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各科室工作制度及病房醫師須知.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8897
2024-09-08
12頁
56KB
1、醫院各科室工作制度及病房醫師須知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工作制度三、醫療工作制度 119 臨床科室制度 1771. 病房醫師須知 1772. 內科工作制度 1773. 放療科工作制度 1784. 放射治療室工作制度 1785. 后裝治療室工作制度 1796. 腫瘤內科工作制度 1797. 外科工作制度 1808. 婦瘤科工作制度 1809. 手術室管理工作制度 18110. 麻醉科工作制度 18311. 麻醉恢復室管理制度 18312. 中醫科工作制度 18413. 層流室工作制度 18414. 血液凈化室2、工作制度 185臨床科室制度病房醫師須知1.在科主任領導下,上級醫師指導下工作。具體負責分管病床病員的診斷、治療、服務等工作,新畢業醫師實行三年12小時住院負責制。2.新病人入院必須熱情接待,立即檢診,開出醫囑。危重病人應及時完成病歷,一般病人病歷應在24小時內完成,夜班收住的病人病歷由夜班醫師書寫。病歷書寫要嚴肅認真,要求達到甲級病歷的水平,杜絕出現丙級病歷,上級醫師應在三天內用紅筆審修并簽名。3.認真做好查房前各項準備工作,每天查房至少2次,夜班醫師必須進行夜查房。4.新病人入院當天要測血壓。要經常深入科室,加強對新病人、診斷不明病人、療效欠佳病人、危重病人和手術后病人的管理,確保醫療安全3、,認真做好交接班,書面交班必須寫明床號、姓名、性別、診斷及應注意事項。交班要交新病人、危重病人、手術后病人,交安全、交病情。5.上班要堅守崗位,有事離開要說明去向,接班人未到不離崗,對病人要隨叫隨到。6.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常規。上班必須穿工作服,戴工號卡、工作帽,不穿響底鞋,手機放振動上,操作戴口罩,用屏風。標本要及時送檢。需空腹抽血或作大型特殊檢查者、用自費、高檔藥品必須提前告知病人,必要時讓病人或家屬簽名認可,并作相應準備。危重病人去醫技科室檢查應護送。7.病程錄必須及時,要有分析、預后估計、治療效果、抗菌素和激素使用理由以及上級醫師指導意見等。8.對病人及家屬要熱情、耐心,不怕麻4、煩,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多做心理治療,增強病人治療信心。9.病人出院時應將住院情況(包括各種檢查號碼和結果)、帶回藥品、注意事項扼要地記錄在出院記錄并附貼在門診病歷本上,除惡性病變外,出院假期一般不超過半個月,大手術及嚴重慢性病人最長不超過一個月,并囑門診復診計劃。10.開展新手術、新療法必須科室討論,科主任簽名,報醫務處、業務院長審批,批準后始可進行。11.愛護儀器設備,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用畢關機,切斷電源,恢復原狀。12.病區內不準吸煙,保持病區安靜,下班前須打掃衛生,保持整齊清潔。13.廉潔自律,不收受病員錢物,不冒領病員藥品。內科工作制度1.在院長和業務副院長領導下,實行科主任負責本科的5、醫療和管理工作,全體工作人員必須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履行崗位職責2.實行三級醫師負責制。主任,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在醫療業務逐級負責。3.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制度。上級醫師應于查房后3日內審簽查房記錄,嚴把質量關。4.按規范要求,認真書寫病歷,每月進行病例討論不少于4次。5.本科醫師按要求輪流參加病房、門診、急診、專家(科)門診工作,認真善待好每一位病人。6.指定專人,按照帶教計劃,從嚴要求,帶教好每一位進修、實習人員。7.醫師認真實施對病員病情的告知義務,告知要點要記錄于病程(歷)內,規定的談話要點必須有病員或家屬簽名。8.科內人員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科研立題,須先在科內作開題報告和做好討論6、,制定相關計劃,科主任審簽后報醫務處、科教科審批后方可進行。9.每月召開科室業務學習、科務會、病員座談會及質控會各一次。總結研究醫護質量及科內工作。放療科工作制度1.在院長和業務副院長領導下,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和管理工作。全體工作人員必須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履行崗位職責。2.實行三級醫師負責制。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在醫療業務方面逐級負責。3.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制度。上級醫師應于查房后3日內審簽查房記錄。嚴把質量關。4.認真按規范要求書寫病歷,每月底進行病歷討論。不少于2次。5.本科醫師輪流參加病房和門診工作。6.對實習、進修人員從嚴要求,指定專人帶教。7.放射治療醫師要根據7、病員的一般情況和病理診斷各種檢查資料以及治療機的技術參數,制定放療計劃,到機房精確定位,帶病人與技術人員一道做首次治療擺位后,方可進行治療。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和放射治療反應。要求床位醫師對每一位病員上機次數不少于2次。8.放射物理技術人員要根據放射診斷、治療的需要,做好放射劑量測量、設備幾何參數檢查、放射防護等工作,提供可靠數據,參與治療計劃設計和質量控制工作。9.放射治療技術人員在治療病員前,要仔細核對病員姓名、照射部位及照射條件,防止差錯、事故。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操作安全和自身防護。保持設備、儀器清潔衛生。10.放射治療設備維修人員,定期維護、保養設備、儀器,保證機器的完好率;出現故障,8、及時搶修,保障放射治療工作的正常運轉。11.開展新的技術和科研項目,需經科室討論科主任審簽后報醫務、科教科批準。12.堅持每月召開科內業務學習、科務會、病員座談會及質控會議各一次,總結、研究醫務質量及科內工作。13.堅持醫師的告知義務,病情交代要點要記錄于病程錄及特殊治療同意書內,必要時病員或家屬簽名認可。放射治療室工作制度1.凡需接受直線加速器后裝治療、鈷60機等放射治療的病員,提供病歷及臨床各種檢查資料,經放療醫師診查,書寫放射治療病歷,制定放療計劃,精確定位和填寫放療處方后,方可進行放射治療。2.放射治療室技術人員要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條件、時間、角度、劑量等)9、和遵守技術操作規程,并要了解病情,介紹放射注意事項,觀察療效和放射反應。3.治療前準確擺位;治療中要經常觀察病員,注意體位改變,掌握病情發展變化,科主任、臨床醫師要定期檢查技術人員的開機情況,不斷提高放療質量;治療結束后,要及時作好登記,并告知病員注意事項。妥善保管治療病歷。4.每周末對放療設備進行清潔、保養。定期維修。5.嚴格執行放射防護規定,做好放療技術人員的防護保健工作,定期體檢,合理安排技術人員休放射假。后裝治療室工作制度1.銫療、銥療等后裝治療為放射治療重地,應嚴格執行放射防護規定,遵守操作規程.2.后裝治療室的放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無菌原則,保持室內肅靜和整潔。進治療室時必須穿10、戴工作衣、帽、換隔離鞋方可入內。3.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熱情接待病員,介紹放療注意事項,觀察療效和放療反應。4.治療室的藥品、器械、敷料均應有專人負責保管,方在固定位置,并隨時制作補充,以保證治療工作的正常進行。5.治療病員時,應按病歷核對病員姓名、年齡、床位,并詳細登記,按月統計上報。6.注意用電安全及銫源、銥源的保管和使用,嚴防事故發生。每周末進行清潔、保養,定期維修。7.治療室每天紫外線消毒一次;每周徹底清掃、消毒一次;每月做細菌培養。腫瘤內科工作制度1.在院長和業務副院長領導下,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和管理工作。全體工作人員必須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履行崗位職責。2.實行三級醫師負責制11、。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在醫療業務方面逐級負責。3.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制度。上級醫師應于查房后3日內審簽查房記錄,嚴把質量關。4.認真按規范要求書寫病歷,每月進行病例討論不少于2次。5.本科醫師輪流參加病房和門診工作。6.對進修、實習人員從嚴要求,指定專人帶教。7.科內人員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與科研項目,須先在科內作開題報告和討論,制定相關計劃,科主任審簽后報醫務處科教科審批后方可進行。8.每月召開科內各病室主任業務學習、科務會、病員座談會及質控會各一次,總結研究醫護質量及科內工作。9.醫師實施對病員病情的告知義務,告知要點要記錄于病程錄內,必要時病員或家屬簽字認可。輸血、特殊檢查、12、特殊治療等應按規定在實施前與病員或家屬簽訂同意書。外科工作制度1.在院長和業務副院長領導下,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和管理工作。全體工作人員必須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履行崗位職責。2.實行三級醫師負責制。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在醫療業務方面逐級負責。3.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制度。上級醫師應于查房后3日內審簽查房記錄,嚴把質量關。4.認真按規范要求書寫病歷,每月進行病例討論4次。5.本科醫師輪流參加病房和門診工作。6.對進修、實習人員從嚴要求,指定專人帶教。7.對乙類以上手術和醫院規定的其它手術病人必須進行術前討論,制定手術方案,要充分估計術中、術后意外,做好充分必要的應急準備,防患于未13、然。如有特殊情況,必須逐級請示報告。8.嚴格實行手術分級分類管理制度。開展新手術或新術式的重大改變,必須在充分告知病員或家屬同意的基礎上,報請科主任、醫務處直至分管院長同意后方可進行。9.手術醫師必須當晚巡視當日手術后病人。住院醫師對危、重病人必須實行床邊當面交、接班。10.堅持每月召開科內業務學習、科務會、病員座談會和質控會議各一次,總結、研究醫護質量及科內工作。11.醫師對病員病情和治療必須實行告知義務,病情交待要點要記錄于病程錄內,必要時要病員或家屬按規定在各種治療、檢查同意書上應于實施前完成談話、簽名工作。婦瘤科工作制度1.在院長和業務副院長領導下,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和管理工作。全體14、工作人員必須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履行崗位職責。2.實行三級醫師負責制。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在醫療業務方面逐級負責。3.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制度。上級醫師應于查房后3日內審簽查房記錄,嚴把質量關。4.認真按規范要求書寫病歷,每月進行病例討論不少于2次。5.本科醫師輪流參加病房和門診工作。6.對進修、實習人員從嚴要求,指定專人帶教。7.為保證醫療、科研、教學任務的完成,積極參加院內外業務學習活動。8.對乙類以上手術和醫院規定的其他手術病人必須堅持術前討論,詳細制定手術方案,做好必要應急準備,防患于未然.9.嚴格執行手術分級分類管理制度,開展新手術或新術式重大改變,在充分告知病員或家15、屬的基礎上,經科主任、醫務處直至分管院長同意后方能進行。10.對需要進行后裝治療的病人,須按放射治療規程設計治療方案和實施治療。11.堅持手術醫師當晚巡視當日手術后病人, 住院醫師對危、重病人實施床邊交接班。12.醫師對病員病情和治療必須實行告知義務,告知要點要記錄于病程錄內,必要時病員或家屬簽名按規定在各種治療、檢查同意書上應于實施前完成談話、簽名工作。13.堅持每月召開科務會、業務學習、病員座談會和質控會各一次,總結、研究醫護質量及科內工作。手術室管理工作制度1.手術室護士長是本科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第一責任者,由具備資質的注冊護士承擔患者的手術配合,對各級手術護士執業范圍有明確的授權制度與16、再評價授權。 2.工作人員管理: 凡在手術室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嚴格執行手術室各級各類人員職責、無菌操作、消毒常規、急救搶救制度、查對制度、防止交叉感染處理原則、特種感染處理原則、防止差錯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藥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 進手術室時必須穿戴手術室的拖鞋、隔離衣、一次性口罩、帽子。有皮膚感染灶或呼吸道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室,特殊情況呼吸道感染者需戴雙層口罩。手術室工作服不能在手術室以外的區域穿著。 進入手術室人員未取得院級管理部門的特許,任何個人、科室及媒體不得攜帶各種攝影器材進行手術拍照、錄像。任何人員不能將移動通訊工具帶入手術間內使用。 除參加手術的醫護人17、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手術室。見習學生和參觀者,需由老師帶領或經醫務處或護理部批準,并通知手術室護士長和有關科室的科主任。見習或參觀者,須在指定的手術間內參觀,并接受手術室工作人員的管理和指導,不得任意游走及進入其它的手術間。任何違規者,手術室負責人有權拒絕其進入手術室,并通知有關部門。 手術室在夜間及假日應設專人值班,以便隨時進行各種緊急手術。 3. 環境管理: 保持室內肅靜和整潔,嚴禁吸煙和喧嘩,值班人員須就餐應在指定地點。 4. 手術部位感染率管理:根據手術風險度(手術切口清潔程度、麻醉分級及手術持續時間)統計手術部位感染率。 附:圍手術期管理 1術前管理: 凡需手術治療的病人,各級醫生18、應嚴格手術適應癥,及時完成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和必需的檢查。準備輸血的病人必須檢查血型及感染篩查(肝功、乙肝五項、HCV、HIV、梅毒抗體)。 手術前手術者及麻醉醫師必須親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屬或病人授權代理人履行告知義務,包括:病人病情、手術風險、麻醉風險、自付費項目等內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權代理人簽字。如遇緊急手術或急救病人不能簽字,病人家屬或授權代理人又未在醫院不能及時簽字時,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執行,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在病歷詳細記錄。 主管醫師應做好術前小結記錄。中等以上手術均需行術前討論。重大手術、特殊病員手術及新開展的手術等術前討論須由科主任主持討論制訂手術方案,討論19、內容須寫在術前討論記錄單上,并上報醫務處備案。 手術醫師確定應按手術分級管理制度執行。重大手術及各類探查性質的手術須由有經驗的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或科主任擔任術者,必要時須上報醫務處備案。 手術時間安排提前通知手術室,檢查術前護理工作實施情況及特殊器械準備情況。所有醫療行為應在病歷上有記錄。如有不利于手術的疾患必須及時請相關科室會診。 2手術當日管理: 醫護人員要在接診時及手術開始前要認真核對病人姓名、性別、病案號、床號、診斷、手術部位、手術房間等。病人進手術室前須摘除假牙,貴重物品由家屬保管。 手術當日參加手術人員應提前進入手術室,嚴格執行手術室的有關規定。 手術過程中術者對病人負有完全20、責任,助手須按照術者要求協助手術。手術中發現疑難問題,必要時須請示上級醫師。 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應始終監護病人,不得擅自離崗。手術中如確需更改原訂手術方案、術者或決定術前未確定的臟器切除,使用貴重耗材等情況時,要及時請示上級醫師,必要時向醫務處或主管院長報告;并須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并簽字后實施。 術中植入的假體材料、器材的條形碼應貼在麻醉記錄單的背面。 術中切除的病理標本須向患者或家屬展示并在病案中記錄。手術中切取的標本及時按要求處理,在標本容器上注明科別、姓名、住院號,由手術醫師填寫病理檢查申請單。手術中需做冰凍切片時,切除的標本由手術室專人及時送病理科,專人取回病理報告。 凡參加手術的21、工作人員,要嚴肅認真地執行各項醫療技術操作常規,注意執行保護性醫療制度,術中不談論與手術無關的事情。術中實施自體血回輸時,嚴格執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 3術后管理: 手術結束后,術者對病人術后需要特殊觀察的項目及處置(各種引流管和填塞物的處理)要有明確的書面交待(手術記錄或病程記錄)。手術記錄應在規定時限內及時、準確、真實、全面地完成。 麻醉科醫師要對實施麻醉的所有病人進行麻醉后評估,尤其對全麻術后病人,麻醉科醫師應嚴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復標準確定病人去向(術后恢復室或病房或外科監護室)。并對重點病人實行術后 24 小時隨訪且有記錄。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雙方必須有書面交接,以病歷中簽字為準。 凡實施22、中等以上手術或接受手術的患者病情復雜時,手術者應在病人術后24 小時內查看病人且不得離開本市。如有特殊情況必須做好書面交接工作。術后 3 天之內必須至少有 1 次查房記錄。 4圍手術期醫囑管理: 手術前后醫囑必須由手術醫師/或有執業資質的醫師開出,對特殊治療、抗菌藥物和麻醉鎮痛藥品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麻醉科工作制度1.在院長和業務副院長領導下,由科主任負責本科醫療和管理工作。嚴格實行正、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三級負責制。2.麻醉前,由科主任安排麻醉人員。負責麻醉者,術前一日到病房閱讀手術病人的病歷,詳細檢查病人,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況,并告訴病人術前及術中注意事項。確定麻醉方法,開好術前23、醫囑,簽署麻醉同意書。重大或特殊手術與術者一起參加術前討論,共同制定麻醉方法。3.嚴格實行手術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有技術困難或特殊情況,必須主動與上級醫師和病房有關醫師聯系,共同處理。新開展的項目須報告并經科室討論科主任、醫務處直至分管院長批準后方可進行。4.麻醉前認真檢查麻醉藥品、氧氣、器械是否完備,嚴格執行技術操作常規,保證麻醉安全。5.麻醉期間要集中精力、堅守崗位、密切觀察病情,及時處理各種異常情況。認真記錄各項生命體征。如有特殊情況,及時與術者聯系,共同研究、妥善處理。6.手術完畢、麻醉終止后,麻醉者應將麻醉記錄單逐項填寫清楚。對危重和全麻醉病人,要親自護送并向病房值班人員交清楚麻醉經過24、及注意事項。7.麻醉后應及時整理好麻醉記錄單和麻醉同意書,連同病歷一起送回病房,并認真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檢修。麻醉藥物應及時補充。8.麻醉后應進行隨訪。對危重病人和全麻及新開展的手術麻醉,應于24小時內隨訪,將有關情況寫入麻醉記錄單。遇有并發癥協同處理,發生嚴重并發癥時,應逐級匯報。9.對實習、進修人員從嚴要求,指定專人帶教。10.堅持每月科務會、業務學習、質控會各一次,總結、研究科內工作醫護質量。 麻醉恢復室管理制度1. 為確保麻醉恢復期病人的安全性,對麻醉工作量較大的醫院及三級甲等醫院根據情況設置麻醉恢復室。 2. 麻醉恢復室是臨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應由麻醉醫師和麻醉護士進行管理25、。 3. 凡麻醉結束后尚未清醒,或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復不滿意的患者均應進入麻醉恢復室。 4. 待患者清醒,生命及主要器官功能穩定后,方可由麻醉恢復室轉至病房。病人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復的情況可參照 Steward 蘇醒評分,必須達到 4 分才能離開麻醉恢復室。 5. 如遇到患者蘇醒意外延長,或呼吸循環等功能不穩定者,應積極查找原因,及時處理,并考慮轉 ICU,以免延誤病情。 6. 患者收入或轉出麻醉恢復室,均應由麻醉醫師決定,麻醉專業護士協助麻醉醫師負責病情監測與診治。中醫科工作制度1.在院長和業務副院長領導下,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和管理工作。全體工作人員必須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履行崗位職責。26、2.實行三級醫師負責制。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在醫療業務方面逐級負責。3.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制度。4.認真按規范要求書寫病歷,月底進行病例討論。5.本科醫師輪流參加病房和門診工作。6.對進修、實習人員從嚴要求,指定專人帶教。7.努力繼承、發掘、整理、提高祖國醫藥學遺產,實行中西醫結合,提高治療效果。 層流室工作制度1.在院長和分管院長領導下,所在科主任負責本科室的醫療和管理工作。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按照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級人員的職責進行工作。2.堅持治療前的會診和討論分析,合理制定治療方案。3.認真觀察病情,做好病歷記錄。4.工作人員進入層流室,要消毒手部皮膚,使用專用的消毒帽、口27、罩、工作服、鞋。5.任何人不得在室內作任何與醫療和實驗無關的事情,不能把與層流室無關的用物攜入室內。6.室內儀器設備擺放整齊有序,不能隨意搬動,未經許可不能私接電源,不得將室內任何物品外借。7.新購入的各類實驗醫療用品,必須嚴格按照本室規定的操作規程進行清洗和消毒。8.潔凈工作臺在使用前,用紫外線照射半小時,工作完畢用洗必泰液擦凈工作臺,擺放整齊,廢棄物品送出室外。9.對待病人態度和藹,解釋耐心,服務周到。 血液凈化室工作制度1. 血液凈化技術是急性、慢性腎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復腎功能重要的替代治療手段之一,屬于救治重危病人的高危操作,應實施技術資格準入與授權制,參加與接受本轄區內的血液凈化質28、量監控組織管理,參加透析登記工作。 2. 醫院應設置有腎臟內科專業或學組,具備專科醫師隊伍,具有獨立處理腎臟內科常見疾病的能力。同時應獲得具備急慢性并發癥處理及綜合搶救能力科室的強力支持。 3. 透析室應具備透析區、水處理區、治療室、候診室等基本功能區域;應配置符合規格的透析機、水處理裝置及必須的搶救基本設備。 4. 必須建立并執行嚴格的消毒隔離、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質量檢測、技術操作規范、設備檢查維修、一次性醫用耗材的管理與登記等制度。 5. 血液透析室應至少每月進行透析液細菌培養、每 3 個月進行透析液內毒素檢測、每年進行透析用水化學污染物檢測,并在達標的前提下方可從事血液透析治療。 6. 血液透析患者應實行實名制管理,建立完整的病歷記錄,應當向病人及家屬講明操作或治療的目的、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其措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7. 血液透析室由經專業培訓合格的執業醫師、注冊護士和技師組成,由副高以上職稱(含副高職)、有豐富透析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醫師擔任負責人,負責安排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組織業務學習、技術考核等及解決臨床疑難問題;監督及評估病人的透析質量。