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溪至隆昌改建公路工程施工測量控制方案(1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2920
2024-06-25
11頁
1.03MB
1、 國道321線球溪至隆昌段(資中至內江)改建公路工程項目 F 標段 施工測量控制方案 編制:復核:批準: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國道 321 線球溪至隆昌段改建工程(資中至內江段),路線起于資中縣球溪鎮經資中、市中區、東興區,止于東興區臺子上。路線全長 68.828 公里,其中二級公路 63.791 公里,一級公路 5.44 公里,本標段段為二級公路與一級公路的銜接段,其中二級公路長291.46m,采用設計速度40km/h的二級公路技術標準。路基寬度為 8.5m,行車道寬度為 23.75m;一級公路長964.54m,采用設計速度 60km/h 的一級公路技術標準。路基寬度為 22.5m,行車道寬2、度為 63.5m 本標段為第 F 標段,起訖里程為 K59+262K60+500,線路長 1.238 公里。主要工程量四美大橋 1 座,長 394.65 米;中橋 2座,分別長 34m、29.78m,圓管涵 1 座。二、測量及控制依據 GB 50026-2007 工程測量規范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三、測量控制任務 按照測量規范復測設計單位所交導線點及水準點,根據施工需要進行導線點水準點加密,根據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 及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進行施工控制。四、測量所用儀器及人員 測量儀器為日本托普康 GPT-3102N 全站儀、科力達 DSC432水準儀。全站儀測角3、精度 2”,2010 年 1 月檢較合格,有效期至 2011年 1 月。水準儀每公里中誤差為1mm,2010年1月檢較合格,有效期至 2011 年 1 月。測量人員:序姓名 技術資格 專 業 備注 1 李之峰 工程師 鐵道工程 2 徐偉勝 工程師 土木工程 3 劉自光 工程師 道路橋梁 五、施工測量與施工監測(一)施工測量方案 為了保證本工程施工時的平面位置、高程的準確及斷面尺寸、線型等符合設計要求,確保本工程的安全和質量,我們將在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進行精確的測量控制。配備先進的測量儀器,派遣經驗豐富的測量工程師,確保高精度地完成本工程的測量工作,測量中各項精度及技術要求須按有關規定執行。平面4、控制和高程控制采用設計指定的測量體系,并根據設計圖紙的道路設計中心線和橋梁設計中心線進行控制。1、控制測量和輔助準備工作 我們將派施工和測量技術人員實地接樁。接樁時,對照資 料弄清每個控制點的樁號、位置及其三維坐標,并檢查各控制樁的穩定性、標注的清晰度,如有問題及時與業主聯系,采取措施。對已移交的樁位,要采取保護措施,防止施工過程中被移動或破壞。施工人員進場后,首先組織進行控制網的復測工作。復測分兩部分進行,即平面控制網的復測和高程控制網的復測。測量控制網的布設:根據業主所提供的測量控制點及國家有關測量規范和有關的設計施工要求進行,以測量控制網作為該工程的平面、高程控制和施工測量放樣的首級控制5、及依據。為滿足施工放樣的需要,要對原控制網點采用插點法進行加密,即布設次級的施工控制網。加密點可在施工現場附近選取較為穩固,并不受施工影響的地點埋設,且滿足通視條件。加密網中各三角形的內角應在 30120之間,困難地區也不應小于 25。對于布設的加密控制網,經內業平差,從而確定各點坐標,報監理工程師復測審核后備用。各種測量儀器、工具均按有關的質量管理規定,定期送有關部門進行檢測鑒定,取得有關質檢部門的合格證書后才能使用。使用過程中有關人員應經常對所用的儀器、工具進行自檢、自校,使之保持在良好狀態中。在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好各種有關的測量點,并經常進行檢查,如發現測量網點及其它測量點有變動或下沉,6、及時通知有 關部門進行檢測。施工放樣要做到放樣與復核分離,并且要有放必復,以防止人為因素出現測量偏差。測量是工程開展的先導,且貫穿整個工程的施工全過程,測量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工程的施工質量,為此我們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把搞好測量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成立專職的測量小組,嚴格執行測量制度,確保工程質量。本工程測量主要有平面坐標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及沉降控制測量及各碎部放樣等工作。2、施工過程測量 線路復測及橋軸線測定 道路、橋梁開工前對其所在位置的線路中線進行復測。橋軸線長度用全站儀將坐標引出,以便在按坐標(x、y 和方位角)確定樁位時使用,注意保護與相互復核。施工放樣要做到放樣與復核分離,并且7、要有放必復,以防止人為因素出現測量偏差。所有點位放樣后均應由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方可使用。高程放樣采用水準儀,用水準測量的方法,從已有的水準點引到放樣處。若已有的水準點距離太遠,無法一次傳遞,可選現場附近較穩固處埋設臨時水準點。臨時水準點的高程應精確測定,誤差應符合有關規定。施工放樣及下部結構測量 地面墩定位用全站儀,采用極坐標法或正倒鏡投點法直接放 樣,每次放樣使用兩個后視,以便校核。墩中心放好后,還應在墩位中心線上放出一個護樁,以備檢查模板及后續工程使用。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測設墩臺中心,須自橋軸線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測設,距離、方向須起閉于橋頭控制點,跨距丈量精度不得低于設計跨距的 1/5000,8、并與橋軸線另一端的控制點閉合,其閉合差分配于各跨距內。墩臺施工前,須設置墩臺中心護樁。護樁必須滿足正確定位和施工放樣的要求。樁位按設計樁位與墩臺中心十字線相對應位置設放,并設立墩外護樁,以便測量樁底高程。樁基完成后基坑開挖及系梁施工前,對樁位進行驗收。樁中心位置須測定,并在樁側按樁頭設計高程測定高程線,做出標志,以便施工修整樁頭。施工放線可采用全站儀法進行,高程采用常規的水平儀測量。基坑中心位置的確定,可采用極坐標法或自由設站法。承臺、立柱放樣均依據護樁,墩中心縱橫十字線為準。系梁施工完畢后,采用單三角形控制測量結合自由設站法測設各墩控制放樣點于承臺上,將墩中心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放樣至承臺表面9、,并依據此點放線立墩身模板。同時將水準點引至系梁上安全醒目處,以備后用。墩身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墩身的垂直度,可用經緯儀從縱橫兩方向監控。墩頂高程可用傳統的吊鋼尺法測定。墩身施工完畢后,將墩中心放樣至墩頂,并進行一次全橋貫 通測量。可從橋軸線上的一個控制點開始,經過每個墩中心點,測到橋軸線上的另一個控制點,形成一條閉合導線。經平差后,根據計算結果將各墩中心改正到同一條直線上,保證橋梁的順利貫通。模板尺寸誤差不得超過20mm;高程誤差不得超過10mm。立柱模板尺寸誤差不得超過5mm;高程誤差不得超過10mm。灌注混凝土前應檢查該墩與兩相鄰墩間的跨距。梁體工程施工前應精密測定墩臺中心,并設出縱橫十字10、線。實測或求算的跨距與設計跨距的差值不應超過規范規定。梁部結構施工測量 局部控制點建立 目的:在各橋墩全部竣工以后,將進行上部結構的梁部施工,此時應進行全橋貫通測量。并在現澆箱梁上建立固定的高程后視點。方法:蓋梁和相連的主線道路上設置三維坐標點,作為局部控制點,為上部結構提供局部基準,同時校核橋梁墩跨、高程。高程也可利用直接水準的方法,進行全橋水準貫通。箱梁精確對位、控制測量 墩身現澆完成后,利用全站儀、水準儀等常規測量儀器對其中線、高程進行控制,對箱梁進行精確對位。橋面系施工測量 箱梁施工完畢后,即可將測量控制點及水準點轉移到橋面,利用常規測量方法測設橋面中邊線及高程,以指導橋面附屬工程的施11、工。地面線工程 準確測量線路中樁、邊樁的位置和高程。路基施工放樣,完成恢復定線。采用極坐標法,使用全站儀,逐樁放線,路基工程放樣包括以下內容:路基中線、邊線、坡腳線、邊坡頂線、征地界線、縱斷面高程、橫向坡度等。竣工測量 橋梁竣工后進行竣工測量,包括測定橋梁中線,墩臺各部尺寸,支座位置及高程等;線路竣工后進行竣工測量,包括道路中線,道路寬度,邊坡及邊溝等項目。完成測量后出測量成果,報監理和業主審查,以便工程交驗。測量標志保護及測量數據復檢 所有測量標志設置牢固可靠、且不受施工影響,在施工期間加強測量控制點的保護,并定期復檢各控制點,發現問題及時補測量、補設。六、重要部位施工監測 我標段主要監控測12、量的內容為拱圈拼裝的坐標,根據設計文件提供的坐標數據進行測量控制。根據現場的安裝要求,每段拱肋都需要設置安裝的觀測點,全橋共分共分個單元段吊裝,每段長度不一,觀測點的選取是在每段拱肋的節段分節點附近主弦桿上,在拱肋預制的時候打上 標志,以便于后期吊裝時用于觀測布點。現根據拱懸鏈式方程及預拱度和預抬量算出該觀測點的標高和距橋軸線距離。在吊裝的時候使用全站儀對布置在鋼管拱肋上的測點進行同步觀測測量,根據測量值對鋼管節段吊裝進行調節就位。在吊裝下一節段時因同時注意觀測已完成節段情況,并根據實情進行適當調整。在橋梁周圍有三個控制點,能滿足控制拱肋吊裝要求,在吊裝過程中應以一點控制單條拱肋,以確保拱肋成13、型的一致性,然后布設大橋的橋軸線,就是在橋軸線上布設兩個測站點,可在該項測站點用三維坐標來復核觀測拱肋定位。為了確保拱肋合攏后軸線滿足設計要求,在吊裝前對大橋的控制崗進行復測,以保證測量成果的精度。在拱肋安裝過程中,我們的對整個吊裝系統和拱肋的觀測一直處于動態的實時測控之中。纜索吊裝塔架、扣索架的平面位置的偏移觀測,可以在兩岸的塔架處設置觀測點,以便每次加載過程中測讀出塔加的偏移值勤,即塔架的側撓度。把每次讀取的數值報到吊裝指揮室,看是否超出塔架安全范圍,以保證下一步工序進行的安全。主塔式起重機和扣塔的沉降觀測主要是對它們的塔腳基礎的沉降進行觀測,我們在主塔和扣塔與基礎的每個鉸接點處設一固定的14、觀測點,并把加載前的數據記錄好,用于觀測主塔和扣塔在每個加載階段的沉降值。拱肋平面位置和標高的測量,在拱肋的觀測點設置一固定點,在其位置安放一棱鏡,保證棱鏡的豎向中軸線與水平面垂直,采用全站儀隨著整個拱肋安裝的每個階段測出各個觀測點的三維坐標值,計算出各項的測量結果,同時做好記錄。因考慮到拱肋實際安裝線型的變化,原拱肋上的就位觀測點的相對坐標可根據現場實際的變化相應做出調整,直至實附觀測值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拱肋上的觀測點要保護好,便于我們對拱肋的線形在整個拱肋安裝加載階段、拱肋鋼管澆注混凝土加載階段、橋面系加載隊段進行測控,并作出相應的觀測記錄,用于拱肋的應力分析。后地錨的位置偏聽偏移形變用15、千分表讀取。我們在地錨與鋼鉸線作用處即錨固端橫梁上安裝好千分表,然后在不同的加載階段讀取錨固端橫梁的形變量,用于分析后錨端是否處于安全狀態。對各個拱座的縱向水平位移觀測。在拱座的頂面各設三個固定觀測點,呈同一橫斷面,在吊裝之前先讀取它的初始值,并做好記錄,然后對觀測點在拱肋安裝加載階段、拱肋現澆混凝土加載階段、橋面系加載階段的縱向水平位移都做出觀測記錄,用于拱肋應力分析。放樣數度和放樣復核 放樣精度嚴格按照交通部最新頒布的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對拱肋安裝的要求來控制。在控制吊裝拱肋過程中盡量降低客觀因素對測量的影響,特別是現場氣溫變化對拱肋線形的影響,要求測量人員對拱肋安裝順序和整個施工加載程序了解透徹,特別是注意每個加載階段的形變,其中包括主塔在負載時的形變也要加以觀測。本橋從拱肋起吊到拱肋安裝完畢整個過程的測量控制采用跟蹤測量法貫穿整個過程,隨時報取標高數和軸線偏位數,以及時調整扣索張力,使拱肋達到設計標高。對每一節段的接口點定位完成后,再復核拱肋上加設的加密點,用與校對,確保無誤。在拱肋拼接完成后,將進行拱肋受力體系的轉化,在松扣索卸載的過程中,要跟蹤觀測標高和軸線偏位,以調整扣索卸載程序,確保拱型。在澆注拱肋現澆混凝土、墩柱及安裝梁板時等加載過程中出要測記錄拱肋的標高變化量和軸線偏移量,及時提供數據用于指導施工,以達到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