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臺山市端芬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0047
2024-06-11
26頁
12.42MB
1、江門市臺山市端芬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端芬鎮人民政府2024.06前言端芬鎮位于臺山市中南部,前人以境內有端山、芬水而取名。端芬鎮地域呈現“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的地貌布局,屬平原半丘陵地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鎮內自然生態資源以大隆洞山脈為主,區域范圍涵蓋大隆洞水庫、風車山、千島湖等優質景觀。端芬鎮素有“華僑之鄉”“魚米之鄉”“排球之鄉”等美謄,自然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華僑文化底蘊深厚,僑鄉風情建筑遍布各個村落。全鎮有僑圩11個,是全臺山市僑圩最多的鎮。端芬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江門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臺山市2、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細化落實,是一定時期內對端芬鎮全域開發保護作出的具體安排,是編制下位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的基本依據。規劃總則目標定位國土空間保護發展總體格局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鎮村統籌發展綜合支撐體系規劃傳導與實施010203040506070801 規劃總則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1.1 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3、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與安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為牽引,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把握“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綠美端芬生態建設的重大機遇,立足自然地理格局、資源稟賦以及發展特征,突出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時代特征,對全域全要素空間資源布局進行長遠謀劃及統籌安排,力爭實現端芬鎮國土空間的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率利用。1.2 規劃原則 堅持區域協同和城鄉融合發展。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協調人、地、產、城關系。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推動基本公共服4、務均等化,塑造更高品質的城鄉人居環境。以僑鄉文化、紅色文化為核心,促進端芬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底線思維,綠色發展。戰略引領,區域協同。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傳承文化,彰顯特色。1.3 規劃期限本規劃基期為2020年,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4 規劃范圍本規劃國土空間范圍為端芬鎮域范圍,包括海陽、西頭、錦江、山底、塘頭、西廓、那泰、蓮湖、塘底、墩寨、上澤、西澤、廟邊、隆文、三洞、尋皇等16個行政村和端芬社區,鎮域總面積為299.5平方公里。02 目標定位 發展定位發展定位 城鎮性質城鎮性質2.1 發展定位僑韻端芬魅力臺山25、035年深入挖潛端芬的華僑文化、銀信文化、紅色文化、影視文化、農耕文化、排球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優勢,打造僑鄉文化體驗地。城鎮輻射能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美麗國土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特色鎮。2025年聚焦農業發展優勢及華僑歷史文化,推動第一、三產業發展,初步建成宜居宜游的美麗僑鄉,發展質量、城市功能明顯提升。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更加優化,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本世紀中葉把握鄉村旅游業態多元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創新華僑文化傳承形式,將華僑文化與鄉村休閑旅游深度融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游精品線路發展,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僑韻6、端芬魅力臺山”,成為江門市華僑文化旅游特色鎮。2.2 城鎮性質江門市華僑文化旅游特色鎮深入挖掘端芬豐富的華僑文化、銀信文化、紅色文化、影視文化、排球文化資源和山水相融的自然景觀資源優勢,以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為重要抓手,依托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海口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汀江圩華僑建筑群以及濱海松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隆洞水庫、風車山等資源,打造主題突出、交融互動的沉浸式華僑文化、銀信文化、紅色文化體驗地。03 國土空間保護發展總體格局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底線管控和約束底線管控和約束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建“三屏三廊、四片一軸”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三7、屏”為自西向東縱貫鎮域的大隆洞山脈、石榴花山和橫梁山山脈的山體屏障。加強生態建設,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三廊”是以大同河、端芬河、大隆洞水庫三大水體為載體的區域生態廊道,嚴格控制生態廊道內的開發建設,引導生態廊道發揮生態隔離、景觀美化和休閑游憩等功能。“四片”是指城鎮發展區、農業種植區、鄉村旅游發展區、紅色文化發展區,引導區域發展要素資源集聚,形成帶動端芬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動力源。“一軸”是G240沿線空間為依托,打造自北向東南貫通的城鎮高質量發展軸。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全鎮耕地保護目標不低于42.50平方公里(6.3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8、于40.12平方公里(6.02萬畝)。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全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1.19平方公里(4.68萬畝)。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全鎮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2.33平方公里(0.35萬畝)。3.2 底線管控和約束04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 水資源與濕地水資源與濕地 森林資源森林資源 耕地資源耕地資源 礦產資源礦產資源 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支撐碳達峰碳中和4.1 水資源與濕地強化化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保障水資源供應。落實河湖岸管理控制線,實施嚴格的水庫保護措施。推進進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升級,推廣節水技術,提升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提升濕地生態服務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4.2 森林9、資源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培育與綜合利用。推進林區、生態保育區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嚴格限制天然林采伐和控制各類建設占用林地。公益林和商品林實行分類經營管理。適當發展碳匯開發、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相關產業,發揮森林資源的綜合效益。4.3 耕地資源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管控要求,守住耕地總量。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耕地進出平衡制度。優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質量加強耕地生態保護。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目標。4.4 礦產資源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嚴格遵循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實行許可證制度。勘查前開展成因機理及資源量評價調查。強化監督檢查,形成監管合力,保證勘查項目科學、合法10、合理開展。4.5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落實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發展節能產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加強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05 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 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 農用地整治農用地整治 建設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5.1 生態保護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理念,實施森林生態修復工程,提升重要水源地水源涵養林質量。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整治。強化河湖濕地生態治理,加強土壤污染治理,實施重點區域系統修復工程,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5.2 農用地整治按照全面配套、綜合治理的要求,統籌安排農用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用11、地利用率,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開展農用地整治重點區修復行動,推進恢復耕地、補充耕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提質改造等重點工程建設,提高耕地質量與數量,優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布局,盤活宜耕后備土地資源,促進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5.3 建設用地整治運用增減掛鉤、增違掛鉤、增存掛鉤、“工改工”等方式,對鎮村內閑置、低效利用等建設用地進行整治、改造、騰退、整備,優化鎮村建設用地結構、布局與利用模式,提升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效率,為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提供用地保障。06 鎮村統籌發展 集聚提升類海陽村、錦江村、塘頭村、西廓村、那泰村、墩寨村、三洞村 城郊融合類山底村優化細化村莊分類布局12、規劃,針對各個村莊不同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等條件,分類提出村莊規劃重點與發展要求,將端芬鎮范圍內的16個行政村分為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三種發展類型。特色保護類西頭村、上澤村、西澤村、廟邊村、隆文村、尋皇村、蓮湖村、塘底村07 綜合支撐體系 高效互聯的綜合交通網絡高效互聯的綜合交通網絡 多元均衡的市政公用設施體系多元均衡的市政公用設施體系 強韌穩固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強韌穩固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7.1 高效互聯的綜合交通網絡提升對外交通能力規劃改建國道G240,增設G240端芬服務區。完整鎮域交通路網細化鎮區內部干路、支路、村道系統,加強鎮區與產業平臺、村之間聯系。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13、攻堅任務。引導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完善端芬鎮貨運樞紐體系建設,推進貨運物流設施向專業化、規模化布設,為端芬產業、貨運物流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加快智慧交通體系建設結合公路、鐵路、城鎮公交線網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智慧公交站、智慧路燈、5G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提升城鎮交通系統管理水平。7.2 多元均衡的市政公用設施體系水源:田坑水庫和蓮華坑水庫;備用水源:大隆洞水庫。供水廠:即蓮湖水廠,供水規模5000m/d。污水處理設施位于端芬鎮山底圩臺海路,規模為400噸/天;規劃對其進行擴容。規劃對端芬鎮排水管網進行改造升級,進行雨污分流。變電站:110kV端芬變電站、110kV深井變電站。規劃整改“三14、線”(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更換容量不足的變壓器,在排除安全隱患和符合相關要求的同時,滿足村民用電需求。各村(居)委會設置垃圾收集點。規劃對生活垃圾中轉站進行升級改造,以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便于管理。7.3 強韌穩固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抗震設防烈度為VI度。鎮域內所有主次干道均應作為抗震救災疏散道路,每個村(居)委會應劃定至少一處臨時疏散場所,并告知所有村(居)民,形成全鎮應急避護場所體系。保留現有河道并嚴格按設計標準進行整治,對東滘河進行疏挖河道,改造水閘,對河堤進行除險加固,按20年一遇標準進行建設。規劃開展端芬鎮智能防溺水監控建設,在各村(居)委會和溺水重點水域設置智能防溺水15、監控系統。鎮區道路消火栓按100120米的間距進行配置。依托城鎮道路網絡系統,建立高速暢通的消防通道脈絡。08 規劃傳導與實施 明確規劃落實與傳導明確規劃落實與傳導 近期實施目標和任務重點近期實施目標和任務重點 完善實施管理保障措施完善實施管理保障措施8.1 明確規劃落實與傳導規劃體系傳導構建“鎮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傳導體系。以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依據,分類分級編制詳細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編制控制性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以“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或村莊建設通則作為詳細規劃。強化總規管控要求鎮區詳細規劃應按照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項指標和管控要求,細化安排各類要素配置,深16、化功能定位、發展方向,銜接各類用地邊界等,落實“三區三線”、用地總規模等約束性指標,強化對城鎮空間的管控引導。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落實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層面關于村莊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建設管控要求,結合鄉村振興等發展政策,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8.2 制定近期實施目標和任務重點完善重點項目審批和管理機制加強全鎮要素資源的統籌,強化項目科學決策,完善重大項目生成機制,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施重大項目常態化全周期管理機制,切實提高重大項目建設工作質量和效率。加強重大項目用地保障對鎮級國土空間規劃規定的目標任務進行分解落實,確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等資源配置方式,指導城鄉建設和土地利用管理,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銜接“百千萬工程”重點項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年度重大項目建設安排和財政支出,結合端芬鎮實際情況,制定近期建設項目庫及建設計劃,明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時序。8.3 完善實施管理保障措施凝心聚焦美麗端芬,期待您的諫言!端芬鎮人民政府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