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十四五”精致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規劃方案(2021-2025年)(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476
2024-05-22
5頁
15.35KB
1、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十四五”精致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規劃 過去五年,高新區凝聚合力、狠抓落實,持續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精致城市建設攻堅突破行動穩步推進,成效明顯。“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十四五”(2021-2025年)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高新區要將“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作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奮力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一、“十三五”期間全區城市建設發展回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道路、橋梁、電力、熱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2、十三五”期間,加強城市交通與對外交通的有效銜接,重點建設環山路快速路道路工程、雙島灣道路工程、雙島灣橋梁工程、醫療器械產業園道路工程等交通干線。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城市交通干道網絡,提升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雙島灣科技城、初村新區全部貫通主、次干道和支路。繼續實施農村公路新建和改造,不斷完善農村公路網絡。加強城市供熱管網建設、改造,實施市區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及初村、雙島灣科技城供熱設施建設工程。加強生態園林建設,完善生態園林指標體系,建設雙島灣漁耕文化園、雙島灣煙墩山公園、雙島灣峒嶺河公園、雙島灣黃泥島生態公園、雙島灣森林濕地公園等公園。搞好城市綠化、亮化、凈化、美化,打造一批城市公園、城市3、廣場、城市園林、城市小游園。加快推進舊城區重點區片改造,搞好居民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顯著改善居住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發揮新型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輻射帶動作用,創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方式,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穩定并保護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的承包地經營權和宅基地用益物權。積極探索發展土地流轉、入股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使城鎮人口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建少、農業規模化經營相互促進。加快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強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商業連鎖、基礎教育、文化娛樂、衛生醫療、社會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4、,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城市精細化管理。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形成城市管理新常態,注重機制設計,建立和完善好網格管理機制、部門聯動機制、快速反應機制等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提高管理效率,清除管理死角,保障管理質量。強化科技運用,依托高區數字城管信息平臺,建立車輛和市政設施智能監控系統,對城市管理各部門的車輛設備以及轄區市政基礎設施實施跟蹤監管,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創新管理手段,把加強小區物業管理作為城市管理的重點,與小區建設、改造同步謀劃,消滅無物業管理的小區。按照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產業化發展的理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逐步擴大城管服務市場份額,不斷5、提高工作效益。加大考核力度,修訂出臺城市精細化管理考評辦法和獎懲辦法,注重日常性、跟蹤性考核,使考核結果準確反映出工作的真實成效。逐步將我區建成區以外的新區納入監管范圍。加強城市綜合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構建智慧城市。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城市化,加快“智慧高區”建設。加強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加快構筑寬帶光網和無線寬帶網絡。引入傳感器、物聯網等技術,建立先進的地下管網以及大氣、水、噪聲等環境指標監測、控制與管理系統,完善城市地理信息、交通通信、社會治安、環境管理、災害應急處理等智能化信息系統,強化城市智能管6、理。二、“十四五” 精致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總體規劃(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作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用精致的理念統領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方方面面,處理好精致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生態環境、經略海洋、對外開放等五個關系,奮力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注重精當規劃、精美設計、精心建設、精細管理、精準服務、精明增長,努力打造精致城市樣板7、區。(二)“十四五”目標遠景“十四五”期間,高新區將進一步聚焦精致城市建設,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不打折扣將精致城市建設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精當規劃、精美設計、精心建設、精細管理、精準服務、精明增長,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著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著力塑造城市特色風貌,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著力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集約高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全力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8、。加快城市道路、橋梁、電力、熱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十四五”期間,全區基礎設施計劃投資達到60億元,加強城市交通與對外交通的有效銜接,重點建設環山路匝道工程建設、城區道路改造升級,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城市交通干道網絡,提升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加強電力工程建設,新建220千伏西河變電站、35kV島前變電站等2座變電站,根據產業功能布局,優化電網規劃,超前建設電力設施。加強供水設施建設,滿足城市生活生產用水需要。加大城鎮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率。加強城市供熱管網建設、改造,實施市區老舊供熱管網改造,保障城市供暖。加強生態園林建設,利用現有綠地資源,完善生態園林指標體系,打造公園游園生活圈,滿足群眾日常休閑健身的需求;提高建成區整體綠化景觀層次,加大海綿化實施力度,提升城市園林建設品質。搞好城市綠化、亮化、凈化、美化,打造一批城市公園游園和濱海步道。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全面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至2025年老舊小區改造完成率100%。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基本形成可復制、可持續、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模式。推進城市公廁建設,新建城市公廁1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