促進優秀群眾文化團隊做大做強做優。4、通過培養、上掛、合作等手段,幫助優秀群眾文化團隊提檔升級,“十四五”期間實現“群星獎”零7、的突破。5、創新性支持民間博物館、藝術館、非遺傳習所良性規范發展。到2025年,民間博物館增加至8家以上,民辦藝術館增加至10家以上,非遺傳習所增加至10處以上。讓“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文化單元成為區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區域旅游的生動元素。(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旅項目1、依法全力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好文物保護“一法一條例”的宣傳貫徹,建成完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實施文保數字化工程,建成任城文化遺產數據庫,研究和運用數字技術,“活化”文化遺產。2、2025年,館藏文物增加至3000件(套)以上。編繪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邊界和控制地帶詳圖。文保工作依法、8、規范、科學。3、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完善非遺項目名錄體系。實施非遺記錄工程,2025年前,完成所有非遺技藝全記錄。探索非遺活態傳承路徑,加大非遺文化傳承培訓。4、以文化創意產業為突破口,組織開展“頭腦風暴”“文創大賽”等系列活動,深入挖掘文化遺產和任城老字號的文化基因,引導文化企業研發生產富含任城元素的文創產品,打造“任城好物”文創品牌。5、研究制定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強力推動文化產業園區和文旅項目建設,積極培育文化龍頭企業,推動文化企業串鏈成群,升級發展。到2025年,區域內文化企業發展到4000家,規上文化企業發展到90家。6、深度挖掘任城人文旅游資源,策劃包裝大運河精品旅游線路、鄉村休閑9、旅游線路,講好任城故事,重點圍繞“運河文化”和“太白文化”創新開發任城文旅IP,塑造“行通大運、和合南北,運河之都、中國任城”文旅品牌,建設區域性旅游目的地,使文旅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7、完成“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河道總督府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契合大運河文化經濟帶發展方向,積極招引文旅項目,鞏固“運河之都”城市定位。(五)提升文旅現代治理能力,確保文旅市場繁榮有序1、依法審慎推進文旅系統國有企事業單位改革。積極爭取政策,幫促其穩妥過渡、良性發展。2、加強文旅市場服務監管,快速推進標準化建設,規范文旅市場秩序,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切實筑牢行業安全防線。3、加強廣播電視電影和新聞出版監管,依法促進廣播電視電影和新聞出版的健康發展。4、切實加強文旅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能力,積極探索文旅市場執法管理模式,推進依法行政,助力依法治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