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室經營發展管理制度工作藥品職責等.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2319
2024-09-07
17頁
403.50KB
1、衛生室經營發展管理制度(工作、藥品、職責等)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工作制度一、認真執行藥品管理法及配套法規。加強藥品管理,為醫療保健提供有效、安全的藥物。二、村衛生室必須按照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規范藥品采購、使用與管理。建立索證索票制度,并建有藥品入庫驗收登記薄,時進行藥品質量檢查,消除變質、過期、失效藥品。三、明確藥物保管分工,妥善保管特殊藥物,藥品放置定點定位,存放有序。四、憑處方發藥。發藥時要實行復核、查對,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五、堅持合理用藥,因病施治,處方書寫規范,2、不開大處方、人情方,注意配伍禁忌,開處方要簽全名。六、按處方定期進行藥清,做到藥賬相符。七、一次性使用無菌器械,使用后毀形剪斷,浸泡消毒,統一銷毀并有記錄八、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管理規范,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用后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九、室內整潔、衛生,物品擺放有序。十、各種收費及常見藥品價格上墻,合理收費。十一、正規渠道進藥,無假劣藥品。十二、接受衛生行政部門和鄉鎮衛生院的管理、培訓、考核和業務指導。十三、按規定認真寫有關衛生統計報表并及時上報。十四、加強醫療事故防范,嚴防醫療事故發生。村衛生室工作制度藥品管理制度1、認真執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衛生法律法規,做到依法執3、業、命名規范,衛生技術人員具備法定職業資格。2、做到24小時應診,出診隨叫隨到,文明行醫,服務熱情。3、門診登記、門診病歷、處方等醫療文書書寫規范,符合要求。4、嚴格執行診療規范和技術操作規程。5、認真執行河北省鄉村醫生基本用藥目錄,合理用藥,不開大處方。6、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與報告,符合規定時限和要求。7、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8、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管理規范,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用后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9、室內整潔、衛生,物品擺放有序。10、各種收費及常見藥品價格上墻,合理收費。11、正規渠道進藥,無假劣藥品。12、接受衛生行政部門和鄉鎮衛生院的管理、培訓、考核和業務指導。4、13、按規定認真寫有關衛生統計報表并及時上報。14、加強醫療事故防范,嚴防醫療事故發生。村衛生室職責1、運用適宜的中醫藥及技術,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初級診治工作。2、對超出一般醫療服務范圍或者限于醫療條件和技術水平不能診治的病人應當及時向上級醫療機構轉診,對情況緊急不能轉診的,應當先行搶救并及時向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求救。3、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計劃免疫接種等疾病預防與防治工作。4、做好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與報告工作。5、開展婦幼保健,做好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工作。6、開展殘疾人康復工作。7、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宣傳普及衛生知識。8、積極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深入農村社5、區、家庭、學校,開展健康指導,送醫送藥上門。9、積極支持新型農合醫療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提供規范的診療服務。10、協助村民委員會開展愛國衛生運動。11、負責農村衛生有關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統計、上報工作。12、建立轄區內居民的健康檔案。藥品管理制度一、認真執行藥品管理法及配套法規。加強藥品管理,為醫療保健提供有效、安全的藥物。二、村衛生室必須按照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規范藥品采購、使用與管理。建立索證索票制度,并建有藥品入庫驗收登記薄,時進行藥品質量檢查,消除變質、過期、失效藥品。三、憑處方發藥。發藥時要實行復核、查對,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四、堅持合理用藥,因病施治6、,處方書寫規范,不開大處方、人情方,注意配伍禁忌,開處方要簽全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預防火災事故發生,保障公共場所安全,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一、本場所的法人代表為本場所消防安全負責人,負責本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二、按規定配置各類滅火器材,并放置在醒目和便于取用的位置,滅火器材定期保養和檢查,處于良好備用狀態。三、電器設備正常,無亂接和超負荷運行現象,應急照明設備正常。四、保證安全通道暢通無阻,營業期間,不封堵或者鎖閉門窗、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通道出口裝有完整的中(英)文和圖案燈光疏散標志。五、嚴禁將易燃易爆物品帶入或存放在場所內,場所內禁止吸煙和明燃7、。六、管理人員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識,會報火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新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培訓。七、實行專人值勤班制度,經常檢查巡視場所的消防安全情況。家庭醫生工作制度一、優化組合家庭醫生服務成員,合理安排家庭醫生的服務量、做到分片負責,責任到戶。二、家庭醫生應根據團隊內部人員的技術特長,合理分配工作和下鄉時間。三、家庭醫生應定期掌握團隊人員工作數量和工作質量,不斷提高家庭醫生的滿意率和利用率。四、記錄電話訪談或咨詢內容。凡家庭醫生電話隨訪或接受村民咨詢時應及時登記在電話咨詢記錄本。五、記錄家庭健康檔案完成和輸機數量。家庭醫生應動態掌握管轄區域人戶數量、完成建立檔案人戶數量和輸機人戶數量8、,每月將工作進度上報公共衛生科。六、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建立病人回訪登記本,首診醫生必須認真填寫病人住址和聯系方式,及時記錄回訪結果。七、回訪病人原則上應上門回訪。八、在回訪病人時,家庭醫生應該指導病人合理就醫、健康教育和康復,做到服務到家,病人滿意。五、藥房管理制度:1、司藥人員收方后應對處方內容、病員姓名、年齡、名稱、劑量劑型、服用方法、禁忌等,詳加審查后方能調配。2、遇有藥品用量用法不妥或有禁忌處方等錯誤時,由配方人員與醫生聯系更正后再行調配。3、藥房人員應按照藥品性質、分類保管、注意溫度、濕度、通風、光線等條件,防止藥品過期失效,蟲蛀霉爛變質。4、中藥方劑需先煎后下、沖服等特殊煎法的藥9、物,必需單包注明。對需臨時炮制中藥材,應切實按照醫療要求進行加工,以保證中藥湯劑的質量。5、處方調配需嚴格核對后方可發出。發藥人及核對人均需在處方上共同簽字。6、發藥時應耐心向病員說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不得隨意向病員介紹藥品性質及用途,避免給病員增加不必要的顧慮。7、調劑臺及儲藥瓶等應保持清潔,并按固定地點放置,用具使用后立即洗刷干凈,放回原處。8.、注意安全保衛工作,防止貴重藥品人盜,設立消防設備,防止火災處方制度 一、處方是由注冊的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以下簡稱“醫師”)在診療活動中為患者開具的、由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審核、調配、核對,并作為發藥憑證的醫療用藥的醫療文書。 二、處方藥必須憑10、醫師處方銷售、調劑和使用。醫師處方和藥學專業技術人員調劑處方應當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并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權。 三、經注冊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鄉村醫生)在執業地點取得相應的處方權。 四、醫師被責令暫停執業、被責令離崗培訓期間或被注銷、吊銷執業證書后,其處方權即被取消。 五、醫師應當根據醫療、預防、保健需要,按照診療規范、藥品說明書中的藥品適應證、藥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開具處方。 六、處方為開具當日有效。特殊情況下需要延長有效期的,由開具處方的醫師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3天。 七、醫療機構按規定的格式統一印制處方,麻醉藥品處方、急診處方、兒科11、處方、普通處方的印刷用紙應分別為淡紅色、淡黃色、淡綠色、白色。并在處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八、處方書寫必須處方管理辦法規定的規則。 九、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日用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日用量;對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師必須注明理由。 十、藥學專業技術人員須憑醫師處方調劑處方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 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應當認真逐項檢查處方前記、正文和后記書寫是否清晰、完整,并確認處方的合法性,對于不規范處方或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處方,不得調劑。 十一、處方由調劑、出售處方藥品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或 藥品零售企業妥善保存。普通處方、急診處方、兒科處方保存1年。處12、方保存期滿后,經本機構主管領導批準、登記備案,方可銷毀。 門診登記管理制度一、門診登記一般項目如病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籍貫、工作單位或家庭地址等內容應清晰、完整,并與處方記載相一致。二、門診登記范圍應包括每日工作量,新病例登記、初復診登記、疾病分類、轉診轉院、初步診斷、治療原則和處理方案,并與處方記載相一致。三、門診登記對需上報的傳染病病例要做出明顯標記,并按規定及時上報,疫情上報后,在門診登記相應處加蓋“疫情已報”章。四、門診登記對14歲以下兒童要登記家長姓名、工作單位、家庭詳細住址及病人其所在學校、班級等內容。五、門診登記要求用鋼筆書寫,力求通順、完整、簡練、準確,字跡清楚、整潔,不13、得刪改、剪貼、顛倒,醫師要簽全名。六、為防范醫療糾紛與差錯,要認真做好門診登記的整理工作,保存原始門診登記,按規定要求存檔備查。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根據醫療廢物處理條例及相關法規,擬訂本制度。一、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二、醫療機構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為防止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的第一責任人,每年對本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三、及時收集醫療廢物并按照類別分置于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者密閉的容器內,并按規定進行登記14、,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四、不轉讓、不買賣、不丟棄、不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不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不流失、不泄露、不擴散、不露天存放醫療廢物,暫時貯存醫療廢物的時間不超過2天。五、不具備集中處置條件時,按以下要求處理醫療廢物,并做好各項登記。(一)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具和容易致人損傷的醫療廢物,消毒并作毀形處理;(二)能夠焚燒的,及時焚燒;(三)不能焚燒的,消毒后集中填埋。六、對不按規定要求處理醫療廢物的,按醫療廢棄物處理條例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健康檔案管理制度1、村民健康檔案是村衛生室進行衛生報檢業務與交流病學調查的基礎資料,是村醫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2、村民健15、康檔案是在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指導下,為村民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協調性全程服務的動態記錄。對村衛生服務的評價、科研、醫學教育及司法具有重要意義,必須認真如實填寫。3、村醫應按統一的規范來描述記錄,內容要真實可靠;符合邏輯,不等隨意涂改。如有改動,必須簽字,以示負責。做到字跡清晰,格式規范統一。4、村民健康檔案由村醫負責填寫,做到及時收集、及時記錄,統一編號,歸檔保管,以便查閱。并應逐步輸入計算機進行系統管理。5、村民健康檔案具有醫療保密性,未經批準不得隨意查閱和外借。6、健康檔案存放處要做到防火、防潮、防光、防蟲蛀、鼠咬,并妥善保存。傳染病管理制度為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16、件的危害,保障人民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制定本制度。 一、 按照法律要求實行傳染病和因突發事件致病人員首診醫生負責制,發現疑似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時,立即用電話通知本轄區內疫情管理人員,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二、 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況時,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必須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 三、 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醫院感染控制等各項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員防護,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做好污物、污水的無害17、化處理。 四、 承擔責任范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任務。 五、 實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對各類傳染病及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進行接診治療,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 六、 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 七、 對瞞報、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不報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或傳染病疫情的,拒絕接診病人的,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及時上報縣衛生行政部門依法追究相關責任。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規范一、服務對象轄區內服務人口。二、服務內容(一)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18、件風險管理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其他專業機構指導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協助開展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排查、收集和提供風險信息,參與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制(修)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二)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現、登記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應規范填寫門診日志、入/出院登記本、X線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登記本。首診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發現傳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如發現或懷疑19、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按要求填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三)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1.報告程序與方式。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機構,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傳染病和/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網絡直報;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按相關要求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進行報告,同時向轄區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送傳染病報告卡和/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2.報告時限。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發現其他傳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發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時,應按有關要求于2小時內報告。發現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20、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應于24小時內報告。3.訂正報告和補報。發現報告錯誤,或報告病例轉歸或診斷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對傳染病報告卡和/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等進行訂正;對漏報的傳染病病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及時進行補報。(四)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1.病人醫療救治和管理。按照有關規范要求,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離、醫學觀察等措施,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傷者進行急救,及時轉診,書寫醫學記錄及其他有關資料并妥善保管。2.傳染病密切接觸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員的管理。協助開展傳染病接觸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員的追蹤、查找,對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醫療和預21、防服務。3.流行病學調查。協助對本轄區病人、疑似病人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觸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員的相關信息。4.疫點疫區處理。做好醫療機構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的處理工作。協助對被污染的場所進行衛生處理,開展殺蟲、滅鼠等工作。5.應急接種和預防性服藥。協助開展應急接種、預防性服藥、應急藥品和防護用品分發等工作,并提供指導。6.宣傳教育。根據轄區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特點,開展相關知識技能和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五)協助上級專業防治機構做好結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傳、指導服務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療管理工作,相關技術要求參照有關規定。
管理運營
上傳時間:2024-12-16
12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