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主城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方案(2018-2030年)(8頁).doc
-
資源ID:529112
資源大小:1.98MB
全文頁數: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富平縣主城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方案(2018-2030年)(8頁).doc
1、一、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南至富平縣界,北至城關鎮劉坡村,西到城關鎮謝村,東到留古鎮,面積為120平方公里。二、規劃期限本次規劃近期至2020年,遠期為2030年。三、規劃目標與原則1、規劃目標近期目標:針對現狀急需解決停車供求矛盾的熱點地區,制訂近期改善行動計劃,提出相應的規劃、管理措施。遠期目標:根據城市土地利用的要求,對城市停車的發展和設施規劃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城市停車發展策略,細化城市停車政策,完善城市建筑物配建標準;合理布局停車設施。2、規劃原則(1)規劃、建設與管理并重,三位一體。(2)與用地布局相適應,與路網建設、車輛增長相匹配。(3)與不同城市區域發展要求和交通模式緊密協調。(4
2、)統籌考慮停車場布局與老城改造、公共服務設施布點、街景提升,增強規劃的可實施性。四、停車分區根據總體規劃的土地利用性質與功能區劃分,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開發強度分區,結合現狀城市建設情況,將富平縣中心城區劃分為四個分區:1、一類區域限制供應區包括溫泉北路以南、富昌路以西,咸銅鐵路以北,望湖路以東區域。該地區采取“有限供給、需求控制”的機動車停車設施供給原則,通過“上天入地”充分挖掘現有停車設施潛力,做好與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的銜接。2、二類區域適度供應區包括溫泉北路以南、望湖路以西,咸銅鐵路以北,環城西路以西區域,和富昌路以東、咸銅鐵路以北,環城東路以西,溫泉南路以南區域。其停車發展策略為“適度供應
3、,合理引導”的設施設置原則。結合城市更新,街頭廣場提升改造等,增加社會公共停車供給量;同時通過便捷公共交通與慢行系統合理引導市民選擇出行工具。3、三類區域彈性指導區包括咸銅鐵路以南、石川河以北,環城西路以東,西禹高速以西區域,和溫泉河以北城市建設用地區域。該區域停車發展策略為“供需平衡、協調發展”的設施原則。停車設施建設以配建為主,通過協調路內路外停車發展,引導擁車者向城市外圍遷移。4、四類區域寬松發展區包括石川河以南區域和西禹高速東南部區域,該地區采取“滿足需求、適當超前”的原則,全面滿足基本車位需求增長,社會公共停車以路外地面停車為主,控制立體公共停車數量,為未來的停車需求增長預留空間。五
4、、路外社會公共停車場規劃規劃末期2030年,共設置社會公共停車場96處(含現狀6處),總占地面積為34.73公頃,共計停車泊10588個。六、路內社會公共停車位規劃設置路內單側停車22處,合計道路里程34829米。考慮公交中途站前后50米范圍內不可設置停車位,以及交叉口100米范圍內不可停車的原則,合計設置路側單側停車位約1160個。為保證各片區內外聯系通道的暢通,對鼎州大街、杜村西街、杜村東街、南韓大街、道南路、昌平大街、環城南路、迎賓大街、友誼大街、賀蘭大街等10條東西向聯系主干路,及和諧大道、頻陽大道、富昌大道、荊山大道、環城東路(車站大街以南)、頻山大道等6條南北向主干路采取沿線禁止停
5、車的交通管理。七、非機動車停車設施規劃結合商業、公建等用地集中區域設置,遠期共設置路外非機動車停車場62處,每處停放規??刂圃?50250輛左右,占地約200400平方米。八、規劃操作策略為了保障停車場建設用地,緩解老城停車難題,規劃控制優先等問題,以提高綜合出行環境為目標,提出三大策略,6項舉措:策略一:增加停車供給,深挖現有“閑置”用地,局部實現老城區停車擴容。1、深挖老城現有閑置、空置場地,增加停車用地。 2、整合老城“老、破、舊”的公共建筑和場地,統一優化、置換和整合為公共場所。3、增加學校前區,解決學校停車接送問題。4、老舊小區進行停車擴容改造。5、集中配建,共享停車,立體化發展。策略二:停車法制化發展戰略,制定停車收費標準和管理實施細則,有效調控公共停車場、住宅小區地下停車位收入,制定停車產業化發展策略,細化補貼、獎免等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建設停車場。策略三、綜合發展,多方融合,實施交通一體化發展策略,增加免費公交、完善慢行環境,增設公共自行車,引導低碳出行。6、鼓勵停車地面公園、綠地、操場、廣場環境提升與地下停車擴容相結合,協調機動車與其他交通方式,實現公共設施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