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規劃方案(2018-2035年)(40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0168
2024-05-23
40頁
18.86MB
1、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專項規劃(2018-2035),總 目 錄,第一部分規劃概況,一、規劃總則二、規劃編制過程三、規劃編制重點,第二部分規劃主要內容,四、規劃目標體系五、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六、柳州市建筑垃圾總量及處理規模預測七、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八、柳州市建筑垃圾收集運輸體系規劃九、柳州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與產業規劃十、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規劃十一、建筑垃圾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規劃,第三部分規劃實施,十二、近期建設規劃十三、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第四部分依法編制規劃情況,十四、規劃評審程序十五、規劃審查程序十六、規委會日常會程序,第一部分 規劃概況,一、規劃總則,1、編制目的城市快速發展帶來行2、政區劃的調整變化帶了的影響2018年全國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開展的現實要求補齊城市高質量發展短板,解決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迫切需求貫徹“新時代”思想,對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柳州市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提高建筑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提升柳州城市發展質量,推進建筑垃圾試點工作,編制本次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專項規劃(2018-2035)。,2、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3、銀山”的理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結合柳州市實際,綜合考慮資源再利用、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的關系,以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為原則,服務于柳州“實業興市,開放強柳”戰略,提高建筑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建立全市統籌、布局合理、技術先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建筑垃圾處理體系,進一步促進城市建筑垃圾處理和再利用產業化發展,實現建筑垃圾處理工作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推進。,3、規劃原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協調發展控源減量,利用為先。區域統籌,分級管理。4、安全為本,生態優先。分類管控,長效管理。,一、規劃總則,4、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包括市域范圍和市區范圍。市域規劃范圍包括市區范圍各行政區及其所轄鄉鎮,及柳城縣、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五個縣。規劃市域總面積約為1.86萬平方千米。市區規劃范圍包括柳州市中心城區總規范圍、柳東新區總規范圍、柳江區總規范圍、北部生態新區總規范圍,以及太陽村鎮總規范圍。規劃市區面積約為0.94萬平方公里。5、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銜接正在修編的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期限,對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道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同時綜合考慮市區各分區總體規劃期限,和市域各縣城總體規劃期限。確定5、本次規劃期限為:20182035年。其中 近期:2018-2023年;遠期:2024-2035年。,市域規劃范圍,市區規劃范圍,二、規劃編制過程,1、市域建筑垃圾治理現狀目前市域各縣鄉建筑垃圾治理力量相對比較薄弱,建筑垃圾隨意堆放、私自傾倒現象較為嚴重。目前市域各縣鄉建筑垃圾主要有各縣市容局、環衛站或執法隊管理,但各縣基本缺乏健全的建筑垃圾管理制度,部分設立建筑垃圾管理制度的縣份也未能有效施行;各縣普遍缺乏對建筑垃圾的審核登記和核準處置管理,建筑垃圾處置缺乏規范引導;施工工地和建筑垃圾運輸過程大多缺乏防塵遮蔽措施,施工工地粉塵污染和建筑垃圾運輸揚塵、灑漏現象普遍存在。總體而言,市域縣鄉建筑垃圾6、治理力量仍然薄弱。,2、市區建筑垃圾治理現狀市區建筑垃圾現狀特征分析市區建筑垃圾處置設施現狀市區建筑垃圾收運現狀市區建筑垃圾管理現狀柳州市建筑垃圾主要由工程渣土、拆除垃圾、工程垃圾和裝修垃圾四類構成,其中工程渣土和拆除垃圾占目前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填埋量的絕大部分。現狀建筑垃圾處置量方面,近3年來共市區處置建筑垃圾共約2500萬方,其中2018年處置約1100萬方。2016年以來市區共設置30余個臨時消納場,目前登記在冊的持證消納場共12個,目前市區有一處移動式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已落成,位于柳州市城中區靜蘭村沈家田,于2018年8月20日正式投入生產,該項目每年可以處理30-50萬噸。,二、規劃7、編制過程,三、規劃編制重點,規劃編制重點,3、核準設施選址,完善建筑垃圾治理設施規劃,1、明確建筑垃圾治理目標和治理指標,構建建筑垃圾治理體系,4、完善建筑垃圾收運體系,構建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業體系,2、落實源頭減量策略,細化建筑垃圾產生量分類預測,5、完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管控,第二部分 規劃主要內容,規劃主要內容,建筑垃圾產業體系,全過程信息化監管體系,建筑垃圾收運系統,建筑垃圾處理系統,促進城市發展質量全面提升,將柳州市建設成為全國建筑垃圾治理模范城市,力爭實現“無廢城市”目標。,構建,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規劃目標,規劃主要內容,實現,治理體系,四、規劃8、目標體系,總體目標提高建筑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逐步建立市域統籌、布局合理、技術先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建筑垃圾處理系統;加快構建規范有序、安全衛生、全程可控的建筑垃圾收運系統;促進形成鏈條完整、環境友好、良性發展的建筑垃圾產業體系。著力建設建筑垃圾全過程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管控機制,實現建筑垃圾從產生到消納的全過程信息化、智能化控制和管理。通過科學規劃和系統建設,最終建立科學合理的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實現柳州市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和科學處置,大幅提升柳州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水平,促進城市發展質量全面提升,將柳州市建設成為全國建筑垃圾治理模范城市,力爭實現“無廢城市”目9、標。近期目標(20182023年):重點建立和完善市區建筑垃圾專項運輸、專項處理利用體系,加強源頭分類、控源減量,配置托底保障設施,實現市區建筑垃圾從源頭到處置的全過程管控;加快提升市域縣鄉建筑垃圾規范化分類、收集、運輸和安全處置水平,使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遠期目標(20242035年):建立市域統籌、布局合理、技術先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建筑垃圾處理系統;建立規范有序、安全衛生、全程可控的建筑垃圾收運系統;初步形成鏈條完整、環境友好、良性發展的建筑垃圾產業體系。形成建筑垃圾全過程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管控機制,實現建筑垃圾從產生到消納的全過程信息化、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使柳州市10、市區和市域縣鄉建筑垃圾申報核準率、收運率、密閉化運輸率、綜合利用率、安全處置率等指標得到全面提升,柳州市成為全國建筑垃圾治理模范城市,力爭實現“無廢城市”目標。,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指標一覽表,四、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建筑垃圾綜合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在捋清治理方式和治理關系,構建科學合理的治理體系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建筑垃圾治理模式的科學運行,保證建筑垃圾治理設施的科學配置,保證建筑垃圾管理體系的完善運行,最終保障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的正常運行,最終全面提高建筑垃圾處理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實現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推進。為此,本次規劃11、通過深入研究國家到地方的相關建筑垃圾治理文件和規劃的精神,分析研究柳州市市域現狀建筑垃圾治理方式與治理水平,結合國內外先進城市和地區的建筑垃圾治理模式和經驗研究,對接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規劃目標,最終創新性地形成了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實現由簡單的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向建筑垃圾全過程治理規劃的轉變,由被動型調整型規劃向主動引導型規劃的轉變,由項目落地型規劃向長效管理型規劃的轉變。,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框架,提出治理模式,形成建筑垃圾處理系統,研究治理流程,細化建筑垃圾分類,形成建筑垃圾收運系統,形成建筑垃圾產業體系,形成全過程信息化監管體系,五、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六、柳州市建筑垃圾總量12、及處理規模預測,預測依據建筑垃圾處理技術規范(CJJ134)柳州市城市近期建設區域土方調配及消納規劃研究其他技術規范、預測方法研究分類預測,2,裝修垃圾,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工程渣土,柳州市市域各縣城建筑垃圾產生量預測柳州市域各縣城年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量和填埋消納量預測柳州市市區建筑垃圾產生量預測市區建筑垃圾直接回收利用量、資源化利用量及填埋消納量預測,(含工程泥漿),2,戶均產量預測法,新增建筑面積法,違建+老舊建筑,土方調配,土方平衡法,建筑垃圾分類 預測方法,七、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一)市域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規劃重點提升市域各縣鄉的建筑垃圾收運率、圾規范化運輸率和建筑垃圾分類13、收集率。重點提升市域各縣鄉的建筑垃圾規范化處置流程和安全處置率。規劃至2020年,市域各縣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20%;至2023年,市域各縣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30%;至遠期2035年,市域各縣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50%。規劃近期根據各縣拆建和施工建筑垃圾的產量,可建設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置場,用于以拆遷垃圾為主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選址建設規范化的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規劃遠期根據各縣建筑垃圾產量,在各縣各建設一處建筑垃圾綜合處置場,用于縣城及周邊重點鄉鎮建筑垃圾的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遠期在各縣規劃建設專用建筑垃圾填埋場一個,主要用于縣城及周邊重點鄉鎮的建筑垃圾的填埋消納。市域各縣鄉建筑垃14、圾資源化利用設施的選址、功能設置、建設控制要求和處理工藝流程參照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規劃要求。,近期市域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遠期市域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七、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市區建筑垃圾治理設施系統示意圖,(二)市區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1、市區建筑垃圾治理設施系統建筑垃圾處理設施系統主要由建筑垃圾轉運調配場(含分類處理場)、資源化利用廠、填埋場(消納場)為主的建筑垃圾處理設施組成。通過構建以建筑垃圾轉運與調配、分類與處理、資源化綜合利用、填埋消納相結合的建筑垃圾處理系統,利于促進柳州市建筑垃圾規劃化處理。根據按相對集中的基本思路,本次規劃整合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和固定建筑垃15、圾轉運調配場的功能,整合為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結合規劃的服務分區,規劃設置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服務于各建筑垃圾服務片區。,七、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二)市區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2、市區建筑垃圾治理服務范圍分區按照柳州市總體發展規劃和城市地理特征,綜合考慮環境條件、垃圾成份、處理量、運輸距離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以柳江、鐵路為界,結合城市發展建設的步伐,規劃以城區管轄、劃江為界,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出建筑垃圾處理服務區即:柳北服務區、柳東服務區、中南服務區、城西服務區四個服務片區。3、市區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規劃根據按相對集中的基本思路,本次規劃研究從地域上將市區建筑垃圾的處理服16、務范圍劃分為四大片區,即在四大服務片區的外圍邊緣各建1座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為本區域服務,利于柳州市建筑垃圾的區域化管理。(1)柳東雒容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2)柳江區大榮采石場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3)柳州靜脈產業園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4)石碑坪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市區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規劃圖,七、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二)市區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3、市區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規劃(1)柳東雒容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遠期用地規模為12公頃。規劃建筑垃圾日轉運量均為2000t/d。(2)柳江區大榮采石場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遠期用地規模為15公頃,規劃建筑垃圾日轉運量均為3000t/d17、。(3)柳州靜脈產業園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遠期用地規模為7.7公頃,規劃建筑垃圾日轉運量均為1600t/d。(4)石碑坪建筑垃圾綜合處置中心遠期用地規模為15公頃。規劃建筑垃圾日轉運量均為3000t/d。四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近期建筑垃圾處理規模為365萬噸/年,即1萬噸/天;遠期建筑垃圾處理規模為766.5萬噸/年,即2.1萬噸/天。能夠滿足預測的遠期市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需求量。,七、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三)市區建筑垃圾填埋消納設施規劃1、臨時消納場規劃在綜合現狀持證臨時消納場和柳州市城市近期建設區域土方調配及消納規劃研究規劃的臨時消納場選址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證了各臨時消納場選18、址的生態保護、水源保護、地質災害等選址影響條件,征求了相關部門的意見,最終確定了本次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的規劃方案。規劃近期在保留7個原有的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的基礎上,新增臨時消納場27個。其中,中南服務區新增2個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城東服務區新增11個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城西服務新增8個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城北服務區新增6個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共規劃臨時消納場34個,滿足近期建筑垃圾填埋消納需求。,七、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2、建筑垃圾填埋場規劃根據柳州市建筑垃圾填埋消納需求量預測,及填埋消納場選址情況,規劃遠期新建建筑垃圾填埋場一個,位于穿山鎮思榮村六厄屯,庫容超過2500萬立方米。該19、選址為眾多采礦后留下的廢棄礦坑,地勢低洼,常年積水。位于城市規劃區范圍外,毗鄰柳來工業大道,與市區未來交通聯系方便,規劃交通條件較好,對市區交通及環境影響極小。建筑垃圾消納場設施包括主體設施和配套設施兩個方面。主體設施包括:計量設施、填埋庫區設施、防滲系統、雨水污水分流設施、場區道路、垃圾壩、污水處理設施等。配套設施包括:進場道路、備料場、供配電設施、給水排水設施、生活和管理設施、設備維修設施、消防和安全衛生設施、車輛沖洗設施、通信及監控沒施、停車場等。,七、柳州市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柳州市區建筑垃圾填埋消納設施一覽表,八、柳州市建筑垃圾收集運輸體系規劃,建筑垃圾收運路線規劃對外收運線路(120、)石碑坪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對外及過境收運路線主要是通過北外環運輸到石碑坪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限時收運路線主要有柳長路、鷓鴣江大橋、雙沖大橋、勝利路。(2)向東至柳東雒容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對外及過境收運路線主要通過東外環、南外環、曙光大道運輸到柳東雒容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限時收運路線主要有靜蘭橋。(3)向南至柳州靜脈產業園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對外及過境收運路線主要通過南環路、柳石路、洛維路、葉山路(進場路線)、葡萄山路(出場路線)運輸到柳州靜脈產業園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4)柳江區大榮采石場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 對外及過境收運路線主要通過南環路、瑞龍路、西外環運輸到柳江區大榮采石場建筑21、垃圾資源化利用廠。收運路線分為限時收運路線和對外及過境收運路線。限時收運路線主要有雙沖橋、磨太路。(5)固定建筑垃圾填埋場限時收運線路:中心區內臨時收運道路:至臨時消納場禁止大型收運車輛通行區:核心區內,建筑垃圾收運路線規劃圖,九、柳州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與產業規劃,(一)柳州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規劃1、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方式建筑垃圾資源處理方式主要分為兩類:直接利用和資源化再生利用。(1)直接利用。如分選處理、一般性回填等。(2)資源化再生利用。如加工成骨料、生產新型墻體材料、還原成水泥、瀝青等再利用。,2、建筑垃圾利用率目標,市區近期和遠期建筑垃圾利用率目標,市域各縣城近期和遠期建筑垃圾利用22、率目標,九、柳州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與產業規劃,4、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方式 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再生利用主要可以用于生產再生骨料、再生磚、再生砌塊、再生景觀石、再生混凝土、再生穩定碎石、再生預拌砂漿等。,3、建筑垃圾直接利用方式(1)工程渣土、工程泥漿的直接利用工程渣土的利用的主要方式有:堆土造景、采石場/山體復綠、復墾耕地、公路路基等。(2)工程垃圾、拆除垃圾的直接利用用作渣土樁填料、用作夯擴樁填料、大型公建回填材料來使用以及完整尺寸的磚塊經收集整理一般用于建筑施工工地的圍墻、公路防護墻建設等。(3)裝修垃圾的直接利用裝修垃圾成分復雜,其中主要能夠直接利用的材料有磚塊、混凝土、竹木、金屬等。,23、(一)柳州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規劃,九、柳州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與產業規劃,(二)柳州市建筑垃圾產業體系柳州市建筑垃圾產業體系應由建筑垃圾治理全流程各環節衍生出的建筑垃圾治理相關產業鏈構成。其中包括源頭減量環節相關的裝配式建筑產業、綠色建筑產業、建筑垃圾(土方)資源交易產業等;由分類與收運環節衍生出的建筑垃圾分類回收產業、建筑垃圾運輸產業等;以及由利用處置環節衍生出的資源化利用產業和終端消納環節衍生出的填埋消納產業等。建筑垃圾處理產業鏈是在建筑活動完成(資源價值的大部分轉移)之后,通過對副產品(建筑垃圾)進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實現建筑垃圾資源殘值的開發,將其轉移到再生建材中,即通過建立回收加工再利24、用一條龍式的產業關聯,實現資源價值轉移的最大化。,柳州市建筑垃圾產業鏈示意圖,十、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規劃,1、環境保護總控制目標建筑垃圾產生階段總控制目標建筑垃圾運輸階段總控制目標建筑垃圾處置、封場階段總控制目標,2、環境保護措施規劃大氣環境保護措施規劃噪聲環境保護措施規劃水環境保護措施規劃土壤環境保護措施規劃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規劃生態恢復規劃,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管控,按建筑垃圾處理技術規范(CJJ134)的要求,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安全和衛生控制要求,結合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生態修復、耕地復墾等城市環境項目,努力建立規范有序、環境友好的建筑垃圾管理、運輸和資源化利用體系,提升25、城市整體環境質量。,3、安全衛生措施規劃項目安全控制安全生產預防火災防護水災防護雷電防護職業病防治,生態修復,海綿城市,十、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規劃,4、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空間規劃環境污染監測站:位于穿山鎮思榮村六厄屯填埋場和四個綜合處置中心(分別為石碑坪綜合處置中心、柳東雒容綜合處置中心、柳江大榮采石場綜合處置中心和柳州靜脈產業園綜合處置中心);主要負責對本填埋場、綜合處置中心自身和周邊用地的水、土、空氣和噪音等環境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和分析,并上報上一級管理系統,同時提供相關的信息服務。環境污染檢測點:位于每個臨時消納場;主要負責對本臨時消納場自身和周邊用地的水、土、空氣和噪音等環境的相26、關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和分析,并上報上一級管理系統,同時提供相關的信息服務。環境污染重點防護區:填埋場和臨時消納場周邊區域;防止出現建筑垃圾對環境產生污染。,市區建筑垃圾治理環境衛生保護規劃圖,十一、建筑垃圾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規劃,建筑垃圾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系統需要建立綜合管理與循環利用信息共享平臺,平臺內包含多個不同功能的信息管理子系統,同時平臺具有信息收集(建筑垃圾多源頭信息匯總)、信息管理(建筑垃圾各類信息管理、維護和發布)、信息共享(建筑垃圾信息閱覽與展示)等功能,使相關部門、從業企業、相關人員和車輛等能夠根據不同的訪問權限、等級了解到不同的信息,從而及時且準確地做出相應的行動,這些信息管27、理子系統包括:建筑垃圾源頭信息管理系統、建筑垃圾減量調配信息系統、建筑垃圾運輸信息管理系統、建筑垃圾分類處置信息管理系統、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和建筑垃圾處置場所信息管理系統。,建筑垃圾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模式規劃,1、建筑垃圾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十一、建筑垃圾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規劃,3、建筑垃圾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空間規劃市區綜合管理服務中心(智慧城管中心):位于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主要負責對全市建筑垃圾治理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和管理,并上報上一級管理系統,同時提供相關的信息服務。資源化利用信息服務中心:四片區各一個,分別位于石碑坪綜合處置中心、柳東雒容綜合處置中心、柳江大榮采石場綜28、合處置中心和柳州靜脈產業園綜合處置中心;主要負責對本服務區內建筑垃圾治理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和管理,并上報上一級管理系統,同時提供相關的信息服務。轉運調配信息終端填埋場管理服務終端臨時消納場監控管理終端重點監控區域重點監控路線,市區建筑垃圾治理信息管理系統規劃圖,2、建筑垃圾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目標市區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智慧城管”,在其基礎上建設統一的建筑垃圾市級監管平臺,構建省、市、縣三級監管平臺,實現實時數據上報聯動機制。,第三部分 規劃實施,十二、近期建設規劃,1、建設期限本次規劃近期建設規劃年限至2023 年,同時銜接“十三五”規劃期限和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制定229、020目標。2、近期建設目標規劃近期重點建立和完善市區建筑垃圾專項運輸、專項處理利用體系,加強源頭分類、控源減量,配置托底保障設施,實現市區建筑垃圾從源頭到處置的全過程管控;加快提升市域縣鄉建筑垃圾規范化分類、收集、運輸和安全處置水平,使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3、近期重點建設內容市域縣鄉近期重點建設內容:規劃重點提升市域各縣鄉的建筑垃圾收運率、圾規范化運輸率和建筑垃圾分類收集率。根據各縣拆建和施工建筑垃圾的產量,可建設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置場,用于以拆遷垃圾為主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近期根據各縣建筑垃圾的產量和用地條件,選址建設規范化的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市區近期重點建設內容:規30、劃近期重點開展建筑垃圾存量治理工作,加強對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及生態修復等工作,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建設,研究探索搭建柳州市建筑垃圾監管及資源化利用信息化平臺。,近期市域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十二、近期建設規劃,近期市區建筑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近期(2023年)柳州市建筑垃圾轉運調配場一覽表,近期(2023年)柳州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一覽表,十三、規劃實施保障措施,規劃實施的策略(1)加強源頭管理,實現源頭減量(2)加強運輸規范化管理(3)推進資源化處置設施建設(4)積極推廣應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5)推進綜合管理,加強監督考察(6)細化31、并落實各級管理責任(7)完善信息管理平臺(8)研究制定法規標準政策,技術保障措施(1)應急系統建設(2)建筑垃圾資源化納入循環經濟管理(3)推行分層次的建筑垃圾集中處理制度,(4)將建筑垃圾的減量化與資源化利用納入招投標體系中(5)建設便捷高效的數字信息平臺(6)加強對建筑垃圾處置場所運營期間和封場之后的環境質量影響評價、監控政策保障措施(1)建立和完善相關法規,強化管理(2)加強規劃引導(3)給予政策優惠(4)依靠社會力量和科技支撐(5)引入特許經營模式(6)遏制城市大拆大建(7)規劃配套、落實選擇、組織保證(8)政策導向與公眾參與,組織實施與責任分工(1)加強組織領導(2)明確責任分工,第32、四部分 依法編制規劃情況,十四、規劃評審程序,(一)專家評審會程序 柳州市建筑垃圾治理專項規劃(2018-2030)于2019年4月2日在柳州市召開了規劃專家評審會,5名特邀專家和相關部門參加了會議,與會專家和代表對規劃進行了咨詢和認真評議。會議上原則同意本規劃成果,認為該規劃設計思路清晰、理念先進、內容詳實,具有很高的現實指導意義和操作性。,十四、規劃評審程序,(一)專家評審會程序會后針對專家及各部門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進行了認真核實和深入論證研究,并多次就意見與各方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對接,在綜合考慮和采納專家和各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后,對規劃進行了修改完善,并對意見進行了逐條答復。,(二)規劃33、審查程序 在通過專家評審會后,由柳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報送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審查。對審查意見進行了認真核實和深入論證研究,并與相關部門協調對接,對相關意見進行了修改和補充說明,形成了本次規劃成果。以下對“審查意見”逐條答復:,十五、規劃審查程序,(三)規委會日常會程序 在通過專家評審及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審查后,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報送規劃至市規委會日常工作會審議。經市規委會日常工作會2019年第十七次會議審議后,會議原則同意在該規劃方案基礎上優化完善,并提出應進一步征求柳江區政府和北部生態新區管委會意見后上報市規委會全體會議議審。根據審議意見,進一步征求了相關部門的,對規劃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34、本次規劃成果。,十六、規委會日常會程序,(三)規委會日常會程序 在通過專家評審及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審查后,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報送規劃至市規委會日常工作會審議。經市規委會日常工作會2019年第十七次會議審議后,會議原則同意在該規劃方案基礎上優化完善,并提出應進一步征求柳江區政府和北部生態新區管委會意見后上報市規委會全體會議議審。根據審議意見,進一步征求了相關部門的意見,對規劃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本次規劃成果。,十六、規委會日常會程序,(四)市規委會全體會程序2019年8月30日上午,市長吳煒在文昌綜合樓9樓第一會議室主持召開市規劃委員會全體會議2019年第十次會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可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有關規劃方案匯報,并進行了認真研究,會議原則同意了本專項規劃方案,并對規劃提出了若干審議意見,要求修改完善后上報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對審議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對規劃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本次規劃成果。,十七、規委會全體會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